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福居良,例外中的例外(下)

刀片儿 斗量 2021-01-21

本文主角:福居良(Fukui Ryo)


前期链接(一起阅读,效果更佳):福居良,例外中的例外(上)


福居良曾说:“在生命中的每一天,我都致力于做一个更好的钢琴演奏者,今天比昨天更好,明天比今天更好。”


也许是不满足只是作为地方爵士的代表人物,也许是要到高手汇聚的地方继续磨练自己的技艺,总之,1982年,福居良第三次离开北海道,先是搬到了名古屋,在那里生活了1年半,然后搬到东京。在接下来的3年里,他专注于演奏事业,在旅居东京的后半段形成了正式的四重奏组合,成员还有:系井将博(as),Cecil Monroe(dr),藤崎羊一(b)。事实上,这个四重奏组合收到过录音邀请,但已经出版了两张唱片的福居良,依然对自己的技艺以及组合的成熟度不够满意,主动放弃了这次机会。


很遗憾,整个80年代,福居良没有任何音乐记录出版。


关于福居良第三次上京的经历,记载资料非常之少,只提及他在经常在新宿的Pit Inn、吉祥寺的Sometime,以及名古屋的Jazz Inn Lovely进行表演。笔者偶然间得到了一张福居良1982年签名的《Mellow Dream》,上面还有大友义雄的签名,想必是当时两位有一些交集。这一时期,他开始崇拜比波普钢琴家Barry Harris,并把其作为偶像和导师,影响了他后半段的音乐生涯走向。


1987年,福居良离开东京,再次回到札幌,继续从事演奏工作,并在札幌成人学校教授爵士入门课程,此后,福居良就以札幌为基地,未再上京久居。


1989年,受法国爵士俱乐部Le Petit Oportun的邀请,福居良前往巴黎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的演出,得到了欧洲乐迷的好评。

巴黎的Le Petit Oportun


1991年起,参与HTB北海道电视台“荧幕Hot情报”的录制2年。


1992年,福居良在访美过程中,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偶像Barry Harris,并且得到了他的指导,两人成为很好的朋友。由于福居良的原因,后来Harris屡次来札幌进行演出,这段友谊延续了几十年。

左到右:Barry Harris、福居康子、福居良


1994年,距离上一次发行唱片已经经过了17年,一件偶然的事件,又燃起了福居良出版唱片的信心。


这一年福居良先是举办了新年独奏音乐会,然后参加了一档北海道广播公司(HBC)的电视节目:“北方偏北”(Nord~北へ~)。这档电视节目旨在宣传北海道北部,展示当地风土人情,以促进旅游。福居良怀揣着“面对大自然创造一种新的北方爵士乐”的想法,踏上了旅程。节目的最高潮无疑是他在佐吕别原野演奏“Nord”,这首曲子是福居良在这次旅程中创作,是他最值得关注的作品之一。曲子延续了“Scenery”的怀旧气息,很容易让人沉浸在过去的美好记忆里。

这个节目不但在乐迷中成为传奇,在HBC的台内也成为传奇,因为HBC不得不把一台钢琴从旭川运到佐吕别原野,用一台起重机进行安装与录音。


与“Nord”一样,福居良专为节目创作的“Voyage”,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随着节目与音乐得到了积极反馈,福居良受到很大鼓舞,决定利用时机,录制一张新专辑《My Favorite Tune》。

福居良《My Favorite Tune》

这张专辑于1994年6月4日与5日,在路德会会堂(Lutheran Hall)录制。这个音乐厅能容纳200名听众,有着良好的声学设计,非常适合独奏与录音。福居良对会堂的钢琴非常熟悉,因为过去他曾经在这里举办过独奏音乐会。


这张唱片与其他几张不同,是福居良唯一一张钢琴独奏唱片,良桑过去曾在现场表演过钢琴独奏,不是由于艺术偏好,而是因为场地限制或其他原因。这张专辑采用钢琴独奏的形式,显然是这一时期找不到合适的音乐家一起录制。

