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一位华人如何开了一家全美收入最高的餐厅【餐饮家】
《餐饮家》出品,规范转载,违者必究
摄影|周崴瀚
传奇:一位华人如何开了一家全美收入最高的餐厅
文 | Immanuel Liu
在今年初“奥密克戎”流行高峰的时候,由陈国强(Bob Chinn)开创的陈氏蟹屋关门歇业了一个半月,2月7日才重新开业。
这位曾经创下美国最高收入餐厅业绩的老人已于今年4月逝世。
陈氏蟹屋位于芝加哥北部郊区一个叫慧灵 (Wheelings) 的村子里,这个村子有大约38000多常住居民,是一个传统的白人中产社区。在80年代末的时候,这里的人均收入就到了18000多美元。
疫情后,陈氏蟹屋的自助沙拉台一直处于关闭状态。摄影|Immanuel
从80年代后期开始就经常光顾这家店的奥什一家在蟹屋恢复营业后,又回来光顾了一次,但是略有些失望 —— 比起疫情之前来说,他们的菜单变简单了,菜品少了一半,没有沙拉吧了。
奥什有些黯然神伤,蟹屋的味道已经铭刻在了他过往的人生历史里,他现在已经不住在这个村了,已经很久没来,但却总是怀念。
另外一名亚裔客人米歇尔和自己的朋友是慕名远道而来,从芝加哥市开车开了一个多小时来品尝这家店当季的招牌菜。
她对这家店的昂贵毫无心理准备,结账的时候差点心脏病发作 —— 两个人吃了将近300美元。他们点的两份小小的“帝王蟹手指”加起来就像是人的十根手指一样粗细,摆在两个小碟子里,但是竟然要100美金。
“如果是这么贵的话,我吃过比这更值的,我认为不值得。”米歇尔说。
可是她的感受完全不能代表大多数在蟹屋门口长廊上排队的食客。他们基本都是周边的居民,三五成群,有说有笑,望眼欲穿,像是兴奋地在等待一场饕餮的仪式。
对他们中有的人而言,这甚至已经成为一个家庭传统。
在80年代初,他们成了伊利诺伊州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深处北美大陆内陆地区的慧灵村,原本没有卖新鲜海鲜的餐厅,所以当陈国强跑遍全世界,不惜用重金求最新鲜的食材,并用飞机空运来第一批珍宝蟹和有鳍海鱼的时候,尝鲜的人们已经没有那么在意它昂贵的价格了 —— 因为原本就没有可参照的“市价”,这种“高端”的心理定位一直延续至今。
四十年过去,这家餐厅累积了忠实的消费者群体,它甚至成了当地社区一个俱乐部式的枢纽。
餐厅有酒吧,有舞池,甚至有纪念品小卖部,服务员和经理热情地跟客人们打着招呼,寒暄着,就像家人一样。客人们平均年龄明显偏大,他们大快朵颐,喧闹,自在,放松,享受的不仅是美食,也是氛围,也就像是在家里一样。
陈氏蟹屋门廊接待处挂着陈国强和他女儿玛丽莲的照片。摄影|周崴瀚
在和自己的女儿玛丽莲· 陈(Marilyn Chinn)联合开这家店之前,陈国强已经有多年开餐馆的经验。
他1923年出生在明尼苏达州的德卢斯,四岁的时候搬到芝加哥。尽管生长在美国中部内陆地区,但他的父母都是广东台山人,海鲜在他家族的食谱中一直有着一席之地。
从小时候起,陈国强开始在中餐外卖店打工,二战时参军打仗回来之后,又在姐姐和姐夫开的“陈家”餐馆上过班,直到70年代,他开始自立门户开餐厅。
但是直到这时候为止,他经营过的餐馆都是普通餐厅,卖的也都是内陆食物。他曾经在美国和世界多个沿海城市旅游,吃到的海鲜却都让他感觉糟糕透顶。回忆起童年的味道,他认为他凭借自己广东人的基因,一定能做出真正好吃的海鲜,所以开一家海鲜餐厅的梦想一直就藏在他心里。
终于,1982年12月,陈氏蟹屋开张。他拿着笔和一页纸写下了他认为应该要卖的几样东西, 不管当地人有没有见过这些东西,但他已经决定了要提供给大家。并相信他们一定会喜欢。
“你们大胆地尝,如果认为不好吃的话,就不用买单,都算我的!” 59岁的陈国强对他的第一批客人说。
1983年,这家蟹屋以一家餐厅之力,成为俄勒冈水产资源公司最大的客户。在那一年,共买走他们50000磅珍宝蟹。俄勒冈水厂公司从阿拉斯加海域用轮船将这批蟹运到西海岸港口,然后用“新鲜航班”飞机给陈国强送到伊利诺伊州。
50美金一盘的“帝王蟹手指”。摄影|周崴瀚
