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阿里云生态新打法,从姿态改变开始

赵艳秋 数智前线 2022-07-30





在大厂与生态之间,一个永恒性话题是他们之间的“利益博弈”。这个问题的本质是大厂和合作伙伴之间的利益边界。而阿里云的生态新打法,本质上也是在解决这个问题。

文|赵艳秋
编|周路平



“今天的主旨叫‘坚持伙伴优先’,我想明确表达出,这是阿里云对合作伙伴的核心态度,没有之一。”7月13日,杭州西湖湖畔,阿里云智能全球销售总裁蔡英华开场语速和缓,但态度明确。

 

自成立以来,阿里云一直重视生态建设,但是这场合作伙伴大会传达的信息跟以往不太一样。除了与生态息息相关的销售体系高管外,连阿里云基础产品事业部负责人蒋江伟,也第一次穿着白色商务衬衫,讲解与伙伴相关的产品技术。

 

这是一个姿态的转变。

 

“不是喊口号,而是内涵发生了变化。”阿里云合作伙伴鼎捷软件高级副总裁叶贤盛认为,只有承认伙伴优先,才会让大家各自尊重专业。


01

从姿态改变开始


阿里云的态度在发生不小的转变。

 

在会议期间的一场对话中,有人问阿里云行业解决方案销售部总经理霍嘉,ISV伙伴需要做哪些转型?霍嘉回复:“谈不上人家转型,不是给别人提要求的时候。”

 

放弃互联网To C业务的上帝视角,用乙方的To B服务心态,也许是一切转变的开始。

 

在7月13日的大会上,蔡英华的整场演讲也处处对外传递一种“友好”、“利他”的态度。他开场便告诉与会伙伴,阿里云合作伙伴的业务规模在过去4年增长7倍,达到185亿元,“但这不是一个亮眼的数字”。因为在阿里云1000亿的大盘里,这个营收规模仅占大约1/4,还需要持续提升,今年占比有望超过3成。


不仅是营收规模,伙伴能拿到的利润也被着重强调。蔡英华说他的理想是“阿里云能赚一块钱时,合作伙伴可以赚两三块钱”。

 

而引起合作伙伴大量关注的,是在生态政策上,阿里云明确的三个原则:要恪守边界,与伙伴形成分工明确的合作模式、货真价实的权益体系和长期稳定的发展政策。这是做To B生意的正规打法。



其中最根本的一条,是分工明确的合作模式。

 

在大厂与生态之间,一个永恒性话题是他们之间的“利益博弈”。此前,一位资深行业合作伙伴曾这样形容自己与大厂的关系:“你不跟他们合作,就失去了快速发展的机会;但你跟他们合作,又害怕早晚有一天,会被吞噬掉。”

 

这个问题的本质是大厂和合作伙伴之间的利益边界。

 

而在13日的演讲中,蔡英华多次用案例和政策,表达阿里云要明确分工、恪守边界的坚决态度。比如,他告诉与会者,在为大宗商品供应链龙头企业厦门象屿,建立农业产业级互联网平台过程中,阿里云和咨询伙伴埃森哲“在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分工界面”。像在建设阶段,阿里云提供平台、底座及相关运营推广,埃森哲负责开发测试。这也是双方最终取得项目成功的关键。

 

为了让边界清晰化,合作伙伴根据专业性被分成五类:分销、集成、咨询、ISV以及服务,阿里云成立相应的生态团队与之对应。虽然业界不少企业也用这个方式来划分伙伴角色,但阿里云表态——他们会基于伙伴的能力模型,去适配伙伴,而不是让伙伴来适配自己。

 

“在听完演讲后,我对阿里云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在系统集成领域从业20多年的华胜天成董事长王维航说,“实际上,在过往合作中,在客户、阿里云和合作伙伴之间,耗费成本最高的,就是三者之间的界限不清。”

 

王维航说,当下要让行业客户了解阿里云的态度——阿里云和伙伴,对外要致力于把阵营和界限建立起来,对内也要建立清晰的界限。“大家都Back to basic,回归根本,立足于长期主义,希望是这样一个发展方向。”

