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解答“上师”的疑难问题(四)九大难题(1)分别上师
皈依上师之“九大难题”
1、分别上师 2、如何判断真假上师 3、如何对待假上师 4、能否依止多个上师 5、依法还是依人 6、如何看待上师的非常态表现 7、连自己的灾祸都不能避免的上师是否值得依止 8、判断是否得到上师正加持的标准 9、辨清感情信仰与正信
皈依上师之九大难题(1)分别上师
顶礼上师如意宝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成尼扎西仁波切
文殊师利真实身语意 雪山慧日加持入心间 赐予无比殊胜之悉地 成尼扎西足下诚祈请 《大圆满虚幻休息妙车疏》中说:"唯依靠观想生圆次第等各个道之本体不能解脱,因为它们还需要依靠行为及增相等。而唯以此上师瑜伽自道之本体就能使自相续中生起实相之证悟,即可得解脱,所以说一切圣道中上师瑜伽最为甚深。" 续部中也说:"十万劫中勤观修,具相随好之本尊,不如刹那念师胜,念咒修法千万遍,不如祈师一遍胜。" 续部中还说:"观具恩上师,于头顶心间,或于肢掌中,千佛之成就,彼人亦可得。"
成就者贡仓巴也说,上师瑜伽是无上的生圆次第:"生起次第虽多修,然修上师为无上,圆满次第虽多修,然诚依师为无上。" 阿底峡尊者说:"诸友未得菩提需依师,故应依止殊胜善知识。未证实相之前需闻法,故当谛听上师之教授。诸安乐乃上师之加持,故当报答上师之恩德。" 龙树菩萨在《五次第》中云:“即使远离其余的一切供养,仅以供养上师,使上师欢喜所赐予的加持力,即可获证一切智智,所有福德资粮与苦行都已在供养上师中圆满。” 遍知蒋扬钦哲仁波切曾说:“金刚乘中很强调上师,甚至对弟子而言其重要性超越一切诸佛之上” 堪钦卡特仁波切说过:“……他即是你的根本上师,对你而言,他甚至比佛还要重要,” 阿秋喇嘛说:“(一个修行人)毕生应当追求的,是与自己上师内在的相应。”
曾经有弟子请求上师法王如意宝著自传,上师说:"我没有什么传记可写的,但有一点,凡是我所依止过的上师,我从未作过令他们不欢喜的事,对任何一位上师者是恭恭敬敬,谨遵师教,这是我一生中唯一的传记。"
在法王如意宝用一句话来总结他一生的时候,法王选择了开释上师的重要性,可见上师在密乘当中的无上地位,正如萨迦根松成林曲杰嘉才仁波且说的:“在密乘中,离师无法、离法无成,如何相应自己的上师是最关键、最根本的问题。”然而在密宗中最让人头痛的却也正是如何皈依上师的问题,根让仁波切说:“皈依金刚上师是很殊胜出,如果你作的好,很快可以得到金刚上师的加持,很快得到解脱;如果你作的不好,也会很快下到金刚地狱的。”
对于如何如理如法的皈依上师是密宗最重要的,无论怎么强调也不过分,如果对此事没有正见的话,不如不修,否则堕落如箭自为份内之事。末学总结了较为常见的九个难题,冀与诸位金刚兄弟共同探讨,以廓群迷。
1、分别上师 2、如何判断真假上师 3、如何对待假上师 4、能否依止多个上师 5、依法还是依人 6、如何看待上师的非常态表现 7、连自己的灾祸都不能避免的上师是否值得依止 8、判断是否得到上师正加持的标准 9、辨清感情信仰与正信
在讨论之前先确定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问题,那就是弄清楚根本上师和一般上师的区别(本文所涉及到之根本上师都是指广义的根本上师,在阅读本文之前,请先熟知末学的上一个帖子《谈谈到底什么是“根本上师”》),过去密乘学人大都能抛离一切,以修行为专事,自有条件选择根本上师。
但是现在的实际情况不同,大多上师来到汉地都是以化缘为主,弟子见到上师的时间也很短,大多浮光掠影,再加上语言障碍等,不可能做太多的深入交流。
这种情况下,在家的普通居士大多难以专心依止,更加谈不上根本上师了。然而现在很多的资料介绍如何承事上师时,有很多只是适用于根本上师,不适用于一般上师的(从恭敬上讲都应该一体恭敬,下文第一个问题讲讨论这个问题,但是行事原则上不能不加鉴别),再加上现在是末法时期,众生福报微薄,邪师众多,如果不加抉择,将会使避免邪师变的更加困难。
