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障之声

其他

可诉性是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灵魂

近期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二次审议稿的公开征求意见正在进行中,二次审议稿中较一次审议稿而言,虽然对于无障碍环境建设加强了规范和监管和保障措施,也明确了个人和组织有投诉举报的权力。但是纵观整篇审议稿,法律的可诉性仍旧非常不足。这会造成该部法律在实际执行中可能存在强制力和执行力不足的问题,使得该部法律有成为“吉祥物法律”的风险,一如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法律的可诉性,是指当法律中规定的权利被侵犯或滥用、义务被违反时,法律必须提供适当的救济程序和手段,尤其要提供专门的法律机制使得诉求人有可能通过专门的司法机构如法院来保障其合法权利或正当利益。
2023年5月16日
其他

祝福!11名全盲考生使用盲文试卷参加2021高考

今天(6月7日),2021年高考大幕开启。记者从教育部考试中心了解到,2021年全国高考继续为盲人考生专门制作了盲文试卷。浙江、安徽、河南、广东、西藏、宁夏6省区共有11名全盲考生使用盲文试卷参加考试。这是我国2014年首次使用高考盲文试卷以来,参加高考全盲考生人数最多的一次。教育部考试中心有关人士告诉记者:除全盲考生使用盲文试卷外,针对其他视障碍考生采取了印制大字卷、专人引导、优先进入考场等方式,并为各类残障考生提供合理便利条件。今年,宁夏1名全盲考生,来自宁夏南部山区贫困的西吉县,宁夏残联、盲协会同有关部门,强化对这名全盲考生的服务保障,教育考试部门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认真做好了盲文试卷接运、设置单独考场等工作,确保考生顺利参加考试。盲人考生
2021年6月7日
其他

《掌声》:一篇让残障者困境继续加深的课文

作为一个在普通学校教育下成长的残障者,至今仍然记得那些年被教科书中出现残障者的课文支配的恐惧,他们要么有过人的毅力,要么有美丽的心灵……每次学到这些课文,都让同样身体残疾的我倍感尴尬,生怕身边的同学把我带入这些“人生榜样”里,对我产生同样的印象。因为我知道自己普普通通,没有过人毅力,心灵也有待成熟,怎么努力也不会成为别人的榜样,以至我至今仍然拒绝看所有有关残疾人的传记(虽然我是一个还算爱看书的人)。那些课文为什么会让我感到尴尬甚至反感,我带大家解读一篇就知道了。这是一篇曾入选人教版、苏教版、沪教版、语文S版等四套小学语文教科书,连续多年入选人教版且2021年依然在册的课文——《掌声》。鼓励=不歧视?《掌声》,讲述了一位残疾同学英子,因为第一次当众上讲台时,得到了同学们的掌声鼓励,而逐渐从自卑变为开朗,融入班集体的故事,故事的原型来自作者董保纲现实生活中的残障同学。““我的原文中,'英子'
2021年5月19日
其他

【旧闻重发】为什么一定要有残障老师?

通常我们谈到融合教育(Inclusive
2021年5月13日
其他

【视频版】被体检卡住残障老师:他们出现在学校里,才会影响新一批年轻人

邹蜜:我叫邹蜜,蜜是甜蜜的蜜。我在重庆做课外辅导,可能19年快20年的时间了。我觉得兴趣最重要,学生们找到兴趣,他们才能找到学习的内驱力。learning
2021年5月9日
其他

双腿残疾就不能当老师吗?

