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两会热词:教育人才

浙江大学 启真新论 2023-12-16

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人民网公布了2023年全国两会调查,经过网友投票,“教育人才”“社会保障”“正风反腐”“乡村振兴”“就业优先”“医疗卫生”“依法治国”“社会治理”“扩内需促消费”“全过程人民民主”入选十大热词。“启真新论”将聚焦部分热词,分期刊发专家学者的思想观点。



两会热词:教育人才


 01

“双一流”大学应致力于拔尖创新人才的自主培养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

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

眭依凡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回顾过去五年的教育工作时指出,重点在于“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如果说公平和质量(效率)是教育活动永恒的主题,那么促进教育公平和提升教育质量则是教育事业永恒的目标。由于基础教育关系到全民族成员的基本文明素质,更要体现公平优先的原则;而高等教育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则必须以效率优先亦即质量提升为原则,这是由高等教育旨在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和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使命以及极具开放性、竞争性的属性特征所决定的。
五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45.7%提高到了59.6%。这表明,通过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张和快速发展,我国基本解决了高等教育公平问题,进入了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负有领跑我国高新知识和高新科技竞争力提升之使命担当的“双一流”大学,必须直面逆全球化日益严重导致国际竞争越演越烈,以及人工智能超常规发展彻底改变人类传统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亦即进入智能化时代带来的严峻挑战。
正是为了积极应对科技实力决定国家兴衰成败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高屋建瓴地提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双一流”大学必须认识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尤其在培养具有“敏锐发现并提出具有学术创新和突破价值之问题的敏感性,即发现新问题的能力;抓住问题本质并准确提炼其要素及把握要素间有机联系的宏阔学术视野,即把握新问题的能力;运用多学科理论和研究方法非常规攻克难题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即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之拔尖创新人才上积极行动并有更大的作为。


 02

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

张应强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了一体化部署。这一新部署强调了教育、科技、人才之间的有机联系,凸显了教育、科技、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实现了教育从“优先发展”向“战略优先”的转变。“教育人才”入选全国两会调查十大热词之一,充分反映了这一新部署深入人心,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新期待。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战场,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赢得战略主动的关键。建设教育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工程,人才是建设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资源。高等教育是教育、科技、人才的汇聚性载体,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枢纽。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必须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这是确保科技创新成果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培养的人才手中的关键。它关系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关系到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战略人才力量,关系到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高等教育必须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从而落实好党中央对教育、科技、人才所做的新部署。


 03

以教育人才之强,铸就中华民族之辉煌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

浙江传媒学院校长

徐小洲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过去五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下,我国教育战线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迈向新征程,我们必须进一步发挥教育、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
认识上要进一步明确“教育是基础,人才是关键”的发展理念。教育强则人才强,人才强则国家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中央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谋划、整体部署,凸显出党对教育、人才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没有世界一流的教育、人才支撑,经济社会就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教育、人才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政策上要进一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离不开创新,其中理念创新、制度创新至关重要。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释放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以创新引领教育改革与发展,创建世界一流创新教育体系,打造世界一流创新人才中心。
行动上要进一步推进“高质量教育,高水平人才”的目标任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取决于我国教育、人才的发展水平,高质量高水平是新时期教育、人才工作的主线。为此,我们必须加快行动步伐,持续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基础,以一流教育、人才成就伟大梦想。


 04

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教育和人才保障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常务副院长、教授

阚阅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对过去五年教育事业发展作出回顾: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每年都保持在4%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由93.8%提高到95.5%,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实现,职业教育适应性增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45.7%提高到59.6%,接续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3.5年提高到14年……报告中的这些数字凸显了五年来教育事业的新发展和新成就,特别是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增加教育投入,着力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提升教育服务水平,在发展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当前,我国已开启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关键还是在于教育、科技和人才的统筹推进,有效发挥教育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需要高素质劳动者,只有促进共同富裕,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升人力资本,才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基础。在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还需要不断强化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教育投入,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提高人力资本总量,培育人才第一资源,切实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教育支撑和人才保障。


 05

以教育强国建设推动中国式现代化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教育领导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

长聘副教授 韩双淼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以教育强国建设引领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要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科技自立自强背景下推进科技创新高地与人才中心建设的主力作用,以及职业教育在技能型社会建设目标下推进人力资源迭代升级和教育脱贫两个方面的作用。


伴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和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向高质量发展,教育、科技和人才的协同配合已成为创新型国家发展的核心支撑。各国在高科技领域的进展,直接关乎其在科研创新和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比较优势,也往往决定着其能否抢占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这需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的学科和人才优势,对接国家战略需求,释放科技创新潜力,发挥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提供动能。以高水平科研培养高水平人才,不断探索人才激励机制与分类评价机制;发挥考试与招生制度的引导作用,选拔和培养大批基础学科的创新人才。通过建设完善我国科技人才体系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我国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科技创新高地提供支撑。


高质量发展有赖于科学合理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格局,而理念的更新与升级需要教育体系持续培育各行各业的高素质劳动者。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有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将大批适龄劳动人口转变为技术技能型人才,推动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转型优化,并成为服务区域发展、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关键力量。曾有调查显示,我国约90%的高职院校毕业生是家庭第一代大学生,职业教育成为其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实现社会流动的关键环节。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支持,健全完善体现类型特色的“中高本”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体系,既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提供大批人才支撑,也是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的应有之义。


 06

培养多样化人才,筑牢可持续发展基石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新百人计划”研究员

林聪


培养人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教育得以发展的根本驱动力也依靠人才。随着我国各项事业的不断推进,对人才、教育与发展的理解也在与时俱进。单一化、标准化和指标化的教育已不再满足国家和人民多样化、独特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多次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人才是第一资源”“用好用活各类人才”“人才引领驱动”“人才强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这些重要论述阐述了一个朴素的事实:社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需要多样化的人才协同助力。在此背景下,需要重新思考社会和教育对于人才的理解方式、评判标准和衡量尺度。


对人才的渴望应避免走入狭义理解人才的陷阱。从最根本的意义上看,教育是对每一个人的教育,更是每一个人发展自身的根本需要和重要权利。纵然不同个体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有领域之别和层次之分,但每一个人都具备成为特定方面人才的潜力和素养。教育能否帮助大多数人找到成为人才的路径并为其提供支持,直接影响到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深度与广度。


多样化是筑牢新发展的基石。在当前世界范围内普遍意识到人才重要性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以多样化的思维和评价体系助力人才的发展是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和用好人才的关键要素,也是源源不断为我国发展提供能量的重要环节。


本文由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供稿,转载请注明来源。

投稿邮箱:qztheory@163.com

内容整理:杨娟
今日编辑:李荣炜 吕蓬霖

责任编辑:金云云 李真鸣


往期推文:

两会声音丨浙大智库青年共话新阶段高质量发展
两会声音 | 来自浙大的代表委员们建言献策,干货满满!
方向明:创新发展中医药,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欧阳宏伟:支持培养高水平国际化博士人才的中外合作办学
任少波:高等教育要自觉承担强国使命
蔡秀军:加快构建原始创新体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