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

其他

外交部原副部长乐玉成:追求绝对安全?只是冷战思维作祟

编者按:通州·全球发展论坛(2024)期间,围绕“凝聚全球发展共识,携手展望2050”主题与会嘉宾展开对话。外交部原副部长乐玉成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主持人王冠对谈时提到,当今世界发展遇到的阻碍主要源自三个方面。现将对话实录发布如下:王冠:第八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提及,在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我们现在做得是非常欠缺的,那您觉得从现在到2030年有哪些主要的障碍?乐玉成:我从国际层面谈一谈为什么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没能够完全实现。有几个大的因素阻碍了发展或者影响了发展。一是动荡不定的国际局势。这些年全球范围内地区冲突此起彼伏、变乱交织。有些地区风起云涌,令人担心会发生更大规模的世界级战争。特别现在大家都谈到俄乌冲突、巴以冲突,实际上还有其他的像缅甸、非洲、苏丹、叙利亚这些地区一直都有持续不断的冲突。国际局势不稳使得全球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大为增多,有的产生很大的影响,包括难民危机、能源危机、粮食危机、气候危机、供应链产业链危机都与这些冲突有关。特别是冲突地区与冲突周边地区尤其深受其害。二是全球化进程受阻,保护主义盛行。美国在这方面尤其没有带好头,本来各国贸易进口多一点、出口多一点,或者逆差多一点,顺差多一点,这反映的是世界经济结构,并不代表谁吃亏占谁便宜,更不代表谁输谁赢。但是美国还有一些欧洲国家就以此为借口对其他国家实行贸易保护、科技制裁,建小院高墙、搞脱钩断链,却没有解决根本问题,这样下去是很危险的。我们想想一百年前,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世界经历经济危机,导致各国以邻为壑、抬高关税,甚至到100%、200%,结果世界经济进入更大的衰退,大危机、大萧条发生了,经济大萧条本身就是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因素之一,历史的教训我们不能忘记。三是现在的全球治理低效低能。有人说失能失效,我觉得至少低效低能,世界面对很多全球性问题束手无策。前两年新冠疫情,本被寄予厚望的世界卫生组织最后的作用被局限于发发通知、提供一些报告,并不能有效组织国际社会共同携手应对疫情,至少没有采取什么有效防止疾病蔓延的行动。有人讲到世界贸易组织WTO也陷入瘫痪,仲裁现在起不了作用,多边贸易体系受到严重冲击。还有货币体系,美国把以SWIFT为代表的国际清算机制当作武器来对付竞争对手,导致无论是机制本身还是美元都失去公信力,结果现在多数国家在谈论“去美元化”。其实这不是大家的初衷,但是被逼无奈做出选择,美国这么做是损人不利己。人类本应该关注那些更加重要的事情,比如现在人工智能在兴起后应该怎么管理,用什么规则、什么标准等等,新的挑战接踵而至,从这个角度看全球治理确实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变化,确实需要进行变革、改革。王冠:您刚才谈到美国对整个全球经济的影响。美国现实主义被美国的学界、政策界和治国精英认为是个根本的理论,就是他们不认同这是应该发生的事情,但觉得这是实际发生的事情,没有一个比中央政府、各个国家政府更高的实际有效的权威机构,所以各国都是为自己的利益最终会不择手段,他们有所谓的“国强必霸”,这也是他们西方社会的底层逻辑,您怎么看这种逻辑上的区别,如何快速化解当下的地缘政治风险和冲突?乐玉成:我认为,世界上发生这么多冲突根源还是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我研究过,美西方一些国家冷战思维一个很突出的表现,就是追求安全的绝对化,就是“绝对安全”;还有“利益最大化”,就是我要最大化的利益。这两个概念和思维实际上是非常危险的。要追求绝对安全,当你享有绝对安全时,其他国家就会感觉绝对不安全。比如北约东扩,要追求绝对安全,6次东扩、7次东扩,一直扩到俄罗斯的家门口,他觉得自己很安全了,但结果北约安全了吗?欧洲安全了吗?以色列也是这样,他要在中东享有绝对安全,他建了一个8米高、700公里长的隔离墙,要和约旦河西岸和加沙隔离开来,但现在隔离了吗?他也没有保证他的安全。所以,没有绝对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就是说大家要有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可持续安全。同样利益最大化,你追求你的利益最大化,那么别人的利益就最小化,你把别人的利益给“化”掉了,这样别人没有饭吃,自己的利益最终也会丧失。当一个国家贫富差距拉大就会不稳定;同样,我们地球如果南北发展悬殊,地球也不稳定,也不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也是要大家普惠、包容和可持续发展。总得来说,我觉得世界可以参考用中国提出的三大倡议,即全球安全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最终还是要走这样的道路,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王冠:很多欧美国家,不论是自由主义还是现实主义,还是想维护只有利于美西方那套地缘政治经济体系,这种情况下,我们看到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北约的亚洲化,不论是谁当选下一任美国总统,他们在总统辩论时可以辩论一个半小时,什么意见都不一样,但至少在对华政策上这个议题上内容是一样的,就是要制约、制衡中国。您认为,在未来地缘政治环境下,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什么是对全球发展最好的,最实惠的?乐玉成:我认为,全球化现在虽然受阻,但全球化还是难以阻挡的,因为我们现在生活在互联互通,联系日益紧密的世界,大家相互关联,利益关联、安全关联,我们的未来也关联在一起。所以,我认为:●要按照全球发展倡议进行包容的、普惠的、可持续的发展。大家要加强合作,而不能像美国搞“脱钩断链”“小院高墙”。●要加强全球治理。全球治理低能低效是不可持续的,全球化就要有全球性的治理,就要有全球性的合作,所以要共商、共建、共享,既然是大家的事儿,就要大家商量着办,大家一起办,成果由大家共享。●要推行国际关系民主化。民主化就是讲平等,特别是主权平等,国家不论大小都有权参与国际事务、参与全球治理的权利。所以要讲平等,还是要合作。●要发挥联合国的中心作用。联合国机构是我们二战之后建立起来的最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全球治理机构,至少从目前来讲,绝大多数国家都同意,我们不能绕开联合国形式,更不能对联合国机构“合则用,不合则弃”,也不允许在联合国之外建立针对他国的、排他性的“小圈子”“小联盟”“小集团”。●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现在全球南方仍在不断崛起,无论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是从全球GDP份额来看,全球南方国家都越来越强大,越来越有影响力。但大家都知道,全球南方在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发言权显然不足。而发达国家的发言权大家感觉到过剩了。刚才有嘉宾讲了,在联合国里,我们看到的大多数部门领导人还是来自欧美国家,还有IMF、世界银行的领导人都是美国人、欧洲人,为什么发展中国家、全球南方国家的人不能当领导呢?尽管现在形势动荡,甚至于大家都在谈论有世界大战的风险,但我认为,未来和平力量总归要占上风的。刚才有嘉宾讲的两种理念Two
11月10日 上午 11:10
其他

人大重阳区域国别论坛之大使系列启幕,摩洛哥大使首场开讲

编者按: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提升整体“知外”能力的同时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相互理解与文明互鉴,并为全球发展与安全挑战提出共同的智慧,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区域国别论坛”活动重磅推出“大使”系列,邀请各国驻华大使来访并就双边关系与合作、区域和全球热点话题等发表演讲。首场论坛,摩洛哥王国驻华大使阿卜杜勒卡德尔·安萨里阁下将解读作为首个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的北非国家的摩洛哥与中国的伙伴关系。现将活动议程发布如下,扫描文内小程序二维码可申请线下参会。中文议程摩洛哥-中国伙伴关系:优势与机遇致辞人郑新业
11月10日 上午 11:10
其他

智库声音:特朗普回归,影响几何?如何应对?

编者按:11月6日,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宣布在2024年总统选举中获胜,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二位赢得两届非连任总统任期的人。那么,特朗普的再次当选对美国、对中美关系、对全球分别将产生哪些影响?中国该如何应对?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从美国经济、中美关系、全球科技和供应链、气候变化等角度做了相关解读。11月8日授权观察者网、凤凰网发布。01特朗普2.0,像8年前那样“作妖”终将失效特朗普赢得这场选举,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来说,都是有这个心理预期。许多智库评估与预测文章早已出炉,大致观点都是未来4年特朗普治下的美国,可能会在全球引发一场涉及政治、经济、金融、气候应对等方方面面的海啸。从这个角度来看,特朗普的回归,相比于2016年首次当选,给世界带来的震惊、焦虑、恐慌程度都要小得多。对中国而言,面对特朗普当选,其实,应该更加有自信,更加有战略定力。特朗普当选决不会给中国带来颠覆性的、不可挽回的外部冲击。必须看到,特朗普虽回,但不论是世界,还是美国、中国,都已经和8年前完全不一样了。特朗普2.0时代,与特朗普1.0时代相比,至少有三大变化,值得捕捉。第一,美国在中国的全球战略版图上的重要性在急剧下降。美国仍是中国对外战略中的最重要博弈对象,只是它的重要性远不如前。8年前,中国对美贸易占中国对外贸易的份额是约15%,如今,这一数字降到11%。8年来,中国全球战略的版图变得更加丰满、多元。共建“一带一路”大发展、金砖国家大扩员、中国国际形象大提升、中国软实力大增长、“三大倡议”获得广泛认可……更重要的是,过去8年,“全球南方”国家群体崛起,使得中国在全球战略版图中的支撑大增。特朗普2.0时代的美国,可能还会“作妖”,不断掀起“风浪”,但中国日益拓展的全球“棋盘”终将稀释掉特朗普2.0时代那样的兴风作浪。第二,美国遏制中国所产生的冲击力也在急剧下降。特朗普1.0时代开始全面遏制中国的政策,拜登政府几乎100%地继承了特朗普1.0的对华政策,甚至变本加厉,所谓关税战、科技战、干涉香港、新疆、大打“台湾牌”,还出台了印太战略等。但是,没有一个真正遏制住了中国的发展。其中,最令外界关注的,关于特朗普2018年针对华为的限制令,拜登延续了这一打压动作。即便如此,多年来,华为还是从逆境中突围,如今轻舟已过万重山。可见,对于美国诸如歪招狠术,中国已充分积累了化解与应对经验。第三,美国霸权的内外整合力量也在急剧衰退。许多文章都说过“正在坠落的美国梦”。这次大选失败的不止是哈里斯,也不止是支持民主党的拥趸,更不止是像泽连斯基或者欧洲那些亲美派,最大的失败方是美国民主。所谓“美国民主”,竞选的不再是政策的优劣、候选者的高下,而是身份政治的归属进而导致国家的撕裂。当前,“美国内战论”等盛行,政治极化加剧,关于美国民主崩盘的言论更是流行。在这样的前提下,美国未来既不能团结国内,也无法统领世界。不难预料,特朗普正式上台后,以其性格,首先做的一定是打击报复过去4年曾打压过他的人。从这个角度看,未来4年,特朗普政府执政的重心绝不可能是单单中国一项,甚至可以说,中国不会在美国政治绝对靠前的优先级。有更多比中国更加棘手的问题需要特朗普去紧急去解决,从政敌到LGTB,从俄乌到巴以。中国会在特朗普内外视野的内圈,但不要主动去“抢占”美国政治的优先级,考验着中国的战略定力和耐力。基于这三项变化,可以预测,中美未来四年的竞争会趋于内化。它不再是两国谁能打倒谁的比拼,而是各自增加内功、如何把自身发展得更好的比拼。谁能把自己发展得更好,谁就能在两国竞争中把对方比下去。这种内化式的竞争更像是高尔夫球赛,各打各的,或是马拉松,各跑各的,而不是拳击赛,不太可能谁把谁一拳打倒。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应该更加自信,聚焦在本国的发展上,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高水平对外开放。只要中国经济复苏,国力持续上升,持续保持经济4.5%-5%的增长率,未来10年赶超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就是可预见的结果。原有的大风大浪在更伟岸的中国面前也就不再是事儿。再冷静、清晰、客观、理性的分析中美关系,会看到多年来两组温差不同的中美关系,一是舆论中的中美关系,一是实际中的中美关系。舆论中的中美关系,是过去8年两国之间斗得一塌糊涂,而实际中,其实,我们很有信心地看到,过去8年中美关系的底盘并没有被颠覆。有哪些底盘呢?过去8年,中美贸易额整体来看在上升,即使是经过了6年的贸易战,两国之间的贸易总额保持在6500亿美元上下,并没有“脱钩”;中国赴美留学的人数,虽然最高峰达到40多万,现在仍有20多万;中美之间的投资,仍然还坚挺着,中国持有美债8000多亿美元。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要更加主动有为地应对中美之间的未来四年。中美之间的状态如何,不是美国一家决定的,更不是特朗普一个人能决定的。两国关系如何,既和特朗普的对华政策有关,也跟中美两国之间的互动有关,更与中国是否有能力去塑造中美关系的未来有关。比如,中国可以推出更加有利的政策,考虑到中国已经推出对十几个欧洲国家的免签,不排除加速推进对美国公民的免签政策。另外,中美之间还有共同的“敌人”,如气候变化、人工智能等。从更大的格局去看,两国需要从双边之间的博弈中站出来,去更广的世界,寻找共同的使命和书写大国叙事,最终跳出修昔底德陷阱,实现中美两国更好的未来。总而言之,中国已经不是八年前的中国。根据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的改革精神,贯彻落实各项政策,取得更好的改革开放成效,特朗普2.0时代,就会像过去任何一位美国总统任期那样,最终被雨打风吹去。02特朗普靠什么赢?特朗普能赢的理由在于其竞选纲领,对比哈里斯没有系统性没有逻辑的竞选纲领,特朗普赢在经济上,与特朗普1.0一致。不变的是美国优先策略,简单概括为“一减一增一放一收”“四个一”。经济还是经济,这是特朗普赢得选举的关键。历届美国总统当选赢得的都是经济,老百姓关注的还是经济,这关系到其切身利益。“一降”是指特朗普对内各种降低税收,不只是企业税、遗产税各种税。相对关税壁垒的抬升,特朗普宣称对内减税,促进经济增长,包括可能会再次放开煤炭,对内减少监管、退出监管,这当然是各行业、各企业、各金融机构喜闻乐见的,比如第一任期,特朗普就各种退群,撕毁2000多页的多德弗兰克法案。而这也正是作为共和党坚持小政府大市场减少政府干预的传统做法。对内减税而对外加税。“一增”是指特朗普宣称对外加征高额关税,不仅对中国加征高达60-100%的高额关税,而且对包括欧盟加征10-20%的高额关税,其他地方也要加征10%以上的高额关税。对外加征高额关税目的是要这个税钱,企图在未来十年从中国收到4.5万亿美元的关税,这有些异想天开了,如此高的税企业还会跟你做生意吗?而且羊毛出在羊身上,对外加征的这些高额关税最终都是由美国消费者承担,欧洲方面测算,因为高关税美国每个家庭每年税负将增加2950美元,税后收入锐减2.9%。美国老百姓会答应吗?再大规模再高税率的关税征收也是杯水车薪。更为重要的是,美国想要的这个钱对其当下就超过35万亿美元的联邦政府债务实际上是杯水车薪。据统计,在2011-2019年美国关税占GDP不足1.1%,即使大动干戈加征关税之后的2019-2023年也不过其GDP的2.0%。▲1978-2023年中美两国GDP规模走势图。数据来源:世界银行、WIND美国恐怕难逃高关税所带来的高通胀!更为关键的是如此小的关税收入带来的祸害却是无穷的,美国刚从汹涌的高通胀中走出来,伴随特朗普的二进宫带来的是高通胀的炙烤和高利率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的威胁!为了控制高通胀美联储加息11次,将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提高到5.25-5.5%的高位。一旦特朗普对中国加征如此高的关税,对全球征收10%以上的高关税,美国通胀就会迅速反弹,而且目前美国只有62.6%的劳动参与率,不仅尚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甚至还不足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水准。由此,美国高通胀还会伴随工资上涨的双螺旋,那通胀就更难控制了。▲2004-2024年美国的通胀变化情况(CPI与核心CPI)。数据来源:美国劳工部高关税或许还会扭曲美联储降息路径。相对其他总统的中立,特朗普对美联储的干预直言不讳,利率高低我说了算!高关税会带来高通胀,那么高通胀就需要高利率控制,如果说今年剩下的这两个月份美联储还可以降息25-50个基点,那么特朗普上台之后,高通胀可能就扭曲了降息的路径,维持利率水平甚至用加息来控制高通胀。而另一端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就难以承受了,系统性风险会不会发生,去年初不仅硅谷银行、签名银行、第一共和银行接连倒闭,传染到欧洲瑞信银行也倒闭被收购,那么目前美国多家大型连锁零售店接连倒闭又预示着怎样的风险?美国长短期国债收益率也有时间了!“一放”就是放松监管,是指如前所述特朗普1.0时代不仅各种退群而且撕毁了多德弗兰克法案,这部2000多页的华尔街消费者保护法案,是2008年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的血泪史和惨痛经验的总结的法案,需要建立防火墙,需要规范金融机构的行为,否则金融风暴会如约而至。伴随着特朗普的“一增”“一放”,又有怎样的金融风暴在积聚、在累积?!“一收”是指特朗普上台会限制移民进入,而我们知道美国的竞争力重要的一部分其实就是移民,不仅有高端人才的移民支持创新,也有薪酬低的移民解决生活所需。美国还会继续修边境墙吗,我们拭目以待,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之余,那美国是要把自己封锁起来吗?!▲美国长短期国债收益率倒挂警示美国的金融风险。图片来源:WIND。03特朗普胜选背后的“马斯克”因素当地时间11月6日,特朗普确定当选第47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胜选演讲中盛赞特斯拉创始人及CEO埃隆·马斯克,“一颗新星诞生了”“马斯克是个人物,是个独特的人,是个超级天才”。可见,马斯克已经成为特朗普中眼中极为重要的角色,势必要在特朗普政府政策制定中发挥关键幕僚作用。彭博社旗下“Business
11月9日 下午 4:59
其他

当面再问普京,若特朗普想“联俄抗华”,俄方怎回应?