笔试成绩合格,面试成绩合格,普通话考试合格,体检:不合格。最近,重庆人邹蜜在申请教师资格的路上,止步体检环节。因为双腿残疾,她在体检时被判定为不合格,无法取得教师资格证。邹蜜的遭遇引发了不少同情。有学者表示,当身体缺陷不影响其从事某项事务的资格、能力时,不应遭受差别对待,更不应成为其获得相应资格的障碍。4月30日,重庆市教委就此事对媒体作出回应称,依照目前教师资格认定体检标准及办法,体检医院给出了体检不合格的结论。针对肢体残疾人士教师资格认定体检面临的问题,重庆市正在争取各方支持,将尽快启动对教师资格认定体检标准的修订工作,依法依规为肢体残疾人士取得教师资格提供最大的帮助和便利。邹蜜。马晓晴/摄申请教师资格证:两下肢不能运动,体检不合格过去十多年间,邹蜜的工作是给学生辅导英语。她拥有专业外语院校的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后又在美国一所大学取得了教育学硕士学位,专业能力受到了学员及家长的肯定。2018年,教育部发文要求校外培训机构从事语文、数学、英语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培训的教师应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按照新规要求,2018年下半年,邹蜜报名参加了重庆市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先后在2019年和2020年拿到了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成绩合格证书和二级甲等普通话证书。邹蜜的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但她因为双腿残疾而未能通过体检。马晓晴/摄拥有教育学与英语语言文学双硕士学位,加上长期的工作经历,邹蜜认为,自己的专业能力符合教育部颁布的《实施办法》中规定的获得教师资格证的要求。遗憾的是,2021年4月14日,邹蜜前往重庆市九龙坡区教委指定的资格认证体检医院体检时,被判定为“不合格”。相关部门给出的答复是,根据2016年修订的《重庆市申请教师资格人员体检标准及办法》,“两上肢或两下肢不能运动”属于严重畸形及运动系统疾病,是“体检不合格”的情形。邹蜜因双腿残疾而体检不合格,未能通过教师资格认定。马晓晴/摄英语辅导是这位双腿残疾人士赖以谋生的职业。她认为,自己能通过笔试和面试,意味着具备当一名老师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教学能力。“依托网络技术,像课外培训这种灵活的居家就业方式,可以拓宽残障人的就业渠道,让我们获得一定的生活来源。”邹蜜。马晓晴/摄“身体缺陷不影响其从事某项事务时,不应遭受差别对待”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副教授杜江涌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此外,国务院颁布的《教师资格条例》进一步解释,“有教育教学能力”应当包括符合国家规定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身体条件。“从上述规定可见,教师资格取得的考察重点是申请人是否具备教师所应具备的品德和能力,当然,身体条件也是判断因素之一。”杜江涌说。但他认为,是否符合成为教师的身体条件应当以社会善良人的经验法则为依据。当身体缺陷不影响其从事某项事务的资格、能力时,不应遭受差别对待,更不应成为其获得相应资格的障碍。吴迪一直在致力推动残障人士获得平等权利,她认为类似邹蜜经历的这种与核心工作能力无关的体检,可以说是一种基于残障的歧视。在杜江涌看来,从邹蜜此前的教学经历和她能通过教师资格考试可以看出,身体残疾未影响她正常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尽管不符合相应的体检标准,但事实上符合上位法所规定的“有教育教学能力”,且其“双下肢不能运动”对教学活动造成的不便可通过轮椅等辅助器具得到弥补。“因此,体检标准中所规定的不合格情况,与上位法的精神和目的相悖,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所规定的“有教育教学能力”的过度限制,同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残障人保障法》对残障人平等就业权利相违背。”杜江涌说。一些省市已经放宽了教师资格证认证体检标准事实上,这不是邹蜜第一次因为体检被拒。2000年,因为一场车祸,正读大二的邹蜜脊髓损伤,导致双腿残疾。休学两年后,因为“两上肢或两下肢不能运用者”不符合当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标准,她不得不听从学校建议,办理了退学手续。就在她被迫退学后的第二年,2003年,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障人联合会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取消了对肢体残疾的限制。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对肢体残疾、不影响所报专业学习,且高考成绩达到录取要求的考生,高校不能因其残疾而不予录取。也是在2003年,邹蜜萌生了考教师资格证的想法。当时,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打电话向有关部门咨询,得到的答复是她会因达不到体检标准而无法获得教师资格证。“没想到,那么多年过去了,依然卡在体检环节。”邹蜜说,自己身边一些从事课外培训的残障朋友,也正面临着和自己一样的难题。记者统计发现,教师资格证认证的体检标准并非全国统一。根据《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体检项目由省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其中强调必须包含“传染病”、“精神病史”项目,但未对其他项目作出限制。近年来,部分省市在教师资格证认证的体检标准方面做出了调整。四川省从2018年起开展听障人员教师资格认定试点工作,规定听障人员申请认定教师资格,体检时可减免听力检测项目。另据报道,2013年修订的《广东省教师资格申请人员体格检查标准》,对于部分肢体、视力及听力等残障群体从教,也取消了限制。能否胜任某项工作,不应依据身体是否有缺陷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张丽莉曾建议,改进教师资格认定工作中体检环节对残疾人身体条件的相关限制项目。她发现,被列入“体检不合格标准”的内容包含了肢体残疾、听力残疾、视力残疾及言语残疾四种我国残疾人类别,这意味着体检拥有残疾人获得教师资格证的一票否决权。吴迪认为,在社会上流行的一些观念里,残障人是有“缺陷”的、没有能力的、给社会造成负担的,这种观念只看到“残疾”而看不到残障者作为“人”的主体性,因而忽略了制度和环境造成的障碍。“这些观念反映到政策上,就会出现以身体条件决定专业和职业的制度设计。”吴迪说,“如果没有残障教师,今后我们就会更加觉得残障人当不了教师。只有越来越多的残障人进入教室和职场,社会对残障的态度才会改变。”邹蜜回忆,2008年她在面试四川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专业的研究生时,有老师希望她能转到翻译理论专业,理由是担心“轮椅进不去狭小的同传箱”。但最后,学校还是尊重了邹蜜的选择,并承诺,只要她学术能力过关,其他问题不会成为她入学的障碍。2010年,从四川外国语大学研究生毕业时,邹蜜不仅完成了老师说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还获得了一个不错的工作机会。2016年,邹蜜又申请到美国雪城大学的全额奖学金。“教育部门不予通过邹蜜的教师资格认定,属于不予行政许可决定,是具体行政行为,对她的权利义务具有实际影响。”杜江涌建议,邹蜜可以通过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的方式寻求法律救济。邹蜜说,当初劝她转专业的老师曾在后来说“我没想到你能做那么好”。她认为,很多事情并不是残障人士做不到,而是他们缺乏一些机会和平台来施展才华。“应该通过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和努力程度来判断他是否胜任一份工作,而不是看他是否有身体缺陷。”作者:实习生
2021年5月1日
其他

请教育部门别再成为残障人士前进路上的拦路虎了!

近日女硕士因残疾未通过教师资格认定引发热议。这是近几年又一起因为体检原因导致残障人士无法拿到教师资格证的事件。因事件当事人邹老师优秀的专业水平,强大的工作能力和令人敬佩的奋斗过程,此事受到广泛关注,甚至登上了微博热搜榜。网友们也纷纷对邹老师的遭遇表示同情,教师资格体检制度也受到了广泛质疑。2000年,正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读大二的邹老师在一次意外车祸中脊髓损伤,让她成为了轮椅使用者。校方以她的身体情况不符合当时高考体检标准为由,做出了退学的决定,邹老师求学生涯就此被迫中止。但是邹老师并没有因此停下自己的脚步,2002年到2018年邹老师相继取得了本科学历,拿到了国内外两所高校的硕士学位。通过不懈的努力,如今邹老师已经成为重庆市小有名气的校外英语辅导老师。为适应教育部新颁布的行业新规,邹老师于2018年下半年参加重庆市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笔试面试普通话水平测试都顺利通过,却因下肢残障被卡在了体检环节。根据教育部新规要求,如果体检标准无法改变,邹老师就将面临失业。纵观邹老师的奋斗历程,我们清楚的发现本应为残障人士就学,就业提供支持和帮助的教育部门非但没有起到积极作用,反而每到关键时刻就成为邹老师前进路上的拦路虎。第一次是让邹老师失学,第二次是让邹老师面临失业,简直是次次见血,次次让邹老师陷入绝境。即使邹老师是国家人事部翻译证书CATTI二级口译二级笔译持有者、四川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硕士、美国雪城大学教育学硕士。从事翻译工作15
2021年4月29日
其他

盲人高考生635分的背后 ,除了励志,媒体还应该追问些什么?

