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报

其他

第二十一届中国食品安全大会发布2023食品安全社会共治(长治)共识

共识是共治的前提。在山西长治召开的第二十一届中国食品安全大会是“凝共识、聚合力”的大会。在有关部委参会指导支持下,在千余位来自国家食品安全治理部门相关领导、地方政府、院校机构、产业园区、行业组织及各地食品企业代表等全体与会者共同参与下,为期两天的主题单元与多个议题单元、圆桌对话,将围绕“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主题以及当前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等展开充分研讨,以形成广泛共识。“2023食品安全社会共治(长治)共识”将成为本届大会重要成果,以期为推动新时代我国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的加速形成等发挥重要作用。共识内容如下。2023食品安全社会共治(长治)共识全文2023年9月,第二十一届中国食品安全大会在山西省长治市召开,全国食品安全行业和食品产业主要相关方再次聚首,共议“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助力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的中国食品安全之道和食品产业发展之机,通过广泛参与和深度研讨,与会各方达成以下共识:1.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新理念新要求。自觉地将食品供应的数量安全、质量安全、食用安全等全产业链、全供应链安全纳入国家总体安全体系,环环抓紧抓好抓牢,确保国民食品供给可靠安全。2.进一步夯实“两个责任”。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去年以来,国务院食安委、市场监管总局分别印发《关于建立健全分层分级精准防控末端发力终端见效工作机制
2023年9月24日
其他

第二十一届中国食品安全大会在山西长治举行

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9月20日,由教育部、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海关总署、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山西省人民政府、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指导支持,中国食品安全报社、长治市人民政府、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山西省投资促进局联合承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食品安全大会在山西省长治市隆重举行。第二十一届中国食品安全大会开幕会现场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食品安全大会组委会名誉主任顾秀莲在开幕式上讲话并宣布开幕。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刘晓峰出席并讲话。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古小玉,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龙庄伟,山西省副省长汤志平,山西省政协副主席闫晨曦,国务院食安委食品安全专家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副局长蒲长城,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原副局长马正其,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原副主任陈啸宏,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农业农村部原党组成员宋建朝,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布兴,中国工程院院士庞国芳,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发政等出席。长治市委书记陈耳东、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沈篪致辞。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司司长马纯良发言。中国食品安全大会由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于2002年倡议发起,经过21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内规格高、权威性强的年度盛会,也是食品行业的重点品牌活动,是国家与地方、业界与学界、生产经营者与消费者以及其他方面就食品安全和食品产业发展交流的高端对话平台。本届大会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
2023年9月22日
其他

第二十一届中国食品安全大会将于9月20日在山西长治开幕

食品行业及企业负责人、媒体记者、消费者代表等将相聚长治,共谱我国食品安全新篇章、共谋我国食品产业发展新机遇。本次大会主要议程包括:开幕式、主旨演讲、院士讲坛、
2023年9月18日
其他

要闻 |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中秋国庆期间食品安全工作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中秋国庆期间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对中秋、国庆期间食品安全工作进行部署。《通知》要求,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高度重视节日期间食品安全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风险意识,压紧压实企业主体和属地管理责任,加强监督检查和抽检监测,全力排查风险隐患,严惩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障食品安全,确保人民群众度过欢乐祥和的节日假期。《通知》明确,要针对中秋节期间月饼等节令性食品的特点,强化生产过程监管,加大对大宗食品生产企业监督检查频次,压实企业主体责任;要聚焦重点单位、重点场所、重点业态,加强经营环节食品安全风险排查和隐患综合治理,严防食品安全事故;要组织开展节日热销食品专项监督抽检,发现不合格食品及时处置,切实防控风险;要从严从快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加大案件曝光力度,形成有效震慑;要及时发布节日相关食品安全消费提示,积极受理和处置消费者投诉举报,有力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要做好节日期间值班值守和应急处置,坚决防止小风险变成大问题,全力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来源:市场监管总局
2023年9月13日
其他

要闻 | 三部门共同推进制止婚宴餐饮浪费工作

市场监管总局、民政部和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近日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制止婚宴餐饮浪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过强化部门联动,引导协会发力,积极构建从新人结婚登记提醒、合理设计婚宴菜品到创新供餐服务形式、探索餐后捐赠的宽领域、全流程、多层次制度机制。《通知》指出,婚宴服务经营者应当将制止餐饮浪费相关内容纳入婚宴服务协议,引导消费者践行“光盘行动”;优化婚宴菜单,合理搭配菜品数量和分量;鼓励婚宴服务经营者提供多种供餐形式,提升服务水平,主动引导消费者餐后打包。《通知》强调,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民政部门和文明办要加强制度供给,强化对婚宴服务经营者的日常监管和行政指导,做好新人结婚登记时的提示提醒,积极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促进制止餐饮浪费成为全社会的行动自觉。《通知》明确,相关行业协会要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强化行业自律,引导婚宴服务经营者实行全过程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既保证食品安全,又减少食材不必要的损耗;引导婚宴服务经营者使用统一样式的公共餐具并提高公共餐具使用率。来源:市场监管总局
2023年9月12日
其他

要闻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合规指引》

9月11日,市场监管总局正式发布《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合规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这是2008年《反垄断法》实施以来,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出台的首部经营者集中监管领域合规指导性文件,对提升经营者集中常态化监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指引》聚焦经营者集中监管特点以及企业合规需求,从合规风险、合规管理、合规保障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有益参考。企业可以根据经营规模、管理模式、集中频次、合规体系等自身情况,建立健全内部合规管理制度,增强合规管理能力。作为推进常态化监管的重要举措,《指引》体现以下特点:一是突出以服务为宗旨,《指引》提出市场监管部门要定期了解企业合规情况并给予必要支持,同时积极开展宣传和培训。二是突出以实效为基础,《指引》重在实现合规效果,不强制要求企业单独建立经营者集中合规制度,避免增加额外合规成本。三是突出以企业为中心,《指引》充分考虑不同类型企业管理模式的差异性以及从事投资并购的频繁程度,在合规建设方面给予企业足够灵活度。四是突出以问题为导向,《指引》首次引入案例说明,帮助企业更好理解投资并购各环节可能面临的合规风险。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会同省级市场监管部门、商协会、律师事务所等多方力量积极开展合规宣传和培训,适时遴选推广合规典型案例,在全社会营造竞争合规的良好氛围。同时,建立健全经营者集中合规评价体系、风险预警提示机制以及常态化沟通机制,更好服务企业规范健康发展。来源:市场监管总局
2023年9月11日
其他

关注 | 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全体会议在京召开

9月4日,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全体会议在京召开,通报了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总体安排,审议通过了《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重点活动方案》、《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组织实施规范》,对今年丰收节重点工作作出部署。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兴旺出席会议并讲话。
2023年9月5日
其他

要闻 | 我国将从八方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国务院关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工作情况的报告8月28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报告提出,将从加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大力落实藏粮于地、积极推进藏粮于技、加大农业保护支持力度、切实提升粮食调控能力、加快构建现代粮食产业和流通体系、不断提高多元食物供给能力、深入开展粮食节约减损行动等8方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稳步发展,市场供应充足、运行总体平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能力不断增强,粮食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升。我国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2年粮食产量13731亿斤,粮食单产每亩386.8公斤,较5年前分别提升了498亿斤、13公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达486.1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的粮食安全线。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报告介绍了近年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效,同时也指出了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风险。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工作考虑,报告提出,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着力化解国际粮食市场不利影响,坚决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报告提出将从加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等8方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围绕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报告提出强化粮食安全法治保障,推动出台粮食安全保障法、耕地保护法。针对藏粮于地和藏粮于技,报告提出落实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明确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决不突破,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全面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围绕加大农业保护支持力度,报告提出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推动农业资金更多向粮食主产区倾斜。(严赋憬
2023年8月29日
其他

要闻 | 农业农村部:加快推进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

近日,农业农村部官网发布对《关于建立健全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建议》的答复。答复称,农业农村部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会同市场监管总局进一步指导各地农业农村、市场监管部门,加强水产品全程质量安全监管,特别是水产品投入品使用监管,加大市场准入查验和执法查处力度,不断健全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指导各地加快推进农产品(包括水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关于制定并实施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答复称,2022年9月新修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今年4月印发的《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有关规定衔接工作的通知》都对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作出了规定,有利于进一步明确两部门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方面的具体衔接要求,严格落实销售环节入场查验、进货查验等食品安全责任义务,严防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水产品流入市场。根据新修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国家鼓励有条件的农产品生产经营者采用物品编码技术、物联网信息技术、区块链防伪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采集、留存生产记录、购销记录等生产经营信息,对农产品生产、收购、储存、运输、加工、销售各个环节实施追溯管理。在生产环节,农业农村部严抓源头质量安全工作,印发了《关于加强水产养殖用投入品监管的通知》、《实施水产养殖用投入品使用白名单制度工作规范(试行)》。组织开展水产养殖用投入品规范使用专项行动,加强水产养殖用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管理,对养殖水产品中孔雀石绿、氯霉素、氧氟沙星等禁停用药物进行药残抽检。持续开展水产规范用药科普下乡活动,为广大水产养殖者讲解水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用药方法等。关于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大力推进先进技术推广和应用,农业农村部近年来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指导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加快推进农产品(包括水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截至2023年6月,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运行平稳,累计入驻企业主体54万多家,其中水产企业3.3万家。省级农产品追溯平台累计入驻企业82万多家。先后总结推广了兴城多宝鱼、阳澄湖大闸蟹、烟台海参、河豚鱼等水产品实施追溯管理的经验,组织开展了螃蟹全程追溯技术研究等。各地农业农村部门、行业协会和部分水产企业积极推进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形成典型案例,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关于给予水产养殖业一定的财政支持,农业农村部通过实施《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管理办法(试行)》,推动各地加快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建设,进而带动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此外,财政部积极支持我国渔业发展工作,支持开展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创建工作、沿海渔港经济区建设试点、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以及支持发展现代渔业装备设施,更新改造捕捞渔船和船上设施设备,提升渔船自动化、智能化和现代化水平。
2023年8月28日
其他

