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温绮雯 | 穷尽纸的可能性

柳浪 Kering跃动她影 2024-02-03

2017年,温绮雯创作的水下纸艺水母装置以《逐·流》为名在广州展出。成立工作室专职从事纸艺创作三年后,温绮雯决意进一步探索纸的可能性。她尝试将纸与水融合,打破“纸水不相容”的观念。经过近半年的努力,她与工作室成员成功制作出纸质水母灯光装置,她跳入水中引发水流波动,水母随水流摇曳。温绮雯将其类比水母与洋流的关系,由此联想人与社会的关系,将作品命名为《逐·流》。

《逐流》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温绮雯与纸的渊源始于大学,当时她上了一门“书籍装帧”的课程,课堂上接触到布纹纸、鸡皮纸、玻璃纸、柏油纸、皱纹纸、伸缩纸等各种纸类,让她第一次对纸产生了强烈的亲近感。在艺术学院的其他课程中,她常主动将纸作为课程作业的材质,以满足自己对纸艺的渴求。


大学毕业后,她利用业余时间做一些纸艺作品。虽然工作越来越繁重,但对纸艺的兴趣只增不减,决定自己给自己一个“间隔年”,将过去积累的灵感一次性做出成品,再回去老老实实工作。


在剪、雕、折、揉、刮等各种操作下,温绮雯做出了纸艺服饰、纸艺首饰、纸艺场景、纸艺互动装置……由于作品精美新奇,颠覆了人们对传统纸艺的认知,引起关注,商业合作随之而来。她发现可以靠这个兴趣维生,索性组建团队开了个人工作室,专职职业创作,先后完成《惊蛰》《以纸为梦》《逐·流》等3次纸艺个展。


对温绮雯而言,“纸艺是一种循环”:从自然而来,经人工合成,又经过自己的手,被复现为自然元素,回到来处。在纸艺的连接下,她重建了自己与自然的连接。当她成为母亲后,人生的新节点则映照出另一种循环。温绮雯一直想探索人生的来处,但是幼时记忆早已消失。女儿的出世让她有了机会观察一个人如何成为自己。在血脉的传承中,她感受到了生命的循环。“这些或许会成为我以后作品的灵感。”温绮雯说。


在颠覆大众对传统纸艺的认知后,温绮雯仍然继续着对纸艺的探索:“纸本身没有变,我的初心也没有变:一切只为穷尽纸的可能性。”

1986年出生于广州。2009年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艺术设计专业视觉传达方向。毕业后通过纸这个媒介创作不同的作品,探索其艺术的可能性。2013年至今曾举办《惊蛰》、《逐流》、《以纸为梦》三次个人纸艺展览,期间曾参加多次艺术群展。



你大学时期因为书籍装帧课程爱上纸艺,为什么当时纸让你产生了强大的亲近感?

温绮雯对我来说,纸有很强的情感诉求在里面。这个材质从自然里面取得,经过人类的加工,变成纸张出现在我们生活里。而我很多的创作都跟自然相关,用纸艺这种艺术语言去表达自然的状态,对我来说就好像一个循环,它从自然而来,经过人工的创作、重新的雕琢,又回归到自然。




《金玉满堂》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另外一个就是纸材质它很有趣。我们从幼儿园就已经接触纸用纸手工了,可以简单到甚至不用任何工具,徒手撕、折也可以创作一个作品,但就是这么简单、这么普通的材质,用心去雕琢它也可以做出很多让人惊艳的作品。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很享受,我觉得自己有点像魔术师,把它变成了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艺术品。

《金玉满堂》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你对纸艺的理解是“循环”,这个观念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温绮雯之前很多人问为什么我作品里面那么多自然题材,我才发现还真是,以前我都没有留意。我就反问自己,为什么都是这种类型的题材?


我觉得这是我作为人类对自然原始的渴望。原始人类跟自然之间很亲密,随着文明的发展、城市发展好像就跟自然有一些脱离,都市生活是都市生活,接近自然是只能去公园,或者特意跑去山里面。在我心中就对自然的那种渴望是一种原始的本能,一直都在我心里,只是通过纸艺创作,把它给唤醒了。

《金玉满堂》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你的灵感一般从哪里来?

