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民“阳过”将造成数亿人“不高兴”?我是如何改变“不高兴”习气的?

炁子 炁子 2023-11-22

【炁子《奇谈健康养生》专栏第16篇,本文约2500字】

刚看到一个问卷调查的统计数据。

数据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王健的团队。团队最近开展了新冠病毒感染后心理健康调查。截至2023年1月1日晚,共调查新冠病毒感染患者2432人,其中出现过中度抑郁症状的人群占 20.35%,中重度焦虑症状的人群占9.13%,中重度失眠症状的人群占10.20%。

也就是说,就在最近北京的全民“阳变”的冲击波下,“阳过”中的抑郁、焦虑、失眠者,高达39.68%。

每10个“阳过里,就有4个人“不高兴”。

炁子童年的时候,没有互联网、没有网吧、没有电玩。一部儿童动画片,通常会被一代人反复看N编。动画片《没头脑和不高兴》就是这样的一部全民——全少儿——的神剧。

这部神剧诞生于60年前,很短,只有20分钟,也就现在长一点的视像自媒体篇幅。检索第一页,就有CCTV少儿频道的片源。没看过的君子,建议花20分钟去看看。

没头脑和不高兴》的主角是两个孩子,一个叫“没头脑”,一个叫“不高兴”。

动画片虽然是拍给孩子看的,但其实更像是个寓言片。

数不胜数的成年人,实际上“没头脑”“不高兴”,通常二者相生相伴。

每10个“阳过里,就有4个人“不高兴”。而全民“阳变”是大概率事件,如果把王健团队调查的数据推而广之,全中国14亿人,“阳变”之后就会有5-6亿个“不高兴”!

曾经,炁子也是“不高兴”中的一员,早在全民“阳变”之前。这一篇,就随缘讲讲炁子是怎么改变“不高兴”习气的。

17岁的时候,就是毛教员“到江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年龄,和一干同学在校园里的山岗上闲游。夜色到了,四周灯光星点。

大家都在欣赏城市夜景之美,我却摇头叹息,脱口而出一句“夜色笼罩了多少肮脏和罪恶”。

大家起哄,说才子诗兴大发了。当时,还觉得自鸣得意。其实,17岁的毛头小子,从校门到校门,对社会几乎一无所知,不过读了几本闲书,就感慨什么夜色下的“肮脏”“罪恶”,实在是无病呻吟,懵懂少年强说愁而已。

那时对任何一个现象、话题,我的第一反应,总是看到问题、看到负面的东西,总是不自觉地要和别人观点不一致。现在,对这类人有个称呼,叫“杠精”。

但当时,“杠精”毫不自知。人家敷衍你,夸你“有思想”,还当真了,更加得意洋洋。所以,我那时不仅不自知是让人讨厌的“杠精”,也不知道有一种扼杀叫“捧杀”。

这种“不高兴”的习气,一直延续到结婚以后。

太太越来越不满:跟你没法聊天!聊啥你总有意见、总是不满,总聊得大家不高兴!

甚至孩子也耳濡目染,动不动不高兴,爱钻牛角尖,不知圆通机变,和小伙伴耍不到一起。

我开始反思。

开始意识到“不高兴”是一种恶习,必须改变。

当然,改变“不高兴”习气的,并非在一夜之间。

很早开始,自己实际上就已接触到逆向认识的种种机缘。只不过,那些因,没到成熟没结果而已。

比如,也是在17岁那年,像做梦一样,第一次拥有了图书馆借书证,第一次可以自由地接触海量的书籍。就像一个饿汉,碰到满汉全席。

多少年之后,我仍清楚地记得,那时借出的第一本书,叫《欧洲哲学史纲》。这就是饕餮盛宴上,饿汉选取的第一口食儿。

一个工科生,居然读什么《欧洲哲学史纲》。看到我借的书,同学们都看我一眼,像看外星人一样。但我毫无违和感,读得津津有味,记了大量笔记。如今,笔记还保存在箱底。

为什么说读哲学书,是逆向认识“不高兴”的机缘?

就像我那位同班女同学说的,“哲学是使人变智慧的学问。”

那是一位班花、系花级别的女同学,皮肤白皙,模特一样的身材,高校知识分子家庭出身。

是的,哲学是使人变智慧的学问。君不见,北大哲学系,多少毕业生勘破红尘出了家?

毕业进了机关。那时“下海”潮起,机关生活清苦,而且规矩多,活蹦乱跳的年轻人都憧憬大院外的世界。

自己对一眼看到退休的机关生活前景,充满了焦虑。而一起分来的同届校友却说了句,“躺倒是个一,站起也是个一”,有啥好愁的?

