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荣夫人 | 青岛(齐鲁)行的富饶丰沛不可言状(修订版)

荣夫人 明月清辉2
2024-10-05





丁东老师写齐鲁行日记,我为出游写特稿。两种形式的记录,愿我们相映成趣珠联璧合。

另,写作时腹稿中的某部分遗漏了,今补上再发。补充部分主要在5、6节。

9月18日到青岛,一直潮热,我们三人在室内开着空调聊天。9月21日,临离开岛城前一天的下午,青岛终于凉爽了,我们从室内移步室外,在院子里继续聊。


齐鲁行结束回归京城的丁东老师来信息来电话,问我青岛或淄博接待我们的某人姓甚名谁等,他说他在写日记,记下齐鲁行的内容。我想我已经很久很久不写日记了。原因之一,我曾把我和前夫秋田的相识相恋及婚姻生活费心费力写下日记二十余万言,但后来我们意外分手了,及后来他又离世了,于是我那些饱蘸心血花费时光的日记都徒劳无用付诸东流了。所以日记不写也罢。但虽不写日记,遇到一些值得记忆的事,我会写一篇文字,这文字,大致比日记还详尽和鲜活。那么,丁老师那厢写日记,我就写篇文章,我们的青岛(齐鲁)行实在是太丰富太值得记忆了。我这篇文字,就权当他日记的注脚了。


01

阴差阳错的缘起


岛城的朋友张行长算文友吧,通过另一文友大宋相识。两三年前,大宋说,你来青岛时告诉我,我组织几个价值观好的朋友一聚。去青参加一律界活动时我告诉了大宋,那晚,他如言而行,叫了六七朋友相聚,大家相谈甚欢,且彼此加微,此后文来文往成好友。张行长是那次朋友聚相识,和那次聚的其他朋友一样,我们常有信息往来,他也常看我的小文并时而激赏之。某日他突然发来信息,荣夫人,你到青岛来待两天吧,也请丁老师一起来。一说请丁老师一起来,我很动心。遂说好啊好啊。于是,我给丁老师打了电话。丁老师二话没说,愉快应允。紧接着他又追问,青岛谁邀请的?我说谁谁谁。他说不熟悉,想不起是谁呢。我说不管是谁了,肯定他熟悉你。


可过了两天,行长又电话问我,丁老师她丈夫如何如何。我一听,误会了,我知道他想邀请的不是北京的男丁,而是济南的女丁,我与行长共同的好友歌唱家丁汝燕教授。我对行长说,将错就错吧,北京的丁老师我也不解释了,济南的丁老师我马上邀请,好在大家都是“一伙”的,三观高度契合。于是,我和济南丁又打了电话,并把原委详详细细说了个透。我们为此都哈哈大笑:缘分呢!她说她也很愿意借此机会认识丁东夫妇。复杂的事简单做,就这么敲定了。


可邻近出发的日子,济南的丁老师阳了!三阳,恰在此时!她那个急呀。多好的机缘啊,最终,她不得不生生错过,直到我回济,她才转阴。遗憾复遗憾。


真邀请的被新冠阻隔功亏一篑,没邀请的一路顺风一顺百顺。这错搭的行程,一如剧本新编。


02

一波叠加一波的相聚


丁东小群夫妇与我分头启程,到青当晚,张行长像对待老朋友一样设宴招待,并邀一众朋友汇聚。那桌鲜美的海鲜啊,吃不胜吃。丁老师夫妇说,在北京,怎么也吃不到这么大这么鲜的螃蟹、大鱼和大虾。


重要的是,丁东小群夫妇谈了很多话题,岛城的好友们也谈了很多。再后来,他们又安排了两场相聚,说是没聊够,把我们有限的在青时间,占用了大半。


去青之前,我告诉一直未曾谋面的文友李洁——那个著有《百年独语》、《文武北洋》、《晚清三国》的历史探寻者,他也是丁东夫妇的好友——我们去青之事。李洁获知后急歪歪地说,来的时间不对呀!他17号去希腊,我们18号到。他说你们就不能改一下时间嘛,等他希腊回来再去。我说,我没问题,你和丁老师商吧。结果丁老师对他说,不改,按原计划行。李洁悻悻对我说,那就从了他(丁)吧,你可给冯克力说一下,他从烟台(为看孙女常驻烟台)来青岛很方便(冯克力与丁东,更是多年好友)。我诺诺。


