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0到1,一本Mook的诞生

越书房 浙江出版传媒 2024-03-13

   

随着web3.0时代的到来,手机俨然成了私人“电子杂志”:“浮窗”你想深度阅读的微信公众号文章,“爱心”你喜欢的小红书博主,“tag”你感兴趣的微博热搜,从“JustPod”一路追到“小宇宙”,“一键三连”B站或抖音视频。

我们每个人都在构建自己的动态Mook样本(Mook就是“杂志书”,将英文单词“Magazine”与“Book”融为一体而成)。

那么,大家还需要纸质Mook吗?或者说,如今的我们,需要怎样的Mook?

《走吧,一起去看展》就是我们给出的答案。
当我们在看展时,我们在看什么?

《走吧,一起去看展》是艺术无限系列Mook的第一本书,我们希望用“关于美术馆你可能不知道的事”“观展指南快问快答”以及“当我们在看展时,我们在看什么?”三个篇章,为对看展感兴趣而又不知在美术馆、展览中该看什么、怎么看的普通观众提供一份全方位的观展指南,普及看展小知识,介绍展览的幕后故事,也尝试提出选择展览和观看展览的新思路。


相比图书,Mook仍然是一种更经得起“折腾”的图书形态
,它比传统出版物更先锋,可以容纳灵光乍现的图文内容、实验天马行空的概念设计,在有限空间内“玩”出无限创意。此次推出的《走吧,一起去看展》就是这样一本秉持挖掘深度内容、激发创作热情、融合创意周边的读物,为此,我们在三方面做了尝试。

文艺复兴至十九世纪——意大利卡拉拉学院藏品展 开箱现场


探索大众艺术领域备受关注的“看展”话题,以松弛的叙事、坦诚的表达,围绕“打卡”这一热点叙事展开分析,深入艺术现场,尤其是跳出国内美术馆和展览思路的局限,获得全球视野下的内容补充和思维拓展,突破现有语境和固有认知的局限,赋予艺术更多的可能性。

开启POV模式,创作者、策展人、美术馆从业者和艺术评论家从各自的角度出发,结合国内外美术馆、博物馆行业现状,输出一则不一样的逛展攻略及策展指南,解答关于展览的共性疑惑,让看展不仅拥有拍照、打卡的仪式感,而且能获得从选择到感受、从思考到评价的完整体验。

门票型书签和艺术作品贴纸的加入,既增强了与读者的互动——书签须经手撕后成型,又符合本辑的概念——拿着爱的入场券,进入艺术的世界。充分尊重展览爱好者的审美力,同时满足人类观察员的好奇心,用轻松愉悦的内容营造,简约舒适的视觉享受,带来沉浸式阅读体验。

《走吧,一起去看展》之《美术馆巡礼》


Mook的前世今生

Mook并不是一种新业态,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在我国出现,最早可追溯至山东画报的《老照片》系列。

最广为人知的Mook是张立宪的《读库》,续存超过17年。而韩寒主编、有且只有一期的《独唱团》,郭敬明的《最小说》,安妮宝贝的《大方》,张悦然的《鲤》,《Lens》,《知日》,《知中》则狠狠红过一阵又被逐渐遗忘。后起之秀如《单读》以及如日中天的小红书之《about关于》还在图书的红海中拼杀。

Mook既有杂志时效性强、视觉效果好的特点,又有图书深入、专业和权威的优势,可以在创作者、编辑者和阅读者的互动中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

《about关于》


Mook如何更深入人心?