要闻 | 《乡村振兴标准化行动方案》印发

为充分发挥标准化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近日,农业农村部、国家标准委、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乡村振兴标准化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经国务院标准化协调推进部际联席会议审议通过,共有33个部门参与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农业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基本建立。制修订农业领域国家和行业标准1000项,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显著提升,构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30个。乡村建设标准体系初步形成。制修订一批乡村建设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国家层面创建示范美丽宜居村庄1500个左右。标准化示范作用显著增强。创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00个,农业标准化服务与推广平台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深入实施农业高质量发展标准化示范项目,创建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300个。 《方案》部署了11项重点任务。聚焦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部署了夯实保障粮食安全标准基础、优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建立健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完善农业绿色发展标准4项任务,全面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聚焦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部署了强化乡村房屋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标准体系、强化乡村公共服务标准支撑3项任务,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部署了巩固提升防返贫工作标准化水平等任务,助力防止规模性返贫。聚焦提升标准实施水平,部署了优化标准供给结构、深入开展试点示范和服务体系建设、深化标准化国际合作3项任务,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标准化各项措施落地见效。 来源:农业农村部
2023年8月23日
其他

要闻 | 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部署开展集中用餐单位食品安全问题专项治理行动

8月22日,市场监管总局、教育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管局等五部门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开展为期5个月的集中用餐单位食品安全问题专项治理行动。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柳军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此次专项治理行动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和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的具体实践,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督促学校、托幼机构、医院、养老院、机关等集中用餐单位及其承包经营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全面加强监管执法,严把许可准入关、严格环境卫生和过程监管、严管承包经营行为、严惩违法违规行为;切实加强行业管理,严抓日常管理、严格招投标管理、分类推行“明厨亮灶”;压紧压实属地包保责任;提升舆情应对处置能力,推动集中用餐单位食堂管理明显规范,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明显增强,环境卫生明显改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明显减少,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总局食品安全总监王铁汉主持会议,教育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管局相关司局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并发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教育、民政、卫生健康、机关事务管理等部门有关负责同志在分会场参加会议。来源:市场监管总局
2023年8月22日
其他

要闻 | 最高检切实守护好群众的“菜篮子”“米袋子”“药箱子”

最高人民检察院8月1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为期三年的“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专项监督情况。自2020年7月活动开展以来,全国检察机关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共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公益诉讼案件36.5万件。最高检相关负责人介绍,最高检第一年重点围绕违法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线上线下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等推进专项活动。第二年将药品安全、水资源保护利用、非法开采矿产资源等作为新的重点领域,加大办案力度。第三年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城市声光污染、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新领域新重点,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其中,在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保护利用方面,检察机关紧盯江河湖泊、渠道水库等水污染、水生态以及饮用水安全问题,共立案40967件,督促治理恢复被污染的水源地面积122.5万亩,清理污染的水域面积50.32万亩。先后成功办理“万峰湖案”“南四湖案”等一大批有影响力的案件。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雪樵:最高检对南四湖流域生态环境受损问题直接立案,统一了工矿废水排放标准、生态养殖渔业要求、湖区生活污水处理标准、船舶污染治理标准,一举从源头上解决涉及鲁苏皖豫四省八市3万多平方公里、53条河流以及1266平方公里核心湖区的污染物控制问题。对于事关群众舌尖上安全的食品药品违法类行为,检察机关共立案问题农产品、网络食品、保健食品等案件共31144件、生产销售假药类案件2365件。除了传统的药品外,各地检察机关还开展了抗(抑)菌制剂非法添加化学药物专项监督、违规医疗美容专项监督。最高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加大最高检、省级检察院自办案件力度,助推全流域、跨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同时围绕食品药品安全领域“网络直播营销”、外卖食品安全等开展专项监督活动,切实守护好群众的“菜篮子”“米袋子”“药箱子”。来源:央视网
2023年8月18日
其他

关注 | 中央财办等九部门印发指导意见推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

《中央财办等部门关于推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日前印发,旨在加快建设高效顺畅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推进农村流通设施和业态全面融入现代流通体系,促进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
2023年8月15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关注 | 水利部部署受灾地区做好农村供水保障

近期,海河流域发生流域性大洪水,松花江流域发生强降雨,对部分地区农村供水工程造成较大损毁。记者9日从水利部了解到,水利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强组织调度,对京津冀、黑吉辽等地灾情影响农村供水及采取的应急措施跟踪了解,指导地方抢修损毁的农村供水设施,积极协调调配应急物资,加强水质保障,提早谋划灾后重建,全力做好应对洪涝灾害、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强化责任落实。严格落实各级水利部门行业监管责任,督促地方人民政府落实农村供水保障主体责任、供水单位落实运行管理责任,千方百计保障农村饮水安全,让老百姓喝上安全放心水。指导地方采取应急供水措施。截至8月5日,河北省及时出动送水车70车次,新辟水源166处,设置集中供水点73处,管网延伸171.35公里,修复供水工程71处,解决饮水困难人口45万人。北京市通过应急水车送水拉水,在各受灾点安排应急消毒设备,加密水质检测频次,随时监测掌握水质情况,对水质不达标的及时处置,保障农村供水需求。天津市妥善解决蓄滞洪区撤离人员的供水保障,安全转移可以撤出的农村供水设施,对人员返迁的供水保障提前部署。黑龙江、吉林、辽宁省通过开辟水源、设置集中供水点、应急送水车、修复工程、强化水质监测等措施,保障了21.55万群众基本生活饮水需求。协调调配物资支援灾区。水利部与受灾地区密切沟通,了解到河北涿州市10个农村供水站中还有3个供水站急需20台应急送水车、20台发电机,河北省内资源难以协调解决。水利部积极联系各流域管理机构和各省(区、市),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支援。经协调,内蒙古水利厅协调安排乌兰察布市水利局,连夜从各旗县市区抽调10辆载荷为12立方米的应急水车,已于8月8日凌晨到达涿州。目前,应急拉水送水车正在涿州10个乡镇、97个村开展工作,可解决7.7万人口农村群众基本生活用水需求。指导灾区谋划灾后重建。水利部部署指导受灾地区尽快组织对农村供水工程水毁情况全面摸排,将农村供水工程灾后重建纳入当地灾后重建方案。指导其他未受灾地区未雨绸缪,实时掌握雨情、汛情、险情、灾情信息,及时研判农村供水工程受洪涝灾害风险;摸清应急供水物资底数,足量储备洗井设备、管材、消毒药剂、储水装置等,提前培训抢修人员,做好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加强技术指导。水利部印发《关于做好应对洪涝灾害
2023年8月10日
其他

关注 | 农业农村部发布畜牧业汛期防灾减灾技术指导意见

为进一步指导各地应对强降雨、台风、洪涝等灾害影响,最大程度降低灾害损失,稳定畜牧业生产,在前期发布《雨季养殖场户非洲猪瘟防控技术要点》《汛期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农业农村部近日又发布《畜牧业汛期防灾减灾技术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近期华北、东北和东南沿海等地出现强降雨、台风、洪涝等灾害,8、9月份仍是灾害的多发频发期,畜牧业正常生产秩序受到影响,动物疫情发生和传播风险增加。《意见》围绕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物资储备、灾后畜禽饲养管理、养殖场所消毒防疫、动物疫病防治、死亡畜禽无害化处理、畜产品产销衔接等重点环节,指导地方加强防灾救灾减灾工作,维护畜牧业正常生产秩序,保障畜产品市场充足供应。来源:农业农村部
2023年8月8日
其他

要闻 | 市场监管总局: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官网公布了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5079号建议《关于进一步监督检查食品安全的建议》的答复。答复称,保障食品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多方协同、多措并举、常抓不懈。加强食品制售环节安全监管、加大食品添加剂监管力度、强化食品信息收集、提升食品安全宣传力度等建议,
2023年8月2日
其他

