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语种+”是假的!

常员同 后小语种时代 2023-09-25


@想打羽毛球的同学昨天的推文称“小语种+”/“复合型人才”是庞氏骗局2.0。


今天的内容延续上一篇,是我关于“小语种+”的一些看法。




我们首先要搞清楚,所谓的“小语种+”、“复合专业”是什么。


“英语+德语”算不算?应该算,这种复语型专业在某些高校是有开设的。说明英语和德语作为两个语言专业是可以+起来的。


同理,“英语+法语”也是复语型专业。


按这样推理,“德语+日语”两个语言专业也是可以“+”起来的。但是这种专业听起来就很奇怪,现实中也几乎没有开设这种专业的(上外的哈萨克语+俄语、乌兹别克语+俄语有点类似的意思),这是为什么呢?


有开设“德语+传媒”的,有“日语+法硕”的,那么为什么不能开设“德语+日语”呢?“德语+日语”这两门语言专业的复合给人的心理感受就特别奇怪,基本上没人认可。

1

语言:信息的媒介

在之前的文章推送里,我们介绍了这样的观点:


语言是信息的媒介,信息传达的经济价值,就是语言自身的价值。


所以不管学两门语言,还是三门语言,都是为了传达信息。同样的一个信息,用德语传达,用日语传达,信息自己没有发生改变。用英语传达,信息也没有发生改变。但英语的适用性最广,用英语传达的效率最高,所以你能认同以英语为主的复语型专业是可行的。


但倘若有人学“德语+日语”这样的复语型专业,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学习两门语言,但是你只是学了两种传达信息的媒介,在语言背后,你依然没有信息可以作为价值来进行传递,根本没有经济效益。那么别人为什么要为你买单呢。



举一个例子,五笔打字和拼音打字两种方法,都是为了打字。几乎所有人都会掌握拼音打字,而五笔打字却很少有人会了。如果你花了很多时间了练习五笔打字,你给老板说我练的有多辛苦,多累,花了多少时间,有用吗?老板只需要你把信息录入电脑就行了。我们可以把学习小语种类比为学习五笔打字,学习英语相当于学习拼音打字,而机器翻译就相当于打字的进化:语音输入。打字是为了录入文字信息,我语音输入也可以。那么你花了4年,去学习五笔打字,难道是特地为了让时代来淘汰你?


两门语言专业是基本没法进行复合专业的,那么我们再推演到一个极端的情形:这些信息,是否都可以用英语进行表达?(这里的情况都是围绕经济来说,无关文学)


答案毋庸置疑:当然可以。


是的,英语在经济活动中作为一门全球语言,在市场中传递信息时是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性的。


那么这里又可以针对“英语+商科”、“英语+计算机”这种复合型专业进行推演了,但是,你会发现,实际生活中并没有这种复合专业,为什么呢?很显然,计算机和商科专业本身都要求学习者具有极高的英语水平,这是一个就业的潜规则,没必要通过复合专业进行强调。


而既然英语在这时都不值得强调,“德语+新传”为什么却值得强调呢?


因为德语作为一个专业是不具有生产力价值的。


语言既不属于经济基础,也不属于上层建筑,在促进生产力发展上,作用很小。你能认同计算机作为一个专业的生产力价值,也能认同传媒的生产力价值。语言作为一个传递信息的工具,附加在生产力上面进行使用是可以的,但是它自己不能脱离生产力而独立存在。所以“德语+新传”、“日语+计算机”就显得很合理,因为它们中都有其中一个元素是生产力。“德语+日语”两个元素中没有生产力的存在,所以显得不合理。


那么问题又来了,这些信息不能用英语表达吗?


那,把这里面的“德语““日语”换成“英语”,那么,这两个专业就变回了“英语+新传”,“英语+计算机”。


而英语本来就不需要进行强调,省略“英语”,这两个专业就是新传,计算机。兜兜转转又回到了起点。


语言就像一个绳子,附加在大闸蟹、小白菜身上,绳子和这些商品一起构成了不同的身价,但是你想知道身价有多高,还得看大闸蟹的脸色,是大闸蟹自身决定了这么高的身价,而不是绳子。在就业市场上,是生产力最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价值,语言最多算的上是一个添补零头的陪衬罢了。


2

对常见劝进话术的反驳

总结上文,我们反驳了以下常见的劝进话术:



