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热点-
宏观教育动态
• 教育部:多措并举吸纳毕业生到基层学校任教
• 三部门:企业招用应届毕业生可获扩岗补助
• 农业农村部:加强农业领域职业教育
地方教育新闻
• 山西推进普高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 安徽:智慧校园将有统一设计标准
• 安徽:连续3年就业落实率低于60%的专业停招
• 天津新增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倾斜
• 深圳户籍困难大学生每人每年最高获2.3万资助
• 江西:全面开展涉校涉生安全隐患大排查
• 青岛出台教育督导问责工作规程
媒体关注
• 一个县的教育反内卷实验:在村小消失前,他们还给孩子选择权
• 研究显示:“双减”一年,青少年抑郁减少、父母焦虑症状上升
• 媒体刊文谈“学习困难”门诊爆火:家庭教育该反思
• 200多名学生上了个“假高中”?石家庄市教育局通报查处情况
教育观点
• 丘成桐:“将奥数、高考当成学习数学的目标”是教育误区
• 韩国拟规定5岁上小学,我国需要借鉴吗?
教育部:多措并举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学校任教
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基层教师队伍建设,教育部会同人社部、财政部等部门大力推进 2022 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工作,多措并举吸纳更多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学校任教。教育部在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上专门开辟了教师招聘专栏,截至目前,教师招聘专栏已更新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超过 680 条招聘公告,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信息。(来源:中国青年报)三部门:企业招用应届毕业生可获扩岗补助,最高 1500 元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近日联合发布通知,要求加快落实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通知》提出,对招用毕业时间为 2022 年 1-12 月且取得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的普通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并为其缴纳失业保险费1个月以上的企业,可以按每招用 1 人不超过 1500 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执行至 2022 年 12 月底。(来源:北京日报)农业农村部:加强农业领域职业教育
据农业农村部网站消息,农业农村部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 03137 号(农业水利类 261 号)提案答复的函中提到加强农业领域职业教育,指导各地农业农村部门统筹用好职业院校等教育资源,加快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继续组织开展农垦职业经理人培训,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来源:中国新闻网)
山西推进普高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山西省教育厅日前印发《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从 2022 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学生起实施,有效期 5 年。山西要求,从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劳动素养、社会实践 6 个方面以学生日常成长事实为依据,如实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主要经历、典型事件和突出表现,真实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来源:中国教育报)安徽:智慧校园将有统一设计标准
