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生科

其他

活动预告 | 2022年度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术周

欢迎各位老师同学积极参加!
2022年9月5日
其他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关于举办 “2022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活动的通知(第一轮)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将于2022年6月10-12日举办“2022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本次活动旨在促进生物科学优秀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帮助学生了解当前学科发展前沿热点问题和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科研教学情况。本次活动涵盖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所有专业,包括动物学、植物学、生理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物信息学和生物技术等专业,各专业博士生导师介绍见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网页(http://www.bio.pku.edu.cn/homes/Index/news_szll_zy/16/16.html)。夏令营拟招收180人左右,申请工作自即日开始。欢迎全国优秀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和应届硕士毕业生(2023届毕业生),及已获得学士学位或硕士学位的往届生申请。
2022年4月4日
其他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雅辑因发展基金设立,支持北大生科全方位发展

❖3月30日,博雅辑因捐资设立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雅辑因发展基金,支持生命科学学院开展各项交流活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养多方位人才,推动生命科学学院的全方位发展建设。捐赠仪式在生命科学学院吕志和楼举行。博雅辑因科学创始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魏文胜,博雅辑因首席执行官魏东,首席技术官、研究体系(中)负责人袁鹏飞,企业发展与战略规划部(中)高级总监张小爽,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吴虹,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耿姝,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公共仪器中心主任高宁,生命科学学院公共仪器中心执行主任郝雪梅等共同出席。吴虹致辞吴虹对博雅辑因支持北大生科的善举表示感谢。她表示,这次捐赠意义非同一般。博雅辑因作为发端于北大生科实验室的校友科创企业,短短七年时间迅速成长为生物科技行业的领军力量,这样的成就既令人敬佩也是学院的骄傲。而博雅辑因在事业的开拓上升期即反哺母校、全方位支持生科学院发展,也令人备受感动和鼓舞。希望未来学院可以与校友共同携手,切实推动生命科学领域创新性的基础研究转化为真正造福社会的应用成果,为社会进步和人类的美好生活做出更多来自北大人的贡献。魏文胜致辞魏文胜回顾了自己作为生命科学学院的教授创立博雅辑因,希望能够将更多科研成果落地的初衷,以及邀请87级大学同窗魏东加入博雅辑因、共同推动企业发展的经历,他表示博雅辑因的创立和成长走的是一条创新之路,这一路离不开北大生科的支持和帮助。魏文胜指出,此次捐赠也是希望能够为生科的师生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为北大生科的发展添砖加瓦。魏东致辞魏东讲述了自己在北大生科求学和在美国深造、工作的经历。他表示在北大的四年改变了自己人生的方向,北大开风气之先的精神也影响和伴随着自己。在美国,他经历了从科研、临床开发、产品转化到管理的工作经历,最终选择回国投入到前沿疗法开发的事业中来。魏东表示,北大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和基础研究成果,未来要进一步加强和母校的联系与交流,共同做出更多的研究创新、转化成果,提升人类的福祉。耿姝致辞耿姝代表教育基金会对博雅辑因的捐赠表示感谢,同时也十分高兴教育基金会此次能够参与到帮助学院发展建设的事业中来。她表示未来也期待与博雅辑因有更多的互动和交流,发挥好教育基金会桥梁的作用,共同为北大和社会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来自博雅辑因的袁鹏飞和张小爽分别分享了自己在北大求学、在博雅辑因奋斗的经历和感悟,并表示期待博雅辑因与北大共同携手,创造更美好的未来。签署捐赠协议吴虹向魏东致赠感谢状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魏东、吴虹、耿姝共同签署捐赠协议。吴虹向魏东致赠捐赠感谢状。合影
2022年4月1日
其他

2021年北大医学孤独症国际论坛成功召开(含回放链接)