但我还未及和克力兄联系,他的电话打过来,听说你和丁东小群去青岛?我说是的,还未及报告您呢。他说他正好去青岛有事,和李洁电话时知道了我们将去之事。于是,他到达青岛前,就建了临时“组织”微信群,群名为“类聚青岛”。类聚,同类相聚,贴切的名字。


当下吃饭喝茶聊天,非同类,不相聚,无法相聚。


克力去青当晚,类聚启。克力的几位青岛老友,几乎都知道丁东小群的公号,有一两位也知道我的公号。于是,大家一见如故相见未恨晚——同类相识,永不晚。其中有三位当年的戍边知青,他们被称为“青海帮”,虽历经时代风霜摧折,但志未消,功竟成,个个才学兼优。李洁身在希腊,发弹幕到群里,他说,@大漠@荣虽然恁俩都是体制内官员,但都是好人。他说的大漠,曾任岛城报业集团老总的谭总。看了李洁夸奖,大漠与我,欣然笑纳。席间,李洁不甘置身域外,又来弹幕说,他在人类文明高地向来青岛的兄嫂丁东小群克力唐姐(克力夫人)和魏小妹(排名分先后——李洁注)举杯表示假模假式地欢迎!我虽叨陪末位,但毫无芥蒂,未妨遥向文明高地的青岛小哥李洁致敬。


丁东小群夫妇类聚青岛


那晚众群友未少向丁东小群和克力致敬。丁东是没有出版社的出版家,有关顾准、黄万里、章女士、李慎之、遇罗克等人的惊世巨著,及文坛无人能企及的陈为人的《唐达成传》等系列传记,没有他高屋建瓴的运作难以问世。几部极有分量的当代口述史的采访撰写,也几乎无人出邢小群其右。冯克力,国内极有影响的杂志书《老照片》的掌门人,退而不休,继续为《老照片》呕心沥血。为表彰克力兄老骥伏枥精神,参聚的著名版画家张白波老兄特意镌刻春夏秋冬四匹骏马赠克力,为他即将到来的七十大寿献礼。


版画家张白波先生赠马,克力夫妇笑纳


那晚的类聚,物质精神两手硬。


离开青岛临行前的那晚,岛城著名作家张祚臣和他的朋友成功企业家陶忠老总又安排饭聚。餐前,观后海波涛汹涌,看落日晚霞映照,品茗畅聊,又是一群三观相合人。席间邂逅才子师弟臧杰,倍感亲切。


岛城行,满载岛城人盛情。


在陶总的餐间看室外后海落日。那晚风大,沉渣泛起致海水变黑,我说看着像某海,波谲云诡样。一笑。


03

青岛行延伸为齐鲁行


结束青岛行,丁东小群说,来到山东了,他们还想去看看淄博的殉马坑和未曾去过的曲阜三孔。


殉马坑?孤陋如我,未曾听说淄博有这么一个坑。于是联系了淄博的好友剧作家邹星枢。邹老师也迅即做了联系和安排。他说,他对官员不感冒,唯独和淄博市原文物局长刘忠进因三观相近而交好,因殉马坑在临淄,刘局长又联系了临淄的文物局韩局长。虽殉马坑因故暂处闭馆状态,但这次特别开放,成全了史学家丁东先生的念想。


一大早,年近八旬的邹先生,携三位朋友年逾八旬的著名画家于受万、原文物局长刘忠进、齐文化研究院的李钟琴,驱车自淄博赶到临淄北高铁站迎接我们。此后大家一起看了殉马坑和齐文化博物馆。


令人震撼的是殉马坑。资料显示,继姜太公后齐国第25代国君齐景公,在位58年,齐国执政最长。他的墓室南北26米多,东西23米余,椁室位于墓室中部,南北长8米,东西宽7米,深5米。但墓室早年被盗,随葬品无存,唯周围的殉马坑大部分保存完好。


殉马排列密度平均每米地段2.78匹,全部殉马当在600匹上下,世属罕见。殉马全是壮年战马,且均为骟马,马被处死后人工排列而成。马两行,前后叠压,昂首侧卧,四足蜷曲,形作奔跑状,呈临战姿态……自1983年展出开放以来,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游人。


殉马坑(注:此坑闭馆中,感兴趣者暂勿前往)


不知国内外游人有何观感,我看后,真想为殉马滴一串泪。一代帝王,死后随葬金银财宝也就罢了,还用人陪葬,用马陪葬,君王及其追随者,何其残忍堕落。世属罕见,让世界见识点好东西多好。一声叹息!