残障有不一样的阴霾但是有一样的阳光,有不一样的泪水但是有一样的笑脸,有不一样的经历但是有一样的权利,让我们在这里一起谈权利,一起发声,一起happy,残障权利行动者欢迎你的加入!
2020年7月29日
其他

听障学生该选择普通高考还是单考单招

l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关注“残障之声”又是一年一度高考季,很多听障学生及其家长都在咨询,问题集中在一个内容上:是参加普通高考?还是选择单考单招的特殊教育学院。为此,我们与身边的成年听障朋友们深入沟通,做了一个听障毕业生的小调研。1单考单招是时代的产物针对听障学生开设的单考单招最早可以追溯到1987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正式成立。这在当时是一件特别了不起的大事。毕竟,以前在各地聋校的听障学生,义务教育至初中毕业,只有直接安置去福利工厂工作的出路,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1987年之后,终于有一所高等院校可以报考,就多了一条路,聋校的听障学生可以继续读聋人高中,然后通过单考单招接受高等教育。为了让更多聋校毕业的听障学生能接受高等教育,有了长春大学特殊教育的先河,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重庆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等特殊教育学院相继成立或是开设听障班,招收听障学生。2体检标准终于获得突破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普通高级中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必须招收符合国家规定的录取要求的残疾考生入学,不得因其残疾而拒绝招收。”1993年,又发生一件对听障群体受教育权产生重大影响的大事——普通高考体检标准中的“双耳聋不收”终于被删除。只要生活能够自理,高考分数上线,普通高等教育院校不得以残疾为由拒收听障考生。普校毕业的听障学生终于如愿以偿,可以报考心仪的普通高等教育院校了。时至今日,听障学生就读北大、清华已经不稀奇。已毕业的不但有越来越多的听障博士,还有了听障博士后。普通学历教育帮助听障学生积累了更丰富的知识,融入社会能力和经验更强。3听障学生需要社群支持有一段比较流行的话:“被一个人接纳和被一群人接纳的存在感是不一样的。被一个人接纳会知道自己的存在,被一群人接纳才知道生命是可以绽放的。自身就能生发出不一样的力量,这种力量会驱动内在潜能去做突破性的改变”。对普通学校的听障学生而言,周围都是跟自己不一样的普通学生,有时候会倍感孤单和艰辛----普校听障学生不但要好好读书,还要随时注意能否被健全学生、老师所在的环境接纳。据残联的动态更新数据库显示,已办残疾人证在普校的听障学生是特校听障学生的3倍以上,还不包括更多的未办残疾人证的普校听障学生。只是普校听障学生分散在不同的普校,1所普校大都只有1位听障学生。如果当地能有相应的社群,那么听障学生及其家长能随时去社群咨询同在普校的听障学生或是毕业听障前辈,了解到其他同类在普校是如何打拼的,这对分散在各个不同普校的听障学生帮助会很大。而在特殊教育院校(聋校)的听障学生,就没有这个情况,因为周围都是跟自己一样有听障的同学,被接纳只是时间问题。所幸现在有了网络,相遇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要学会寻求帮助,可以通过关注中国聋人协会微信官方公众号(cadhoh),联系中国聋人协会,得到更专业的指导和支持,获得社群接纳和理解的力量。4参加普通高考和单考单招的异同也就是说,现在听障学生可以参加普通高考去普通高等院校,也可以参加单考单招去特殊教育院校,在分数上线的前提下。当然,普通高考和单考单招的考试难易度是不一样的。进校后的课程进度和教学质量也是不一样的。首先,聋校使用的是特殊教育范畴内的课本,跟普通学校的课本不一样。其次,就算有的聋校使用普校课本,进度也不一样。比如聋校高三用的是普通学校高一或是高二的课本。据说全国最好的聋校高中,是高三上用普校高二下的课本。因为特殊教育进度滞后,从普校转学聋校不成问题,还能在聋校获得比较靠前的成绩。但是,之后就不可能再从聋校转回普校了。这样的情况下,所以目前没有聋校听障学生能够参加普通高考,只能选择单考单招。聋校学生的整体学习基础决定了单考单招的特殊教育院校在选择课本时的难易程度,有的大学语文课用的是普校高中语文课本或是自己学校定制的课本;有的大学英语课用的是普校初中英语课本,或是新概念英语等较为初级的课本。每个单考单招的特殊教育院校教学情况和教学质量各异。同时,单考单招的特殊教育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在报考专业上有所不同。听障学生在单考单招特殊教育院校可选择的专业大都集中在计算机、美术、艺术设计等范畴,普通高等院校除一些未对残障人士开放的专业以外,其他专业听障学生都可以根据自身条件与爱好去选择。当然了,特校专业课对听障学生的考核标准相对普校是降低的,这也会影响其毕业证书的含金量。5来自普校毕业和特校毕业听障前辈的经验之谈面对现在听障学生及其家长们的咨询,普校毕业的听障朋友们说:建议一定要参加普通高考。因为那是与众不同的人生体验,只有一次。同时要争取去普校就读。现在时代不同了,普校环境的信息无障碍也有了基础。听障学生在普校学习,学会与身边的同学、老师交流和合作,在逐渐被接纳的过程中,也会增强自己的信心和处事能力,这些能力能受益一生。同时建议充分利用网络,打破地域限制,积极寻找同在普校求学的听障学生,大家互相分享求学和生活经验。关键是找对同类,有了这样的基础,社群的力量会是听障学生非常坚强的后盾。特校毕业的听障朋友们说,在学校里一定要尽量多学点东西,扩大阅读量和面。不要局限在现有的专业学习上,不要满足于降低了考核标准的学业要求以及手语交流舒适圈,不要害怕挑战自己的极限,只有尝试过,才知道人生不设限。选择前还要注意单考单招的特殊教育院校,老师们都是手语和口语同时授课,同学之间也是手语交流比较多。需要提前了解自己是否能适应这样的社交环境。6竞争是社会的主旋律最后,大家都认可,当走向社会时,无论对普校生还是特校生,还是健全学生,社会都是同等相待的!多数用工场合不会因为我们听力障碍,就在招工、晋升上给予特殊照顾。竞争是社会的主旋律。因此在走向社会之前,尽可能多地增强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2020年7月9日
其他

聋人文化——基于手语使用者的”文化”

