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动物学人打架?官宣如何凭“梗”出圈?

吴丹凤 庖丁解news 2022-03-17

一、 官方玩梗、打破“高冷”


“游客打架” 居然能被做成一次正面舆论公关?

北京野生动物园做到了。


8月7日,两家游客在该园因琐事互相谩骂、厮打,打架视频后被传上网。该园8日下午就此发布的一则声明,阅读量很快破了“10万+”,最后一段的“神来之笔” 更是引发网友热议:



“一定要重点教育老猩猩别抱着小猩猩还去扯别的猩猩毛哦!”

“笑死,动物们也好爱吃瓜。”

“哈哈哈哈哈,高质量人类让野生动物见笑了。”

 “动物:我寻思你们是不是应该在笼子里。”


这份声明,的确令吃瓜群众拍案叫绝,惊呼“妙啊!”


妙在哪儿?“骂了,但好像又没骂”,讥讽揶揄、“内涵了”打架当事人,却又让对方“吃瘪”。毕竟,在野生动物园,动物有吼叫、奔跑或打架等行为不足为怪。


不同于隔靴搔痒的“官样文章”,一些幽默的官方声明,打破了网友对其“高冷”的印象,顺利出圈:


今年3月,深圳市卫健委的宣传标语“我们一起打疫苗,一起登上了热搜。标语改编自网络歌曲《学猫叫》。网友直呼看到就想唱出来,可爱欢乐。


紧跟网络热点的广东交警官微,也吸了一波粉:

“宝,我去输液了。输的什么液?带你兜风的夜。”

——骑摩托车、自行车请戴头盔。

“宝,我有点醉了。为什么醉?为你陶醉。”

——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

“宝,我今天和人撞了。为什么撞?小鹿因你乱撞。”

——请勿分心驾驶。

二、为啥叫座?敢说、幽默


玩梗的官宣很多,怎么偏偏这些出圈了?


一则,敢说。即便是面对“于我不利”的处境,也不撇清甩锅卖惨,而是抓住机会,“四两拨千斤”。


比如,2019年当当创始人李国庆上演与俞渝的年度权斗戏。当当就公然“蹭自己热度”“吃自己的瓜”,网站首页广播“好的婚姻,要守护财产和爱”,点进去是专题“从摔杯到抢章”,还推荐了《男人这东西》《好的婚姻,要守护财产和爱》《危险关系:爱、背叛与修复之路》等书籍,引得网友“笑喷”。


二则,幽默。用不太正经的话讲正经的道理,让人笑后有所思,越砸吧越有味儿。


2020年12月有网友问,“在星巴克里拿个笔记本电脑一坐一下午的人是什么职业?”有人回复,“星巴克气氛组” (托儿)。随后,星巴克官方顺势发布了一则通知,招募官方气氛组30人,为期一周。“原来星巴克还有气氛组”这一话题发布后24小时阅读2.3亿次、讨论2.5万条。星巴克此番借势突出了其“卖点”:“第三空间”概念,即所谓的“气氛组”,不过是那些被琐事困扰的女性、忙于工作的白领等,在星巴克这一自由的场所,“忙里偷得半日闲”,给灵魂片刻的自由。

三、玩梗之术,张弛有度


官方玩梗,不是简单的嬉笑怒骂,还要把握尺度,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有媒体表示,“幽默也是一种先进生产力,希望北京野生动物园就发声明这件事开班教学。” 然而,该园这则亦庄亦谐的声明,因为严谨性问题,还是引发了争议。


有网友相信,声明的最后一部分“动物学人打架”事件确有发生。


为此不少科普博主纷纷表达不满:

“动物园应该好好搞搞科学普及和宣传,不该搞这些误导公众的伪科学。”


“作为承载科学普及的机构和个人,永远不要以自己的认知来评估别人会不会知道,动物园不该提供这些误导信息哗众取宠。”


“这声明的最大问题就是它假得不够彻底,所以会存在误导的问题。”


“我要是写,我就会在后面加一句,打架的动物们纷纷表示再也不打架了。这样人们一看就会知道是段子,就不会混淆了。”


网上也不乏 “抖机灵”失败的反面例子:


比如,有网友问“为什么网上余额有时与实际余额不符?”某官网称“因为你自己太穷系统嫌弃你”。


有网友质疑某省保护区一处垃圾焚烧站无人管理,该市政府门户网站在官微回应时称这名网友为“环保绿茶婊”。


有网友在某市国土局官方网站咨询:“请问我们本地商品房产权才40年,到期后那房子算哪个的?是否意味着现在当一次房奴,40年后还要当一次房奴?”该市国土局官方网站回复道:“ 40年后,我们是不是还存在于这个世界,不要考虑太长远了。”


林语堂说,人之智慧已启,从容出之,遂有幽默。很显然,个别官方回应还有进步空间。


玩梗难,难于上青天,我们不妨跟老报人“取取经”。


上世纪30年代,国民党军阀何应钦为母亲扫墓,指定报道标题为《何省长昨日去岳麓山扫其母之墓》。有家报纸将标题改为:《何省长昨日去岳麓山扫他妈的墓》。变文为白,何应钦看后气急败坏,群众则拍手称快。


1943年,成都毕业生就业难。《新民报》恰好要刊发一则关于四川大学厕所管道堵塞的消息。编辑张友鸾灵机一动想出标题:《川大出路成问题》。一语双关,幽默犀利。


舆情的影响力,一言以蔽之:积毁销骨,众口铄金。“梗”玩得如何,“瓜”吃不吃得消,在于功底深浅。倘若失了“度”,轻则东施效颦,重则引发众怒。


作者 吴丹凤

编辑 两三事

推荐阅读:

巩立姣被问婚姻话题惹争议,记者如何避免“奇葩提问”?

道歉走心才有用!南京“致歉信”何以引发“次生灾害”?

“没有理由不冲在一线,因为我是媒体人!”

速览!河南特大暴雨后续报道指南

女记者“独闯”深山老林  上演零下50摄氏度的“美女与萌兽”

秘籍收好!史上最特殊奥运这样报道!!!

大象“北游”,猛虎下山,突发动物新闻怎么做?

记者眼中的中亚:近在咫尺,却又何以陌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