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启发人们从阶级角度看待今天的现实”│录入繁体竖版文献的意义系列谈之二

谢若林 圣彼得堡来信 2023-12-15

↑↑↑ 点击关注本公众号


  本公众号发布的文献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历史为主,兼及其他地区、时段的重要社会斗争的情况介绍,如1969年的意大利。我们专注于整理这些少为人知的文献,也发布原创文章,以及相关的讨论交流。欢迎读者参与。






(一组对话)

录入繁体竖版文献的意义系列谈之二:“启发人们从阶级角度看待今天的现实””

整理 李星


A


  我这这段时间一直在扫书。我在想,繁体竖版的书如果扫描清晰一些,是不是就不需要打字了?直接阅读不是也可以吗?很多时候,我们录入速度慢、个别字句不确定,都是因为扫描不清楚。版面清楚的话,我们直接阅读有关的翻译文献,也方便很多。


B


  李星推动的繁体竖版录入活动,主要目的是形成一个围绕阶级现实进行深入交流的思想“运动”。我们录入繁体竖版的故纸堆,用简体版在网上发布,从根本上说,并不是为了降低一些读书爱好者的阅读难度。

  你可能一直把录入工作当作一个技术问题去看待的。你沉迷解决技术问题,我想,这是思想上寻求安逸,或者说思想惰性的本能冲动。但这种舍本求末的表现也是正常的,因为目前来说,参与录入的协作者,大多停留在一时兴起、好奇、“帮忙”的层次上,谈不上自觉地形成什么“围绕阶级斗争展开的思想趋势”。


A


  但是以阅读代替录入的话,毕竟读书的速度会快不少吧?了解到的知识也会更多吧?


B


  你看,你坚持谈技术问题。你关注阅读速度、知识的积累什么的,问题是,目前为止,有多少人严肃阅读了我们整理的简体版文献?他们是些什么人?出于什么目的去读的?他们读了以后,对工人阶级有任何帮助没有?


A


  我不知道。但是扩散这些文献总归是有好处的吧!对我来说,了解了一些过去没有途径了解的知识,比如北一辉的《日本改造法案》,比如伊藤律关于日本革命的分析。这让我开阔了眼界,难道没有意义吗?


B


  在资本主义的日常中,一个原子化的个人多读少读几本书、知道或不知道某几件事,对主流秩序本身,以及秩序下日日奔走“忙着去活、忙着去死”的大众,都是无关痛痒的。

  李星推动录入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关注工人话题的那些人,面对阶级社会在最近一百年已经反复出现过的各种思想流派、斗争实践,启发他们从阶级角度,去看待今天的某些主张、现象,从“劳资和谐”到“乡村自治”,从主流媒体对罢工的态度,到学生与国家的关系。

  对已经充分展现自身面目的那些阶级现象,比如“教育家”兼镇压工农的刽子手蔡元培这个人物的实践,它到底包含了哪些历史轨迹?对当时的工人斗争,产生了什么后果?对比今天资本主义市场的意识形态建设,工人阶级应该得出什么结论?重现被遗忘的文献、进行阶级分析,传播有关的事实与结论,这是录入工作的本质方向。

  录入活动,不是为了就事论事地去解决人类阅读中的清晰度啊、网站检索文献的方便程度啊,等等中立的话题。虽然清晰度也好,检索方便程度也好,它们确实伴随着录入工作的展开而需要改善,但都要服务“从阶级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要目标。

  更明确地说,所谓录入,它是协助工人阶级的一个形式,不是为了解决书籍爱好者的私人癖好,比如淘到一本难得见到的好书。录入的过程里,确实有可能向旁观的大众提供了稀有的、有趣的出版物,而一部分大众对阶级话题可能毫无兴趣。这是我们翻捡故纸堆、让稀有文献重见天日的附带产物,无伤大雅。


A


  根据我自己的经历,之前打字主要是倾向于专题整理,比如发在知乎上的“南洋烟草工人罢工”和“上海工人米贵罢工”这种。这种整理主要耗时在资料检索和阅览上,要剔除哪些是有关信息哪些是无效信息,基本要阅读当时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跨度里的几份甚至十几份报刊杂志,但是整理出来有关的也就两三万字。这基本就要花一个多月的全部空闲时间。虽然确实很多问题都是通过整理着两三万字才问得出来,但是看几百上千份主要是无关内容的实在是让人窝火,还消磨意志。