culture”的相关内容,用中文语境来表述,大都是跟手语相关的艺术创作内容,和以手语为主要交流语言的听力残疾人的信息无障碍内容。总
2020年6月26日
其他

听障群体的“被代言”现象几乎天天都在发生

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关注“残障之声”前段时间,一位听障朋友跟我聊天,提到有段时间他自己听力下降严重,连日常最基本的口语交流也做不到,完全不知道对方在说什么,只能笔谈。偏偏当时又处于一个需要做出重要抉择的阶段,而对方都不太习惯笔谈。没办法他只能带上母亲,协助听和说。他母亲这一介入,好像一切都变了味。直到有个同学问他,“听说你准备去。。。(某公司)”?他才明白过来,母亲自以为了解孩子,替他做了决定,还忘记了征求他的意见。却不知隔行如隔山,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他不得不在事后花了更多的时间解释和沟通,以求力挽狂澜。现在回忆起来,他因此得出一个经验教训:不管有多难,都要把信息权和决定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对此我感同身受,听障群体的“被代言”现象几乎天天都在发生。接电话首当其冲的场景就是接听电话,听障朋友每次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时,都要在手机号后面备注括号(听障人士,请发短信)。但大部分时间这个备注并不起作用,手机电话铃声还是会响起。接还是不接,每次都是各种焦虑和纠结。如果对方是用手机打来的电话,听障朋友大都选择不接,挂断电话后回复短信说明。令人郁闷的是,很多时候对方看到短信说明后,依然打来电话........有时候听障朋友不得不请身边的同事或是家人代接,那就要面临通话信息会部分缺失的后果,因为接电话很难实时传达,大都是挂了电话转述,问题在于只要是事后转述就一定就会有信息遗漏。不是当事人怎能知道关键点和重点是否转述到位了。也有的不怕麻烦,一边听,一边两头转告,结果就是三方都疲惫不堪,没有下次了。去医院去医院也类似。听障朋友去医院看病,一说自己听力不好,希望笔谈或是使用语音转文字的手机APP时,医生总是戴着口罩不耐烦地直接问,“家属呢?有听得见的家属吗?”可是就算家属陪同前来,病情细节还是听障朋友自己最了解呀。医患之间沟通如果全靠家属转述,谁能保证其中的信息不失真?毕竟家属的转述再完善也做不到百分百。很多听障朋友在单位都是核心骨干,相当受到同事们的尊重。但是去医院看病给他们感觉好像又回到了时时处处都需要家人照顾与做决定的小时候,非常屈辱。于是很多听障朋友生病干脆就不去医院了。自己扛着,自己买药,自己治疗。考驾照2010年听障群体盼望了多年的机动车驾照报考条件终于获得突破,新的交规规定只要双耳佩戴助听辅具达到体检标准,就可以报考C1,C2机动车驾照。一位40多岁的听障朋友兴冲冲前来驾校报名,了解体检和报名程序后,就直接去医院体检了。他前脚刚走,一位70多满头白发的老大爷气喘吁吁后脚赶到,咨询,“我孩子听不见,能学车?被撞了怎么办?跟交警怎么沟通呀?怎么求救呀?。。。”啪啪啪。。。连接不断的一大堆问题呼啸而来。原来他就是刚才那位报名学车的听障朋友的父亲,听闻儿子要去学习驾驶机动车,交规居然还允许了,他觉得这是天方夜谭,痴人说梦。拦不住儿子他就亲自过来撤销报名。尽管他儿子电瓶车一直安全驾驶,且喜爱运动和旅游,本职工作也很出色。他仍然认为自己的儿子“不行!”亲友联系方式一家电信运营商献爱心,给听障群体专设爱心卡,套餐资费很优惠,办卡页面有一个必选项“为了方便联系您,建议提供亲友联系方式”。面对成年听障群体对这一选项设置的质疑,运营商工作人员很委屈,“我们考虑到可能联系不便,只是多一道联系的保障而已”,“18岁以下的人办卡也是需要填亲友联系电话哦”。18岁以下是未成年人,需要监护人是法律规定的。成年的听障群体被等同未成年人了吗?经过听障群体的不断科普,最后对这一必选项,运营商终于同意改为可选项,可填可不填。听障朋友和非听障家人、外界之间也许还好理解,可以说是家人关心太过,外界不了解听障群体。手语翻译如果是一位手语翻译和一位使用手语的听障朋友呢?使用手语的听障朋友偷偷跟我说,怎么保证手语翻译百分百看懂我的手语,且如实翻译成口语?他有过经验教训。那位手语翻译跟他之间日常交流没有任何问题,私交也不错。但是这位手语翻译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工作跟他一样忙碌。所在行业跟他相反。有一次,他受邀出席一个对他职业生涯至关重要的场合并发言时。手语翻译因为不熟悉他行业中的专业词汇,翻译成口语的专业力度不够,导致没有获得他希望达到的效果,成了一件憾事。因此他特别认同前面的话----“不管有多难,都要把信息权和决定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他补充说,“还要主动积极寻找合适自己的信息获取及表达办法”。解决案例这位使用手语的听障朋友也是我特别敬佩的一个人。因为他自己身体力行,不管去哪里,他都背着一个包。包里放着:讯飞笔记本,两个手机,手机架,拾音器。。。都是他自费买的。他更是买了包年的手机流量,因为那些设备,都需要网络支持。开会前,他面前的桌子上放着笔记本,一个手机放架子上,一个手机放桌子上,拾音器放发言人桌子上。开会时,他全程阅读笔记本和手机APP的“语音转文字”。因为天天看烂熟于心,他已能做到一目十行。发言时,他用另个手机APP的“文字转语音”协助发言,语音是他提前选好的成熟且带磁性的男声,符合他自己的年龄和职业。上班时,他在办公桌上放一个平板,一直插着电源,语音转文字APP全天都打开,形成“文字流”。下班时关闭。这样他随时能跟上身边非听障同事们沟通的节拍,可以一边看同事们谈笑,一边随时从“文字流”中抓取关键信息。中间一有需要谈工作,或是来电话马上能用上。来电话他是这么搞定的:一个手机接听电话,另一个手机APP将电话语音转文字。同时他开始强化学习口语,便于自己可以口语回答电话那头的询问。障碍原因及破局之道有个流传很广的词叫“十聋九哑”实际上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外表看不出残障的听障朋友可能一说话就把自己暴露了。外界往往对听障朋友的第一印象就是“说话不好”。久而久之就成为对听障群体的刻板印象了。可是即使是说话障碍问题也不在于说话,听不见或者听不清才是原罪。因为听力障碍,听障朋友无法完整的接收到甚至根本接收不到语音信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好的厨子也不能在食材不完整甚至没有食材的情况下做出一桌好菜。因此听障朋友对声音信息处理,理解和掌握的能力上是欠缺的,久而久之自然会影响到说话----因为听不清或是听不见,所以无法矫正自己的发音。因此,要解决”把信息权和决定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的难题,就要直面困境,主动积极寻找合适自己的信息获取及表达办法,再难也要努力!助听辅具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一直在更新迭代,还有FM无线调频系统可以屏蔽一部分外界噪音,协助听障朋友听的更好。接听电话方面,锤子坚果pro3手机,小米手机“听觉无障碍”,还有联通畅听王卡,都可以语音文字互转,协助听障朋友接打电话。语音转文字方面,先有“讯飞听见”手机APP,后有“今声优盒”字幕机,为听障朋友收看新闻联播、春晚、网络直播视频、网课等保驾护航。。。。。。。这些贴心的解决方案怎么来的,在于听障群体自身不断发声,诉说困境和需求,而外界基于科技这一强大推动力,精准体察现状,破局应运而生!过去未去,未来已来!可以期待未来会有更多的破局的产生!当然,前期是我们自己一定要持续不断地了解自己的需求及障碍,积极发声!欢迎留言/评论/转发
2020年6月21日
其他