关注泛文化领域的小众主题。回顾前人经验,能稳定发展的Mook通常拥有不寻常的文化品性,而打造拥有自身特色的Mook品牌,其实就是小众内容扩大影响力、获得主流认可的过程。

翻看持续更新中的Mook,能看到许多以往阅读经验中无人触达的小众选题,印象最深的选题来自《离线Offline》,它聚焦科技与文化的交汇处,关注科技与幻想、虚拟与现实、当下与未来,在“民科”的边缘反复试探,用重建的科学、新生的数字废墟、末日游戏和废土漫画吸引了一批死忠粉,终于让这本历经停刊的杂志书在2022年复刊推出《重启试试》。

而2022年10月出版的《四开01:工作,就要不拘一格》则选择在前ChatGPT时代探讨最新潮的工作方式,通过采访6位重量级创意人、5个顶尖创意组织、14位“会工作的人”,解密他们的职业主张、从业历程、创意形成,展望人工智能到来后人类可能的工作方式。

热点话题内的跨界融合和垂直领域下的深度解析成了Mook的努力方向,打破概念区隔,不断往深处延展,探索思维的边界。


《离线offline》


培养自己的创作者群体。能约到大家的独家稿件固然好,但这在碎片化信息爆炸、社交媒体无孔不入的今天很难实现。“注重资讯的源头,而不是信息的传递者。”这就意味着要错开被掏空的知名作者、发掘有真正干货的新面孔,即找到独一无二的内容供应商,扩充作者宇宙,孵化其专属IP。

最好的例证来自《单读》对王梆的滋养。此前,王梆做过记者、当过纪录片导演、写过很多书,但直到为《单读》供稿,才有机会由后者策划出版了《贫穷的质感:王梆的英国观察》,其人也终于走进大众视野,开写作课、录制播客、参与社会活动,成为“离散写作”的新一代翘楚,而她所在的“单读系”正在成为中文创作的中坚力量。

通过一次次创作的互动和观念的碰撞,作者和Mook之间形成彼此独立又闪烁交错的默契,共同构成一个能量场,不断输出对世界的观察。

《鲍勃·迪伦诗歌集》

创意周边的加持。一边是传统模式下营销推广的举步维艰,另一边是社群文化的蓬勃发展,那么,用内容筛选读者、用文创吸引眼球似乎是个理想的选择,能在兼顾两种营销模式的同时抓住潜在读者。

传统的纸质赠品如书签、明信片、藏书票、本子等已属寻常,帆布袋、徽章、冰箱贴等小周边层出不穷,等到了以薯片包装呈现的《鲍勃·迪伦诗歌集》,附赠了真实花果种子的理查德·布劳提根《请你种下这本诗集》,文创直接把纸质出版物卷出天际。更不消说摩点上日新月异的创意,每刷新一次页面都能收获新的成长快乐。

《走吧,一起去看展》赠送的限量版贴纸

简而言之,图书不再是一本单纯的读物,转而成为一个整体的文化项目。那么,编辑端就更需要把握读者的感受、经验和习惯。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周边也要创造周边硬上,比如许多摩点产品沉迷刷边工艺,彩虹色各来一份,而对真正决定图书质量的用纸、装帧忽略不计,流于对概念的包装。

因此,我们的口号是:追求细节,讲究趣味,留住读者对纸质阅读的欲望。


这并不是对开篇问题做出的完整答卷,因为我们也在寻找的路上。这本书或许是个答案,能在稍纵即逝的碎片化阅读中,留下一些不那么速朽的文字和理念。

作者:浙人美  徐寒冰

《走吧,一起去看展》

橄榄文艺 编著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从“看展三步走”的保姆级教程,到走进策展人的幕后工作,这本书为对看展感兴趣而又不知在美术馆、展览中该看什么、怎么看的普通观众提供一份全方位的观展指南。沈奇岚、翁昕、谢定伟、墨白等创作者、策展人、美术馆从业者和艺术评论家联合撰稿,解答关于展览的共性疑惑,提供看展的不同思路,一起深入艺术现场。




稿


越书房诚邀集团内外书友投稿分享与书相关的点滴,可以是由一本书想到的,也可以是做书的感悟,浙里有好书,浙里有故事。

投稿邮箱:ysc@zjcbcm.com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 

■ 往期精选 ■

是“茶马古道”还是“茶马贾道”?

杭州是美食荒漠?苏轼、鲁迅、丰子恺......都不答应!

印匠:从洛阳纸贵到墨迹书香的传承与坚守


来源 | 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思想引领时代  知识服务用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