编者按:继11月6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王文当面向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提问之后,次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出席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第21届年会全会,王文再次抓住机会现场向普京提出“如何看中美俄三角关系”的问题。这是继两年前王文当面提问普京后、又一次向这个全球最大国土面积的国家领导人提尖锐且重要的问题。人大重阳君现将两次对话实录及视频发布如下:2024年11月7日▲2024年11月7日,王文提问俄罗斯总统普京的视频。翻译/视频制作:陈伟。点击可查看王文:我叫王文,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重阳研究院。很高兴再见到您!我的问题是关于俄罗斯未来四年的中国政策以及国际体系变革。让我来假设一下,如果有一天,特朗普总统给您打电话说,让我们联合一起遏制中国吧?您会怎么回应?您会接受特朗普总统“联俄抗华”的建议吗?我的第二个问题是,您经常提国际体系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但未来的国际秩序与框架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在您眼里,俄罗斯、中国、美国在未来都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您怎么考虑未来的俄中美三角关系?普京:我会尽量简要回答。首先,我们与中国的合作与友谊并不针对任何第三方。我们与中国的关系不针对任何第三国,包括美国在内。我们与中国的关系旨在为两国的发展创造条件,并为各自人民的安全提供保障。这一点同样适用于我们与美国的关系。(针对你的假设)我很难想象,尊敬的美国新当选总统会提出这样的建议。我相信他明白,这样的建议与当前的现实极为不符。俄罗斯从未与任何国家结盟以对抗第三方,更何况是对抗中国。这样的假设对我而言完全不切实际。正如我先前所言,我们与中国的关系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互信、合作与友谊。我认为,像中国和俄罗斯这样的大国,拥有数千公里的共同边界和几乎在同一空间共存的历史,尽管存在文化差异,却共享许多共同价值观。这本身就是我们今天应当珍惜的宝贵成就,也应继续加深,以惠及子孙后代。关于与美国关系的恢复,我们对此始终持开放态度。然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方面,因为我们从未主动损害与他们的关系,也未对其实施任何限制或制裁措施。我们从未试图在其邻近区域制造任何武装冲突,且从未有意推动此类事态发展。在实践中,我们始终未允许自己有此行为。至于美国为何允许自己采取某些行为,我感到不解。希望他们最终能够意识到,如果我们希望避免全球性冲突,这类举动应当避免。美国新当选总统特朗普先生曾以类似立场发表过观点。我们将拭目以待这种机制如何运作,因为美国总统职位在任何情况下都涉及特定的责任,也与那些帮助其上台的人群相关联。雅克·希拉克曾对我说:“在美国,所谓的民主是什么?如果没有十亿美元在手,根本不必考虑参与竞选,更遑论真正的参选了。”因此,那些提供资金的人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未来团队的组建。如果他们推举某人,自然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这些人的决策。在这里,新当选领导人是否能与这些利益集团,即所谓的“深层政府势力”,以及与公众、选民建立联系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他能够履行对选民的承诺,那么他的权威就会增加,进而依托这一权威成为独立的政治人物。这一过程极其复杂。我们不清楚美国未来将会发生什么。但我希望,总有一天我们与美国的关系能够恢复正常。对此,我们始终持开放态度。谢谢。2022年10月27日▲2022年10月27日,王文提问俄罗斯总统普京的视频。点击可查看王文:“很多中国人关切俄罗斯,尤其是您个人的安危。所以我的问题是,您(领导这个国家)可能会有压力,负重前行,您有感到害怕、紧张、焦虑的时候吗,尤其是面对西方的威胁?我很想知道,是您缔造了新的俄罗斯,还是俄罗斯的命运造就了您?另外,我的第二个问题是,您最想对中国人说点什么?您怎样看待中俄关系过去十年以及如何展望两国未来?”(在此之前,王文首先介绍了人大重阳以及2022年历时两个多月深度调研俄罗斯20个城市的情况)(现场主持人卢基扬诺夫和普京总统面带微笑地听完一系列问题。)普京:当我工作时,我从不考虑任何历史成就。我仅从这些角度出发:我需要做的事情和我会遇到哪些不可避免的情况。这对于我来说是最重要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人都会被他所在的环境、国家所影响,当然包括我。这是真实的情况。关于我们的恐惧,当然,可能现在很多人都想听我说:‘我害怕,我害怕,我害怕,我害怕’。但如果我什么都害怕,我就什么都做不了。在我担任的职位和立场上,我不能被上述这种恐惧的现象所影响。我必须以俄罗斯人民、俄罗斯国家的利益为导向,做更多的事情。同时,为了我的人民和国家的利益,我会做我认为必要的事情。就俄中关系而言,近年来,中国和俄罗斯的开放、互信和效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国家层面,实际上在所有领域,中国是我们最大的贸易和经济伙伴。在军事领域,我们不断进行联合演习。在军事技术领域,(我们与中国的合作)史无前例。当然,我们在文化、人道主义互动和经济领域相互合作。俄罗斯最大的国际贸易伙伴是中国,贸易额度正在增长,以非常快的速度增长。在俄罗斯商品流向世界被西方限制之前,这种高速增长就已经实现了。我与我的朋友习近平主席,我们设定了一些中俄之间国际贸易的目标,我们也一定会实现这一贸易目标,因为我们正以比计划的更快的速度朝着这个目标迈进。至于我们与中国的关系,我们视中国人民为亲密的朋友。我们非常尊重它的文化和传统。我相信,依托这个坚实的基础,中国和俄罗斯将满怀信心地向未来前进。往期内容当面问俄罗斯外长“准备调整中美俄三角关系吗?”,他答道……人大重阳第7次参加瓦尔代年会,曾当面问普京“害怕、焦虑过吗?”中国学者当面提问普京:“感到过害怕吗?”“怎么看中国?”瓦尔代演讲:世界“五难并行”危机,70年来罕见瓦尔代年会感叹,谁料美国如此无能,还把中俄当替罪羊瓦尔代年会重磅观点:公司在崛起,国家在衰落(附双语视频)【亲历·重磅】走进普京背后神秘智库“瓦尔代”重要!重要!重要!微信改版打乱发布时间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大家可以将“人大重阳”设为星标点击上方的公众号卡片再点右上角三个点就能看到“设为星标”保持联系,一起前行//
11月8日 下午 3:12
其他

当面问俄罗斯外长“准备调整中美俄三角关系吗?”,他答道……

人大重阳网讯:2024年瓦尔代俱乐部年会于11月4-7日在俄罗斯索契举行,来自50多国官员和智库、大学代表与会。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6日出席会议,与参会代表进行了1个半小时的互动交流。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王文第8次受邀参会,此前一天关于“尽快停火”的呼吁成为本年度论坛多国代表热议的观点。此次俄外长见面会,王文再次被点名提问,还在现场被拉夫罗夫外长允许自拍合影留念。王文问道,对于许多中国人而言,中国、美国、俄罗斯的三角战略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未来四年特朗普执政,请问拉夫罗夫外长先生,俄罗斯方面将怎么看待这三角关系,会有意重新调整中美俄大三角结构吗?拉夫罗夫用了8分钟回答了这个问题。他首先肯定,这是一个重要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欧亚大陆的安全是全球安全的重要组成,而在很大程度上它取决于俄罗斯、中国、美国的三角关系。我对你的问题有自己的答案,但对未来持有开放态度。我毫不怀疑,中国也将对此类关系持开放态度。”拉夫罗夫接着说,据我所知,中国正在通过各种渠道积极改善双边关系。中国与华盛顿方面也保持着沟通渠道,希望在经贸问题、制裁问题的分歧上达成一致。对话已经开始,在军事问题上希望采取相互自愿、信任的措施。“正如我在开场白中已经说过的,我们看到,中国在西方原本主导的全球化体系中重建了由中国处在第一方阵的世界经济体系。很明显,这极具有吸引力。”拉夫罗夫表示,中国不希望颠覆国际体系,但也希望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等原有国际规则中进行改革。“在当下全球化体系中,我们、中国和印度是主要改革诉求者。对于国际体系,中国比我们嵌入得深得多。然而,众所周知,这个体系被演变成了越来越具有反华的特质,至少西方一些人是这么说的。拜登比特朗普在这点上更积极。”拉夫罗夫接着回忆在巴黎见到中美欧领导人,谈到西方要求限制中国电动汽车的出口,还要采取对华100%关税。他表示,这是对市场经济和自由竞争规划的破坏。拉夫罗夫说,在军事安全上,俄罗斯、中国、美国都负有特殊责任。尤其是在军事意义上,中国正在迅速追赶的当下,如何在战略稳定上建立新平衡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方面,俄罗斯积极与印度、中国合作。俄中印的三角合作对缓和全球紧张局势的作用非常重要。拉夫罗夫表示,围绕边界争端,我很高兴在几天前得知,中国和印度已经在一些非常重要的领域达成了协议。现在我希望,俄罗斯、中国和印度、随后还有巴西、南非加入能够形成更加深入的安全与军事合作。拉夫罗夫还谈到,从平等和相互尊重的角度看,我很难判断美国对中国的政策将如何变化。俄罗斯始终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但是美国、欧洲方面在微调,他们希望中国不要改变台海现状。美国拜登政府在台湾问题上显然是在玩火。从这个角度看,根据一些专家的说法,对中国而言,特朗普可能更有利。拉夫罗夫最后表示,无论如何,从大国竞争的角度看,美国霸权还一息尚存。但霸权终将坠落,普京总统坚信这一点,而习近平主席上次访问克里姆林宫告别时也说,我们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在这次对话会上,拉夫罗夫还就乌克兰危机、俄美关系、俄欧关系等回答了其他五六位与会专家的提问。往期对话人大重阳第7次参加瓦尔代年会,曾当面问普京“害怕、焦虑过吗?”中国学者当面提问普京:“感到过害怕吗?”“怎么看中国?””瓦尔代演讲:世界“五难并行”危机,70年来罕见瓦尔代年会感叹,谁料美国如此无能,还把中俄当替罪羊瓦尔代年会重磅观点:公司在崛起,国家在衰落(附双语视频)【亲历·重磅】走进普京背后神秘智库“瓦尔代”重要!重要!重要!微信改版打乱发布时间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大家可以将“人大重阳”设为星标点击上方的公众号卡片再点右上角三个点就能看到“设为星标”保持联系,一起前行//
11月7日 下午 4:06
其他

中国学者在顶级论坛疾呼俄乌停火,多国代表支持

编者按:2024年瓦尔代俱乐部年会于11月4-7日在俄罗斯索契举行,来自50多国官员和智库、大学代表与会。每年俄罗斯总统普京都会出席。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王文第8次受邀参会。在4日晚举行的主题为《战争公式与和平方程式:大变局下乌克兰危机的公平解决方案》的内部研讨会上,王文受邀做了《尽快止战,和平谈判,减少伤亡》主题发言,被与会德国、匈牙利、马其顿等国嘉宾至少6次引述与肯定,也引起广泛讨论。该发言也刊发在瓦尔代俱乐部官网上。现将发言摘要发布如下:对于多数中国人来说,泽连斯基已经被美国欺骗,终将被抛弃了。无论哈里斯和特朗普谁当选,这个结果都不会改变!早在2022年3月17日,我在接受BBC的直播采访时就曾提到,如果把乌克兰视为美女,美国就是渣男。渣男鼓励美女去和俄罗斯斗,并承诺保护,结果美女被揍。现在这个美女已经被彻底毁容,被抛弃是最终结局。美国欧洲都在做表面文章,维持着伪善的正义道德感。2022年9-10月,我曾调研了俄罗斯20个城市,还在战场前线克里米亚呆了四天,充分感受到俄罗斯的民族韧性与经济潜力。当时,我就写过10多篇文章,预言俄罗斯不可能被西方打败。事实证明,泽连斯基已经犯了一个极大的战略错误,轻信美国,顽固地想要加入北约,认为这样就能够保证自身安全,并能够抵御俄罗斯先发制人的防御式军事行动!泽连斯基彻底错了,一国自身安全不可能寄托于他国的承诺之上,更不能将自身安危置于悬崖边。这个道理非常简单,就好像你有一个强壮的邻居。你要做的是,跟他搞好关系,而不是向远方的另一个强壮者去借一把枪,并跟自己邻居交恶。中国人当然尊重主权、尊重领土完整,同时也相信维护主权需要有自身实力保障。历史不断证明,国际法主权原则固然重要,但首先服从于现实主义权力政治。基于这样的判断与叙事,进行了近三年的俄乌冲突,恐怕要适可而止!再这样进行下去,受损更多的是两国人民,尤其是那些被强迫拉上战场当炮灰的乌克兰人民。当然,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民也会受到冲击,比如粮食危机,金融动荡等等。最终受益的是美国军火商和能源供应商!股市指数已显示,在过去的两年多,美国的军工股和能源股涨了将超过一倍!他们明显是吃着乌克兰人的血和肉被养肥了!现在最需要做的是停战!停战!停战!越早停战,乌克兰的损失越少!过去的两年多,我不断地这样呼吁,现在仍然坚持!从这个角度看,数周前中国和巴西政府呼吁有关各方遵守局势降温“三原则”,即战场不外溢、战事不升级、各方不拱火,这真是良苦用心。在这个原则基础上,我建议,承诺保障泽连斯基及其政府所有官员的人身安全,提升他们参与对话谈判的意愿,尽快结束战争。对话谈判是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唯一可行出路。所谓的和平峰会需要俄乌双方共同认可、各方平等参与。在这方面,中国和巴西都是真正的公正者。最需要的,是应加大对相关地区人道主义援助,尤其应该加大对妇女儿童等平民的保护。更大规模的人道主义危机应该避免,防止像加沙那样的悲剧在乌克兰重演。正如雷·达里奥最近报告,全球总体冲突指数达到了1825年以来的高位——除了两次世界大战之外,这已经是最高水平。该指数的攀升反映了乌克兰、加沙冲突造成的高死亡率、难民潮及仍在增加的军费。早在2022年4月8日,我曾在《南华早报》刊文说,俄乌冲突导致人类史上罕见地出现战争、粮荒、天灾、疫情与通胀五类“共振”现象,世界正处在最危险时刻的前夜。总之,俄乌冲突已经成为自二战以来国际冲击力最大的一场就是军事事件,涉及到当下的世界是继续割裂还是重归团结、是封闭还是开放、是持续危机还是持续发展。更务实的说,这与全球政治经济、能源、货币、金融、贸易、粮食安全以及保护油气管道、海底光缆、电力能源设施、光纤网络、产业链供应链等都密切相关。到我们应该把世界从最糟糕的状态拯救回来的时刻了,那么,就从推动俄乌两国和平谈判开始。针对有部分当场学者代表提出各类不能停战的理由,王文第二轮发言摘要:任何事情都没有比停火重要。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而言,如果看到街上有两个人打架,那么,首先要做的是,劝他们别打了,而不是一边打一边找各种理由。这是中国哲学。停火不应该有先决条件,应该是最应该做的事情。现在不是比力量、比利益的时候,是比人道主义的时候。再打下去,会有更多生命逝去,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所以,我的观点是,先停火,再来谈一谈相关的分歧。针对部分学者提出俄方要像二战那样继续战争直至胜利的观点时,王文第三轮发言摘要:不能与历史上的战争简单比较。停火是为了减少更多人的伤亡,也是人道主义的考量。要有全球意识和大国责任。再这样打下去,对世界更多国家来说,都是一种伤害。更重要的是,如果再不停火,是会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的严重危机,那将是世界的灾难。这需要那些好战者好好考量。以下为英文版Stop
11月6日 下午 5:59
其他