所以抉择何者承事原则适用于根本上师,哪种承事原则适用于一般上师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首先讨论第一个难题:
一、分别上师:本论题所论所讨论之恭敬心无论是一般上师还是根本上师都适用。
曾经有某大居士,财雄势大,但可喜者唯挚信三宝,每遇三宝之事,都全力张罗,出钱出力。唯其人颇有创举,不知按照哪个经典把上师分成了三个级别:法王级的、活佛级的、普通喇嘛级的。每有师兄弟介绍来了某某师傅的时候,他都要问:“哦?来了吗?是哪个级别的?”师兄弟都知道他的习惯,鉴于其人的能力,通常都会按照他的逻辑告诉他,如果说是法王级的“啊,那要去见见”;如果说是活佛级的“哦,那见不见都无所谓,看我到时候有没有时间吧”;如果说是普通喇嘛级的“那就不见了,我大法王都见了那么多了,普通的喇嘛不见。”
相信很多师兄看了上面的轶事都会会心一笑的,不用说财雄势大的大居士,就是我们小居士,通常活佛见的多了,也会有“活佛麻木症”的,见多了自然就没有那种渴仰之心,就开始以高口味分别开了。
有的师兄也知道自己这种态度不对,但苦于自己也控制不了自己的习气。比如,法王如意宝曾经数次当众亲口宣说索达吉堪布是和他无二无别的;阿秋喇嘛也说普扎活佛是和自己无二无别的。当然大家在口头上都说是相信的,可是有几个人在心里对上师的说法真正信服呢?
真的面对堪布的时候,真的能和面对法王有一样信心吗?尽管很多密续经典都说皈依了上师之后就绝对不能观察分别了(例如圣者索达吉堪布在《密宗断惑论》中说:“依止了上师后,无论他做得如不如法,也不应对其生起邪见,也不能轻易毁谤。”
如此教证可谓汗牛充栋,相信各位也大都知晓,故不多引述),可是我等凡夫还是会被自己的习气时而侵扰,观察上师:啊,他这么做符合不符合戒律啊?他怎么能这么说呢?一个成就者不应该这么说的,他大概没什么证悟吧等等,以至于终日惶惶,难得安心。
从上可见,分别上师主要有两个方面,
1是上师和上师之间的高下分别比较,于自觉高者慕之,于自觉低者蔑之。
2是对上师之自身的分别伺察。
这两个问题症结的关键就是:大家对什么才是上师的真正皈依处还十分模糊。我们皈依上师,究竟皈依的是什么?上师为什么那么重要,为什么佛都比不上?
我的上师大圣者成尼扎西仁波切说过:“佛像的照片不能放在经书上,因为经书代表佛法,而法为十方佛之母,故佛像不能放在经书之上。但是自己金刚上师的照片可以放在经书上,因为上师是三宝的总集。”
感谢大恩上师一句话道破了上师的真正皈依处。如果真正理解了此皈依处,也正是可以轻松解决上面两个问题的办法,也是本文全文的枢机所在。先列举诸位上师之圣教言,后加辨别。
阿秋喇嘛说:“(上师)他的身、口、意就是佛法自然显现的代表,故一个真正的上师本身就是佛、法、僧三者的总集。”
无二莲师普扎活佛说过:“上师身为僧,语为法,意为佛,集三宝于一体”
圣者索达吉堪布在《密宗断惑论》中说:“因为上师不是个人,而是将佛法僧三宝总集为一身,佛在多处强调了依师规则”
根松成林曲杰嘉才仁波且在《怎么相应自己的上师》中说:“对上师不恭敬、诽谤上师,就等于诽谤十方一切诸佛”
索达吉堪布在《入密明灯论》中说:“依止后,不管上师功德如何,一律当作佛菩萨看待”堪布在讲解《事师法五十颂》中云:“如果已确立了上师弟子的关系,这时弟子若轻毁等同于怙主的上师,即有等同轻毁患十方三世诸佛的过失,故必当感受大苦。所谓轻毁,即诽谤上师犯戒、懈怠、愚痴等等,即使见到上师有不如法事,也应看作这是上师的示现”
堪布赤诚罗珠讲授的《无上密乘共同十四条根本戒》中也有言:“若依止上师后不论上师有无功德都不能诽谤,不能生起嗔心。”
上师对弟子的作用主要是两方面的:
一个是上师作为福田和对弟子的加持;
一个是上师为弟子传授教法(过去的学密者大都是亲从上师闻思,但现在由于语言、时间等等问题,现代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亲从上师处获得教授的,所以对于现代人来说,在确定自己的根本上师之前,应该在初期做大量的阅读以树立正见,好在现在这个时代还是有这种便利)。
对上师妄加分别最主要原因就是:大家以上师个人证悟高低为判断是否皈依的标准,或者说是以很多人理解中的上师“法力”高强与否,来判断应否生起信心,这样是否是正信呢?
