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点荟萃丨李实:讲好中国经济发展的故事

点击上方蓝字,记得关注我们!

编者按


近半个世纪的中国经济发展历程和成果有很多好的故事,讲好这些故事是经济学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的发展经验丰富多彩,有许多特殊性,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遭遇过不少的困难和曲折,这些都是中国经济发展故事的素材和内容。中国的经济发展故事不仅要讲给中国人听,也要讲给世界人听;不仅要讲好故事,而且要让人愿意听,让人听进去。不能只是讲故事的人自说自话。这对于讲故事者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而中国经济发展过程又是一个制度不断演化的过程,有着很大的复杂性,因此讲好中国经济发展故事要建立在研究基础上。不言而喻,没有研究的基础,中国的经济发展的故事是很难讲好的。讲中国经济发展的故事不能是虚构,更不能是编造。这要求描述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要从中国的社会经济的现实出发,讲故事者要充分了解中国国情,要有基本事实,要尊重历史。同时,讲好中国经济发展的故事要讲究科学的方法,要有专业知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是全球化的参与者,推动者,又是贡献者,讲好中国经济发展的故事要有世界眼光,国际比较的视角。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实教授在《管理世界》(2021年第9期)发表了一篇文章,阐述如何更好地讲述中国经济发展故事。





01
赞扬成就,看到不足 

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令世界瞩目,令国人自豪。这是中国经济发展故事的主要内容。尤其得到国际社会赞誉的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减贫成效。利用中国收入分配课题组过去30多年收集的居民住户收入调查数据(CHIP),使用2020年的官方贫困线,在20世纪80年末我国农村贫困发生率高达76%,以此推算在改革开放初期的贫困发生率会超过90%。然而,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农村贫困发生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到2007年降低到20%以下,2013年约10%(见图1),直至2020年全面消除绝对贫困。

中国摆脱贫困的成就离不开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又是中国经济发展故事中的一个值得讲好的案例。从1978年到2020年中国GDP的年均实际增长率高达9.2%,1978~2019年期间人均GDP年均实际增长率为8.4%。就经济增长来说,这一时期中国在世界上是独领风骚。与此同时,这一时期,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都有大幅度提升,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率都在7.5%左右。

中国经济发展也提升了人的发展水平,包括人力资本水平大幅度提升。根据已公布的几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人口大专以上学历占比在1982年仅为0.62%,到了2010年上升到8.9%,2020年提高到15.5%;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在1978年不足3%,2017年提高到近46%;全国人口文盲率在1982年高达22.8%,2020年下降到2.67%。在经济高速增长和人力资本不断提高的影响下,我国的人类发展指数也有了很大的改善。1980~2010年期间中国人类发展指数的增长率居全球第2位,其中收入指数增长率排在全球第1位。

当然,中国经济发展的故事还有很多,这里不再一一道来。在看到中国经济发展成就的同时,我们不该回避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特别是一些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

比如,众所周知的财富分配问题,包括收入差距过大、收入分配不合理的问题。在改革开放初期,居民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为0.3左右,之后出现了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过程,到了2008年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达到0.491.在随后的几年中收入差距出现了缓慢缩小,但是仍处于较高水平,2020年的基尼系数在0.47左右。值得注意的是,在收入差距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居民财产分配差距急剧上升。居民财产分配的基尼系数从21世纪初的0.5左右上升到现在的0.7左右。在2002年财产最多的10%人口占有的财产份额是37%,而财产最少的10%人口占有的财产份额仅为1%,前者是后者的37倍,到了2013年扩大到160倍(见图2)。而且不断扩大的财产差距反过来影响到收入差距。

图2   中国居民财产分配差距变化,2002~2013年

注:(1)利用CHIP数据计算的结果。(2)图中横轴是人口的十等分组,纵轴是财产的份额(全部人口的财产份额为100)。

又比如,在收入和财产分配中,突出的问题是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和财产差距。这不仅反映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差异,而且反映了城乡之间发展水平的差距,人的发展能力上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城乡之间差距是全维度,是无处不在的。更不可思议的是,城乡差别已不是区域的概念的,已经演变成身份差别。城市中的农村户籍人口以及农民工虽然离开了农村,有的甚至长期生活在城市,但是由于他们的“农村身份”,在城市中不能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利益。由此造成了“留守儿童”的问题、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这不能不说是我们经济发展中的一种缺陷。


