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千古奇文-内圣外王之道

请您关注👉 道炁书苑 2023-08-24

开脉轮调百病  乐明空 慧心净  


 生命·命运·健康-共同体 

修身养性,守己安分。

学思践悟,快乐人生!

士以弘道 

老号开脉轮乐明空常净




挂黄帝传下的千古奇文《阴符经》,执天内圣外王之道也!





《阴符经》上篇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心,万化生乎身。天性,人心;人心,机心。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中篇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材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人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下篇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生死之心在于物,成败之机见于目。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至乐性馀,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气。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象矣。











《阴符经》,又称《黄帝阴符经》、《轩辕黄帝阴符经》或《黄帝天机经》等。相传此书出自中华始祖黄帝,黄帝体天演道之经,故又被称为“古今修道第一真经”。

学者们有些认为是后人伪托黄帝而著,或黄帝受於广成子,或西王母遣玄女授帝之,或黄帝与风后玉女论阴阳六甲之后自撰而成,或黄帝由虚天坛石洞内的一石匣中得到,或商朝无名作者,或战国的苏秦,或北魏的寇谦之,或唐朝的李筌等。成书年代也莫衷一是,意见不一。个人认为本书必与黄帝有关,或黄帝飞升后再留世暗传。

据说《阴符经》是唐朝著名道士李筌在河南省境内的登封嵩山少室虎口岩石壁中发现的,经文写在白色丝绸之上,有朱红色轴,封在石匣之中,封字为“魏真君二年七月七日,上清道士寇谦之藏诸名山,用传同好”。该本已经腐烂,手一碰上就变成碎片。李筌大略地把它抄记下来,共300余字,到“我以时物文理哲”句止。后才传抄流行于世,也契阴符之意。

唐代张果注本,于李筌注释采用版本多出100余宇,不分篇章。后世所有传本,多依适于二者之间。《道藏》之中白文本400余字,亦分为3章,乃后世传本之一,这里也采用此版本。

《阴符经》传说注解过的有太公吕尚、范蠡、鬼谷子、诸葛亮、张良、李筌、李淳风、李鉴、李治、李锐、张果、刘处玄、朱熹、陆西星、刘一明、闵一得等,并有很多相关的历史人物学用传奇故事,迨至现代,注本已不下百余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见解芜杂。 

其中,“阴”,为暗中,即隐之意。“符”,为符合,即契于之意。当为暗契大道造化的真经。人与天合,一动一静,以人道暗合天道,默符天机,施行于天,合道而行,就能趋利避害,使人道得以进化升华,即内圣外王之道。

八仙中的张果老说:“观自然之道,无所观也;不观之以目,而观之以心。心深微而无所见,故能照自然之性。惟深微而能照,其斯之谓‘阴’。执自然之行,无所执也;不执之以手,而执之以机;机变通而无系,故能契自然之理,其斯之谓‘符’。照之以心,契之以机,而‘阴符’之义尽矣。”

书中多隐喻,凿开混沌,剖析天之道,演造化之秘,阐性命之幽,全文主讲内圣外王之道,借论述政道、阴阳、兵略思想等,体天道、地道以融进内炼圣人之道,天人合一,诠阴符之肯綮,尽性至命之学。可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讲观天道而内炼内圣之道,即演道篇;中篇,主讲契天道地道而内炼成圣之道,即圣道篇;下篇,主讲明圣外王之道,即用道篇。

本经是一部独步古今的圣典,外悟天道,内化万物,执天之行。朱熹赞其“非深于道者不能作”。后人更赞其可与《道德经》并列,奉为祖经。紫阳真人在《悟真篇》云:“《阴符》宝字逾三百,《道德》灵文满五千,今古神仙无限数,尽于此处达真筌。”可见评价之高,是修道主修法本。


 





经文略注



 
上篇,即演道篇:主讲观天道而内炼内圣之道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观察大道本质,及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天人合一,并加以体悟阴阳之道,性命之学。然后依照这些规律顺应天地万物演化时机默运神明,返观内照,格物致智。

观天道,行无为之法而顿悟,了性;执天行,重有为之学而渐修,了命。观执一体阴阳之道以即济阴阳,俱了性命,破我执法执,心法两忘,窃阴阳之造化,夺返先天之体,圆成实相,超出三界,不在五行,长生不死,圆明十方。

