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习与实践》2023年第9期目录及摘要

学习与实践 学习与实践杂志
2024-09-04




 本 期 目 录 


01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


●李大钊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的重大贡献

作者:朱  喆  王钰涵


话语机制的运行逻辑及其内蕴风险审视

作者:魏凌云  亓  光


02 政  治


●国家自主性视角下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作者:刘  伟  何  頔


●议行协同:乡村协商治理的共谋共建机制

作者:赵益晨


03经  济


中国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测度、成因及治理对策

作者:胡海峰  田一迪  王爱萍


●点绿成金:企业绿色转型与主业业绩

作者:车德欣  丁子家  张  玲


04法  律


互联网版权治理中的“自治”与“管制”协同

作者:熊  琦  朱若含


●地方税收竞争的类型划分及法律规制

作者:龙秋羽


05社  会


资源的叠加还是替代?——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的关系探析

作者:王燊成  杨永政


●从“技术-底线”到“整合-长效”:社区矫正风险防控的新趋向

作者:杨彩云  冯建瑛


06传  播


迷失与超越:走出信息焦虑的困局

作者:陈世华  刘  爽


●网络空间的“人设”泛滥及其社会文化症候

作者:王  庆  夏  凯


07文  化


晚清至五四时期外源性汉语叙事符号的建构

作者:杨理沛


●互动与建构:饭圈文化中的二次创作

作者:黄士多



 本 期 导 读 


朱 喆 王钰涵

李大钊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的重大贡献

摘要:李大钊是从改良主义者再到民主主义者,并最终转变成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学术之路探求马克思主义的真谛,成功推动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也为其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李大钊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的重大贡献,集中体现在他对唯物史观框架体系以及中国首个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框架体系的构建。在理论研究工作中,李大钊不仅充分汲取马克思主义智慧,而且坚持将历史研究与中国革命紧密结合,将马克思主义史学贯穿到其他社会科学研究中,从而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李大钊既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开创出一条崭新道路,又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的发展和创新。

关键词:李大钊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 唯物史观

魏凌云 亓 光

话语机制的运行逻辑及其内蕴风险审视

摘要:话语机制主要指话语主体使具体话语在各要素有序衔接的作用联系下,生成特定意义并被人们接受的秩序安排,它可以干预人们对世界的理解方式。其中,话语机制包括“调试-完善”“吸引-凝聚”“维护-论证”等要素,由话语分离机制、话语缝合机制和话语强化机制等各部分组成,形成自适应控制、“黑箱”构建、正反馈调节等环节。话语机制的运作过程呈现出自建构作用机理、稳定作用机理和凝聚作用机理等规律性特征,其在运行过程中也内蕴着一定的意识形态安全风险,亟待纾解。

关键词:话语机制 微观权力 运行逻辑 意识形态安全

刘 伟   何 頔

国家自主性视角下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摘要:国家自主性是影响现代国家治理效能的关键变量。当前中国的国家治理实践中,由于一些领域国家自主性的失衡,导致国家治理体系中出现了治理主体发育不成熟、治理维度间衔接机制不健全、权力运行监督机制不完善等内在问题,还伴随着国家治理能力在规制权力和保障权利、资源再分配、统筹协调及话语传播等方面的不足。展望未来,中国的国家自主性需要在以党建引领培育国家治理主体、以机构改革优化国家治理结构和以数字治理革新国家治理理念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重塑性发展,理顺国家、社会、市场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国家自主性 国家治理现代化 治理体系 治理能力

赵益晨

议行协同:乡村协商治理的共谋共建机制

摘要:基于三个乡村公共政策协商案例的经验性比较,首先从理论层面阐释协商话语共识与行动共识的衔接可能,描述了协商治理从赋权到定责的转化逻辑,为共谋实现共建奠定了可行性基础。其次从经验维度提出议行关系作为观察协商治理实践中共谋何以促成共建的机制进路,由权责与议行关系的联动机理指出议行协同延续机制这一经验特征,整体性概述了村干部兼容自治与行政的协商治理策略。最后从规范层面探究了协商治理的价值基础,以中国式现代化视野透视了共谋实现共建的协商治理机制的实践进路。