1. 你英语这么好,再多学一门德语,之后三外再学日语,中英德日四语人才,一定很好找工作。


不是的!因为学习再多的语言,你给语言附加的生产力也没有变化,用英语就能完成中德日的信息传达功能,我们没必要花时间在语言习得上。

我们不如把学习语言的功夫花在提高自身生产力上,自身生产力才是立足的根基。



2. 你学一门德语,再辅修学计算机,新传,很吃香的。


不是的!能创造价值的生产力专业是计算机、新传,语言是传递信息的功能,只需要学计算机+英语就够了。




最后,再回到专业门槛性的问题。你能听见的都是“语言+新传”、“语言+商科”这种泛文科化的复合、泛培训机构化的复合。


但是你却很少能听见“语言+医学”这种复合。医学领域的人想从事医学翻译工作很简单,小语种人士想从事医学翻译工作要花大量时间,而且别人对这两种人的信任程度是不一样的。


日常生活中更常见的是这种情形:比如计算机专业的要到日本去工作,他到外面培训班学习日语,最后工资从2w涨到了4w。


但很少有日语系的同学说,我要到日本工作,去外面学个计算机吧。日语系同学只想,快跑,只要能不接触日语就是我的运气了。


因为培训班很难让我们摸到科班的门槛。想要学习日语去培训机构就足够了,但是如果我们想学计算机,去培训机构就很难让我们立足了。


“小语种+”没能解决门槛性的问题,而门槛性问题又是我最强调的问题,关系到竞争激烈程度,工作工资等。因为无论怎么“+”,本质上你的专业代码并没有变,在面对考公考编时,你一样是被专业代码卡着。你专业代码050203,你就还是德语专业的人,050207,你就是日语专业的人。你在外国语大学考出了英语专八,也不能把专业代码变成050201。小语种专业能够报的对口岗位是极其少的,而报录比也是相当惊人。



对于已经进入这个专业的人,我是建议去跨考的,不管是汉语言,还是法学或者是教育等等。就像在南极的人,往每一个方向走都是北极,在深坑里面的人,作出每一点转行努力,都是在逃离,只是收益大小的问题。


比如上外开设多语种法硕、全球新闻等复合型专业硕士。

这所全国顶尖外国语大学已经意识到了小语种专业就业上存在的问题。


顶流是不需要捆绑别人蹭热度的,糊咖才捆绑营销。热门专业,如金融、法律等,它们根本没必要和谁复合专业,它们自己已经很实用了,何必要再去找谁给自己脸上贴金。穷则变,变则通;发现存在问题后找不同的方法进行解决,这是大学层面正在做的事。


上外的多语种法硕和西语、阿拉伯语关系大吗?不大。


但是它能提供一个法律硕士的专业代码,报这个的多数人就是靠着这个专业门槛转行了。它给一部分人提供了解决的思路和机会,虽然不太理想,但也是一条路。


全国每年有几千上万的西语专业毕业生,但西语法硕、涉外法硕只招几个人。但它起码给几个人提供了一条转行出路。


对于没有进入这个专业的人,我是反驳复合型专业的说法的,因为专业+英语能回答99%的问题,小语种+,加的再多也只能解决1%的问题。你不值得花四年的时间浪费在这上面,性价比太低太低。学好英语,走遍天下都不怕。用学习小语种的精力去夯实英语不好吗?


多语种+,小语种+复合专业的饼太好看了,就像魔法部、同传的饼。人人都听说过,感觉我这样,再这样,然后那样,最后就可以走向人生巅峰。


但是,你让说这个饼的人去找成功案例,他往往找不出来,路径基本没有可复制性。


最后再重申一遍我整篇文章的观点:“小语种+”是一种理论上很好看,但现实生活中可行性几乎为0的骗人套路。


对于已经在坑里的人来说,“加一门技能”是必要的出坑手段。但对于尚未入坑的人,不值得为了“小语种+”而报考小语种专业。


专业+英语能解决99%的问题,专业+小语种并没有更香。我们不值得去选一门小语种专业。凡是好专业都是不需要复合的、不需要改名字的。机械专业改名为智能制造工程、材料改名工科实验班,它们也没有脱离机械和材料的本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临床医学、汉语言文学一听就很有出路;可小语种专业改了个名字,它也依然是小语种,你为什么就不认识了呢?


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有朝一日能觉醒,物是人非两头空。






相关文章


“多语种+”/“复合型人才”与庞氏骗局2.0

文学专业?复合人才?开阔眼界?真爱至上?我为什么不建议你报考小语种专业

小语种:信息与经济

信息与高考志愿填报

小语种专业与高考志愿填报



文 | 知乎常员同

编辑 | 岷江鲤鱼

排版 | 歧路盐灯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