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祖辉:我的导师赵明强先生和她的浙大岁月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农村土地和乡村振兴 Author 黑土地黄祖辉


赵明强先生和她丈夫,在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与竺可桢校长等的合影
(左二是赵明强先生,左三是赵先生丈夫朱祖祥,右二是竺可桢校长)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农村土地和乡村振兴

来源:黄祖辉教授赐稿。图片和部分史料由赵明强先生的女儿朱荫湄老师提供。


推荐语 昨天看到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即浙大卡特)前任院长,首席专家黄祖辉教授的这篇介绍他的导师,浙大农经系前辈赵明强先生的推文,恍惚间让自己又回到了追问学术传承中“光荣与梦想”的学生时代。那时候的我总是反复追问,我们系、我们这个专业的学术传承是什么?现在想来,这当然有众所周知的历史导致学术传承断代的原因,但更加重要的是,我们自身正变得越来越浮躁,历史原因不能为学术生态的坍塌永远承担责任(事实上,上世纪的80年代正是中国经济学人“光荣与梦想”的时代)。我们似乎有一段学术思想和研究范式传承的历史空档,甚至像我一样,许多年轻一代对本系的历史也表现得相当无知。这篇推文中不仅展示了黄老师的导师赵明强先生和她的爱人与竺可桢老校长的合影,更有1938年、1942年浙大农经系师生合影的老照片,不知道我在校期间未能见到,还是见到过没有引起注意,那时候尽管处于战时,但前辈们从着装和气质上确实更有知识范儿(不禁想起博士论文答辩时导师diss我们着装不正式的场景)。期望在不久的将来,在经济越来越发达的浙江,在经费越来越充足的浙江大学,我们能够重拾学术理想,实现“求是”精神的完美传承,成就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又一座殿堂级学术重镇。在实现这一传承的过程中,无论是在校的,还是已经毕业的浙大学子,都可以做点什么。

——杨奇明


2021年1月18日,朱荫湄老师通过微信,给我转发了她母亲赵明强先生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浙大西迁贵州湄潭时期发表的题为“湄潭农村经济之分析”的文章。这是一篇共计10页,繁体竖向、自左至右排版、详实反映当时贵州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极具史料价值的农村调查研究报告。几天后,在我的进一步沟通交流下,朱荫湄老师又给我发来了不少赵先生当年的研究手迹、文章和她在那个年代的一些珍贵照片。

1942年时浙大农经系师生在湄潭合影
(赵明强先生在第二排右二)

尽管我去过湄潭多次,看过在湄潭文庙的浙大西迁成列馆,也知道些赵先生的那段经历,但如今看到了这些如此珍贵的历史记载,再次感受到了心灵的震撼。老一辈的农经学者在当时那么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和战乱纷争的环境中,能依然执着于教学与科研,并且产出许多极有价值的科学研究成果,这种精神和意志,是我们当今的许多后辈,尤其是许多年轻代所不及的,是他们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1938级浙大农经系师生在江西泰和合影
(中间排左一为赵明強先生)


赵明强先生生于1915年,1934 年考入浙江大学农学院农经系,1938年6月在浙江大学西迁途中毕业于江西泰和并留校任教。
1937年浙江全省农产运销调查途中(在崇德)

1946年赵明强先生出国深造,在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获硕士学位,1948年受时任浙大校长竺可桢的邀请,与其丈夫朱祖祥先生(中国土壤学泰斗、中科院院士,曾任浙江农业大学校长)一同从美国回国,此后一直在母校从事农业经济管理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1944年时浙大颁给赵明强先生的教员聘书
 
我1983年从江苏农学院考入浙江农业大学,师从赵明强先生攻读硕士学位。当时我已31岁,在那一届硕士研究生中属年龄最大的,而赵先生当年已68岁,还一直管我叫“老黄”,让我感到很不好意思。
    1992年9月12日赵明强先生与她的研究生合影
(右起布瓦洛、黄祖辉,赵明强、莫里)

赵明强先生为人非常谦和、热心,既开明又开朗,从不炫耀自己的“海归”经历,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和学者。她对教学工作极其认真负责,讲授农业统计学的教案都是自己亲笔写,字句总要斟酌再三,行文整洁工整,体现了她对教学工作的一丝不苟态度。
赵明强先生1980年代授课场景

赵明强先生指导研究生从不居高临下,也不预设框框,总是以开放、平和的方式与学生讨论问题、沟通思想,并且放手让学生自己想题目和独立开展调研。她始终认为,培养学生主要不是教学生会什么,而是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做事做人。

 
1985时朱祖祥先生和赵明强先生与他们的研究生合影(左二为作者黄祖辉)

赵明强先生的“名”以及我们都称呼她为“先生”,使得许多不熟悉她的人都以为她是位男性。确实,现在人们称呼老师为先生的已经不多了,在过去,“先生”通常是对学术造诣很高和德高望重的老师的一种尊称。赵先生就属于这样的老师,同时,赵先生也确实人如其名,她身体素质很好,年轻时的她,既是个大家闺秀,又是个文艺青年,虽然个子不是很高,但在湄潭时却是个排球队员,文艺方面也是个积极分子,在80多岁高龄时,还能不需人搀扶,轻轻松松地走5层楼的农经办公楼楼梯。按照现在的说法,赵先生的一生真称得上是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英才。
斯人已逝,风范永存。



附件:赵明强先生在湄潭期间所写论文《湄潭农村经济之分析》





今年过年期间已经在筹划在这方面(先卖个关子,不详述)要做点什么,目前正在收集资料的阶段。黄老师的这篇推文给了我很大的激励把这项工作持续下去。——杨奇明





END




点亮特关小星星

搜索你感兴趣的文章吧


往期推荐


学术前沿丨扶贫搬迁能提高低收入家庭饮食质量吗?

学术前沿 | Top期刊主编推荐的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农业经济学Top期刊

政策前沿丨2004年以来《一号文件》三农政策关键词回顾

学术前沿丨《Agricultural Systems》:在不威胁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的情况下能否减少中国化肥的过度使用?

数据分享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

热点资讯 | 国家乡村振兴局亮相啦!《求是》发表署名文章《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奇迹》

数据分享丨《中国财政年鉴》(1999-2019)



━━━━━━━━━━━━━━━━━━━━

推荐 | 杨奇明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