此二句为全经总纲,成仙之天梯,为圣之大道。除此外,大多是旁门曲径,小门小道,故曰尽矣。

故天有五贼,见之则昌。

天有五种害人的东西,或五种类型可以伤害到人。了解的人,逆运造化,返观内照才能悟见而明,免受其害,五贼转而为五宝,还元返本,混然一气证道体而永昌。

“五贼”,姜太公解说为:“一贼命,次贼物,三贼时,四贼功,五贼神。”贼命以一消天下,用之以味。贼物以一急天下,用之以利。贼时以一信天下,用之以反。贼功以一恩天下,用之以怨。贼神以一验天下。用之以小大。


李筌注曰:黄帝得贼命之机,白日飞升。殷周得贼神之验,以小灭大。管仲得贼时之信,九合诸侯。范蠡得贼物之急,而霸南越。张良得贼功之恩,而败强楚。
刘一明解为“五行说”,五行生克,攒簇五行,逆施造化,颠倒内化而返本,混然一气道体而长生不死。
也有解为“喜、怒、哀、乐、欲”,或“思、气、味、饮、色”,或五味等,西游记有:“心猿归正,六贼无踪”。六贼者:佛教语,指六尘,即:色﹑声﹑香﹑味﹑触﹑法。其六根在于人:眼、耳、鼻、舌、身、意。结合下文:”九窍之邪,在乎三要”推断天生人而有“五贼”为“眼耳口鼻身”,无佛教说的“意”。
不管五贼指什么,都是外在的表现,修道在于澄五贼去欲,还源而得见先天一气,德成道体则永昌。

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心者身之主,五根、五味凭心而用,人身五行而构,心是主宰。心有凡心,顺则凡;有道心,逆则仙。凡心用事,则五贼发而为喜怒哀乐欲之五尘;道心用事,则五贼变而为仁义礼智信之五德。
若能观天而明五贼之本质,以道心为运用,悟道圆明,尽出於天而不由凡,契合天地变化而行动,德成道备,宇宙虽大,如在手掌之中;万化虽多,不出一身之内,返生出先天一气道体;攒五行而合四象,澄五贼而明心,以了性命,造化自如。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性即真如之性,是人本心、本性,是人的真心,即道心。人心是机心,五贼所缚,随境而走,用情留事。修行去机心还元,回天性道心,返天性而化机心,纯真无杂,中道了义,守天道而定人心,而人心即道心,天人合一,能体五贼之用。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变定基。
若上天发生了毁灭消亡的机制,星宿也可能会发生位移。天杀机,颠倒乾坤之制,周而复始,星宿转移,斗柄回寅。
若大地发生毁灭消亡的机制,就会天崩地裂,火山爆发,海啸突出。地杀机,剥极而复,龙蛇起陆,反复运动,静极又动。
人,小宇宙也,即亦俱一天地。若能自发杀机,效天法地,人心死,五行颠倒而地天交泰,道心活,即人心与天心合,颠倒阴阳逆运造化。
天道人悟合一,顿入真空,则万物变化定也,为入道之基。致中和天地泰,万物生焉。
此段注家大都引入历史人物,以诠天机祸福,动机利害,合天有德而愈盛,无德万化而愈亡。故圣人因之而定基业也。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人因阴阳之气而成形,气有清浊,先后天气。秉气清者为巧,性巧者,多机变;秉气浊者为拙,性拙者,多愚痴。巧拙都是后天之气性,人心用事,非本性,而是后天化出。修道,就是要伏藏巧拙,化后天,返先天,明心见性,智慧圆明。
《传》曰:圣人之性,巧于用智,拙于用力。居穷行险,则谋道以济之;对强与明,则伏义以退避之。
理事如是,修道一如。
九窍之邪,在手三要,可以动静。
九窍,双眼、双耳、双鼻、口、前尿和后肛等,这是人与自然的交通之枢纽,受邪之处,而人心“九窍”观天。
九窍中以耳目口为三者招邪要口,耳听声则精恍,目视色则神惚,口多言则气散,劳损精气神,则生老病死。
人能稀言,收视,返听,闭其要口,慎汝内,返观内照,委志虚无,精气神三品大药入定而凝结炼化合一。则九窍相通,窍窍光明,而可以动静,动静由己,本性做主,不招邪气。内透圆明,心性不受感观外邪诱惑与干扰,可在动静相宜中去契悟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
张果注本:《传》曰:九窍之用,三要为机。三要者,机、情、性也。机之则无不安;情之则无不邪;性之则无不正。故圣人动以伏其情,静以常其性,乐以定其机。小人反此。则为另一种说法。
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五行生克规律中,火从木中产生,火炽毁而致木被摧灭;奸邪小人产生于国家内部,时有反动必定会使国家动荡消亡。了解事物产生与消亡的阴阳消长五行规律,并予以内化修行。
借喻心为国主,九窍生奸,观天道,执天行,潜修密炼,去欲澄心,返观内照,奸动必击溃,攒簇五行,降伏身心。了命了性,不为后天五行和九窍所拘,阴阳即济,无为无不为,这样懂得修行才有可能称做圣人。

