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套易上手、可操作的法学背诵方法论

鱼跃法学 鱼跃法学
2024-09-05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编者按

没有一个学科比起法学更强调背诵这项基本功。期末考、考研、保研、法考……何为对抗遗忘的良方?有什么易上手、可操作的背诵方法?本文从探讨记忆和遗忘的规律出发(此部分必看,对真正“学会背诵”有重要作用),以体系化的背诵方法论做结,供君参酌。


前言


法学考研和保研的重头戏是背诵,是对着讲义一遍又一遍地回顾与重复。这个过程难免枯燥,却也实在有趣:看着前不久背诵的内容竟在脑海中消失得一干二净,愈发觉得“记忆”是一个神秘的领域。

 

法学生苦于背诵,往往不是背不下来,而是忘得太快。相比于记忆,我们的大脑似乎更擅长遗忘。借助前人在记忆领域的研究成果,结合笔者自身经历与尝试,以记忆与遗忘的基本理论为切入点,寻求背诵的科学之道。希冀考研保研学子可从中获益一二,亦可将相关理论迁移运用至期末考试等各种需要背诵的场合。


目录


一、记忆的科学:信息的编码、存储与提取


(一)记忆是如何产生的?


(二)记忆的提取:在鱼塘中钓鱼


(三)大脑需要热身,逐步提高效率


二、遗忘的规律:间隔重复形成长期记忆


(一)遗忘的四种常见学说


(二)遗忘的普遍规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三)抗遗忘策略


三、背诵方法论:记忆与遗忘的艺术


(一)背诵方法要素:什么样的方法有助于记忆?


(二)基本方法:出声背诵+车轮战


(三)多样化方法:因人而异,瓶颈期可多做尝试


四、长期背诵: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提升记忆力的根本



记忆使你成为独一无二的你,

你就是你记忆中所有经历的总和。

成功者的大脑不只是在记忆中存储大量的信息,

他们还运用过去的经验来构建新知识,

从而改善未来的表现。


——《成功者的大脑》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记和忆是两件事情,背书并不需要我们记得多快,关键是能够忆得起来。笔者将从记忆与遗忘两个方面,探讨如何加速提取、延缓遗忘,并以此为基础,分享背诵方法。


一、记忆的科学:信息的编码、存储与提取



(一)记忆是如何产生的?


让我们试着回想一下你刚刚背诵过的知识点,可能绝大部分同学无法完全复述,但我们总能说出一部分信息。为什么我们的大脑记住了这一部分知识,而不是另一部分呢?首先让我们了解记忆是如何产生的。

 

记忆的产生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和存储的过程。

 

编码:将来自感官的信息转换成大脑能够识别和储存的形式。编码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信息的整合。当外界信息进入大脑时,特定的神经元会被激活。这些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相互连接,形成复杂的神经网络。

 

存储:当大脑经历新的刺激时,突触之间的连接强度会发生改变,从而形成新的记忆。对海马体的神经元进行持续刺激,突触传递强度逐渐增强,且这种增强能够持续数小时乃至几天。这一现象被称为长时程增强(LTP),被认为是记忆在脑中存储的主要神经机制。




我们的大脑在接收信息时,会根据注意力、情感、重复与强化等因素对信息进行筛选和编码。LTP是神经元反复受到刺激后才产生的现象,海马体的这种特性使得“复习”成为我们学习必须采用的方法。只有那些引起我们注意、与强烈情感相关联或经过反复学习和实践的信息才有可能被大脑储存起来。由于每个人的大脑结构和功能存在差异,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我们在记忆能力上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对于同一组信息,不同的人可能会记住不同的部分。

 


(二)记忆的提取:在鱼塘中钓鱼


记忆的提取就像在鱼塘中钓鱼:记忆过的知识点像一条条小鱼,汇入知识海洋中。当我们需要某个特定的知识点时,就像是在海洋中寻找并钓起那条对应的“小鱼”。

 

这个过程中,“鱼竿”的“力度”就代表着我们检索和提取知识的能力。如果我们的能力足够强,即“鱼竿”的“力度”足够大,那么我们就能够轻松地从知识海洋中钓起那条需要的知识点,并准确地复述出来。相反,如果我们的能力较弱,即“鱼竿”的“力度”不够,那么我们就可能无法成功地将知识点从记忆中提取出来,或者即使提取出来也无法清晰地复述。

