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CTO教育思想库 | 丁敏:创新思维与逻辑创新方法

编者按

华东师大上海国际首席技术官学院CTO教育思想库系列,汇集学院教授、导师和特邀嘉宾的演讲、讲课或发表的文章,以原创思想成果与广大学员和社会公众分享。这些知识和思想成果多方位、跨领域,体现学院确立的人才培养理念,即将科技与管理结合、技术与商业化整合、“科学家精神”与“企业家精神”融合。

今天我们编发美国宾州州立大学 Smeal 商学院 Bard 讲席教授、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兼职教授、上海国际首席技术官学院特聘国际课程教授丁敏的公开课内容。丁敏教授于2022年5月15日由我院主办的“华东师范大学MEM第二堂公开课暨招生说明会”上,对《创新思维与逻辑创新方法》课程(华东师大MEM学位基础课)进行了示范授课。以下为课程部分内容精编。

感谢华东师大上海国际首席技术官学院让我有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在过去20多年关于创新思维的想法。现在我把这些思想总结出来,命名为“逻辑创新思维法”。《逻辑创新思维法》这本书英文版已经在2020年出版,中文版因为疫情缘故,今年年底应该会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我跟大家分享的这些思维方法,肯定是经过认真思考的,而且在很多场合里面都用过的,但是不要去照搬。最主要的目的是给你启发,让你在这个基础上按照个人的经历和智慧,有更多发扬光大的可能性,在你的领域里面做得更好。我不可能对每个领域都有深刻的了解,所以,我希望大家不仅仅把这个思维当成一个有用的工具,同时能把这个工具更加创新一点,在你的应用上面做得更好。

那我讲的东西和别人的区别到底在什么地方?很多公司里面高层管理问,创新到底是艺术还是科学?很多人其实就是骑墙派,创新又是艺术、又是科学。我在这个问题上的位置是比较明确的,我认为创新是科学,那我们来讲一下创新是科学的好处。

很多同学们是以技术为背景的,所以我觉得大家很可能理解会相对更快一点。我们以技术理解的话,对整个逻辑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在中国我上这门课要比在某些其他国家效果更好,因为中国的同学们从小学开始对数学的训练就非常强,不管读文科还是理科。这些背景在学创新方面非常有帮助。在我们的创新课整个体系中也会用到一些数学的东西,包括数学、物理和化学,但不会太深,数学也就是初中的水平,关键是理解逻辑的过程。

我们这个体系非常明确的位置就是认为是创新是科学。科学可以教的、也是可以学的,而且科学可以在教和学的基础上把它做得更好,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科学就像我们解题一样,做数学题的方法应该怎么做,第一个方法不行、做第二个方法,第二个方法不行、做第三个方法。我们从小学初中开始,老师会教怎么做,不同是我们怎么能把这些看起来非常机械化的东西变成一个有创新的、很好的工具。

我今天希望做三件事情,首先给大家讲背景,逻辑思维创新法(简称LCT)到底区别在哪里?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创新有三点:第一要和别人不一样,并不是为不一样而不一样,而是不一样才有新意;第二我们是为什么和别人不一样,为什么能看上去并不是拍脑袋想出来,而是有道理、有深度的,和平常我们讲或想的有区别;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有价值。这三点也是我们LCT创新里面非常重要的标准。

接着,我会挑其中一个方法——简化法(reduction),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然后,再和大家讲一个抽象法,相对来说稍微有点复杂,需要一点数学的东西。

01

逻辑思维创新法的背景与定义

第一是最基本的理念。创新是一个科学的学科。创新作为科学的好处非常重要,科学能教、能学、能发扬光大,是非常可以期望的。如果是艺术的话,不是每个人都能有艺术水平的,那问题就大了。所以我今天和大家简单介绍,包括我们写这本书,只不过是这门科学里面的一个应用的工具箱,我们不会去讲公理定理,但在里面你可以看见这些方法的逻辑。LCT是整个领域里面的一个工具箱,也是我学术研究的非常重要的东西,也是我公司做咨询的一个非常大的方向。

1.指导思想

我们做这个东西的三个指导方向:第一点是不能为做而做,整套理念的设计第一要有用,能帮同学们解决问题。不管什么样的公司,什么样领域都能适用;不管是营销什么东西或是其他方面的创新,包括商业模式的创新等,都必须要有帮助,不然就没什么太大意思。第二点就是好用。不需要非常深奥的原理,不需要有非常聪明的人才能用,大家如果能读就能用,也许有人用多点,有的用少点,但大家都能很容易上手。最后一点是通用。就是我并不想这个创新方法只是新产品创新来用,而是在好多地方都可以用,定价、渠道创新、业务商业模式创新,甚至在商业之外的生活中的创新都可以用。我觉得通用非常重要,像我前面讲的科学的概念。很多物理数学上的发明创造就是怎么把一个狭窄的东西变得更大,适用于更多东西。所以通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所以LCT方法这三个指导思想看起来比较枯燥,但实际上是最重要的。搞清楚定义就可以知道LCT到底和别人区别在什么地方。