总结上面的教言,可以得出两点结论:
1、上师是十方三世一切佛的总集化现。
2、皈依后即使上师毫无功德也要象恭敬十方三世一切佛那样恭敬他。
如果依止证悟高的上师我们就能得到加持,证悟低的就效果就不一样,为什么还说即使没有功德也要如佛恭敬呢?
全知麦彭仁波切在《中观庄严颂释》的"注疏"中说:一切出世的功德都来源于对上师三宝的信心。
佛曾对舍利弗尊者说:证悟胜义谛唯一的因是信心。但是对于我们二取实执坚固的凡夫来说,每个人感情的产生必要有对境,比如要哭一定是因为遇到了伤心的事情(以伤心事为对境),要笑一定是遇到了高兴的事情(以高兴事为对境),要产生色欲一定要有美女(以美女为对境),所以凡夫之感情,包括相似的信心的产生,都不可能是无缘的,都需要一个对境(对象)方能生起。
十方三世的佛菩萨以其无比的慈悲和智慧,时刻都在加持每一个众生,无论他是否信仰佛法,无论他做恶还是行善,佛菩萨对任何人的加持都是没有一点差别的。但是作为我们凡夫来讲,因为自己的业障没有清净的缘故,虽然佛菩萨的智慧法身时刻都在教导我们,可是我们却看不见。
萨迦崔津法王说:“在密乘之中上师是最重要的,因为只有通过上师你才能得到佛的加持。现在我们无法面见佛陀、无法亲耳聆听佛的教言,所以没法得到佛的加持。虽然实际上佛每天都在加持我们,但由于我们自身的业障和染污,我们无法直接感受到这种加持。所以与佛结缘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一位精神导师,他以人身化现,他教你佛的教言,通过他你能得到佛陀的教诲。”
《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云:”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依据圣教量,能否得到三宝加持的近取因就是是否对三宝产生信心。而对我们二取实执坚固的凡夫来说,如果没有对境就无法对三宝产生信心。所以上师化现世间的真正意义,不在于以他个人的修行证悟能力加持弟子,而在于示现一个便于我们迷乱凡夫对遍满虚空不可见三宝产生信仰所需要的对境、媒介、窗口。因为即使是佛的亲戚提婆达多,经常在佛的身边,但是对佛陀没有信心,不但得不到加持,最后还以五无间罪堕落到地狱,可见尽管对境殊胜,离开了信心依然得不到加持。
(下面引用的《安慧狮子恭敬袈裟》的故事说明即使对境恶劣,只要有信心一样可以得到加持,可见应以何者为根本);
三世贡唐仁波且在《皈依引导文——利乐善道明灯》中如是抉择云:“如只为消除部分怖畏,则仅依靠佛陀或菩萨、声闻任一都可以。
譬如众商人入海探取旃檀于遇难时,至诚祈祷皈依佛陀的十大弟子中已证声闻果位‘富楼那’尊者,遂从恐怖中获得解脱。像这样史记很多。然而如果想成办解脱果位,就必须皈依三宝,缺一不可。
如《皈依七十颂》云:‘佛法以及圣僧众,诸欲解脱之归处’。又如《喻法论释》云:‘譬如去印度应需三个同伴。
我等寻求解脱大菩提,就应该依靠导师佛,寻求解脱道,还须依靠其教法,及修行其教法的僧侣’。就好象疗病需要医生、药、护士,三者缺一不可,也就是说如果想熄灭烦恼证得解脱的果位,其方便就是导师佛,正方便就是佛法及修法的助伴僧众,三者应全也。”(想起一些经常口称佛菩萨加持的人,也应该改口祈祷三宝加持为上了吧)
可见如果仅仅以上师个人的证悟而皈依,最幸运的充其量只能达到仅皈依佛,不是皈依三宝的话,不是能得到解脱果位之因。