特朗普个性,六年前中国学者就分析得很透彻

编者按:特朗普宣布在2024年美国总统选举中获胜。早在6年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尹继武在人大重阳系列讲座中发表题为“中期选举后的特朗普——政治心理学的分析”的主题演讲。他以特朗普为案例演示了政治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尤其是政治心理学在分析国家领导人时的独特功能与作用。解释了在研究特朗普时三个阶段的认识变化,并讨论如何从消极人格特质的积极作用、特朗普的双面特性、恒定的政策偏好等视角理解真实而客观的特朗普。现将讲座实录及其相关论文重新编辑发布如下,供读者参考。▲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尹继武教授今天我主要谈谈怎么认识特朗普。我的基本判断是,对一个人来说,尤其是对六七十岁的人来说,我们成年早期所形成的性格和人格是比较稳定的。用特朗普的话说他是“Stable
11月6日 下午 5:59
其他

人大成立全国高校第一所“全球领导力学院”

人大重阳网转“中国人民大学”微信公众号报道:参与全球治理,应对全球挑战,推动文明互鉴,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秉持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领袖型人才,支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习近平外交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年11月4日,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全国高校第一所全球领导力学院。▲点击查看视频中国原中东问题特使、原驻沙特阿拉伯大使、驻埃及大使兼驻阿拉伯国家联盟全权代表吴思科,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佟晓玲,中共中央宣传部国际传播局副局长兰斌,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郭锐,财政部科教和文化司副司长吕建平,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国际胜任力培养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张宁,中铁建工集团副总经理单云,中铁建工集团国际事业部党委书记、副总经理孙海涛,中国银行北京分行文蓉;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副校长支晓强、党委副书记青格勒图等出席成立仪式。斯洛文尼亚前总统、世界领袖联盟主席达尼洛·图尔克,尼雷尔领导力学院院长马塞琳娜·奇日加视频致辞。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郑新业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全球领导力学院以“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使命,以“服务党和国家战略需要和对外工作大局”为宗旨,以“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担当,以“培养全球未来领导人和青年领袖”为目标,以“创新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新机制”为动力。张东刚表示,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全国高校第一所全球领导力学院,既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大全球倡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又一生动具体实践,也是紧扣世界之问、回应人类关切、汇聚人才资源的又一积极探索。中国人民大学全球领导力学院将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对外工作大局,积极培养全球领袖型人才,壮大谋求人类进步、世界大同的战略力量,夯实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的战略基础,丰富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战略选项,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一是培养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全球战略力量。培养具备全球视野、战略思维、胸怀天下、心系人类的杰出群体,使其成为全球未来领导人和青年领袖,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坚实和平力量和人才支撑。二是打造全球治理合作新平台。加强与国外政党、政府、高校、智库、社会组织的交流合作,打造“院系+智库”协同一体的运行机制,共同开展科研合作、实践交流、思想对话,积极构筑国际交往与民心相通的广阔网络,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三是贡献促进人类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策略。聚焦中国发展经验、政治领导力构建、全球责任等重大议题,深入研究世界重点国家和重点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现象,不断推出“独树一帜”的标志性成果,为全球现代化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人民大学将以人类前途为怀、以人民福祉为念,高站位、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好全球领导力学院,培养一流人才、贡献一流成果、打造一流平台,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更大贡献,推动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的巨轮驶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11月5日 下午 5:36
其他

【独家】瓦尔代2024年会报告:自下而上变革,或欧亚架构杰作

编者按:2024年11月4-7日,俄罗斯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第21届年会在索契召开,今年的会议主题为“持久和平的基础是什么?21世纪的共同安全与平等发展机会”,来自50多个国家的官员和专家与会。11月4日开幕式当天,会议发布了2024年瓦尔代年会报告《自下而上变革,或欧亚架构杰作》。瓦尔代俱乐部年会报告历来受到国际多方关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第8次受邀参加该年会,与往年一样,经瓦尔代俱乐部授权,由人大重阳运营的中国人民大学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翻译成中文版(译者:人大重阳副院长杨清清,助理研究员陈修豪、韩家修,实习生李雨琪)。11月4日,授权观察者网首发。内文中个别观点有争议性,并不代表译者立场,特此声明。▲2024年瓦尔代年会报告《自下而上变革,或欧亚架构杰作》。点击可查看英文版“惟有变化才是永恒的……差异产生最美的和谐”——公元前5世纪,以弗所的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
11月4日 下午 10:37
其他

邵善波:谁当选美国总统对中国都一样?咱们还是不能大意

编者按:2024美国大选结果,无论是特朗普还是哈里斯,我们都要提前做好应对措施。10月31日,香港新范式基金会总裁、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邵善波在观察者网发表文章指出,无论是谁入主白宫,他/她的主要官员及幕僚,都会是重要、甚至是关键的政策决定因素。全球关注的美国总统选举将于11月5日下周二举行。部分州已经开始提前投票,美国各地选民反应热烈,数千万人已提前投票。两名候选人的竞争极其激烈,大部分选民在这最后阶段已然拿定主意,故此两人都集中全力鼓动自己的支持者出来投票,也用最后的努力争取几个摇摆州中间选民的支持。这七个摇摆州的投票结果,将决定特朗普、哈里斯谁胜谁负。目前的民调普遍显示,两人所得的支持度非常接近,估计这次选举的投票率会非常高,决定性的环节,可能就是一个州的几万张票,甚至几千票的差别。▲美国主要的摇摆州(黑线)和战场县(斜线)。图自: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我们的学者及智库硏究员,对于谁会胜出的意见分歧相当大,但对这次选举的结果,即不论是特朗普抑或哈里斯当选,对中国的影响都不会有很大的分别,这个看法则非常普遍。不少外国的观察家也持同样的观点。但我认为这种看法有偏差,基本上不正确。这样的判断,在某一层次上可能成立,但在一些具体的事务及范畴上,大选不同结果造成的后果会有很大的分。而这些差别对中国来说是重要的。在此,我们对选举结果对中国会带来什么影响,作一些不同层次及范畴的分析及评估。在如何看待中国这个问题上,共和党和民主党、特朗普和哈里斯之间是有差异的,但他们的共同点仍是主要方面。双方的相同之处是都将中国视作头号对手,需要全力遏制、拖慢中国的发展,不能让中国超越美国。面对中国崛起,美国的领导层要争取在未来约十年左右的时间内,将中国的发展势头遏压下去,同时要利用这段时间壮大自己的实力。这已成为美国精英阶层和不少民众中相当一致的看法。故此,不论谁当选总统,中国的日子都不会好过,这是普遍的看法。但在这基本的共识上,两名候选人也有一些差别,因为两人对美国自身的情况和在国际上的角色都有不同的看法,彼此的处理手法及态度则更为不同。双方差异最基本的一点是,如果哈里斯当选,大致上会延续拜登政府的一套对华策略,出现变化的可能性很少。即使有调整,幅度也有限,中美关系的情况及形势会比较明确。然而,如果特朗普当选,美国对华的方向和目标虽然没有变,但手段、政策力度的变化会较大,也较难预测。两党都将中国视作头号敌人,但民主党在表面上,更多是从意识形态出发,认为中国崛起将会挑战美国和西方的价值观,动摇美国的领导地位以及美西方建立的国际秩序,因而认为中美竞争的性质主要是两种制度、模式、价值观的竞争。拜登在其四年任期内,就是根据这种思维,形成一套叙述及策略,并以此为基础,笼络美国的盟友连成一线,在高科技、军事、关键经济环节等方面,企图阻止中国进一步发展。哈里斯如果当选的话,大体也会沿这方向继续推进。至于共和党,主要是指特朗普,则较多从实际利益出发,认为中国通过损害美国的经济利益(所谓“盗取”知识产权,“不公平”的贸易手段)得到发展,长远来看必将动摇美国的领导地位,故此需要将这势头打压下去,保住美国的利益。特朗普当选的话,他会将打压的重点放在经济、贸易、关税等较为实际的手段,目标是令一些对经济增长、就业、税收有重要影响的产业回归美国。特朗普在其过往的总统任期内就推行这一套,他在今次竞选所鼓吹的主张,基本上也是一样。虽然特朗普和哈里斯都将中国视作头号敌人,但由于两人处事态度、办事的基本原则不同,对中国而言,应付哈里斯比应付特朗普可能会艰难一些。从另一角度来看,对中国来说,与哈里斯谋求妥协的可能性较小,但与特朗普讨价还价的可能性则较大,因为特朗普自以为是个非常聪明的商人,精于做买卖,任何事情都可以议价交易。换言之,对付哈里斯比对付特朗普可能会艰难一些,这是我们的基本判断。当然,我们也不要忽视特朗普善变、原则性不强、偏激极端的性格,他会推出什么具体措施打压中国,不易预测。特朗普当选的话,对中国较有利的因素是美国处理国际关系时可能出现的变化。特朗普的竞选口号“美国优先”、“让美国再伟大”,单从字面上看意思不大,毕竟任何美国总统都会将美国的利益放在首位,凌驾于任何其他考虑之上。但实际上,这些口号的真正意思是收缩及孤立主义,特朗普真正想做的是要收缩、减少美国在全球的负担及责任,将关注的重点及政策的重点放在美国内部。同时,特朗普认为美国在全球各地的参与、介入是门亏本生意,被人坐了顺风车、占了便宜,对美国来说是负担,认为与这些盟友的关系对美国并不公平,伤害了美国自身的发展。这是特朗普与哈里斯在国际关系上的重要分别,虽然共和党内不少人也不一定同意他这些观点。特朗普实际上是承认美国目前的国力有限,企图收缩美国在全球的担当,减少美国的负担,要求北约、日本、韩国等盟友,增加国防投入,向美国输送更多利益,以补偿美国的付出。但这样做,会使美国与其盟友之间矛盾和分歧激化,团结和合作会减弱,欧盟已因应这可能出现的大变,成立专门委员会作应对。拜登任内拉拢盟国一起阻遏中国的努力,也会因此而变得功亏一篑,这将给予中国较大的空间去改善与欧洲、日韩的关系。特朗普当选后对盟友和伙伴的影响,首先是对欧洲,其次是对日本、韩国,以及对台湾地区。首当其冲的就是俄乌战事。特朗普在竞选过程中已明确表示,他若当选会尽快结束这场战争。作为这个战事的最大支持者,美国绝对有叫停的能力。此举会对西欧带来巨大冲击,严重影响美国和欧洲的关系。对于中东,由于美国内部犹太势力的影响,特朗普对以色列的政策反而变化不会很大。无论是特朗普还是哈里斯当选,这会是对中国的影响中最大及最重要的分别,因为如美国与上述盟友的关系出现恶化,这些国家就需要重新评估自己与美国的关系,及自己在国际关系中的定位,进而解决、舒缓中国与这些国家之间的很多问题,对中国是个很大的机遇。如果特朗普当选,加上他自吹与普京的私人关系,美国与俄罗斯、朝鲜之间的关系也会出现变化,走向缓和甚至向好的大变。美俄关系可能会出现根本性的改善。而如果哈里斯当选,这样的情况绝对不可能发生。美国有些人,如芝加哥大学的米尔斯海默教授认为,中国才是美国的最大威胁,美国应与俄罗斯联手对付中国,不应与俄罗斯为敌。因而有意见认为,如特朗普当选,美俄关系会出现根本的变化,美俄会联合对付中国。但我认为这情况不会出现,因为俄罗斯经过北约的失信与强行“东扩”,以及乌克兰一役后,不会再真情地寄望重回西方,特别是回到美国的怀抱。中俄关系经过过去几年的发展,即使美俄恢复正常关系,都不会出现太大的倒退,毕竟普京不会这么笨,他也不是个短视的人。对台湾这个我们非常关注的问题,哈里斯与特朗普的看法及政策分歧更为明显,对我们的影响更大。拜登政府重视太平洋第一岛链的战略作用,以及如果台湾地位出现变化,对美国在东亚地缘政治地位与信誉的负面影响。民主党议员也乐于利用台湾来挑衅中国,如哈里斯当选,这些政策将会继续。但特朗普完全不是这样看问题。他曾表示,台湾并不涉及美国的基本利益,他也并不重视台湾在地缘政治中的角色,这与他个人的国际关系观一致。特朗普甚至认为,台湾已盗取美国的芯片技术,还要美国的保护,因此台湾应多交保护费。这反映了特朗普对台政策的态度与民主党是南辕北辙的。如果特朗普当选,他会从短期、眼前的实际利益出发,一方面要求台湾多购买武器,另一方面又会视台湾作为与中国讨价还价的谈判筹码。“台独”当局的挑衅举动也会因而稍为收敛。相近的变化也会出现在菲律宾,南海的紧张局势会因而有所缓和。此外,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下一届美国政府,无论是谁入主白宫,他/她的主要官员及幕僚,都会是重要、甚至是关键的政策决定因素。对特朗普而言,他有强烈的主见,但很多是基于简单的理解、情绪的反应,对策也是多凭直觉出发,一定会引起幕僚的左右、制止。无论特朗普是个多么主观的人,他对自己的幕僚还是会有一定的尊重,在很多事情上都会尊重幕僚的意见。对哈里斯而言,从竞选过程中可以看得很清楚,她是个缺乏内涵和深度的人,对政策只提出几条“白左”的原则与说法。哈里斯当政的白宫实际上会是官员及幕僚当政的白宫。当然,哈里斯对谁当她的幕僚,仍然有绝对的决定权。在中美关系的基本问题及双方矛盾性质这一层次上,任何一人当选的分别不会很大。但对一些具体问题,无论是地区问题、地缘政治或国际关系大局,尤其是我们特别重视的台湾问题,由于两人的处事风格、办事的基本原则不一样,都会有很大的差别。认识这些分别对我们非常重要。外界很难左右美国大选的结果,但对结果可能造成的影响,则需要及早作出应对的准备。推荐阅读刁大明:2024美国大选影响四年还是四十年?深度研究“α
11月3日 下午 12:31
其他

金灿荣:一件影响美国未来国运的大事将发生

编者按:2024美国大选结果即将揭晓。10月中旬,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金灿荣做客人大重阳“区域国别论坛第十二讲”,围绕“2024年美国大选与中美关系前景”主题展开演讲。他指出,美国明年可能会发生大的政治动乱。中美关系进入到了全面竞争阶段,竞争成败取决于三件事。现将演讲实录发布如下:012024美国大选很罕见今年的美国大选是有特点的,是以前历史上没有的,比如说特朗普输了一次大选他又来了,这是历史上没有的,历史上就是认输的,输了就输了,他又回来了。另外拜登通过预选出任民主党正式的候选人,但因为一次辩论输了,他马上就退出了换了一个人哈里斯,这在历史上也是没有的。按照原来美国的习惯,临时退选和临时更替还要走程序,这次基本上没有什么程序,各州和中央一表态马上就支持,这也是很罕见的。另外特朗普遭遇了两次枪击,7月13日、9月15日这在美国历史上也是很罕见的,例外特别多。另外是法律政治化,现在民主党用司法的手段在对付特朗普,共和党一样用司法手段对付拜登的儿子。其实这些案例在历史上都是没有的,所以今年开创了很多新东西。包括政策政治化,前天美国突然说他的非农数据特别好,就是为民主党“打气”的,这些数字肯定是假的,美国的数据经常被修正的,公布好几次,说是根据政治需要。这都是表面上看到的一些特点。目前选举的状态,从民调上看基本上是持平的,有时候这个多一点,有时候那个多一点,但现在美国人也开始怀疑民调的真实性,因为从官方媒体,如《纽约时报》看,哈里斯的民调数据较好,但埃隆·马斯克是支持特朗普的,买下X也就是Twitter,在网上做的民调有700多万人参加,那个数据也是可以的。结果X上面的民调是特朗普的支持率70%多,哈里斯才20%几,所以到底哪个是真的现在不好说。
11月2日 下午 12:31
其他

对话吉国前总理:美国民众反华情绪高涨,缘何导致?

