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视界|走进智慧蓉城,探寻“可感知、会思考、能决策”的城市运行管理平台
//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
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杭州时指出“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以总书记对城市治理系列指示要求为遵循,杭州、上海、广州等地在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道路上纷纷开展探索,打造出杭州“城市大脑”、上海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广州“穗智管”城市运行管理平台等创新成果。
成都已迈入超大城市序列,截止2021年末:
常住人口为2119.2万人,
较10年前增加了600余万人,
机动车保有量超过630万辆,
轨道交通里程超过550公里,
燃气管线3.46万公里,
高层及超高层建筑超过1.15万栋,
电梯超过18万部……
一连串数字的背后体现着成都作为超大城市旺盛向上的生命力,同时也意味着人、物、各类要素风险正在汇聚,对城市治理能力、公共卫生体系、公共服务水平提出了巨大挑战。
简单来讲,城运平台是指以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为目标,以城市运行、管理、服务为主要内容,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移动通信等前沿技术为支撑,具有统筹协调、指挥调度、监测预警、监督考核和综合评价等功能的信息化平台。
图1 城市运行管理平台
如果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那么城运平台在智慧城市里面扮演什么角色?有何作用?
具体来看,城运平台是城市智能调节和控制的中枢系统,类似于城市的大脑,具有感知能力、认知能力、决策能力、控制能力、反馈能力。该“大脑”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和资源整合,对城市进行全域的实时分析、指挥、调动、管理,进而实现对城市的精准分析、整体研判、协同指挥,增强城市的思维力,让城市会思考、能决策。
图2 城市运行管理平台——“城市大脑”
图2 城市运行管理平台——“城市大脑”
案
例
广州“穗智管”城市运行管理
中枢——全方位赋能、全时
域感知、全维度治理
图3 广州“穗智管”城市运行管理中枢
(来源:网络)
广州市“穗智管”城市运行管理中枢定位为城市运行管理总枢纽、总平台、总入口,是领导决策的指挥部、驾驶舱、调度台。该中枢平台通过整合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四标四实平台等全市数字化资源,搭建AI智能中台、区块链基础平台、大数据中台、融合通信系统,对城市运行体征和事件进行运行监测、预测预警、协同联动、决策支持、指挥调度,实现“一网统管、全城智治”。
长期以来智慧城市建设以部门条线分散建设为主,部门内部事件已形成闭环,但是从全局来看,条块业务系统不相连、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事件处置以线下传统方式为主,处置效率不高、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难度大。搭建城运平台可以有效统筹整合部门业务系统,打通各部门信息壁垒,重塑业务流程,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互联互通的“一网统管”体系。
案
例
浦东“城市大脑”——“一屏
观天下,一屏管全城”
图4 浦东城市大脑
(来源:全国信标委智慧城市标准工作组《城市大脑案例集》)
浦东“城市大脑”紧扣“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的目标定位,强化“应用为要、管用为王”,全方位整合城市运行管理力量,全链条贯通城市运行管理体系,全覆盖构建智能监管应用场景,全要素整合业务系统应用。
组织上,整合城管、公安、应急、环保等部门,汇集不同业务条线,实现指挥统一、协同配合、集团作战。应用场景上,形成了覆盖环境、交通、安全、执法等领域的城市运行智能管理场景,把审批、管理、执法数据关联起来,进行业务流程再造,提升跨部门事件的协同处置效率。系统集成上,打造视觉、听觉和触觉为一体的全域感知,集成110、119、120、12345市民服务热线等各类信息资源,有力支撑预警预报、科学决策、精准施策等。
城运平台接受前端感知发现源等传入的生命体征数据、事件等信息,利用算法模型、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将接受到各种信息整合加工形成预警信息或事件处置指令并传达给身体四肢,“手脑并用”实现高效处置一件事。同时应用场景产生的大量数据也会反哺大脑进行自我迭代升级,帮助城市管理者从更多的角度来观察城市,了解市民的需求,让城市更加耳聪目明、行动敏捷。