被忽略的需求:无障碍中的“听力障碍”

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关注“残障之声”轮椅朋友递给我一张他的照片,照片上的他正在某景区门口的坡道中穿行,那坡道是三个“之”组合成的,他在层层叠叠的坡道中十分渺小,照片的题目就叫“上坡道的挑战”。我第一眼看到照片的反应是扑哧一笑,接着陷入了沉思。因为我突然想到这跟我们听障群体的困境太相似了!只是与肢体残障或视力残障相比,听障群体面临的障碍太过隐形。在“无障碍”的呼声中,我们的声音几乎没有存在感。在推进无障碍工作和解决方案中,大多数人都以为“解决了行动障碍和视觉障碍基本就没问题了”,“听觉障碍群体哪都能走,什么事都能做,不就是听不见吗?”听障群体就这样在一个虚无的“之”字中处处碰壁,艰难地穿行。而这些壁垒,都是旁人看不到只有自己摸得到的玻璃墙。某地出台了肢障和视障群体乘坐公交的政策,一些部门对一开始没纳入听障群体的解释很简单——听障乘坐公交有障碍吗?他们认为,这样的政策出台,是为鼓励肢障和视障群体能走出家门,乘坐公共交通而提供合理便利。相比之下听障不存在这样的问题。然而,听障群体乘坐公交真的没障碍吗?非残障人以自己的生活体验来想象,“听障群体行动多方便呀,自如上下车,健步如飞,还能一路小跑”。但听障群体的家人或朋友可不这么想。确实听障群体乘坐公交上下车门没有问题。但是,怎么知道乘坐的就是他想坐的那辆公交?怎么知道快到站了,需要提前做好准备下车?公交进站前,开过来特别快。是几路车大都是在车头显示,只有少数车身也有。听障群体要是正在刷手机朋友圈,就注意不到车已经过来了。这个概率比较大,因为听不见车开过来的声音,或是佩戴听力辅具因为公共场合环境噪杂,根本分不清是什么声音。有朋友问,“难道你们感觉不到公交车这一庞然大物飞驶过来的呼呼风声吗?”当然这位听力未受损的朋友不好意思地承认她自己都感觉不到,只是想象。听障朋友显然也没有因为听障,而像科幻片中那样发展出什么特异功能来。公交车来了,若没看到或没看清是几路车,听力未受损的朋友是张口就问,立即能得到司机或是乘客的回复。听障朋友就算问了也有可能听不清,基本都是选择迈开腿,小步快跑到车身最前头确认是几路车,再一路小跑回车身上客门上车。遇上刚好无人上车,自己跑的不够快的情况,还没到车门,公交车司机已经关上门且启动车了,这时候拍打车门是无效行为。只能自作自受继续等候下一辆。顺利上车之后更加揪心的是如何顺利下车。公交车最早是售票员口头报站名。听障群体在这方面人人都有一部苦难史。有的死死盯住车外景观;有的一路扳着手指头数已到站;有的一上车就央求售票员提醒一声,然后一路紧挨着售票员不敢挪动半步;有的自己都过而立之年了出行还得靠听力未受损的家人陪着坐车........现在一些城市的公交车有了电子屏幕,听障群体总算松了口气,但是仍然没完事。因为并不是所有电子屏幕都能显示站名。有的只显示广告,有的一片漆黑有而不用。某地部门很贴心地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提供“无障碍随手拍”服务,听障群体一开始积极反映问题,一段时间后再也没声音了。这让活动的组织方很高兴,因为没反映就等同没意见,城市对听障群体已经做到无障碍了!如果不去深究,这一误解也不知何时能大白于天下。真正的原因是,“无障碍随手拍”有个标准的确认程序,就是后台工作人员接到意见后,都要语音电话确认反馈。意见转给相关部门之后,还要再次语音电话回访。听障人士不擅长的恰恰就是接听电话。一位最积极反映问题的听障朋友在第一次接到电话时再三说明自己是听障,接听不了电话,希望短信沟通。但之后还是一而再再而三接到的还是语音电话。他说,“我反映意见,却得不到确认和回访,反映意见有什么意义呢?而且又去哪里反映无障碍随手拍工作程序对听障群体设置的语音电话障碍问题,说也说不清楚!”听障群体最怕去的公共场合是医院,因为医生护士戴着口罩,看不见表情,看不见口型,听到的声音在医院这一人声鼎沸的环境之中,就像“之”字被四分五裂了,听到的不管是一点,还是一横,还是一撇,一捺,都组合不成“之”!更糟的是与医护的沟通成为重大难题:不管是给自己看病,还是给家人看病,那些重要的医学名词可不能弄错了!请医生护士手写书面语吧,可那潦草的医学字体还看不懂。请医生护士允许使用语音转文字的手机APP吧,有的嫌弃会录音,有的普通话不标准转写不出文字来,有的环境嘈杂,网络信号糟糕,连手机也罢工了。请医生护士摘除口罩对话比唐僧取经还难,因为医院有内部规定——现在一场疫情,全民都要佩戴口罩。现在一场疫情,全民都得戴口罩,在这样的形势下,有的听障朋友再也无法潜伏了,她的很多同事也很奇怪,以前工作既快速又高效,人也灵活。现在整个变了一个人似的,不但不怎么说话,成了个闷葫芦,工作还其慢无比,处处出错。谁也不知道她其实是听力障碍,佩戴听力辅具还需要搭配看口型和表情来沟通。口罩的阻隔让声音变形,平时熟悉的声音听不懂了,要花时间去适应;平时的表情口型没有了,无处追补。她除了坦白交代以外别无二路,真是切身体会到“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滋味。有的听障朋友彻底崩溃:在单位要小心提防因听不清、没听到而导致判断错误工作方向走偏;开会时她是领导最不喜欢的低头族,因为需要低头看手机的讯飞语音转文字,当领导叫她名字让她发言,讯飞却死活没显示这关键一句,被身边同事一脸嫌弃提醒。有的听障妈妈还要养育孩子,回到家里陪孩子在小区附近活动,哪怕是去购物都其累无比,因为她一方面要盯着活泼好动的孩子以防走丢,一方面还要与戴口罩的人询问货物价钱,这个过程想想就酸爽…………而这些,只是听障群体面临障碍中的沧海一粟,他们遇到的“之”字形坡道,如此隐形,隐形到虽然真实存在却拍不出照片,看不出画面。我只能不断地为大家做心理疏导,却深知有心无力。好在,那些从逆境中艰难走出来的听障朋友,不再被困在“之”字路上的听障朋友,他们的内心正在日益强大。也正是在大家的共同呼吁发声之下,听障群体的听觉信息无障碍的解决之道日益清晰:人工耳蜗植入、耳聋基因筛查、语音转文字技术、微信小程序协助接打电话技术……各种科技以人类想象不到的速度飞跃发展。希望在不远的将来,我们能像轮椅朋友一样,顺畅地诉求我们的困境,并得到最终解决!欢迎留言/评论/转发
2020年5月22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用盲文试卷考研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关注“残障之声”上回有关我考研申请合理便利的文章发出后,收到了很多朋友的祝福,在这里一并谢过!同时,也有一些朋友私信向我询问盲文试卷本身的具体情况,这回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12月21日,我顺利踏上考场,如愿以偿,拿到了盲文试卷。这份试卷捧在手里,感觉沉甸甸的,或许是因为我为之付出了太多,也或许是因为……它真的很重!政治第一门是思想政治理论,整套试卷盲文一共有将近50页,基本就是一本书。一道选择题的题干材料大约能占一整页,材料分析题每道题两段材料,大约三到四页。尽管合理便利里包括了延时,但时间依然很紧。我的盲文摸读速度一直是比较快的,一分钟大约200-250字,但无奈摸读盲文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像看普通试卷那样一目十行,加上写盲文的效率也远不及写普通汉字,材料分析题需要写的又很多,时间依然不是很够用。最后的题都是掠过材料,没有经过任何思考,抢着答完的,自然也没有时间检查。试卷配套的答题纸一共给了10张,外加5张草稿纸,我以为怎么着也够了。结果没想到10张答题纸远远不够,最后加上草稿纸,写了一共15张才堪堪答完。如果再多写一点,恐怕答题纸不够,就得让监考老师犯难了。然而,政治还不是最难的,好戏还在后头。翻译硕士英语下午的翻译硕士英语,同样是一本将近50页的“书”,而且英文摸读效率肯定又不如中文了。并且,在做阅读题的时候,盲文的短板就暴露无遗。普通考生可以根据题目关键词回到文章中检索重要段落,而盲文就只能老老实实从头到尾进行摸读,无法进行关键词扫描。我已经预料到会有这样的情况,于是阅读还没做完,就先抢着把最后的作文写完了。最后一篇阅读留给我的时间只有5分钟,而且还是简答题,蒙都没法蒙。于是我就在没有阅读原文的情况下,完成了两道简答题,可谓是一大壮举。在阅读题中,还附上了两份表格,监考老师还问我表格印得清晰与否,是否影响阅读,我忙不迭地称赞,这表印得好极了,十分明了,但事实上我根本就没有时间去读表格,只大略浏览了一部分。试卷采用的是普通标准英语盲文,但为了节省时间,我在答题时使用了二级点字,无形中给翻译盲文的老师出了个小难题,但愿翻译不要出状况才好。(二级点字:英语盲文的一种简写方式,就是把好几个字母缩写成更少的点位。英语叫Standard
2020年1月10日
其他

