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0 岁后没做管理岗,也没关系的!

王紫君Zima 王紫君 2024-03-07

晚上好,好久不见!

本来这期的标题,最开始是「30 岁还没走到管理岗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感觉是个很吸睛的选题,不过最后还是决定用一个更平静的方式,不制造焦虑。


写这篇的动机,是前两天下午和一个朋友讨论做专家还是企业家。

他的人生目标,是获取更多的金钱回报和影响力,所以觉得必须要先做专家,再做企业家,「即使不喜欢,捏着鼻子也要做管理」。

这个问题我今年也想了挺久,有些不同的看法。


一、并非只有做「领导」才有前途

首先,为了避免歧义,我们在本篇中先做下定义:通常可以把职业路线为专业路线和管理路线,一个管事,一个管人。

所以 IP、运动员、创作者、操盘手可以归类为「专家」,或者用一个比较潮的词——「超级个体」;企业家、公司高层、部门领导可以归类为「管理」。


国内好像有个传统,「学而优则仕」,专业强就转去做管理,即使是码农,到了 30 岁、35 岁也要转型做管理,不然就没有前途。

确实,以前我们的产品,要么是地里长出来的农产品、工厂流水线生产的工业品,要么是华尔街们提供的金融衍生品。

最有财富和影响力的人,是国王和地主、制造业大亨、金融巨鳄,因为有资源、人力和资本杠杆。

不过好在,随着互联网「比特世界」到来,我们有了「内容」和「代码」这种边际成本较低的产品;「黑客」与「画家」们也有了自己的杠杆,并频繁出现在富豪排行榜上。


不然,同样是「打工人」,NBA 运动员凭什么薪资这么高?

勇士队库里,第四份合同为期四年,更是总金额 2.15 亿美元,年均薪突破 5000 万美元。

20 年前,巅峰的斯科特-皮蓬,拿着一年不到 300 万的工资,帮助乔丹完成最后一次三连冠。而 20 年后的钱德勒-帕森斯,场均 2.5 分却能领走 2500 万的工资,凭什么?

就像我曾经以为随着乔丹、姚明、科比退役,NBA 会逐渐衰弱,但事实恰恰相反。

可以说,正是电视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使得 NBA 的影响力相比于 20 年前更是空前强大:

开拓了包括中国在内的海外市场,门票、广告、转播、周边等收入赚得盆满钵满,这些才是支撑 NBA 运动高薪资的根本。


再举个我身边的例子。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梦想是当个作家,不过当时就发现作家并不怎么赚钱。

但是后来呢,从韩寒、郭敬明那一代,到写网文的、做新媒体的,甚至说近几年写剧本杀的,靠写作这个专业技能赚钱的方法,是越来越多的。

而我呢,中学的时候,因为姐姐说文科不容易找工作,选择理科;报考大学专业时,奔着媒体宣传的「金领中的金领」,选择了保险学专业;毕业后,不想去保险公司,去从事保险和车企、互联网、媒体等结合的领域……

结果没想到,即使没有成为作家和记者,我也可以写写自己的公众号和博客,甚至学的「保险」也能用上,和「内容」结合起来。

兜兜转转二十年,最后发现最喜欢的,以及获取回报最多的,还是从小就喜欢的「内容」。


前 Boss 曾问我的职业规划是怎么样的,我说做一个既懂内容又懂保险的人。他提议可以做内容管理,也许我们随着年纪增长不再懂年轻人喜欢什么样的内容,但是还可以去做管理。

虽然我之前在广州几年来搭建团队,也做不少团队管理的工作。但是去了深圳后发现,200 个人同时做一个品牌的内容,那么「内容」确实需要「管理」的。

不过入职后,读了前 Boss 过去写的:想想哪些是你迫不及待去做的,不给钱加班也愿意做的?

和朋友交流时,她也问道:如果财务自由了,你想做什么?

我想了想,发现毕业后的 5 年职场生涯,像巴菲特说的「跳着踢踏舞上班」的日子,并不是我胜任保险部门总监乃至公司合伙人之后,而是先前那些写内容、做直播、回客户的时候。

由此我发现,自己喜欢的是创作,以及和用户直接有关的事情,而不是统筹、协调,开各种会议。

你能想想一群黑客与画家天天坐在那里开会的场景吗?

