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唐云:《肖申克的救赎》与“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糖摄廊 Author 重庆唐云
这个封闭的场域里发生的,又恰恰是一个关于自由的故事。
我给学生讲电影(之一)
唐云|文
按语——
在文学院上课期间,除了讲授《中国当代文学》和《鲁迅研究》外,我的另外两门课也很有意思,一门是为文秘专业的学生讲授《中国现代思想史》,为戏剧与影视文学专业讲授《经典影片分析》。
《肖申克的救赎》是我讲授的八部电影之一。
一、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在我们探讨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之前,我们首先必须理解形成故事的几对冲突:
第一对冲突:囚禁与自由。
影片设定了一个封闭性极强的场域,一个极端的环境:监狱。而这个监狱又是一个黑监狱,一个叫鲨鱼堡的监狱,当然其黑暗与凶残也是可想而知的。整个戏剧几乎就在监狱这个封闭的舞台上演。而这个封闭的场域里发生的又恰恰是一个关于自由的故事。这是这部电影最大的张力,也是这部电影的总悬念!因此囚禁与自由,是这个电影故事的底色同时又是最终需要解决的矛盾。
第二对冲突:沉冤与洗雪。
这是针对主人公安迪而言的。安迪是影片的主要人物,事业上他无疑是一个成功人士。他和这个监狱发生关系是因为一段失败的婚姻和看上去合理的冤情。因为司法的漏洞,也因为司法的黑暗,他无处伸冤和表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真的“认罪伏法”,从一开始他就力图逃离并洗清自己的冤情。这是这部电影的核心动力,没有这个动力,所谓“自由”的主旨就无法得以表现。
第三对冲突:绝望与希望。
进入鲨堡监狱的人,几乎没人认为自己是有罪的,即使是真正的杀人犯。但又几乎每一个人都是绝望的。因为不认罪,他们在监狱里还继续犯罪;又因为绝望,他们从来也没有想到去改变或者抗争。
但安迪不一样,他明确地知道自己不属于这里,即使在最无助的时候也没有屈服,因为他怀有希望。而所谓救赎,正是因为有希望在——拯救自己也拯救他人。也正是因为电影表现了希望,整个片子的精神品质得以提升,故事也就不止于故事,而是有了形而上的意味,在情感冲击之外有了理性的力量。
通过以上三对主要的冲突,我们大致可以知道,这个是一个因为有希望而为自己洗雪沉冤,并最后获得自由的故事。
二、怎样表现这个故事?
大家应该注意到了,我们在以上罗列的一系列词汇都是关于灵魂、精神等等之类的抽象的词汇,这样的词汇我们很难用可感的和具体生活经验与之对应和注释,那么作为以形象为主要元素的电影,怎么能够去注解有关精神范畴的内容?
正如,可见的监狱是能够表现的,而不可见的监狱(institutionalized)该怎么表现?瑞德说的“体制化”到底是什么?
而且,如果仅仅是讲一个监狱脱逃的故事,本片断然不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注意,你们可以去看斯瓦辛格和史泰龙的《金蝉脱壳》。该片的关键就在于有某种精神的切入,并以可以接受的类型化手法,在形而上追问之外有着巧妙的悬念设置,使之区别于一般的逃脱电影。
至于瑞德说的体制化,我们需要更深的分析。
在做进一步分析之前,我得先给同学们讲一个补充知识,那就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或斯德哥尔摩效应(又称斯德哥尔摩症候群,又称为人质情结或人质综合症),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这个情感造成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心、甚至协助加害人。
人质会对劫持者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他们的生死操控在劫持者手里,劫持者让他们活下来,他们便不胜感激。他们与劫持者共命运,把劫持者的前途当成自己的前途,把劫持者的安危视为自己的安危。于是,他们采取了”我们反对他们”的态度,把解救者当成了敌人。
这样的效应,来自于发生在1973年8月瑞典的斯德哥尔摩的一家银行抢劫案(具体故事此处略),因而得名。专家们在后来分析这个案件时,有很多疑问:
这到底是发生在斯德哥尔摩的一宗特例,还是这种情感结合代表了一种普遍的心理反应?