 

因此,提高记忆能力实际上是不断增强我们“鱼竿”的“力度”的过程。我们需要通过不断地重复来对抗遗忘,加强提取的速度与完整度。在这个过程中,试着建立自己的“记忆线索”,也就是每条鱼的“特点”。当我们钓鱼时,这些“线索”就是一个个“鱼饵”,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检索知识点。如何建立并运用这些“线索”,轻松地钓起那些我们需要的“小鱼”,在后文会详细介绍。

 


(三)大脑需要热身,逐步提高效率


我们的大脑需要在不断地回顾与回忆的过程中,建立新的神经元及其相互间的联系。因此相比于瞬时、短期记忆,大脑更擅长在长期反复中记忆,而不擅长在一开始背诵时就记住所有内容。

 

记忆的本质,就是大脑对输入信息的整理编码、存储与提取。我们所做的诵读、重复等,都是在不断加强大脑对信息的印象,刺激大脑形成更多、更稳定的神经元和突触。掌握了这个基本逻辑,我们就能更高效、科学地给予大脑刺激,明白并不是你在背诵,而是你的大脑在背诵,不要一味地苛责它,而是科学、高效地运用其机能。

 

将“记忆”拆分开来,“记”是大脑进行信息处理,建立“线索”的过程,而“忆”是提取能力的体现,在知识海洋里钓起我们需要的那条“鱼”的过程。增强记忆能力,一方面需要增强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即加强“记”,另一方面需要增强对已有记忆的提取能力,即提升“忆”,这两方面都可以通过对抗遗忘来实现。

 

二、遗忘的规律:间隔重复形成长期记忆

 

一些重要的、触动情感的记忆能长时间储存在大脑里。

这些信息之所以根深蒂固,

是因为这些是你生命的一部分,

画面、经历、知识等已经成为你心理和社会认知的固有组成了。


——哈佛大学医学博士 艾伦·尼尔逊

 

我们常用“过目不忘”来形容一个人记忆力超群,这说明背书记忆的关键不是背得快、背得多,而是忘得慢、忘得少。遗忘是我们背诵记忆最大的敌人,不断背书重复的过程,就是重复刺激、延缓遗忘的过程。要学会怎么背书,须先了解遗忘的规律。

 


(一)遗忘的四种常见学说


衰退说:以巴甫洛夫为代表,该学说认为记忆活动会使脑神经细胞或大脑结构发生变化,形成记忆痕迹。记忆痕迹随时间推移而消退,如在沙滩上写下的字逐渐被浪花抹去一般。

 

干扰说:以詹金斯和达伦巴希为代表,认为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我们对当前学习内容的记忆,可能受到过去已经学习过的或将来学习内容的干扰,分别称为“前摄干扰”与“后摄干扰”。经历此种干扰,学习的内容会发生混淆、遗忘。

 

压抑说:由弗洛伊德提出,认为遗忘是由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个体在生活中遇到难以接受的事情,产生不愉快体验,个体可能会无意识地压抑这些记忆来保护自己,也被称为“动机性遗忘”。

 

提取失败说:该学说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永远不会丢失的,遗忘是因为人们在提取有关信息时没有找到适当的提取线索,而记忆法就是增加提取线索的方式。

 

笔者认为上述遗忘学说各有道理,并无对错之分。在背诵学习中,注重吸收理解各学说主要观点,方能有意识地对抗遗忘。

 


(二)遗忘的普遍规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是发现遗忘规律的第一人,他在《记忆力心理学》中解开了人类记忆与遗忘的奥秘,下图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及心理学家所绘制的对其形象化的表现。





从图像和曲线中不难发现,学习中的遗忘进程是不匀速的,最初阶段的遗忘速度很快,此后逐渐放慢。相当长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并封存在大脑“仓库”的底层,很难被提取调动出来。而通过间隔重复的方法,可以有效延缓遗忘,甚至保持记忆。

 

这提示我们,对抗遗忘的本质方法是及时复习强化。这与我们前文所提的不断刺激大脑形成更多、更稳定的神经元及其联系不谋而合。

 


(三)抗遗忘策略


掌握了遗忘的常见学说与遗忘规律,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抗遗忘策略。


第一,不断重复,强化记忆痕迹。通过及时复习与反复练习,使记忆在大脑中更加稳固,延缓记忆衰退,甚至形成长期、稳定记忆。

 