两处展馆参观,皆临淄文物局韩局长陪同并给我们讲解。韩局长的讲解,远非专职讲解员能比拟。讲解员们无非背背讲解词,而韩局长对齐文化的熟悉、解析异常精湛,那些史料,他烂熟于心,我们听了,叹为观止。韩局长是官员,更像学者。他依然在职,或许因为各种纪律的缘故,讲了一上午,也没和我们共进午餐,我们想感谢、赞赏的话,没有机会当面给他说。


中午,邹星枢先生请饭。餐间,我们获知邹老“携来”的几位淄博朋友皆系难得之人。画家于受万,送我们两册大书《全图经典文言聊斋志异》。这是一部图文创作,于先生历时九年,艰辛完成本书,用精简版的文言文重写聊斋491篇,配以505图,图文并茂。他一再说,文言文相当美,言简意赅,韵味足。我会补补课,回来好好拜读。报人出身的李钟琴先生送我们一本厚重的书《新闻观察百期精华》,打开一看题目即令人惊叹。这是一部《新闻观察》精选集,也是纪念集。世事变迁,他们亲手打造的《新闻观察》虽已停刊,但《精华》本收集的文字集史料性、前沿性和思想性于一身,非常宝贵。故国有高地,处处有芳草。我为之慨叹。


画家于受万先生的大作及签名


李钟琴先生赠书


邹老是极具个性之人。他参加饭局等活动,必问来人有谁,何样三观,不同频者,他不去或转身离去。结交之人,常问人家是否认同普世价值,不认同者不交。他对官员敬而远之,但和刘局长私交甚好,说明刘局长三观合他心意。当然,那天一聚,我们也感受到了与刘局长等友人同频相聚的快意。


04

丁东小群游“三孔”


齐鲁行字义层面能包括曲阜行,因为曲阜属鲁国。专门拿出来一节写,是因为我因事未去曲阜继续陪同丁邢夫妇。未陪同到底,自觉有未了之事,便请我的朋友刘亚伟委托他的朋友王良先生陪同一游。游览之后丁老师和小群姐分别和我说,王良陪得很好。王良曲阜人在曲阜工作,诗人,文化人,不仅对“三孔”有研究,而且和刘亚伟合著有《1966阙里纪事》(原名《孔府大劫难》)。这本书,也是一本口述史,史料价值颇高。这种钩沉历史的创作,和丁邢夫妇学术专攻及价值追求很契合。又因为王良在鲁迅文学院研学过,他对文坛、诗界的很多人很熟悉,这使得他和丁邢夫妇有很多共同语言。丁老师夸赞王良先生品阶不凡不俗。


我虽失陪曲阜,但找了个比我合适得多的行家里手代我陪同,我甚欣慰。感谢亚伟,感谢尚未谋面的王良。



05

我之收获最丰饶


在青岛那几天,太闷热了。未承想9月末了,美丽的海滨城市还又热又潮。也许是老天故意安排,天热不宜外出,除了晚上朋友类聚,白日,我们三人打开空调就在客厅神聊。所聊内容,多是我早已想探究的。当然,如果所谈价值不够,就当一般聊天也很愉悦。但我们聊出了我想要的内容,在貌似不经意间,我会追问出一些东西。交谈期间,邢姐露了一句话:你看小魏,她能把事情抓住不放。她或许发现了我的某种潜质——作口述史说不定我也可能较适合。因为就某个问题聊得比较透,或许某一天,我会写篇有意思的文字——题目都想好了,呈现给丁东小群,也奉献给有兴趣的读者诸君。


当然,丁邢夫妇也给予我诸多鼓励,丁老师说,“荣夫人”已成为现象级的存在,笔名比本名有名,体制内人,转场写作,涉猎广泛,自由奔放。同时,他也说出了其他几位类似身份的人的自媒体写作,并鼓励说你不孤独。


另外的不菲收获,是聊了一些比较宽泛的有价值事情。更重要的,是丁老师送我一批好读物,那些尚未见天日的精品巨制。并推荐了几多优质的自媒体公号和号主,使我们一一链接上。


拥有了丁老师推送的一批好读物,知道我有啥感觉吗?