这是否可以综合推导出人性往往有屈服于暴力的弱点?
人是不是有可能从惊恐、害怕转化到崇拜和依赖?
……
更多的研究不断出现,专家们大致认为,出现这个症状应该有这么几个基本条件:
1.被控制者必须真正感到控制者(加害者或绑匪)威胁到自己的存活。
2.在遭控制的过程中,被控制者能够体认出控制者(绑匪、加害者)可能略施小惠的举动。
3.除了控制者的单一看法之外,被控制者必须与所有其他观点隔离。也就是说,被控制者的所有信息来源只能是控制者给予的,是控制者修改或者故意扭曲后的消息或者观点,被控制者得不到任何其他的信息和观点。
4.被控制者确信自己个人根本无法摆脱控制。
那么,我们反过来理解,如果一个人要控制别人,往往就是想方设法创造这样的条件,让别人受控、依赖、感恩甚至崇拜……
这个补充知识暂时悬置在这里,我们会在以下的课程讲授中与它相遇。
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基本的编剧知识,一部完整的电影它的基本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主题、故事、人物以及发生故事的场景。
主题——电影要表达的核心理念和思想
故事——戏剧化的冲突(支撑主题)
人物——处于戏剧化冲突中有趣的人(人物是故事的核心)
场景——规定性舞台
——以上可以认为是构思阶段的思维方式,也许,所有的电影都是主题先行的。这是不是有点无可奈何?
但是,如果进入创作阶段,这个思维方式的顺序应该倒过来,以寻找最好的叙述手段(当然也可以是因为某个特别的兴奋点):
设置场景——人物刻画——戏剧冲突——凸显主题
按照这样的创作程序,我们现在回到《肖申克的救赎》就能异常清晰地发现它讲述故事的非同凡响的技巧了:
第一是具有隐喻价值的场景设置——
这个故事的发生地是监狱,而监狱不仅仅是幽禁和限制,在这部电影里,监狱还是一个隐喻体,集合了人类所有的恶,多层面显示了人类所能达到的极致黑暗与残酷:
1.残暴——对肉体的摧残到对灵魂的抽空。殴打、鸡奸、枪杀等等,无一不在极度强化着残暴的一面;
2.贪婪——从典狱长到狱警再到犯人,贪婪都是他们人格的典型特征……
3.虚伪、冷漠和麻木——你几乎在这里找不到丝毫人性的温暖,一切都是交换或者欺骗。
在这样的场景里,电影把人性的恶推到极致。让人看不到任何希望的情况下,它断然应该有奇特的方式让我们走出幽暗的隧洞!
第二是置于绝境的人——
不仅仅是我们的主人公安迪,而且几乎所有的人都被电影置于一个绝境里,不仅仅是囚犯处于绝境,狱警和典狱长同样处于绝境,那么,绝望的场景和同样绝望的人,会带来什么?
该片的细微刻画人物的手段很多,但大致归结起来有这么几种:
1.有趣的人——每一个出场人物都是有故事的人,从安迪、瑞德到老布以及狱警、典狱长等……人物本身就具有内在的戏剧化元素。这里的“有趣”不是指哪一个人风趣或者幽默,而是指他有着戏剧展开的可能,在故事里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性作用……我多次强调过,在电影里不应该有一个多余的人物,这部电影应该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2.性格鲜明的对比式人物设置——囚犯和狱警当然是对比,但影片里最鲜明最有意味的对比当然是安迪和瑞德的对比,这一对人物,一个是老囚徒真罪人,一个是新囚徒无辜者,一个红尘看破手眼通天,一个郁结不散懦弱好奇……他们支撑了故事的半壁江山。
3.泥淖里凸显鲜花的本质——在这个绝望的环境和一群罪犯里,突然有了一个安迪。这个善良的、外表懦弱的人,在所有的绝望者中间,是他独独怀有希望并按照希望的指引来为自己争取自由——这是任何黑暗都消弭不了的希望!