近日,安徽省住建厅组织编制了全省地方标准《中学校园智慧化设计标准》,现已形成征求意见稿,开始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中小学校园智慧化系统的建设,应与学校的类别、等级、建筑规模相适应,宜分级来设置,设计等级宜不低于征求意见稿的规定;根据中小学校园建筑智慧化系统配置要求,城镇小学、中学等要完善智能视频安防系统,进一步保障孩子们的安全;普通高中、完全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在打造智慧校园时,需要配置体育健康监测系统、创新实验室等。此外,鼓励校园建设大数据教学与分析系统。(来源:合肥晚报)安徽:连续 3 年就业去向落实率低于 60% 的专业暂停招生
近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印发《深化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改革服务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 年)的通知》。通知称,逐年提高十大新兴产业相关学科专业招生计划占比,招生计划增量主要向服务重点领域的高校倾斜,向培养急需人才成效显著的高校倾斜。要控制社会需求不足、就业去向落实率低的学科专业招生规模,连续3年就业去向落实率低于 60% 的专业暂停招生。(来源:澎湃新闻)天津新增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倾斜
近年来,天津市财政局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将新增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倾斜,优先支持高职院校“双高计划”和“百万扩招”、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一流应用技术大学”建设、职业院校“鲁班工坊”、产教融合试点、“1+X”证书试点、职业院校校舍修缮等国家和天津市重点项目。2021年,天津市职业教育支出 44.7 亿元,较上年增长 12.6%。(来源:中国财经报)深圳户籍困难大学生每人每年最高可获 2.3 万元资助,已启动申报
据报道,深圳市 2022 年“雏鹰展翅计划”将于 8 月 1 日至 10 月 30 日期间受理申请,深圳户籍低保、低保边缘等困难家庭考上大学的学子可以申请。今年,“雏鹰展翅计划”在原资助学费的基础上,增加了生活费补助、调整了奖学金类别,最高每人每年可获得 2.3 万元的资助。同时推出微信救助平台线上便民申请,让保障更全面、申请更便捷。(来源:澎湃新闻)江西发布紧急通知:全面开展涉校涉生安全隐患大排查
8 月 3 日上午,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某私立幼儿园发生一起持刀伤人案件。江西省教育厅就进一步做好校园安全防范工作发出通知,要求全面开展涉校涉生安全隐患大排查。(来源:中国教育报)8 月 2 日,青岛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发布《青岛市教育督导问责工作规程》,对教育督导问责程序作出细化规定。重点对“怎么问责”进行了梳理,将教育督导问责工作分为启动程序、实施程序、移交程序和复核申诉程序,并对各程序的审批主体、实施主体、工作流程、文书规范和时限要求作出具体规定,使教育督导问责行为更具可操作性、规范性和完整性。(来源:中国教育报)
一个县的教育反内卷实验:在村小消失前,他们还给孩子选择权
在“双减”振荡城市之时,一群教育家把视野转向了乡村。绝大多数语境下,农村只是学生们注定要离开的地方。放宽视角,城市和乡村学校正在失去独特性,变得千篇一律。但如果跳出这一点呢?如果在考试压力不大的小学阶段,不再单纯刷题,而是尝试一些更好玩的学业内容,孩子会发生什么变化?如果跳出基于城市经验诞生的评价体系,乡村之于教育,又意味着什么?在浙江缙云县,教育家们找了一些答案。
……那是一种将城市经验嫁接到乡村的教育模式,几位校长对此都有相似的观察。他们自己就成长在农村,从小要干农活,玩的是老人用木头自制的玩具,后来他们通过筛选走进城市,仍保留了属于农村的生活经验和个性。一位观察者谈到,今天的孩子,无论生活在农村还是城市,大家看同样的节目,玩相似的手机游戏,农活也不必再做,那种独特的底色消失了。另一个不平等的现实是,当离开网络走出家门,农村孩子只能接触到更少的资源和新鲜事物——如果仍以城市经验为衡量标准。教育家朱永新有过一段评论:“我们往往习惯于用城市学校的标准去衡量评价乡村教育,乡村教育的目标是为了逃离乡村,缺乏对乡村教育的本质研究和准确定位,曲解了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实质。”几位校长要改变这种状态,他们要帮孩子和自己生活的村庄重新建立联系……(这些事)后来被归纳为一句口号:“乡村即学校,学校即村庄”。(来源:南方都市报)相关链接:
研究显示:“双减”一年,青少年抑郁减少、父母焦虑症状上升