第一,老农突然有了丰沛的储粮。相当一个时期衣食无忧了呀。第二,回到家,我兴奋地都不知先打开哪部书好。我就想不吃不喝不睡不散步不见人,坐在电脑前,一部一部读下去。第三,听了李新宇老师的系列讲座,我曾自称犹如跟他读了一个近代文史政史硕士学位。而和丁邢聊天并得到了那一批读物,我想我又在读一个文学博士学位。别迷信那些学院派的这头衔那学位,关键是跟谁学以及究竟学了多少人类真经。


回家后,首先读的是陈为人的《假如没遇丁东》(当然这本书诸君暂时在网上搜不到)。读此书,有欲罢不能的强烈感觉。那些对话,那些惺惺相惜,那些穿针引线,那些广泛的涉猎,那些挖掘,那些颠覆,那些真正意义的写作,任你读啥学位恐怕也读不到。


另外,读书一如滚雪球。读了一本好书,会从中发现系列好书,牵引你想去读更多更多,且越来越多,雪球会越滚越大。真是无量的收获。读了一部陈为人,就想读他更多,他那些别具风味的系列传记呀。


06

岛城遗漏一文友


有文友青岛人。微信名“山水情”,早在2023年8月我们就加了微信。他曾以为我是曲师人,后知道我山师的。显然是看了我系列文章,并曾托我致敬宋遂良、吕家乡两位老师。


恰在我去青岛前夕,山水情又微信说:“荣夫人,你的文章给人亲切、真诚感。是否合集出版?我有点急,快点编辑出版,若资金或出版有阻,咱先自印也好嘛!急等你的散文集尽快出版,也可恭奉。我一直关注学者文人的著书立说,丁东小群一篇不漏,山西赵诚老师也很佩服,他夫人馬大夫文章读后泪涌。妳的文章简洁、朴实、意浓,妳是山东的才杰。盼你早出书,如需要我愿出微薄之力。”


我回复说,非常感谢鼓励和支持。过几天我和丁东老师夫妇去青岛,如方便,我们可一见。


他说荣幸!


可我去了青岛未和他联系。原因多多。一是他究竟是怎样的价值观我不完全了解;二是我们在青的活动很密集;三是他后来再“主动”追问一句“来了吗”。于是乎,和他就此错过。


但在我们离开青岛后他问李洁我们还在青岛否?李洁回说:“丁东小群伉俪和荣夫人应该回了吧!我17号离青,他们18号到的,有朋友请他们了。”


终于知道我们离青之后,山水情说:荣夫人,我原以为你会在中秋至国庆前这段时间來青,这是青岛最好的一段时间,你曾在青岛市府掛职过,应最熟悉这里的季节了。没想到你们没声没响就离开了。我这次失误是没及时告诉李洁老师,原计划見到你们之后,我再告诉他,让他出面。真是大义失荆州。当初知你和丁东夫妇来青后,一直很兴奋,就等着你告知我。李洁告诉我你已回,我真后悔没主动再联系,致歉。错失在青岛见面,我定会找机会补上。


山水情的系列信息,见证了他的真诚真情。此事也怨我。其实人际的关系链和关系网不同。关系网,虽然网上的肯定都有关联,但一网打上来也不免鱼龙混杂。而关系链,是同质相链接。比如山水情说他喜欢丁东小群,喜欢赵诚,喜欢宋吕二师,他还给我说过张耀杰等,这些都足以验证什么了。当然,如果他再说上李洁,就更好辨识了。


没关系。他遗憾,我抱歉。尽管我一句也未向李洁探问“山水情”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也至今不知山水情的大名(他告诉过我姓王),但我相信,这美丽的错失后,我们定会后会有期。


由此我也再一次提及我曾说过的“名言”:这是一个陌路容易成为好友的时代;这是一个好友或其他亲近的人容易成为陌路的时代。一切源于价值观。文友杨涟曾在某文中说这话是丁东老师说的,我告诉他,不是丁老师,版权是我的。一笑。


2024.9.25,9.27修改)

往期回顾

荣夫人 | 我和丁东夫妇的情缘

荣夫人 | 我们的朋友:冯克利与冯克力

荣夫人 | 总有那么几个人,坐在一起就很开心

荣夫人 | 修改完毕,待机出版


 小崔真选店,可圈可选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明月清辉2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