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家”他用了60年

越书房 浙江出版传媒 2024-03-13

他在枪林炮火中用镜头记录历史,却在兵荒马乱里销声匿迹。

1943年4月20日,也就是80年前的今天,雷烨在河北省平山县南段峪石堂村遭遇日军,在击毙敌寇十余名、掩护警卫员突围的同时,不幸身负重伤。

敌人见状,立即缩小包围圈,试图俘虏雷烨。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雷烨砸碎了心爱的相机、手表和笔后,毅然扣动了扳机,将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年轻而热血的生命永远停留在了29岁。

可原本,雷烨有两次撤退的机会。

1943年4月19日深夜,雷烨刚刚完成《晋察冀画报》的照片选定和编写工作,突然接到晋察冀画报社主任沙飞的通知:日军正向此地包抄,马上撤离!

然而雷烨出门后做的第一件事是查看村民的转移情况,当他发现村民被转移到容易遭敌炮击的地方,他立马指挥村民进行二次转移。当炮声响起,早已转移的村民逃过一劫,而雷烨已错过画报社的集体转移,这是雷烨面对最佳撤退时机的第一个“不”。

1943年4月20日拂晓时分,日军尾随而至,雷烨带着两个警卫员与敌交战,但因寡不敌众,被敌击中,警卫员试图背着受伤的雷烨一起突围,却得到了雷烨斩钉截铁的拒绝:“我来掩护,你们赶快突围!这是命令!”这是雷烨对撤退时机说的最后一个“不”,他以自己的生命换来更多家庭的团聚。

 雷烨

雷烨,原名项俊文,浙江金华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公布的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之一,被列为世界百名杰出战地记者之一

父母早亡的雷烨,十岁出头便辍学回家,养育四个弟弟妹妹,既当爹又当娘。

生活重担之下,雷烨两耳仍关心着窗外的国家大事。面对民族危亡,他心急如焚。

1937年,抗战爆发,24岁的雷烨典卖祖宅,购置革命需要的药品、相机和胶卷,将妹妹们出嫁,把弟弟送进贫儿院,奔赴延安,化名雷烨。

1941年,冀东,滦河晓渡(雷烨 摄)

1942年,冀东军、政、民纪念七七事变

五周年群众大会(雷烨 摄)


东跨山海关,北越长城,西过平西,雷烨随军转战,主动挺进抗战最前线,足迹遍及冀热辽。他一手执笔,以墨为刀,撰写了《冀东潘家峪大惨案》等通讯报道;另一手握相机,以图为枪,拍摄了《日寇烧杀潘家峪》《熊熊的篝火》等珍贵的战地照片,真实地反映了冀东军民英勇抗击侵略者的英勇事迹,记录了日寇烧杀掳掠、无恶不作的累累罪行,成为21年后潘家峪村民向日本东京地方法院起诉的铁证。

1941年,“日寇烧杀潘家峪”罪行(雷烨 摄)

1987年,河北省阜平县立起一座忠魂碑,“雷烨”的名字作为37位革命烈士之一被镌刻在碑上。雷烨留给了当地人民和战友们无尽的怀念,还有一个难解的谜题。

当时因革命需要,战士们常用化名代替真名,雷烨牺牲后,不知其真名的战友们无法将雷烨牺牲的噩耗通知其家属。

而远在浙江的雷烨家人们,在收到雷烨于1942年署名“雷雨”的最后一份家书后,便杳无音信。雷烨的二妹在离世之时,紧握弟弟项秀文的手,嘱托道:“我又梦到哥哥了,你一定要找到他呀……”

一边是弟妹们几十年间的苦苦寻找,一边是战友们牵挂心头的真名解密。

2001年8月16日,项秀文收到石家庄市地名办公室主任高永桢的来信,牺牲于河北的“雷烨”与项家家书署名的“雷雨”只差一字,是否为同一人?