福居良

这张专辑除了专为节目创的“Nord”与“Voyage”外,还收入了过去专辑中的主打曲目“Scenary”与“Mellow Dream”,以及4首在这一时期经常演奏的曲子。比较独奏版与之前的三重奏版本,是件有意思的事,能够看到十几年来福居良的变化。


为了致敬Harris,福居良在这张专辑中还选用了他的“Nobody's”。录制完成后两人惊奇的发现,两个版本的“Nobody's”曲长几乎一模一样,也许预示着冥冥中两人之间的强烈联系。


虽然与场地时间安排发生了冲突,最后一曲不得不匆匆录制完成,但所有曲目录制都很成功。福居良妻子说:“良桑看起来很有成就感。”这张专辑当年以CD形式总共发行了1000张,除了Disk Union与Tower Records外,没有其他大的分销商,剩下的都是在良桑的演出现场一张张卖掉的。


出版了这张唱片后,良桑的事业好像又步入了轨道。


1995年对于福居良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札幌的爵士演出场地接连倒闭,音乐家失去了活动空间。当时福居良又一次动了上京的心思。不过妻子福居康子是个行动派,在身边的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一个新的演出场地在康子的张罗下很快就开张了。

Slow Boat开业请柬


这年6月1号,属于福居良自己的爵士俱乐部Slow Boat在札幌正式迎客,这个日子很特别,因为当天是福居良47岁的生日。醉心于精进现场技艺的良桑终于有了一个据点,可以每日磨练。另外伝法谕等人,也在此进行日常演出。虽然报酬不多,但本地的音乐家很喜欢来这里演出,Slow Boat成了福居良人生后半段的重要锚点。

Slow Boat开业请柬内容


同年,福居良继续追逐Harris的脚步。作为第二届札幌MC慈善音乐会的参演嘉宾,福居良做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花费大部分预算邀请贝斯手Lisle Atkinson和鼓手Leroy Williams从纽约到札幌来合作演奏。这对福居良来说是一次圆梦,因为Atkinson与Williams是Barry Harris的节奏组,与他们共演,某种意义上,让福居良成为了自己偶像Harris的化身。这次演奏出组合被福居良命名为“Super Trio”,可以看出良桑的兴奋。三人的合作产生了真正的化学反应,1996年福居良又邀请两位参加了藏王爵士音乐节,这几次合作为几年后的唱片埋下了伏笔。

1995年6月29日福居良Super Trio演出海报


1999年,福居良在纽约录制并出版了专辑《In New York》。


虽然福居良的妻子兼经纪人福居康子一次次的鼓励他录音,但他很少同意。不过与Atkinson与Williams的合作激发了福居良的灵感,他决定再次录制唱片,并且把这件事做到极致,将录音地点放到纽约,而不是札幌。


征得Atkinson与Williams的同意后,福居良破釜沉舟,以俱乐部装修的名义从银行贷款,于1999年2月前往纽约录音。这张专辑距福居良上一次录制三重奏专辑《Mellow Dream》已经过去22年。


福居良在纽约一共待了10天,其中花了2天时间在录音室进行录音。在录音前一天的排练中他才选定了要录的曲目。


《In New York》不仅仅是一张普通的唱片,而是一张与Barry Harris节奏组合作,在纽约录制的唱片,并且很多选曲之前Harris都弹奏过,对于福居良来说,这张唱片可以看作是对偶像的全面致敬。在这张专辑的最后,福居良又选择了他钟爱的曲目“Mellow Dream”。这是这首曲子第三次出现在他的唱片当中,与前两次相比,这次少了长长的引子,开篇即直奔主题,很明显,福居良想借此说明这张专辑对他来说,就像一个醇美的梦。

福居良《In New York》

这张唱片是在阿凡达工作室(Avatar Studio)录制,由多次获得格莱美奖的大师Jim Anderson负责制作。每一条录音完成后,大家都会聚在一起回放,讨论是否该采用。只有一首曲子是一次录制完成,其他曲子都录制了多次。一开始,福居良看起来有些紧张,不过总体来说录音进行得很顺利。


