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博物馆

其他

新展开幕|“燕赵乘春复此行——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题展”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隆重开幕

2024年5月18日,备受瞩目的“燕赵乘春复此行——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题展”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隆重开幕。展览时间2024.5.18-2024.12.31展览地点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展陈大楼3层11-12展厅“燕赵乘春复此行——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题展”是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体现北京城市副中心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功能的专题展览。此次展览由首都博物馆、天津博物馆和河北博物院共同主办,展览面积1780平方米,共展出珍贵文物、历史档案和展品398件(组)。展览内容丰富,围绕北京城市功能演变带来的城市群关系,分为三个单元:“古代京津冀‘首都圈’的形成”“近代京津冀城市群的形成”以及“当代京津冀协同发展足迹”。通过这三个单元,观众可以清晰地了解到京津冀地区城市关系的历史变迁,以及以北京为核心的城市群布局的发展过程。展览在叙事上别出心裁,通过追溯京津冀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展开历史人文联系。值得一提的是,展览还特别强调了长城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对京津冀地区之间联系所起到的关键作用,进一步揭示了建立在城市关系史基础上的“城市群”内在联系。此次展览的亮点之一是展出的重点文物,包括距今200万年的石核、商代的绳纹敞口罐、战国时期的“郾(燕)王职”戈等,这些珍贵文物生动地展现了京津冀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展览还通过展示《热河全图》四条屏、《天津行宫图》等清代文物,再现了京畿地区特有的城市关系与城市功能。滑动查看更多此次展览得到了中央在京单位、京津冀地区和相关省市34家文博单位的大力支持,现场将会给观众呈现出一场视觉盛宴,旨在给观众带来深刻的思想启迪。文物及展品、档案文献提供单位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1中央单位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人民日报社1北京市首都博物馆、北京日报社、首都图书馆、北京档案馆、北京市考古研究院、铁道兵博物馆、通州区博物馆1天津市天津博物馆、天津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1河北省河北博物院、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邯郸市博物馆、唐山博物馆、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院、涿州博物馆、定州博物馆、直隶总督署博物馆、迁安博物馆、平泉市博物馆、开滦博物馆、唐山启新水泥工业博物馆、滦南县文物管理所、滦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大名县文物保护中心、北朝考古博物馆1上海市上海博物馆、上海图书馆1湖北省湖北省博物馆1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博物馆“燕赵乘春复此行——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题展”将持续至今年年终,在此期间,观众可以前往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免费参观。通过举办此次“燕赵乘春复此行——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题展”,不仅加深了人们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理解和认识,也为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同时,本次展览所在的“京津冀博物馆展厅”,将被打造成三地博物馆协同发展的永久性、常态化展览展示基地,通过资源共享,全力打造区域文化特色品牌。
5月18日 下午 4:20
其他

首都博物馆面向全球征集文物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建筑外立面效果图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向公众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北京故事,首都博物馆于2022年7月30日上午召开首都博物馆本馆和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文物展品征集新闻发布会,面向全球征集文物展品,诚挚期待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热心参与,发掘身边的宝藏,共同为北京历史文化的传承、为人类文化遗产的保护奉献力量。副馆长杨文英女士主持发布会新闻发布会由首都博物馆副馆长杨文英女士主持。捐赠者代表刘文科先生、彭京京女士,捐赠者代表刘世昭先生,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一级巡视员兼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馆长臧杰斌先生,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百科视觉分社社长杨振先生,首都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韩战明先生,首都博物馆党委委员、副馆长齐密云先生共同出席此次发布会。首都博物馆目前已启动常设展陈提升改造工作。30公里之外,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以下简称东馆)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之中。东馆坐落于北京城市副中心绿心,目前已完成主体结构封顶,实现外立面亮相,预计2022年底工程竣工。2023年年底,首都博物馆一东一西两馆展陈都将向公众开放。两馆展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密配合北京城市战略定位,从历史文化的角度诠释“都”与“城”的关系。本馆展陈以“都”为核心,东馆展陈以“城”为核心,两馆展陈既珠联璧合又各具特色。两址辉映的首都博物馆将继续做好北京城市文脉的研究展示中心,传承历史文脉,增强文化自信。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观众共享大厅效果图东馆由主楼和观众共享大厅两座相对独立的建筑组成,主楼端庄大气,发挥博物馆传统功能,包含藏品库房、文物保护、展览陈列、宣传教育、保障区域等;观众共享大厅灵动优雅,旨在满足现代观众多维度的文化需求,如开放式展陈、丰富的博物馆文化活动、特色文创服务等。东馆将从大运河与北京的密切关系、城市发展服务保障首都功能的角度,诠释和弘扬大运河文化,讲好北京故事。通过基本陈列、专题展、开放展示和临时展览为观众奉上精彩的文化盛筵。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三层平台效果图为了两馆展陈能够更好地向市民展示大运河、北京的历史文化,带给市民全新的体验,首都博物馆面向全球征集相关文物展品,包括大运河历史文化、北京历史文化、城市发展相关文物展品;京津冀协同发展相关文物展品;其他符合本馆征集方向的文物展品等。藏品部负责人冯好介绍文物展品征集工作情况征集文物展品的形态包含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文物、物证、标本、出版物、复仿制品、拓片,以及照片、视频、录音、3D扫描等影音文件。征集方式包括无偿捐赠、购买、借展。为鼓励社会各界无偿捐赠,首都博物馆进一步完善了回馈捐赠者权益,捐赠者(包括个人与机构)将享受证书表彰、永久记录、公开致谢、岁岁相见、免约参观、讲座专席、消费打折等荣誉与权益。捐赠者代表刘文科先生发言捐赠者代表刘世昭先生发言首都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韩战明先生为刘世昭先生颁发捐赠证书多年来,首都博物馆藏品征集工作得到了来自海内外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我们向这些热心市民、收藏家以及机构致以真诚的谢意!博物馆正在日益成为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追忆往昔,立足当下,展望未来,首都博物馆面向全球征集文物展品,诚邀社会各界的热心参与,希望通过此次征集工作进一步丰富馆藏,以期未来两馆为公众呈上更高品质的文化体验,并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到博物馆建设与保护传承文化遗产事业中来。首都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韩战明致辞首都博物馆文物征集联系方式一、联系电话010-63370488(工作日9:00-17:00)二、电子邮箱zhengjibu@163.com三、官方微信公众号捐赠通道进入首都博物馆公众号,点击下方菜单“爱·参与”-
2022年7月30日
其他