编者按:通州·全球发展论坛(2024)期间,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王文与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理卓奥玛尔特·奥托尔巴耶夫,就中国对外传播的问题、中美国际关系、未来世界格局及中国发展模式对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的启示等议题展开了深入对话(点击蓝色字体可查看往期内容)。10月31日,观察者网发布对话实录,引发广泛关注。现发布如下:王文: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再次关注人大重阳的对话,今天在人大重阳的的对话嘉宾是一位非常特殊的朋友,我们俩差不多相识十年以上。他不仅是享誉世界的一位政治家,更是一位思想家。过去这些年,我曾多次邀请他到中国来,也曾和他在世界上很多地方相遇,每次观点的阐释都让我印象深刻。他就是坐在我右手边的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理奥托尔巴耶夫先生。奥托尔巴耶夫先生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因为他在全世界不断地去讲述中国,在过去也写了大量关于中国的文章,不断地给中国政府、各个机构提建议,希望中国能够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所以,今天我把他请来我们的会客厅里,就是希望请他来讲讲中国的形象和我们未来应该做些什么?并且围绕我们要召开的通州·全球发展论坛讲讲中国的发展和现代化人类的未来。所以,请问奥托尔巴耶夫先生,多年来中国的对外传播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现在我们似乎还没有解决一个根本的问题,就是世界上仍然存在着大量对中国的误解,甚至抹黑和妖魔化。您作为一位经常在世界上奔波的政治家,您认为这背后到底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奥托尔巴耶夫:我想说,我确实是中国的一个老朋友,因为中吉两国是邻国。而且我也知道,在过去几个世纪以来,我们两国关系非常密切。所以,有些时候,朋友之间就必须要坦诚相待,就不要有太多外交上的一些委婉的辞令,讲话一定要一针见血、开门见山。实际很多时候,世界上的人担心的点是什么呢?大家会关心的是竞争、是交流、是沟通。在好几个方面,中国的竞争力排名世界首位,超过了美国和欧洲,例如中国的出口超过了美国和欧洲。最近澳大利亚一个著名的智库发表了研究,分析了世界上一些大国在高科技领域的情况。这个报告指出,在44个尖端科技领域中,中国目前在其中37个领域处于领先。在高科技上,中国确实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讲到合作,现在有超过15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加入了“一带一路”倡议。这绝对是个很大的成功。我们能看到,中非之间的合作也再上新台阶,这些非洲国家会去与德国或美国发展密切的关系吗?我表示怀疑。所以,在竞争、合作这两个大点上,中国都取得了非常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在外宣上,我们要怎么样做得更好呢?放眼世界,我们能够看到,在美国确实存在一些风险,包括现在美国总统大选就要举行。这两位总统候选人的风格完全不一样,但他们就中国这一点却达成了很多共识。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公众的意见是反华的,所以,政治精英也是反华的。为什么美国民众现在反华情绪很高涨呢?因为他们听不到中国普通老百姓的故事,所以他们会走上敌对的情绪。所以,中国在外宣上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王文:我在国内也写过不少类似的文章,去讲述中国现在对外的传播(存在的问题),但这是非常复杂的原因,美国对中国负面的言论,是因为我们对外讲得少,还是它本身就是对中国打压和遏制战略的一部分?因为中国的实力达到了这样的程度,动摇了他自身的地位,美国进而不断地推行对中国的打压和遏制政策,甚至屏蔽了中国大量对美国的传播;另一方面,中国的学者很多也没法去美国了。尽管我们非常努力提升中国国际传播的能量和能源,但声音仍难以传达,甚至被美国自动地“审查”了。所以,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当下这些问题呢?奥托尔巴耶夫:我也想给您举个例子,例如俄罗斯国家电视台也是将国家的故事讲给西方的观众听。但最近俄罗斯电视台在美国和欧洲被禁止了,为什么呢?因为它的故事讲得很好,民众也愿意听。当然,美国在言论自由上确实存在问题,他们会禁止一切他们不喜欢的东西,但是至少我们能看到俄罗斯电视台讲故事讲得比较成功。不过,他们的成功经验也不是百分之百可以复制的,但至少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一些东西,让我们做得更好。王文:的确,在外交斗争经验上,我们要多向俄罗斯学习。不得不说,俄罗斯在过去200年甚至300年时间里,在与西方国家的斗争、博弈、竞争中培养出大量的经验。过去200-300年里,尤其是叶卡捷琳娜沙皇以后,俄罗斯就在整个大国竞争的中心位置。到了苏联时期,俄罗斯就已经在世界的中心了。在过去200年左右,中国是长期处在非常弱国(的时期),到了1949年毛泽东时期中国才站起来。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解决了温饱问题,到了习近平主席时,中国才逐渐强起来。从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以后,中国才开始学会用“全球强国”(Global
11月1日 下午 5:35
其他

刁大明:2024美国大选影响四年还是四十年?

编者按:距离2024美国大选越来越近,这场选举是一场特殊的选举,它会对美国意味着什么、留下一些什么,显得很有意义。10月中旬,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外交学系系主任刁大明做客人大重阳“区域国别论坛第十三讲”,用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全方位展现美国大选对美国政治未来的影响。现将演讲实录发布如下:01两个美国的对决、基本盘的对决正因为特殊,这次选举会留下什么就更有意义。一开始,很多人认为这是两个总统的对决,一个现任总统,一个前任总统。从去年9月份到今年7月份一直是这个状态,两个总统对决就意味着两个美国的对决。换句话说,两个人都用了四年或者是将近四年的时间告诉世界,他如果当总统的话在内政外交意义上会做什么,会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这场选举真的没有像2008年这么有对不确定性的想象空间,因为2008年你真的不知道奥巴马会做什么,但这场选举真的知道这两个人会做什么,而且确定性极强。2016年投票日之前,如果大家有印象的话,几乎所有人都觉得是希拉里。但在一个民间智库的会议上,我就说无论谁当选美国都会进入特朗普时代,这句话确实是应验了,但却留下了极大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是很值得深究的。其背后的原因当然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美国表现得非常淋漓尽致,美国这样一个深刻嵌入在世界秩序当中的国家的百年变局,当然也就深刻地牵动着世界的变局。正因为此,各种政治生态交汇在同一个时间节点的选举政治就表现得更为明确。两个总统的对决就是两个美国的对决,完全不同的两个道路、两个方向的对决,完全没有想象空间的对决。即便换了哈里斯恐怕也还是如此,完全两个不同版本的美国的对决。两个美国的对决,也就是基本盘的对决,到目前为止我仍然这么认为。哈里斯7月21日获得了机会,终于能走上前台,对民主党来说唯一的变化是什么呢?即便更换的话,其实还是一个基本盘之间的对决。哈里斯大概的作用不就是让民主党的基本盘更有效地动员出来吗?现在支持率不到49.5%,但大家注意这个数字在历史同期水平并不很高,并不足以胜选。1932年到2020年,23次总统选举,民主党赢得的选举是13次,平均获得的选民票是52.6%,所以49.5%到底意味着什么?49.5%比历史达标的差距已超越统计误差了。同时期,那10次共和党赢得的选举,平均获得的选民票是48.9%,反而距离特朗普现在的支持率差距更小。02特朗普要面对的历史魔咒这次大选让人感受到了某种历史重演的魔咒感。大家对克利夫兰不陌生吧?可能因为特朗普所以更熟悉了。如果特朗普再次回到白宫的话,那么他就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有这样的殊荣的人。第一次就是克利夫兰,1884年当选,1888年连任失败,1892年再次回来再试再赢。但克利夫兰留下了一个魔咒,对再想尝试的特朗普可能就是个不小的问题。对于克利夫兰来说,他三次选举都赢了选民票,唯一失败的这次是赢了选民票输了选举人团票。换句话说,在联邦政治上叱咤风云的8年里面,克利夫兰始终在选民意义上占有更多的支持,他的失败只是制度扭曲的结果。于是,1888年败选之后,他有更多的勇气再试一次。如果基于这个历史经验,那特朗普要有多大的压力啊?第一次选举就被扭曲,第二次选举又输了选民票,有什么证据证明他第三次选举会赢选民票呢?在过去8年里,他有明显的选民票意义上的增长吗?如果没有,他又如何能赢呢?再被扭曲一次?美国历史上2016年是第五次被扭曲,那意味着2024年会出现第六次被扭曲。这种可能性不能排除,但在理性意义上真的很难预测。所以这么看,特朗普怎么会赢呢?但是我们说一个总统的执政看民调,但选举真的是看对手。我们可以没有任何的证据表明他在过去8年的选民票增长了,但这个跟他赢不赢其实没有必然的联系,因为极有可能出现一种情况:他没有增长,他面对的对手更差。那个对手更没有办法有效地把该拿的票拿下来,那当然是赢的还是他。一个差、一个更差,最后还是差的赢。坦率来讲,拜登在选举期间就是这个状态,该拿的票拿不下来。少数族裔、女性、年轻人不会投给特朗普,但真投也不会给拜登,哈里斯的出现改变了这个状态,但是不是就足以改变到能赢?我们很难做这个判断。03美国政治走向的风向标这场选举会对我们判断美国未来一段时间的走向,美国政治经济社会结构的走向,会具有风向标的意义。主要的意义来自所谓政治周期的说法,我相信是有周期的,经济学界是不是已经觉得周期是一个比较通常地理解相关现实的规律了?但美国政治的角度可能有一半人是认为有周期,一半人认为没有周期,我仍旧执念地认为有周期。周期需要节点,是一个什么节点呢?2016年在美国发生的是一次以选举面目出现的社会运动,而特朗普就是借助这场社会运动登台的,社会运动的成功就是当选。如果这个说法有意义的话,那2020是什么呢?如果2016是一场自下而上的反对华尔街、反对华盛顿精英的草根的、有民粹感的社会运动的话,那2020是不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在疫情背景下对特朗普内政外交极端做法纠偏的精英行动?颇有这种感觉。如果这样判断过去的8年的两次选举,那2024是什么?特别是在所谓的“二赛”或者现在所谓“准二赛”的意义上是什么?那就是过去8年左右美国政治的这两股力量的一场总对决或者总清算,一定会有一个结果,而这个结果可能成为预示着美国政治未来一段时间逻辑的节点。这是什么逻辑呢?特朗普的当选虽然有点意外,但事实上极有可能意味着一个旧周期的结束,一个自90年代开始的温和自由派周期的结束。但没有人会在2017年说2016年是周期结束,我们要再等下一个选举或者是下一个标志性事件来不断地累计证明发生了什么,所以我们要等2020。但现实是,我们没有等来决定2016年是什么的2020,而是疫情影响的2020。我在2020年的时候尽可能搜中文英文数据库、论文库找大规模的流行传染病对于西方意义上的竞争性的选举和投票行为意味着什么,好像很少有这样的文献,基本上不知道到底意味着什么。毕竟,1918年不是大选年。现在我开始寄希望于2024年大选的结果给出一个答案。如果特朗普当选的话,我恐怕会说2016开始的就是一个温和保守派周期,而这个周期极有可能会在2030年代或者是2040年代持续进行,美国会进入一个共和党相对稳定主导的状态。如果是哈里斯的话,那可能就意味着2016原本可能会开启的周期会被再次地延宕,也可能我们会判断2028意味着什么。如果2028还是民主党,那就意味着从2016到2028这12年,有可能就是没有任何明确政治主题的次周期,或者说半周期,就类似于《三体》里的“乱纪元”,它打破了基本节奏。04司法政治化是两党共同的癫狂选举刚开始的时候,大家就看到了围绕特朗普展开的四个刑事起诉,民事的当然更多。当时,我们很多人都开始讨论这些刑事起诉会不会影响选举,结果是没有任何一场刑事起诉在选举之前有明确的着落。即便是34项最轻重罪的封口费案即便定罪,也是在投票后三周即11月26日才会做出最终的量刑。它对选举本身没有明显的不可逆的直接影响。法院的权锤没有代替选票,完全不同于2000年选举当中联邦最高法院的作用。2000年时是选民完成了投票过程之后,不得不让司法机构发挥作用。而如今,选民没有做出决定,司法部门当然不会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去做出选择。所以通过这个态势,可以意识到三个问题。一是美国的司法机构其实还是有最基本的所谓的明哲保身的秩序感。他们绝对不会代替其他利益、其他政治因素来做决定,因为这个政治风险太大了。他们不会这么做,他们一定会躲到最后、拖来拖去到最后。我不相信特朗普雇用了这么厉害的律师以至于可以把这个拖到最后,司法机构本身显然也想拖。二是美国的司法毫无疑问政治化、工具化了。有观点说特朗普的受审是“司法公正”,即便是前总统也必须负责。当然不是如此!如果特朗普不再竞选,这些起诉还会有吗?当然不会!这些事情都会一笔勾销吧?这显然是司法权力被严重地政治化的表现,毫无疑问。三是美国政治的彻底崩坏。虽然不影响选举结果,但至少目前这34个重罪是要量刑的。如果真的不是罚款这么简单,真的出现了一定的所谓的对于人身自由的拘役的刑罚的话,哪怕是戴个电子脚镣,或者哪怕只有几个月的时间。这到底对美国政治意味着什么?11月25日量刑,也许特朗普会再上诉,如果最终维持刑罚,作为在任总统的特朗普作为州刑可以豁免但不能赦免,即便在联邦层次也没有任何一个总统赦免过自己。在总统任内,特朗普可以暂时避开刑责,但总统卸任之后呢?可能就会出现2029年1月20日迎来了新总统,刚刚卸任的特朗普扭身等来的就是警车。这对美国意味着什么?当时福特赦免尼克松全美哗然,私相授受、赤裸裸的政治交易,他让你当总统你就给他赦免了,但事实上多少年之后人们重新看这段历史时才意识到这这种做法保持了美国总统制最基本的稳定。但如今极可能出现的特朗普这一幕,意味着什么?在特朗普政府的四年中,坐在台下看着特朗普乖张或极端的张牙舞爪时,民主党做了什么?民主党除了批评特朗普之外,民主党做的所有回应特朗普的事情实际上是在效仿他、是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民主党没有一种批评特朗普的同时以正道的方式来回应特朗普的坚持。民主党在对付特朗普的时候,也在接受特朗普对他们的负面改造,在变得跟特朗普一样在冲破这个秩序。而特朗普冲破的秩序是他个人的,民主党对这个秩序的冲破却是系统性的。所以,不是任何一个党的极端,而是两个党共同的癫狂。05初选制度的戏剧性与彻底失败今年在“换登”之前,我们经常会问一个问题,民主党的Plan
10月31日 下午 5:32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人大重阳在国家图书馆讲《思想坦克》

人大重阳网综合“中国图书馆学会”官网报道:10月28日上午,由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央和国家机关图书馆分会、国家图书馆智库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主办,国家图书馆立法和决策服务部承办的“思想坦克:中国智库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专题讲座在国家图书馆举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文受邀出席担任主讲嘉宾。
10月31日 下午 5:32
其他

深度研究“α 世代”,揭秘中国与世界的未来

编者按:近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教育部)执行主任王文,国际关系学院外语学院讲师李菡在核心期刊《当代中国与世界》2024年第3期(总第15期)发表《“阿尔法世代”与中外关系的未来》。文章分析指出,未来二三十年,中国“α
10月30日 下午 5:31
其他

斯洛文尼亚前总统:联合国这项事业,中国是关键

编者按:通州·全球发展论坛(2024)上,斯洛文尼亚前总统、联合国原副秘书长、世界领袖联盟主席、通州·全球发展论坛理事长达尼洛·图尔克(Danilo
10月29日 下午 5:55
其他

意大利大报专访:金砖弥合美国的不足,而不是恶意对抗

编者按:“美国的领导力在2008年危机后陷入困境,而金砖国家则是没有冲突的替代选择。”10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王文接受意大利三大报之一的《新闻报》(La
10月29日 下午 5:55
其他