10月16日—17日,2021年北大医学孤独症国际论坛(社交行为与孤独症)在北京大学吕志和楼B101会议室成功举办。孤独症国际论坛是北京大学医学部孤独症研究中心举办的年度重要学术活动,自2016年起每年举行,通过不同的主题聚焦孤独症领域的重点和热点研究领域。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社交行为与孤独症”,社交缺陷是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核心症状,患者通常表现出社交—情感互动缺乏、语言与非语言沟通障碍以及难以建立和维持社会关系。最新调查显示我国6-12岁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患病率已经达到了0.7%。社交障碍是疾病的核心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性功能发展与家庭生活。因此,深入认识社交缺陷对解析孤独症发病机制及建立有效的干预方法的具有重要意义。本次会议邀请了从事孤独症和社交行为研究的神经科学、心理认知学、教育学、临床诊疗、行为训练等领域的国内外知名专家,从分子、环路、行为及医学干预与行为矫正等层面解析社交行为的机理、孤独症患儿的社交行为特征及孤独症精确诊断与治疗的前沿方法。大会有幸邀请到了三位重量级主讲嘉宾,他们分别是国际孤独症研究学会官方期刊Autism
2021年10月22日
其他

生命科学学院第七届“学术周”活动圆满举行

学术周2021年9月6-10日,生命科学学院第七届“学术周”活动圆满举行,活动期间举办了包括学术报告、海报展示、本科生教学研讨会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共计1000余人次参与其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9月6日上午,“学术周”活动拉开帷幕,全院100余位师生参加了开幕式活动。开幕式由副院长高宁教授主持。院长吴虹教授致开幕词,赵进东院士为2020年度“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杰出科研奖”获奖者李毓龙教授颁奖,表彰其在开发新型成像探针,并利用其探究突触传递的调节机制方面取得的重要成绩。李毓龙教授为师生们带来了题为“Spying
2021年9月16日
其他

Science Advances | 白凡与合作者揭示亚实性肺腺癌结节肿瘤微环境特征

5D)。特别地,研究人员发现SSN中富集一群与免疫相关的成纤维细胞Fibro-C4,提示SSN中成纤维细胞可能存在免疫调节作用。以上结果说明,内皮细胞可能在LUAD早期阶段就扮演非常重要的作用。
2021年1月29日
其他

Cell | 李程研究组和合作者在《细胞》杂志发表论文揭示人类大脑进化的三维基因组调控机制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官方信息发布平台,主要职能为发布学院新闻动态、活动信息、讲座信息和科研进展等。
2021年1月28日
其他

The Plant Cell | 生命科学学院李磊研究组在细胞壁miRNA功能研究中取得进展

Arabidopsi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miR775通过靶向一个编码半乳糖基转移酶的基因调控细胞壁果胶含量从而决定拟南芥内在器官大小。
2021年1月15日
其他

Cell Research | 生命科学学院邓宏魁课题组与李程课题组构建了具有再生能力的新型类器官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官方信息发布平台,主要职能为发布学院新闻动态、活动信息、讲座信息和科研进展等。
2021年1月9日
其他

王世强:承载生命科学强基梦想 北大“鹿鸣书院”扬帆起航

文章转自人民网教育频道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原文链接
2020年5月10日
其他

