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2月25日 被检测为删除。
被微信屏蔽
2月14日,翁丁村发生火灾,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翁丁村位于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乡,是佤族历史文化和传统建筑保留最完整的原生态村落,有400多年历史。村寨坐北朝南,形似大椅子,周边有连绵的大山相围。村落中100多栋佤族建筑为全木结构茅草房,一场大火,烧得只剩几栋完整的房屋,让人为之伤感。
好在当地领导组织1000多人,20多辆车,全力扑救,现场明火已经扑灭,人员无伤亡,可谓不幸中之大幸。我们惟愿翁丁村将来的修复,能够采用原来的材料和工艺,继续原汁原味地保护佤族原生态的历史文化。
翁丁村的遭遇,不禁让我联想到自己居住的村庄。
这个村庄也有400多年的历史,也是坐北朝南,形似大椅子。原来很穷,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初,在几级政府支持下,村里自主规划,吸引市民共同参与,建成4000多户的文化新村。公园、书画院、养老院、武术馆、运动场等公共设施多种多样,果树飘香,新老村民和谐相处。建筑风格美观大方,却不千篇一律。2007年被评为北京十大最美乡村之一,2008年成为奥运会旅游接待村,每年迎来国内外大量游客,有人说,堪比法国普罗旺斯。
和翁丁村不同的是,这里积淀的不是边疆少数民族的原始文化,而是改革开放以来新农村的建筑文化,是一大批来自城市的画家、教授、编导的文化投入。这里没有天灾大火,却遭遇人祸。某些规划制订者美丑不辨,无视历史存在,某些当权者,竟调动上千人的队伍,几十部车辆,对这样美丽的村庄大动干戈。权力碾压之处,留下满目疮痍,一片废墟。
人类从远古而来,告别穴居,走向文明。文明发育的线索之一,就是建筑。先是用泥土、石头、木头等天然材料,后来发明了砖瓦、水泥、钢铁、玻璃等人工材料,建筑了房屋、村镇、城市。
古代的建筑,宫殿、民居、庙宇、陵墓、城池,完整保存下来的不多。能够保存下来的,有些哪怕是残垣断壁,而今天也被视为文化遗产。
为什么难以保存?
一是因为自然力的破坏。风蚀、雨水、雷电、地震、山火,都可能使之毁坏。
二是因为战争。不同的国家、民族、宗教、集团之间,武力攻伐,暴力征服,弱肉强食,毁坏了无数建筑。
三是权力的自负。在和平时期,人类也会产生对房屋、城市重新规则,重新建设的冲动。建筑的技术手段更新了,人们希望让建筑更美丽、更舒适,于是着手改造。有的改造在尊重文化遗产的基础上进行,使前人留下的建筑得到提升,文化积累更加丰富。有的则把前人的建筑当作垃圾,粗暴地毁灭,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所以,对那些敢于对权力的自负说不,能够挺身而出保护文化遗产的先贤,我怀有崇高敬意。
民国初年,有国会议员提出拆除紫禁城里的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另建议会大厦。有人在洛阳闻讯,向大总统、总理、内务总长、财政总长通电:何忍以数百年之故宫供数人中饱之资乎?务希毅力惟一保存此大地百国之瑰宝。无任欣幸。盼祷之至!各报刊登载了通电,故宫三大殿幸免一劫。发出通电的人,是吴佩孚。
上世纪30年代,蒋介石提出拆除南京城墙,用墙砖建中央军校。有人在报纸上发表批评文章,让蒋介石收回成命。发表文章的,是徐悲鸿等文化名人。
上世纪50到60年代,当政者决定拆除北京城墙。梁思成等专家苦苦进言,不被理睬,城墙被拆了,留下了永远的遗憾。
1956年,南京市成立了一个拆城委员会,拆下城砖当建材,把古石头城上拆下来的条石,敲碎了当修马路的小石子。有人找到当时南京市的一把手柯庆施,当面提出停止毁城的紧急建议,并四处奔走向各界呼吁。毁城行动暂时被制止。他的名字叫朱偰。为保护古城,他后来被打成右派。
1964年,有人提出故宫改建计划,以故宫“地广人稀,封建落后”为由,要在故宫内开辟东西向道路,从西华门横穿至东华门,将文华、武英二殿辟作娱乐场所。否定改建故宫方案的是陆定一。他为了保护故宫,挺身直谏,承担了很大的风险。
为了民族文化的延续,我们仍然需要吴佩孚、徐悲鸿、梁思成、朱偰、陆定一的精神,促使当权者告别愚昧,敬畏文明。
(本文编辑:一枚)
“一半烟火以谋生,一半诗意以谋爱。”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安然以待的茶店。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平台无关
关注一枚园地,共筑心灵家园。
一枚新园地 一枚园地ll 一枚园地lll 请全部关注,不再失联
征稿:
一枚园地,我手写我心。欢迎您投稿。
投稿邮箱:yimeiyuandi@163.com
编辑微信:mei94539(请注明“投稿”)
其他
丁东:“告别愚昧,敬畏文明”-从翁丁村大火想起......