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工程主体结构封顶

2021年4月20日,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工程主体结构实现封顶。18个月前的2019年10月28日,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及共享配套设置土护降工程开工。18个月以来,各个参与建设的单位同舟共济、共克难关、通力配合,如今随着最后一吊砼在A区楼顶完成浇筑,博物馆在三大建筑中率先实现了主体结构封顶。北京城建集团首都博物馆东馆项目经理贾成亮、北京城建集团总经理助理魏中华、北京双圆工程监理公司总经理王远、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经理张淮湧、北投集团重大项目总监、三大建筑项目部总经理陈宏达、北京城市副中心工程办质量部副部长裴杰先后在仪式上致辞,对首博东馆建设的重大阶段性成果表示祝贺,同时感谢为此付出辛勤劳动的建设者。北京市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首都博物馆党委书记白杰受北京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名杰委托,向参与建设各方表达由衷的致敬和感谢。首都博物馆特别邀请了东馆建设总顾问韩永、郭小凌、崔学谙和祁庆国、魏三纲等老同志参加仪式,党政班子成员和各部门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员工代表,与参与东馆建设的各方代表、全体建设者,共同见证这一重要历史时刻。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总建筑面积9.97万平方米,整体规划展厅共计16个,整个展览陈列区建筑面积27426平方米,公共服务区建筑面积24175平方米。在内部设计上,整座博物馆分为以展览陈列区域为主的主楼和以社教空间、灵活开放空间为主的观众共享大厅两组相对独立的建筑,实现观展和体验的动静分区,以实现博物馆多元化服务的需求。此外,两组建筑之间还将设置一条水街,观众穿行时,可通过玻璃幕墙看到博物馆内部,水街在夜间也可以开放,将整个区域打造一座“永不落幕的博物馆”。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预计2021年底实现外立面亮相;2022年底实现竣工验收,2023年底具备开放条件。在这喜迎建党百年的特殊年份,又恰逢首博建馆40周年,以“运河之舟”命名的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的主体结构封顶,标志着首博第三次创业的新起点,也意味着首博向惠及更广大人民群众的博物馆方向又迈进了一大步。首博人将以此为新起点、新征程,不断奋进,为又将远航的新首博贡献力量。
2021年4月22日
其他

首都博物馆,春节不打烊!

这小年儿一过大年也就一眨眼儿牛年春节即将到来首博人给大家拜个早年!牛年春节,首都博物馆认真配合防疫工作,倡导在京过节,少聚集、少外出,减少不必要的聚餐聚会,非必要不出京,非必要不出境。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许多人选择留京休假,他们可能舍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也无法亲身感受家乡过年的气氛……但是!在京过年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和一起留下的同伴们吃年夜饭、看春晚;一起遛个公园、看场电影;想了解老北京的年俗年味儿?当然要来我们首都博物馆喽!为陪伴留京人员度过一个欢乐、祥和、安宁的春节假期,首都博物馆作为文化服务机构,决定春节不打烊!推出一系列文化活动,好好过个京味儿年!首都博物馆春节期间开放时间2021年2月11日(大年三十)9:00—17:00(16:00停止入馆)
2021年2月4日
其他