生命科学学院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与援鄂医疗队员吴东校友座谈

2020年4月29日,生命科学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邀请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吴东校友进行线上座谈。党委书记刘德英,党委副书记郑晓峰、唐平,党委委员孙育杰、苏都莫日根、范六民、瞿礼嘉出席会议,党委组织员谢夏青列席。吴东校友系北大生科1995医预校友,现就职于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任副主任医师,消化内科支部书记。2020年2月7日支援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分院,时任北京协和医院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第三临时党支部书记。同时,他也是2020年3月16日国新办武汉疫情记者见面会四位主发言人之一。吴东校友所在医疗队共有医护人员186名,半数以上是党员,他和其他党员一样,都是第一时间主动请缨,义无反顾地报名了援鄂医疗队,在ICU病房参与危重病人的救治工作。首先,吴东校友分享了他在援鄂期间的心路历程。吴东校友回忆说,至今他还记得刚到武汉时的惴惴不安,非常担心因为自己的疏忽被感染,连累整个医疗队集体隔离。但随着抗疫工作的深入,科学的检测和研究发现让他渐渐了解新冠肺炎,也渐渐让他克服了心中的恐惧。吴东校友所在团队在ICU建立了一个小型实验室,通过研究ICU病房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发现了一个重要现象:ICU里的病人多数病程都在两周以上,核酸检测呈阳性的概率很低,体内的病毒基本上已经被清除,所以在ICU被感染的概率很低。但防护依然不可懈怠,检测人员发现,病人的胃肠道里也能分离到核酸,不能排除胃肠道传播的可能性,强调医疗团队除了配戴口罩,还要经常洗手。但目前的研究,还是认为病毒是以飞沫传播为主的,1-1.5米是比较安全的距离。吴东校友除了参与临床工作外,还要负责在国际上发声。吴东校友等一线工作人员受CGTN(全球疫情会诊室)的邀请,向全世界分享治疗经验。在与党委委员的交流中,吴东校友多次提到,在这场抗疫战中党建工作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吴东校友作为第三临时党支部的书记,援鄂期间为支部同志上了两次主题党课,分别是“武汉三镇与中国革命”和“从井冈山的革命斗争看武汉抗疫”,在抗疫工作最疲惫最累的时候为医护人员加油鼓劲,振奋精神。多数时候,抗疫工作的疲惫是双重的,既是身体上的,也是心理上的,而当时的党建工作在对医护团队的心理建设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极大地坚定了医护人员的思想信念,帮助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吴东校友所在党支部原有党员43名,经过此次援鄂工作的磨砺,有50多名同志在抗疫期间主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有40多位医护人员在一线宣誓入党。临床的很多高危工作,比如吸痰、体液处理等等都是党员同志责无旁贷地冲在第一线。生科院党委委员与吴东校友在线交流随后,委员老师们与吴东校友就一些大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关于疫情期间的党支部工作问题:在重大疫情期间如何结合党的群众工作?面对生死线,如何对医护人员进行心理干预?对于危重病人如何点燃生的希望?吴东校友回答说,刚到武汉时情况十分惨烈,大量的病人涌向医院,压垮了医疗系统。年轻的护士们没有处理大型疫情的经验,所以很多人会承受不住。但是,作为科研人员,一直坚信恐惧来源于未知。通过广泛检测、精准了解病毒在环境中的分布后,恐惧就自然化解了。这种情境下,党建工作就具备了双重作用,一方面凝聚党组织的战斗力,另一方面也起到了群众教育以及疏导的作用。参会的很多老师对病毒的检测方法比较关心。吴东校友从技术原理上为老师们做出解释。关于检测方法,一共有两种,第一种是检测病毒的核酸,阳性被认为是金标准,但缺点是假阴性率很高(20-30%)。复阳的情况很有可能是中间没有检测到,因为咽拭子检测取样的手法和量都会影响检测结果。第二种是血清抗体检测,IgG抗体两周出结果,IgM抗体一周出结果。抗体的出现只能代表以往感染了,但并不代表现在体内还有病毒。所以两种检测各有利弊。当然还有目前民众都很关心的疫苗问题。吴东校友说,我国现在研究疫苗就和当年研究原子弹一样。因为我国本身对此是没有免疫的,如果没有疫苗的话就会很被动,所以各研究团队都在全力以赴。在场老师还假设了一个情境:医护人员如何处理从清洁区到无染区的紧急情况。吴东校友回答说,在实际情况下北京协和医院负责的ICU里会留5到6位医生,所以不存在病人出现紧急问题而医生还在外面需要穿防护服进去这种情况。但他也确实遇到过一次,病人的气管插管被痰堵住,开始室颤,原则上在处理此事前,吴东校友是需要再套一层口罩再操作,但是因为情况紧急,吴东校友没想那么多就直接做气管插管了。吴东校友回忆说,真正到了那种紧急情况,是不会去做权衡的,第一反应就是救人。最后,吴东校友感谢母校的培养,正是因为“爱国进步,科学民主”的思想一直根植在脑海中,所以在疫情初期就得知应用科学的手段来做检测、认识病毒的机制,用科学的精神战胜了恐惧,最终才完成了这场战疫。
2020年5月6日
其他

