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暑假报名去学游泳,地点在南门溪溪堤边的洋老洲游泳池,现在叫漳州市游泳中心,一期12天,每天学两个小时,学费600元。我仍当第一责任人,负责大部分的接送,下午四点赤日炎炎,用电动车送到后再拐去草寮尾做事。培训班配有专业教练,再加几个小助教,但每班人数偏多。小朋友都是第一次下水,教练样子很凶,也很有一套,逼着孩子把头埋在水里,小孩子很快就学会闭气,换气,脚蹬,手划等基本动作,边上又有小伙伴们的攀比激励,比自家人教效果好多了。虽小孩游泳的动作还很不规范,但学完一期后已能自如游出25米,还拿了结业证书。接着再报第二期,继续练蛙泳兼学自由泳。看来8岁开始学已经算晚了,有些孩子幼儿园就来学了。回想当年,我也很想学会游泳,就是苦没人教,没地方练,只能约同样不会的同学,找个地方乱比划扑腾,总是进步不了,一旦学会了浮,学会前进,就算会游泳了,没有技术讲究。以致现在年纪大了,有钱有时间,想去游泳池锻炼,因为动作不规范没游几分钟就气喘吁吁,坚持不了也就作罢。
小时候游泳叫泅水,更多时候是说去溪底“洗浴”。在家洗澡叫“洗身躯”,漳州特有的说法更有诗意:“洗浑舒”,去澡堂洗澡则叫“洗汤”。记得有句俗话:“有准捉蜊儿,没做洗浴”,意思是做事要两手准备才不会失望:有的话就当做去捞溪蜊,捞不到就当成去溪里游泳,类似于我们六十年代初正能量的口号:“一颗红心两种准备!”考得上就升学,考不上就下乡。
那时家里的大人都不会游泳,也没人关注这人生重要的基本技能。第一次下水是和小学同学相邀去洋老洲,那里刚建好一个简陋的游泳池,直接利用二中南边的三湘江内河河道,游泳池壁只简单用松木板钉成,池底铺上河沙而已,岸上有个救生员坐在高高的椅子上看护大家安全。我穿着家常短内裤下水,才知道浅色布沾水会透视,普通松紧带也会因水流阻力自动脱裤。回来叫家人照样子做了条游泳裤,裤头穿有绳带可以打结,一侧有纽扣将裤拉紧,光天化日之下换裤很方便。也有同学用两条红领巾做成一条游泳裤,那时小孩子还不懂得这会涉嫌不敬。大家都是不会游泳的,也没人有救生圈,学了几次只是泡水仍没有长进。
后来转学去厦门念书,鼓浪屿美华海边经常去,暑假期间,钟家姐妹也来鼓浪屿,她们是从小的玩伴,大家一起在沙滩上捡螺儿壳,捉小螃蟹,玩得很开心,就是不敢下水。读民立小学时同学约好一起去厦门游泳池游泳,地点在万石岩水库的大坝下面,由水库供水。进游泳池除了门票还要办健康证,体检有无肝病(那时不叫肝炎,也没听说有甲型乙型),办证时,需贴照片,还冒雨去照相馆拍了一寸半身照,头发还湿漉漉的,有照片为证。感觉厦门游泳池水质不好,浑浊且有尿味。路途偏远,只去了几次也没学会。有一次路过万石岩水库,看到有个男孩在水库里溺水,被救上岸边,正进行人工呼吸抢救,但已回天乏力。第一次目睹了失去生命的过程。
回漳州读三中,很多同学都会游泳,我就更想早点学会。漳州内河水系发达,三中门口操场有几个大池塘,水清澈,群勇大队养着鱼,也有人游泳,但老师眼皮底下还是不敢,只好溜到附近的顶田下,那时大马路(新华南路)两侧各有两条内河,东侧是泗洲河,两岸种了不少黄麻,领略了课本上说的青纱帐,躲进里面去更衣,路人肯定看不到。内河有活水流动,比厦门游泳池干净多了,就在内河池塘里,同学示范下,我学会狗趴式游泳,接着也学会了抬头式的蛙泳,以及仰泳和企泅(站泳)。虽没大人跟随,更会珍惜自己生命,对安全不敢有任何怠慢。
1966年夏天,学校已全面停课,斗批校长老师之后,出身红五类的被组织成红卫兵杀向社会,四处破四旧抄家揪牛鬼蛇神,接着又赴京接受检阅,低端同学留校在班级自觉读报学毛选学社论,由于管理宽松,经常在下午时和一个同属贱民的同学一起到洋老洲游泳池游泳。7月16日领袖畅游长江,全国掀起到大风大浪中游泳的浪潮,游泳是受弘扬的正能量行为,不会遭人非议。我们有时也到大路头或塔仔脚码头附近。市总工会在新华南路工人俱乐部新建了一个温泉游泳池,还没对外开放,试放水时我们溜进去过。受领袖青年时代冬泳洗冷水澡的激励,游泳一直坚持到冬天下霜天,校内官方文革活动结束。有一次九龙江“出溪流”(洪水),浊水翻腾,我们仍坚持下水,只是短距离地游出立即游回岸边。
被班级同学贴出勒令要求改名后,感到莫名的委屈,草民的名字怎会有争“何家的天下“的鸿鹄之志呢?看来文字狱自古有之,要避免也没那么容易。后来派性组织主宰学校,草头兵团林立,三五个人也会成立什么战斗队。我无心投入那场不属于我的激情燃烧的运动,当了逍遥派,从此和学校少有来往,患了文革自闭症。当年三哥高中有几个要好的同学书读得很好,包括1965年考上清华的全国理科状元,考上二师院的全省文科状元,落取者中英才也不少。三哥这几个同学在文革激情之后,都回家赋闲逍遥。每天下午我们兄弟经常到洋老洲泅水。他们也都聚集在那里。在水中听他们畅谈天下大事,对培养独立思考认清时事大有裨益。当年深水的主航道在九龙江南侧,洋老洲还有大片沙滩,脱下的衣服就随便搁在沙滩上。西溪桥闸还没建,据说新桥头以下会受潮汐影响。有时也会去中山桥桥墩下游泳。九龙江中形成两大沙洲,就是旧桥上的烧灰巷和待御巷,90年代说影响行洪而拆除,沙洲也挖掉。当年旧桥一带停泊了很多五篷船,也叫连家船,还有不少杉排。经常见到小渔船的船头站立一排鸬鹚,我爱好摄影,曾拍过鸬鹚和圆山独特山影的照片,但不知哪去了。旧桥头有几个棱形桥墩,急流从两桥墩之间流过,有时也斗胆从一个桥墩游过另一个桥墩,非常刺激。有一次还从旧桥顺流游到新桥。游累了,岸上躺着休息,因才学疏浅没读过古诗,脑子只会浮现的“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领袖诗句,还大声吟诵,现在想起,非常可笑!
后来上山下乡到长泰高层村,边远山区没通公路,全靠那支梭子船船队,共有二十多条船,顺高层溪直通九龙江北溪,这应该是长泰县村级唯一的船队。我曾多次充当船工,因稍识水性,竟也敢大胆下水推船上濑,忘记了九龙江有“水会载舟也会覆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