雷烨和田华

2001年9月25日,项秀文带着哥哥的照片和书信远赴北方。电影《白毛女》“喜儿”的扮演者田华闻讯,立即寄来她珍藏59年的她在晋察冀军区和雷烨的合影。经过各方资料和照片的对比、辨认,最终确认雷烨就是“失踪”了近60年的项俊文。

时隔几十年,这个温情又艰难的“寻找雷烨”的故事终于画上了句号。《河北工人报》《杭州日报》《解放军报》《中国摄影报》等全国十多家报纸,纷纷报道了这个动人的故事。

“寻找雷烨”,不仅是革命年代的中华儿女的红色战歌在当代的回响,也是一次社会各界“红色根脉”的寻根之旅。

烈士,终于“回家”了。

年轻的雷烨是从浙江走向前线的红色摄影家之一,在那个烽火纷飞的年代,一群来自浙江的热血青年离开家乡,投身革命:

担任过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的摄影家——曾在延安电影团工作的嘉兴桐乡人徐肖冰、太行山上跟随部队战斗的杭州萧山人高帆;

创办了《晋察冀画报》《冀热辽画报》《东北画报》的湖州南浔人罗光达;

曾供职于《申报》《解放日报》的摄影记者、足迹遍布抗日战场的嘉兴平湖人俞创硕

抗战爆发后,他们都在二三十岁的人生节点,站在民族危亡的最前线,把燃烧的青春奉献给了心中的信仰,将自己的年轻生命与国家的民族命运紧紧捆绑。

1942年,冀东子弟兵大练兵(雷烨 摄)

在硝烟迷茫的战场上,他们穿梭于硝烟,记录下军民同仇敌忾、团结一致、英勇抗敌的感人画面。

在不容失守的舆论场上,他们以纸笔和相机为武器,鼓舞士气,掀起一潮又一潮的爱国热情。

1942年,冀东八路军回旋在热河万山丛中,开辟根据地(雷烨 摄)

无论是民族危亡、军民奋起抵抗的瞬间,1949年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发出的庄严宣告,1978年改革开放春风拂来的时刻,还是新时代以来国泰民安、欣欣向荣的景象,摄影家们用生命与青春一一记录。

当我们阅读《革命与复兴:中国共产党百年图像志》,翻看这些珍贵的影像时,仿佛触摸到了那一段段曾经发生的真切历史,重温革命先辈在青年时期做出重要且正确的人生选择。

此外,为了纪念烈士雷烨,摄影社还组织编辑了《烽火:永远的雷烨》,即将推出。该书首次全景式公开雷烨的摄影、诗歌、通讯报道等作品,书信、口述采访等资料,以翔实真切的记录笔触铭刻历史的印记,以颇具时代视野的传播方式“鉴往知今话未来”。

作者:浙摄社 朱丽莎

革命与复兴:中国共产党百年图像志

《革命与复兴》编写组  编
浙江摄影出版社

本书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时期分为四个篇章,是首部以党史图像为载体全面展现党的百年光辉历程的大型画册,得到了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等权威机构的审定。

作为新时代首部百年党史影像大书,本书以人民为叙事核心,所精选的500余幅摄影作品中以人民为主角的照片占据大半,而且不仅首次公开了一批中共早期革命的珍贵图像资料,还以党史图像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集中呈现了新时代的伟大成就,为强起来的新时代画像、立言、立传,是各级党组织学党史、知党史、用党史,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时代大书。



稿


越书房诚邀集团内外书友投稿分享与书相关的点滴,可以是由一本书想到的,也可以是做书的感悟,浙里有好书,浙里有故事。

投稿邮箱:ysc@zjcbcm.com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 

■ 往期精选 ■

是“茶马古道”还是“茶马贾道”?

杭州是美食荒漠?苏轼、鲁迅、丰子恺......都不答应!

印匠:从洛阳纸贵到墨迹书香的传承与坚守


来源 | 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思想引领时代  知识服务用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