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益平:关于数字金融创新的三个问题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近年来,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广泛而深入,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发展,在支持数字化转型、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生活、推动绿色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金融科技发展既面临数字金融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大机遇,也面临外部环境复杂严峻、行业竞争不断强化、监管环境有所趋严等挑战,迫切需要寻找新思路和新对策。
聚焦“金融科技发展的挑战与对策”(点击查看原文)
作为推动数字经济、数字金融领域合作为宗旨的新型智库平台,中国数字金融合作论坛往期闭门研讨会曾聚焦“金融科技发展的挑战与对策”,探讨金融科技发展取得的成效、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趋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先生受邀出席会议并发言。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黄益平
黄益平院长认为,中国的数字金融发展取得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成果,进入到加强监管的新阶段,出现了多方面变化,包括从野蛮生长变为监管全覆盖,持牌金融机构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业务重点、创新重点有所改变等。数字金融也有很多创新方向值得探索,包括如何更好地实现科技公司和金融机构的合作,如何做好数据治理,中小金融机构如何做好数字化转型等。
以下为发言全文
过去提到普惠金融难做,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触达难,一个是风控难。数字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样的约束,使得普惠金融逐步发展起来。一年多前,我们曾经和银保监会的同志们一起回顾与评估“十三五”期间普惠金融的发展,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十三五”期间普惠金融得到长足发展,其中发展最快的是数字金融领域。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从2011年到2020年连续发布“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把全国各省、市、县的数据放在同一个地图上,特别清晰地展示了数字技术如何帮助提高金融服务的普及程度,从中可以看到2011年时沿海区域的数字金融比较发达,最近几年地图上的颜色越来越接近,说明其他地区发展及赶超的速度很快。
一是融资难问题
融资难的问题已经得到一定程度解决,但仍存在较大局限。目前数字信贷期限较短、规模较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成效还有待进一步放大。我们专门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起做过研究,发现大数据风控替代抵押,替代过去用财务数据做信用风险评估,效果不错,可以把不良率控制在较低水平,但也有一个缺点,用这样的方法做信用风险评估,要放大贷款规模、增加贷款期限比较困难。将来可能要更多地尝试线上线下数据相结合、使用大数据风控等方法探索突破。
二是投资难问题
现在已经可以在线上进行投资,降低了使用门槛,实现了普惠。但投资难的根本问题是老百姓的资产性收入还比较少,大多数老百姓只是存款、买货币基金,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财,投资难问题还有待突破。
通过
三是在创新过程中的风控管理
加强监管是方向,这也是监管部门特别关注的领域。
无论对于科技公司还是金融机构,数字金融还有很多创新方向值得探索,在此我提出三个问题,和大家探讨。
声明:本公众号独家文章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或对文章内容、标题等进行二次编辑,如若转载,请联系我们,未经允许使用文章,一经发现,将追究相关责任,谢谢理解与配合。
点击下方标题,查看往期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