助力线上教学-北京大学生物标本馆新网站上线

为响应北京大学春季学期的网络教学工作,确保在线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同质等效,做到“标准不降低、学习不停顿、研究不中断”,北京大学生物标本馆在学校的支持下全力建设改版了北京大学生物标本馆网站。新网站设立了虚拟标本馆,虚拟标本馆利用360全景摄影技术结合我们由自愿者和老师共同撰写与录音的标本馆馆藏介绍,实现了网上浏览和参观标本馆的效果。虚拟标本馆包括了一层的动物多样性展区和二层的植物多样性与生物演化展区,20余段语音信息,时长长到30分钟左右。标本馆还建立了馆藏植物标本数据库,提供了自光绪31年以来北京大学生物标本馆采集的全部标本,此外标本馆还将中国植物图谱10卷本、中国教学铜版画等馆藏珍贵资源完成数字化,供老师和同学们教学参考。本次标本馆新网站包括参观导览、展览展示、影像资料、捐赠与鸣谢等6个栏目,页面简洁大方。生物标本馆新网站页面网址:http://biomus.pku.edu.cn/虚拟标本馆页面网址:http://115.27.247.18/3dmax/?scene_id=36184919生物标本馆馆藏数据库页面,网址:http://biojxzx.pku.edu.cn/index.php/Index/news/cid/130.html北京大学生物标本馆是我国第一个由中国学者主持建立的生物标本馆,具有110多年的悠久历史。中国近代科学家采集生物标本的历史,可追溯到清朝光绪33年(1907)。那一年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建立了博物实习科,培养动植物标本制作人材。现馆藏1908年采于北京通县的中华秋沙鸭(Mergus
2020年2月19日
其他

第七届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强化挑战班年会成功举办

Paulsson教授在报告中指出,承载生命活动的化学反应在微观上是随机过程,因此在研究中实现时间上的精确性(precise
2019年10月4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eLife | 李毓龙研究组与合作者报道胆汁淤积瘙痒的分子机制

2019年9月10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毓龙课题组与宾夕法尼亚大学罗文琴课题组合作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eLife上发表了题为“MRGPRX4
2019年9月10日
其他

李毓龙获2019年张香桐神经科学青年科学家奖

获奖者将获得“张香桐基金会”颁发的张香桐神经科学青年科学家奖奖杯,并被邀请到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十三届全国学术会议做报告。
2019年5月14日
其他

Circulation Research封面|王世强组发现交感神经递质调控心脏活动的新原理

Signaling”正式报导了王世强组与肖瑞平组合作完成的新发现:b2肾上腺素受体通路将原本广域的b1通路阻隔于纳米尺度的膜下微区,并由此提出越界阻隔(offside
2019年5月6日
其他

Neuron | 李毓龙研究组报道新型基因编码的去甲肾上腺素荧光探针

2019年3月25日,学术期刊《Neuron》在线发表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PKU-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北京脑科学研究所李毓龙研究组题为“A
2019年3月26日
其他

李毓龙团队获2018年度中国十大医学科技新闻奖项

人的大脑由数十亿的神经元组成,后者又通过数万亿的突触组成复杂的神经网络。不同种类的神经元经过或远或近的投射,通过突触与其他神经元进行信息交流,实现感知觉、决策和运动等高级神经功能。
2019年1月23日
其他

eLife | 李毓龙研究组开发检测缝隙连接的新型光遗传学方法

人的大脑由数十亿的神经元组成,后者又通过数万亿的突触组成复杂的神经网络。不同种类的神经元经过或远或近的投射,通过突触与其他神经元进行信息交流,实现感知觉、决策和运动等高级神经功能。
2019年1月15日
其他

Nature | 李毓龙研究组与合作者发表多巴胺探针应用进展

finches)向身边的“鸟老师”学习唱歌相关的神经环路机制。杜克大学的Richard
2018年10月19日
其他

eLife | 宋艳研究组揭示神经祖细胞命运锁定新机制

譬如,神经干细胞不对称分裂时会将Notch负调控因子Numb不对称分配至未来神经祖细胞中,进而通过由Numb介导的Notch受体内吞来下调Notch信号,建立从神经祖细胞至干细胞的单方向Notch
2018年9月5日
其他

一作解读:当光遗传学结合双光子荧光显微成像应用于非人灵长类大脑皮层

经过6周时间的表达后,我们在皮层表面安装用于光激活和双光子成像的光学窗口。由于C1V1-ts-eYFP的膜定位特性,双光子成像下神经元胞体呈黑洞状。神经元静息状态下,GCaMP6s荧光相对较弱。
2018年8月25日
其他

学而 | 生命科学 · 下周讲座预告 3.24-3.30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官方信息发布平台,主要职能为发布学院新闻动态、活动信息、讲座信息和科研进展等。
2018年3月23日
其他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关于举办 “2018年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 活动的通知

本次活动涵盖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所有专业,包括动物学、植物学、生理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物信息学和生物技术等专业。各专业导师介绍见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网页——
2018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