案
例
徐汇区“一网统管”平台——
防汛防台指挥调度
视频:防汛指挥
(来源:新华社)
徐汇区城运平台开发防汛防台模块,当台风及汛期来临,城运平台融合各类感知设备信息进行分析研判,实时监控,指挥调度前线各部门有序开展防汛防台工作。
在台风“灿都”期间,区城运平台基于“算法工厂”融合分析气象数据、管网信息等,提前预测下立交、小区等易积水区域等风险位置,及时将相关积水点等信息传达至消防支队等单位,并调度全区相关部门力量配合消防支队开展灾情处置工作。利用指挥调度功能进行现场视频调度、现场人员一键呼叫,实现不同体系内人员自由视频联络,更好的指导、提醒各个部门开展防汛防台工作。
近年,成都市也打造了自己的“城市大脑”即智慧蓉城运行管理平台,该“大脑”建设坚持城市治理“全生命周期”理念,以“三级平台、五级应用”为核心,依托智慧蓉城数据资源体系、物联感知体系、“城市一张图(CIM平台)”等基础支撑能力,建设城市运行数字体征、事件枢纽系统、融合指挥系统等,以事件处置为核心,以应用场景为抓手,形成“感知发现、决策指挥、反应处置、终端反馈”业务闭环,实现城市运行态势感知预警、城市事件高效闭环处置、应急资源统筹指挥调度。
在一面巨大的数字大屏上,展示一系列分析图表,显示着成都“脉搏”“心跳”“血压”等生命体征。
全市鸟瞰地图、实时监控画面,
成都天气、疫情防控、
拥堵指数、舆情监控……
信息在这里汇聚,
每一项都与百姓民生息息相关
图5 成都“城市大脑”——市网络理政中心
(来源:红星新闻)
这是成都市城市运行数字体征的“冰山一角”。城市运行数字体征是城运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城市运行数字体征的“指标和指数供数”服务,城运平台可以实时监测燃气安全、疫情防控、交通运行、城市管理、生态环境、民生服务、社会舆情、民生诉求等城市“各部件”的运行状态,多维度分析市民群众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的民生需求。同时利用风险监测预警模型,生成预警告警信息,提前预判城市运行风险。
案
例
城市防汛内涝感知预警
图6 成都市防汛指挥系统
(来源:市水务局)
七八月份是成都雷雨频发的时节,如遇雷电、大风天气,“双黄”预警会推送给成都市民手机。在成都市水务局防汛指挥系统上,一张实时更新的防汛地图已整合水文、气象、公安等部门的监测数据,以及省水利厅、岷江上游阿坝州、沱江上游德阳市的监测站点信息。一旦发生超过50毫米强降雨或者超警戒水位的情况,系统会在列表中以不同颜色闪烁进行预警。汛期通过实时监测与降雨结合,开展大数据分析研判,让决策部门对全市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应变。
超大城市运行过程中每天都会产生不同类型事件,包括部门可自行处置的事件、需要调度全市资源进行处置的重大突发事件、需要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区进行处置的事件。如何让这些事件处置更为高效?
——目前,智慧蓉城城运平台通过打造全市统一的事件枢纽,横向联通业务部门处置系统,纵向贯通各级城运平台事件枢纽系统,实现城市事件分级分类闭环处置,以线上信息流、数据流倒逼线下业务流程全面优化,推动实现“高效处置一件事”。
案
例
郫都区团结街道智慧治理中
心处置垃圾乱堆事件
图7 郫都区团结街道智慧治理中心
日常事件处置过程
(来源:网络)
例如,成都市郫都区团结街道仁义村村某居民发现自家小区垃圾站堆放了装修垃圾,于是通过手机上的郫都区“民意直通车”服务一键拍照上传。团结街道智慧治理中心收到举报信息后快速核实,再根据实际,生成指令,一键派单给仁义村网格员,网格员5分钟后到达现场进行处置,处置完毕后将处置结果反馈给团结街道智慧治理中心进行留档留存,同时将详细办理结果发送给市民,形成处置闭环。
按照“平战结合”的原则,成都市积极建设市区两级融合指挥系统,建立分层分类指挥体系,提升城市治理事件的处置效率。
比如在“平时”状态,城运平台主要关注城市通勤、违规占道等日常事件处置状况,保障城市安全稳定有序运行。
而“战时”状态即发生突发的重特大事件时,城市管理者借助城运平台融合指挥系统,结合视频监控资源、融合通信手段以及应急指挥一张图,快速定位事发地点,实现人员、车辆、物资、感知设备等资源统筹调度,实现事件高效处置、高效指挥。
案
例
防汛应急指挥调度
(应急演练场景)
图8 针对防汛,成都开发建设
“应急管理一张图”
(来源:网络)
通过“应急管理一张图”能一图呈现雨量站、河道、水库、地质灾害点位综合监测以及应急救援力量分布等情况,对气象、雨情、水情进行多维度分析,为应急指挥决策提供参考。