这句话,我一直记到今天。

在机关,还遇见一位大哥。

大哥是红二代,文革时期被当做“黑五类”,腿被打残,被人按着喝过尿。

在机关大院里,他拖着腿走路,但永远笑容可掬,神闲气定。没人了解他在文革时遭受的这些,也没多少人知道,他家里有个罕见病病儿。孩子生活不能自理,生活起居一直由他照顾,直至病儿夭折去世。舔犊深情,一如炁子文章里写过的表演艺术家秦怡(《“羊汤奶奶”是天使母亲,也有一种力量,在让天使变恶魔》点击标题可查看)。他的妻,在儿子去世后没几年,也因一场顽疾走了。去世前后也是他照顾的。

大哥退休,父母、妻儿都离他而去了,自己独自生活。他穿着时尚,到处旅游,QQ空间里留下了他在各旅游胜地的快乐身影。

从那些洋溢着快乐的照片上,你根本无从想象,他曾经有着怎样让人“不高兴”的过往。

一方面是亲身经历的熏习,另一方面是阅读,阅读中外各种哲学、宗教的闲书,从基督教、伊斯兰教到儒释道,从中汲取智慧。

渐渐明白,看世界,阴阳本一体,只见阴不见阳是一叶障目。

渐渐明白,看人生,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不管你是笑对还是“不高兴”。

渐渐明白,愤世嫉俗、“不高兴”,是对世界无能为力的表现,是在世上缺乏自信的表现。

今人有句貌似金句的口头禅,叫“真正的英雄,是在看清生活的本质之后,依旧热爱生活”。其实,不管怎么说、不管在什么语境,道理都是一个。

在越来越多的人怀念毛教员、学习毛教员。可是怎么学?又学得了伟人的什么?

我们学得了他上下千年、纵横宇宙的胸襟?学不了。

我们学得了他实事求是的知行之道?很难,但可以。

我们学得了他的乐观主义?不难,很可以。

炁子改变了“不高兴”的习气之后,就发心从身边做起,传播乐观主义、实事求是的三观。创建自媒体平台、读者群,希望专治“没头脑”“不高兴”。

炁子自媒体文章在主题转向健康养生之前,对治“没头脑”的多。倡导犀利思维,实际就是实事求是、知行合一。对治“不高兴”的,也有一些,因为,犀利思维必须有落脚处,那就是让自己人生的圆融。

对治“不高兴”的文章,记得发过的有:

1.《那些年,我们帮过的陌生人》(点击标题可查看)

2.《疫情笼罩,中国人人均62.5元的一笔大开支,其实可以不花一分钱》(点击标题可查看)

3.《健康长寿?110岁传奇红色女特工的秘诀》(点击标题可查看)

这一篇,讲的依然是身心灵大健康观,属“心”的层面。在大众语境里,叫“心理健康”。

谢谢宝贵时间。助人为乐也是在积累自己的福报。请点亮“在看”、转发、或戳下方“喜欢作者”赞赏作为支持,激励炁子自媒体持续输出。也欢迎到文末进微信群“炁子会”留言、交流(完)

=========== 返朴的分界线 ===========

炁(音气)子文章,开卷有益可信、有趣又有营养炁子自媒体,始创于2020年,纯手工打造,给生命留痕,也结缘众生。炁子从2022年11月起,写作转向——由外向内;由耗能转向聚能;由“身外事”转向身体、身边人;由“事事关心”转向身心灵健康。炁子至少隔双日更新一篇原创文章,有余力则多发。(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配图和多媒体资料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为防失联,欢迎到文末识别二维码,加炁子微信。也欢迎进一步入读者微信群“炁子会”,与更多投缘的君子畅快交流。

=========== 首次来访必读 ===========

征求合作伙伴:视像短片制作

现诚征一位合作伙伴,专门将炁子自媒体文章转为短视像作品。短视像作品版权共有,收益均分。有意者请到文末扫描二维码,加炁子微信交流。

===========返朴的分界线 ===========

关于炁子及其自媒体矩阵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炁子不才,愿成为持续提升君志趣、品行的“善人”,共同趋向科学理性思维、通达圆融人生。

炁子现有自媒体矩阵,主要包括微信公众号(炁子)、知乎(炁子)、微博(炁子08)等平台。关注了微信公众号(炁子)的君子,建议“设为星标”,就不会错过发在该平台的每篇炁子原创文章。

如何交流、防失联进读者微信群?欢迎识别下图二维码,加炁子微信。然后炁子手工拉入读者微信群“炁子会”,与更多投缘的君子畅快交流!也可发邮件至 qizi08爱特126.com(或qq.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