LCT逻辑创新思维法,逻辑和创新这两个词摆在一起好像互相矛盾。我们很多时候讲逻辑是按部就班,按部就班怎么会有新东西?我们有时甚至会批评中国的教育方法,老师按部就班来,逻辑看上去是按部就班不应该有新的东西出来。这个事听起来互相矛盾,正因为互相矛盾,我把这个名字叫做逻辑创新,目的就是让大家感觉到这两个东西实际上讲到精髓并不矛盾。我们中国文化,包括道教和儒教,有些同学可能比较了解,很多东西想到精髓都是很简单的,没有那么多矛盾的。所以我们发展逻辑创新思维就是跟大家强调两个东西没有矛盾,逻辑是我们创新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2.定义

在这个定义的第一句话有些同学会觉得很正常,有些同学会觉得第一次听见。第一,我们把创新在整个的思维方法里面当成是一个搜索问题,而不是创造问题。推算下去,找东西就创新了,那这个创新者我们定位不叫发明家,发明家听起来非常玄乎,不是所有人都能当发明家。我们把创新者定义为勘探家,找东西的人。第二,它里面有一个自有的逻辑性搜索方法,来帮助使用这个方法的人发现新的、不显而易见的事情。第三,是有价值,一般显而易见的东西相对来说价值不会太大,哪怕别人还没有做过。我们有些同学做工程,对专利非常懂,那就知道我这里定的三个东西和一般专利的定义是一致的。所以我们想把创新的层面提得高,我们的创新结果应该和一般的专利是相类似的,虽然我们并不是说这个东西必须要去申请专利,或者是可以申请专利。专利允许的东西相对来说比较狭窄。我们讲的创新可以包括定价、做广告,甚至包含生活中的各种创意。

所以看定义,最重要一点就是我们把创新当作是个搜索问题,而不是创造问题,创新者是个勘探加而不是发明家。创新是搜索。不是创造的好处在于,如果创新是搜索被创造,意味着所有的创新都是早就存在,是存在的问题。大家可以回去思考一下是否同意这个观点。我们的定位实际上是个非常清楚的东西,所有所谓会被发明的东西,在理论上早已存在,不会违背任何现有的物理的原理,不会违背任何的化学原理,也不会违背任何的生物原理。所以这些东西在理论上可以存在;只不过理论空间太大了,我们还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很多时候一旦某个人发明东西,大家都马上可以做出这个东西,因为一旦找到的话,大家会觉得原来这么找的,我早该想到。所以这个存在的问题很重要,我们想所有创新,不管怎么创新,小到定价创新,大到爱因斯坦理论,在理论上都存在,只不过爱因斯坦到现在没找到,现代物理还是没找到。但迟早会被找到。

第二个就是方法的问题。如果这个东西在空间里面存在,我们有些同学做计算机的,肯定比较了解计算机的优化方法,不管是深度学习还是一般计算机的优化,都存在着一个很大的挑战,就是怎么能比较快找到优化的结果。所以很多优化都有一个优化的搜索方法,如果我们把创新当作一个搜索问题,那创新也可以做一个搜索方法。这个问题就又简单化了,更加可控了。

我们创新的任务就是用一个非常高效的、基于逻辑的搜索方法,在非常巨大的理论空间里面找到那些别人还没找到的、非常有价值的矿产。所以如果你认为创新事情变成了一个方法,那看看我们的方法是不是比你的方法效果更好一点,是不是比你用得更快一点,更加熟悉一点。找到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在这个方法前提下怎么能做得更好。

我们在这里的逻辑是创新、是搜索,每个人都能学会搜索,只不过是怎么能搜索得更加高效,所以说创新是搜索,并不是玩文字游戏,它是告诉“存在”的问题,然后把我们的注意力强调在更好的方法上,同时给我们增加了信心,每个人都可以去创新。为什么同学们上课或者读书,如果把创新视为勘探的话,就像大学里面会教你怎么样去更好地勘探。华东师大上海国际首席技术官学院的CTO学位项目在这方面走到前沿,建立了一些比较好的课程体系,帮助大家把创新做得更加有规划,减轻大家的负担,同时增加了找到矿产的可能性,甚至找到更大的、更好的、更有价值的矿产。

