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与实践》2023年第4期目录及摘要
本 期 目 录
●马克思劳动正义思想的中国样态:逻辑理路、历史演进与现实指向
作者:邵献平 刘 璐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哲学意涵——基于马克思主义法哲学视角
作者:朱晓璇 郝国庆
●从分工到异化:数字劳动分工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审视
作者:温 旭
●数字景观生产及其视觉政治
作者:吴红涛
●我国南北差距的定量测度、时空演进及驱动因素
作者:王家庭 袁春来 贺沛翔
●我国数字经济企业并购是否有利于促进创新?
作者:潘 敏 徐琛卓
●斯蒂格利茨新国家干预理论的承继与发展
作者:傅墨庄 魏 建
●刑民分界视野下变相经济犯罪行为的构造与认定
作者:何荣功 刘天宏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模式的法治进路
作者:高志宏
●以协商式参与制度化破解公众参与困境——基于结构、过程、行动的视角
作者:韩万渠 柴琳琳
●农村电商的自适应创新及其优化
作者:戴祥玉 闫 静
●社会组织“助推”协同治理的模式及策略——基于案例比较的扩展性分析
作者:杨 宝 刘俊钰
●融合抑或分化:城市大型保障房社区的社会空间分异与居住福利治理
作者:陈 伟
●儿童社区早期教育的福利需要与服务优化
作者:李文静
本 期 导 读
邵献平 刘 璐
马克思劳动正义思想的中国样态:逻辑理路、历史演进与现实指向
摘要: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揭露了以私有财产为基础的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对劳动者非正义的剥削与压迫,驳斥了西方自由主义正义论所遮蔽的形式正义、共同劳动和物役劳动的本质,构建了以劳动实质正义为内涵、以共享劳动为途径、以劳动解放为导向的劳动正义思想。马克思劳动正义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支撑,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始终坚持将劳动正义融会于国家制度建构、社会变革与改革开放实践中。新时代,党坚守劳动正义的核心要义,遵循扬弃资本逻辑、坚持人民至上、守护劳动尊严的现实指向,马克思劳动正义思想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内生思想力量。
关键词:劳动正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公平正义 劳动解放
朱晓璇 郝国庆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哲学意涵——基于马克思主义法哲学视角
摘要: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来源主要有马克思主义法哲学思想、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国传统法治文化中的哲学智慧和世界优秀法治文明成果。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法哲学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回答了为什么和怎样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时代之问,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制定了目标和方案,并率先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新命题,明确了人民立场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根本地位。习近平法治思想既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中国法治实践,又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
关键词:习近平法治思想 马克思主义法哲学 法治文化 全面依法治国
温 旭
从分工到异化:数字劳动分工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审视
摘要:在数字劳动分工中,数字劳动的总体性效用被分割成各种节点,数字劳动分工后的总体性是数字劳动者被分配为数字子劳动的聚合性。这种聚合所形塑的总体性算力,并非数字个体劳动的直接数字技能,而变成提升数字劳动生产率的数字社会进化力量。数字平台把之前分散的数据重组成具有整体性的体系,原本属于数字主体的数字劳动目的和“点击性”生成数据的数字子劳动,转变成数字平台中的数据流,进而变成数字技术合目的性的算法机制。因此,数字资本生产进程中数字劳动分工的连接关系最终异化成数字资本的操控力量。
关键词:数字劳动分工 数字交互 数字技术 异化
吴红涛
数字景观生产及其视觉政治
摘要:以数字机器为代表的数字媒介,不仅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与路径,还促生了大量数字商品。这些数字商品全面进入人类生活世界,生成了各式各样的数字景观,人的视觉偏好、视觉经验与视觉体验也形塑了鲜明的数字化征候。由数字资本主义主导的景观生产体现为生产数字机器而呈现的物质景观,使用数字机器而形成的身体景观,围绕数字机器而建构的文化景观,以及进驻数字机器而产生的数字景观。数字资本主义的景观生产内构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它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数字景观的异化。我们必须以一种批判性的视野来看待和反思数字资本主义景观生产所导致的诸多问题。
关键词:数字景观 视觉 数字机器 异化
王家庭 袁春来 贺沛翔
我国南北差距的定量测度、时空演进及驱动因素
摘要:近年来,我国南北差距问题日益突出,成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文从地区与全国两个层面构建了区域塌陷指数,测算了1952-2019年各省份的区域塌陷程度,基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南北差距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南北的发展呈现出“北方率先发展全面领先南方,而后南方快速发展南北趋于平衡,如今南方全面领先南北差距不断扩大”的总体规律。计划经济时代,政策优势奠定北方工业基础使得北方快速发展;改革开放后,东南沿海省份的普遍隆起,引领了南方经济的腾飞,东北、西北省份以及中部地区的成片塌陷,也导致了北方的相对落后。自然及区位因素、对外开放程度、人力资本、经济结构和营商环境是影响南北差距的主要因素。为此,各地区政府应找准定位因城施策,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人才引育并举,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市场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关键词:南北差距 区域塌陷指数 区域协调发展
潘 敏 徐琛卓
我国数字经济企业并购是否有利于促进创新?
