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订本] 原罪,九合一
各位周末愉快!
今天咱将会在小号《拍帮主的后花园》那边发布《原罪》系列的第九集。
作为联动,这边咱做一个前九集的合订本吧,
希望大家喜欢!
照惯例,合订本的收费设置是空手套白狼骗夜宵用的,所有的信息都在免费试读部分。
第一集(点击下图跳转原文):
↑ 2022年2月1日的超长篇,那时候可能绝大多数人连“抗原原罪”/“免疫印记”这俩名词都没听说过吧?
这篇长文给“抗原原罪”做了名词解释,
然后简单介绍了这个概念(在流感研究背景下)的起源,
接下来搬运了大佬Michael Worobey老师的一篇paper,实锤了流感病毒的抗原原罪效应,
最后又连续搬运了四篇paper,捋了捋益生菌19这边抗原原罪效应的一些蛛丝马迹。
顺便,彩蛋一枚啊,最早预测到益生菌19抗原原罪的大佬是谁?
——当当当当:
正是清华大佬祁海老师……
早在2020年5月他就公然贩焦了
第二集(点击下图跳转原文):
↑ 第一集写完还没几天呢,2022年2月5日,《原罪》系列的第二集就出来了……
主要是那时候正值Omicron相关研究集中出炉的黄金期,
短短三天时间就冒出来两篇足以佐证原罪假说的paper,
分别针对疫苗接种的原罪效应和自然感染的原罪效应。
哦对了,这一集也是咱第一次尝试挖坟鞭尸,
当时还拉不下脸面,居然帮NIH御用博士打了码遮了羞……
第三集(点击下图跳转原文):
↑ 2022年2月8日的小更新~
没办法,又有相关的新研究出炉……
——下面是一句话总结:
第四集(点击下图跳转原文):重点!
↑ 是个三个月之后,《原罪》系列迎来了重磅更新,
这也是各位喜爱的曹云龙老师第一次在《原罪》系列亮相。
——高亮时刻:
第五集(点击下图跳转原文):
↑ 《原罪》系列第五集的灵感,来自BioNtech老板Sahin老师的一篇《Science》论文~
简而言之,Sahin老板这篇大作,主要讨论了打完BNT疫苗后的突破感染病例血清,针对BA.1、BA.2、BA.4、BA.5以及早期各款VOC的抗体中和免疫和记忆B细胞形成。
这项研究结果的蹊跷之处就在于……对于BA.4/BA.5而言,不管是接种三针BNT疫苗,还是接种两针BNT疫苗再突破感染BA.1,甚至接种三针BNT疫苗再突破感染BA.1,最后的中和抗体滴度几乎是一样的……这是啥子鬼?
BA.4/BA.5跟Omicron家族老一辈的刺突蛋白RBD结构域差异,满打满算不过才三个位点而已(也就是452、486和493),那么为啥这俩奇葩的免疫逃逸这么猛,还这么邪门儿?以至于不管怎么打针或是突破感染,最后的中和抗体滴度都没有本质区别?
当然,各位可能已经猜到原因了……
——请品鉴啦:
如上图,不管打两针或者三针BNT疫苗,
也不管打完疫苗之后发不发生突破感染,
事后形成的记忆B细胞,
要么只针对原始株的特异性表位(朝右边的那些黄色箭头),
要么针对原始株与Omicron共同的表位(朝右上方的那些黄色箭头)。
而针对Omicron特异性表位的记忆B细胞则少得可怜(如红色圆圈所示)……
一句话总结:不管是接种疫苗还是突破感染,都没法有效激活或者扩增针对Omicron特异性表位的记忆性B细胞~
第六集(点击下图跳转原文):重点!
↑ 转眼到了2022年6月份,关于益生菌19的抗原原罪效应,实锤可以说越来越多了。
这一集搬运的,就是来自帝国理工免疫学巨咖Altmann老师的《Science》正刊巨作~
——原作者的一手贩焦,请品鉴:
“既往的益生菌19感染史会通过一种称为“免疫印记”的过程来增强对既往各变异株的免疫力,但同时会因此导致针对将来新变异株的免疫效果不足,这种情况可能还会发生在Omicron子毒株,包括BA.4/BA.5的感染当中。”
第七集(点击下图跳转原文):重点!
“Veesler组的新预印本好顶赞! “在座各位搞疫苗的,你们得注意注意免疫印记效应了啊!” “不然之后你们捣鼓XBB加强针的时候可能会吃瘪”
“抗原距离越远,幼稚B细胞越有发挥空间,这点固然没问题……” “然而这并不等于抗原距离越远,打完加强针之后中和抗体水平越好” “我敢说这话,是因为我已经掌握了XBB加强针拉胯的数据” “事到如今,我也不装了,我跟好几家疫苗厂都讨论过了,他们的试验结果也差不多。剧个透啊,Novavax马上就要公布相关数据了,在座各位等着瞧呗~”
抗原原罪无所不在~ 高端定制,小众细分,每个人群都有适合自己的毒株~ 当砖家还在宣传“得了一次大部分人免疫”的时候,病毒已经开始用实际行动逃逸多次感染的免疫背景了,而宿主们的免疫系统则被抗原原罪束手束脚,毫无还手之力~ 作为结果,打完疫苗再连续感染两次Omicron,针对XBB.1.5的中和抗体比针对原始株的低4-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