 
中篇即圣道篇,主讲契天道地道而内炼成圣之道。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天道一气而化生万物,一生阴阳盛消荣辱,又让其走向消亡,其在阳主生,阴主杀,让其四序生灭,周而复始。
机出于心,如天之生杀,则生得其生,死得其死。这就是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自然规律。
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材既安。
天以始万物,是万物之源。天地精华阴阳之气,可以被万物利用、摄取,而使万物得以生衰,即生之,又杀之,故曰盗。
万物精华,被人类利用、摄取,以消长人类, 让人悟明,格物致知,而促进人类文明。
人为万物之灵,其创造,又被万物利用、摄取,从而引起变化。这三种盗用关系,互盗相持,构成宙宇,应当把握适宜,才能使三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修行人三盗归于一盗,盗天地万物之质,又被盗文明作用于天地万物,生杀即济交泰,天地人合一,与天地合德,合道而行,不悖盗机,而使天地万物安宁。三才即安,道气长存,道体生焉,天地万物不能拘。


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
此盗之机,火候掌握,知其动静,活子时至而速采,交济阴阳,进阳火,退阴符,凝结金丹,沐浴胎仙,大要不失错时机。所以说:趁功态时而吞服先天之气,返还金丹,一点先天之气点化后天阴滓,还丹炼形,骨散寒琼,百骸皆理,可以全形了命。随机而扭转生杀之柄,动机则先天之气复,借假得真,明心悟道,则万化俱安,可以究智了性。
时机之要,在于心性体康。苟非深明造化,洞彻阴阳,不能深明。吕祖尚有三漏不成丹,故盗用天机火候,有赖师指,神而明,方能万化不离其宗,了明造化。

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
《传》曰:时人不知其盗之为盗,只谓神之能神。盖世人皆认五欲六尘之识神,用事顾体,以其为本来元神,故执相留念,随波遂流,随社会意识形态爱恨离愁,生老病死,殊不知此神为后天之神,即识神,而非先天元神,乃神而实不神者。
先天元神,无形无质,一点灵光大道化生,寄于人身,不在内不在外,又不离身,居于灵台,至无而含妙有,是先天之性,乃不神之神,而实神明也。
世人只知后天之神而神,随欲存世,轮回不止。故《书》曰:专用聪明,则事不成。专用晦昧,则事皆悖。一明一晦,众之所载。难于不知先天不神之神,能保乎性命,逆返先天,圆觉而纯阳元神。
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人生焉,神明出焉。
日月有循行规律,如春夏秋冬,盈虚朔望,数运窥见遵从;大小生化荣辱,大为阳,小为阴,阳极则生阴,阴极则生阳,阴阳循环,即济阴阳,真定十方。
观天之时,执天之机,天人合发,推阴阳造化之息,盗其机,行功时内,采无极先天之气,以为丹母,夺天地亏盈之数,以为命基,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圣功於此而生,神明於此而出则圣人得以功,神得以明,纯阳元神显化,了明天地日月之实相,成圣之道也。
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得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其盗机,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虽鬼神不能测,天下人不能知也!故讲为盗之,此所以为圣,此所以为神也。
大道体用,非福缘深厚合道而行不能知也。三丰真人有言,七世状元之才三世皇帝之命才能完道焉,非勇猛决烈抱道而亡之士不能行也。
果能真正大行修道,得真意忘言,苦志不堕,如长春真人大行,并无前世大宿根,全在今生能行能悟,蟠溪六年,龙门七载,苦行近二十年才能成道,固躬耳。
上士闻道,悟道行道,勤而行之。《易》曰:君子见机而作,不俟终日。又曰知机,其神乎。下士闻道,疑道笑道,轻视不信。偶尝滋味,装饰门面,流于形式话谈,不重实修,非行无益,轻命待之,世何其多焉。能不深思?


