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模式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探析
斯大林模式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探析
斯大林模式是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形成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模式,也是二战后除南斯拉夫以外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共同的模式,这种模式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探索经验。深入研究斯大林模式的利弊得失,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原因
斯大林模式是20世纪30年代,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没有任何历史经验的特殊历史条件下,斯大林按照自己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创立的一种建设社会主义的模式。它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俄国封建专制主义的历史传统。俄国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社会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封建专制主义源远流长,到1917年二月革命以前,俄国还是沙皇专制制度,权力高度集中于封建君主沙皇,所以它缺少民主共和的传统。虽然十月革命推翻了这种封建专制政权,但是这种专制集权主义的意识形态却根深蒂固,不会很快消失,它还在继续影响着已进入社会主义制度的俄国人民。
2、极端落后的经济文化水平。俄国是一个经济文化都非常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落后,宗法经济和小生产大量存在,尚未实现工业化;文化落后,它没有经历过欧洲文艺复兴那样的文化和思想启蒙运动,因此人的自我价值观念和人对自我的无限信心,没有达到西欧那样开明的水平,政治文化方面的民主精神和传统几乎是欧洲最落后的国家。俄国百姓一贯的传统是,把摆脱社会苦难的希望寄托于“明君”、“好沙皇”身上,对世俗统治者的敬畏和对神明的蒙昧皈依仍然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正是这种落后的思想成为个人崇拜产生的温床。〔1〕
3、国内政治斗争的影响。长期的党内斗争是斯大林时期苏联高度集中政治体制形成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2〕。在20年代至30年代初期,苏联党内斗争接连不断,十分激烈。列宁在世时,由于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且对不同意见者很少采取组织手段,党内民主生活是比较正常的。但在斯大林时期,往往通过组织力量争取多数,对持不同意见者动辄采用高压手段,甚至混淆敌我矛盾和内部矛盾。通过这些途径,斯大林逐渐把权力集中于中央的最高领导机构,决策大权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4、国际环境的影响。苏联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诞生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之中,被西方称为“红色的孤岛”。为了应付可能爆发的战争,苏联必须以最快速度把一些具有国防意义的工业搞上去,加之国内经济文化落后,苏联只能通过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充分调动国内有限的资金、资源,发展最急需的工业部门。
5、斯大林个人因素。斯大林的个人特性也是斯大林模式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斯大林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历史人物,他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刚毅坚强的意志、高超的组织才能以及主观偏执、粗暴任性等长处和缺陷。他的粗暴专横、权力欲极强的性格,使他在对日常事务的处理中固执己见,讳疾忌医。当他感到自己的地位被挑战、威望被威胁时,往往采取高压手段清除对手,压制不同意见,并伴之以个人崇拜,以维护其权力。
二、斯大林模式的特点
1、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斯大林模式是斯大林所创立的、延续约70余年的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具体表现为:政治体制上,党政不分,以党代政,强调专政,缺乏民主;经济上否定商品货币关系,排斥市场经济,把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思想文化领域否定学术思想自由和艺术的多样性,以垄断和高压的方式干预文化艺术,实际上就是搞文化专制主义,造成思想的长期僵化和教条化;等等。总之,斯大林模式是一种政治、经济、文化等一切社会领域高度一体化的社会主义模式。
2、斯大林模式在本质上属于典型的后发型工业化模式。
世界工业化由于历史、现状和国际条件的差异,呈现出两种不同类型的工业化道路:先发内生型和后发外生型。后发展国家的工业化道路与先发展国家工业化道路的区别在于:工业化的初始动机、产业结构选择、资源配置方式、产权形式等完全不同。后发展国家出于对付外来压力和维持生存的需要,优先发展重型工业,并必须保证有限资源的高度集中和生产组织的高度集中,从而实行一种政府主导的、以指令计划为特征的产权国有制经济。斯大林模式反映的不仅是前苏联工业化的经验,也是世界上后发展国家选择工业化道路时所普遍遵循的一种模式。
三、斯大林模式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
斯大林模式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模式,是斯大林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供借鉴的情况下对社会主义模式的一种初步探索,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形成的,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因此,它自身的弊端固然存在,但不可否认的是,斯大林模式是符合当时苏联的实际情况的,它的建立不仅对苏联而且对整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斯大林模式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模式,是世界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初步探索。它的建立巩固了苏联社会主义的成果。
斯大林模式是斯大林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与苏联的基本国情相结合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主义模式。它是对世界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初步探索。总体上看,斯大林模式是符合当时苏联复杂的国情的,它的建立巩固了苏联社会主义的成果。20世纪30~40年代的苏联,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顺利的时候,还是政策发生失误的时候,整个社会都还是比较稳定的,多民族组成的党和国家始终保持着统一。虽然一些局部地区发生过社会动荡和民族摩擦,但党和国家没有出现分裂,也没有出现全局性的社会动荡。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巩固,为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保障。尽管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但它以建立美好幸福生活为目标,激励着全体人民的建设热情,在极短时间内,使苏联在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3〕