摘要:客观认识和评价数字经济企业并购的经济效应,对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2007-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上市企业并购和创新样本数据,文章实证研究了数字经济企业并购行为对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企业实施并购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提升创新效率;相较于横向并购和混合并购,纵向并购对企业创新的积极影响更为明显;企业使用自有资金并购比发行股票筹集资金并购更有利于企业创新;数字经济企业并购通过获得目标企业知识和技术的渠道促进创新。基于此,监管部门需客观认识数字企业并购的技术创新效应,为数字经济企业实施并购保留一定的政策空间;数字经济企业应重视目标企业的知识基础,加强知识和技术积累,并且重视技术互补关系,加强资金管理能力,优化并购行为。
关键词:数字经济企业 并购 企业创新 技术积累
傅墨庄 魏 建
斯蒂格利茨新国家干预理论的承继与发展
摘要:针对全球化、金融化和数字化时代以来资本主义社会暴露出来的严重危机,斯蒂格利茨力图建立一个联通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综合性解释框架,全面揭示导致资本主义社会危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根源。斯蒂格利茨以美国社会上层精英与下层群体日益扩大的不平等为切入点,深入到美国资本主义社会危机背后的国家体制问题。其通过从理论上批判新自由主义的弊端,继续拓展和深化凯恩斯主义的内涵,并从政策上阐述了自由主义左派的主张。在此基础上,斯蒂格利茨结合20世纪20年代以来美国的进步主义思想以及新凯恩斯主义理论,提出了新国家干预理论主张及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系列改良策略。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和自由市场的根本属性只允许有限的改革空间,使得新国家干预理论及其主张难以转变为政策行为和实践。即便如此,斯蒂格利茨对于资本主义世界深层问题的深刻揭示及其改革议程,在追求社会公平、缓和社会矛盾和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等方面仍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斯蒂格利茨 国家干预 新凯恩斯主义 社会不平等
何荣功 刘天宏
刑民分界视野下变相经济犯罪行为的构造与认定
摘要:为了提升刑法的适应性,充分保护法益,避免刑事处罚的漏洞,我国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都肯定变相经济犯罪行为。但变相行为的含义和边界存在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变相经济犯罪行为认定的不当,将引起罪刑法定原则适用的疑问,以及刑民分界的不清和混淆。为了确保刑事处罚范围的妥当性,变相经济犯罪行为的认定应注意合理使用刑法解释方法,只有实质上符合规范保护目的,与本相行为具有等价值时,变相犯罪行为才有肯定的空间。肯定变相经济犯罪行为还应遵循法秩序统一原理,不能超越罪刑法定原则。
关键词:变相经济犯罪 刑民分界 限制解释 法秩序统一
高志宏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模式的法治进路
摘要: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模式在我国法律层面已经得到确立,但在实践层面仍存在协同程度低、过程监管欠缺、信息共享不足、披露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模式应以确立主体多元、信息共享、分工协作、手段多样、责任严格理念为导向,以分配和落实食品监管职责为关键,以健全食品安全法治为保障。具体而言,应进一步增强社会共治观念,重视制度正向激励机制效用;强化社会共治主体相互协同,加强政府体系能力建设,畅通公众参与监督渠道,创新智慧监管技术手段;重视监管绩效评价,严格落实监管法律责任,推进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键词:食品安全 社会共治 监管模式 食品安全法
韩万渠 柴琳琳
以协商式参与制度化破解公众参与困境——基于结构、过程、行动的视角
摘要:基于“结构-过程-行动”的分析发现:参与机会结构层面的非均衡分布,受宏观参与机会供给、中观具体制度保障和微观个体获取机会能力的影响,引致民意表达的代表性困境;参与过程层面的沟通话语障碍源于共识机制、中介机制、激励机制的不健全,引致协商不足的共识性困境;机会结构层面的非均衡分布和参与过程层面的沟通话语障碍使得公众政策参与陷入非制度化参与的无序性困境。协商式参与制度化有助于将民意贯通于政策过程的多层、多元协商之中,契合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