  此外还要思考到底该怎么分。比如米贵罢工,1920年的时候全国都发生过,但是上海发生地最密集(七八成);不仅是工人,其中还有很多是“商会”“帮派”“名流”的面孔也在诉苦;而且米贵不是一天两天,一战后米价就在暴涨,为什么偏偏是这个时候罢工了……该怎么把这些东西按照一定的逻辑串起来,这样的逻辑又是什么逻辑。我没想出来,所以和朋友整理到一半就搁置了。当然因为面目繁多,客观上扩大了需要阅览的报纸范围,这也是个大问题,不像南洋烟草罢工这种,除了上海市社会局和党-工会-工人的出版物基本不会报道。

  你批评我沉迷技术问题,这也确实事出有因。我一想还有那么多东西需要整理(米贵罢工这个事情,我还是整理南洋罢工边角料的时候知道的。龚义哲也经常抱怨待翻译的文献太多,还要兼顾校对等机械重复工序),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技术手段必须加速整理步伐了。


B


  这基本就要花一个多月的全部空闲时间。虽然确实很多问题都是通过整理着两三万字才问得出来,但是看几百上千份主要是无关内容的实在是让人窝火,还消磨意志。


  你讲的这些事情,涉及录入文献时的选题。一个人闷头自己琢磨自己研究,是效率低下的,必须集体讨论。

  就以米贵罢工来说,它是欧战发生后民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的背景下,阶级矛盾的一个体现。它不是当时任何政治力量一手发动的,是偏向自发的阶级反抗。而五四运动前这一波非政治化的罢工运动,是五四后,受俄国激励的左翼走上政治舞台后,新一轮更广大工人运动的基础。如果说对米贵罢工的梳理具有现实意义,那就是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各方政治力量尚未深入影响工人群众的历史阶段,工人的反抗具有什么特点、如何影响了社会,这是值得今天的人们了解、对比的。

  所以说,一定要把握阶级视角,要清楚为何整理某个具体话题,而不是机械地为了了解一些历史碎片,去死读书。需要找到带有普遍意义的角度,这样得出的结论,也带有普遍性。否则的话,就很容易被琐碎的历史细节带着跑。


A


  我个人最喜欢工人小说(还有以前的杂志《工厂龙门阵》),就在于这提供了一个第一手视角去了解工人的生活与思想活动。


B


  不能只考虑个人的需求,不能把录入变成“成人自学教育”式的东西。要让自己思考出的东西,去服务工人阶级,这个视角一刻都不能忽略。

  李星长久以来一直鼓励人们读工人话题的小说,因为小说的形式,最容易把阶级社会的深层挖出来,展现在读者面前,富有感染力。但阅读小说不能是一个孤立的行动,不能变成,上面说的,“成人自学”式的东西。

  以阶级斗争为关注轴心的文献整理,大概有两波。第一波是2008年前后,在“天益马版”上进行的翻译、录入工作。第二波是最近一年多来,李星重新开始推动,进行到现在。你们这一波参与者,如果比较认真就容易陷入琐碎细节,如果比较散漫就做事拖沓。录入者对所做事情,往往只有表面化的理解,阶级分析能力太弱。

  所以李星一直感觉带不动你们。但这也不是录入工作中的致命障碍。只要多少有所参与,这些协作者就有价值,他们留下的文献,会吸引那些对工人话题态度更严肃、行动力更强的人。就像接力一样……


A


  摸不着方向,散漫拖沓……这还不是障碍么。∕苦笑


B


  很多时候,人需要自己慢慢琢磨。思考的路,并非总是越直越好,有时是需要走弯路的,在自己身上试错。关键是不能浪费太多时间。比如你,需要找到一个契合现实的课题。我给你建议过,多研究20年代。20年代是非常值得去深入了解以及分析的。有强大的现实启发意义。但是需要找到一个合理的入手框架。

  我跟你反复提过,从民国初年到30年代,有过一整批社会名流,他们的“人设”是帮助青年上进的教育家∕心怀天下苍生的改良家∕面对民族危亡大声疾呼的志士仁人,而在被剥削阶级起来大规模抗争以后,他们往往凶相毕露、像一群行走在大地上的怪兽,吞噬了无数工农积极分子。这后面,隐藏了什么样的社会动力?如何识别和提防这一类人在21世纪的“转世者”?这是你可以着手的一个大话题。但首先需要你意识到这类课题的重要性。


A


  好吧……我再想想。你提过的黑人小说《烛光行动》,能上传吗?