02

尊重事实,遵守逻辑


讲好中国经济发展故事要尊重事实,遵守逻辑。社会科学研究者要清醒地认识到,社会科学也是科学,是研究社会问题的科学,是科学就要“摆事实,讲道理”,不然不能称之为科学。讲好中国经济发展的故事不能不研究中国经济发展过程,分析经济发展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对此,我们首先需要搞清楚一些基本事实,把事实摆出来。只有把事实搞清楚了,才有可能发现事实背后逻辑和机理,才有可能总结出有价值的理论。那么,事实从哪里来?所谓的事实就是反映社会经济现实的信息。对于研究者来说,获得这些信息既可以是直接的,自己去收集的信息,也可以是间接的。对于学者来说,获得直接的信息需要进行实地调研访谈,进行案例研究、抽样调查。而对于国家来说可以进行普查,如我国10年一次的人口普查。获得这些直接的信息需要科学方法做指导,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有用的信息。

做社会科学研究也可以利用间接信息,如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媒体的报道。由于获得这方面的数据相对容易,它成为了很多学者的主要信息来源。对于这些信息,我们要有鉴别真伪的能力,不能“全盘照收”。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遵守逻辑更为重要。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研究论文事实不清,逻辑混乱,甚至有些论文明显违背了生活常识。这种论文显然是毫无用处的,甚至会误导读者,贻害公众。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一是需要形式逻辑,二是需要专业逻辑。形式逻辑需要的是常识,来自于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而专业逻辑需要的是专业知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讲好中国经济发展故事是有专业知识门槛的,它需要不同学科的基本知识,也需要交叉学科的思维训练。


03

着眼中国,放眼世界

 

中国的开放战略获得了巨大成功,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的紧密度。离开了中国不能谈世界,离开了世界也不好谈中国。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对新的世界经济格局、新型全球产业链形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中国居民收入增长与分配差距也在影响着全球居民收入分配格局。举例来说,由于中国居民收入增长率远高于全球水平,以及中国收入差距出现了扩大,这对全球收入不平等带来了两种变化,一是缩小了国与国之间的收入不平等。这是因为中国从一个低收入国家成长为一个收入中等偏上的国家,扩大了全球的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第二个变化是导致全球范围内国家内部收入差距的扩大。图3被称为全球大象不平等与增长曲线(The Elephant Curve of Glabal Inequality and Growth),描绘了全球人口不同收入组在1980~2016年期间收入增长率差别。这一期间全球收入组较快的收入增长主要得益于新兴国家的崛起,收入增长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其中中国起到了主导作用。

图3 1980-2016年全球不同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速

资料来源:李实、陶彦君:《发达国家财富不平等的启示》,《北大金融评论》,2020年7月。

不言而喻,中国有不少好的经济发展经验可以分享给世界。同时中国也应该继续向有好经验的国家学习。中国仍在努力成为一个现代化强国,仍在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的远大目标,仍要坚持不懈地学习与借鉴有益的国际经验。中国现在还是一个发展中大国,而且是一个低收入人口占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按照相关的发展指标来衡量,中国在全球中的地位处于中等水平。在2020年人类发展指数的排序中,在近190个国家和经济体中中国排在85位。这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了中国发展水平在世界中的相对地位(见图4)。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图4 2020年全球人类发展指数排序(HDI)


往期推荐

征文丨第一届“发展·共享”研究论坛征文启事


共富案例|我院走进潜东村——寻答案,找良方,助发展,共振兴


观点荟萃丨李实:求解共同富裕,需要兼顾发展与共享


观点荟萃丨何文炯:以共同富裕为方向,深化社会保障改革


观点荟萃丨贾康:关于共同富裕的认识框架


观点荟萃丨李实:人的全面发展是出发点和落脚点


观点荟萃丨郑永年:共同富裕与中国共产党的新使命


观点荟萃丨苏海南:“共同致富”应成中心课题


来源:丁元竹、沈艳、刘培林、李金华、贺雪峰、程虹、杜运周、苏屹、李海舰、刘军强、李实、刘守英、甘犁、吕长江、许晖、罗必良、杨世伟、陈彦斌:《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管理世界》,2021年第9期

编辑:徐明聪


扫码关注我们

浙大共享与发展研究院

联系邮箱:zjuicpd@zju.edu.cn

分享收藏点赞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