我给大家做个比喻方便理解。逻辑与创新之间的关系为什么互相矛盾又相互和谐。阿瑟克拉克是个非常有名的一个科幻小说家,他说任何足够先进的科技看起来都和魔术没有区别。想象一下上海如果倒退300年,有飞机在天上飞,当时在上海的普通人肯定认为要么是外星人,要么是这个世界出了事情,怎么可能有这么大的一个东西在天上飞。现在看这个太正常了,但是当时大家的想象力完全不一样。我们讲的创新是同样一个道理。我们大家都喜欢魔术,好的魔术就是站在前面看魔术,看上去魔术师没做什么事情,但是最后的结果是一件你认为不可能出现的事情,是违背自然规律的、不可能的事情,但在你眼前做成可能。但我们都知道所有的魔术师都没有特异功能。每一个魔术后面都有一个非常精准的逻辑步骤,哪怕有一步稍微差了一点,最后的结果就不行。所以魔术实际上就体现出逻辑创新的概念,最后的结果让你感觉到不可思议,但是反过来看都是非常精准的一个一个步骤、按逻辑的方法来做的。我们认为LCT就像变魔术一样,最后的创新结果让别人觉得像魔术一样有价值,同时难以想到。如果显而易见,就没有魔术的概念,所以创新的标准要提高一点,同时也要有一套非常有逻辑的过程。

关于LCT的方法的创新,做创新不要等到要需要创新的时候再去做创新,我们要有进攻性。进攻就是我要做创新,因为这个创新以后要派用处。另外一点我想强调的是防御性的创新。防御性的创新在什么地方呢?不管你做什么行业,垄断的可能性基本上很少。所以防御性的创新,就是要想清楚在这个领域里面到底有什么东西可能会被创新。想清楚以后哪怕我自己不做,但是对别人有可能会做什么事情要心里有数。当你知道你的竞争对手有可能做什么事情,至少有应对的方案,这是防御性的创新者。防御性创新实际上也非常重要。我总是提醒一般公司高管,不要等到需要创新时再去想,不然等别人做一个新的东西出来,你还没有准备好就有点可惜了。

我们的思维方法和其他一些思维方法也有关系,并不是独立的。像我前面和大家分享的所有东西都是在前人创新的基础上再继续做创新,LCT作为一个思维工具和体系,也是在别人的基础上创新出来,并不是从无到有。所以我特别强调两点,一个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这个体系是当时苏联人在几十万个专利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后来苏联解体后,这个方法全世界都开始用。它主要强调在工科方面,同学们可能会比较熟悉,说不定在过去的学习中已经见识过。我们有些同事甚至在商学院也在教,跟LCT是一脉相承。我们的体系类似这种思维方法,是有逻辑的,并不是拍脑袋出来的。但具体的方法有些是一样的,有些相差蛮大。

LCT从逻辑上怎么推断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听起来非常简单,就是在LCT创新思维过程中,永远都是从一个起点开始。起点在左边,LCT方法是个红线,从一个起点,通过一个方法来得到一个终点。起点一般来说都是指我们现有的解决方案,比如公司现在在做眼镜盒,要想把这个眼镜盒能做得更好一点,那需要看看现在的眼镜盒是什么样子,要么是我自己公司的眼镜盒,或者竞争对手的,或者市场上最好的眼镜盒,这是我的起点。所有的创新都必须在现有的眼镜盒的结构基础上来创新,而不是大家坐下来想眼镜盒怎么创新。所以不管做什么东西,不管是手机创新,还是计算机创新,都是要拿一个现有的、存在的作为起点。可以提升一点,但是必须要把一个非常具体的、可以描述的东西拿出来作为起点。这个步骤很重要,千万不能省略。

这里有个正向搜索和反向搜索简单讲一下。

正向搜索就是怎么在我有的前提下做得更好。另外一个反向搜索就是,我看到竞争对手的产品能不能模仿。第一竞争对手的知识产权保护得很好,不能就仅仅去模仿他,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我们要和别人不一样,模仿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了,哪怕知识产权是可以的。

反向搜索认为我们看这个东西逻辑在什么地方,能不能做出一样的,但同时完全是新的,知识产权上绝对不会侵权的东西,甚至做得更好。拿别人做的东西解构以后,再做一个具体的新产品。

02

逻辑创新法的应用——内生法

下面的时间主要给大家解释一些简单的例子。第一个是内生法。上图中这个左上方和左下方都是内生法。内生法的逻辑简单讲就是和这个蛋白质一样。自然界的蛋白质非常了不起,我们生命里面的很多东西都是因为蛋白质存在,所以人才会这么聪明,才能做很多事情。蛋白质都是20个氨基酸排列组合出来,当然稍微有点改变,排列组合做成了一维的次序;然后把它做成二维结构和三维的结构。内生法实际上就是同样的道理,我们不要去想非常新的元素的创新,就用现有的元素,怎么能排列组合搭配起来得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有价值的创新。

给大家讲一些例子。内生法大类里面有一个叫减弱法。以上图片的例子来看,从中间最下面的起点开始,我们画了个圆圈,中间橙色的大圆圈当成起点的核心,边上小的圆圈和菱形是其他的作用,这个大的红色的圈代表包装或者是表面的东西,是附属的、不是很重要的元素。

