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开悟特征与训练-走出误区

乾一文化 一明 明一安天下 2023-08-25



学识空有可互生,

思虑心田消昔因。

践行善护共同体,

悟道净炁心明。

(生命·健康·命运)共 同 体



概述

“开悟”,是不同人格和心智模式的不同受力反应和突破现象。
生命动力开发是以心理学巅峰体验制造技术和中国古代禅宗开悟技术为基本手段,以禅修方式激发个人原动力,使当事人的“最高主宰”真正当家作主、发挥作用,让人的力量与智慧发生根本性升级的能力开发方式。开悟以身心合一、财智双用、家业共荣为目的,以求当事人达到开心智、增心能、平心气、善心计的效果。
开悟过后修炼体系包含呈现真我、身心合一、自我驱动、树立人格、忘我境界五个层次。

当一个人开悟后,当事人在获取事业成就过程中会更加精准高效与轻松快乐;小孩的天真快乐,老人的智慧充盈,壮年的精力旺盛将同时具备无论在生意场、社交场还是在家庭生活、亲朋共处中都更加自在释然、游刃有余;工作和家庭不再是向左向右的两个选择,完全可以做到兼得与贯通,而且人生会更加丰富多彩、自由快乐。
你的心一旦变得自由,不执着,不担忧,也不特别关注任何事物,那一刻你就是开悟的。这种状态最大的特色就是没有定点:你不集中焦点于任何议题或经验,眼前存在什么便是什么,觉得“逍遥自在”便是处于开悟状态。

开悟有七个主要元素


01能量
能量可以帮助你转化人格及其模式。有能量意味着你有足够的能力、勇气和耐力来转化自己。有了能量你才会感觉:“是的,我可以办得到,我有潜力、毅力、和勇气。”这股能量将会提供你观察自己和理解事物的燃料。你需要理解和体认的事实在太多了,因此你需要大量的勇气和精力才能突破过程中的障碍,有能力对治那些障碍住觉知的幻象,因此能量和勇气必须发展和释放出来。


02

决心
缺少了决心,能量就会失去意义。你需要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不动摇的意志,才能持续地面对失败和失望。毅力促使你坚持下去。因此,了解围绕着意志和毅力的人格议题是很重要的事。到底是什么议题导致了你的被阉割情节?是什么东西障住了你的意志?你要认清是什么东西在阻止你说:“无论发生什么事,失望、痛苦工恐惧,我都要坚持下去”我可能在开悟之前就死了,但我还是不会停止,死后我仍然坚持下去。”有了这种能力,你的内在工作才会言行一致。


03

喜悦
这是一种特定的喜悦感与轻松的态度,它是内在工作的本质,亦即对真相,看见真相及体认到真相的一份欣喜。它有点象好奇心,对事物充满着欣喜的好奇。如果你只有能量和决心,事情会变得过于沉重和严萧,但欣喜这个元素能帮你轻松的突破障碍。无论做什么你都充满兴致。这轻松感之中带着一股孩童式的好奇当孩子感到好奇时,他不会想到硕士或博士学位,他只是单纯地感到好奇罢了。

04

仁慈
这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一种品质,因为过程极为艰辛,所以你必须仁慈对待自己。就因为你还没有解脱,所以受苦是很自然的事,为什么要用驱迫的方式让自己更苦呢?为什么一犯错误就要惩罚自己呢?仁慈这个元素会让你更加依赖自己,依赖成长的过程,依赖你的心和你的本体。仁慈会带来无私的态度,一旦有了这种仁慈之心,你自然就会友善的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别人受苦也会令你感觉痛苦。你不但想解脱自己,也想解脱别人的苦,解脱是没有固着点的,所以如果集中焦点在自己身上,你就会变成最大的固着点“什么是我需要的”?什么会伤害我?什么是对我有利的?这些想法都围绕着“我”,以及自我身份的认同。仁慈能够消融掉这种固着或设限的倾向,使你从自我为中心的状态里解放出来。仁慈能够使你承受得住困难中的痛苦,使你更依赖自己的本体以及自己的智能。仁慈使你在内在的工作中变得更柔软,对别人更慈悲。这是我们在对治人格模式及人格议题时,必须发展出来的一种能力。


05

祥和
一种安静下来的能力,而不是永远都在活动和思考。为了体认到真正的解脱,你必须有能力让心安静下来,因为解脱境界是刹那即逝的。如果你永远都在思考和担忧,并且维持着一贯的快速活动,那么你就是在阻碍你对解脱的体认。一旦发展出这份能够去除焦躁的安详感,我们就会从这种安歇的状态之中,然生起直觉、洞见和细微的观察。


06

融入
也就是完全融入于你正在做的事。不论那是什么,你完全专注于眼前的经验,彻底涉入其中,甚至到忘我的程度。这是一种能力,一份与经验之间的关系,一种摆脱人格的解放感。人格通常会跟随经验保持距离,它对彻底融入、与经验合一感到恐惧,当你完全证悟到本体时,这份了悟是无法说清楚的;你已经完全投和于其中,除了本体之外什么都不存在了。譬如你正在制作一张桌子,你是那么地投入,以至于你、工具和桌子都结成了一体。处于这种状态里,你是头脑完全停止了区分或分别意识。你可以融入于任何一种行动、情绪、思想、感觉或本体的某个面向,自我的彻底消融。处于这种状态里,人格终于允许 自我 死亡、消失、与眼前的任何一种经验彻底融合。