 

而阿里云生态的另外两个原则——货真价实的权益体系和长期稳定的发展政策,阿里云也当众立下目标。比如,阿里云希望在分销伙伴中,三年内走出五家规模过20亿的伙伴,50家过亿的伙伴以及500家千万级的伙伴。

 

数智前线发现,阿里云的生态新打法也变得更加专业,传递出做To B生意的正规打法。

 

比如,在阿里云主导的项目中推荐的伙伴总集,阿里云会设立专项信控资源,解决伙伴的资金和账期问题。因为一些大型项目动辄要一两年,曾经出现过一些项目还没结束,合作伙伴已被资金拖垮的事件。这样的政策显得既专业又有人情味。

 

02

到了该改变的时候



为什么阿里云会在这个时间点,提出“伙伴优先”的生态新打法?最根本的原因是云计算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市场供需关系发生了变化。

 

当下的云市场,互联网爆炸式需求的高峰期已经过去。在阿里云内部,大家说市场从“要资源”变成“要价值”,倒逼云厂商的价值获取方向发生变化。

 

“在这个阶段,阿里云要想上规模,就要深入二三四线城市,还要深入各个行业和企业,那就必须与伙伴深入扩大合作。”华胜天成董事长王维航说。

 

这是显而易见的。在下沉方面,阿里云今年推出了“百城计划”,提出要下沉到地市,贴身为客户服务。但这个目标,光靠阿里云自己肯定是实现不了的。用钉钉总裁叶军的话,“钉钉就1000多人”。

 

大厂的成本决定了它必须跟伙伴一起造“毛细血管”。为此,阿里云提出,未来三年投入10亿专项资金,鼓励分销伙伴下沉,与分销伙伴共同服务全国300个城市。

 

而在行业市场方面,阿里云智能数字政府事业部总经理许诗军坦承,自己在行业做的时间越长,就会越对行业有敬畏之心。“很多伙伴都在行业里做了十几年、二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我们越做就越渴望伙伴这样的行业能力。” 

 

“只有专业对专业,核心能力联合起来,才能把客户的价值实现出来。”鼎捷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叶贤盛称。在这方面,他的体会是在与阿里云的竞争中获得的。此前,鼎捷软件和阿里云在更大集团数字化工厂项目中一起推进,“我们最早用的一个词叫‘争’,互相竞争,客户总觉得缺点什么。”后来,双方开始对核心能力进行认知和融合,一起推出解决方案,呈现了一种状态——没有竞争对手,而客户的满意度很高。



钉钉总裁叶军在行业化上也有深刻感悟。在2020年疫情期间,大量行业爆发性地采用钉钉。“我们开始反思,医疗行业用钉钉干什么?制造业用钉钉是为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我们没有能力去开发各个行业的产品,也没有行业的Know-How。”


在2022年3月,经过深刻思考后,钉钉决定站准自己的定位,就是“对PaaS的坚持,对Partner的渴望”。钉钉定位在底座,跟伙伴一起组装出行业解决方案,钉钉的价值是让行业开发者工作量小一点,效率高一点,创新的场景多一些。

 

今年初,钉钉组建大客户团队,开展商业化。叶军也在大会期间发布钉钉“S100战略生态伙伴计划”,希望形成战略伙伴生态群体,共同来服务钉钉中大型客户。目前,每天有超1亿的用户登录钉钉,其中1/3是中大企业。

 

支撑伙伴优先,明确分工合作模式,也是背后的技术产品达到领先阶段后的自信。

 

过去,互联网大厂在研发产品技术的过程,需要客户场景去做迭代。“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大厂自己下场去做一些事情,边界明晰是比较难的。”一位资深企业IT人士说。而现在,一些产品比如兵家必争的数据库,阿里云的PolarDB,经历5年的自研演进,已经逐步完善成熟,可以支撑与合作伙伴之间边界清晰的合作。

 