故此仅仅因为上师个人证悟(法力)而皈依其的人,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所以,上师的真正皈依处不是上师的个人特征(身体、证悟、辩才、脾气等等),而是通过上师为媒介,对看不见的遍虚空法界三宝产生归依的心。
上师就象窗户,我们实际需要的是外面的阳光(喻三宝加持),但是由于有屋子的遮挡(二取实执),我们不能直接得见,但是有一个方便,那就是窗户,我们可以通过窗户看到外面的阳光,我们始终要知道我们的真正目的,是要看见外面的阳光,所以,我们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往外面看,不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分别窗户是铝合金的还是木头的等等,窗户只是方便,是媒介,我们最终要得到的是阳光。
新闻联播要播伊拉克局势,我们只是急于想看新闻,所以只要有电视就好,不管这个电视是什么牌子,多少尺寸,我们不能直接接受无线电波,只要有一个电视就行,因为我们只要能看到新闻,得到想要的信息就是目的。所以我们皈依上师不是皈依上师个人的证悟,上师个人的证悟再厉害,顶多和佛陀无二,不可能超过佛陀,何当可以放在佛经上面?何当可以“比十方三世佛还要重要”?
故,我们皈依上师最主要的目的是要以上师为对境、为媒介,以便于达到对看不见的整个法界三宝皈依与信仰而已,我们归依和恭敬的是整个佛教,是十方三世一切佛,不是仅仅皈依某个人。
如果上师本身不是代表三宝,只是代表他个人的“法力”的话,这种皈依与皈依大仙有什么区别?那么可以说这种皈依上师没有什么意义。就因为上师代表了三宝总集,所以才有无比重要的意义,以至于“若依止上师后不论上师有无功德都不能诽谤”,因为他不是因为他个人证悟等个人特征而拥有如此崇高的地位,而是因为他是代表三宝的媒介,我们赞叹他也好,供养也好,都不是针对他本人的个人特征(证悟等),而是以他为媒介和对境,去生起和完成对三宝的皈依。
如果我们皈依上师不是因为他是代表三宝,而是因为他个人特征的话,那么这种皈依不仅毫无意义而且近乎外道邪执。我们更需要具德上师的意义不仅在于具德上师可以给我们正确的佛法教授,同时也是为了便于实执凡夫更容易产生信心,但是这种信心绝对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上师的个人身上,我们要明白我们皈依的是整个三宝。
因为我们凡夫对外在的东西难免有分别,所以做佛像要做的精美一点,不是因为雕刻精美的木头比雕刻粗糙的木头更有加持力,而是因为凡夫面对精美的佛像更能生起大的信心;证悟究竟的上师,在凡夫眼中更能让人相信其为三宝的代表而生起信心。
我们凡夫可以于无情之木石金属造像产生信心,为什么对尤其具有传承加持力的上师左顾右盼呢?故云:”我有一切法,为有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依照皈依的道理,三宝是我们唯一的皈依处,上师之所以可以放在四皈依的第一位,不是因为所有的金刚上师都是个人证悟上的即身佛陀,只是因为上师代表了三宝的总集。
