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1月19日 | 联想、宏碁、华硕获批参加印IT硬件补贴计划

南亚问题研究小组 南亚问题研究小组 2024-02-08

2023年11月19日 总第341期



本期编辑关云逸

责任编辑:陈卓




穆伊祖。图源:路透社


半岛电视台、《印度教徒报》11月18日报道,马尔代夫新任总统穆伊兹(Mohamed Muizzu)11月17日在总统就职典礼上强调“将努力平衡与中印两国的经贸关系,并清除马代的外国军人”。据悉,中国领导人特使兼国务委员谌贻琴、印地球科学部部长兼伪阿鲁纳恰尔邦(我国藏南地区)议员里吉朱(Kiren Rijiju)出席穆伊兹的就职仪式。另据悉,穆伊兹11月18日同里吉朱会晤时正式要求印撤出在马代的军事存在。印政府消息人士称,印马双方已同意就撤军讨论“可行的解决方案”。

NEWS

  

IT硬件生产挂钩激励(PLI)计划获批名单。图源:印《自治报》


路透社、印《今日商业报》11月18日报道,印电子和信息技术部(MeitY)部长阿什维尼·维什瑙(Ashwini Vaishnaw)11月18日表示,莫迪政府已批准戴尔、惠普、联想、宏碁、华硕、富士康等27家企业参与印IT硬件生产挂钩激励(PLI)计划。维什瑙表示,上述企业预计在印投资300亿卢比(30 billion rupees,约合3.6亿美元),创造5万个就业岗位。5月,印内阁批准一项价值1700亿卢比(Rs 17000 crore)、为期6年的IT硬件PLI,以促进IT设备本土制造。MeitY方面称,由于基础设施薄弱、国内供应链和物流水平低、电力限制等,印IT制造业发展面临诸多问题。

NEWS

  
印3季度PC市场销售数据。图源:国际数据公司(IDC)网站

The Wire网站11月17日报道,国际数据公司(IDC)11月16日公布印传统PC市场(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工作站)数据:印三季度(7-9月)个人电脑进口量飙升至创纪录的450万台(4.5 million),同比增长14%。IDC方面分析称,由于印8月以“安全”为由,要求进口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设备必须获政府相关许可,导致印贸易商短期内大量进口PC设备以增加库存。此外,IDC数据显示,惠普占印个人电脑市场份额的29.4%,位列第一。其余市场份额占比较高的品牌分别为联想(17%)、戴尔(14.6%)、华硕(12.5%)、宏碁(11.6%)。

NEWS

  

美方制裁声明。图源:美国务院

路透社、《印度教徒商业报》11月17日报道,印航运部官员11月17日表示,印外交部需采取措施“允许受美制裁、运输俄油的船只”进入印水域。据悉,美近期宣布,因为“购入俄油价格高于G7集团规定的60美元/桶价格上限”而制裁3艘运油船只,而上述船只正从俄远东地区向印最大炼油商——印石油公司(Indian Oil Corp)运送俄原油,预计11月底或12月抵印。消息人士称,3艘油轮已获印船舶登记局(IRClass)安全认证,其通常并不停靠在航运部运营的主要港口。一般来说,自俄进口、对欧出口的原油贸易由西印古吉拉特邦的锡卡港(Sikka)、瓦迪纳尔港(Vadinar)处理。印官员表示,短期内美制裁会减少运载俄油的船只数,推动印寻求其他供应商。然而,由于印购俄油利润丰厚,这些制裁措施不太可能完全阻止印继续购俄油。

NEWS

  

印近期通胀情况。图源:彭博社


路透社11月16日报道,印央行11月16日发布“印经济状况”公报称,印9、10月通胀分别约为5%、4.9%,明印高通胀有所缓解,但“尚未走出困境”。2022-23财年同期,印通胀分别为6.7%、7.1%。目前,印零售通胀率已回落至4.87%,为4个月来的低点,但仍高于印央行设定4%的目标。央行预计,印2023-24财年通胀率均值为5.4%,并认为印增长将继续依赖内需。分析人士表示,鉴于食品通胀,尤其是谷物通胀,过去14个月保持在两位数高位,印通胀问题仍令人担忧。此外,即将举行邦选的拉贾斯坦邦、特伦甘纳邦通胀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月分别为6.62%、5.37%),各政党正纷纷推出福利措施,旨在解决通胀问题以攫取选票。