在大型项目中,客户需要驻场服务。由于产品的成熟度,互联网企业也可以像VMWare、IBM一样,原厂负责出产品,合作伙伴为客户提供驻场服务。

 

“整个时代确实变了,我们要用共生的方式。”神州数码首席战略官王冰峰说。

 

而云市场各大企业之间的竞争,今后也将演进为企业+生态组合而成的生态链间的竞争。


03

变革已在路上

 

在合作伙伴大会之前,阿里云内部的调整已经开启。

 

阿里云智能中国区总裁黄海清告诉与会者,今年新财年后,阿里云中国区16个分公司特别升级了组织,其中最大的变化,是设立了专门负责生态的部门和岗位。此后,业务、解决方案、交付人员也将逐步本土化。

 

传统信息技术大厂都非常重视区域市场。阿里云也释放出一个明确信息:中国区每个分公司的总经理,也是支持伙伴服务的1号位。业界观察,阿里云这样做,是在发展区域生态,攻坚区域市场,这与其“行业主建、区域主战”的战略一致。

 

“以前,阿里云会自己做一些项目总集,然后再分包,发展了自己的ISV生态,但也损伤了区域生态。”一位人士告诉数智前线,而生态新打法对此进行了纠正。

 

在市场层面,今年阿里云中国区的一个重要战略是泛互联网、泛企业和泛政府三大赛道的均衡发展。用阿里云内部的说法,泛互联网行业是业绩的基石,泛企业赛道是粮仓,泛政府是标杆。“特别是在零售、地产、自动驾驶等方面有很多商机,各位伙伴可以重视起来。”黄海清说。

 

在谈到界面分工时,黄海清称,“会坚决执行有所为有所不为。换言之,把半条命交给伙伴,未来阿里云中国区的业务人员,主要聚焦在飞天云平台、数据中台、AI中台、云原生的中间件平台以及钉钉的产品能力上。具体的细分场景化解决方案方面,更多需要伙伴来补齐。”

 

除了中国区,阿里云在今年4月的组织升级里,配备了专门的技术团队,解决与伙伴的在解决方案的共创问题,并建立解决方案开发以及上架流程。“这是最重要的一块。”蔡英华说。他进一步解释,这么做的核心是在于有这样一个严密的流程后,才能清楚定义阿里云跟合作伙伴的技术界面到底在哪里,基于清晰的界面才能保障伙伴的利益。


“我现在见伙伴和客户的时间比例是8:2,80%的时间在见伙伴。”阿里云行业解决方案销售部总经理霍嘉透露,“我会告诉客户,哪些事我们做不了。阿里云今年是Back to basic,我们只是一个技术提供商,我们会取舍。”而阿里云正在与合作伙伴开展解决方案的场景化、集成化和规模化。

 

上架方案的核心是要可被复制,是高质量的解决方案。“我要保证我们的合作伙伴能够匹配客户的需求,并且能够规模化,这个是我们的一个初衷。”蔡英华称。阿里云内部的目标,是期望在3年内出现年营业额超过50亿元的解决方案。

 

阿里云智能新金融&互联网事业部总经理刘伟光说,很多厂商与生态伙伴的合作,大多还停留在销售对销售两点之间:原厂背后的产品、服务和研发,是合作伙伴看不见的;合作伙伴背后的体系,也是原厂看不见的。“但在新的云计算时代,大家更加强调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齿轮咬合的效应。”

 

而业界认为,阿里云生态新打法的公布,让其打开帷幕,让合作伙伴了解阿里云的姿态,产品能力的上限,以及服务能力的边界,这将有机会把云和生态伙伴的合作体系推升到一个新的阶段。

 

“这次大会让我很有感触,大家过去是团结在一些外企周围的合作伙伴。”过去曾在外企工作多年、见证信息化、数字化过程的刘伟光在合作伙伴大会期间的一个对话中说,“走向云计算的时代,阿里云作为头部企业,如何能扮演出新的角色,如何能玩出新的生态花样?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本文为数智前线(szqx1991)原创内容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转载或商务合作联系后台






文章精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