07

觉知
亦即在你的经验之中觉醒的一份能力。你的觉知是这么的清晰,就像是刚刚醒来一样,甚至有一种周围都是光的感觉。觉醒的品质是内在对治昏沉和愚钝的解药,你必须靠它来了解你所有的人格议题,也必须靠它来对治执著的倾向。你对眼前发生的事是充满着觉知的,里面没有丝毫昏沉的成份。在你清明的觉知之下,事物变得清楚而明确,你能如实看见事物的真相而非通过潜意识在看。这样的状态就像万里睛空,没有一丝的云雾,但这并不意味你在看着一片晴朗的天空,因为你本身就是这片晴空。你的心是彻底开放及清明的。



这所有的要素最后会结合成客观意识这七个要素:能量、决心、欣喜、仁慈、祥和、融入及觉醒,会融合成一种现象,一种客观的品质。这份客观意识正是对治人格执著倾向的必要条件。
有了客观意识,你就不再受你的超我及无意识的影响。你不再受过去的的经验、观念或意见的制约。你的力量是客观的,意志是客观的,你的欣喜是客观的,仁慈是客观的,你的祥和是客观的,融入的能力也是客观的。客观意识将这七个元素带入了另一个次元,另一种层次。

你七个要素也被称为Latifa,:七种精微意识的元素,能量属于红色Latifa,决心属于白色Latifa,欣喜属于黄色Latifa,仁慈或慈悲属于绿色Latifa,祥和属于黑色Latifa,融入的能力属于蓝色Latifa,能够使我们解脱欲望的觉醒元素,我们称之为澄明的Latifa。Latifa是一种非常精微的东西,有人说它像空气,能够产生七种品质的精微之气。这七个元素最终会制造出来第八个元素,亦即七者结合成一体形成一个八角形。它们是构成Latifa的几个重要的本体面向。如果你继续进行内在工作,你会发现每一种Latifa都像是一个完整的宇宙,它们会帮助你达到彻底的放下。



开悟后个人的内在特点


平静安稳,清醒澄明(本自清净)

绵延不断,用之不竭(本不生灭)

无欲无求,自在平衡(本自具足)

自信坚定,内外一致(本无动摇)

随机应变,运用自如(能生万法)




开悟后个人的外在表现


影响巨大但不强加于人,

刚毅果断但不自以为是;

慈同万物但不执着生死,

严谨负责但不求全责备;

追求卓越但不好高骛远,

持之以恒但不愚顽固执;

理解他人但不随波逐流,

正直诚实但不无端干涉;

精力旺盛但不亢奋激越,

通观全局但不粗枝大叶。



开悟修养方法


探索生命的真相不是接受教条。知识、理论、逻辑及信条都是真相的局部表述,都具有局限性。这就象指月亮的手指一样,它并不是目标。如果将任何理论当作真理,就会受它蒙蔽。自己的念头也是这样。


如果将自己的逻辑判断当作真理,无疑会被它蒙蔽。对自己及别人的评价与鉴别也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如何才能不被自己及别人的想法蒙蔽呢?办法就是永远作个旁观者。对别人的想法,旁观是容易的,因为有距离。实际上,一旦自己的好坏判断的念头生起,这个距离就会消失。漠不关心的做法本身是一种回避态度,它本身就在屏蔽自己探索真相。因此,关键是观察自己念头的生起。对自己念头怀有敌视的态度,实际上是通过教条(反对自己的念头)引入一个新念头。能否对自己的念头怀有慈悲之心而不受其牵动是禅定的关键

因此尽兴地观察自己来来回回的念头,就象观察蓝天中的白云一般的随生随灭。如果时时刻刻,这个观察者本身被观察到的话,一种旁观的自由就悠然而生。但是这种观察,作为概念的存在,一直在阻碍观察本身。突破观察的概念的层次,就可以将自己容入真相。此时一切都在当下,了了分明。任何行动都自然合情,身心解脱,表里如一,一尘不染。具有超常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培养对自己念头的观察,开始可以依赖五大感官,比如触觉,尽情感受触觉(比如感受自己脚步着地),可以躲开观察行为的妄念设计。因为对观察方法的设计,是念头观察中最易出现的妄念,也是使观察消失、进入妄念的通常方式。在此基础上,体验各种初级感觉。待有一定定力后,就可以观察自己的念头了。

2

灵修的误区:“疗愈自己”和“活在当下”





在我看来,灵修的主要目标恰不是“疗愈自己”和练习“活在当下”。因为,如果你去“疗愈”自己,你一生将有疗愈不完的问题;而“活在当下”也不是练习来的,而是找到真正的自己(或说“觉悟”)之后的自然反应。疗愈自己无法真的疗愈自己,强迫自己活在当下也不能真的活在当下。这里面都充满着掌控和对抗,是有为法,不能实现我们“灵修”的真正目的。


