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素人“被网红”,网红必网暴?

魏园 庖丁解news 2023-06-05


请点击👇下方卡片关注“庖丁解news”,

并“星标★”小牛哦!


“被网红”难承流量之重

 

近日,爆火网络的淄博“鸭头小哥”开直播时几度哽咽。因其走红后每天都有各路网红前来堵门蹭热度,严重影响市场秩序和店铺经营,小哥无奈之下只能关店,相关内容还登上了微博热搜。



早在4月23日他就被拍下了一段“被网红摸肌肉”视频:



不少网友表达了对该网红这一行为的谴责:



小哥回应说:“我只是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卖好鸭头。我没有想过要靠肌肉走红,也没有想过要被人摸。”


此外,网络上很多不怀好意的恶评也给他带来了难以承受的压力。他在直播中几度哽咽。



小哥哭诉说,很多人在他店铺前只看不买,导致他看上去人气很高、流量很大,但营业额从原本的1万多元掉到6千元。


目前,小哥的店铺已暂停营业,不少网友对小哥的遭遇表示心疼:



最近被网暴的还不止“鸭头小哥”。


近日在短视频平台上,一首“挖呀挖”儿歌以其洗脑的旋律、有趣的歌词刷屏,顺带让多名幼教老师的社交账号一起走红。


然而,网络暴力也随之袭来,搅乱了几位当事人的生活。话题#挖呀挖走红的桃子老师称很焦虑#也登上了微博热搜。



桃子老师表示,有些网友会说她素颜不好看,她吃不好也睡不好。


她表示自走红开始,没有怎么直播过,每次直播控制在二三十分钟内,也没有带动大家去刷礼物,所以不存在自己“挖”到几套房的情况。


网友们纷纷发来鼓励:



素人网红如何不受伤害?

 

近年来,从“拉面哥”到“大衣哥”,从“糖水爷爷”到“煎饼奶奶”,普通人一夜间成为“网红”现象已经多次上演。


网友注意力转瞬即逝,但是因过度关注和网络暴力对当事人带来的伤害却不能轻易消除。


有网友呼吁:“给不想当‘网红’的素人一条‘生路’。”



仔细分析每起“被网红”事件,媒体在里面有非常重要的传播、放大作用,要负把关责任。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全球传播全媒体研究院副院长张志安表示,媒体要遵从本人的意愿,不一定要去深挖。


张志安表示,媒体在采访受访者的时候,要做到充分的知情同意,包括对于报道传播可能会对当事人引起的负面风险的告知和提醒。


如果没有这样的告知和提醒,那么记者在最小伤害方面做的不够。作为专业传播者,记者更可能知道报道传播会为受访者会带来伤害的可能性。


对于受访者的言论,媒体不是要貌似客观地有闻必录,而是需要提醒一下受访者:“你要这么说吗?”


对于被报道者而言,需要注意的是,当我们开始在网上展示自己享受流量红利的时候,我们无形当中也要意识到作为普通的个体,自己的风险比过去加剧了。


对此,张志安建议,我们要审慎地、批判性地看待流量。当意识到风险存在的时候,大家要有自我保护的这种意识,包括关闭账号、关闭评论等,不要去接触负面的评价。因为过量负能量接触会让人情绪崩溃,不要轻易让个人隐私暴露在网络上。


对于社交平台和管理部门而言,张志安表示被遗忘权需要被重视。



被遗忘权,主要是指如果一个人突然间发现有被网络暴力的风险,可以一键全删在网络平台上的个人信息,让自己的账号在社交网络上全部消失。

 

张志安介绍说,消失包含两个方面:第一就是与我相关的内容不见了,第二是指在后台也不留存了。

 

张志安指出,被遗忘权在欧盟已经实践了多年,在中国和其他国家大部分都没有实践。原因是被遗忘权一旦运用的话,对个人保护是有作用的,但对平台企业是一个巨大的商业成本。

 

中国传媒大学法律系主任、文化法治研究中心主任郑宁表示,公众人物在享受更高社会地位及影响力的同时也应对公众的批评与监督存有更高的容忍义务。

 

郑宁表示,一方面,网友们需要尊重别人的隐私权和名誉权,避免过度关注和恶意揣测。有些“键盘侠”的言论确实给别人造成很大伤害,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恶性后果,我们需要加强对网民的素养教育。

 

另一方面,对于被动红起来的人,我们应有较强的心理素质,不要过分去放大网友的评论,对负面言论不要过分敏感。



作者:魏园

编辑:谭琦

责编:魏园



推荐阅读

新闻报道夹杂网络词语就不正经了?

“如果我发生意外,能别去扒我的社交媒体吗?”

十年,新闻客户端为何难出爆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