第二,利用早上和睡前时间记忆。你是否有过这种经历:晚上看过的内容,甚至不用怎么记忆,第二天早上简单浏览便能复述大半。这其实是大脑在夜间对信息进行了处理、加工、整合,所以即使你没有一遍遍地诵读,也记了下来。睡前与早上起床时记忆,没有前摄记忆和后摄记忆,所受干扰最少,记忆效果增强。

 

第三,通过情绪调节减少压抑作用。除了过滤不愉快体验,那些不符合我们认知的事情,有时也容易被遗忘。例如你坚信“我背书很差”,你就会越来越多地记住背书很差时的表现,而忽视自己的优秀表现;又例如你认为当前背诵的内容没有意义或“反正记不下来”,也会压抑个体的记忆能力。此外,还可以采用“增强动机”的方法帮助记忆,如在背诵时想象达成目标后的画面,在精神层面产生正面激励效应,会让我们有更大的驱动力。

 

第四,提供足够的提取线索。在学习与回忆时建立线索,即自己的“记忆点”,帮助自己更容易地回忆起相关信息。也可以为记忆内容创建关联、故事或图像等记忆线索,联想记忆法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

 

三、背诵方法论:记忆与遗忘的艺术

 

登山的目标肯定是山顶,但人生的乐趣却并不在山顶,

而在那充满困难的半山腰。


——吉川英治(作家)

 

大量的信息输入需要更为科学的背诵方法论作支撑,法学背诵绝不是死磕,掌握适合的背诵方法能让这个过程事半功倍,真正把背诵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基于上述记忆与遗忘的基本逻辑,背诵方法论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入手,加强记忆、对抗遗忘。

 

记忆的本质是大脑对信息的编码、存储与提取,对抗遗忘的根本是及时进行复习,强化对大脑的刺激。将二者结合起来,背诵的核心方法论就是:做好信息预处理工作,之后持续不断地重复,增强知识提取能力。

 


(一)背诵方法要素:什么样的方法有助于记忆?


要素一:调动多个感官。


多感官刺激能够同时激活大脑的不同区域,使记忆信息在多个感官通道中得到编码和存储,从而增强记忆的深度和持久性。这种多重记忆的方式比单一感官记忆更加牢固和可靠。例如,通过朗读、默写、画图等方式,将所学内容转化为多种形式的刺激,有助于加深记忆印象。

 

要素二:增加记忆线索。


背书绝不是背诵大段文字,而是将大段文字整理加工,建立记忆线索,以便我们提取。这些线索作为记忆的“钩子”,能够帮助我们更快地找到并回忆起相关信息,提高检索效率。同时形成更加稳固的记忆网络。这种网络化的记忆结构更加难以遗忘,增强了记忆的持久性。在背诵中所使用的联想记忆法、口诀记忆法等都是增加了记忆线索。

 

要素三:锻炼输出能力。


有研究发现,测试比学习更能留住记忆,也就是说,人脑更重视输出而不是输入。这提示我们在背诵方法的选择上,可以有意识地选择能够提升个人输出能力的方法,如教学学习法、自我测试法等。

 

要素四:调动右脑记忆。


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获得者罗杰·斯佩里博士提出左右脑理论:人的左脑对语言、数字、逻辑等信息敏感,更擅长逻辑记忆;而右脑对图像、模型等信息敏感,更擅长图形记忆。对于记忆来说,右脑是高速记忆,面对需要背诵的大段文字,可以有意识地调动右脑进行记忆,加深记忆痕迹。

 


(二)基本方法:出声背诵+车轮战


出声背诵VS默背。


二者各有优点,出声背诵时,听觉刺激有助于形象思维的培养,进而调动右脑记忆,且出声能够有效提高专注力,有助于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增强记忆效果。而默背不用出声,速度相对较快,有助于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信息,且节省体力,对于长时间的学习任务更为有利。

 

笔者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出声背诵,调动眼、口、耳多个感官,还可以结合教学学习法等方法,减缓背书的枯燥与压力。在后期复习时,可以与默背方法结合,提高背诵效率,并注意结合联想记忆、导图记忆等其他方法,以此提高记忆效果。

 