录音完成时,福居良说:“这很有意思。”不过在回程的飞机上,他却开始说:“我不能这么做。我的表现不够好,不能出版它。”这就是福居良,在任何时候都不满足于当下。不过这次在妻子的劝说下,唱片总算是在1999年夏天顺利出版。


此次纽约之行还有一件趣事,对于福居良来说算是一个宝贵的经历。曾经与Jazz Messengers以及Mingus Group一起表演的小号手Philip Harper在访问札幌时,福居良把去纽约的录音计划告诉了他,于是Harper邀请福居良去当地的爵士俱乐部Cleopatra's Needle感受下当地的音乐氛围。


按照约定,福居良在录音结束后去了俱乐部。他一到场就被叫上舞台,与乐队(包括Harper)一起演奏了几曲。这个俱乐部满是年轻有为的音乐家,拿着乐器准备上场证明自己,这让福居良理解了在爵士圈中想要生存是多么残酷。这次经历,让福居良坚定了他对爵士乐的热爱,据说在这之后,在Slow Boat的即兴演奏变得严肃了许多。


这张唱片以CD形式发行,一共印制了3000张,考虑到是自主出版,这已经是很大的数量了。当房间里堆满了打包好的CD,“我们该怎么处理它们呢”,福居良不由得感慨。所有CD最终用了10年时间才销售一空。


在五年推出两张唱片后,开始再次步入轨道的音乐生涯又一次陷入沉寂,至少从唱片的出版记录上是如此,因为等到下一张专辑《A Letter From Slowboat》推出,已是16年以后的事情了。


这期间福居良从未停止演奏的步伐,除了在自己的Slow Boat外,几乎每年秋季都会在日本进行小型巡演。


2011年6月1日,在福居良生日那天,举行了职业生涯40周年的音乐会。

福居良职业生涯40周年的音乐会海报

2012年,由于长期致力于地方爵士乐的发展,以及对札幌市文化振兴的巨大贡献,福居良获得了札幌文化奖励赏。

福居良札幌文化奖励赏奖状


福居良对自己从不满意,这种自我怀疑让他从不主动去录制唱片,中后期的几张专辑全部是由外部因素在驱动,因为他永远觉得明天的自己会更好。显然,良桑不太热衷于录制他的最后一张唱片《A Letter From Slowboat》。


这张专辑起源于福居康子想给当时的福居良三重奏(竹村一哲(ds),栗谷巧(b))在Slow Boat长达10年的演奏留个纪念。竹村与栗谷在今天的日本是炙手可热的乐手,他们起步于10年前的Slow Boat。福居良对他们要求很严格,从不轻易认可。对于这张专辑,福居良依然不情愿去录制,康子不得不劝说他说,正确的时机永远不会到来,趁着两位音乐家没有变得更忙前,留下记录是最好的方式。

福居良《A Letter From Slowboat》


录音安排在2015年的1月25与26日,地点就在Slow Boat,但并未安排观众。康子说:“Slow Boat不是录音棚,我们知道设备和录音质量不会很理想,但我还是想录制Slow Boat的钢琴声音,我相信这样可以充分表达三重奏的独特之处,以及录下在这演奏10年所累积的情感。”

福居良在Slow Boat演奏

录音的第一天,几乎时间都用在了研究录音技术与排练,大部分曲子是在第二天录制。听完这些录音,福居良看起来并非十分满意,但也没怎么抱怨,这可能意味着他给予了及格的分数。


这张唱片与之前的唱片不同,并没有原创曲目,所有曲目在福居良之前唱片中都没有出现过,不过依然有几首Harris曾经演奏过的曲子,可以说,Harris的影响贯穿了福居良整个音乐生涯的中后期。遗憾的是,由于一个小错误,福居良拒绝收录在最后录制的“Round Midnight”。


这张专辑于2015年7月9号正式以CD形式发行,还举办了首发式。遗憾的是,同年12月福居良淋巴癌病发,病情发展得非常迅速,2016年3月15号,仅仅3个月后,福居良逝世,终年67岁。

