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解十二处 | 七十五法和十二处的对照
七十五法是前提条件
这篇文章假设你已经了解了什么是七十五法,以及七十五法都有哪些分类和心所下的子分类,并且应该了解下这七十五法具体的内容。如果你对此不太了解,那么也可以先阅读下我之前的文章 —— 《五位七十五法(基础部分)》
最少的要求,也应该是在看到下面这张图后,能够理解其中的大部分内容。
十二处
什么是十二处?那就是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意处、色处、声处、香处、味处、触处、法处。
前面五个比较简单,它们是: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分别对应我们非常熟悉的五根。
眼处,即眼根:视觉机制,包括眼球(器官)和视觉神经系统。
耳处,即耳根:听觉机制,包括耳朵(器官)和听觉神经系统。
鼻处,即鼻根:嗅觉机制,包括鼻子(器官)和嗅觉神经系统。
舌处,即舌根:味觉机制,包括舌头(器官)和味觉神经系统。
身处,即身根:触觉机制,包括身体(器官)和触觉神经系统。
和它们分别对应的也有五处,是五尘(或叫五境):
色处,即色尘:眼睛可以看得见的物质。注意,色法和色尘不一样,色法是大类,色尘是具体的一个法。看经典时,要依据上下文仔细分辨,到底是色法还是色尘。
声处,即声尘:声音。
香处,即香尘:嗅觉可以闻到的气味,包括普通情况下无色无味的东西,大概只是人闻不到,嗅觉灵敏如狗,可能就可以闻到了。古印度用“香”表示“气味”,所以臭味也是“香”的一种。
味处,即味尘:有味道的东西,包括无色无味的东西。
触处,即触尘:触觉系统所识别的对象,如柔软,硬朗等。
稍难的地方是意处和法处。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意处和法处,就可以用到七十五法了。
七十五法和十二处的对比
下图就是七十五法和十二处的对比。
从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两者的对比关系,以下略作说明。
前五处(眼處、耳處、鼻處、舌處、身處):对应七十五法中,色法中的五根。图中淡蓝色的第一行。
色处、声处、香处、味处、触处:对应七十五法中,色法中的五尘(五境)。图中淡蓝色的第二行。
意处:或叫意根。对应七十五法中的心法,或说心王。图中的淡绿色部分。
法处:包括的内容比较多,分别包括七十五法中的4个种类,共64个法。图中的淡橙色部分。包括:
色法中的无表色。
全部的心所法,包括所有的46心所。
全部的不相应行法,包括所有的14个法。
全部的无为法,包括3个无为法。
因为法处包括的内容较多,不再重复了,请有兴趣的朋友在这里查看它们的解释 —— 《五位七十五法(基础部分)》
参考材料
《俱舍论》
智敏上师《俱舍论颂疏讲记》
法相(俱舍、唯识):
2. 五位七十五法(基础部分)
3. 略解五蕴 | 七十五法和五蕴的对照
4. 你真的没有烦恼吗?还是不认识烦恼而已?——学习笔记之《百法明门论》
5. 大乘百法 VS 俱舍75法
佛教核心理论:
4. 浅说我、我执和无我(无我)
1. 聊聊开悟的常见误解以及开悟的层次
4. 临终时的主动与被动,附:业的成熟顺序
佛法解读(前10):
1. 什么是人间佛教 | 为什么要推崇人间佛教(❤️特别推荐)
2. 写给年轻人学佛的建议 | 学佛的框架和顺序 | 现代佛学的教学大纲
3. 浅谈对全体佛法的略解
4. 转凡成圣 - 行者路上最重要的指南针和里程碑
5. 以结构化的五个层次解读《心经》
6. 成佛 —— 到底成的是哪个佛身?兼谈法身、报身和化身
7. 浅释忏法的逻辑
8. 佛教空的六个层次 | 《空之探究》之读书笔记
9. 常乐我净的两次大反转 | 四颠倒与涅槃四德
10. 什么是执着?| 一文说清楚佛教的执着是什么 | 我执和法执
趣味佛法(前5,点击这里看更多)
2. 咖啡自由,财富自由?—— 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
3. 恐龙时代有佛吗?
4. 你相信佛经里的人比山还高吗?|一种可能的科学解释
5. 佛教时间的相对性 | 你知道弥勒菩萨于5.7亿年下生人间是怎么算出来的吗?| 《华严经》之“寿量品”读书笔记
1. 十年净土坎坷路
2. 疫情中被迫“闭关”的日子和结缘法鼓山
3. 我的佛学立场 | 无宗无派,归心净土
4. 我所经历的两个“外道”
5. 关于我写文章这件事
6. 佛教梵呗之初体验 —— 从讨厌到深度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