为了一份盲文试卷,我经历了一场战役

2019年是我的本命年,冥冥中,造物主似乎是想跟我这个绝对的无神论者开个玩笑,各种各样不顺利的事情都争先恐后地挤到我的面前,向我展示着“本命年魔咒”的威力。这些“玩笑”包括但不限于:工作不顺辞职、亲人溘然长逝、个人感情受挫、申请考研受阻……年关将至,一贯得过且过,从来不知反思和总结为何物的我,也禁不住想端起键盘,一本正经地做一回年终总结。细细想来,对大家来说,我考研的这段经历应该是最有借鉴价值的,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因此,我接下来主要谈到的,便是这半年来我为了一份考研盲文试卷所走过的艰辛历程。且容我慢慢道来。时间回到今年三月份,由于种种原因,我辞掉了在北京的工作,在交接完工作事宜后,四月份回到了武汉。甫一到家,就赶上了外公不幸病逝。接连的变故让我不得不开始仔细思考自己的未来。经过反复思量,我认为有必要再闯一次北京。于是决定在家休整两个月,六、七月份再看看有没有北京的工作机会,比如社区医院之类的。但是自从做出这个决定开始,我就没有一个晚上能睡好觉。差不多每天都是梦到自己的余生在按摩床前度过,大好青春就从双手流出,流过按摩布,流入患者的体内。显然,我是极其不甘心的。打从上大学的那一天起,我就对这个行业没有任何兴趣,甚至说“深恶痛绝”都不为过。正在无可奈何之际,有一天跟朋友闲聊,说到了考研的事情,我的脑中突然闪过了可以试试考研的念头。真正要做出考研的决定很难,但敲敲键盘是很简单的。我开始搜索各种跟考研有关的知识。老实说,.在这之前,我对考研一无所知,有什么专业,怎么考,考什么,怎么报名,一概不知。经过一些日子的纠结和有关可行性的考虑,六月初,我终于下定决心,准备报考翻译硕士专业。在朋友的推荐下,我在新东方购买了相关的在线课程,这样,也就意味着我花光了最后一点积蓄,个人宣告破产,从此沦为大龄啃老青年。总体来说,新东方在线的无障碍体验还是不错的,录播课程使用网页或者PC客户端较为方便,手机app无法用读屏软件操作快进快退或调整播放速度。但直播课程手机端较为便利,PC端读屏软件操作存在障碍。就这样,手机和电脑,这两样考研的同学本来最应该远离的东西,却成为我赖以学习的工具。当然,电子版学习资料是极其有限的。于是我听从往年考研同学的建议,买了一个最便宜的扫描仪,之后购买普通纸质版资料,进行拆装,用扫描仪一页一页地扫成电子档,进行学习。经历了一段据说叫做“暑假”的日子,时间很快来到九月份。基于对自己能力的预估,以及综合考虑诸多因素,我决定报考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就在报名前,各大院校陆续发布2020年研究生招生简章。然而,某985院校的招生简章中公然写上了对残障群体的歧视条款,经过许多人抗议,才最终删除了相关条文。有鉴于此,我连忙登陆北二外的官网,仔细查看招生简章,还好,二外的招生简章中并没有歧视性条文。但这件事情也算是提前给我打了一次预防针,提醒我或许目前残障融合教育的形式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乐观。由于我要报考的专业既有统考科目,也有学校自命题科目,按照规定,我需要与湖北省教育考试院和北二外校方分别协调合理便利。9月24日,我先拨打了北二外招生办的电话。不出所料,招生办老师听了我的情况后,感到非常惊讶,说以前从未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所以需要请示领导,让我等候通知。随后,我又拨打了湖北省考试院的电话,工作人员表示,湖北省之前有盲人参加普通高考的先例,目前还没有过参加考研的,但参照高考的先例,考研问题应该也不大,也让我等候通知。两方都没有明确的答复,尽管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却也不免让我开始忐忑不安。9月25日,我通过北二外官网查询到了北二外的校长信箱,于是给校长信箱发去了一封电子邮件,简单描述了一下我的个人情况,并希望校方为我提供自命题盲文试卷。就在这个考研冲刺的关键时刻,开始全力争取合理便利的关键时刻,我的个人感情方面却遭受了严重的挫折。个中滋味也不必多表。总之,那几天基本都是一夜无眠。半夜睡不着了就爬起来背单词,事后证明,这是一个极其愚蠢的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单词没背下来几个,反倒是之后再背到那几天背过的单词时,就会产生痛苦的联想,感到极度不适。而恰在此时,9月29日,湖北省考试院打来电话,通知我无法提供盲文试卷,无论我怎么劝说,甚至把电话打到了考试院的相关领导那里,打到了教育部考试中心,都无济于事。接连而来的打击使我不堪重负。我用仅存的最后一点理智,向各方求助,最终几经辗转,终于联系上了一些在考试合理便利申请方面有经验的人,他们让我不要着急,等十月份正式报名之后再慢慢争取,这种事情急不来的。同日下午,北二外方面也有了消息,校方表示,可以尽力为我想办法提供自命题盲文试卷,但统考科目还是需要我自己想办法向湖北省教育考试院申请。无奈之下,我也只能先把合理便利的事情放到一边。事实上以我目前的状态,也没有任何精神和力气去与各方协调。我感到自己的精神状态已经出现严重问题,于是在父母的陪同下前往医院,医生给我开了抗抑郁和助眠的药物。就这样,直到现在,这几个月来,我的每一天都是从盐酸舍曲林开始,经历一整天不下几百个哈欠,最后止于盐酸曲唑酮和右佐匹克隆,这几个拗口的药名我想我能记一辈子。事实上以前我经常会好奇安眠药和抗抑郁的药吃下去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难道人的情绪还真的能被药物左右吗?这下终于知道是一种什么滋味了,但这解惑的代价未免太大了一点。10月10日,我登陆研招网成功报名,就此开始了一场为了一份盲文试卷而展开的拉锯战。当日下午,我再次拨打教育部考试中心电话,工作人员让我联系省考试院,我说已经联系过,但是考试院让我联系考试中心。于是工作人员又表示:考试中心是教育部的下属事业单位,我需要直接联系教育部进行协商。