关键词:乡村协商治理 公共政策协商 共谋 共建 权责转化 议行协同

胡海峰 田一迪 王爱萍

中国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测度、成因及治理对策

摘要:中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已成为金融业的重要任务。本文以2010-2021年中国商业银行为样本,选取规模、资源配置和基础设施三个维度对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进行了定义和测度,并分析了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研究得出,中国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从2010年到2021年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有力支持从2018年开始尤为突出。银行业集中度和成本管控能力是影响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因素。进一步研究发现,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改善能够抑制银行的破产风险,银行数字化转型和金融创新扭转了银行竞争对服务实体经济的削弱作用,能够促进银行的良性竞争。据此,应在把控银行准入节奏的基础上推进银行数字化转型和金融创新,持续增强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商业银行 实体经济 银行集中度 金融风险 金融创新

车德欣 丁子家 张 玲

点绿成金:企业绿色转型与主业业绩

摘要:本文基于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2007-2020年数据,实证检验企业绿色转型对企业主业业绩的影响、机制和外部重要条件的驱动作用。研究发现:企业绿色转型对企业主业业绩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对制造业企业、高科技企业主业业绩具有显著驱动作用。企业绿色转型能够通过提高企业内外部信息披露水平、增强市场主体正面预期、提升环境制度认证水平来促进企业主业业绩提升。特别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建设作为重要的外部条件能够对企业绿色转型发挥驱动作用,为企业主业业绩提升释放结构性动力。高污染、制造业企业应该以节能减排、绿色技术创新带动自身业绩提升;政府部门应增加企业绿色转型的制度供给,保持良好的绿色转型环境。

关键词:企业绿色转型 主业业绩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绿色发展

熊 琦 朱若含

互联网版权治理中的“自治”与“管制”协同

摘要:在互联网产业主导版权产业的格局下,我国互联网版权治理逐渐形成“行政管制”主导“行业自治”的治理模式。在互联网业态日趋复杂的新阶段,该模式因过度介入行业自治范式,持续引发争议。行政管制模式的治理边界,应局限于著作权法上公共利益范畴之内并克制其泛化解释的趋势,区分一般竞争行为与损害公共利益行为。同时,应限定行政介入的程度,理性区分“无需干预”的市场竞争与“需要治理”的市场乱象,尊重产业主体对许可模式的选择以及过滤机制适用的取舍,为其探索新型商业模式保留充分的自治空间。

关键词:互联网产业 版权产业 版权治理 过滤义务 私人自治

龙秋羽 

地方税收竞争的类型划分及法律规制

摘要:地方政府实施的税收竞争可被区分为收入类、支出类和管理类三种类型。地方税收竞争对相关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特定企业的利益均有所促进,但与税收法定、税收中性、税收公平等税法原则存在紧张关系,内含破坏税政统一的风险。实际上,对于税收法定、税收中性、税收公平和税权配置的要求,要与时俱进地加以理解,可适当松绑对收入类竞争行为的法定控制,强化从预算角度规范支出类竞争行为,对征管类竞争行为则须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础上辨证施治。

关键词:地方税收竞争 税收法定 税收中性 税收公平

王燊成 杨永政 

资源的叠加还是替代?——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的关系探析

摘要:相较于政府救助,慈善救助属于资源的叠加还是替代?这一问题是有效衔接二者的基本前提,更是共同富裕建设背景下织密社会救助安全网的关键所在。本文探讨了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的相关关系,以及二者的不同组合与困难家庭救助需求的匹配关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困难家庭享受政府救助比例较高,享受慈善救助比例较低;二者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并且这种正相关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类型学分析进一步表明,二者是一种相交型关系,即对于贫困者而言,政府与慈善两类社会救助资源可能是一种叠加。不过,从综合救助需求与供给匹配来看,这种叠加关系不是一种有机耦合,供需并未完全匹配,存在多种类型。

关键词:政府救助 慈善救助 共同富裕 社会救助

杨彩云 冯建瑛 

从“技术-底线”到“整合-长效”:社区矫正风险防控的新趋向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的社区矫正呈现出一种政府主导的“技术-底线”治理模式,其蕴含的“底线维稳”治理逻辑导致监管为重的困境,也带来了工具理性、简约主义、技术伦理、技术失灵等技术治理的隐忧。社会工作提供以服务为核心的服务型治理,通过情感驱动、循证矫正、多层次介入等,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转变以往社区矫正只注重监管的刚性治理理念与手段,形成对社区矫正风险防控中柔性治理的补足。为此,在社区矫正风险防控中,技术治理与服务型治理应互为补充,进而形成整合型治理。通过构建包容性治理关系、推动矫正队伍的专业化与综合性发展、形成综合性评估体系等,共同激发社区矫正对象正向改变,实现从“底线安全”向“治本长效”的转变,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关键词:社区矫正 技术治理 服务型治理 整合型治理