要闻 | 上半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 农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拉动经济增长0.2个百分点。各地区各部门狠抓生产保供给,巩固成果守底线,统筹协调促振兴,多措并举增收入,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为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提供了有力支撑。粮食生产基础较好夏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夏粮丰收为稳定全年粮食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介绍,今年夏粮产量2923亿斤,比上年减少25.5亿斤,下降0.9%,居历史第二高位,仍是丰收季。早稻丰收在望,预计早稻面积7100万亩以上,目前收获已过八成,呈增产趋势。秋粮作物长势正常,面积稳中略增,长势与常年大体相当。大豆油料扩种成果巩固,大豆面积小幅增加,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扩大到2000万亩、比上年增加500万亩。冬油菜面积增加较多,产量创历史新高。“今年夏粮遭遇多年不遇的烂场雨,再获丰收实属不易。近年来,我国小麦年际间产需平衡有余,特别是前4年连续增产,2019年增43亿斤、2020年增15亿斤、2021年增54亿斤、2022年增16亿斤,目前小麦库存充裕,可满足近一年的消费。略有减产不会对粮食市场产生大的冲击,目前小麦市场价格也基本稳定。”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说。秋粮是全年粮食的大头,全年粮食丰收关键在秋粮。潘文博表示,当前秋粮生产基本面较好。一方面,秋粮面积在增加;另一方面,目前秋粮作物长势总体正常。今年以来,玉米、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价格总体较好,同时国家加大力度支持粮食生产,有利于粮食播种面积落实。据农情调度,初步预计秋粮播种面积超过13亿亩,继续增加。目前,在田的玉米、中稻、大豆等作物长势总体正常。尽管目前秋粮生产形势基本正常,但是秋粮最终实现好收成,关键还在防灾减灾。7月份至9月份是抗旱防汛防台任务最重的时节,也是防病治虫最关键的时期。今年夏秋季农业气象年景总体偏差,极端天气复杂严峻,干旱洪涝多灾并重,病害虫灾多发重发,给后期秋粮生产带来严峻挑战。对此,农业农村部等把防灾减灾作为压倒性任务,一手抓防灾抗灾减损失,一手抓大面积提单产增产量。农产品价格总体波动正常农产品市场一头连着生产者,一头连着消费者,既事关农民的“钱袋子”,也关系到市民的“菜篮子”。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副司长刘涵介绍,上半年我国农产品供应总量充足,各主要品种价格有涨有跌,总体波动正常。数据显示,“菜篮子”产品供给充裕。生猪产能仍处于高位,6月末全国能繁母猪4296万头,相当于正常保有量的104.8%。上半年猪肉产量3032万吨、同比增长3.2%。生猪阶段性供大于求,价格低位运行,7月第2周生猪出栏价每公斤14.2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6.8%。牛羊肉鲜奶禽蛋量稳价跌,上半年,牛肉、羊肉、牛奶、禽蛋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5%、5.1%、7.5%、2.9%,供给相对宽松,价格整体下行。国内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4.5%,价格稳定。蔬菜供应充足,目前,蔬菜在田面积约1.1亿亩,同比增加100多万亩。受姜、蒜等个别品种拉动,价格略有上涨。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陈光华表示,目前生猪生产仍在惯性增长,消费增长乏力,短期内生猪价格缺乏大幅回升的基础。从能繁母猪的情况看,6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仍处于生猪产能调控的绿色合理区域的上线。从新生仔猪的情况看,上半年全国新生仔猪量同比增长9.1%,未来6个月内将陆续长大出栏,生猪供应将继续增加。但也要看到,随着秋冬季节消费旺季的到来,价格有望逐步回升,养殖收益将有所改善。“展望下半年,农产品市场供应持续充裕,价格将保持总体平稳态势。”刘涵介绍,生产方面,早稻呈增产趋势,秋粮面积稳中有增、长势良好,大豆油料扩种任务落地,能繁母猪存栏处于合理区间上线,肉蛋奶产能稳定,蔬菜在田面积有所增加,“米袋子”“菜篮子”保供稳价基础牢固。库存方面,稻谷、小麦库存处于历史较高水平,能够满足城乡居民一年左右的口粮需求。消费方面,经济有望继续恢复向好,加上下半年是农产品消费旺季,市场需求将好于上半年。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上半年,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51元,实际增长7.2%,高于城镇居民2.5个百分点。产业就业帮扶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截至6月末,65%左右的监测对象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其余均落实了针对性帮扶措施。县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年度计划开工21.6万个、开工率达90%。当年累计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469.2亿元,支持106.2万脱贫户和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发展生产。截至6月末,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3259万人,超过年度目标任务240万人。乡村产业持续壮大,农民就业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农产品加工业稳步发展,6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4.2%、环比上升0.3个百分点。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农村电商较快发展,据商务大数据对重点电商平台监测,“618”期间,农村地区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速比全部网络零售额高2.8个百分点。乡村休闲旅游加快复苏,出游人数和营业收入明显增长。产业融合稳步推进,更多农民实现就近就地就业。“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但应看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特别是极端天气威胁较大、农民就业增收困难增多、农业农村投资增速放缓等。”曾衍德表示,下一步,将全力以赴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精准发力推进乡村振兴,努力完成全年农业农村发展各项目标任务。来源:经济日报
2023年7月25日
其他

监管 | 市场监管总局将继续加强食品标识监督管理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BH0156号建议《关于出台指导意见明确食品中热量的定义和声称数值限定的意见》做出答复。答复称,明确食品中热量的定义和声称数值限定,对消费者结合自身营养需求进行科学选购、科学饮食具有重要意义,市场监管总局将继续采取措施,规范食品标识标注,加强食品标识监督管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同时,持续保持整治虚假违法食品广告的高压态势,努力营造公平有序、公众满意的广告市场秩序。市场监管总局在答复中表示,食品营养标签是向消费者提供食品营养信息和特性的说明,也是消费者直观了解食品营养组分、特征的有效方式。原卫生部制定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于2013年1月1日起实施。通过实施营养标签标准,要求预包装食品必须标示营养标签内容,一是有利于宣传普及食品营养知识,指导公众科学选择膳食;二是有利于促进消费者合理平衡膳食和身体健康;三是有利于规范企业正确标示营养标签,科学宣传有关营养知识,促进食品产业健康发展。根据《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问答(修订版),能量指食品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产能营养素在人体代谢中产生能量的总和。营养标签上标示的能量主要由计算法获得,即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产能营养素的含量乘以各自相应的能量系数并进行加和,能量值以千焦(kJ)为单位标示。当产品营养标签中标示核心营养素以外的其他产能营养素如膳食纤维等,还应计算膳食纤维等提供的能量;未标注其他产能营养素时,在计算能量时可以不包括其提供的能量。标准附录A中标明了kJ和kcal的对应关系,即能量8400kJ相当于2000kcal。同时标准附录C中明确了“无能量”“低能量”等含量声称的要求和条件。市场监管总局高度重视食品标签标识监管工作。按照《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市场监管总局积极配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完善《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时反馈标准有关问题,提升标准的科学性、操作性和适用性。对于违反标签标识规定的行为,将依法组织查处。2017年7月,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等9部门印发《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方案》,进一步加强对食品、保健食品生产、经营和进口单位履行主体责任的监管,严厉打击违规营销宣传产品功效、误导和欺骗消费者等违法行为,推动各地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强化企业守法诚信意识,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经营环境,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和消费安全。2018年10月,为推进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工作向纵深发展,加强对各地整治工作的指导,全国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编写了《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问答》,从标签标识、虚假宣传、欺诈销售及广告审查与监管等方面,对整治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等进行了系统梳理,并采用问答的方式,便于各地监管部门在整治工作中参考。2021年11月,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标签标识的公告》,进一步规范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标签标识。2022年12月,制定发布《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标识指南》,指导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企业规范标识,引导医生、临床营养师和消费者科学合理使用特医食品。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继续采取措施,规范食品标识标注,加强食品标识监督管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同时,持续保持整治虚假违法食品广告的高压态势,努力营造公平有序、公众满意的广告市场秩序。
2023年7月19日
其他

阿斯巴甜是否致癌?解读来了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国家癌症中心7月14日发布消息说,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将阿斯巴甜列为2B类可能致癌物,说明其对人类致癌性的科学证据尚不充分,需进一步研究考证。通过对其用量进行控制管理,能够保障其使用的安全性。当天,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将阿斯巴甜列为“可能对人类致癌的物质”(2B类致癌物)。该机构主要依据人类流行病学调查和病例报告、动物试验和生物学机制研究等,将致癌证据强度分为1类,2A、2B类和3类。其中1类具有人类致癌性,2A类对人类很可能致癌,2B类对人类可能致癌但缺乏充分科学证据,3类为尚无法分类。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公布:维持阿斯巴甜原风险评估结论,按照目前剂量和范围使用,不会对消费者产生健康危害。阿斯巴甜为一种人工甜味剂,是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及中国、美国、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等批准合法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根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国家癌症中心的解读,致癌物质的致癌风险通常由两个因素决定:一个是致癌能力,另一个是暴露水平,指人体实际摄入或接触该有害物质量的多少。作为国内相关领域的权威机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联合国家癌症中心,结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最新评估结果和我国居民消费情况进行安全性评估认为,阿斯巴甜按照我国现行标准规范使用可以保障安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批准阿斯巴甜可用于冷冻饮品、口香糖、糖果、焙烤食品、水产品、调味品、碳酸饮料等,规定最大使用量为0.3克/千克至10.0克/千克。我国通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阿斯巴甜的使用范围、最大使用量等进行严格规范管理。据介绍,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国家癌症中心将继续关注相关组织机构的风险评估动态及各国反应和举措,通过最严谨的标准和最严格的监管,确保食品安全的底线。来源:新华社
2023年7月15日
其他

要闻 | 市场监管总局公布《食品经营许可和备案管理办法》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公布《食品经营许可和备案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8号),自2023年12月1日起施行。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食品经营许可改革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法律法规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对《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在广泛听取意见、深入调查研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形成《食品经营许可和备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进一步规范食品经营许可和备案管理工作,加强食品经营安全监督管理,落实食品经营者主体责任。《办法》共9章66条,重点内容包括:落实中央决策部署,适应改革发展需求。《办法》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要求,落实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增设专章明确仅销售预包装食品备案的具体要求;在推进食品经营许可和备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食品经营许可流程,压减许可办理时限,并将部分按照许可管理的情形调整为报告,释放改革红利。聚焦落实“四个最严”,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办法》结合行业发展、食品安全风险状况等,进一步明晰办理食品经营许可的范围和无需取得食品经营许可的具体情形,将实践中容易导致责任落空且有迫切监管需要的连锁总部、餐饮服务管理等纳入经营许可范围,并从风险管控角度,增加并细化了单位食堂承包经营者、食品展销会举办者等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坚持问题导向,回应基层呼声期盼。《办法》重新梳理食品经营许可经营项目和主体业态分类,并对每一类别分别明确了具体分类情形以及许可和监管要求,增强了可操作性;按照行政处罚法有关要求,根据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设置不同幅度的罚则,对于可以改正的违法行为,设定了责令限期改正等柔性措施。来源:市场监管总局
2023年7月12日
其他