关键词:政策参与 协商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 多元协商
戴祥玉 闫 静
农村电商的自适应创新及其优化
摘要: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创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时代背景下,自适应创新是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和农村电商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诉求。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视域和创新诉求,农村电商的创新呈现出基于创新情境、主体适应和关系联动,框塑创新环境、形塑创新方式、重塑创新活力的自适应创新逻辑。鉴于新时代发展背景,以及由于泛化政策、模式趋同和外援依赖所导致的自适应创新可持续性挑战,需以复合优化策略进一步培育农村的自适应创新生态、活化自适应创新形式并强化自适应创新能力。
关键词:农村电商 自适应创新 复杂适应系统 可持续性
杨 宝 刘俊钰
社会组织“助推”协同治理的模式及策略——基于案例比较的扩展性分析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协同治理成为回应复杂社会需求和提供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社会组织作为协同治理的重要主体,如何助推多元主体持续参与协同治理?本文选取两个典型案例,发现社会组织助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协同治理模式及其策略集合:一是以“需求回应”为中心的协同治理,社会组织依托行政权威设计了“瞄准政策窗口”“塑造典型方案”及“借道行政承诺”的助推策略;二是以“价值创造”为中心的协同治理,社会组织嵌入合作网络设计了“培植协同网络”“启动任务激励”及“设置可视反馈”的共同体生成策略。社会组织面对不同制度环境,选择了不同的助推策略。研究结论深化了社会组织微观行为研究,对于社会组织助推协同治理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社会组织 协同治理 需求回应 价值创造 助推策略
陈 伟
融合抑或分化:城市大型保障房社区的社会空间分异与居住福利治理
摘要:囿于偏离中心的城市空间规划,保障房社区似乎天然面临着城市居住空间的“分异”和资源分配差异的“极化”,直观影响着居住福利的再分配。基于对保障房社区走向社区融合抑或分化的问题考辨,本次研究从空间视阈出发,对多维度的空间意义及与其紧密关联的居住福利风险肇因进行了学理分析,以“空间再造”作为中介理念,进而提出“服务型社区资本建设”下“阶层-空间-福利”进行三方联动的可能,从而在融合角度达致保障房社区对“空间生产”和“空间消费”的双重需求。由此,本次研究甄选南京市D保障房片区作为相对独特且典型的一个空间治理单元,分别从个体层面、组织层面、制度层面出发,将“融合抑或分化”的思考嵌入对社会空间分异和居住福利治理的扎根式论证之中,希冀归纳出有别于常规型社区治理、旨在追求兼具社会公义与市场效率的新的空间治理范式,为国家或地方风险治理提供具备时效性的实证参考。
关键词:城市保障房社区 社会空间分异 居住福利治理
李文静
儿童社区早期教育的福利需要与服务优化
摘要:福利治理理论和需要理论为提升儿童早期教育服务效果提供了理论指导。当前我国儿童社区早期教育服务存在诸多问题:福利界定方面,儿童早期教育服务内容不明确;福利递送制度方面,缺乏政府宏观政策规划及福利投入;福利递送实践方面,造成了福利不平等且治理机制不完善。为了优化儿童早教服务治理效果,政府制定并细化儿童社区早期教育服务相关政策;构建多元主体协作机制,重视社区和家庭的作用;加强社区早教服务机构建设,着力提升服务质量。
关键词:儿童早期教育 社区 福利需要 福利治理
-end-
01 《学习与实践》2023年第3期目录及摘要02 国家能力与大数据:迈向一种信息维度的国家理论 | 政治(作者:侯利文)03 “有编不用”与“编外用工”何以共生?——基于县乡权责关系视角的解释 | 公共管理(作者:庞明礼 于珂)04 社会文化变迁下青年流行话语的建构与传播——基于“小镇做题家”的文本分析与出圈逻辑研究 | 新闻与传播(作者:章文宜 骆正林)05 我国数字经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制约因素及实现路径 | 数字社会(作者:任保平 李婧瑜)06 碳中和目标下的气候治理国际法治体系建设 | 法律(作者:杨解君 詹鹏玮)07 灵活就业的社会基础与风险蕴含:新生代农民工“大神”化的社会学观察 | 社会(作者:黄斌欢 王婷)
# 推荐栏目
(点击下方标题前往栏目文章列表)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 |
数字社会 |
政治 |
经济 |
法律 |
公共管理 |
社会 |
文化 |
新闻与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