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亲密关系 | 爱情篇:爱情到底是什么?

亦心 通心粉家园 2023-01-14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步入婚姻之后,我对爱人强烈的倾慕感就慢慢减弱了。我感觉我们的爱情正在逐渐变成亲情。”

“她们都骂我是渣男,可我就是没有办法长久的喜欢一个人,我没有这个能力。”

“她已经离开五年了,我还是很想念她,我会永远爱她,直到生命的尽头,直到我们再相遇的那天。”


爱情到底是什么?

What is love?

爱情,作为亲密关系的重要类型,是人类普遍的生命体验,更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

谈起爱情,有人心生向往、有人避之不及、有人坚如磐石、有人懵懵懂懂。所以爱情,到底是什么呢?

咨询专栏作家安·兰德斯认为,沉迷于色欲和真正的爱情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别,爱情比纯粹的激情更为深刻和丰富。爱情是构筑在宽容、关爱和沟通的基础之上,爱情是“熊熊燃烧着的友谊”。

著名心理学家罗伯特·斯腾伯格针对爱情提出了爱情三角理论,他认为各种不同的爱情都能由三个构成成分组合而成。


亲密

Intimacy

包括热情、理解、沟通、支持和分享等爱情关系中常见的特征。


激情

Passion

亲密的伴侣关心对方,彼此能从对方身上感受到更多的关爱。如果人们认为自己的伴侣了解、理解并欣赏自己,其亲密程度就会增加。


承诺

Commitment

指投身于爱情和努力维护爱情的决心。


承诺在本质上主要是认知性的,而亲密是情感性的,激情则是一种动机或者驱力恋爱关系的“火热”来自激情,温情来自亲密;相形之下,承诺反映的则是完全与情感或性情无关的决策。

爱情三角理论认为,这三个成分就像是爱情三角形的三条边,可以描绘两个人之间的爱情。每个成分的强度都可由低到高地变化,所以爱情的三角形可能有各种大小和形状。为了简化,我们只考察几种相对纯粹的爱情类型,即某一成分非常低而其他成分充足的爱情三角形。在探讨下面几种爱情类型之前,应注意在现实生活中,这样明确定义的纯粹爱情体验或许并不多见

无爱(nonlove)

如果亲密、激情和承诺三者都缺失,爱情就不存在。两个人可能仅仅是泛泛之交而不是朋友,彼此的关系是随意、肤浅和不受约束的。

喜欢(liking)

当亲密程度高而激情和承诺都非常低时,就是喜欢。喜欢多表现在友谊之中,伙伴双方有着真正的亲近和温情,却不会唤起激情或者与对方共度余生的期望。如果某个朋友的确能唤起你的激情,或者当他/她离开的时候你会强烈地思慕,那么你们之间的关系就已经超越了喜欢。

迷恋(infatuation)

缺乏亲密或承诺却有着强烈的激情即是迷恋。当人们被几乎不认识的人激起欲望就会有这种体验。

空爱(empty love)

没有亲密或激情的承诺就是空虚的爱。在西方文化中,这种爱常见于激情燃尽的爱情关系中,既没有温情也没有激情,仅仅只在一起过日子。不过在有包办婚姻的社会中,空爱或许是配偶们生活在一起的第一个阶段,而不是最后一个阶段。

浪漫之爱(romantic love)

浪漫的爱情有着强烈的亲密感和激情。可以把它视为喜欢和迷恋的结合。人们常常会表现出对浪漫爱情的承诺,但斯腾伯格认为承诺并非浪漫之爱的典型特征。比如夏日之恋可能非常浪漫,即使双方都知道夏季一结束爱情也就走到了尽头。

相伴之爱(companionate love)

亲密和承诺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爱就是相伴之爱。相伴之爱的双方会努力维持深刻、长期的友谊,这种爱情表现出亲近、沟通、分享以及对爱情关系的巨大投入。相伴之爱的典型例子是长久而幸福的婚姻,虽然年轻时的激情已逐渐消失。

愚昧之爱(fatuous love)

缺失亲密的激情和承诺会产生愚蠢的爱情体验即愚昧之爱。这种爱情会发生在旋风般的求爱中,在压倒一切的激情基础上双方会闪电般地快速结婚,但彼此并不十分了解或喜欢对方。在某种意义上,这样的爱人在迷恋对方时投入太多——很可能得不偿失。

完美之爱(consummate love)

最后,当爱情的三个成分——亲密、激情和承诺——都非常充足时,人们就能体验到“彻底的”或完美的爱情。这是许多人都追求的爱情类型。

根据爱情三角理论,

“我爱你”这样一句简单的陈述,

可能包含许多不同的情感体验。


你的爱情更倾向于哪种类型呢?

你更希望自己现阶段能拥有哪种类型呢?

爱情对于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欢迎大家来信与我们进行探讨。


[来信方式]

微信群:

微信公众号:

邮箱:

txfyixin@dingtalk.com


参考文献

(上下滑动查看参考文献)

罗伯特·斯腾伯格《亲密关系》


往期文章推荐

通心科普 | 拨开心灵云雾:我们一起晒太阳

亲密关系 | 友谊篇:成年人的友情,我们该如何付出努力?

【人生第一站】01原生家庭的影响:无法消弭但可超越

亲密关系|先导篇:从“我”到“我们”,亲密关系是什么?


图文编辑:亦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