上师只是皈依的媒介,我们并不是皈依上师个人的特征比如身体、证悟等等,故而分别毫无意义。所以不管他是法王级的也好,还是喇嘛级的也好,都无所谓,能真实利益我们的只是对三宝的信心,我们更需要的是一个能生起皈依信心的对象和媒介;我们不是皈依上师个人的证悟能力,没有经典说必要是真实能达到即身成佛标准的上师我们才要把他们看成真佛,恰恰相反是“依止后,不管上师功德如何,一律当作佛菩萨看待”一方面说上师是佛,一方面说上师不管有没有功德都应该看成是佛,其看似矛盾不通的论点,其实就统一在这里:我们皈依上师的意义,不是在于皈依上师本身的个人特征(包括身体、证悟、戒律),而是在于上师身上有佛教的特征(不说高的,就说最起码的,比如说,身穿比丘衣服,甚至自称佛弟子,噶举上师旦巴喇嘛说过:“不管这个人是不是真的比丘,甚至他都不穿僧衣,只要他自己口称是真的比丘我们都应该恭敬他。”
过去嘎当的大德如果走路遇到地上有红黄色的布碎片都要捡起来,那是因为僧衣就是由红黄布片组成的,还比如下面引用的佛本生故事,猎人假扮僧人射杀狮子的故事,都是同样道理。这个对待假和尚的道理可能很多人想不通,不服气,但是只要真正明白了什么是皈依真正意义的问题,就会明白了)可以作为执着凡夫的皈依对境。
我们就应该对所有上师一体恭敬,不要分别,不是因为教条上规定你必须这么做,而是因为这样做毫无意义。就象印藏各大论师经常引用的比喻:有人用石头打狗的时候,狗只会回头去追逐撕咬打它的石头,而狮子却不会管石头,只会直扑打它的人。
说到这里,相信不用做个别的说明,大家也应该知道如何解决上面的那两个分别难题了。只要我们知道自己真正皈依的是什么,就没有必要把注意力放在没必要注意的事物上了。
所以当我们给上师磕头的时候,知道自己是给十方三宝磕头,自然应该恭恭敬敬,而不必在乎上师是什么样,即使是凡夫上师、破戒上师、甚至假上师也无所谓,一点不影响我们的功德。
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并不是给这个上师磕头。如果不能把上师看做是三宝的总集显现而恭敬,而只是把上师当作法力高强、深山修炼千年的神仙来崇拜的话,那么这种皈依毫无意义。
如果学人只是把注意力放在上师个人特征上,而皈依上师个人的话,那么我认为这种皈依就是邪皈依。
结尾我们可以引用佛本生故事、遵循伟大一切智慧佛陀的足迹,作为这个道理的最好注脚。
《安慧狮子恭敬袈裟》:“释迦牟尼佛曾转生为安慧狮子,遍体金色、光洁闪亮,它经常以水果、树叶为食,从不损害任何众生,对出家人尤为恭敬。
有一猎人妄图杀死安慧,期冀把它金色毛皮献与国王后能免除自身贫穷之苦。他便穿上出家人所着袈裟,伪装成僧人、手持弓箭来到狮子面前,并最终趁它熟睡时向其射出一只毒箭。狮子惊醒后本欲追赶猎人,但见他身着袈裟不禁想到:此人身着三世诸佛胜幢袈裟,若将其损害,则如已对三世诸佛生起恶心。于是它便放弃了追杀猎人之意。毒箭毒性随后发作,当狮子生命垂危之际,它口中自然发出:“呀啦啦瓦夏萨梭哈”之音。时大地震动犹如翻天覆地一般,无云天空亦降下雨水。诸天人目睹猎人杀害狮子相菩萨后,均降下天人花雨供养狮子尸体。
释迦牟尼佛变为狮子时,对身着袈裟之人无不生起坚定信心。以此缘故,他于十万劫中都转生为转轮王,赐与众生安乐,自己亦积累下广大福德。”
可见加持与功德的获得与否,并不取决于上师是否是在证悟上的即身佛陀,甚至对境是恶劣的屠夫骗子也是一样的。上师之所以值得皈依和恭敬,是因为他代表了三宝,非此动机,哪怕是皈依任何法力高强的上师都毫无意义。
此为解决第一个难题——分别上师之匙。
索达吉堪布解答 | 关于“上师”的所有问题(1)依止上师的重要性,如何观察上师
索达吉堪布解答“上师”的疑难问题(二)噶举派成就者之王——米拉日巴尊者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