要闻 | 国务院批准推广自贸试验区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做好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工作的通知》(国函〔2023〕56号)((以下简称《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和特定区域复制推广第七批共24项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进一步释放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政策红利。《通知》要求,要深刻认识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的重要意义,将复制推广工作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举措。要把复制推广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与巩固落实前六批改革试点经验结合起来,加强系统集成、协同耦合,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此次在全国推广的改革试点经验共22项,主要涉及投资贸易便利化、政府管理创新、金融开放创新、产业高质量发展、知识产权保护等5个领域,在自贸试验区及沿海地区推广2项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的改革事项投资贸易便利化领域:“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统一化、标准化、信息化”、“出口货物检验检疫证单‘云签发’平台”、“航空货运电子信息化”等3项。政府管理创新领域:“水路运输危险货物‘谎报匿报四步稽查法’”、“海事政务闭环管理”、“国际航行船舶‘模块化’检查机制”、“应用电子劳动合同信息便捷办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业务”、“医药招采价格调控机制”等5项。金融开放创新领域:“跨境人民币全程电子缴税”、“对外承包工程类优质诚信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便利化”、“证券、期货、基金境外金融职业资格认可机制”、“动产质押融资业务模式”、“科创企业票据融资新模式”、“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创新”等6项。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市场化升级新模式”、“健康医疗大数据转化应用”、“专利导航助力产业创新协同联动新模式”、“专利开放许可新模式”、“深化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改革”等5项。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知识产权纠纷调解优先机制”、“知识产权类案件‘简案快办’”、“专利侵权纠纷‘先行裁驳、另行请求’裁决模式”等3项。在特定区域复制推广的改革事项在自贸试验区复制推广“推广知识产权海外侵权责任险”。在沿海地区复制推广“入海排污口规范化‘分级分类管理’新模式”。(孙红丽)来源:人民网
2023年7月11日
其他

关注 | 水利部持续巩固拓展农村饮水安全成果

7月6日,水利部召开部务会,总结上半年水利工作,研究部署第三季度工作。会议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切实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到第一位,锚定“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和确保城乡供水安全目标,全力以赴打好防汛抗旱硬仗。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部署,全面推进国家水网建设。要大力推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建设,建立健全综合工作体系,加大治理管理力度,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要巩固拓展农村饮水安全成果,积极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供水规模化发展及小型工程标准化改造,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要大力推进数字孪生水利建设,系统建构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水网、数字孪生工程。要大力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管理,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推广合同节水管理,支持发展节水产业。要持续强化体制机制法治管理,落实落细河湖长制工作任务,进一步强化流域“四统一”,抓好河湖安全保护专项执法行动。要持续推进水利改革,积极拓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长期资金筹措渠道。要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加强干部队伍教育整顿,深入推进“以案促教、以案促改、以案促治”专项行动,着力提升水利干部队伍政治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
2023年7月7日
其他

关注 | 中国“三农”成就图片展在罗马举办

中国农业农村部6月30日在意大利首都罗马举办中国“三农”成就图片展,介绍中国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数字农业、南南合作、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等领域的发展成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及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等机构负责人,以及来自百余国家的农业部长和代表等200余名嘉宾出席。中国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致辞中表示,中方在解决好自身粮食安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同时,通过提供政策、资金、技术等,支持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不断提高粮食生产能力。2009年以来,中方已向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捐赠1.3亿美元,派出300多名专家赴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实施农业南南与三方合作项目,为带动解决当地粮食安全问题作出中国贡献。(周啸天
2023年7月3日
其他

关注 | 市场监管总局展示“长江禁捕 打非断链”专项行动成果

打非断链”专项行动成果展于6月27日在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启动。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甘霖出席活动。本次成果展旨在系统总结全国市场监管部门“长江禁捕
2023年6月28日
其他

要闻 | 中越签署市场监管谅解备忘录

2023年6月26日,在国务院总理李强、越南总理范明政共同见证下,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罗文与越南工贸部部长阮鸿延签署了谅解备忘录。根据备忘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与越南工贸部建立市场监管交流合作机制,双方将在各自职能范围内,就知识产权执法、消费者权益保护和食品安全监管开展合作,共同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消费者合法权益,更好服务中越经贸关系发展。来源:市说新语
2023年6月27日
其他

监管 | 市场监管总局加强粽子抽检力度

近期,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开展粽子专项监督抽检,采取现场抽样和网络抽样方式在全国随机抽取粽子418批次,发现3批次样品不合格,均为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本次监督抽检发现的不合格问题均为食品添加剂超范围使用问题。具体情况通告如下: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易家生鲜购物中心销售的一批次黑米粽、一批次江米粽,糖精钠(以糖精计)的检验值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新城镇张长华商店销售的红枣粽,糖精钠(以糖精计)的检验值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对抽检发现的不合格食品,山西、江西等省级市场监管部门已组织开展核查处置,查清产品流向,督促企业采取下架召回不合格产品等措施控制产品风险;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从严处理。有关省级市场监管部门要督促及时公开所采取的不合格产品风险防控措施和核查处置情况,并向总局报告。
2023年6月19日
其他

要闻 | 《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发布实施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近日,农业农村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制定印发《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我国出台的第一部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对促进设施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023年6月15日
其他

要闻 | 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深远海养殖发展的意见

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中国海警局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深远海养殖发展的意见,提出全产业链全环节加快推进深远海养殖发展的重点任务。这是记者12日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的消息。据了解,意见坚持市场主导、科学布局、科技引领、绿色生态、安全发展原则,围绕深远海养殖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出加快推进深远海养殖发展的重点任务,是我国首个关于深远海养殖发展的指导性意见。意见提出,要优化养殖空间布局,发展深远海养殖要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要求,桁架类网箱及养殖平台、养殖工船原则上布设在低潮位水深不小于20米或离岸10公里以上的海域,重力式网箱布设海域水深不小于15米。要推动全产业链发展,大力推行健康养殖,做精做好水产种业,积极发展水产品加工流通,培育区域性优质特色品牌,鼓励创建深远海养殖类型的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意见指出,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远海养殖项目要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措施要求。要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加大对先进养殖技术和设施装备研发支持,完善技术体系和规范标准,提高深远海养殖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要落实检验登记要求,养殖工船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登记办法》,按照养殖渔船进行登记,重力式深水网箱、桁架类网箱及养殖平台由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主管部门制定规则进行登记。意见提出,要强化安全生产措施,深远海养殖生产经营者要落实主体责任,遵守相关规定,做好风险防范。要健全监管协作机制,建立由同级农业农村(渔业)部门牵头,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深远海养殖监督管理工作协作机制,明确职能分工,形成齐抓共管的监管格局。(于文静)来源:新华社
2023年6月13日
其他

要闻 | 市场监管总局:加强食安风险预警分析能力

日前,市场监管总局官网发布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6619号《关于加快食品检测国家标准细化的建议》的答复,就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快食品检测国家标准细化的建议予以答复。食品安全关系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市场监管总局会同有关部门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推动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就人大代表关于细化国家安全标准的建议,答复称,市场监管总局将配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加快完善食品添加剂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于建议中提到的建立食品安全风险检测模型,市场监管总局答复称,为有效防范化解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市场监管部门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关心关切,以问题为导向,聚焦食品安全风险较高的品种、项目和区域,对检出不合格的食品开展跟踪抽检,并按照“四个最严”要求开展核查处置,防控食品安全风险,全力守护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同时,搭建包括指标体系及分析系统、发布系统、响应系统和再评估系统(一个体系四个系统)在内的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交流体系,专题开展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交流指标体系、分析系统研究,通过文献调研、问卷调查、座谈研讨等,建立包含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和四级指标的指标体系。根据已有指标,从风险分析、趋势分析、关联挖掘、全息画像、效能评价五个方面,对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大数据深入挖掘和智能分析,建立多个风险分析预警模型,从时间、区域等不同维度开展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分析,并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同时,就人大代表关于树立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监管理念的建议,市场监管总局答复称,将与地方市场监管部门、研究机构、协会学会、新闻媒体等合作,搭建预警交流立体矩阵。结合舆情热点、抽检结果等,总局发布了食品安全消费提示260余篇,制作多部科普动漫、视频、短视频等,引导公众科学、理性消费。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你点我检”活动,“点群众之所想,检群众之所盼”,打造监管为民服务品牌。2022年,开展活动1600余次,抽检量16万余批次。开展反食品浪费暨食品安全知识大学生竞赛,371所高校近600万人次参与答题。制作反食品浪费科普视频,近20万所大中小学校4100余万人观看,让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深化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交流区域合作机制,促进信息共享、风险共防。
2023年6月12日
其他