潘基文最新演讲:这件全球大事,我也感到失望

编者按:10月18日晚,通州·全球发展论坛(2024)欢迎仪式举行。联合国第八任秘书长、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潘基文基金会理事长潘基文在欢迎仪式上作特别演讲。现将演讲全文发布如下:▲潘基文首先,我要向出席此次论坛的各位外宾,尤其是曾担任过重要职务的达尼洛·图尔克先生、奥托尔巴耶夫先生和科勒德克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我也想向在座的教授、政府领导及公民团体的代表致以诚挚的谢意。非常荣幸能够在2024通州·全球发展论坛与大家相聚。我也要特别感谢刚刚呈现的中国人民大学陕公合唱团的精彩演出。这场演出确实非常出色,我相信这些美妙的天籁之音将继续传承。音乐象征着稳定、和平与和谐,我祝愿大家能够在未来拥有这些美好的东西。谢谢!女士们,先生们,首先我要表达我最热烈的祝贺,祝贺2024通州·全球发展论坛的成功召开。而且今年的这个论坛是在北京的大运河博物馆召开,这一场所不仅富有历史意义,也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交流。本次论坛讨论的主题,包括“多边主义”、“全球治理改革”、“新能源”、“气候变化危机”、“食品系统与食品安全”等等,都恰逢其时。现在我们共同努力,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动员全球的力量,实现这些目标。同时,我也想特别感谢中国人民大学、通州区人民政府以及北京市政府,向所有为此次活动付出了辛勤努力的工作人员致以感谢。今天我们相聚在北京,相聚在这个论坛上,这是非常关键的历史时刻,因为通过这样的合作,我们能够推动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加速实现。通过建立全球伙伴关系,采取积极的行动,我们就能够取得成效。对此,我对大家的辛勤付出表示崇高的敬意,感谢你们为实现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所做出的贡献。现如今,全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灵活的解决方案和切实的行动,帮助今天的社会做出必要的改变。同时,我们还要确保明天的领导者能够更好地应对21世纪的挑战,迎接一个可持续和和谐发展的未来。我们通过这次论坛所倡导的,就是跨越国界、连通世界,共同解决全球问题。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各种危机层出不穷,而且这些危机彼此关联。全球的不确定性加剧,区域冲突在世界范围内蔓延,局势不断恶化。我们看到,世界范围内的人道主义危机还在持续,包括乌克兰、加沙、缅甸、苏丹等地的情况。这些冲突让我们似乎看不到尽头。此外,自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全球卫生系统、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方式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干扰。尽管我们与疫情并存,但新的病毒威胁依然存在,例如马尔堡病毒、猴痘和禽流感等,可能会引发新的全球性流行病。与此同时,地球正面临着严峻的气候变化危机。气温不断上升,野火频发,暴雨持续,洪水频现。我们目睹了全球范围内灾难性的极端气候现象,影响了亚洲、美国、欧洲和非洲各地。气候变化、全球冲突和疫情共同推动全球危机的加剧。事实证明,全球之间的互联互通至关重要,这些危机表明,全球各国需要通过合作来共同应对挑战,并找到可持续的全球解决方案。此类解决方案必须植根于全球合作、多边主义和包容性,同时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安全、健康以及全人类的共同繁荣置于核心位置。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首先想谈一谈我们当前在全球发展进程中所处的位置。我想强调的是,我们需要共同努力振兴并实现联合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这17个目标的实施对于推动全球的共同发展至关重要。其次,我想再次呼吁大家加强合作,加速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特别是第17个目标——通过建立全球合作伙伴关系,确保所有国家和地区共同受益于全球的发展。与此同时,还需要结合各国的具体倡议和补充倡议,确保全球发展在各个领域都能够取得进展。女士们,先生们,在全球发展领域,过去几十年里我们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自2000年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MGDG)提出以来,全球社会在这一框架下实现了许多重要成果。极端贫困率在2010年前已经减少了一半,这意味着超过10亿人摆脱了极端贫困,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这一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亚洲,特别是中国的巨大进步和努力。在此期间,我们还看到,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减半,产妇死亡率也下降了近一半,准确来说是45%。自1990年以来,全球范围内有21亿人享受到了改善的卫生设施,全球有超过26亿人现在能够获得安全、清洁的饮用水。尽管我们取得了这些成就,但我们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全球超过10%的工人及其家庭生活在每天不足1.9美元的贫困线下,每年有超过600万儿童在5岁之前死亡。在2023年,全球有近20亿人仍缺乏安全、清洁的饮用水。非洲许多国家的情况尤其严重,许多人必须步行数公里才能取水,这样的现实令人心痛。因此,在我担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十年任期内,我一直为推动全球合作和凝聚全球力量而努力,目的是解决这些发展问题。2015年,联合国193个成员国通过了可持续发展目标,习近平主席也参与了这一进程。同年,《巴黎协定》也得以通过,这两项重要倡议标志着全球合作的新里程碑。事实上,自二战以来,全球领导人从未如此齐心协力地聚集在一起,推动全球发展。作为联合国秘书长,我非常自豪能够见证并参与这一进程,成功说服全球领导人共同达成共识。然而,我也感到失望,因为我们目前的进展还未达到预期。许多领导人并没有履行他们的承诺,全球的可持续发展进程也因此受到影响。正因为如此,我们今天聚集在这里,召开全球发展论坛,目的就是发出我们的声音,探讨如何更好地推动全球发展,不论我们来自哪里,不论我们是政治领袖还是其他领域的领袖,我们都要共同努力,实现联合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女士们,先生们,全球发展的进展离不开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落实。在气候危机、新冠疫情等全球性挑战的背景下,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现在距离2030年只有6年的时间。根据2024年的最新报告,全球只有16%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有望在2030年实现。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全球领导人在2023年9月的联合国会议上承诺,将尽最大努力,凝聚政治力量,推动这些目标的实现。未来的道路依然漫长,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在不断努力,推动全球峰会的召开,以加速目标的实现。女士们,先生们,尽管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谈自豪还为时过早。我们必须继续加倍努力,确保全球领导人兑现他们的承诺。就像今天的通州·全球发展论坛一样,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探讨如何做得更好。无论是学术界、商界,还是政界,我们都有责任为全球发展做出贡献。作为一名前联合国秘书长,我深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个人能够独自应对全球的复杂问题。即使是像美国和中国这样的世界大国,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先进的技术,也需要通过国际合作来解决问题。因此,我呼吁全球的政治领袖、商界领袖和学术领袖共同努力,推动全球发展议程的落实。女士们,先生们,年轻一代是全球未来的希望。作为未来的领导者,他们必须具备全球视野,同时也要有同情心,理解和回应他人的需求。教育体系应当培养全球公民,激励他们积极参与全球事务。我一直呼吁年轻人参与全球事务,我也不是想要危言耸听,但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他们将成为未来的领袖,他们必须勇于挑战和质疑现有的领导人,不论是国家元首还是总理。我们希望世界能够以可持续的方式向前发展。女士们,先生们,我们有一个重要的使命,那就是教书育人,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成为全球公民。但光有激情是不够的,年轻人还需要具备同情心。如果一个人只有激情,他们可能只知道如何为自己谋利,而不知道如何为他人和为邻国做出贡献。因此,我们必须在激情和同情心之间找到平衡,并帮助学生们牢记这一点。再次强调,我们需要跨越边界,进一步推动全球合作,实现全球发展目标。不同领域的企业、政府和公民团体都应打破边界,共同推动全球发展。全球发展倡议,特别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倡议,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女士们,先生们,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打造一条新的路径,以应对当前的全球挑战,确保没有任何一个人掉队。正如我在一开始提到的,我们不能让任何人掉队,所有人都应该共同奔向可持续发展的光明未来。通过全球的合作和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解决气候变化等重大问题,推动联合国相关目标的实现,打造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迎接繁荣的新时代。只有在我们共同努力的前提下,我们才能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这些努力必须以同情心、包容性和全球公民意识为支柱。在此,我呼吁大家从现在开始行动,将这些行动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特别相信中国的力量,我们需要中国持续的支持。只有通过携手合作,才能共同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和平、繁荣的未来。最后,我要介绍潘基文基金会,这是我在五年前在韩国设立的机构,旨在为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贡献力量。上个月9月20日,我们在北京设立了潘基文基金会的代表处。我会继续与中国政府和人民紧密合作,为推动全球发展做出更多贡献。这是一项小小的努力,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携手并肩,我们可以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女士们,先生们,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共同迎接更加繁荣的未来!谢谢大家的聆听!推荐阅读外媒专访:中国不会将经济问题政治化,但威胁国家安全不行吴晓求:央行转型迈出关键一步央视、凤凰多轮专访:金砖是“非西方”,不是“反西方”在巴西的论坛谈中国全球治理观:中国不愿成新霸权重要!重要!重要!微信改版打乱发布时间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大家可以将“人大重阳”设为星标点击上方的公众号卡片再点右上角三个点就能看到“设为星标”保持联系,一起前行//
10月28日 下午 5:32
其他

外媒专访:中国不会将经济问题政治化,但威胁国家安全不行

编者按:近日,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发文,建议对英特尔在华销售产品启动网络安全审查,系统排查其网络安全风险。就此,10月25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王文接受今日俄罗斯电视台(RT)专访指出,中国并没有打算将中美经济问题政治化,但是任何有威胁国家安全的可能性都要被一一排除。▲点击查看视频主持人:现在连线的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王文。王教授,很高兴您能参加我们的节目。中国政府对英特尔产品的调查情况如何?这对这家科技巨头而言有多严重?王文:据中国国家安全部的消息,一些外国高科技公司伪装人工智能驾驶技术对中国进行非法测绘,目前有19家公司被纳入排查之列。你刚才讲的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也特别提到了英特尔。我觉得,这是例行的、正常的网络安全自我检查,希望能够更好地捍卫中国的网络安全。主持人:那么英特尔为什么要监视中国呢?谁会从这些信息中受益?王文:对于多数中国人而言,美国对中国的间谍行为已是公开的秘密,CIA公开招募会中文的间谍。而许多研究报告也显示,中国是受网络攻击和情报探视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中美之间的竞争不只是在军事、经济、贸易、科技、金融层面,也在情报和间谍层面。目前,中国不再像过去那么信任美国,而是采取了必要的国家安全防范措施。我认为,中国在科技安全问题上的防间谍政策还会继续下去。主持人:去年,美国芯片制造商美光科技(Micron
10月27日 下午 1:20
其他

央视、凤凰多轮专访:金砖是“非西方”,不是“反西方”

编者按:2024金砖国家峰会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10月23-25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王文受邀先后做客央视4套“中文国际”、凤凰卫视“凤凰秀”、央视13套“环球视线”、央视1套“焦点访谈”解读金砖峰会。现将专访视频及文字发布如下:▲10月24日,王文做客央视13套“环球视线”解读金砖峰会。点击可查看视频主持人:世界和平和发展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全球南方”的振兴之路注定不会平坦。对此,习近平主席也指出,作为“全球南方”的第一方阵,我们要展现集体智慧和力量,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挺膺担当。王老师,这是不是也为“全球南方”振兴发展之路指明了方向?王文:实际上,这是在鼓劲。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尤其是1945年以后,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实现了民族独立。当时只有90多个国家,后来增加到现在的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后来人们发现,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都位于地球的北半球,于是用“全球北方”来形容发达国家,用“全球南方”来指代发展中国家,这个词一直沿用至今。然而,过去七八十年间,“全球南方”国家独立后,发展并不均衡。有些国家至今仍然欠发达,甚至没有解决温饱问题,还陷入战乱之中。而金砖国家是发展中国家中的第一方阵,经济相对发展最快,社会也相对稳定。习近平主席指出,金砖国家是“全球南方”的第一方阵。金砖国家大部分地区已经解决了温饱、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做出更好的榜样,让更多发展中国家、“全球南方”国家能够做得更好,共同解决全球层面的共同富裕、共同发展和持续发展的问题。
10月25日 下午 5:31
其他

在巴西的论坛谈中国全球治理观:中国不愿成新霸权

编者按:10月22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王文受邀线上参加巴西圣保罗大学金砖研究小组主办的“第八届金砖国家研讨会——金砖+:新时代”。同时相关观点在“全球南方国家智库论坛”上做了表达,该论坛被包括《央视新闻联播》在内的全球1000多家媒体报道。现将其发言两段视频及中英文内容发布如下:▲点击查看视频非常感谢给我这个机会,让我来分享来自中国人的全球治理观。事实上,长期以来,中国人并不想参与全球治理,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一直秉持的对外政策理念是韬光养晦,做好自己的事儿,直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于中国人来说,2008年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转折点。2008年出现的G20机制,让中国有机会跟全世界最重要的另外19个经济体平起平坐、商量全球经济治理的未来,探讨国际体系的改革。当时中国国家主席提出国际金融改革的方向,就是要坚持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新秩序。当时的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还提出,要建立超主权货币机制来代替美元的霸权,引起世界的轰动。此后,2009年金砖领导人机制正式建立,中国成为金砖机制的重要力量,甚至是绝对的支柱。因为中国经济实力是其他金砖国家GDP相加的总和。从金砖的角度看,中国的全球治理能力得到了非常好的施展。在金砖机制平台上,目前已形成了60多个合作机制,包括经济、贸易、金融、文化、体育等等。15年来,金砖机制日益成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最重要平台,也推动着全球治理朝着公正、公平、包容、有序方向不断发展的最重要动力。2024年金砖国家扩员到10个国家。在喀山举行的2024年金砖国家有25国领导人参加,33个国家重要代表与会,这是最大规模的金砖领导人年度会晤。这说明金砖机制正展现出来了前所未有的开放包容,也代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新方向。我相信,金砖机制未来还会进一步扩员,会有15个、20个甚至30个国家都加入了金砖体制,将会进一步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重大变革。金砖机制在过去15年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那么,或许有人就会问,中国是不是要通过金砖机制来领导世界呢?要取决于你怎么样来理解“领导”这个词?如果领导意味着新的霸权,中国“领导”世界就是要建立中华帝国主义或者像美国那样的新霸权,那么,我相信,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是反对的。中国不喜欢霸权,也反对霸权,更不愿意成为新的霸权国。一百多年前,中国曾经受到霸权的欺凌、压榨、破坏,深深感受到霸权是时代的罪恶。推己及人,中国怎么可能会成为新的霸权呢?但是,如果把“领导”视为是一种协调,那么,中国当然很愿意拥有这种“领导力”。事实上,过去几年,中国协调沙特和伊朗关系,推动巴勒斯坦内部团结,希望俄罗斯和乌克兰尽快恢复和平,这些都是中国所希望体现出来的、协调性的全球治理领导力。对中国而言,和平合作将产生巨大的红利,中国需要创造这种产生红利的外部环境。但是,如果你把这种“领导力”视为是一种“楷模”或者“示范”,那么,中国可能还需要很长的努力。尽管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表示,要向中国学习发展经验以及全球治理的对外交往经验,但是,中国需要提升的地方还非常多。中国国内面临的挑战也非常大,中国希望跟越来越多国家交流自身的发展经验,也希望继续学习他国。但是,中国也不愿成为教师爷,而是希望,新全球治理体系是一个平等合作、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体系。那么新的问题又来了,中国希望怎样才能建立更好的全球治理体系呢?中国的全球治理体系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呢?答案很简单,中国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径,就是通过一系列倡议来实现,比如“一带一路”倡议。在过去的11年,中国已经和150多个国家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对外投资的数额已经超过1万亿美元。11年来,中国为非洲国家建设了70%以上的大型基础设施,比如桥梁、铁路、公路、港口等等。还有,中国在过去的三年有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都是代表着一个新型全球强国的新全球治理观。这些新的全球治理观与过去的西方国家完全不同。西方国家参与全球治理,是希望建立一种等级制。最高层就是霸权,其他国家是霸权的附属。在这个体系中,谁不听话,霸权就可以通过联盟体系,制裁他,甚至发动战争打压他。而中国希望形成的全球治理体系,是平等合作、相互尊重的网络状。当然,这种全球治理体系的形成并非容易,也不是短期内能够形成的可能需要10年、20年、50年甚至100年,但只要我们不断地做下去,人类文明新形态就定将形成。在这个过程中,防范风险变得非常重要。首要须防范的,就是中美两国要跳出“修昔底德陷阱”,避免两个大国之间的军事碰撞,也要小心中了美国为中国周边设下的离岸平衡战略,引诱中国与周边的国家发生冲突。这些冲突都是中国需要极度避免的,所以,中国小心翼翼的通过协商解决周边的矛盾。第二,就是要提升双边、多边层面上的战略互信。现在许多国家对中国看法受到西方媒体的影响,认为中国是一种威胁,或者认为中国发展已经达到了顶峰,这些都是错误的看法。总而言之,中国有战略耐心,能够持续推进全球治理的改革与合作。毕竟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仅15年,就已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如果再给中国15年、甚至50年了,未来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10月16日,王文在全球南方国家智库论坛上的演讲内容主持人:慎海雄先生在视频中提到全球南方有三点相似之处。首先,我们在追求国家独立的过程中有相似的历程;其次,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寻求自己的发展道路;最后,我们共同呼吁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国际秩序。但今天我们面临的共同挑战是什么呢?王文:我完全同意慎海雄先生的发言,我们和全球南方国家的确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也面临着许多相似的全球性挑战。实际上,当今世界正面临二战以来最严重的挑战和局势。首先是战争,世界上发生了许多战争。其次,全球经济增长停滞。过去五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只有2%到2.3%,这是二战以来最低的经济增长率。这意味着全球南方国家的经济状况不太好,甚至中国现在也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增长压力。第三个挑战,就是气候变化和病毒的威胁。我们必须面对这些相似的挑战,并逐步联合解决它们。主持人:我来问你一个棘手的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棘手,是因为中文里有句话叫“名不正言不顺”,如果没有正确的名称,你就无法有效表达立场。我们现在听到“全球东方”这个词,特别是在西方的讨论中,常常被提及,为什么会这样?王文:首先,我必须说所谓的“全球东方”是一个非常非常糟糕的定义,所谓的“全球东方”指的是中国、俄罗斯、伊朗、朝鲜等国家。这是把意识形态引入国际竞争,企图分裂全球南方国家。这很像离岸平衡策略中的阴谋活动。全球南方国家必须像今天这样坐在一起,互相信任,保持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这样我们才能确保全球南方的持续崛起。以下为王文在“第八届金砖国家研讨会——金砖+:新时代”上演讲内容的英文版:Thank
10月24日 下午 5:35
其他

