他们用一席中国菜总结刚刚过去的春天
春日在陆地上首先触发的是色彩变化机制,寡淡到丰富,冷调到暖调,视觉上的变化可以让人一下子感受到季节的流转。“春过三天鱼北上,秋过三天鱼南下”,海洋动物适温洄游的集体迁徙,大概是春天在海洋上降落最显著的标志——“春潮分海,刀鱼开福”。张露决定用一席“海宴”来同朋友一起总结海上的春天。
(从左至右)曾辉,设计学者、艺术策展人、北京国际设计周策划总监、中国传统工艺振兴主题设计展总策展人。杨朝闵Andrew Yang,澳大利亚高级注册建筑师、Atelier W国际建筑设计事务所联合创始人 。孙恩惠Grace Sun,DCA创始人,曾为孟买四季酒店、吉隆坡金浦顿酒店、以色列洲际酒店担任艺术设计主创。张正国Jack Zhang,鲁采·赋CBD(光华路店)总经理、鲁采首席侍酒师。张露,鲁采·Uart SPACE采艺术空间主理人、紫薇美力(鲁采)美学部负责人、歌宋主理人。
在古代没有暖气与空调,人们的生活与节气的变化密切相关,更讲求“因时而动”。《诗经》中的《豳风·七月》便为我们完整地呈现了古人的生活节奏与节气变化之间的关系,“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张露十分看重节气的变化,她对全年的二十四个节气了如指掌,并且会随着节气的变化对自己的生活习性进行全方位的调整。所以为了春天的到来,她决定用一种特殊的“海上之春”的故事与朋友们分享。
张露,鲁采·Uart SPACE采艺术空间主理人、紫薇美力(鲁采)美学部负责人、歌宋主理人。用美学的管理,注入设计的力量。作为鲁采海鲜餐饮美学管理的负责人张露,第一次将“美学管理经理”透露给众人,这是一个餐饮界从未有过的职位,从平面、空间到软装,她都参与其中,统一贯通;对餐厅的日常美学进行了延续的管理,真正把中国美学渗透进鲁采海鲜的每一个细胞里。
沂蒙六味大煎饼。煎饼卷大葱是山东名吃,在此基础上增加馓子、苦菊和油麦菜丰富口感。煎饼的原料为小米、杂粮、海菜,营养健康。六味指的是:日照的虾皮、临沂的香椿酱、威海的鲅鱼酱、菏泽的鲜辣椒酱、枣庄的芝麻盐、济宁的玉堂酱菜丝。此菜又名齐鲁风情,寓意吃过此菜便可领略山东各地风土人情。
用天妇罗的做法烹饪山野菜之王——刺嫩芽,口感酥脆清爽。
顺延着古人与自然的紧密,张露也十分注重饮食与自然变化的关联,春日饮春食,冬日食冬餐,“不时不食”,这是她时常提及的一句话。在她看来,只有顺应自然的节奏,才能做到与天地和,由此人体可以达成最原初的自然变化。所以在餐桌上,除了主角“刀鱼”,香椿、春笋、荠菜,这些在春天生发的食物,成功被“入围”。
酱焖胶东大刀鱼,选用胶东4斤左右的大刀鱼,采用鲁菜传统的酱焖方式,肉质肥厚,油性十足。盛放的紫铜盘子为云南定制,经过3万多锤纯手工打造,已申请国家外观专利,这也是鲁采生活美学的又一体现。
为了源自渤海湾的刀鱼,整体的菜式选择了传统鲁菜的烧制方法。曾辉对鲁菜文化颇有研究,在餐桌上向大家娓娓道来关于鲁菜的历史。
总体说来鲁菜文化可分为三种文化形态,齐鲁内陆饮食文化形态,运河饮食文化形态以及海洋饮食文化形态。虽同属鲁菜体系,但三种略有不同。齐鲁内陆饮食文化孕生于农业文明,兼具官府菜与平民菜的双向构成,积蕴着孔府文化;运河饮食文化形态因大运河的南北牵引,让这种饮食文化纵线贯通,汲取众地之长;沿海地区受大海的恩惠,从食材到口味都向大海倾斜,重海产、重海味、重鲜味,而也因着海洋的开放,比较容易接受外来文明,更加开放。
鲁采是目前市面上烹饪活海参屈指可数的餐厅。这道原汁海参汤选用5-7年以上的海参,未经过任何发制,绿色的汤为煮海参的原汤,保证海参的营养几乎不流失。烹饪过程中只加盐和胡椒粉,做到真正的原汁原味。
在曾辉看来,现在大家一提到鲁菜就想到“四个乎”——“油乎乎、咸乎乎、黑乎乎、粘乎乎”,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实则才是鲁菜真正的历史定位。不仅是鲁菜,在当下中国的传统菜系要改变大众的传统印象,不仅需要从菜品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也需要从传统面向现代,与西方的餐食体系交接融合。
精选莱州湾拇指尺寸的海肠,营养价值不逊色于海参,具有强身健体的功效。
但同时,曾辉也没有“忘本”,在他看来,在创新中国传统菜系的同时,也不应该忘记它们“神”。比如就拿鲁菜为例,它的“神”便是那份源自官府正席的仪式感。孔府菜是由宋仁宗宝元年间正式建府后出现的,到清朝乾隆年间发展鼎盛成为官府菜。它的核心便是会遵照君臣父子的等级,菜品有不同的规格,座次讲求尊卑有序,内蕴了儒家的伦理传统。
杨朝闵 Andrew Yang,澳大利亚高级注册建筑师、澳大利亚皇家建筑师协会会员。他曾在国际知名的建筑事务所参与安缦酒店的设计。2014 年与合伙人Chin S Chin共同创立 Atelier W 后在中国参与了星野、万豪等酒店的设计工作。