发布 | 《中国反垄断执法年度报告(2022)》发布

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反垄断局)6月9日公布《中国反垄断执法年度报告(2022)》,此次发布的中英文版《中国反垄断执法年度报告(2022)》主要从工作综述、执法成效、行业执法、法治建设、公平竞争政策、国际交流、地方工作和大事记八个部分,全面系统展现了2022年我国反垄断和公平竞争政策实施进展情况和取得的积极成效。2022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反垄断局)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增进民生福祉,完成《反垄断法》颁布15年来的首次修改,加快完善反垄断配套立法,公平竞争法治基础更加扎实稳固;依法办结各类垄断案件187件,罚没金额7.84亿元,审结经营者集中案件794件,其中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5件,有力保护市场公平竞争,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力提速;举办首届中国公平竞争政策宣传周和第九届中国公平竞争政策国际论坛,公平竞争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报告提出,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反垄断局)将更加突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导向,更好统筹创新发展和开放安全等多元目标,更准聚焦增进民生福祉,更大力度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踔厉奋发,担当作为,推动反垄断和公平竞争政策实施呈现新气象、展现新作为,助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据了解,为培育和弘扬公平竞争文化,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自2019年以来,市场监管总局连续4年编写发布《中国反垄断执法年度报告》。(王婧)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年6月9日
其他

一图读懂|加强消费品标准化建设行动方案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即可订阅2023年《中国食品安全报》▼往期精彩回顾:2022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完成食品安全抽检6563388批次唐仁健:加快建设现代海洋牧场
2023年6月6日
其他

要闻 | 2022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完成食品安全抽检6563388批次

2022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完成食品安全监督抽检6563388批次,依据有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等进行检验,发现不合格样品187572批次,监督抽检不合格率为2.86%,较2021年上升0.17个百分点。其中,第四季度监督抽检不合格率为3.23%。从抽样食品品种来看,消费量大的粮食加工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肉制品,蛋制品,乳制品等5大类食品,监督抽检不合格率分别为0.68%、1.13%、1.06%、0.27%、0.12%,均低于总体抽检不合格率。与上年比,酒类、蔬菜制品等28大类食品抽检不合格率有所降低,但餐饮食品、食用农产品等5大类食品抽检不合格率有所上升。从检出的不合格项目类别看,一些不合格项目占抽检不合格样品总量为:农药残留超标33.31%,微生物污染20.73%,有机物污染问题11.12%,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9.65%,重金属等污染8.04%,兽药残留超标7.85%,质量指标不达标7.63%。针对监督抽检发现的不合格样品,市场监管部门已向社会公布监督抽检结果,并按有关规定及时开展核查处置,严格控制食品安全风险。来源:市场监管总局
2023年5月29日
其他

要闻 | 唐仁健:加快建设现代海洋牧场 打造“蓝色粮仓”助力粮食安全

5月22—24日,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在广东调研海洋渔业发展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情况,并开展海洋渔船安全生产工作专项督导检查。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大食物观,全链条全环节谋划做好海洋渔业发展这篇大文章,加快建设现代海洋牧场,打造“蓝色粮仓”,引领推动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渔业是珠海农业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产值占比超过3/4,近年来,珠海出台多项硬举措扶持深远海养殖,发展现代海洋牧场。唐仁健乘船实地察看全国首个浮体与桁架混合结构的万吨级智能化养殖渔场“德海1号”、全国首座半潜式波浪能养殖平台“澎湖号”,与养殖户深入交流养殖装备的安全性能、成本效益和产业化应用情况。在珠海市斗门区白蕉海鲈产业园区,唐仁健详细了解海鲈鱼种苗繁育、养殖模式、深度加工等情况。他还专题听取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关于现代海洋牧场科技创新、装备创制和南海渔业资源管理利用等情况汇报。唐仁健强调,要充分认识发展现代海洋牧场对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重要意义,坚持安全为要、生态为基、惠民为本,加强顶层设计,系统谋划现代海洋牧场的空间布局和模式路径,统筹考虑技术性、经济性与实用性,集成技术、集合部门、集聚政策,稳扎稳打、循序渐进建设好海洋牧场“蓝色粮仓”。加强水产种业创新攻关,选育一批适宜深远海养殖的渔业良种,加快制定养殖密度、生态承载空间等标准,因地制宜探索高效健康养殖模式,创制深远海养殖关键装备,提升智能化、信息化和抗洋流风浪水平,积极发展渔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多元化开发海洋渔获物加工产品,推动海洋渔业不断提质增效。强化联农带农益农机制建设,大力改良推广适合渔民小规模海上养殖的现代化设施,通过组建渔民合作社、发展大型桁架式+重力式深水网箱等模式,带动广大渔民广泛参与现代海洋牧场建设,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唐仁健十分关心海洋渔业特别是远洋渔业安全生产情况。他来到广州远洋渔业有限公司,详细询问渔船安全管理、船员安全培训、安全责任落实和应急预案制定情况,与正在斐济港口停靠检修的远洋渔船船员视频连线,了解船上是否配备定位和通讯设备,是否配齐会用救生设施等,叮嘱大家要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全面排查整治安全风险隐患,切勿冒险航行作业,坚决防范事故发生。在珠海洪湾中心渔港,唐仁健详细了解渔船渔港安全管理制度及落实情况,并环渔港进行安全生产检查。他强调,要全面加强、切实改进海洋渔业安全生产工作,深入细致排查风险隐患,盯住抓紧整改到位,从提升渔船硬件设施、增强船员安全意识、强化信息手段运用、建强监管队伍等方面提高本质安全水平。要压实各方安全生产责任特别是企业主体责任,全面加强监管能力,健全安全风险监测机制、应急处置机制,尽最大努力降低风险隐患和事故损失。在佛山市顺德区、中山市黄圃镇和珠海市斗门区,唐仁健走进加工车间、智能温室,察看了解农产品加工和设施农业发展情况。他强调,要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土特产”文章的重要指示,谋划乡村产业发展,聚焦大豆等重点农产品谋实抓好农产品加工,针对预制菜等快速发展的产业,加快制定行业标准和产品标准,引领产业健康发展,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提高设施装备水平和智能化程度。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促进产业全链条升级,更好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农业农村部总经济师、办公厅主任魏百刚等参加调研。
2023年5月26日
其他

要闻 | 市场监管总局:积极防范化解校园食品安全风险

2023年高考、中考临近,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发布关于加强2023年高考中考期间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市场监管部门统筹做好高考、中考期间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积极防范化解校园食品安全风险,保障考生餐食安全。
2023年5月25日
其他

要闻 | 一季度全国新设个体工商户超500万户 远超疫情前同期水平

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2023年一季度,全国新设个体工商户503.0万户,同比增长14.3%,远超疫情前同期水平。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新设个体工商户较快增长,全国新设个体工商户503.0万户,同比增长14.3%,远超疫情前同期水平(2019年一季度324.3万户)。截至一季度末,全国登记在册个体工商户1.16亿户,占经营主体总量的三分之二,成为改善民生、促进就业、增强经济韧性的重要支撑。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随着疫情防控较快平稳转段,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稳增长政策持续显效,以个体工商户为代表的百姓生活的“烟火气”迅速回归,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明显回暖。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数据显示,一季度,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等行业新设个体工商户分别为7.5万户、18.8万户、67.9万户、265.1万户,同比分别增长39.0%、25.1%、19.8%、10.4%。近年来,随着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蓬勃发展,网络直播、微商电商等“新个体经济”不断涌现,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全国登记在册“四新”经济个体工商户3515.4万户,总量占比由2019年的24.9%持续提升至30.2%,“新个体经济”活力显现。上述负责人表示,个体工商户规模小、经营灵活,疫情后快速恢复生机活力,为方便人民群众生活、畅通经济微循环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个体工商户高质量发展,实施分型分类精准帮扶,加大“个转企”探索力度,鼓励、支持、引导个体工商户持续健康发展。(孙博洋)来源:人民网
2023年5月23日
其他

要闻 | 农业农村部部署“三夏”小麦跨区机收和机械化生产

全国大范围小麦跨区机收即将由南向北梯次展开。农业农村部5月18日对高质量推进“三夏”小麦跨区机收和机械化生产进行部署,要求全力确保夏粮丰收到手,坚决打牢全年粮食丰收基础。夺取夏粮丰收到手,对于稳预期、提信心、促发展至关重要。农业农村部5月18日召开全国“三夏”小麦跨区机收暨机械化生产工作部署会。会议指出,“三夏”生产农时紧、农事重,夏收夏种环环相扣,尤其是今年实施全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机收减损、机播提质都是关键环节。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各地要全力以赴把“三夏”小麦机收和机械化生产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抓出实效。要抢抓农时精心准备。做好跨区机收通行保障、接待服务、用油供给,强化麦收信息发布和机具调度,加强“三夏”农机热线值班值守,组织常态化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做好支援准备,帮助“小散偏”地块、机收有困难的农户落实作业机具。要常抓不懈机收减损。广泛开展专题培训、比武竞赛等活动,加强损失监测调查,推动各项措施落实落地,加强粮食产地烘干能力建设,努力解决一些地方晾晒难问题。这位负责人表示,要采取综合措施提升机播质量。大面积推广应用高性能播种机,推进实施“优机优补”,建强农机作业服务队伍,创新举措提升农机手播种作业水准,加快把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适用播种机部署到生产一线。要抓实农机安全生产。深入排查整治农机安全风险隐患,切实排除隐患确保整改到位,维护好农机作业现场安全,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月”活动,形成安全生产合力。(郁琼源
2023年5月19日
其他

要闻 | 中央组织部、农业农村部联合举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专题视频培训班

5月10日至12日,中央组织部、农业农村部联合举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专题视频培训班,全国省市县乡四级3.3万多名涉农干部线上同步参加培训。培训班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题,围绕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等重点任务,教育引导广大涉农干部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能力素质,持续优化工作方法,切实把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学员普遍反映,这次培训政策解读权威、内容讲解深入、工作要求具体,有效带动了涉农干部大学习大培训,有力推动涉农干部不断提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综合能力。培训班依托“崇农云讲堂”线上平台,在北京设主课堂,在各省级农业农村部门和部分市、县级农业农村部门以及乡镇设分课堂,采取集中视频授课和线下研讨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中央组织部和农业农村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到培训班授课。来源:新华社
2023年5月16日
其他