在金砖峰会现场杂志撰文:大金砖时代正式开启了

编者按:2024年金砖国家峰会在喀山启幕。在此之前,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王文、助理研究员龙臣在俄文刊物《中国风金砖峰会专刊》发表文章《“大金砖合作”的新时代:世界未来与中国角色》。10月18日,专刊随《俄罗斯报》在俄发行,亮相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年会和论坛。22日,专刊作为官方指定刊物入驻金砖峰会媒体中心。现将文章中文版发布如下:▲本文俄文版刊发在《中国风金砖峰会专刊》。左右滑动可查看更多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和标志性的南南合作平台,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发展演进,已成为全球南方国家实力崛起、世界格局重构的缩影。金砖顺利扩员后,金砖合作进入“大金砖合作”的新时代,金砖成员间的差异情况随着成员数目的增多被进一步拉大。金砖国家如何整合各方资源,平衡成员国目标,优化合作机制,实现高质量共同发展成为最为紧迫的现实难题。“大金砖合作”的新时代“大金砖合作”的新时代,是南北“发展鸿沟”持续缩小与全球南方国际影响力崛起的新时代。由于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在建设世界新秩序上的主动性与能力同步提高,南南合作空间不断扩大。第一,南方国家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南北“发展鸿沟”正在缩小。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数据,自2007年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GDP的占比中首次超过发达国家后,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GDP的占比就不断扩大。2023年,全球南北方已基本形成“南六北四”的大格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到2028年,南北“发展鸿沟”将进一步缩小,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GDP贡献率,将占全球GDP比重的61.49%,发达国家则为38.51%。第二,在经济实力“南升北降”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基于经济支撑上的“政治觉醒”也愈发明显。一方面,发展中国家不再以发达国家的行事标准为自身标准。以俄乌冲突为例。冲突爆发后,多数发展中国家并没有按照西方国家的预先设想与俄罗斯展开对抗,而是选择采取中立态度。同样,在巴以冲突中,多数发展中国家也与美国作出截然不同的选择。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更加重视组建和参加代表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合作机制。2009年“金砖四国”领导人在俄罗斯举行首次正式会晤,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正式启动,次年南非也正式加入金砖,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机制正式成型。金砖合作的理念,积极倡导多边主义与和平合作,强调通过平等对话和协作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与发展中国家的主张高度契合。第三,发展中国家的议程设置能力增强,南南合作空间不断扩大。发展中国家议程设置能力的提升,在联合国层面最为突出。2000年9月通过的《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MDG)中,虽然为南南合作设立了一个具有指导意义的合作框架,拓宽了南方国家的合作空间。但是,从《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制定过程来看,其本质还是北方国家为南方国家制定发展目标,执行方式也是南方被动接受北方援助。然而这种情况在2015年9月联合国提出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2030年议程》)的制定过程中发生改变,南方国家的参与度有了显著提升,且影响到了《2030年议程》的最后结果。“大金砖合作”的新时代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尽管“大金砖合作”的新时代为金砖国家合作创造了较为有利的外部环境,但在扩员之后,随之而来的金砖机制升级难题,域外国家的机制竞争,以及现有合作的不够深入,都对“大金砖合作”构成新的阻碍。第一,金砖成员数量与差异同步扩大,新金砖政策协调压力激增。以金砖国家三大重点合作领域——数字经济为例。尽管近年来金砖各国都已充分认识到发展数字经济的战略重要性,不同国家也先后制定了各自的数字发展战略,但从合作意愿与合作条件来看,仍面临着严峻挑战。合作意向方面,结合2023年以来近6届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发布的宣言内容,在不同国家召开的峰会上,关于数字经济的着墨各有不同,字数从不到100字到400多字不等,提及数字经济的次数也从1次到4次不等,最大一次的前后反差出现在印度新德里峰会上,最后的会晤宣言关于数字经济的部分只字未提。实际反映出不同金砖国家对相同议题的不同重视程度。合作条件方面,金砖10国中,沙特、阿联酋两国的互联网普及率最高,互联网普及率达99%;中国、俄罗斯、巴西、南非等国的互联网普及率也均超70%,处于较高水平。但是金砖新成员中,埃塞俄比亚的互联网普及率仅为16.7%,远低于全球59.7%的平均水平。金砖在类似“数字鸿沟”上的差异,限制了金砖国家对相同议题的现实行动力与参与度。第二,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非正式性与美西方分化,增加金砖合作的内外压力。金砖国家的合作目前主要采用“非实体机制化”的对话论坛模式,而这种实体化的合作机制建设实际处于“三无”状态:无常设秘书处、无专属办事机构和行政雇员、无具体执行或监督的管理实体。由于缺乏综合性的统筹执行机构,金砖国家达成的合作议题,受成员国意愿与能力影响严重。与此同时,来自美西方的制度性竞争压力也在不断加大,无论是旧金砖国家,还是新加入的成员国,与美国或是美国主导的多边机制,都有着广泛合作。随着美国、欧盟等国对于南方国家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通过加强金砖成员与美西方的单方面合作,提高金砖成员在美西方主导的多边合作机制参与度,已成为美西方分化金砖国家的重要方式。第三,金砖合作机制同发展中国家的横向交流和实质性合作偏少。作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合作的代表性机制,金砖合作机制的合法性与代表性来自于与发展中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但是,从当前金砖国家的对外合作内容与进度来看,与发展中国家的横向交流和实质性合作仍然欠缺。“大金砖合作”的新时代演进方向综合
10月23日 下午 5:31
其他

斯洛文尼亚前总统:我不认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编者按:“我坚信,文明之间必将合作。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共享同一个星球。我们注定要携手合作,将文明进一步融合为全球协同。这是我的信念。”10月19日,斯洛文尼亚前总统、联合国原副秘书长、世界领袖联盟主席达尼洛·图尔克(Danilo
10月22日 下午 5:32
其他

聚焦全球绿色发展,“分论坛七”有干货

人大重阳网转自“环境我家”微信公众号报道:2024年10月19日,“通州·全球发展论坛(2024)”分论坛七:“聚焦全球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世界”在北京城市图书馆道和厅成功召开。本场论坛围绕“全球绿色发展新趋势”和“2035美丽中国愿景”两大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了全球绿色发展的现状与未来趋势。2024年10月18-20日,中国人民大学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北京城市图书馆举办主题为“构建发展共同体,共创人类新时代”的“通州·全球发展论坛(2024)”。作为通州·全球发展论坛(2024)的平行分论坛之一,由中国人民大学生态环境学院与能源基金会共同承办的2024通州·全球发展论坛分论坛七:“聚焦全球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世界”在北京城市图书馆道和厅成功召开。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党委书记贾铁英、中国人民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副院长王克主持,贾铁英代表主办方发表致辞。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常务副主任王金照、落基山研究所常务董事兼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李婷、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党委书记王灿、生态环境部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能源基金会战略规划主任傅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气候经济学家谢春萍、湖石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胡涛、儿童投资基金会中国区副首席代表刘强、三峡集团国际清洁能源研究室主任黄俊灵、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滕飞教授、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研究部主任杨秀、中国人民大学生态环境学院教授许光清、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陈敏鹏、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顾佰和等专家学者参加此次活动。
10月22日 下午 5:32
其他

人大教授李巍:美国霸权正面临着“中年危机”

编者按:美国能不能克服目前国内的诸多困境,超越它的“中年危机”,最后达到新的巅峰?9月中旬,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李巍做客人大重阳“区域国别论坛第九讲”,用“广角镜”谈美国政治与社会,勾勒出一个关于美国霸权成长的基本线索。今天我们将对美国霸权正在遭遇的危机,以及它现在正在进行的某些变革做一些探讨。今天的主题是霸权的“中年”,这或多或少有一些关于“人到中年”的隐喻。其实人的中年是个特殊的阶段,在座大部分都是年轻人,对此可能感知不深。人到中年有个特殊的境况:一方面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不管是事业上还是物质上都获得了一些社会的认可;另一方面他又背负着巨大的压力,要提供足够的公共物品。在年轻阶段你可以说只是为个人而努力,然而等到中年时你不但要捍卫你的家庭,甚至要努力地捍卫你所在的机构和单位,也就是说你是公共物品的重要提供者。当你提供过多的公共物品时就会感觉非常累。同时,人到中年时你又能感觉到年轻的挑战者开始不断地涌现出来,会产生某种危机感。我选择用“中年”这个词来描述美国霸权,因为今天的美国就面临着这种困境。很显然,美国的霸权远远没有终结,甚至还没有到明显衰落的阶段,我们可以认为现在的美国遇到了某些或大或小的危机。但美国毕竟当了100多年的世界老大,它有着丰富的克服危机的经验和韧性,现在美国国内的政治精英正在采取各种方式进行各种变革,来应对美国霸权所面临的各种“中年危机”。但美国能不能克服目前国内的诸多困境,超越它的“中年危机”,最后达到新的巅峰?这就是我今天想和大家讨论的问题。1●●●关于美国霸权的“迷失”对于美国霸权,我们有很多的“迷失”。比如,我们在区域国别学作为一级学科框架之下讨论美国时,实际上是有一些争议的。美国到底是不是属于区域国别学这样一个新兴一级学科当中的研究对象?很多学者不太愿意把美国研究纳入在区域国别学研究框架之下。原因有两点:第一,美国太大了,而且美国研究太耀眼了,一旦美国研究进入这个学科,就会像一个大象踏进草坪,必然会占据其中绝大多数的学术资源。研究中小国的学者本来希望通过区域国别学成为一级学科来帮助提升中小国研究的地位,但美国研究的进入可能会进一步蚕食中小国的研究空间。第二,美国研究就等同于全球研究,因为美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区域,也不是一般性的国家,它是一个全球性的霸权国,而这个霸权国在全世界只有一个。什么是霸权国?霸权国就是对全世界具有支配力和领导力的国家。我们研究任何国家和区域时都离不开美国研究,无论是研究拉丁美洲或非洲,还是研究阿联酋或澳大利亚,都必须把美国研究作为基础性的知识,因为美国的影响力和辐射力能够到达全世界任何一个地区。这是包括现在的中国在内的任何一个国家所难以达到的。所以,美国是个独特的国家,这个独特性我们冠之以美国霸权。美国霸权如此之重要,但是很显然,我们的美国研究又不能够令人满意。原因之一是大量的美国研究被当下一些时事热点所俘获了,对眼前新近发生的时事的关注耗费了我们大量的学术资源,比如最近的热点——哈里斯和特朗普的辩论。美国会不断涌现出一些新的事物来吸引人的眼球,所以我在做美国研究时有个巨大的困惑,就是我们学者容易被当下各种眼花缭乱的事件和层出不穷的信息所遮蔽,以至于我们难以抽象出关于美国发展轨迹的一般性或重大规律性的东西。当我们过多地被细节和资讯所吸引,就很容易失去对整个事物全貌的关注。所以我们需要放宽一些历史的视界,把我们观察事物对象的时段适当拉长一点,打开研究的广角镜。我们总是用“望远镜”把遥远地方的事物拉到我们眼前,让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细节。其实对于学术研究,尤其是对于今天分工越来越细的社会科学研究来说,我们更需要用“广角镜”看到事物更加广阔的全貌。今天我希望能够给大家勾勒出一个关于美国霸权成长的基本线索,然后在这个线索当中发现今天美国所遭遇到的一系列挑战是不是历史上新鲜的事情,今天中美的“新冷战”和过去的美苏冷战有什么样的相似性,又有什么不同。这样可能有利于我们超越于眼前各种庞杂的信息,来找到那些根本性的要素。2●●●美国霸权的崛起之路美国如何从一个差点成为农业国的普通国家成长为一个20世纪的霸权国家?为什么说美国当年差点成为一个农业国家?这一问题这源自于汉密尔顿和杰斐逊的辩论。我们知道,要理解美国,要理解美国的思想史,理解美国精神的根源,必须回到汉密尔顿和杰斐逊。汉密尔顿是重商主义者,支持用国家的力量来发展工商业,想让美国成为像英国一样的工业化国家。而当时的大奴隶主国务卿杰斐逊(后来当了美国两届总统)认为,美国要成为农业国家,因为只有农业才能缔造出民主制度国家,而发展工商业要强化国家干预的力量,因此支持发展工商业最后的结果一定是美国联邦政府成为一个新的“利维坦”。在美国建国初期,大部分人是不喜欢汉密尔顿的,认为汉密尔顿是有着皇权思想的人,而杰斐逊则代表着大奴隶主朴素的民主思想。经过他们之间激烈的辩论,最后美国在经济领域还是走上了汉密尔顿的道路。这之后,美国用100年的时间干了三件事情,这三件事情对于后来美国支配世界极其重要。第一,美国通过“西进运动”奠定了美国的地域版图。虽然我们说现代经济当中领土面积日益不太重要,但真正能够称霸世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家必须要有广袤的土地。比如,俄罗斯领土的纵深成为其重要的权力资源,像美国和欧洲的航空公司就因为不能够借用俄罗斯的领空,所以航空燃油的成本急剧攀升。“西进运动”奠定了美国的地域版图,如果没有“西进运动”,北美洲就是分裂的状态,也就不会有今天的美国霸权。第二,南北战争——美国历史上最血腥的一场战争——整合了美国的经济疆土。美国在1789年建国之后就处于“一国两制”的状态,北边的是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经济制度,南边的是种植园主的经济制度。最后南北双方通过战争的方式实现了经济制度的整合。最后,两次工业革命搭建了美国的实力骨架。这一个世纪美国的外交战略被称为“孤立主义”。其实“孤立主义”的翻译是有问题的,它给人的印象是“我被世界其他国家所孤立”。事实上,美国不是被世界其他国家所孤立,而是它主动选择和世界其他地方隔离,所以应该翻译成“隔离主义”,这里面的主客关系是不一样的。经过一个世纪的埋头发展,美国夯实了国内实力的基础。一个国家在其成长阶段需要有强大的战略定力,不过多地介入国际体系中的纷争,这很重要。美国至少用了100年的时间来“韬光养晦”。如果美国过早地按捺不住,没有战略定力,过早地卷入了欧洲的争霸战争,那可能就没有今天的美国了。在经过一个世纪的埋头发展之后,美国开始不断地介入国际事务,通过三场战争积累起来了美国霸权。所以战争对于大国的崛起特别重要,美国这个国家就是在战争当中成长起来的。第一场战争是美西战争,美国初露峥嵘。1898年美西战争是美国第一次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这场战争使得美国获得了古巴、菲律宾,这对美国的亚太战略极为重要。直到今天菲律宾仍然扮演着美国亚太战略的中锚,北锚是日本,南锚是澳大利亚(五眼联盟国家)。菲律宾自始至终没有摆脱美国殖民地的痕迹,今天菲律宾的精英阶层仍然和美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美西战争对美国的意义是很大的。更不用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两场战争都没有爆发在美国本土,但美国都站在胜利者的一边,成为最后胜利的收获者。3●●●从“英帝国”到“美霸权”:曲折的权力交接这三场战争帮助美国积累了国际领导力。但是,美国想要从英帝国手中接过大国权杖,经历了曲折的过程。比如说“十四点计划”。一战尾声之际,美国雄心勃勃地以为它能够领导世界,所以提出了非常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十四点计划”。这是美国政治学家也是后来当了美国总统的威尔逊提出的,他非常有思想,提出的“十四点计划”也非常好,在自由贸易、公开外交、民族自决、国际法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很好的原则。但“十四点计划”在欧洲那里却应者寥寥,这是美国遭遇的第一次巨大挫折。它满怀信心地参加巴黎和会,以为自己提出的方案能得到全世界的响应,但事实上却应者寥寥,这表明当时的美国缺乏“软实力”。一战之后,世界建立了国联,美国也没有加入,没有成为大国俱乐部当中的成员,同时美国也没能够成功解决好战债和赔款问题,也没有建立好战后的经济秩序,也没有有效地带领整个世界应对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在一战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不知道怎么和世界打交道,也不知道如何承担国际责任,怎么提出更好的方案或采取怎样的行动得到全世界的支持。那个时期的美国和今天的中国很像。比如,今天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有些国家不仅不拥护,还打着各种小算盘,还有的国家破坏,还有的国家退出。这很正常,中国一定要有比较自信和沉静的心态经历这个“成长的烦恼”。另一方面,美国也不断地在失败当中获得成功,这个过程大约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时间。美国成功的方面包括:第一,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世界货币霸权从英镑到美元的转移;第二,基于“十四点计划”提出《大西洋宪章》,1945年的旧金山会议制定了《联合国宪章》,而《联合国宪章》的主要内容就是1941年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大西洋签署的《大西洋宪章》;第三,在国际贸易领域建立了关贸总协定来引领整个世界的自由贸易;第四,做出了复兴欧洲的计划,这是非常具有战略性意义的;第五,成功地瓦解了英法殖民体系。殖民体系是欧洲列强的产物,尤其是英国和法国建立了一个遍布全世界的殖民体系,而这个殖民体系对于美国来说是不合意的。美国和苏联在反对殖民问题上达成一致,在美国或明或暗的推动之下,整个50-60年代世界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主权独立的民族国家体系开始全面建立起来,殖民主义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这是美国为世界所做出的一个重要的贡献。我们必须得承认,一个国家作为霸权国能够领导整个世界,它对这个世界一定要有原创性的贡献。中国要好好地思考,不管是在科学技术方面还是在社会思想等领域对整个世界能够有什么样的原创性的贡献。一个国家如果不对世界提出原创性的贡献、总是在追随它国,不可能引领整个世界。4●●●美国霸权:在挑战中成长正是因为美国在金融、贸易、政治以及联盟体系、全世界的规则体系上做出了很多重要的努力,在二战之后,美国的全球性霸权基本上就建立了起来。这个全球性霸权不只是针对美国自身的实力,而是对整个全世界和全球体系的控制力和支配力。但美国的这种支配和控制并非没有遇到挑战,此后半个多世纪时间里,美国遭遇了两个方面的挑战,一方面是来自外在的挑战,另一方面是来自于自己体系内部盟友的挑战。就像我们经常说要警惕周围最亲近的人对自己发起的挑战一样,美国不仅仅遭遇了苏联的挑战,它的亲密盟友也先后对它发起了挑战。但美国征服了这些挑战,并且在这些挑战当中获得了全面胜利。
10月22日 下午 5:32
其他