温绮雯很多灵感的来源都是从生活里面来的,东倒腾一下西倒腾一下,突然间就会冒出一些奇奇怪怪的想法,我会把这些想法可能用文字或者用图案记下来,就像埋下了一颗种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自己会发芽,有一天某个点子就可以变成一个更大的装置,或者我突然间想到一些更丰富的展现形式,它就成长为我的一个作品。


我基本上每个作品都是这样,我各种小本本里面有很多不同的东西。这些想法,有些图文并茂,有些可能就是闪过的一个词汇,有的时候是想到的一个画面。我有一个好朋友,我们一直都从事艺术行业的创作,她讲过一句话我很认同,他说像我们这种创作者,其实想把心里曾幻想过美好的画面变成实体,传达出来,这是驱动我们一直创作的原因。

《金玉满堂》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纸艺是相对小众的艺术形态,从你最初进入这个领域到现在,创作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温绮雯2013年左右开始正式做纸艺作品,当时放眼全国,做纸艺就没几个人,北京有一两个、上海有一两个,我只是从网上知道说他们也在做纸艺创作。近几年开始多一两个,从事纸艺的人数仍然不多,但会看见很多橱窗布开始有纸艺作品,纸艺装置也多了很多。


比起当年,大家接受程度好了很多。以前跟大家讲起纸艺,他们第一反应是“剪双喜“或是“剪窗花”的,都停留在比较传统的认知,对比较当代的纸艺创作觉得很陌生,不知道还有这样一个领域。




《金玉满堂》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当代纸艺是传统纸艺的延续,一些技法、技巧都有传承。但是它到了当代,在传统的基础上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展现出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我的创作上,我会研习传统纸艺当中的一些技法,但是很多表现形式上会不一样,比如传统纸艺倾向于更加平面地去展现整一个故事,我现在比较多做一些立体、大型的装置,甚至会结合一些声、光、电的元素。我没有很刻意限制自己一定要在某一个流派或是某一个技法下创作,我唯一不变的就是用纸这个材质,把它跟不同的媒介做跨界的结合。我很想去探索究竟这个材质还有多少可能性。


我的作品,早期可能对于大家来说有一些好奇的心态,因为是纸做的,觉得好神奇,居然纸可以做成这样的艺术作品出来。但我觉得越到后面,吸引大家的是作品本身,或者是我想传达的一些观念本身。

《曼珠陀螺留声机》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对传统纸艺的创新和颠覆,在这个看重“传承”的行业是否有风险?

温绮雯我不会考虑这么多。我觉得站在创作者的角度,我希望作品更纯粹一点。最开始做纸艺的时候,我只是想给自己一个间隔年。当时已经工作了几年,有一点积蓄,就停下来专心创作,我没有把它作为职业生涯的规划,说我就要走这条路走下去了。只是因为已经很多点子积攒了很久,想先做成作品,做完了再说。这是很纯粹的一个开端,可能比较幸运,一直源源不断确实受到大家欢迎。这样一个开端,很快迎来了良性循环,好像我可以不回去打工了。既然我这么喜欢创作,就把它一直做下去了。现在我的作品更多服务于我想表达的艺术观念。

《夜海静谧》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你的艺术观念来自哪里?

温绮雯来自我的积累,我的积累来自我努力地活着。现在疫情,我常常在家,我家阳台种了很多绿植,这是我最容易跟自然靠近的方式。每天在阳台浇花,处理杂草,整个过程很治愈,中间就有很多观念的迸发。


最近我的人生有一个比较大的转变:我当妈妈了,将来可能也会成为创作的来源。对于一个艺术创作者来说,这很特别,可以经历一个生命从原始阶段开始,观察到怎么成长,会让我激发很多创作灵感。

《曼珠陀螺留声机》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你觉得纸艺有局限性吗?

温绮雯肯定有,如果没有的话,我就没有了突破的动力。如果本来这个材质就万能了,我还突破什么呢?肯定有它的局限性,但我的内驱力就是想不断探索它的边界究竟在哪里,想无限接近它。

《夜海静谧》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请和跃动她影的读者,分享你喜爱的书籍、电影、音乐或任何你认为值得分享的文艺作品或有趣事情。

现在在读或正准备阅读的书

《海错图》《远行与归来》

最爱的十部电影/电视剧

《流浪地球》《何以为家》《盗梦空间》《千与千寻》《你的名字》《星际穿越》《大魔术师》《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弗里达》《色戒》《天梯》

私人歌单

《烟火里的尘埃》《野子》《好想爱这个世界》《大鱼》《光年之外》《就是现在》《唯一》《岁月如歌》《舞娘》《给自己的信》

这两年必看的艺术展

《远行与归来》,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陈合作项目持续的好几个展都很棒




Credits

采访/撰文:柳浪

摄像:刘开友 

摄影:郑智泊

剪辑:郑智泊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温绮雯 | 穷尽纸的可能性

柳浪 Kering跃动她影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