到了1993年,可口可乐公司的高级品牌经理比尔·奥罗克(Bill O'Rourke)写信给陈国强,告诉他“陈氏蟹屋”成了芝加哥单个餐厅卖出瓶装可乐最多的冠军。他在信中说: “食物的绝佳口碑和服务的高度专业,已经让您的餐厅成为了餐饮行业的一座灯塔。”
2012年,陈氏蟹屋以2400多万美元的年收入 (不含酒水),被福布斯杂志列为美国收入最高的餐厅。
“他总是天马行空,脑子里有各种奇思妙想,充满创意。在一个内陆地方开一家新鲜海鲜店,这在当时几乎没有人敢想。家人也都以为他疯了,但是他很执着,在开会讨论后得到了我妈妈他们的支持。” 陈氏蟹屋新一代的“掌门人”,34岁的梅勒 · 勒图尔诺 (Maile Le Tourneau)说。他的外公陈国强已于今年4月15日,也就是他刚满99岁一个月之后与世长辞,留下了一家地标级的名店和一生的传说。
在陈国强的时代,即便物流行业远不如现在这样发达,尤其空运还是很奢侈的选择。但蟹屋的菜单上也不断出现新的东西,因为陈国强会从夏威夷跑到澳大利亚,再跑去阿拉斯加,为了追赶手上有好货的供应商,当机立断买下最好的海鲜,然后用最快的速度运回芝加哥。
陈氏蟹屋靠近天花板的墙壁上,就像海洋生物博物馆的标本室一样挂着很多夸张怪诞的蟹壳,五颜六色张牙舞爪,里面的肉早已被食客们吃掉。
被陈国强做成餐厅装饰品的大螃蟹壳和大龙虾壳。摄影|Immanuel
“这种帝王蟹已经绝种了,现在已经买不到这么大的。”
一名餐厅服务员指着其中一个巨大的蟹壳对记者说。蟹壳旁边还有各地海域的鱼类分类海报,这些都是陈国强早年探索新世界的所见所闻剪影。
到了1999年,陈氏蟹屋的年销售额就已经达到两千多万美元,卖出了650000磅吞拿鱼,175000磅帝王蟹,50000磅龙虾,325000个生蚝,还有360000杯迈泰鸡尾酒。
蟹屋的传奇不胫而走,有很多社会名流和美食家专程前来拜访,一尝究竟。在餐厅入口处长长的走廊上,两面墙都挂满了各种知名人士来餐厅“打卡”的照片。有娱乐明星,NBA 球星, 其中也有华人面孔,比如年轻的张艺谋和陈冲等等。
他们跟笑容满面的陈国强合影,陈国强在年复一年的照片里慢慢老去。
餐厅入口处的照片墙。摄影|周崴瀚
“他会到每一桌客人面前,亲自询问菜品如何。”在陈国强去世后,老顾客盖瑞为了缅怀他,专门又回去蟹屋吃了一顿。
他说:“我和我的家人都很爱他,每当我们家有重大的事情需要庆祝的时候,我们都会来这里。有一次我们搞了一个20个人的聚餐,当时那笔账单也是一笔巨款。到现在我们家的亲戚还会当成个谈资时常谈起 —— 你知道那次我们在陈氏蟹屋吃了多少吗? 所以毫不奇怪这家餐厅也是美国收入最高的餐厅之一,并且还经常排长队。来这里的感觉就像是身处主题公园一样。感谢陈国强带给我和我的家人美好的回忆。”
梅勒说,外公的勤奋,乐观,积极向上无时不刻都在激励着她。尤其是他的身体力行,成为了她自己人生的榜样。她会好好的把外公宝贵的遗产继承下去,并且发扬光大。
晚上9点半的陈氏蟹屋纪念品商店,出售会员卡和纪念T恤,也为顾客代存行李。摄影|周崴瀚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陈氏蟹屋的成功有特定的时代背景,特定的“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当芝加哥任何一家海鲜餐厅都可以通过现代的物流获得阿拉斯加或者夏威夷的新鲜海鲜,甚至成本更低的时候,高端的价格就需要有更充 分的证据来说服食客。
陈氏蟹屋无疑在吸引年轻一代食客这方面需要寻求突破。而梅勒等新一代接班人也在寻求突破,适时做出一些改变。
比如说,陈国强曾经宣称陈氏蟹屋不接受订位,他希望有更高的翻台率。但是现在他们不仅接收订位了,也在一些网站平台上开启了订位系统。他们把蟹屋的传说和菜单一起搬到了网上,希望扩大目标消费者的范围。
“我会尽自己的努力,一直把外公的蟹屋经营下去。”梅勒满怀信心。
陈式蟹屋地址:
393 S Milwaukee Ave, Wheeling, IL 60090
《餐饮家》杂志
2022 年1 月创刊
Email: info@littlelaba.com
Tel: (646) 258-8137
只要你是餐饮从业人员,
“餐饮家小助手”就是你的好朋友
【添加好友请简单注明意图,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