要闻 | 首届中国特种食品产业融合发展高峰论坛召开

5月13—14日,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和河南省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特种食品产业融合发展高峰论坛在三门峡市召开。来自国家部委、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地方政府、食品企业等单位和机构的领导和代表共计300多人,以“融合创新、品质强国”为主题,围绕食品营养与健康、国内外特种食品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等问题,研讨了中国特种食品产业发展的机遇、目标和路径。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致辞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总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中国工程院院士单杨;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一级巡视员曹学军;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沈篪;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王琪;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一级巡视员姚延岭;三门峡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徐相锋等出席论坛。朱宏任在发表开幕致辞时强调,特种食品关系到国防建设、安全应急和人民健康事业,而且正逐步成长为新时期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消费新热点。朱宏任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中国特种食品产业如何融合发展的问题:第一,落实国之大者,进一步把握融合的高度。按照注重效益、着眼急需、先易后难的思路,选准项目、搞好示范,在健全推进机制、完善融合措施、健全制度标准上下功夫,切实做到快、优、好的特种食品保障。第二,搭建交流平台,进一步提高融合的精度。以本届论坛为契机,搭建专业交流平台,开展精准对接,明确各方需求,把融合战略落实到相关细分领域和关键环节。第三,立足创新驱动,进一步强化科技融合的深度。可以预见,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生物技术、新材料、航天科技等领域新技术的不断融合,将为特种食品供给提供更多技术支撑,并推动特种食品产业走上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第四,坚持市场导向,进一步拓展产业融合的广度。特种食品产业必须坚持市场导向,立足需求拓市场,面向市场要效益,形成全要素、多领域的产业融合态势。这种融合,包括由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合、一二三产业融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国内外两个市场融合,形成从研发到运输、从田间到餐桌、从国内到国际的产业融合链条。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一级巡视员曹学军致辞曹学军指出,中国去年规模以上食品企业营业收入超过9.8万亿元,占制造业总收入的7%,食品消费占社会总消费的30%,食品工业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稳增长、扩内需的重要“压舱石”。曹学军认为,对于食品工业发展,应着力推进以下工作:一是提高行业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支持企业加强与大专院校、重点实验室、研究机构协同创新,加强食品健康营养基础研究,推动数字化技术、绿色化技术、生物技术等先进技术在食品行业的推广应用,提升食品技术、装备、产品高质量供给水平,加快食品行业的数字化、绿色上、高端化转型升级;二是深入实施“三品”战略,积极落实健康中国战略,以营养、美味、多元、方便为重点,细化不同消费人群、不同消费场景需求分析研究,开发促进儿童、老人、学生及特殊消费场景营养健康食品的供给和消费,对于特种食品行业,还应加强生产加工模式转型,加强商业服务延伸,拓展工业化消费场景,培育具有市场影响力的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和区域品牌;三是构建融合发展产业生态,食品行业是典型的一、二、三产融合产业,要发挥龙头企业链主引擎作用,深入挖掘特色原料优势,强化从田间到餐桌全链条的产业链协同配套,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推动食品集聚、集群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四是提升食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建立健全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强化企业质量安全和诚信经营意识,加强食品质量检测与安全营养评价,实施诚信管理体系国家标准,完善全生命周期的质量追溯制度。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沈篪致辞沈篪指出,我国特种食品需求发展空间广阔,但还存在企业站位有待提高、品种仍较单一、行业内部各门类和科研院所之间融合发展不深入不充分等问题。沈篪强调,特种食品产业发展关乎国之大事,需要大家协同努力:一是要深入研究需求,从需求倒推创新研发;二是针对目前的特种食品产品结构和体系状况,加快产业、产品的迭代升级,加强新技术、新品种导入,将植物基、全谷物、深海水产等营养丰富、安全性强的食品原料和纳米技术、基因技术、生物技术、3D打印、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和先进装备,持续导入,不断丰富产品品种、提升产品品质;三是不断完善标准化体系建设,为特种食品的规范、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四是培育特种食品融合创新发展生态,建设产供需对接平台,贯通产业链,通过要素集聚,形成需方提诉求、政府搭平台、行业做纽带、院所搞研发、企业抓生产的产业生态。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王琪致辞王琪介绍,近年来,我国特种食品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含有特殊成分、同时能满足特殊医学用途和营养需求的食品在特定人群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在保障我国特种饮食安全和体力供应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她说,本届高峰论坛旨在搭建产、学、研用合作交流平台,推动融合创新发展,更好地促进我国特种食品向营养化、功能化、品位化、易食化、定制化方向发展,适应新时期国防后勤保障体系改革、应急救援、野外作业、体育运动等特殊领域对特种食品发展的需要。与会嘉宾参观成果展览在本届论坛上,陈君石院士,单杨院士,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杜昱光作了主旨报告。另外,6位营养和食品专家作了专题讲座,
2023年5月15日
其他

再接再厉,持续巩固好制止餐饮浪费专项行动成果

5月6日,市场监管总局召开的制止餐饮浪费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披露:自今年3月全国开展制止餐饮浪费专项行动以来,餐饮外卖和婚宴、自助餐、单位食堂等重点领域加大检查频次和力度。截至目前,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整改餐饮浪费问题2.7万余个,办理行政处罚案件8986件,陆续发布《饭店业信用等级评价规范》等8项国家标准,餐饮浪费势头得到初步遏制。根据各项数据的反馈,制止餐饮浪费专项行动开展两个多月所交上的这份答卷,可以用成果满满来形容。从社会氛围来看,过去一段时间里,专项行动所带来的变化,也是每个人都可知可感的。比如,消费者餐后自觉打包的现象更多了,小份菜正成为越来越多餐厅的标配,大家点外卖时也会收到平台更多“适度点餐”的提示……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短期内的专项行动成效越明显,表明我们过去的餐饮浪费现象越严重,也越提醒我们,再接再厉,持之以恒抓好制止餐饮浪费的重要性。毫无疑问,制止餐饮浪费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凝聚各方合力。当前餐饮浪费势头得到初步遏制,离不开相关部门监管责任的落实,各平台和餐饮企业的积极配合,也建立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积极参与之上。可以说,任何一个环节都缺一不可。专项治理行动,通过分门别类制定措施,打出一套制止餐饮浪费“组合拳”,实际也就是更好激发了各个系统和环节的合力。但我们既要为当前的阶段性治理成果感到欣慰,也更要通过更多的制度性探索将治理成果巩固好、扩大好,将专项治理行动期间所激发出来的惊人合力从短期爆发导向长期的“细水长流”。应该看到,整改了多少问题,办理了多少案件,只是制止餐饮浪费的手段,根本目的还是要在“着力解决一批突出问题,曝光一批违法案件,制定一批团体标准,宣传一批典型经验”之后,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社会蔚然成风。当前,我国正在研制《餐饮业反食品浪费管理通则》等四项国家标准。下一步,还将加快研制绿色外卖、旅游自助餐、机关食堂反浪费指南等一系列国家标准,不断健全节约型餐饮的标准。这种标准建设和完善,就有利于把制止餐饮浪费从专项行动推向常态化、标准化,真正让反对浪费成为所有市场主体和消费者的自觉行动。要厘清的一点是,专项行动侧重的是“组合拳”,它需要监管部门的积极参与和严格执法,但并不等于排斥市场规律。事实上,注重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完善奖惩机制,引导企业自觉践行反浪费职责,一直是专项行动的一个重要抓手。如组织网络平台、餐饮企业对采取措施得力、制止餐饮浪费显著的商户和践行“光盘”的消费者及时予以奖励,指导多地探索建立餐饮浪费“红黑榜”制度,定期晒出正反典型,引导消费者“用脚投票”等,都体现了对市场调节作用和激励机制的重视。并且要注意的是,早在专项行动开展前,不少餐饮企业就有反浪费的自觉。如一些餐饮企业积极推进食材边角料的使用,不仅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还开发了特色菜品,降低了餐厅的运营成本,甚至减少了厨余垃圾的处理成本。也就是说,餐饮企业在制止餐饮浪费上,本身就有着内在的驱动力。专项行动则是进一步顺应和激发了企业在倡导文明用餐、制止浪费上的积极性。因此,那种把餐饮企业的利益最大化诉求与制止浪费对立起来的错误观念,应该休矣。这也是给专项行动开展创造更好的舆论环境的应有之义。行百里者半九十。餐饮浪费现象的形成有着复杂的成因和社会长久以来的行为惯性,制止餐饮浪费,势必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绝不能有“松松劲”“歇歇脚”的思维。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是正确的姿态。而当前专项治理行动所取得的成效,只是一个新的起点。共同打好厉行节约“持久战”,推动消费者形成文明消费、按需点餐、珍惜粮食的意识,推动企业选择节约适度、绿色低碳、环保健康的生产经营模式,推动在全社会树立起“浪费可耻、节约为荣”文明新风尚,仍需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2023年5月7日
其他

