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领衔!985新研究院,承诺5-10年不考核
广告
11月7日,复旦大学成立相辉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赵东元教授受聘为首任院长。研究院将聚焦攻关前瞻性、挑战性、高价值的关键科学难题,5-10年不考核,为人才“十年磨一剑”提供制度保障,着力营造宽容、开放、活跃、自由的学术环境。
“不要总是问‘有什么用’。”赵东元接受采访时说,基础研究突破难,难在人们总在问“有什么用”。基础研究要破题,首先要突破的,就是“功利心”。
赵东元介绍,相辉研究院成立的初衷是把有潜力的科学家们聚集在一起,给他们创造自由探索、为科学而科学的宽松环境,抛开功利去做纯粹的科学。在他看来,相辉研究院本身就是一个全新的模式,在新范式下强化基础研究,必须强调突破疆界,打破传统的局限和藩篱,深度交叉融合,深入探索穷理,研究好的问题、重要的命题,真正提高创新策源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相辉研究院将实施基于国内外同行评价的长周期(10年或以上)学术评价。在长周期内,开展1-2次阶段性的学术总结,学术总结不考核具体的学术产出或成果发表,主要关注“相辉学者”的工作状态、现阶段的工作情况,能否指引后续工作到达预期的目标,能否为后人少走弯路提供指引。
指引性学术成果可以是正式论文发表等传统意义的学术成果,可以是学者的脑中想法、草稿图等非正式成果,也可以是其论证取得的错误结论或不可行的实验技术方法,等等。
此外,相辉研究院建立开放活跃的学术开放交流机制,进行经常性、专业性、高质量的学术沙龙、小型研讨、讲座报告,碰撞思想火花,相互激励启发。
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教授张远波、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鲁伯埙、上海数学中心教授沈维孝、附属肿瘤医院研究员徐彦辉、附属华山医院教授徐文东、基础医学院教授雷群英受聘为首批“相辉学者”。
图源:复旦大学官网
关于相辉研究院希望吸引什么样的学者,赵东元说,相辉研究院将引育一批具备打破常规和逻辑思维定式,摒弃功利、勇于探索,敢闯“无人区”的最顶尖人才,培育具有全球重大影响力、作出造福人类新贡献的“大师级”人物。
广告
本文内容及未标注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欢迎投稿,来稿和内容合作微信:yeziwuyuxin。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