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项工程,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

浙江大学 启真新论 2022-12-22

6月20日上午召开的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指出,要高水平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让彰显浙江深厚历史底蕴的文化标识和“诗画江南、活力浙江”省域品牌更加鲜明。今天,让我们一起探源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



考古是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的科学。


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就是要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进一步呈现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灿烂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通过探索未知、揭示本源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人类起源、农业起源、国家起源是考古学研究的永恒主题。


中国考古历经100年,不仅完成了全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谱系,也复原了从夏商周至明清的文化面貌,建立了中国百万年的人类发展史、一万年的文化史和五千年的文明史。


2002年,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简称“探源工程”)立项。


在持续20年的研究中,“探源工程”秉持“多学科、多角度、全方位”的理念,组织400多位学者共同参加,围绕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前1500年期间的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辽河流域等中心性遗址实施重点调查和发掘,对各个区域的文明化进程、环境背景、生业形态、社会分化等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其中,良渚古城的发现是“探源工程”最重要的成果。



2006年,在葡萄畈遗址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条良渚文化的古河道,在解剖河岸时又发现在3米多厚的人工堆积层下面是石头地基。


考古人员敏锐地觉察到这应该是项庞大的工程,这层石头可能是良渚时期的苕溪大堤,也可能是围绕着莫角山遗址的城墙。


大型工程是证明社会复杂化进程的重要标志,进一步发掘最终确认这是四面城墙,由此发现了面积达300万平方米的良渚古城。


良渚古城的发现,不仅是良渚文化和长江下游地区第一次发现新石器时代的城址,而且良渚古城的规模与建筑特点也使考古界和社会各界极为震撼。


“良渚古城的发现,意义堪比殷墟。”


殷墟证明了《史记》记载的夏商周三代的可靠性,发现了汉字的源头甲骨文,而良渚古城的发现则为中华文明五千年找到了实证。


在良渚古城没有发现之前,考古界在探讨良渚文化等新石器时代晚期社会复杂化进程时,还只能用“文明曙光”来形容,因为尽管良渚文化的玉器很发达,墓葬所反映的等级分化也已经很明显,但是还不能完全确定其已经进入国家社会的门槛。而良渚古城的发现,则证明了良渚已经是成熟的文明了。



良渚古城发现之后,考古人员并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从2008年开始,不断扩大城外的调查与城内布局认识。


通过对城内外10.8平方公里的勘探,摸清了良渚古城遗址的城墙、台地、河道的边界和演变过程。


通过勘探和数字高程模型分析,发现了外郭城的城墙以及美人地等外郭城范围的遗址分布情况。


通过对美人地、扁担山、里山等长条状台地的解剖发掘,确认了外郭城的堆筑形式、使用年代等情况。


由于良渚古城西部紧邻瓶窑镇,目前仅确认围绕着良渚古城的北、东、南三面的6.3平方公里的外城。


2009年至2015年,发现并确认了由11条水坝组成的良渚古城外围庞大的水利系统,经碳十四测年确定为距今5100-4700年。


这是中国最早的水利系统。


这一发现也使良渚遗址的范围扩大到了约100平方公里。



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成功申遗。


这不仅标志着中国也和古埃及等世界早期文明一样,在距今五千年左右同步进入了国家文明社会,而且给世界文明增加了一个崭新的独特案例,一个东方的文明社会标准。


良渚文化虽然没有金属冶炼和文字出现,但良渚古城以其规模巨大的工程量所体现的庞大社会组织,以及精美的玉器和不同等级的墓葬所反映的等级社会等,足以证明其背后的社会形态绝不亚于古埃及。


稻作农业和临水而居、水路交通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则向世界展示了最早的江南、中国长江流域的文明模式。


随着良渚考古以及对良渚文化认识的深入,清楚地向世人展示了在良渚文化晚期及良渚之后的龙山时代。


良渚文化所创造的玉琮、玉璧等玉礼器,向北传播到了山东、山西、陕北以及甘青等地区,向南传播到了广东等地区,并且在青铜时代的殷墟遗址、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等,良渚文明的因素也仍然得到了继承与发展。


由此,我们看到了中华文明从多元到一体的发展过程。


本文作者刘斌作为嘉宾参加央视综合频道

《中国考古大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对中华文明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等,都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然而,工程取得的成果还是初步的和阶段性的,还有许多历史之谜等待破解,还有许多重大问题需要通过实证和研究达成共识。


研究一万年以来中华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探讨五千年以来中华文明由多元走向一体的过程,还需要继续深入地开展考古研究。


作者介绍:

刘斌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馆长、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良渚古城遗址发现者



此次抽奖奖品为

良渚古城遗址的发现者刘斌老师

亲笔签名的著作

《法器与王权》


参与方式


·关注“启真新论”公众号,在后台输入“抽奖”二字,即可获取链接参与抽奖

·活动时间:截至2022年6月23日(周四)


开奖以后,中奖的10位幸运读者,请在“启真新论”后台消息栏中留下自己的姓名和联系方式,方便小编联系~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

投稿邮箱:qztheory@163.com

今日编辑:王珏 徐一凌

图片、视频来源:央视网、浙江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

责任编辑:江宁宁 金云云


往期推文:

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发挥一流高校国际传播动能 服务国家公共外交

数字化改革的“三重理性”认知

高考科目改革的逻辑转向与未来展望

彰显自我革命这一最大优势

共同富裕的文化基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