随即我又拨打了教育部负责研究生的部门电话,但接连打了十多次,都无人接听。10月12日,在有经验的人建议下我和我的父母,带着打印好的相关法律条文,即《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和《残疾人教育条例》的有关规定,前往省考试院进行当面协商。接待我的领导表示,院里对我的事情非常重视,也专门进行了开会研究,也向教育部进行了请示,但实在无法提供盲文试卷。我拿出法律条文,但无甚用处,经过近一个小时的协商,领导最后表示,只能帮我再请示一次,但不保证结果。于是我只好无功而返。10月14日,考试院打来电话,表示已经再次向教育部提出申请,依然无法提供盲文试卷。事情似乎走到了死胡同。但是一些有经验的人告诉我不要担心,等现场确认阶段再说,先安心复习。我极力让自己避免焦虑,但人的情绪是自己左右不了的,所谓抗抑郁的药事实上也并不会让人的情绪安定下来,只是吃过药之后,每当受到刺激或是感到焦虑时,胸口就会突然一热,随即一股热流就会从胸口向两边扩散,散到后背,进而散到全身,然后就整个人瘫软在椅子里,连拿键盘都会手抖。就仿佛我一个虎背熊腰的大汉,却被套上了一个女人的小号文胸,然后文胸又生长成为一个麻袋,将我紧紧地包裹起来。,安眠药带来的睡眠也只能保量不保质。在这种状态下,自然所有的复习计划都被全部打乱,暂时搁置。10月16日,我找到了人民网上的地方领导留言板,在湖北省的省长信箱里给省长留言,说明了我的个人情况和考试遇到的障碍。事实上,我也并没有抱多大的希望,只是觉得这时候只要有办法就得试试看。10月20日,我得知别的省也有跟我情况类似的同学,但是别的省考试院都表示会积极争取,并且已经让考生填写合理便利申请表。于是我找同学要了一份申请表,在父母的协助下进行填写,随后分别往我所在的报考点和湖北省考试院递交了一份。但工作人员表示,并没有见过这样的表,目前的情况还是提供不了合理便利。10月29日,我进一步得知,江苏省的考生已经确保能够拿到盲文试卷,已经开始协商考场等下一步事宜。我再次致电湖北省考试院,但仍然没有得到肯定的答复。很快,现场确认的时间就要到了。为了确保少走弯路,在朋友的帮助下我联系到了一位武汉大学法学院的研究生李同学,陪同我去现场确认。11月6日,我们一同前往报考点,但工作人员表示:我的情况过于特殊,需要直接去找省考试院协商,报考点暂时不能为我确认。于是我们再次前往考试院。可是情况仍未好转,考试院依然表示无能为力。于是我要求院方提供一个无法提供合理便利的书面告知书,工作人员表示需要向领导请示,让我第二天去拿。于是我离开了考试院,随后在李同学的建议下,我们前往省残联寻求援助。省残联的工作人员了解了我的大概情况,让我回去等通知。回到家后,下午我就接到了省残联的电话,残联方面表示会尽最大努力帮我争取,但的确困难很多,需要慢慢来,让我先好好复习,不要着急。11月7日,事情终于有了转机。考试院表示,同意让我进行现场确认,并让我递交一份残疾人证复印件,试卷的事情之后再说。于是我总算完成了现场确认,迈出了有效的一步。同时,我也没忘了再跟进一下北二外方面的进度。11月8日,我又给校长信箱写了第二封信,对学校的积极配合与对我情况的重视表示感谢,并询问事情的最新进展。不久之后,校方打来电话,表示一切都在积极推进,让我安心复习,学校自命题的盲文试卷大可不必担心。11月15日,省残联打来电话,说我写给省长信箱的留言,省政府已经收到,并且将任务派到了省残联,省残联跟考试院已经取得联系,院方表示会努力想办法让我顺利考试。直到这时候,我才总算有些放心了,才继续进行已经中断将近两个月的复习。11月20日,考试院打来电话,问我如果提供不了盲文试卷,是否能接受使用电子试卷。我表示如果读屏软件等无障碍条件齐全,就可以使用。11月29日,我给考试院打去电话询问进度。工作人员表示,最后还是决定提供盲文试卷,考研目前没有过使用电子试卷的先例,操作起来难度更大。这样,到了11月底,我的试卷总算确定有了着落。12月3日,国际残疾人日这天,我收到了北二外的计金标校长的回信。计校长在信中表示学校会尽最大努力保证我顺利考试,并勉励我好好复习,积极备考。我的激动与感激之情自不待言。恕我直言,我从上盲校以来10多年,感恩的话说过无数,但真正发自肺腑的屈指可数,但这回的感恩却是实打实的,不掺半点水分的!12月5日,考试院打来电话,通知我过几天在考试院和省残联的老师陪同下进行体检,评估视力情况。12月10日,我前往中部战区总医院,进行了视力检查,也顺利拿到了合理便利的告知书。就此,为期将近两个月的“试卷之战”终于宣告胜利。随即,我火速学习了一下新颁布的通用盲文规则,想着或许这样能够避免一些盲文翻译中的误差。12月21日,我顺利踏上考场,如愿以偿,拿到了盲文试卷。这份试卷捧在手里,感觉沉甸甸的,或许是因为我为之付出了太多,也或许是因为……它真的很重!以上就是我为了一份考研的盲文试卷所走过的路,蜿蜒曲折,坑洼不平。看上去或许十分冗长繁复,就是一本流水账。我也想过能否删掉一些细枝末节略去不提,但又想,其实我自己也不知道哪些是细枝末节,哪些是关键一步。谁也不知道我打出的35个电话,寄往各部门的8封信,以及往各个部门跑的7趟中,究竟哪些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只好一并列出,供大家参考。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很苟且的人,尤其上大学之后,一直都很丧,这回为了一张试卷搞得大张旗鼓,我想,仅仅让我能够完成这次考试已经不够了。我衷心希望我的这次考试是一个先例,而不会成为“下不为例”。换言之,希望明年的这个时候,能够有更多的学弟学妹能够迈出推进融合教育的脚步,如果我们自己不发声,不争取,真的没有人会在意的,人们会以为我们没有这方面的需要。不管明年的这个时候,我已经是北二外的张同学,亦或是考研落榜,无奈向盲人按摩低头的张师傅,我都会给与我选择同样道路的学弟学妹们送上最真挚的祝福。总之,前路漫长,需要走的弯路还很多,还望诸君多努力。张同(shī)学(fu)与你们同在!欢迎留言/评论/转发
2019年12月28日
其他