要闻 | 六部门发出通知——确保夏粮收购工作顺利开展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六部门日前发出通知,要求扎实做好2023年小麦、早籼稻、油菜籽等夏季粮油收购工作,确保夏粮收购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通知说,夏粮收购是全年粮食收购工作的首战,抓好夏粮收购是保障粮食稳定安全供给、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重要举措,是维护粮食市场平稳运行、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的现实需要。要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着力激发市场化购销活力。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不断提升粮食收储保障能力。通知说,要严格执行质价标准,不得压级压价、抬级抬价、拒收符合标准的粮食。相关地方要切实承担起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的主体责任,对可能出现的不符合标准的粮食,必要时采取地方临储等方式妥善处置,严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流入口粮市场和食品生产企业。政策性收购资金要及时足额供应,专款专用、封闭运行。通知要求,紧贴农民售粮实际,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服务举措,帮助农民便捷顺畅售粮。充分发挥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作用,及时提供清理、干燥、收储等服务;加强农户科学储粮指导,促进农民减损增收。(杜海涛)来源:人民日报
2023年5月5日
其他

关注 | 市场监管总局:“你点我检”监管模式取得明显成效

从市场监管总局获悉,通过两年多的试点,在食品安全领域开展的“你点我检”监管新模式取得明显成效。去年有31个省份247个城市的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你点我检”1600余次,抽检量达到16万余批次。让消费者“点”出关心的食品品种,以检验检测促进食品安全的“大监管”。在浙江,消费者在商场超市选购食品时,通过手机上“百姓点检”小程序扫描食品包装上的条形码就可以查到市场监管部门对该食品的抽检情况。消费者刘娇娇介绍,这里有一个检测结果,我平时扫了之后就能看到有没有合格,有时候买牛奶,特别小孩子吃的东西我们会稍微注意一点。消费者如果想了解某个食品质量状况,可以在手机上点击我要抽检,用手机拍照上传,市场监管部门会及时响应。杭州市市场监管局拱墅区拱宸桥市场监管所刘艳华表示,在接收到省局统一部署的抽检任务后,将会去现场抽取具体的样品,并将抽取的样品送检,待检测结果出具后会上传系统。消费者会在手机的终端实时地接收和查看抽检信息。浙江省市场监管局食品抽检处处长王群介绍,简单地说就是百姓点什么,我们就检什么,监管什么。今年一季度,累计征集群众意见建议两万余条,使用扫一扫功能查询食品信息达30万次,你点我检1.1万次,所有检查结果都100%反馈给了消费者。同时对于抽检不合格的食品,市场监管部门会第一时间依法进行处置。四川省市场监管部门近期组织了食品安全“你点我检”活动进社区、进学校,对消费者关心的黄瓜、洋葱、西红柿等蔬菜组织专业检测机构进行现场快检。市场监管总局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司副司长梁钢强调,2022年各地共开展“你点我检”活动1600余次,抽检量达到16万余批次,今年前3月抽检量又较去年同期增加了80%。今年将“你点我检”成果切实运用到抽检监测、核查处置、预警交流、标准制定等工作中,努力提高食品抽检工作针对性、有效性。来源:央视新闻
2023年5月4日
其他

要闻 | 第二十四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开幕

2023中国食品安全万里行同步启动原国务委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发来贺信4月20日上午,以“绿色·科技·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十四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开幕,2023中国食品安全万里行启动仪式同步举办,原国务委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发来贺信祝贺菜博会开幕、万里行启动,2023中国乡村振兴食品农产品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夜游菜博会等系列活动也陆续举办。第二十四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开幕式现场。陈至立副委员长在贺信中表示:值此“第二十四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开幕式
2023年4月21日
其他

要闻 | 全国市场监管系统食品安全工作座谈会在四川成都召开

4月18日,全国市场监管系统食品安全工作座谈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市场监管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蒲淳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2022年和过去五年,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落实“四个最严”要求,统筹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不断增强问题发现与处置能力,保持了食品安全总体稳定向好态势。2023年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密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进一步压实责任、强化监管、严控风险、守住底线,全力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2023年4月19日
其他

要闻 | 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能力建设推进工作视频会

4月7日,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能力建设推进工作视频会,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强调,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深刻认识新时代新征程加强农业农村法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聚焦守好保障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围绕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任务,抓好立法协调,抓细执法监管,抓实普法宣传,抓强法治队伍,努力开创农业农村法治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建立完善农业农村法律规范体系,组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力量,严格规范执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依法维护农业生产经营秩序,农业农村法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领域更广,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任务更重,农业农村依法治理要求更高,迫切需要靠法治来破难题、开新局、聚合力。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自觉把农业农村法治建设摆上突出位置,务实有力推进,确保取得扎实成效。会议强调,要高质量推进新时代新征程农业农村法治建设,重点是建好完备的三农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律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和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要谋划推动急需紧缺的法律法规制修订,抓紧推动制定粮食安全保障法、耕地保护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等法律法规,因地制宜开展地方立法。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学习贯彻机制、法律实施评价评估机制和执法监督机制,保障农业农村法律法规有效实施。用好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等普法抓手平台,丰富方式载体,畅通法律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推进乡村依法治理。压实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法治建设责任,增强依法行政意识,强化法治工作力量,提升农业农村部门依法治理水平。会议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作为一项基础性的重要工作抓紧抓到位。把准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的职责定位,与行业监管一体推进、形成合力,围绕三农中心工作全面发挥支撑保障作用。着力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尽快健全执法体系,组织好执法培训演练,强化执法经费保障、条件装备和信息化建设,努力建成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现代化的三农执法骨干力量。紧盯关键农时、重要时点、重点领域,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执法行动,探索创新更有效的执法方式,改进执法服务水平,强化部门、区域间执法协同联动,提高执法效能。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邓小刚主持会议。农业农村部国家首席兽医师(官)李金祥宣读第四批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示范窗口和示范单位名单、农业农村系统“七五”普法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名单,宣布首届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比武总决赛结果,部总经济师魏百刚参加会议。湖北、四川、河北、江苏、江西、福建6省农业农村部门负责人作交流发言。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司法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文化和旅游部、应急管理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以及中央农办秘书局、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有关司局单位负责人在主会场参加会议。来源:农业农村部
2023年4月10日
其他

要闻 | 中法签署特殊食品注册现场核查合作备忘录

2023年4月6日下午,在国家主席习近平、法国总统马克龙的共同见证下,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罗文同法国农业和粮食主权部部长马克·费诺在人民大会堂共同签署了两国关于特殊食品注册现场核查领域的合作备忘录。该备忘录旨在推进双方在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和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核查工作的合作,以更好地保障婴幼儿配方乳粉安全与供应,促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2023年4月7日
其他

要闻 | 国家发改委: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消息,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大部署,3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同志主持召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工作专题会议。会议指出,《中共中央
2023年4月4日
其他

要闻 | 截至2022年底 全国登记在册企业超五千万户

日前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召开的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2022年底,全国登记在册的企业达5282.6万户,市场监管部门将采取多项举措为企业发展营造更优市场环境。为创新发展营造更优市场环境。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出台后,市场监管总局同步制定了配套规定实施细则,将相关申请类、审核类、通知类文书压减近一半,取消了6项证明材料,显著降低了市场主体办事成本。市场监管总局登记注册局局长任端平介绍,条例实施一年多以来,新旧登记制度衔接顺畅、过渡平稳,进一步释放了稳定市场主体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的积极政策信号。今年,市场监管总局将持续深化改革,推动市场准入准营规则更加健全完善,为市场主体创新发展打造更优的市场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竞争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为企业纾困解难、减轻负担。市场监管部门在全国范围内推进资质认定告知承诺制度,优化技术评审方式,增加远程评审手段,将许可和技术评审时间分别再压缩1/3,审批时限压缩近50%。组织检验检测机构加强技术服务,帮扶制造企业14.4万家,推动降本增效逾10亿元。联合公安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深化机动车检验制度改革,推出优化车检服务系列举措,进一步简程序、降成本、提服务,每年减免检测费用200多亿元。市场监管总局认可检测司副司长刘仲书介绍,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以常压罐体检验、机动车检验、食品检验等高风险领域为重点,与相关职能部门开展联合监管、联合惩戒,保持对突出问题、突出风险的高压监管态势。同时加快探索信用监管、智慧监管实施举措,努力在强化失信惩戒、优化“互联网+监管”模式方面取得新实效。帮扶小微企业解决“质量痛点”。“我国5000多万家企业中绝大多数是中小微企业,它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管司司长刘卫军说。市场监管总局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针对小微企业“质量痛点”,编制17个行业《企业质量管理核心过程实施指南》和56个企业质量提升优良案例,对企业实施精准帮扶,通过重构企业生产流程、完善管理制度、改进关键工艺等手段,提升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此外,市场监管总局开展质量技术帮扶“提质强企”行动,全年帮扶企业超过5.45万家,其中中小微企业4.54万家、占比超八成,开展产业链帮扶2800多次,覆盖1500个产业集聚区,助力企业通过减少质量损耗、提升生产效率等途径提升工业产值超过81亿元。市场监管总局质量监督司副司长王胜利介绍,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继续深入推进质量技术帮扶“提质强企”行动,推动质量技术帮扶更加精准。探索推进“互联网+帮扶”模式,持续提升质量技术帮扶数字化水平。进一步加强帮需互动,探索开展“你点我帮”,做到企业有需求、市场监管有回应、产业水平有提升。(林丽鹂)来源:人民日报
2023年3月30日
其他