从小生活在海外的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始终保持着一种“谦卑”的态度。在参与安缦、瑞吉等国际知名精品酒店设计的过程中,他与团队正在将设计的灵感及语言和文化融合在一起,用“面向未来、因地制宜”的视角,传承与坚持“传统的未来”的设计理念。
无边界艺术空间,融汇空间与艺术家的想象力,引燃美学灵感。
鲁采·赋CBD(光华路店)的入口处,以流畅极简的线条激发弧形场地的视觉张力。
在谈及艺术、餐食与空间之间的关系时,杨朝闵提到,通常中国传统后厨的“含蓄”被隐秘在“屏风”之后,杨朝闵带领着团队试图把这块“屏风”撤掉。最终通过借鉴西餐中 Chef's Table(厨师之桌)形式,将厨师与食客之间的边界淡化,利用“后场变前场,前场变剧场”,把厨师从“幕后”给请出来,让 Chef's Table(厨师之桌)成为他们的秀场,将餐品的成型生成的“化学反应”更加具象化地展示给食客们。同时厨师也可以通过察言观色及时得到顾客的菜品反馈,这是他们第一次冲破中西餐饮文化边界的大胆尝试。
鲁采餐厅是 Atelier W 在国内主持设计的首个单体餐厅空间。杨朝闵有个很有趣的比喻:“我希望这家餐厅是长在艺术馆里的”。在他看来,餐厅在艺术方面是有很大“野心”的,不仅定期举行艺术展览,还在上海设置了专门的艺术空间。鲁采陈列的艺术画作都是不定期变化的,流动的艺术资源让它兼具餐厅和画廊的性质。艺术品在空间中不仅仅作为一种简单的“装置”存在,而是完全融入到体验里,使得食客可以从感官上多方位地与艺术融合。
“春潮涌,鲜自来,桃花开,蹦上岸”,指新一年中胶东半岛第一个跳上岸的极鲜之物——莱州桃花虾。“桃花”指的是享用桃花虾的完美时节:清明前,虾未产卵、蜕壳,所以壳薄如蝉翼、细软透亮,只需清水60秒焯熟,连壳带肉一起食用,可感受到口中春潮涌动,心中桃花飘过。
虾仔拌笋丝,素雅的清口小菜,橙红虾籽拌上当季春笋,缀上鲜绿叶芽,盘中堆叠如画。虾籽弹牙,春笋脆嫩,兼具了细腻与脆嫩的菜品入口,鲜甜海味融入了草木甘甜,色与味俱全。
孙恩惠很喜欢穿旗袍,在出席很多重要场合的时候,她都会选择旗袍。或许对从小生长的海外的孙恩惠而言,传统文化的呈现更多是符号化的、具像化的,就像旗袍一样。所以她特别看重细节的符号意义,在一席宴饮中,大到艺术品的选择、餐椅的选择,小到筷子架的设计,服务生的袖口纹路,都需要和整体主题相应和,以具象的符号呈现抽象美学。
鲁洛酒庄默尔索干白葡萄酒,风味丰富、质地细腻,酒体中等至饱满,口感柔滑,集中度高,酸度明快,余味中带有盐味。
Jack担任了为此次聚餐挑选葡萄酒的工作,在Jack的酒水王国里,完全不搭边的中餐和葡萄酒,大虾白菜和勃艮第霞多丽干白葡萄酒,可以神奇地相遇。在Jack看来,相较于西餐而言,为中餐挑选适合的酒的难度系数呈指数翻倍。首先西餐是分餐制且有相应的进餐顺序,菜品与菜品被分隔开来,可以根据顺序为每道菜搭配不同的酒。西餐的个人领地话语VS中餐的共同分享节奏,其中是内蕴的是中西方饮食逻辑甚至是思维模式的不同。其次是西餐主要以食材的原生口味为主,调味并不被凸显,所以口感上相对简单,味觉层次并不鲜明,这对酒的挑选也降低了难度。
个性的会客厅模式和美学发生地空间能够容纳艺术和潮流的发生,为美好的实现提供最美妙的可能。
这样便导致问题一个个地“接踵而至”,在中餐中,如何用一支酒较为融合地搭配整席的菜?在菜品调味层次较多时,该抓住哪一个最突出的特点?一提到这些,Jack的问题像是“连珠炮”,颇有“大倒苦水”之势。尽管每次宴席的侍酒都像在参加一次难度极高的“逻辑考试”,但是Jack始终乐在其中,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即使葡萄酒与中餐做不到“天仙绝配”,也起码要做到“门当户对”。
除了酒与菜在味觉搭配上的“试验”,Jack对酒特殊的社交属性也很感兴趣。在他看来,酒可以拉近不同圈层人的距离,大家因为对酒生发了共同的爱好而聚在一起,从破冰到共鸣,从而成为 “酒社同人”。“酒喝微醺,花开半夏”,是Jack另一句有关酒的金句。
这是一场关于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宴席,每个人都在守护中创新,在各自的领域做着中西融合的尝试。尽管大家背景不同,面向不同,但在抹去边界,交融话语这一个主题上,可以坐在一起,把酒谈欢。
策划 | 宋杨Yang.S
摄影 | 林半野
空间造型 | 韩健
撰文 | 梦真
新媒体编辑助理 | 史钰衿
视觉设计 | Mok
AD Table|酒、花、菌,一群年轻人的金秋“高颜值”餐食聚玩
可食用与有香气的“宝石”餐桌
AD Table|春日艺术茶席,与璞素一同深度解构“茶”的DNA
点击上图
直达订阅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