前不久,中国人民大学的三位学者通过跟踪搜索引擎上相关关键词的搜索量、电商平台相关商品的购买量、专业咨询网站等数据,分析了“双减”政策的效果。研究发现,“双减”政策实施后的这一年,青少年抑郁症状减少了 78.6%。这主要归因于减少甚至不允许布置课外作业带来的学业负担减少、父母转向家庭教育带来陪伴时间增加,再加上不允许考试或禁止排名等带来的考试焦虑大大缓解。“双减”的效果已经初步显现。与孩子们逐渐轻松的状态相比较,父母的焦虑症状却在“双减”后明显上升,研究表明增幅约 12.8%。主要是因为越来越多父母转向家庭教育,家庭和工作之间不易平衡,这一点从“双减”政策后对家庭服务的需求上升中也可以看出。让家长们焦虑的根源,一是担心孩子不能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二是担心孩子被“普职分流”只能选择职业教育,未来经济社会地位得不到保障。(来源:经济日报)媒体刊文谈“学习困难”门诊爆火:家庭教育该反思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学习困难”门诊预约火爆,一度成为社会热议话题。据澎湃新闻报道,该门诊开设于 2020 年 9 月,至今一直很“抢手”,两年来接诊千余名小孩。相关科室负责医生直言,学习困难是一个在很多因素的作用下,造成孩子学习状态不好、成绩不良的结果。据媒体统计,从全国来看,开设“学习困难”门诊的医院不在少数。
8 月 5 日,中国青年报发表评论文章称,“学习困难”门诊爆火,恰恰暴露出家庭教育在面对孩子学习困难时的方法式微和从众心理。面对学习困难的孩子,家长和教师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理性认识孩子学习能力的差异,对孩子的行为问题进行准确评估,制订个性化的教育培养方案,并在行为矫正过程中,尊重孩子的认知,给予其应有的温暖和关怀。(来源:澎湃新闻、中国青年报)200 多名学生上了个“假高中”?石家庄市教育局通报查处情况
中青报·中青网 7 月 30 日发布报道《河北 200 多名学生竟上了一个“假高中”》称,河北当地有 200 多名学生三年前与河北汇纳教育投资有限公司签下了《衡中模式灵寿护驾疃高中保本科升学协议》,以每年 8000 元的学费入学灵寿护驾疃高中。三年来,这 200 多名学生在汇纳教育的安排下,先后辗转石家庄市灵寿县与藁城区不同的学校就读。但今年高考这些考生大多数都没有考上本科。为此,学生和家长要求汇纳教育根据协议进行退费。
针对此事,石家庄市教育局于 8 月 1 日公开通报称,涉事学校存在违规办学行为,目前已向违规收费的 101 名学生退还共计 121.2 万元。通报指出,教育局依法核减该学校 2023 年招生计划 200 人、扣除学校信誉积分 10 分处理,同时认定 2022 年度年检不合格,责令学校作出深刻检查,并在全市通报批评。另外,经核实,该中学 2019 级学生均具有普通高中学籍,并于 2022 年 6 月在灵寿县参加高考,取得普通高中毕业证书。(来源:中国青年报、澎湃新闻)
丘成桐:“将奥数、高考当成学习数学的目标”是教育误区8 月 2 日,“中学数学教育”圆桌论坛在南京举行。清华大学讲席教授丘成桐指出,当前,中学教育存在“将奥数、高考当成学习数学的目标”这一误区。他表示,我们要培养的不是竞赛人才,而是真正有能力、有抱负,懂数学、懂科学,有文化、有内涵的世界第一流的通才,因此要明确奥赛不是数学教育的重点。丘成桐强调,培养数学等基础科学的拔尖人才要从中学阶段抓起。他呼吁中学教育转变观念,改变训练学生的方法,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好的数学,什么才是真正的研究。(来源:澎湃新闻)
“为缓解人口老龄化,缩小学前教育差距,韩国政府拟最早从 2025 年起,将小学入学年龄从目前的 6 周岁降至 5 周岁,这一计划引发大批家长反对,他们认为此举或令自己的孩子在入学和就业时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调整入学年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但最根本的遵循是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统一将孩子的入学年龄提前到 5 周岁,对于我国而言或许并不合适。调整入学年龄限制,需要考虑教育资源是否充足以及家长的教育观念。近年来,针对少子化与老龄化的社会变化,有一些人提出缩短学制,让劳动力更早进入社会的建议。然而,在我国,如果不改革唯分数、唯升学评价体系,提前入学很可能进一步加剧学生的学业负担。而且,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下,提前入学也未必可以实现让劳动力更早进入职场的目的。也就是说,比调整入学年龄限制、改革学制更重要的是改革教育评价体系,切实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学历等不科学的教育评价。(来源:北京青年报)21 世纪教育研究院出品
整理: 邓雨虹 排版: 孔庆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