下篇,即用道篇,主讲明圣外王之道。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
人之耳目九窍,分心而劳神。心分则机不精,神劳则机不微。瞽,眼睛瞎。瞎子以耳代目,目无所见,专注于耳,神藏于耳,听觉特别灵敏,所以善于听。聋子以目代耳,耳无所闻,专注于目,气运于目,眼光特别锐利,所以善于观察。
此两者闭目而耳聪,聋耳而目明,这是他们专注一窍,摒弃其他感知,心神专用某窍专注于天地万物的变化。
如能绝此利之一源,无妄想贪求,万有皆空,诸虑俱息,无一窍用事,如清静经讲: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胜於用师专注某物之功十倍。
如果一个人能日夜不断,身心不乱,朝乾夕惕,六时之中,澄心去欲,“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如清静经讲如此,则再三返观,渐入真常清静之道,是为得道,胜于用师机巧万倍。
盖大道真空家宅,绝利还元本源,天性自开,六通发动,了明宇宙实相,不神而神。


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
心是主,目是用。天下用机,在于心目。心能洞彻,目能见机。生死之心在于物,成败之机见于目。
本来真心,真如空相,无物无我,与太虚同体,与元始同心,无有生死。有生死者落于后天肉身,寄于后天肉心,识神用事。
心不可见,视物而见,见物便窥心,无物心不现,所以物生心,心受之。修道还观内照,六欲不生,常清静,人心即死,肉心即死,死于物,道心即活,在于目还观内照,揖盗开门之目关之,闭汝外,慎汝内,外物无由而受,死于物。生死不拘,还观内照,清真无着,照彻洞明,机在目也。
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至乐性余,至静性廉。
上天自然无为,随遇而化,此天即是大道,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转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虽无形象而生育有形天地,分判阴阳自彰,其生形可见;虽无情则运行日月有情,随机而所化,其情可察;虽无名而长养有名万物,常人弗能知也,其名可立。
盖其是宇宙万物生灭之法则与本源,蕴在其中,本无形、无情、无名。有则无形,无则有情,变化不测,通神群生,虽视似无恩,则是大公大恩自生也。
其自然规律变化运行,无主观的奥义施恩于万物,万物莫不赖之生灭。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以施而不求其报,生而不有其功。天之无心万物,有心万物恩于天。
天行气鼓之而成雷,嘘而成风。迅雷震之而万物生发,烈风吹之而万物荣辱。生发荣辱,万物皆蠢然无知,出于自然,此无恩而生大恩,无心而天心然也。
故至乐者,道乐也,禅乐也,至道之乐也,万物难屈,无拘无束,真常应物,性常有余,超脱也;至静者,万物难移,六欲不生,心常清静,性常洁廉,寂然无为,得道也,实无所得。
至乐见性,余而自余,至静无为,廉而自廉。亦如天之无恩而有大恩,无心之用天心自见。然圣人者,不淫于至乐,不安于至静,中道了义,超脱圆成,圆明自在。


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气。
天之大道无情无名无形,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无形无状,为物不贰,其至私矣。
然天道排四序曲成万物,而不遗椿菌鹏鷃。万物巨细修短,各得其所;行云施雨,布雷电化霜霓,生杀之均,其用又至公焉。
天之道生一,一为气也,先天一气。一气流行,周行不殆,化生万类,统摄制造万物。一气上升,万物皆随之生长荣旺,一气下降,万物皆随之敛藏败坏,生长敛藏,总是一气擒制之,禽通擒也。
一气散而为万殊,万殊归而为一气。私即公,公即私,非私非公,即私即公,公私一体,无公无私,一气布化氤氲,返还一气而全,道体即成,圣人生焉,制在气也。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谋生者,必先死而后生,人心即死,道心活,还元得一气也,而长生;习死者,必先生而后死,生而修道行功,得道真静常寂如死也。有生必有死,有死必有生,生与死互为根本,相互生成又相互转化,生能让之死,死亦能复之生,得道真静则生死无束。
同样,有恩必有害,有害必有恩。恩者,害之源;害者,恩之源。害恩相对相待。若人死里求生,则得一气圆成道体而长生不死,人能害里寻恩,则有恩而无害,超脱于外。
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其圣,我以不奇其圣。
愚蠢的人以通晓天文地理知识的人为圣人。我彻知天文有象,地理有形,天地著之于外,可见可知,只知然懂文理,未足为天地之圣。
时物之文理,无象无形,乃大道化运,藏之于内者,不可见不可知,只有格物致知,洞彻实相奥义,方能哲明。盖万物生死有律,恩害相待,返源才能悟透,洞彻了明。
修道,自修自证,有作人难见,无为众始知。故修道圣人,当有作之时,黜聪罢智,韬光养晦,回光返照,时时行功,入恍惚杳冥之乡,行火候沐浴之地,委志虚无,凝神入穴,金丹自得,虽天地鬼神,不可知不可测。人更不知玄中之妙,大道之奥义,妄猜愚度圣人。
当无为之时,和光同尘,积功行德,六通发动,智慧圆明。人以神奇看待圣人,岂知真常应物,本心运用。圣人也,参天之化地之育,而德配天地,道体一如,同道不愚无奇也。