减弱法里面有很多不同的具体操作方法,减法关键是如何减下来。有三个大的方向。左边是核心,就是我把别的去掉就留下这个核心,在起点里面就留核心。往上走是规模,这个东西不变,规模变小;还有一个相对应的是把它变大;然后还有个范围,我原来起点做三件事情,现在做一件事情或者做两件事情。这是减弱法里面三个大的方向。每个方向里面又有不同的具体操作方法。比如核心有三个:部分核心、仅仅核心和纯净核心。我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第一是纯净核心,它的关键逻辑很清楚。我拿一个起点,起点是现有的东西,这个东西的核心是什么,然后问这个核心里面有没有什么东西大家不想要。不想要东西或者有副作用的东西能不能去掉。这个逻辑就是纯净核心。所以这里面的关键就是看这个核心里面有没有东西是别人不要的,那我就把这个东西去掉。

我给大家看例子,就马上会理解。我们现在生活中喜欢低糖,所有东西都是要低糖。或者我喜欢喝咖啡,咖啡因不好,它可以帮助提神,但实际上是会上瘾的东西。那么我们发现去咖啡因的咖啡,或者去脂肪的牛奶,无糖的东西到处都是。

这个例子我经常用,我觉得蛮聪明的。这是日本做烈酒的品牌(Suntory),他们最近一直在做创新,这个创新实际上是用做烈酒的方法衍生出来的。烈酒蒸馏过程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化学的方法。我给大家看的例子是一个无色的透明茶,在日本一般的小店里都有很多。

他们做这个茶实际上就是一个蒸馏过程:红色的水从下面往上走,黑色的是茶叶,在蒸馏过程中把茶叶的颜色带到蒸汽里往上走。然后最后凝聚到下面的水,就出来了一个喝起来完全感觉和茶的味道一样,但是看不见茶的颜色的饮品。为什么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东西?因为对于有些人来说,茶的颜色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但对另外一些人来说,你的目的并不是要让每个人都喜欢你的产品,因为要让每个人都喜欢你产品,到最后做出来就是一个妥协的产品。他们针对的是那些想要健康,也需要喝茶,觉得喝茶的味道挺不错的、茶里面有些因素很健康,但是不喜欢茶的颜色的人。因为茶喝多了牙齿的颜色也会变,一般来说,人的感觉是任何有颜色的东西都觉得有色素在里面,不管是人工的还是自然的。而蒸馏水是最健康的。所以他们做这个产品是针对看重健康,将透明看作为健康的代表的人群。这个人群的数字是非常大的。他们现在咖啡也可以做,橙汁也可以。它可以通过同样的程序去掉一些不要的东西。

这个例子是在美国。美国有一个摩门教,摩门教的教义相对比较严格,比如看电视不可以有色情的东西,讲话不能讲骂人的话。但是摩门教不是一个非常封闭的教,他们在各行各业都有教徒,。所以这几个人就创业,在电影 DVD中标好色情和骂人的片段根据教徒不想要的东西,把原来的电影简洁一下,然后卖给你,从这里面获取收益。现在已经做得很大了。这个商业模式的逻辑很简单,拿了一个现有的起点——已经拍好的电影电视。我的服务是把电影电视里你不想要的部分去掉。不需要靠科技,通过这个模式逻辑找到了顾客的需求,就可以把这件事情做好。

(限于篇幅,后面内容略)


嘉宾简介

丁敏

华东师大上海国际首席技术官学院

特聘国际课程教授

美国宾州州立大学 Smeal 商学院 Bard 讲席教授,同时也是宾州州立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兼职教授。他曾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CEIBS)、复旦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担任访问教授。丁敏教授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获得市场营销学博士学位,在俄亥俄州立大学获得分子、细胞和发育生物学博士学位。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向:人工智能及其在商业上的应用(人工神入、内心博弈论、推荐系统、视频及音频数据和应用等);创新(逻辑创新思维法Logical Creative Thinking、利益协调、医疗行业创新、人和机器的关系及颠覆性技术等);人和社会发展(泡泡理论、公正发展、华礼人等)。

相关文章阅读

(上下滑动浏览)

华东师范大学工程管理硕士(MEM)专业学位点于2021年11月获教育部批准设立,由华东师范大学实体教学科研机构上海国际首席技术官学院负责招生和培养,为科创产业和企业、政府和公共管理部门,培养“技术+管理”交叉的中高级管理领军人才。



向上滑动

上海国际首席技术官学院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CHIEF TECHNOLOGY OFFICER

"通过人和技术的协同转化

实现科技的社会价值"

扫码关注

获取更多资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华东师大上海国际首席技术官学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