B


  我找找看。




对话集(目录)

1青年·时代·工人阶级

青年·时代·工人阶级(一组对话)

“坚持协助工人阶级的斗争,是一切问题的要害”

资本主义全胜地区主流秩序的漏洞、何为工人积极分子的“社会性死亡”

《一二九漫语》:学生与现实

红色高棉与中国的左翼青年

“女性主义正在领导抵抗”·先性别平等再阶级斗争?(一组对话)

90后巧遇工人革命复读机

罗莎·卢森堡的《尤尼乌斯小册子》对中国工人有意义吗?工人斗争文献翻译探讨系列(一组对话)

阶级斗争文献的翻译问题:为何有些文字的翻译错漏百出?(一组对话)

革命灌输非灌输?工人意识无意识?——列宁《怎么办》讨论之一

录入短篇民国工人话题文献的意义是什么?“资本主义的变与不变”

录入繁体竖版文献的意义系列谈之二 “启发人们从阶级角度看待今天的现实”

工农军队的本质是促进阶级斗争· “不要在网上到处闻味儿,且去写读书笔记”

如何看待奥威尔“告密”?万事都要从如何削弱资本主义秩序入手

21世纪互联网表情包的心理战元素:暗示与引导

之一:以马赫诺为例

之二:以列宁为例

不要主动充当心理战测试的“小白鼠志愿者”、 要给自己找到“改变现实”的方向

大学专业的选择:读哲学?读法学?“为万世开太平”?

如何对待网络政治经济分析家?

精神领域互为镜像的某些“网左”

关于21世纪后殖民理论的讨论之一:萧条地区的“左翼本土主义”?

2中国革命钩沉


《国民革命与工人阶级》:412血雨腥风前夜,革命宣传中的小马脚

《故乡来的一封信》、 1927年的农民运动、阶级斗争与改良主义者

〔附录〕故乡来的一封信——记1927年的土地斗争

“沈定一”现象讨论之一:大地主领导农运,真心还是假意?

蔡元培讨论

之一:共产主义之父?意识形态“通三统”的一环?“柔性招安”高手?

之二:拥护社会进步的反共狂徒?拎不清的高尔察克将军、“辣手书生”今何在?

国民党中宣部长张其昀《思想领导与精神动员》

国营、市场与解放初期的思想工作:围绕《一个国营商店的政治工作》的讨论


3德国革命·工人阶级政治


《德国革命中的工人阶级政治》系列讨论

之一:“革命工长组织”与斯巴达克同盟∕德国共产党的关系

之二:米勒关于苏维埃的设想、卢森堡的作用

之三:斯巴达克派的进退失据、“有必要斩首改良主义”?

瓦尔特·本雅明遗作《历史哲学论纲》:无产者需要工人权力,而不是“消除社会不公”、 “艾伯特体制”与“历史终结论”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最后一束光:1990年1月柏林群众大会与美国托派(一组讨论)


4斗争史·回望与前瞻


《1956年匈牙利工人代表会》中文版诞生记

艾伯特是20世纪共产主义运动的“大爸爸”· 需要“回头看”(一组对话)

安德列乌·宁,作为革命危机中的一面镜子:十月革命后的左翼政治、工人阶级以及社会革命

科伦泰作品讨论——《女工与母亲》:资产阶级国家的主动改良、女工与女权、主流共产主义的老调子已经唱完?

二十年代苏德秘密军事协作讨论之一:工人阶级的“政治合作”与“技术合作”分别意味着什么?

曼德尔《欧洲革命之第一阶段》讨论之一:对有产国家深入基层缺乏预计、工人容易信任能帮自己的人


5牛鬼蛇神


“天皇社会主义”的历史游魂(一组对话)

之一:国家·市场·工人阶级

之二:国家、社会斗争、左翼

从歌唱青春开始:意大利的法西斯主义与群众运动(讨论之一)

哥伦比亚的极右翼暗杀队、工农运动与左翼(一组对话)

70年代拉美军政府的疯人院、福柯与“精神分析”、被摧残的一代青年

《硬杀与软绑》的讨论之一:什么是科学审讯法?资产阶级国家的“人道处理”与左翼青年的悔过书

汉娜·阿伦特与资本主义秩序讨论

之一:她为何被捧?她与米塞斯等人的区别是什么?