车轮战VS艾宾浩斯记忆法。


试想在十天内,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背诵。第一种,在第一天你将一段文字背得滚瓜烂熟,但在接下来的九天内完全不再翻看、复习。第二种,在第一天你粗略地背诵了一遍,在接下来的九天内每天都花一点时间翻阅。十天过去,采用哪种方法,可以复述下来的内容更多呢?毫无疑问是第二种。将这个方法迁移到考研/保研/期末考中,就是压缩每轮背诵的时间,增加背诵轮次,不断地重复、再重复,主要包括车轮战和艾宾浩斯两种方法。

 

结合自身经历,笔者更推荐采用车轮战方法背诵。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按照特定的顺序(如学科、章节等)进行背诵,有助于保持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还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调整背诵进度和顺序。艾宾浩斯记忆法固然科学,但考研/保研/期末考的背诵内容较多,背诵15天后复习任务陡增,复习进度推进慢,容易产生焦虑心态。笔者建议至少在采取车轮战进行两至三轮背诵后,再考虑此方法。

 

无论是车轮战还是艾宾浩斯,抑或是自媒体上流行的“葫芦背书法”,千人千面,在备考过程中,可以不断进行尝试。但这些方法的本质都是重复、再重复。重复是记忆的核心,是核心方法论。

 


(三)多样化方法:因人而异,瓶颈期可多做尝试


多样化方法意指采用多种学习方式和方法来刺激大脑的不同区域和神经元网络,例如结合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多种感官进行学习。


标记法:边标边背,调动右脑与感官记忆。


或称关键词/句记忆法。在背诵时适当标记,划出关键词/句,选择自己的记忆点,为自己建立“记忆线索”。回忆时除回忆内容外,还可以试着回忆这段文字在某页中的具体位置,在脑中回想自己所做的标记,调动右脑进行记忆。此外,背诵时做标记也是我们调动手、眼、口等多个感官的过程,可以进一步提高注意力,加深背诵印象。笔者采取此种方法记忆,考前默写关键词复述题目,大大节省了复习时间。


划出的词句可以组成顺口溜,“口诀记忆法”由此衍生。但笔者建议不要过于依赖口诀,部分口诀拆解原文后进行谐音重组,过度依赖会弱化对知识点本身内容的理解。


对比法:相似知识点,先对比再记忆。


“干扰遗忘说”认为现有知识点会受到过去及未来知识点的影响,当两个存在混淆可能(或可对比)的知识点出现时,一定要先作好对比,再去背诵记忆,否则后面的记忆会干扰前面的记忆。例如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单独记忆完全可以,但对比记忆后明显更清晰、更牢固,也能应对此类型题目。(鱼跃讲义中,对类似知识点进行了对照,直接背诵即可。如在背诵过程中有类似需要,可自行制作对比表格,加深理解与记忆)


教学学习法:自问自答,出声复述。


模拟教学场景进行讲述,可以对着家人、朋友、镜子乃至空气进行。此方法最大的亮点在于能够发现理解盲点:在讲解过程中,很容易发现自己在理解上的不足,从而进一步深入思考知识点。此外,通过发声“输出”,信息通过听觉、肢体动作甚至外界反馈进行强化,有助于巩固记忆。有面试需要时(如复试),多用此方法背诵亦能显著提高个人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真实情境模拟法:编写故事,模拟对话或场景。


民法、刑法或诉讼法的同学,在记忆相关法条时,可以借鉴此方法。即在脑中编写一段故事,将法条融入记忆(相关例子不胜枚举,此处不再展示)。此方法能够激发右脑在记忆时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从而提高记忆的提取效率。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编写,可以更容易地记住相关信息。


思维导图学习法:逐层背诵,侧重知识逻辑梳理。


背诵思维导图并不是从上到下、从左至右的一个一个点背,而是一层一层地记忆。先去理解这一个大点分为哪几个小点,厘清这几个小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再去看每一个小点里的逻辑关系。思维导图的最大优点在于其对逻辑的梳理,分层级的框架比大段文字更直观,如果背诵时不利用这一点,反而不如直接用文字背诵。同样地,只要我们明确了这个本质,即使我们对着文字,也可以迅速在脑中梳理一份知识导图厘清框架。