作为一个“新”残障人,我都经历了什么?

点击上方蓝字“残障之声”我们一起玩耍一起嗨!从事残障工作的一大好处,不但是拓展了我对于人类身心状态的多样性的理解,还拓宽了我对于自己身体的认识。我一直很困惑,为什么自己听别人讲话总是要特别专心,为什么听不见别人跟我说的悄悄话,为什么当有人跟我说外面下雨了的时候总是恍然大悟的样子,又为什么在嘈杂、空旷的环境里特别费劲。2017年的时候,我非常紧张地去做了一个听力检查,在听了一堆奇怪的声音和按了好多次按键之后,得到了一份医学报告,说我的双耳都有“感音神经性听力损伤”。得到医学的“权威”判定之后,我反而觉得松了一口气,仿佛一切都有了解释!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理直气壮了,面对身边的朋友也可以理直气壮地出柜:我听力不好,所以你要再说一遍呢!2018年,我来到了美国的华盛顿大学,开始了我的博士生涯。带着过去的经验和兴趣,我理所当然地继续做着残障研究。在美国的大学里,有一个“残障资源服务中心“,专门为残障学生提供在大学里的合理便利。我当助教的一门课有一位残障的学生,为此在学期开始前我就收到了资源中心发来的邮件,非常详细地告知我要为那名学生提供什么样的合理便利,并且解释了许多我作为老师的法律义务,比如不能向除了授课老师外的任何人揭露她的残障情况等。有了这个经验,我也心动了,也许我也应该申请一下合理便利服务?我在上课时最大的挑战在于无法100%听清课堂讨论,特别是那些坐得很遥远的同学,而美国的大学课堂又偏偏是非常讨论式的。经过了将近一个学期的挣扎,我终于鼓起勇气走进了资源中心,一位值班的咨询员接待了我。当我详细跟她一股脑地说出我的委屈之后,咨询员很有经验地说我们有很多选项可以帮到你呢!比如说我们可以安排即时听打员,一些课室有辅助听力系统,如果你听不清远处同学的发言,我们也可以要求教授重复一下同学的发言啊!当我听到这里时,这些年积累的权利意识仿佛通通都不起作用了。相反,我一个劲地说:“这不可能吧,这样也太麻烦老师啦,怎么可能每个人的发言都重复呢?课还要不要上啊?“咨询员却非常霸气地说:”We
2019年1月18日
其他

2017年百城无障碍设施调查体验报告

从本次大众感知调查十大类场所具体数据来看,金融服务、电信营业厅、交通运输和医疗卫生单位无障碍设施普及率较高,均达到了40%以上;水电气暖、餐饮住宿、电商自提点无障碍设施普及率相对较低,均未到30%。
2017年12月22日
其他

优待?照顾?这次清华大学应该感谢这位残障考生

残障有不一样的阴霾但是有一样的阳光,有不一样的泪水但是有一样的笑脸,有不一样的经历但是有一样的权利,让我们在这里一起谈权利,一起发声,一起happy,残障权利行动者欢迎你的加入!
2017年6月29日
其他

武昌面馆断头杀人案后,你应该知道这些知识

同时值得警惕的是,这种敌意的歧视制度,财政投入也是非常高昂的。双方会走入抓迷藏式的博弈局面。财政要投入多少资源,养着一群人一辈子,还要养一群从业者。这样无法实现安全目的的维稳机制,是个财政无底洞。
2017年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