好在当地领导组织1000多人,20多辆车,全力扑救,现场明火已经扑灭,人员无伤亡,可谓不幸中之大幸。我们惟愿翁丁村将来的修复,能够采用原来的材料和工艺,继续原汁原味地保护佤族原生态的历史文化。
翁丁村的遭遇,不禁让我联想到自己居住的村庄。
这个村庄也有400多年的历史,也是坐北朝南,形似大椅子。原来很穷,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初,在几级政府支持下,村里自主规划,吸引市民共同参与,建成4000多户的文化新村。公园、书画院、养老院、武术馆、运动场等公共设施多种多样,果树飘香,新老村民和谐相处。建筑风格美观大方,却不千篇一律。2007年被评为北京十大最美乡村之一,2008年成为奥运会旅游接待村,每年迎来国内外大量游客,有人说,堪比法国普罗旺斯。
和翁丁村不同的是,这里积淀的不是边疆少数民族的原始文化,而是改革开放以来新农村的建筑文化,是一大批来自城市的画家、教授、编导的文化投入。这里没有天灾大火,却遭遇人祸。某些规划制订者美丑不辨,无视历史存在,某些当权者,竟调动上千人的队伍,几十部车辆,对这样美丽的村庄大动干戈。权力碾压之处,留下满目疮痍,一片废墟。
人类从远古而来,告别穴居,走向文明。文明发育的线索之一,就是建筑。先是用泥土、石头、木头等天然材料,后来发明了砖瓦、水泥、钢铁、玻璃等人工材料,建筑了房屋、村镇、城市。
古代的建筑,宫殿、民居、庙宇、陵墓、城池,完整保存下来的不多。能够保存下来的,有些哪怕是残垣断壁,而今天也被视为文化遗产。
为什么难以保存?
一是因为自然力的破坏。风蚀、雨水、雷电、地震、山火,都可能使之毁坏。
二是因为战争。不同的国家、民族、宗教、集团之间,武力攻伐,暴力征服,弱肉强食,毁坏了无数建筑。
三是权力的自负。在和平时期,人类也会产生对房屋、城市重新规则,重新建设的冲动。建筑的技术手段更新了,人们希望让建筑更美丽、更舒适,于是着手改造。有的改造在尊重文化遗产的基础上进行,使前人留下的建筑得到提升,文化积累更加丰富。有的则把前人的建筑当作垃圾,粗暴地毁灭,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所以,对那些敢于对权力的自负说不,能够挺身而出保护文化遗产的先贤,我怀有崇高敬意。
民国初年,有国会议员提出拆除紫禁城里的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另建议会大厦。有人在洛阳闻讯,向大总统、总理、内务总长、财政总长通电:何忍以数百年之故宫供数人中饱之资乎?务希毅力惟一保存此大地百国之瑰宝。无任欣幸。盼祷之至!各报刊登载了通电,故宫三大殿幸免一劫。发出通电的人,是吴佩孚。
上世纪30年代,蒋介石提出拆除南京城墙,用墙砖建中央军校。有人在报纸上发表批评文章,让蒋介石收回成命。发表文章的,是徐悲鸿等文化名人。
上世纪50到60年代,当政者决定拆除北京城墙。梁思成等专家苦苦进言,不被理睬,城墙被拆了,留下了永远的遗憾。
1956年,南京市成立了一个拆城委员会,拆下城砖当建材,把古石头城上拆下来的条石,敲碎了当修马路的小石子。有人找到当时南京市的一把手柯庆施,当面提出停止毁城的紧急建议,并四处奔走向各界呼吁。毁城行动暂时被制止。他的名字叫朱偰。为保护古城,他后来被打成右派。
1964年,有人提出故宫改建计划,以故宫“地广人稀,封建落后”为由,要在故宫内开辟东西向道路,从西华门横穿至东华门,将文华、武英二殿辟作娱乐场所。否定改建故宫方案的是陆定一。他为了保护故宫,挺身直谏,承担了很大的风险。
为了民族文化的延续,我们仍然需要吴佩孚、徐悲鸿、梁思成、朱偰、陆定一的精神,促使当权者告别愚昧,敬畏文明。
【作者简介】丁东:前《炎黄春秋》编辑。以研究当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为主,著有《冬夜长考》、《和友人对话》、《尊严无价》、《思想操练》、《精神的流浪》、《教育放言录》、《文化十日谈》等书,参与编辑《口述历史》、《顾准日记》、《顾准寻思录》、《遇罗克:遗作与回忆》、《王申酉文集》、《反思郭沫若》、《悼念李慎之》、《阅读文革》、《李锐口述往事》、《当代学人自述》等书。个人微信公号:丁东小群
一枚园地,我手写我心。欢迎您投稿。
投稿邮箱:yimeiyuandi@163.com
编辑微信:mei94539(请注明“投稿”)
点击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