新展预告| “新生活·新风尚·新年画”——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美术作品展

“新生活·新风尚·新年画”——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美术作品展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局、中央文明办一局、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承办,中国文化馆协会、中国手艺网实施的“新生活·新风尚·新年画”——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美术创作征集展示活动正在进行时。本次活动在全国各地引起积极响应,广大人民群众拿起画笔描绘自己的新生活,专业美术工作者深入基层感受身边的新变化,通过木版年画、新年画、农民画以及具有年画元素的插画等多种表现形式,为生活画像、为时代画传。“新生活·新风尚·新年画”——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美术作品展将在首都博物馆方厅一层举办,展出230余幅(套)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分为小康新生活、时代新风尚、贺岁新年画三个单元,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欢度新春佳节等主题,真实、生动描绘出中华大地上美好动人的小康图景,为以年画为代表的传统民间艺术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时代情感、时代审美气息。图|闹春图图|共享小康图|五“福”云上直播图|桃符图|我们的生活甜如蜜图|政好民安庆团圆展览名称“新生活·新风尚·新年画”——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美术作品展展览时间2021年2月7日—2月26日展览地点首都博物馆方厅一层编辑:罗丹排版:颜芳
2021年2月4日
其他

新展预告|“和你在一起——北京市文联成立70周年成就展”即将开幕

“和你在一起——北京市文联成立70周年成就展”将于9月1日在首都博物馆与广大市民见面。此次展览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序厅;第二部分,创立与探索——在新中国首都建设民族的、科学的、人民大众的文艺;第三部分,改革与繁荣——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部分,向高峰迈进——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继续奋斗;第五部分,尾厅。展览有6万字、1500张照片、30个视频资料、150余件实物。
2020年8月31日
其他

开放公告|首都博物馆自9月起提升每日预约参观人数及逐步恢复夜场开放

开放公告观众朋友们:首都博物馆自9月1日起观众预约数量提升至每日2000人,上下午各开放预约1000人。欢迎您预约参观。在保证我馆疫情防控期间常态化有序开放的前提下,我馆将逐步恢复夜场开放。开放场次9月12日、9月19日、9月26日、10月1日(国庆/中秋)、10月10日、10月17日、10月25日(重阳)、10月31日。夜场开放时间16:00—20:00(19:00停止入馆)夜场预约夜场参观将进行单独预约。观众通过首都博物馆微信公众号下方菜单“爱·参与”-“约·活动”进行线上预约。夜场开放期间每次预约1000人(包括老人、学生、幼儿、军人等),仅接受个人实名制预约,暂时不接受团队预约。温馨提示请您及时关注首都博物馆微信公众号“约·活动”菜单内的内容更新,以免错过预约。已预约的观众请按时到馆参观,若您当日不能到馆参观,请于报名截止时间前在“我的订单”中取消预约,为其他观众提供预约名额,感谢您的理解和配合。编辑:罗丹排版:颜芳
2020年8月31日
其他

锦绣中华 | 一丝一缕间的美好(上篇)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从事植桑、养蚕的国家,拥有灿烂而悠久的纺织文明。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勤劳睿智的中国先民们,在经纬间穿梭,将自然界中的动植物作为素材,创造出绚丽多彩的纺织品装饰题材,或浪漫诡奇,或生机盎然,或寓意深长……在中国织绣历史上同为自然界元素的动植物装饰题材并不是均衡出现的唐以前以动物装饰为主要题材唐以后以花卉植物装饰为主要题材首都博物馆锦绣中华——古代丝织品文化展清晰地展示了这一过程☟在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早期织绣材料中,以战国时期的楚国织绣为多。荆楚之地楚人好巫崇鬼神的信仰,使织绣纹样脱离写实描绘,呈现出神秘、浪漫的装饰效果。在楚国织绣上,常常出现凤鸟纹样,龙为鳞虫之长,凤为百鸟之王,都是祥瑞之物,表达着人们避邪祈福的愿望。
2019年10月18日
其他

活动预告|“图”步意大利,玩转文艺复兴

虽然不能说没有美第奇家族就没有文艺复兴,但是如果没有美第奇家族,文艺复兴就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如此美好的一个家族到底做了哪些好事?他们又有着怎样的生活呢?
2018年5月11日
其他

北京·通州|你不可不知的8个问题

1975年,通州城关出土了金代宣威将军石宗璧墓。墓志记载,石宗璧于金大定十七年(1177年)四月四日葬于“通州潞县台头村”。该墓志中明确出现了“通州”一词,是目前为止关于“通州”最早的实物见证。
2018年5月11日
其他

活动|听馆长爷爷讲在北京四合院里成长的故事

四合院的生活中,可说的事情实在太多,几乎每个在其中住过的人,都能讲出一串串难忘的往事。此次活动我们特别邀请了一位老北京人,原首都博物馆副馆长王武钰爷爷给大家带来长年在四合院生活经历的故事。
2018年4月4日
其他

“美•好•中华”展厅里文物小剧场

博局镜又称为“规矩镜”,特点是在铜镜上饰有具有象征含义的“T、L、V”形纹。这个铜镜背面有十二地支铭文,填饰神兽禽鸟纹,外圈装饰锯齿纹和波折纹,制作精良,是汉代铜镜的代表。
2017年7月28日
其他

《读城——追寻历史上的北京城池》策展散记

就在上个星期六,孩子们又一次走进了博物馆,这也是他们人生中首次参与博物馆展览的布展。孩子们用硬纸板折出城砖的模型,用彩笔画出城砖题记,写出自己思考的问题,在博物馆里搭建了一段自己的北京城墙。
2015年10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