之二:女性身份的作用、“柔性反共”、主流改良派的忧虑

“牛姥姥”漫画风波讨论之一:日本主流文化的“圣物禁忌”、“通三统”缝合怪有多大生命力?


6五洲风云


右翼保守主义的兴起

之一:右翼保守主义的兴起,“田园班农党”的内联外勾

之二:“反白左”是怎么回事?资本主义市场环境下,保守主义与平权运动能结合吗?

美国大选系列

之一:美国大选:白人民兵积极分子街头×人事件

之二:“特朗普得到美国工人越来越大的支持”?左翼常见的“大多数崇拜”是什么?

美军招兵广告的闲言碎语:LGBT保家卫国?“我们正能量要互相学习”

法国军人集体上书事件讨论

之一:“恢复老光荣”、法西斯与选票政治共存共荣?(一组对话)

之二:铁血救国也多元?美军的“进步派”倾向?(一组对话)

之三:未遂政变“蔚蓝行动”、什么是极右翼“生存主义”?

之四:军方与“新哲学”、极右政客泽穆尔的明星时刻、从戴高乐到“新法西斯军官密谋”

火山大学学生会事件讨论之一:什么是特权分赃机构?精英学生是“鸡贼之王”?密集开火的时刻已经开始


7文艺评弹


围绕话剧剧本《万岁,西班牙!》的讨论

韩国电影《南营洞1985》:秩序的变迁、螺丝钉宿命与资产阶级国家的“治愈”手法(一组对话)

法国电影“戒严令”讨论

之一:国家恐怖、城市游击的民主原则、苏联对阶级斗争的支援

之二:革命者的窘境、揭露暴行的意义、“没有你,对我很重要”

电影《战争未了》的讨论

之一:资本主义主流文人与法西斯的亲缘关系

之二:佛朗哥的登顶之路、工人阶级如何利用反革命阵营的内讧?

之三:日常秩序的崩坏、“社会良心”无人问津、“社会共识”的存与亡

之四:旧秩序与新秩序、佛朗哥的悟道与乌纳穆诺的跌倒

电影《红军与白军》讨论

之一:内战、旧秩序的代表与反抗的无产者

之二:有组织无产者的刑罚道义、卷入斗争就面临选择

之三:“有意义”跟“有意思”、“得民心者得天下”?旧秩序的维护

民国历史剧《醒来的年代》讨论

之一:“流量偶像化的爱国主义”?与蒋系民国的切割?

之二:“流量爱国经济”的局限、“不肯牺牲”的新一代?阶级战争是房子里的大象


821世纪校园


教与学:21世纪校园里的“马克思主义”变形记(系列讨论之一)

教与学:“原理概论”授课教师百态(系列讨论之二)

教与学:美国、日本学校的思想洗脑是怎样的?(系列讨论之三)

教与学:学生与“思想概论”不得不说的故事(系列讨论之四)

教与学:法国、美国高校的政治教育一瞥(日本预科加点戏)(系列讨论之五)

“卫生巾互助盒运动”讨论

之一:做事难、冷处理、市场化?

之二:活动的内部观察、“堂堂正正刷履历”?

之三:境外如何“堂堂正正刷履历”?主流秩序有可能与社会运动结合吗?




说 明 


  在2019年的寒春,冷热不定的气候中,这个公众号诞生了。它的内容,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历史为主,但也不排斥其它时间、其它地区的情况介绍,比如1969年的意大利。具体来说,这里要刊登的,有少为人知的文献,有原创文章,也有相关的讨论交流。

  那么,是什么样的历史?简单说,是社会斗争的历史。20世纪波澜壮阔的社会斗争,至今为止,它的绝大部分内容,尚未被中国人所了解。这个公众号愿意为促进这一了解,尽一份力。也欢迎更多的人一起来做这件事。

  为什么是彼得格勒?因为1914-1924年间的彼得格勒,发生了太多促进人类解放的壮丽事迹。而这个公众号,有点像个时空穿梭的邮局,把无数来自过去的信件,投递给现在的人们,让他们在未来的实践中,获得帮助。

  最后,希望从“彼得格勒”发出的信件,能够到达收信人手中。
欢迎投稿。邮箱:summer1971@protonmail.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