人大书记校长联署刊文,谈及改变全球政治经济版图之事

编者按:10月18日至20日,第二届通州·全球发展论坛在京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和通州区人民政府共同承办,以“构建发展共同体,共创人类新时代”为主题。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的千余名外国政要、国际组织代表、驻华使节、知名学者、企业家、社会知名人士与媒体代表参会,共商全球发展,共话人类文明。10月18日,《经济日报》整版刊发了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校长林尚立署名文章《构建发展共同体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现登载如下,以飨读者。▲本文10月18日刊发在《经济日报》理论版。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21年9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和“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的主张。2023年8月24日,习近平主席在“金砖+”领导人对话会上发表讲话,提出“坚定信心,众志成城,携手构建发展共同体,不让任何一个国家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掉队”。发展是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作为回答全球发展问题而提出的新理念、新思路,全球发展共同体的提出是对当前全球发展形势的深刻把握,体现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中蕴含的全球经济治理观,也是中国为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的新型国际公共产品,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理解深厚的历史逻辑——破解全球发展难题的价值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国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全球发展共同体的提出,是对全球经济发展旧模式的一次重要突破。纵观世界历史,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是以掠夺性开发和不平等贸易为基础的。这种旧发展模式不仅加剧了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也引发了频繁的冲突和动荡。构建发展共同体直面当今世界的诸多困局,其核心在于推动各国共同发展、实现合作共赢,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新突破,开创了国际发展合作新范式,体现着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的全球经济治理观,为破解全球发展难题提供了新思路。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具有突出的现实针对性。人类社会发展进程曲折起伏,各国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程充满艰辛。近代以来,西方列强依靠武力对外扩张,在资本主义“中心—边缘”结构的世界体系中源源不断地获取财富,率先进入工业化,却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深重苦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纷纷独立并开启追求现代化之路。但有些西方大国大搞零和博弈,奉行丛林法则,部分发展中国家谋求依附性发展,结果陷入各种发展“陷阱”。近年来,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新冠疫情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趋势,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使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强。世界人民对和平与发展的渴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对公平与正义的企盼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坚定。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强调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传递希望和信心,反映了绝大多数国家的共同呼声,为国际社会实现最广泛的团结、走出新的发展之路提供了价值指引。▲2024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第二届“通州·全球发展论坛”。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战略与发展委员会、“通州·全球发展论坛”国际顾问委员会成立。点击图片可查看相关内容。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具有鲜明的历史连续性。中华文化崇尚“和”“合”,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决定了中国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体制强加于人,决定了中国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决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中国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不断以自身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注入新动力。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继续把马克思主义和平理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讲信修睦、协和万邦”相融合,围绕主权独立平等、反对霸权主义,形成了一系列新的和平主张与实践,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积极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积极融入和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引领全球开放合作潮流,成功走出了一条和平发展之路。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以大党大国领袖的全球视野和时代担当,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光辉旗帜,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倡导构建发展共同体和全球发展伙伴关系。中国通过一系列积极举措让世界分享发展红利,推动全球发展合作。全球发展共同体理念,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023年4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0周年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国际研讨会举办。点击图片可查看相关内容。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具有明显的时代必然性。中国的快速崛起为践行发展共同体理念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通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国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种发展不是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的。恰恰相反,中国坚持合作共赢,与世界各国建立了广泛的经济合作关系,尤其是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通过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投资便利化、跨境金融合作等方式,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助力。新世纪以来,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正在改变全球政治经济版图。数据显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过去20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0%,过去40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全球占比从24%增至40%以上。全球发展倡议提出3年多来,得到100多个国家及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多个国际组织支持和参与,加入“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的国家超过80个,7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合力组建全球发展促进中心网络,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日益完善。如今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对时代之题进行了深刻回答,为世界和平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方案,已成为世界各国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然选择。▲
10月21日 下午 2:58
其他

清华教授史安斌开讲:人机共生时代,如何提升国际话语权?

编者按:10月22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史安斌将做客人大重阳“区域国别论坛第十四讲”,围绕“人机共生时代的国际传播战略升维和自主叙事体系构建”主题,讲述智能时代下,如何构建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国际传播话语体系。讲座议程如下:人机共生时代的国际传播战略升维和自主叙事体系构建主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承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教育部)讲座时间2024年10月22日(周二)14:00-15:30讲座地点中国
10月21日 下午 2:58
其他

全新报告!原创概念!中国高校首提“人类全面发展2050(CDGs2050)”

人大重阳网综合媒体报道:10月18日至20日,在第二届通州·全球发展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正式发布《人类2050:人与社会全面发展》报告,首次提出“人类全面发展2050目标(CDGs2050)”。该报告课题组由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校长林尚立亲任组长,融合中国人民大学40多位知名教授学者的集体力量,经过10多次研讨修订,由重阳金融研究院团队担任协调执笔主力,历时半年多完成。10月19日,观察者网发布报告摘要内容。10月18日至20日,第二届通州·全球发展论坛在副中心文化地标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和北京城市图书馆举行。通州·全球发展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于2023年10月创办,由中国人民大学与通州区人民政府共同承办,构筑世界各国政界、学术界及商界共商共议全球发展战略问题的高端对话平台。本届通州·全球发展论坛是中国高校首次参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规划设计的国际论坛,是首个以“全球发展”为主题、机制化召开贯彻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的国际论坛,并首次在论坛上提出“人类全面发展2050目标(CDGs2050)”等原创概念。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正式发布《人类2050:人与社会全面发展》报告。▲报告封面报告提到,自2015年以来,联合国将推动可持续发展作为核心工作和使命,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取得诸多成果。如今,在目标3(良好健康与福祉)、目标5(性别平等)、目标7(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和目标9(产业、创新和基础设施)等领域,取得了比较显著的进步。社会领域,主要体现在全民健康水平得以提升,疾病控制能力提高,SDG3.1、3.2、3.3等进展明显。自2010年以来,全球艾滋病毒新感染病例下降了39%,相关死亡人数下降了52%,肺结核发病率也在持续下降。此外,妇女的生命健康权得到保护,受教育权有所提升;经济领域,主要体现在全球创新能力大幅提升,SDG9.5进展明显。全球研发支出占全球GDP的比例在2021年上升至2.62%。全球基建实力增强,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布局,SDG9.1、9.4等有一定进展;环境领域,主要体现在全球能源转型迅猛,清洁能源发展前景巨大,SDG7.2等进展明显。报告认为,如今可持续发展议程历经近2/3的时间,距离2030年还有约6年,已经进入目标冲刺期。然而,可持续发展目标正遭遇一系列挑战。经济增速下滑,融资缺口巨大。不断扩大的融资缺口削弱了可持续发展的资金能力,几乎会对所有SDGs目标产生不利影响。大国竞争加剧,地区冲突频发。动荡不安的地缘形势将对SDG1(无贫穷)、SDG2(零饥饿)、SDG3(良好健康与福祉)等诸多社会目标造成威胁。气候风险升级,自然灾害加剧。气候变化不仅会损害SDG6(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等环境目标,甚至几乎会对所有可持续发展目标形成损害。科技竞争恶化,脱钩风险突出。科技脱钩对SDG9(产业、创新和基础设施)造成直接损害,同时将引发多种难以预测的技术风险,对各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产生广泛且深远的影响。报告提到,自2015年以来,中国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全球发展倡议,将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与促进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为世界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力量与中国智慧。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推动全球惠及人口最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推动全球防止贫富分化的现代化发展进程,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推动全球物质精神双富足的现代化发展进程,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动全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展进程,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推动全球合作共赢非战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的以上五大特征和经验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和道路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契合度,甚至以更加前瞻的视野与长远的眼光实现了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超越与再发展。展望2050,报告提出,中国已设定了2050年要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这对全球发展而言同样也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年份。在可持续发展目标2030年的预定年份之后,为全球发展确定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2050新目标,即全面发展目标2050(Comprehensive
10月20日 下午 12:30
其他