考研/保研/期末考大部分内容可为多个小点,在背诵时,务必先理解各点之间的关联,再去单独记忆每一小点。这一过程是对信息的处理加工,可以减轻大脑的处理负担,更快地记忆知识点。一些章节的思维导图将所学内容组织成相互关联的知识网络,在提取某个信息时,还能够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其他信息,更不易遗忘。


书写法:自我测试,主动回忆。


书写在记忆与复习时都可以采用。记忆新的内容时,可以拿出一张纸边写边记,这里的写不是抄写,可以是对知识点的梳理,也可以是对个别字词的书写,重点在于联动手的手写,集中注意力以加深记忆痕迹。自我测试时主要采取默写的方式进行,可以是文字的复述,也可以是导图的梳理。通过默写进行主动回忆,不依赖于翻阅笔记或查看资料,可以显著提高记忆的提取能力。


录音法:有效调动听觉记忆,及时反馈修正


笔者考研背诵时,每天晚上将当天所背内容中抽出几道题进行录音,之后上传至手机的本地音乐,走在路上或者睡不着的时候可以听一听或跟读,刺激大脑的听觉记忆。此外,平时背诵时也可采取录音方法检测自己的背诵成果,及时进行修正。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各类书籍、视频中对背诵方法的介绍甚多,以上是笔者在考研、法考等备考过程中,个人使用并深觉有益的背诵方法。同时,任何方法都必须持之以恒坚持的一个原则是:复习永远比背诵新的内容更重要,学了不复习,等于没学习。复习是在脑中巩固已有联系的过程,是对抗遗忘的基本策略。


 

四、长期背诵: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提升记忆力的根本

 

背诵是记忆力的体操。


——俄国作家 托尔斯泰

 

形成长期记忆需要不断地复习、强化刺激,在考研/保研/期末考等需要我们长期备考的考试中,再好的方法都只是锦上添花,从根本上提升记忆力才是雪中送炭。

 

正确的心态:一轮复习就是用来忘记的,必须建立自信:遗忘是正常的。背诵时多看自己做了什么,即使你忘记了80%,你还是记住了20%,这样逐步缩小记忆范围,增强成就感。要在有意识的训练中,不断寻求适合自己的方法,建立背诵自信。

 

适量的运动:长久记忆活动需要我们每周保持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或简单的体操等。这些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神经递质的释放,有助于提高大脑的警觉性和记忆力。

 

充足的睡眠要想记得好,先要睡得好。根据睡眠周期理论,正常睡眠结构周期分为非快速眼动睡眠期(NREM)和快速眼动睡眠期(REM)两个时期,交替一次即为一个完整周期,时间大致在90~110分钟之间,通常,人们每晚会经历4~5个这样的睡眠周期。



深度睡眠期将新学习的信息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连接和整合,从而加强记忆的保持和提取能力。REM期大脑活动变得非常活跃,类似于清醒状态。大脑会重新激活当天学习的信息,有助于情景记忆、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在睡前记忆效果更好,便是大脑在睡眠周期中进行了知识整合。



成年人每天需要保证7到9小时的睡眠,以及规律的睡眠模式,让睡眠周期更加规律,从而更有效地促进记忆整合。

 

掌握记忆与遗忘的原理与规律,探寻科学的方法与策略,背诵也成为了一门艺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相信自己的潜能无限,去付诸实践吧!



参考文献

 

[1] 莫宏伟:《脑科学导论》


[2] 赫尔曼·艾宾浩斯:《记忆力心理学》(常春藤国际教育联盟译)


[3] 袁文魁:《记忆魔法师:学习考试实用记忆宝典》


[4] 池谷裕二:《考试脑科学:脑科学中的高效记忆法》(高宇涵译)

 

图源:

 

公众号文章《快乐学习——记忆有规律》


《SIMC科普|睡出好记性~如何通过睡眠提升记忆力?》


《睡眠魔法:提升记忆力的秘密通道》


法学方法论

五院四系丨法学硕士专业课各题型答题技巧和思路分析

公法论衡丨行政法鉴定式案例分析方法和示例——在规范和事实之间来回穿梭

刑法纵横丨一份《刑法鉴定式案例研习方法导引手册》

法的多重面孔——西方法理学各流派思想述评

军都山论剑丨江奖解读No.13:商法的多重面孔——兼论商法三大教义和八大调整方法

名校法学硕士/法学博士深度解读

专注于五院四系等国内一流法学院精品学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鱼跃法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