福居良逝世前几个月还在进行演出

福居良逝世后,Slow Boat依然由他的遗孀福居康子继续经营,随着福居良被越来越多日本以外的乐迷所了解,世界各地的爵士乐迷都前往Slow Boat去朝圣。


与福居良亦师亦友的Barry Harris在其逝世后,也以一曲深情的Fukai Aijo(深い愛情)以示纪念,并从美国前往札幌参加怀念福居良的活动。

Barry Harris:Fukai Aijo(深い愛情)


福居良与Barry Harris的友谊长达数十年


很多文章都把福居良形容为类似梵高一样被时间尘埃覆盖的明珠,在死后才发出耀眼的光芒。事实上,从笔者翻看资料以及唱片的出版序列来推断,良桑作为地方爵士的代表,前两张唱片一直在日本爵士届有着一席之地,这些唱片在2006年就已经cd化,算是比较早的cd复刻,说明良桑一直被日本乐迷所记得。


不过随着在网络上的口口相传,与流媒体的推广,福居良在海外的确有了越来越多的乐迷。近些年,福居良的几张专辑,被数次复刻以及黑胶化,其中最为出色的是良桑的北海道同乡尾川雄介主持的Deep Reality Series (Re:Vinyl)系列的复刻,以及瑞士厂牌We Release Jazz的复刻。两个厂牌分别在东西方重新介绍与推广福居良,对福居良音乐的传播功不可没。

尾川雄介主持的Re:Vinyl系列的福居良复刻


瑞士厂牌We Release Jazz的福居良复刻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五张正式录音专辑外,福居良还有一张靴子腿《Live at Nika》,以数字化格式在乐迷间流传。据资料显示,这张靴子腿是1976年的录音,应该是在福居良录制《Scenary》前留下的记录,不知道是不是当年伊藤正孝所录制。这张唱片不同于其他五张正式出版物,是目前为止唯一留下来的福居良四重奏录音,其中萨克斯几乎占据了主导地位,听起来非常不同,虽然音质一般,但值得大家认真聆听。只不过录音乐手尚不可考,留给有心人来挖掘。

靴子腿《Live at Nika》歌迷自制封面


福居良一生都处在日本爵士圈的边缘位置,从第二次上京的1971年算起,45年职业生涯,五张唱片确实只能配以“屈指可数”,甚至比不上一些乐手一年录制的唱片数量。究其原因,一方面如福居良自己所述,他不满足当下,永远追求每日精进;但另一方面,从他的经历来看,几次上京铩羽而归,最终偏安一隅,一生对音乐从未放弃,但又常常陷入自我怀疑,他是否有强烈的冲动想获得主流圈子的认可?而这种想获得认可的心理,是否导致了他对于出版唱片更加谨小慎微?由于没有当事人的表述,只能妄加揣测。


但无论如何,艺术不是攒钱,五个一星能凑成一个五星,坏的作品永远无法遮挡杰作的光芒,短板理论在这里不适用,而恰恰相反,一个人的艺术成就永远取决于他的最佳作品。就好比日野皓正上世纪80年代出了一系列商业气味浓郁的口水唱片,但决定他地位的还是70年代初期的那些佳作。出版物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区块链,一经发布,就很难被历史抹去,它除了展现艺术价值外,客观还记录当时演奏者的想法与状态,这对于以即兴为根本的爵士乐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反观福居良,45年跨度,两个长达十几年的出版空白,只靠网上的文字碎片很难去还原他一生的音乐历程,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遗憾。还好有五张唱片可以供我们反复聆听,让我们能在深夜追随福居良的琴声回望往昔。


真心希望后续能有更多的历史录音被挖掘出版,慢慢拼凑出一个更加立体的福居良。


资料来源:

1)维基百科福居良条目(日/英)

2)Slow Boat网站

3)福居良唱片Liner Note


本文部分内容引自尾川雄介先生所撰写的三张福居良复刻黑胶Liner Note(去年本人已经翻译发布到豆瓣),已获得授权。另外特别感谢尾川先生对细节的澄清与对本公众号的推广。


斗量日爵系列(月度更新):

福居良,例外中的例外(上)

山下洋辅Trio初发声,<DANCING 古事记>的古事记

“生活向上委员会”考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