第三是根本性冲突的展开——
我们在课程一开始就列举了三组冲突,但最核心的应该是在此三者之上,那就是救赎与放弃。这个冲突既是外在的,但本片着重想表现是内在的!或者可以这样说,通过外在冲突来表现深涵其内的冲突。
这里涉及到美国法律的一个基本理念,那就是当法律和环境将你逼到角落,而你又求告无门的时候,自我救赎就成为必要。这大约也是美国允许个人持枪的一个重要理由。
在本片里,救赎的必要和难以逃脱的命运之间就形成了强大的根本性冲突。
“救赎”一词来源于《旧约.以赛亚书》第一章27节:“归正的人,必因公义得蒙救赎”。这个词几乎成为了西方精神世界的关键词,是基于基督精神的人的信仰和道德理想的归路。但电影里,救赎虽然基于精神的考虑,但它是通过俗世生活与现实境况来确定救赎内涵的,那就是安迪的逃脱。反过来,为了让逃脱的过程更具有精神的解放性,于是就设置了一系列关乎灵魂自由的阐释性情节,比如楼顶的啤酒和阳光、图书馆扩建、获得自由的乌鸦以及对体制化的讨论等等……
由以上三点的支撑,我们就可以看到本片讲述故事的基本叙事线了:
第一、以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的线性叙述。
1、开端:安迪妻子及情人被杀——安迪入狱——结识瑞德,时长大约30分钟,这30分钟里,成功完成视角的转换或叙述人的转换。
2、情节点的设置:第一个情节点在大约在32分钟时,修屋顶以及和狱警之间微妙关系的建立,安迪的境遇发生了变化……这是主干情节,一直延续到110分钟左右,在监狱点名的时候,安迪不见了,这是第二个情节点,中间插入了一个非常具有象征意义的情节,那就是知情者被杀害——在于强化安迪出逃的愿望与悲愤感,也强化了囚于监狱的绝望感。接下来差不多半小时的时间是回顾安迪的出逃以及瑞德的出狱……到结尾。
第二、视角转换对电影叙述手段灵活性的掌握——
为什么电影从全知全能的叙述角度转换为瑞德的第一人称叙述?
这部电影其实隐含着十分丰富的内涵,一方面暴露美国监狱的黑暗和对人性的摧残,但它主要表现的还是那种被称为美国精神的对命运的不屈,虽然在类型上看,这部电影属于传统的监狱电影,但因为它讲述故事的方法的变化(其中包括叙述的变化),效果更震撼。以瑞德这个老囚犯来充当叙述人,角色匹配和叙述用词则更加具有适用性和语言张力。
1、因为其主题是有关救赎的精神性命题,是主观性极强的命题,那么以独特的第一人称叙述,有助于评价与阐释,将观众带入思考之中;
2、我们说这个故事的冲突主要还是内在的,那么用第一人称叙述,有助于戏剧保密,以“知其然”而不解其“所以然”的技巧来增加电影的趣味性;
3、叙述人瑞德本身就是一把打开监狱黑幕的钥匙,以他的角度叙述,使电影以双主角的人物设置方式呈现出来,增加看点的同时也增加的内容的丰富性;
4、既然瑞德的视角可以切入叙述,老布的视角难道不可以么?可以的,比如那他写给瑞德的信,就是老布的第一人称叙述,在电影里一点都不觉得突兀,而且还把视觉扩大到了监狱之外……
(待续)
相关阅读:
关注一枚园地,共筑心灵家园。
一枚园地,我手写我心。欢迎您投稿。
投稿邮箱:yimeiyuandi@163.com
编辑微信:mei94539(请注明“投稿”)
点击阅读更多
警察该管“骂草包“和“母猪说话“么?敦煌万亩防风固沙林:如果有来生,再也不做一棵树所有的“与我无关”,都是恶的一环
君君:川师大教授庹继光的冷与演员郑爽的热呼斯楞豫锟:这次的实名举报呀,那尚娟她精神有问题!
牛角鱼:书记的这个耳光,是打在我们每个人的脸上
丁东:我对一枚园地的期待之一,是成为有良知的文学平台
“流泪撒种的,必欢呼收割” - 民声III系列文章汇总(共18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