陈世华 刘 爽

迷失与超越:走出信息焦虑的困局

摘要:在信息社会,信息的高速增长导致的信息泛滥和有效信息缺失,给用户带来了信息筛选与使用的无力感,衍生出无处不在的信息焦虑,包括信息完整性焦虑、社会真相焦虑、媒介使用焦虑。风险感知的加剧、知识付费的驱动、技术更迭的规训是信息焦虑产生的多维动因,社会内卷加剧、个体理性消散等风险也随之而来。社会营造宽松氛围,传媒拓宽传播渠道,公众提升自身智识,将有助于公众走出信息焦虑的困局,实现自身成长与社会进步的同频共振。

关键词:信息焦虑 媒介社会 信息治理 信息红利

王 庆 夏 凯

网络空间的“人设”泛滥及其社会文化症候

摘要:近年来,网络空间“人设”泛滥现象日益突显。“人设”在社交媒体技术、平台资本和消费文化的叠加效应下,已全面渗透到人们的休闲娱乐、文化和日常生活世界,并显现出异化趋势——背离自然表演和真实自我的本义,成为奇幻的“人的景观”。同时,“人设崩塌”的戏剧性媒介展演也层出不穷,引发网络狂欢和社会情绪震荡。本研究从“多重自我”“虚幻自我”和“物化自我”的三个维度来阐释“人设”异化的新媒介表征,并将网络“人设”泛滥的“超级媒介奇观”作为一则“社会性寓言”予以文化的症候式解读,以揭示媒介化“人设”的泛滥对人的自我、社会文化交往和公共生活所造成的危害,由此提出对网络文化生态的治理之策。

关键词:媒介化人设 媒介奇观 自我异化 社会文化症候 技术伦理

杨理沛

晚清至五四时期外源性汉语叙事符号的建构

摘要:晚清至五四时期纷繁芜杂的时代影像折射出历史转型中的潜层巨变。该时期知识分子在面对外源文化时,已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线性说明,他们因政治规约、传统赓续及家族疏离等三重维度统摄下的身份暗示与体验认同的差异,建构出多元化的外源性汉语叙事符号。这种特殊的文学书写使知识分子的外源性言说原点在异域与本土之间位移,而贯穿其中的主线始终是实现民族复兴及中国式现代化的愿景诉求。

关键词:晚清 五四时期 知识分子 外源文化 叙事符号 

黄士多

互动与建构:饭圈文化中的二次创作

摘要:粉丝尤其是青少年加入饭圈,在寻求群体化的文化认同与情感支持的同时,也通过二次创作等网络社交互动嵌入自己的价值诉求,同人文学、插画、翻唱、鬼畜等二次创作是粉丝的互动仪式与参与方式。他们通过与偶像及粉丝圈群的互动,张扬自身个性并实现自我价值的建构。由于市场发育的功利化和文化监管存在漏洞,二次创作过于流量化,导致创作作品版权纠纷、青少年自我认同迷失、传播秩序受到干扰等失序现象。对二次创作进行正确引导并强化监管,是饭圈文化实现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社交互动 二次创作 饭圈文化 青少年发展


-end-


#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标题前往阅读)
01  《学习与实践》2023年第8期目录及摘要02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建设的探索及当代启示 |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作者:郭国祥 蓝强)03 组织与政治:中国共产党“临时支部”的历史演进与多重优势 | 政治(作者:徐卫华)04  数字身份构建的伦理困境及其超越 | 数字社会(作者:武文颖 王鑫)05  归口管理:运作形态、逻辑展开与治理效能 | 公共管理(作者:候绪杰)06  数字人民币促进分配公平的机制分析和制度设计 | 经济(作者:马扬 杨东 周鑫)07  走出反哺:农村老年人自养秩序的生成逻辑、社区基础与社会保护 | 社会(作者:王进文 刘学峰)08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家”的解构与重构 | 文化(作者:胡骄键)

# 推荐栏目  


(点击下方标题前往栏目文章列表)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
数字社会
政治
经济
法律
公共管理
社会
文化
新闻与传播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学习与实践杂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