今年正是想明白了这个道理,我选择跳出待遇不错的内容管理工作,并「设计」了一个自己喜欢的职业:既可以通过自己的专业(保险),又可以通过自己的兴趣(内容),甚至能时间地点自由,通过提供保险经纪服务,合理地恰饭,属实是一种幸运。


二、更喜欢做事而非管理,我们并不孤独

很多「商业大佬」也是,历经荣华富贵,蓦然回首,喜欢做的并非「管理」,而是那些年轻时就喜欢的事情。


格雷厄姆在《黑客与画家》中提到,公司被收购后「运营创业公司,每天都像在战斗;而为大公司工作,就像在窒息中挣扎。」面对拿着钻具的牙医都觉得比开会要美妙。


穆伦维格当时也有机会卖掉公司,拿到 1 亿多美元。不过想来想去觉得退休太无聊了,而且所有狂野的消费欲望加起来,也只需要 500 万美元。仔细思考后,他发现自己最想做的事是:

每天写代码、制作用户喜欢的软件、走遍世界跟用户见面、跟喜欢的人一起工作,以及无需向任何人汇报。由此,他意识到自己现在的生活就是理想生活,拒绝了收购邀约。


张朝阳之前接受杨澜采访时说:「曾经我是真的什么都有,想要什么买什么,但是我居然那么痛苦。因为以前我的目标是,要赚更多的钱怎么怎么地,一定要让自己更伟大,看到我被李彦宏他们超越,我心里不忿,但我现在没有了,现在就觉得都挺好的……」

作为麻省理工学院毕业,58 岁的张朝阳,之前总是病恹恹的样子,今年在搜狐上物理课却精神焕发,我想他也找回了自己喜欢的事情了。


张一鸣辞职时,自称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成熟管理者,「我对分析组织和市场原则以及利用这些理论来进一步减少管理工作而不是实际管理人员更感兴趣」,也不是很擅长社交,喜欢自己上网、看书、听歌、发呆。


黄峥也是,早在 2018 年时他就便表示:「希望未来能转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研人员」。

在 2021 年辞任董事长的致股东信里也写道:「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甚至异化,让其意识到传统的以规模和效率为主要导向的竞争有其不可避免的问题,要改变就必须在核心科技和其基础理论上寻找答案。

「小时候,老师问我们长大了想做什么,我和很多人一样说想成为科学家。

「而今一晃已过不惑之年了,想成为真正的科学家也许已经不太可能了,但如果我努力,把中学里最喜欢的化学、大学里学的计算机、工作中学习的经营管理结合起来,我天真的想,说不定也能再做出点有意思的事儿。

「成不了科学家,但也许有机会成为未来(伟大)的科学家的助理,那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儿。


在商业上,我们也许没有他们那么成功,但是一些体会是相通的。


三、去做自己擅长和喜欢的事吧!

Leadership is a choice,not a rank.

并非只有做「领导」才有前途,职位和权威都是虚的,拿得出手的专业和资源,才是实的……


我们是不喜欢管理本身吗?

经过几个月的探索,我发现自己并不是。

专业路线是「投资」自己,管理路线是「投资」团队。我们不是不喜欢管理,只是相比于「创造」,不喜欢「维护」。

特别是当一些管理工作,只是常规地维护和更新一个现有的「软件」/「系统」时;

广义的专业创作者」或「创业者」,全力开发一个崭新的软件或系统,更有价值,因为等于开辟了一个新的收入来源。


也许,面临不确定的选择时——

由于世俗利益和他人眼光,选择自己不喜欢的管理路线,一旦外部条件变化导致利益受损,支撑自己的动力就没有了,陷入长期的拧巴和后悔;

相比之下,坚持自己更擅长、更喜欢的专业路线,也许是一个更好的选择,至少不会有什么遗憾!

一起加油吧!

一起做有趣的事
29岁,我决定辞掉一份好工作不上班了
我的保险服务理念和标准
|微信:wzj-zima
|专栏:https://neirong.zhubai.love/

成长写作
一个善良勇敢的姑娘
沉默者是表达者的红利
写给没有名校背景的朋友
写给学弟学妹们的一封信

重新思考
「中国真的有很多穷人吗?」
我站在上帝的视角审视自己
当我刷遍了张潇雨近几年的动态
买保险的正确顺序,90%的人都错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30 岁后没做管理岗,也没关系的!

王紫君Zima 王紫君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