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行业透视|人员持续精简,央国企人效较行业平均高22%
仅两成房企2023年人均效能提升,“降本增效”仍是行业“求生”抓手。
◎ 文 / 谢杨春、吴嘉茗
从2021年至今,房地产行业处于深度调整的状态中,对于从业者而言“不稳定性”也在持续增加。统计局数据来看,2019年以后房地产行业的从业者人数就持续下降,且降幅逐年扩大,而CRIC统计的典型上市房企数量来看,上市房企的“瘦身”虽来得稍晚,但是剧烈程度更甚。在行业整体收缩的大环境下,国央企表现相对稳健,不仅员工人数降幅最小,且企业人效也保持在较高水平,甚至部分企业2023年的人效同比表现为增加。房地产从业人数降幅增加9.3pcts至12.7%
上市房企员工人数较高峰减少17%
根据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平均从业人数经过10年的持续攀升,在2019年达到最高峰,随后开始下行,且2020年至2022年历年的降幅不断扩大,分别为1.2%、3.4%和12.7%。
相较而言,CRIC统计的64家上市房企的员工数量来看,员工总量最高峰出现在2021年,随后2022年、2023年分别较最高峰下降10.8%和16.6%。从两个房地产行业从业者数量变化的曲线来看,作为行业中更具有代表性、资源更加聚集的部分,上市房企员工人数开始下降的时间晚于全国房地产从业者开始减少的时间,但是降幅却更加陡峭。国央企表现更加稳健
民企波动剧烈、员工降幅达到26%
在总量数据以外,CRIC将典型上市房企分为国央企和民企两大类,两类企业的员工人数的变化情况有巨大差异:虽然员工人数的最高峰都出现在2021年,但后两年国央企的人数仅仅微降2.9%左右,民企的2023年的员工人数与2021年相比,大幅降低了26.3%,降幅几乎是国央企的10倍。
人员大幅下降并未换得人均效能提升
但国央企人效较平均水平高出22%
人员锐减的主要原因在于,行情变化之下企业业绩受到很大影响,房企不得不进行减员增效。但从实际结果来看,虽然企业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但行业整体和国央企的平均人均效依然连续三年走低:
2023年行业平均人效仅有1285.1万元,国央企平均人效为1570.5万元,同比分别下降39.8%和37.8%,若与2021年高峰相比,降幅几乎腰斩。相比之下,国央企的人均效能水平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22.2%,一定程度表明在行业面临大幅度动荡的情况下,国央企的优势愈发凸显。仅两成房企2023年人均效能提升
“降本增效”仍是行业“求生”抓手
具体到企业层面,在这一市场环境下,2023年人均效能同比提升企业仅为少数。其中操盘金额超过千亿的企业包括中海地产、招商蛇口、建发房产、绿城中国等,操盘金额规模在百亿元级别的则有中交房地产、保利置业、华侨城等。
从这部分企业的员工人数和销售业绩数据来看,人均效能提升的最主要原因仍是销售业绩的提升,或是在销售保持基本稳定、仅小幅下降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组织精简调整,若销售大幅下降的房企,基本难以通过组织精简来实现人均效能的增加。从行业整体、以及不同类型上市房企的从业者人数变化来看,国央企在行业下行周期成为了更加明显的“避风港”,不仅员工人数的降幅较小,且得益于较厚的资金实力和运营能力,头部国央企在市场下行周期保持业绩规模的能力也更高、人均效能的优势持续凸显。对于大部分房企来说,在此环境下“降本增效”固然是不得不采用的应对方式之一,但仍需要注意“增效”的最大动力仍来自于业绩的增长而非组织架构调整,还需要通过精准挖掘客户需求、提升产品力、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等方面的努力,才能真正使企业跨越周期。排版 |Jenny
更多观点研报
观点
9·24国新会六大涉房新政对楼市影响解析政治局会议定调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地产开发主业下行,哪些房企第二曲线已经形成?
月报土地|成交规模持续低位,上海徐汇滨江地块刷新全国单价纪录(2024年8月)
市场|8月供应微增而成交再降,9月预期季节性小幅回升(2024年8月)并购 | 华发拿下母公司120亿大单,万科“一揽子方案”取得进展 (2024年8月)
资本 | 白名单项目融资已落地1.4万亿,房企单月发债成本创新低 (2024年8月)
企业|房企销售投资在较低水平,偿债去库存仍是主要工作(2024年8月)
专题2024年上半年房企盈利能力报告——盈利难成普遍现象,72%房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2024年上半年房企存货管理专题——典型房企现房库存占比再创新高
2024上半年房企偿债能力报告:流动性风险蔓延,近7成房企现金短债比低于1
本文版权归克而瑞研究中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以上代表克而瑞研究中心团队观点,仅供参考
转载注明出处:克而瑞地产研究(cricyjzx) 多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