疗愈自己是陷入头脑的计谋,我们本来没有问题,我们本来健康自在,我们本来清净本然,我们本来圆满俱足,疗愈什么呢?我们所要疗愈的是幻象,而疗愈本身也是幻象。当我们说去疗愈自己,那是我们在以幻对幻,幻幻相加,而不知相减,这种修行永远也无出期。

在我看来,灵修恰不是疗愈自己,恰是“绕过”疗愈自己。如果我们去自己疗愈自己,那恰走入了幻象;如果我们绕过“疗愈”自己,才真正走上了灵修的正途。当前一些带领灵修的老师向他们的学员们强调“我们灵修的目的就是疗愈自己”,这是误人误己啊。我们没有要疗愈的,我们只有要认识的。

还有,灵修的目标并不是练习“活在当下”,而是认出自己的本来(即本来面目,我也常称它为“法身”)。一旦我们能够认出本来的自己,生命中大部分的幻象就“哗”地脱落一大半,甚至有些幻象根本就升不起。如此一来,我们不得不活在当下。活在当下是认出真实自己的一个自然反应,决不是强迫性的,不是头脑命令头脑活在当下。头脑命令头脑活在当下,那是头脑在给自己制造问题,则往往事与愿违。注意头脑的陷阱。当我们的心清净本然了,不活在当下,我们还能去哪儿?


灵修的目标是找到自己清净本然之心——即真我,而不是与路上的幻象打交道。路上的每一个幻象都是魔的化身,它们用来拦截你、纠缠你、延误你觉悟的。注意不要上它们的当。不要和它们纠缠,绕过它们,直找到自己本来面目,然后再开始真正的修行。
找到本来目面后修行,修行变得非常容易,也非常有真实实在感。找到本来面目的修行,是真正修行的开始。没找到本来面目之前的修行,总给人云里雾里的感觉,像无头的苍蝇于梦里雾里乱飞。所以,对于修行,我的建议是:从踏出第一步开始,就直奔寻找“本来面目”,不要在其它上面纠缠或分散注意力;注意那些都是你穿过花园时,魔鬼化现的花枝拉住你身体的手臂,这个花那个朵都是用来分散你灵智灵力的计谋,不要上魔鬼(头脑)的当。



现代人修行,不管你修这体系或修那法门,修行第一步:直找你的本来面目。第二步,找到本来面目,守留它一段时间。第三步,连本来面目也不必记挂,忘所能忘,任运自在,把“修行”之梦或“修行者”的身份彻底粉碎、销声匿迹于生命的本然。修行走好这三步就行了,不必再节外生枝。
除了这清晰简单的三步路,再多走其它的路都将陷入纡曲复杂。如果你不相信,可以走一走试试,但很有可能,于后某一日大叫“天哪,我走了那么多冤枉路”的人是你哦。
修行人,绕过“疗愈自己”和“活在当下”这两个指路牌的指示,不要进入它们的圈地,直向最本来的走去。觉知一切,觉所能觉,是觉非所,觉所觉尽,无觉可觉,见证本来,是名为佛。佛者非相,是相非佛,只要非佛,全是幻魔。莫信幻魔,入于魔幻;入于魔幻,修行耽搁。切记切记,莫被自误。自误误人,知障更甚,出迷解脱,又远一层。




和光同尘


慧灯常明

潇洒自在

喜悦恒生




点 击 调病扬升

道炁开脉轮  调病慧心净

道炁开脉轮简说


天 地 根

心 性 命

存心养性·执中贯一

明心见性·万法归一

修心炼性·抱元守一

洗心移性·默祷亲一

坚心定性·清真返一


道可非名永恒,
炁化同体命生。
知灵灵知了了,
识来十八五蕴。

觉湛圆澄世界,悟开明德亲民。智行命运与共,慧止舍得安心。    

道 炁 禅 苑

我们的

🙏

道 者

理   也    乎

炁 者

能  可  乎

道,可。

道,非。

常,道!

夫道也者,位天地、育万物,揭日月、生五行,细入刹尘,大包天地,从无入有,作佛成仙……也者,果何谓也?一言以定之,曰也。



大学之明。明德。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止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

(常明断句)

🔥

宇宙即是吾心,

吾心即是宇宙。

佛,觉悟

即是佛。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相由心生,万法唯心!

心本无生因境有。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观自在…照见五蕴皆空。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本自清净,本不生灭,

本不动摇,能生万法。



性  能


道   法  术


玄者

可  也



其妙

莫名也



无论你是要开悟成佛,

还是要得道成仙,

都必须中脉通畅。

  ——南怀瑾

天地人

精气神

贪嗔痴

欲爱情

命心性

空乐明

点 击  以下 历史好文   

打通气脉有新招

消业培福最好的方法……

善用能量 穿梭扬升

人活一口气 终身只为炁

快速积福转风水 // 妥善处理灵异事

道炁开脉轮简说

道炁开脉轮 调病慧心净

证悟空性后

一切皆是频率

改善能量频率

详情可咨询:一明老师13598164837(微信号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