要闻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一部门关于培育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指导意见》解读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培育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为便于贯彻实施《指导意见》,现将有关内容解读如下:一、《指导意见》编制目的是什么?食品产业是“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重要民生产业,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是我国食品工业重要发展载体和关键增长引擎,在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助力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福建、宁夏等地考察时,先后对柳州螺蛳粉、武夷山茶叶、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等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发展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指导意见》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引导地方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推动形成“百花齐放”的特色食品产业发展格局,培育食品产业发展新动能,为稳定工业经济增长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二、《指导意见》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是什么?《指导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独特饮食文化,充分释放产业发展潜力,推动全面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指导意见》明确了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基本形成“百亿龙头、千亿集群、万亿产业”的地方特色食品发展格局,培育5个以上年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传统优势食品产区,25个以上年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的龙头骨干企业,打造一批全国知名地方特色食品品牌和地方特色小吃工业化典型案例。《指导意见》部署了优质原料保障、产业集群建设、技术装备提升、质量安全保障、特色品牌培育、转变发展方式以及业态模式创新7个方面工作20项任务。三、《指导意见》在推动产业发展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指导意见》瞄准建设现代食品产业体系,围绕食品工业全产业链推进上下游协同发力,从农产品原料的保障、到产业集群的建设、到技术装备的提升、再到食品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拓展,均进行了工作部署和安排,特别是设置了特色农产品原料基地、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集群以及技术装备和工艺提升方向三个专栏,对重点工作进行了细化和聚焦。同时在品牌建设方面持续发力,慎终如始做好食品安全保障,坚持以创新为引领推动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链向高端攀升,向新场景和新赛道延伸,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四、《指导意见》为什么要加强优质农产品原料基地建设?绝大多数食品产品以食用农产品为原料,是第一产业的直接下游,与农业生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地方特色食品的原料大部分为某一特定区域内的优异、独特资源,是当地独有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农产品原料基地建设,能够推动各地传统饮食文化和加工工艺传承发展,保证地方特色食品“原汁原味”。在开展农产品原料基地建设过程中,许多食品生产企业以订单农业等方式,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稳定的协作关系,或与农产品原料种养殖户建立契约型、分红型、股权型等多种合作模式,有效促进了工业反哺农业,让农民共享全产业链的增值收益,改善乡村面貌,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此外,地方特色食品生产企业通过原料基地建设,可以有效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种养殖,有利于落实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措施,发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和名特优新等优质特色农产品,并通过对农业生产主体种养殖技艺的科学指导,规范农兽药、肥料、饲料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五、《指导意见》为什么要重点培育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品牌文化?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一定程度上诠释了当地独特的饮食文化。很多地方特色饮食被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中蕴含着一整套与食材遴选、配料加工、菜肴烹制和美食消费相关的知识和实践,是人际交往、礼仪节庆等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传达着中国人尊崇自然、顺应时节、食治养生等思想观念和健康理念。加强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品牌培育,讲好地方特色食品的“文化故事”和“中国味道”,能够促进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其次,深度挖掘地方特色食品的文化内涵,推动“文化赋能”,促进传统历史文化、节庆文化、民俗文化等元素融入地方特色食品品牌,能够有效激发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同感和忠诚度,提升地方特色食品的附加值和企业的软实力。第三,地方特色食品往往在某一特定区域内由于共同的历史文化记忆形成了稳定的消费群体,但在全国范围知名度并不高,不利于产品的市场推广,加强品牌文化培育和宣传推广,能够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效扩大消费群体,促进地方特色食品由区域走向全国。六、《指导意见》在提升地方特色食品企业技术水平方面有哪些部署?推动企业加强技术研发,提升装备和设计水平,是促进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着力点。《指导意见》提出了三方面的任务,一是增强共性基础技术能力。借助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科技资源,加强地方特色食品营养靶向设计、风味品质修饰、功能成分高效提取分离、加工工艺适应性改造等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强化超微粉碎、快速钝酶、节能速冻、气调保藏等实用工艺推广应用。二是提升先进装备供给能力。促进全自动高速无菌灌装、智能温控蒸煮、数控高密度发酵、微波灭菌、超高压非热杀菌等现代食品加工工艺装备推广应用;积极应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等,提升工艺装备水平。三是加强工业设计推广应用。发挥工业设计赋能作用,加速向产品研发、加工制造、外观设计等各环节渗透,促进产品设计与中华传统工艺文化深度融合,有效提升产品附加值、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七、《指导意见》在培育新的业态和模式方面有哪些考虑?推广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新业态新模式,对于促进三产融合发展,提升食品产业价值链具有重要意义。《指导意见》提出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支持企业巩固与商超、便利店、社区生鲜等传统渠道的合作,加强与大型电商平台产销对接,实现线上线下多元业态深度融合,同时通过消费需求数据预测,解析不同地区消费偏好以及未来消费流行趋势。二是挖掘地方特色食品的健康养生、休闲观光、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等功能,引导地方特色食品产业与康养、旅游、科普、娱乐等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共享农庄、农耕体验、乡村民宿等业态和模式。三是打造集食品品鉴、文化创意、社群交往等功能为一体的地方特色食品消费场景,同时积极将地方特色食品消费元素嵌入夜间经济、特色餐饮集聚区、大型商业综合体等消费场景和载体。八、质量认证在培育地方特色食品产业方面发挥什么作用?按照国际惯例,结合我国食品农产品行业发展实际,我国目前已建立了包括有机产品、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良好农业规范(GAP)等在内的多种国家推行的认证制度,覆盖了食品农产品生产、流通等环节、对保障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提振消费者信心、促进贸易便利起到了良好作用,截止目前共有7万余家企业获得食品农产品认证证书13万余张,对我国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九、《指导意见》如何做好组织保障?《指导意见》的落地见效,需要各部门、各地方、各有关单位发挥自身优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着眼打好政策“组合拳”,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组织保障。一是加强统筹协调。构建部、省(自治区、直辖市)、市三级协同工作机制,加强央地联动;建立部际协调机制,协同推进产业发展。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充分利用现有资金渠道,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引导金融机构为地方特色食品生产企业发展提供助力;鼓励市场化运作的各类基金加大对地方特行色食品领域技术创新和薄弱环节攻关的支持力度;稳妥推进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三是健全标准体系。开展特色食品领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鼓励制定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支持地方特色食品生产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与转化。四是加快人才培养。借助高校、科研院所等资源,培养产业发展亟需的专业人才;开展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形成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队伍等。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2023年3月29日
其他

要闻 | 食品安全联盟在京召开“制止餐饮浪费”座谈会

2023年3月23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颁布实施即将两周年之际,食品安全联盟在京召开“制止餐饮浪费”座谈会,通报制止餐饮浪费工作进展,交流分享相关经验做法,组织签署《制止餐饮浪费承诺书》,号召广大食品企业全面贯彻落实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制止餐饮浪费专项行动有关部署要求,推动形成全社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氛围。食品安全联盟发起人和发起单位代表,食品安全治理专家学者,市场监管总局食品安全总监王铁汉和相关司局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食品企业的法定职责,更是食品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会议提出,作为反浪费的第一责任人,企业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认真履行法定责任,采取更多有效措施,切实防范食品浪费。当前,广大食品企业都依法配备了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要把反食品浪费的要求与“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机制结合,内嵌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之中。同时,要管好用好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使其成为守护食品安全底线、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会议倡议,各企业要遵纪守法,充分发挥品牌优势,强化绿色消费意识,积极配合食品、餐饮等行业组织,树立自身良好形象,实现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此外,应以标准化手段促进管理水平提升,优化服务促进企业降本增效,切实减少浪费,进一步助推全行业高质量发展。会上,各联盟企业代表和专家介绍了本单位在践行社会责任、制止餐饮浪费方面的具体做法和创新经验。同时,庄严签署由食品安全联盟发起的《制止餐饮浪费承诺书》,进一步凝聚行业共识。与会人员表示,本次交流座谈加深了食品从业人员对制止餐饮浪费工作的认识和理解,为进一步贯彻实施相关工作提供了可感知、可复制的举措与成功经验,值得更多的食品企业借鉴。据悉,下一步,食品安全联盟将大力配合市场监管部门,深入开展“光盘有礼”系列活动,积极使用“光盘有礼”宣传口号,形成矩阵传播效应,引导食品企业进一步增强守法意识,树立节约理念。同时,充分利用好食品安全专业媒体平台与行业资源,加强宣传普法、交流会商、信息推送等工作,推动形成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社会共治合力。
2023年3月27日
其他

要闻 | 全国市场监管系统信用监管工作座谈会在福州召开

3月22日,全国市场监管系统信用监管工作座谈会在福建省福州市召开。会议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按照全国市场监管工作会议要求,总结2022年和过去5年信用监管工作成效经验,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研究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市场监管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蒲淳出席会议并讲话。蒲淳指出,2022年全系统持续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各项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和很大进步。过去5年,全系统坚持无事不扰、无处不在,优化监管效能;坚持信用赋能、宽进严管,突出监管成效;坚持部门协同、社会共治,壮大监管力量;坚持寓管于服、以服促管,提高监管水平,通过一系列制度措施,市场监管能力提升明显,市场秩序稳中向好。蒲淳强调,要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上下功夫,担当作为、真抓实干,围绕市场监管工作的着力点,加强信用监管工作统筹谋划,推动改革创新,构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信用监管机制,提升市场监管现代化水平,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蒲淳要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聚焦监管效能提升,实现公正精准高效监管;要加大信用建设力度,塑造诚实守信市场环境;要发挥信用护航作用,推动信用赋能各领域监管;要创新信用监管工具,不断提升信用监管能力水平;要夯实信用监管基础,推动信用监管事业跨越发展。会上,辽宁、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湖北、海南、陕西9个省级市场监管部门负责同志作交流发言,北京东城、福州、深圳、江门、玉林、成都6个地方市场监管部门分享有关工作经验做法。总局有关司局、直属单位,各省级市场监管部门,以及信用监管工作成效明显获国务院2021年真抓实干督查激励地方市场监管部门的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来源:市场监管总局
2023年3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