例如,当成都某地发生重大汛情时,应急指挥系统一键启动防汛应急响应、发出集结指令,成都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人及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迅速成立线下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部运用应急指挥系统、防汛指挥系统,组织有关部门开展视频联合会商,实现“指挥中心—灾害现场”应急救援指挥一体化。依托系统,运用无人机、卫星终端等多种手段,“一张图”全景式呈现和管理应急救援各方行动,自动规划救援疏散线路,科学确定救援时机,精准调派救援力量装备,实现应急指挥智能化、扁平化。
结合上海、杭州、广州等地建设经验,从成都实际出发,智慧蓉城研究院对城市运行管理平台提出体系化的建议思考。
一是加快系统横向互联。充分发挥市区两级城运平台对本级各大子系统资源的统筹联络作用,加快推进各级部门业务处置系统与本级城运平台事件枢纽的对接打通,实现部门跨部门处置事件的高效流转和执行反馈,日常事件在城运平台全量全环节数据汇聚。
二是梳理多跨事件清单。由业务部门牵头梳理业务相关的多跨事件,形成涵盖事项名称、事件来源、发现单位、发现时间、处置单位等内容的多跨事件清单,并及时将日常工作中发现的多跨事件推送给本级城运平台,由本级城运平台统一分发给相关部门进行处置。
三是推动应急预案数字化。根据国务院办公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文件要求,分类完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搭建算法模型,实现应急预案数字化、上报事件类型的精准识别、责任处置单位智能匹配等,提高突发事件的上报处置效率。事件处置完毕后,及时进行事件归档和经验总结,利用城市一张图精准映射和仿真能力,不断优化预案内容,提升预案实战能力。
一是加快三级平台级联。按照“自下而上”的方式,由镇(街道)级城运平台级联接入区(市)县级城运平台,区(市)县级城运平台级联接入市级城运平台,利用各级城运平台统一的事件枢纽和融合指挥体系,实现信息快速上报、指令快速下达、视频远程会商、事件动态跟踪、终端处置反馈。
二是推动资源向下赋能。各级城运平台融合指挥系统加快横向整合本级部门专业指挥系统、视频监控、应急装备、处置力量等应急资源,同时按照“自上而下”的方式,推动感知能力、“城市一张图(CIM平台)”、AI算法、数据等数字资源由市级城运平台向区(市)县城运平台、区(市)县级城运平台向镇(街道)级城运平台逐级赋能共享,为远程融合指挥和应急资源灵活及时调度提供支撑保障。
一是搭建集成应用终端。借鉴浙政钉等做法,面向市、区(市)县、街道(镇)、社区、网格五级用户,打造集成事件处置、政务办公、业务系统等各类政务应用的集成平台,汇聚各部门、各地的数据流、事件流、业务流等信息,实现政府内部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沟通和扁平化管理,各类指令、数据等信息贯通五级用户、及时触达末端网格。
二是打造数字驾驶舱。以集成应用终端为载体,聚焦五级用户的关注点,打造支持PC端和移动端的五级用户驾驶舱,并打通城市生命体征数据、事件枢纽系统、指挥调度系统,实现关键体征一屏展示、事件处置情况实时掌控、应急信息分级推送。根据用户的级别、岗位要严格区分使用权限,个性化设置显示界面和指标内容,打造千人千面的驾驶舱工作台。
三是优化页面体征展示。围绕“一屏观”目标,建议城运平台大屏的主页面体征从宏观层面设计,主要展示三公一新的关键体征指标、重点领域算法模型指数、事件和舆情信息等,用于整体掌握全市运行态势;二级页面体征从中观层面设计,主要展示部门业务条线和区(市)县的关注体征指标,用于掌握业务维度和空间维度上的城市运行状态;三级页面体征从微观层面设计,可直接下钻到为城运体征指标供数的部门业务系统。搭建城市运行体征指标管理系统,一键生成月度、季度、年度城市运行体检报告,结合报告反映的指标失分情况,利用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展多维指标关联分析,挖掘问题病因,让城市治理方向和目标更加精准。
建议从制度规范层面明确三级城运(分)中心的组织领导、功能职责、人员队伍、硬件配置、督察考核等内容,其中,市级城运中心应侧重于协调跨部门、跨地区和跨层级的事务,规范各部门之间的协同模式;区(市)县城运中心重点发挥承上启下、居中调度、横向统筹的作用;镇(街道)城运中心重点发挥统筹基层巡查处置力量、战时调度资源联勤联动的作用。完善各级城运平台建设规范,明确城运平台的开放性和兼容性,确保部门业务子系统更好对接城运平台。
//
作为智慧蓉城建设的前沿智库,智慧蓉城研究院后期将继续围绕智慧蓉城规划部署,推出标准规范深度文章,敬请关注!
特别感谢智慧蓉城专班三级平台组位长帅,阿里云、华为、腾讯、国脉互联等企业为本文撰写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建议。
本文作者:彭丽 彭雪梅 张彤 王楠 高一丁
(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
推荐阅读
2022-07-30
2022-07-24
2022-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