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
所以讲,贪悭爱恨,如沉水无底;财气酒色,如入火跳坑。这样以假为真,以幻着相,轮回不止,永无出期。沉水渊而不知,入火坑而不晓,随波遂流,生灭自造。
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
《传》曰:自然之道,无为而无不为。动静皆得其性,静之至也。静故能立天地,生万物,自然而然也。清静经讲,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转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无形无情无名,自然至静之道。
然静者动之基,静极生动,天地万物即于此而化生。一气化生天地,而天地即得自然之道以为道,故天地之道浸。浸,即默润渐入,自然而然。惟其默润自然,静不离于动,动不离于静,一动一静,一静一动,互为其根,故阴阳胜。
动为阳,静为阴;动极而静,阳极生阴;静极而动,阴极生阳。阴阳相推,交济互化,四时成序,万物生灭,顺而变化,盖以自然之道无形,有规律运化,能变化无穷,天地之道也。

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象矣。

《传》曰:圣人变化顺阴阳之机。天地之位自然,故因自然而冥之,利自然而用之,莫不得自然之道也。盖圣人与天地合德,顺天而行,故不违天地自然之道,因而通明究义,与天地同功,制之与大道同体。

自然之道,不无不有,非色非空,至无而含至有,真空生妙有,妙有还真空。至静合道,不着不执,得先天一气而道体,不在五行三界,天地之律历不能契沁。因律历能契有形有相,不能契无形无相。至静无所得也。


言其器,为神器也,通神群生,生化一切,故万象森罗,八卦相荡,甲子循环,神机莫测,鬼藏屈就,尽涵其内。

至静之道,天地之始,无名无状;神器之用,万物之母,生名生状。道德经讲,常无欲以观其妙,即观其始也;有欲以观其窍,即观其母也。

入无通窍,入窍观妙。万有皆空,阴阳相胜即济还源,空无所空。圣人不违自然之道,制之默运,观天道,执天行,从后天中返先天,在杀机中盗生机,三盗归一盗,颠倒五行,逆施造化,炼阴化阳,纯阳点阴,即济阴阳,混然入无,由观窍而至观妙,由神器而入至静,有无一致,守无存有,先天证先天,犹阶而升,内景生成,昭昭乎进于象矣,圆成实相,德成道备。

此术非常之术,即阴阳相胜之术,乃窃阴阳、夺造化,了生死证大道执天之术,即圣人之道。悟证合道,则内可圣,外可用。昔黄帝修之,执天建国安邦,而跨龙飞天,方有中化始祖之谓也。神仙之道,无不由此道而成。

 




后颂




呜呼!此经言简意该,直透真诠,如能人心合天心,观天之道,执天之行,明此阴阳相胜之术,把握天地万物之哲,内化运用,盗机而行,或能见此经,敬启神明,诚心祷告,发道心直下承当,大愿大行,必有上天派宿缘仙师下界提挈,大道何不能成之?

诗云:
绝利一源内观看,空劳万卷是无端。
阴阳相胜制在气,内圣外王执天安。





感谢关注学思践悟

学思践悟修行上路

点击链接寻妙缘

                

道炁开脉轮图说

道炁开脉轮,调病安心身

最近新文点下看:

引领你完成你灵魂的最高目标

精足不思淫

他心通简单,胜过测谎仪

《鲁班书》之秘

督脉呼吸

老子与黄帝内经的修炼秘密

秘传踮脚…摸鼻

怎能收得一心清?

修福修慧最好的办法

音乐疗愈(藏)

简单九宫风水学

《易经》基础口诀

情绪的人体光晕

5德健身法

60张“禁止外泄”的照片

手机的风水

秘传:回春功

反过来就成功了

最强大的能量

天天新文

体内的太阳

增强阳气妙法

天眼看到……

开口的能量

性-智商-寿命

声明:公众号旨在弘道净炁传播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内容转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公众号中所载内容仅供参考,若想亲身实践,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感恩原作者,感恩前平台!

死心踏地,上座定时。

身口意定,三密加持

事上制心,安分守己

八道十善,证道净一。

快速治病 / 奇异秘法

点击今日推文每天分享锦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