NEWS

  

2018年拉邦邦选情况。图源网络


印《前线》杂志11月15日报道,分析人士称,印拉贾斯坦邦11月25日拟举行邦议会选举,目前执政的国大党政府和在野党印人党均面临“党内叛逃”问题,该邦选举已成为“莫迪和拉邦国大党领导人之间的较量”。国大党方面仍将拉邦首席部长、国大党高级领导人阿肖克·格洛特(Ashok Gehlot)作为竞选主要头面人物,并推举15名穆斯林、28名女性候选人竞选。印人党方面并未指派拉邦首席部长候选人,而是采用邦高层“集体领导”的策略,同时加大莫迪的曝光度和参与度。此外,印人党拟派出20名女性候选人竞选,但没有派出任何穆斯林候选人。

NEWS

  

图源:《外交政策》


《外交政策》11月17日发表题为《印度新中东战略初具雏形》的评论认为,印新中东政策——从“不结盟”转而拥抱美主导的中东安全架构,但同时也保持“传统盟友”关系。这凸显印开始尝试从“风险回避型”的传统外交政策转向风险偏好更高的新型外交政策。本文作者卡比尔·塔内贾(Kabir Taneja)系印智库观察家研究基金会研究员兼西亚战略研究项目负责人。


莫迪政府的中东政策常常令人困惑:一个秉持印度教右翼意识形态的政府却持续向波斯湾地区特别是阿拉伯国家拓展外交影响力。近期巴以冲突暴发,莫迪政府如何平衡其“新”“旧”中东政策也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在这里,“新”中东政策特点是印日益卷入美安全架构,而“旧”则是印维持“不结盟”的外交传统,维持与旧伙伴国(如巴勒斯坦)的关系。


20世纪70年代,印坚定支持巴勒斯坦独立事业,也是第一个给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完全外交地位的非阿拉伯国家。90年代后,在印经济自由化改革背景下,印度与以色列建立全面外交关系,不断深化防务和经济合作关系。目前,印不得不在中东地区平衡三股力量:阿拉伯国家、以色列、伊朗。三者对印均意义重大:阿拉伯国家拥有超700万印劳工;以是印重要技术和国防伙伴;伊战略地位对印在中亚和阿富汗的利益极其重要。


莫迪政府加大力度参与中东地区事务主要有三大目的:一是持续深化对中东国家的交往,以此不断对冲、削弱巴基斯坦在中东的影响力——特别是巴在伊斯兰合作组织中的地位——进而在印巴克什米尔问题上取得优势地位。二是扩展印美关系。美印以阿四方机制(I2U2)、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IMEEC)均是印美在地缘经济方面战略趋同的例证。这些多边合作项目凸显印外交政策从风险回避型转为风险偏好型。三是多元化国防和技术,旨在降低对俄依赖。


然而,印美中东合流也并非一帆风顺。例如,印为呼应伊核协议曾不惜停止自伊朗进口石油,而特朗普政府2018年宣布退出协议则严重打击印对美信任。再如,印宣称战略自主和“全球南方”领袖,或使得美认为印在两国合作上“缺乏诚意”。


在印新中东战略指引下,莫迪政府深度参与美主导的各项机制,并意图削弱中国的中东影响力。对印这样一个迫切希望实现其经济和全球目标的国家来说,这是一个大胆但值得肯定的转向。






,承认伪阿邦为“印领土”

11月18日 | 尼泊尔反腐机构调查中资项目,冲击中国基建声誉?





,承认伪阿邦为“印领土”

11月17日 | 印拍卖第二批“敌国资产”,涉及中巴公民


11月16日 | 印方密切关注中美缓和,唯恐G2不带他玩…


11月15日 | 特斯拉将加倍采用印零部件,推动印成汽车大国?


11月14日 |  成套振华港机运抵印维津詹姆港,助力印港口全面更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11月19日 | 联想、宏碁、华硕获批参加印IT硬件补贴计划

南亚问题研究小组 南亚问题研究小组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