(二)斯大林模式的建立扩大了苏联社会主义的世界影响,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斯大林模式使苏联在短时期内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迅速成长为一个强大的工业国;在卫国战争中,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使苏联能迅速动员全国的人力物力转入战时状态,支援前线,进行空前规模的反法西斯战争。斯大林模式所取得的成就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大大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战后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殖民运动。在苏联的直接帮助和影响下,东欧和亚洲一些国家纷纷获得了解放,实现了民族独立,建立起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许多国家以苏联为榜样,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推进国有化和计划经济建设,形成了与世界资本主义相对立的社会主义阵营,出现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高歌猛进的时代。〔3〕
(三)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极其消极的影响,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了巨大的挫折。
虽然斯大林模式曾经创造过辉煌,但因其自身固有的弊端,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消极的后果:(1)畸形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前苏联为了在经济上实现赶超资本主义国家的目标,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了农业、轻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率,不惜大量浪费人力、物力资源,牺牲环境和质量效益等。(2)畸形的社会系统。前苏联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业化发展之后,全社会的经济总量确实增长不少,但是这种畸形的经济增长超越了它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体制逐渐僵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经济管理体制以及由此产生的高度集中的政治文化体制,极大地挫伤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全社会的创造性,严重阻碍了生产力发展所必需的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动力。(3)斯大林和他之后的苏联领导人,不顾其他国家的现实国情,强行把这一模式推行到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斯大林模式的种种弊端最终导致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了巨大的挫折,进入了低谷。
(四)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的探索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宝贵的财富,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进行革命和建设提供了丰富而深刻的借鉴。
斯大林模式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模式,它是苏联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由于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没有现成的经验可资借鉴,只能根据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宁提出的一些理论设想,结合苏联的具体情况进行探索。这种探索,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一笔宝贵的财富,都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革命和建设提供了丰富而深刻的借鉴。
一些学者认为,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标志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从而对社会主义丧失了信心。但是深入分析,就能看到,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只是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的失败,并不代表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社会主义还在探索中前进。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对接,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等,都是对社会主义新的探索。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中国的进一步强大,都证明社会主义在发展。应当说,这些都是在吸取斯大林探索社会主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取得的。斯大林对社会主义模式的探索还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基本经验。正如毛泽东同志在1965年所指出的那样,“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我们所从事的社会主义事业是一场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其间充满着胜利与失败、正确与错误。人们在实践的过程中遭遇了挫折,得到了锻炼,有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必将继续前进。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立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新崛起开辟了新的道路。
斯大林与布哈林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的分歧与争论 关于如何认识评价斯大林的几个重要问题 斯大林“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的再思考 俄共决定为斯大林平反:原俄共中央书记特鲁什科夫和俄科院院士尼格马图林谈斯大林 《斯大林全集》翻译室成立的前前后后 多国共产党纪念约瑟夫·斯大林同志逝世68周年 罗伊·梅德维杰夫:斯大林与《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 【经典名句29】《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斯大林 【经典名句】《论列宁主义基础》——斯大林 【经典名句25】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斯大林 【思维导图5】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斯大林 【思维导图3】论列宁主义基础——斯大林 【思维导图4】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斯大林
作者简介:王玉玲,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2008级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运专业,研究生
文章来源: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02)
终审:“科社共运动态+”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