千余名中外嘉宾聚首,通州·全球发展论坛(2024)全景详情

人大重阳网综合“中国人民大学”微信公众号等报道:运河汤汤,通达天下。10月18日至20日,通州·全球发展论坛(2024)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地标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和北京城市图书馆举行。千年运河畔,新时代中国与世界携手同行。中外嘉宾齐聚一堂。共商全球发展,共话人类文明。本届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和通州区人民政府共同承办,以“构建发展共同体,共创人类新时代”为主题,深入研究阐释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一系列重要议题,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向共进。▲10月19日晚,央视4套“中文国际”报道会议相关内容。10月18日晚,联合国第八任秘书长、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潘基文基金会理事长潘基文出席论坛欢迎仪式,并作特别演讲。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致欢迎辞,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主持欢迎仪式。潘基文向中国人民大学和通州区人民政府表示感谢,并预祝即将召开的通州·全球发展论坛(2024)圆满成功。他表示,今天,人类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世界多重危机叠加、全球不确定性增多,在这样一个以全球合作与共同行动加速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时刻,我们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开辟一条充满活力的新道路来应对新的挑战,以使今天的变革者和明天的领导者更有能力、也更具信心来迎接一个可持续与和谐的未来。当前,世界范围内的地区冲突、流行病、气候变化等危机不断加剧和扩大。中国正引领全球发展,携手各国建设一个更具韧性、可持续性和包容性的未来,朝着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迈进。潘基文表示,作为联合国秘书长领导联合国的十年任期中,非常自豪能将全世界聚集在一起,就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达成一致,携手构建针对发展问题的解决方案。近年来,我们在全球发展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指导下,国际社会极大地改善了世界各地的人类福利。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加速推进的美好蓝图下,本届论坛围绕多边主义、全球治理改革、新能源、气候、粮食系统和安全等议题召开,可谓恰逢其时。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继续团结起来、共同前进,为世界和人类提供一个可持续、和平与繁荣的未来,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开创人类美好明天注入崭新活力。潘基文、张东刚和潘基文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金塾共同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书法与传统文化融合创新中心揭牌。10月19日,通州·全球发展论坛(2024)开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肖捷、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陈洲、北京市副市长穆鹏、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外交部原副部长乐玉成、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等中方嘉宾;斯洛文尼亚前总统、世界领袖联盟主席达尼洛·图尔克,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理卓奥玛尔特·奥托尔巴耶夫,韩国前总理、第56届联合国大会主席韩升洙,南非共产党总书记索利·马派拉,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中心)总书记德沃·古隆,波兰前副总理兼财政部部长格泽高滋·科勒德克等外方嘉宾出席论坛。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的千余名外国政要、国际组织代表、驻华使节、知名学者、企业家、社会知名人士与媒体代表参会。论坛开幕式上,肖捷、陈洲、穆鹏先后致辞。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主持。肖捷表示,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中国以自身的发展实践及成就充分证明,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近年来,中国以实际行动促进全球发展,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注入中国力量。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国应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进一步凝聚发展的国际共识、构建发展的伙伴关系、培育发展的新动能、营造发展的国际环境,共同推动全球共同发展。当前,中国正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将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中国将始终把自身发展置于人类发展的坐标系中,始终把自身命运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与各国共同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陈洲表示,政党是国家政策的源头,政党治理能力与全球发展密切相关。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部署,不仅为中国发展开辟广阔前景,也将为世界发展注入新动能。希望各国政党构建“共生共长”发展共同体,坚持人民至上,凝聚发展共识;构建“公平公正”发展共同体,践行多边主义,打造合作新模式;构建“普惠包容”发展共同体,加强文明交流,携手推进现代化,为共创人类新时代贡献力量。穆鹏表示,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与创新精神交融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今天,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发展日新月异。面向未来,北京市将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参与和深化国际合作,同世界各国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一同推动绿色发展,共享成功经验,让绿色发展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追求和重要方向;不断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共享的创新生态,为全球经济注入新动能;持续推进文化交流合作,以文化为桥梁,推动构建多元和谐的全球文化生态。林尚立在主持中表示,本届论坛旨在创新把握当前全球发展形势,坚定发展信心、重塑发展理念、探寻发展路径、共创发展成果,为携手构建发展共同体提供重要智慧和有益借鉴。今年9月,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上发表主旨讲话,为共筑高水平命运共同体指引了方向。大道不孤,众行致远。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让我们携手并肩,团结奋斗,以人类前途为怀、以人民福祉为念,凝聚发展共识,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推动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全球发展共同体。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郑新业发布“通州·全球发展论坛(2024)”报告《人类2050:人与社会全面发展》。报告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为全球发展提供的五大经验:规模化发展经验、均衡化发展经验、和谐式发展经验、稳定式发展经验、和平式发展经验。报告还提出2050全面发展目标四大方向:“集体+制度”导向的世界经济重塑、“集体+技术”导向的全球基建互联、“个人+技术”导向的数字技术发展以及“个人+制度”导向的清洁能源发展,旨在以更清晰、精准的统一标准为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科学演进提供前瞻性指引;并指明2050全面发展目标四大红线:坚决防止大规模世界战争、防范全球性经济危机、警惕技术发展失控危机、避免人为性极端气候灾难,以更好应对全球安全面临的诸多风险和挑战,促进全球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走向一个更加和平美好的未来。达尼洛·图尔克、卓奥玛尔特·奥托尔巴耶夫、索利·马派拉、德沃·古隆、格泽高滋·科勒德克先后发表主题演讲。达尼洛·图尔克表示,《人类2050:人与社会全面发展》为“构建发展共同体,共创人类新时代”提供了一份完美答卷,充分彰显了中国人民大学在培育社会领导力、敏锐感知时代重大议题、引领未来发展方面的责任担当。今天,全球化正在进入全新发展阶段,迫切需要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能,特别是要预防出现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战争,更好应对地区和全球性矛盾冲突;预防出现世界性气候灾害,更好应对气候变化;预防出现全球经济危机,更好推动经济发展。卓奥玛尔特·奥托尔巴耶夫表示,我们为了共同的目标齐聚本届通州·全球发展论坛,共话全球化发展良策,共谋现代化建设新篇。中国是世界科技进步的领头羊,在推动先进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放眼未来,政府和教育机构应形成合力,把握“教育、发展、研究”三个关键词,重视基础研究,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打造卓越的科技创新平台,汇聚全球人才智慧和力量,携手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索利·马派拉表示,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重大历史转折点,资本主义制度自身固有的弊端不断显现和加重,出现了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的系统性危机。这激发我们对全球发展与治理体系变革进行深入思考。“求发展”是“全球南方”的核心议题和共同话语。“全球南方”应携起手来、团结合作,把握好这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持续推动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推动世界繁荣发展、共创人类美好未来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德沃·古隆表示,在全球发展面临多种挑战的大背景下,本届论坛的召开和报告的发布对于凝聚各方共识、共建美好世界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已经在开展南南合作、解决绝对贫困、推动科技创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更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发挥了引领作用。和平是各国友好合作的基础,也是世界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前提,只有维护好和平稳定才能真正共建命运与共的繁荣世界,期待与会各方加强对话交流、思想碰撞,共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格泽高滋·科勒德克表示,中国的发展之所以为世界所瞩目,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不仅发展自己,也展现出了积极拥抱世界的大国担当,为全球经济增长不断注入新的动力。本届论坛以“构建发展共同体,共创人类新时代”为主题,充分凸显出大学和思想界在回应全球发展议题中应当承担的重要使命。面对贫困、不平等、绿色发展、气候变化等全球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凝聚共识、加强对话,以理性对抗冲突,以合作谋求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战略与发展委员会、“通州·全球发展论坛”国际顾问委员会成立,达尼洛·图尔克,卓奥玛尔特·奥托尔巴耶夫,索利·马派拉,德沃·古隆,格泽高滋·科勒德克,英国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前署长、2024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专职高级研究员罗思义受聘为两个委员会的首批委员。达尼洛·图尔克受聘为通州·全球发展论坛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1+N”全球合作联盟成立。▲北京市通州区城市副中心海外社交媒体账号正式上线,北京市通州区国际宣传片全球首发。聚焦“凝聚全球发展共识,携手展望2050”,与会专家学者展开战略对话。朱光耀,罗思义,乐玉成,委内瑞拉西蒙玻利瓦尔研究所战略分析与传播部主任吉列尔莫·巴雷托,国家一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求围绕当前全球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遇到的挑战、出现上述问题挑战的原因、全球各国已有经验及有效的应对思路等进行对话交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主持人王冠主持。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创院院长钱乘旦,中联部研究室主任、世界政党研究所所长金鑫和罗思义就“全球发展与安全:挑战与机遇”先后作分享交流。钱乘旦表示,在复杂动荡的国际局势下,讨论全球发展与安全的主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历史告诉我们,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没有和平就不可能安全;战争只会给人民带来苦难,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流。两次世界大战让人类意识到,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所谓“正确”发展方向和“普世价值观”,我们必须承认文明的多样性,必须承认人类是平等的大家庭,也必须承认每个国家都应当有自己的发展权利和发展方式。希望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努力,制止战争、保卫和平,重塑国际合作机制,携手开创人类社会更加繁荣美好的明天。金鑫表示,本届论坛聚焦全球发展与安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这一主题,对于我们更好把握时代发展潮流与趋势,具有重要意义。当今世界发展面临民粹主义泛起、逆全球化抬头、保护主义上升等诸多挑战。对此,我们要进一步凝聚“做大蛋糕”的原则共识,将世界经济蛋糕持续做大,为各国带来更广泛的利益;完善“分好蛋糕”的基本规则,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加快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确保发展中国家分享全球化红利;提升“分好蛋糕”的可持续性,秉持开放精神,推进互帮互助、互惠互利,为“做大蛋糕”提供持久动力。国际社会应携手合作破解传统安全困境,协调应对非传统安全难题,坚决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地位,共同迈向更加光明的未来。罗思义表示,当前,局部冲突硝烟又起,冷战思维和集团政治回潮,经济全球化继续遭遇逆流,世界进入了新的动荡变革期,正在经历深刻而宏阔的百年变局。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求真务实,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历经艰苦卓绝的伟大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今天,面对全球发展议题,思想界和学术界要承担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通过不断寻求真理、传播真理,帮助世界认清经济发展的事实、地缘政治的事实、现代化建设的事实,避免被“中国经济崩溃论”等错误观点和思潮所误导,投身波澜壮阔的世界繁荣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伟大历史进程,为共同构建一个和平、发展、可持续的未来贡献力量。张东刚致闭幕辞,并发布本届通州·全球发展论坛面向2050人类全面发展的四项行动倡议。郑新业主持。张东刚表示,本届通州·全球发展论坛是中国高校首次围绕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规划设计的国际论坛,是首个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以“全球发展”为主题的、机制化的国际论坛。我们在沟通对话中达成新共识,在相互尊重中谋划新发展,在互学互鉴中谱写新篇章,为应对全球性发展挑战开展了战略对话、凝聚了发展力量、构建了新的对话平台,为以推动全球发展共识的确定性应对当今世界发展的不确定性,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新世界开辟了新的合作模式。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将坚定不移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三大全球倡议”,始终坚持胸怀天下,始终以全球眼光关注世界和平与发展、关怀人类前途命运,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中的独特作用,通过举办通州·全球发展论坛等一系列高端对话活动,构筑世界各国政界、学界、商界共商共议全球发展战略问题的高端对话平台,持续凝聚全球发展共识、激发全球发展信心、汇聚全球发展力量,推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向共进、双向奔赴。通州·全球发展论坛(2024)发布面向2050人类全面发展的四项行动倡议。第一,共同形成推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最终实现的合力。持续聚焦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展,充分评估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更大范围、更广区域、更深层次上凝聚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广泛共识,共同推动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如期实现。第二,共同分享促进全球发展与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实践经验。充分发挥人才和智力优势,搭建学术研究网络平台,深入研究阐释推动全球发展的理论内涵,构建新的全球现代化和发展的理论体系。充分正视广大发展中国家在推动现代化进程中所形成的,包括消除贫困、推动绿色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在内的丰富实践经验,为促进世界现代化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第三,共同聚焦2050世界发展,推动世界朝着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持续加强对2050世界发展的道路探索,将保障人在发展中的各类权利和社会、国家在全球体系中的基本需求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促进2050年形成更加和谐包容的人与社会新型发展关系和发展成果。第四,共同防范2050年世界发展红线,避免全球出现重大发展危机。构筑全球对话网络,建立合作对话平台,健全全球知识界人文交流机制,共同强化发展风险意识,加强对2050年全球发展风险的前瞻性研究与预防,携手共同避免出现全球性、系统性与不可控的发展危机。本届论坛设立11个分论坛。分论坛一围绕“全球智慧治理与人类发展新形态”主题展开,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常务副校长朱信凯出席并致辞。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冯·诺依曼理论奖首位华人获奖者叶荫宇,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院长薛澜等国内外知名嘉宾学者一同围绕AI技术如何赋能全球智慧治理、促进人类发展新形态,以及从2024年诺贝尔奖看AI与科研新范式等议题开展交流。与会嘉宾共同见证中国人民大学与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加入“北京国际AI人才创新联盟”,论坛发布中国人民大学自主研发的Yulan大模型系列成果和教材《大语言模型》。分论坛二聚焦“‘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构建全球经贸新秩序”主题,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支晓强、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副司长王琦出席并致辞。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汉学与中国学学院院长徐宝锋,哈尔滨工业大学“一带一路”非洲商业环境与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家飞,阿塞拜疆国立经济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李仁莹,尼泊尔国际关系研究所执行委员、研究员萨姆拉特·什雷斯塔,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会长高元元,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战略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徐耀强等从商业实践和学术研究两个视角出发,分享了对共建“一带一路”生动实践的观察和思考,深入探讨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建构世界经贸新秩序的重要意义等。会上发布了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研究报告《助力“一带一路”伟业,共育全球商科人才》。分论坛三着眼“践行多边主义,推动全球金融治理改革”主题,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出席论坛并致辞,联合国大会主席理事会主席、第56届联合国大会主席、韩国前总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国际委员会主任韩升洙,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中国银行研究院院长陈卫东等聚焦多边主义和全球金融治理改革方向,就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下,全球金融治理应当怎样体现多边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现行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如何变革以及如何更好践行多边主义等进行深入讨论。分论坛四就“政党治理能力与全球南方国家现代化”主题展开,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青格勒图出席并致辞,索利·马派拉,德沃·古隆,吉列尔莫·巴雷托,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艾平,金鑫,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廉思等聚焦全球南方国家政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全球南方国家发展的现代化等问题,共同探讨如何提升政党治理能力以促进全球南方国家的现代化发展,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和促进全球南方国家政党现代化贡献智慧和经验。分论坛五聚焦“新能源与全球气候议程”主题,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郑新业出席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凌文,国际能源署前署长田中伸男,美国加州能源委员会原主席罗伯特·维森米勒等嘉宾学者针对全球新能源发展和气候变化合作等议题展开对话。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发布报告《以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新思想、新实践、新方案。分论坛六围绕“全球粮食体系与安全”展开,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朱信凯视频致辞,大北农集团党委常务副书记莫宏建致辞。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前副院长、西交利物浦大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帕维尔·卡斯特卡;美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农业参赞罗勃特·汉森;泰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雅典娜·吴;加拿大驻华大使馆农业参赞贝迈信;联合国可持续农业机械化中心副主任森杩柯;农民日报社原党委书记、社长,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执行院长唐园结;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研究院院长程国强做主题报告。“大北农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进行成果分享,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学生代表共同学习交流。分论坛七以“聚焦全球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世界”为主题,围绕“全球绿色发展新趋势”“2035美丽中国愿景”等议题,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常务副主任王金照,落基山研究所常务董事兼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李婷,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党委书记王灿,生态环境部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湖石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胡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气候经济学家谢春萍,能源基金会战略规划主任傅莎等嘉宾学者展开深入研讨,共话美丽中国愿景与全球绿色发展协同推进的战略方向,为助推全球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世界提供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分论坛八着眼“多元文明历程与全球文明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青格勒图致辞,日本一桥大学社会学部荣誉教授平子友长,中央编译局原秘书长杨金海,钱乘旦,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杨慧林等聚焦“‘两个结合’与文明和谐发展”“多元视角下的文明史”主题,以哲学和历史的视角针对全球文明发展开展深入研讨交流,并探讨了文明学研究的相关议题。分论坛九面向“青年创新活力与全球发展未来”主题,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王易、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秘书长刘凯出席论坛,腾讯集团战略传播中心高级研究员徐可等嘉宾与来自31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位青年代表紧扣全球发展倡议,探讨青年创新活力与全球发展未来的紧密联系,共话青年如何在推动创新中发挥重要生力军作用,共同发布“通州·全球发展论坛青年创新行动倡议”。分论坛十聚焦“百年理论反思:构建全球发展新模式”,发布中国人民大学澄海全球发展与安全高等研究院最新研究报告《中国式现代化与全球化新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水泉出席并致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澄海全球发展与安全高等研究院院长杨光斌,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一级教授黄嘉树,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新民书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秦宣探讨中国式现代化对全球化的贡献,多位专家通过“大国竞争与世界秩序未来”圆桌研讨,深入讨论现代国际秩序的演变及其对全球发展的影响。分论坛十一围绕“全球挑战与全球治理:中国青年的政策设计”展开,发布同题报告与“听懂中国·用外语讲好中国学术”的实践成果,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冯仕政出席论坛并致辞,新华社国内部中央新闻采访中心外事采访室主任杨依军作主旨发言,来自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兄弟高校青年学子与人大学子代表一同探讨包容性增长、可持续发展、绿色未来、全民健康和优质教育等全球议题,为推动全球治理和社会发展发出中国青年的声音。本次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1963级校友、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叶澄海先生特别支持。在为期3天的论坛中,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的千余名中外嘉宾深入交流思想,真诚分享经验,共商全球发展,共话人类文明。通州·全球发展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于2023年创办,由中国人民大学与通州区人民政府共同承办,以“关注全球发展、关怀人类命运”为宗旨,构筑世界各国政界、学术界及商界共商共议全球发展战略问题的高端对话平台,从全球发展、全球安全、全球文明三个维度产出原创性、前瞻性高质量研究成果,为中国与世界的发展实践提供理论指引和智力支撑。推荐阅读过去十年,中国创造了一个被人忽视的全球奇迹中国的经济大刺激开始了吗?要刺激,更要改革!解决国际“挨骂”难题,中国要出三大实招中国股市,既不是“短暂亢奋”,也不会是“失去30年”重要!重要!重要!微信改版打乱发布时间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大家可以将“人大重阳”设为星标点击上方的公众号卡片再点右上角三个点就能看到“设为星标”保持联系,一起前行//
10月19日 下午 11:41
其他

全球南方智库论坛,上新闻联播了

编者按:“和平·发展·安全
10月18日 下午 5:33
其他

过去十年,中国创造了一个被人忽视的全球奇迹

编者按:“2024ESG全球领导者大会”于10月16-18日在上海召开。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文受邀出席并演讲。10月17日,新浪财经发布其演讲内容,现转发如下:我见证了过去十年绿色金融在中国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强。在中国,十年前几乎没有人了解什么是绿色金融,到现在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遥遥领先的第一大绿色金融市场。我应该是一个见证者、参与者。你到美国学术界找一个研究绿色金融的教授是非常难的,到华尔街找个绿色金融的投资人也是非常难的。在中国,研究绿色金融的教授学者至少几百个、上千个,中国现在绿色金融的贷款余额是33万亿,同比每年增长了百分之三四十。这样大的奇迹,十年间怎么创造出来的?在我看来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中央决策。这个决策过程远远超过美国欧洲、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甚至是有一定争议的。十年前,中国北京还有雾霾,在北京周边关了一万多个钢铁厂,网络上很多人骂,说政府怎么这么狠心。现在回头看,政策的决断力非常强。然后地方落实。从2015、2016年开始地方试点,三批地方绿色金融的试点。行业跟进。现在中国几乎所有的金融机构,无论是银行、信托、证券、保险,如果你不搞绿色,你这个金融机构会有巨大的道德风险。第二,学术界跟进。过去这段时间金融界、智库界、生态环保界、学术界都在研究绿色金融、气候投融资、转型金融等等。第三,社会层面上的共识。社会层面上绿色环保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共识。你要讨论俄乌冲突,有人支持俄罗斯,有人支持乌克兰,你要讨论绿色,没有人反对绿色,反对环保。但是在欧洲是分裂的,在美国还有很多极端环保主义者,素食主义者。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是世界上主要经济体里面做绿色、低碳最伟大的经济体。我们在道德层面上、在生态政策的推进层面上超过任何一个发达国家,这点我称为生态环保和绿色低碳发展的自信。过去我们总是崇拜欧美国家,说他们做得多好,但他们是有道德风险的,我们不能相信很多欧美国家搞生态环保的经验,他们是把很多工厂挪到了中国,挪到了发展中国家,所以他们搞好了。现在我们再回去看,过去两年我去了欧洲4次,12个国家,我喜欢早上跑步,在多瑙河边上跑步时,发现怎么变得那么脏?一股臭味。塞纳河真是一条臭河,跟故事中讲的塞纳河左岸右岸的咖啡没法(比)。我们要提醒欧洲人,提醒美国人,你们没有理由做教师爷,很多时候要更加谦逊,中国也不能骄傲,我们的低碳压力非常大。这些年新能源汽车、光伏、清洁能源都发展的非常快,但是挑战还存在,我们要做的事情还特别多。▲点击查看视频当下绿色金融我认为主要面临三个最重要的挑战:一是人才挑战。绿色金融这个词在中国其实才10年,很多人还是不了解的。过去的6年人民大学开设了绿色金融的硕士班,突然发现硕士班每年90多个人,他们的工作是最好找的,人均2-3份offer,但是远远不够。现在中国高校没有绿色金融的博士点。当下全中国绿色金融那么火,没有一个博士点是有绿色金融的,整个学术界研究框架和制度是跟不上的。所以对年轻人来讲,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会。二是理念。到省一级可能还有很多专家,但是到地一级到县一级去,就很难理解说绿色和金融到底怎么把它结合起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我觉得需要有一个普及,要有一个政策相关的落地过程。三是企业信息的披露。虽然过去10年中国做得相当不错,但是信息披露仍然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前段时间,我写了一篇很长的学术论文,讲到ESG的排名是个水非常深的领域,很多人搞在排名,然而排名的信息披露却不是特别全,这还需要有一个完善的过程。总而言之,我认为中国的绿色金融在全世界是发展最快的,我相信也中国的绿色金融将是全世界发展最好的,我们对未来还是有信心的。推荐阅读通州·全球发展论坛(2024)即将开幕,潘基文等近1000人出席解决国际“挨骂”难题,中国要出三大实招中国股市,既不是“短暂亢奋”,也不会是“失去30年”美国专家质问:中国威胁了谁,请具体说明?重要!重要!重要!微信改版打乱发布时间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大家可以将“人大重阳”设为星标点击上方的公众号卡片再点右上角三个点就能看到“设为星标”保持联系,一起前行//
10月18日 下午 5:33
其他

中国人民大学2024年度最重磅国际论坛,议程发布!

人大重阳网综合“中国人民大学”微信公众号报道:10月18日至20日,第二届通州·全球发展论坛将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地标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和北京城市图书馆举行,来自近40个国家的千余名中外嘉宾将齐聚北京共商全球发展,共话人类文明。论坛概述本届论坛以“构建发展共同体,共创人类新时代”为主题,深入研究阐释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一系列重要议题,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向共进。论坛将发布《人类
10月17日 下午 9:30
其他

通州·全球发展论坛(2024)即将开幕,潘基文等近1000人出席

人大重阳网综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网报道:10月18日至20日,第二届通州·全球发展论坛将在副中心文化地标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和北京城市图书馆举行,来自近40个国家的千余名中外嘉宾将齐聚北京,共商全球发展,共话人类文明。10月16日,通州·全球发展论坛(2024)媒体吹风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水泉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郑新业、北京市通州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刘炜出席会议,介绍论坛情况并答记者问。《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30余家媒体代表参加吹风会。郑水泉在主持中表示,通州·全球发展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创办,是中国首个以“全球发展”为主题、贯彻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的国际论坛,首届“通州·全球发展论坛”已于2023年11月18日举办,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的400余名重要嘉宾共话发展之道,引发国内外高度关注,展现了中国高校参与推动全球公共外交、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的蓬勃姿态。在首届通州·全球发展论坛的基础上,此次论坛将以更高层次、更大规模,更加全面地展现一个立足通州、扎根中国、胸怀天下、面向未来,推动全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顶级智库平台形象。真诚欢迎媒体朋友与会报道,共同讲好“构建发展共同体,共创人类新时代”的故事,为凝聚国际共识、共促全球发展贡献力量。郑新业介绍论坛总体情况。本次论坛以“构建发展共同体,共创人类新时代”为主题,设两场全体大会、11场分论坛,并将发布《人类2050:人与社会全面发展》报告。联合国前秘书长、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潘基文基金会理事长潘基文,斯洛文尼亚前总统、世界领袖联盟主席达尼洛·图尔克,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理卓奥玛尔特·奥托尔巴耶夫,联合国大会主席理事会主席、第56届联合国大会主席、韩国前总理韩升洙,南非共产党总书记索利·马派拉,尼泊尔政治家、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中心)总书记德沃·古隆,波兰前副总理兼财政部长格泽高滋·科勒德克等来自近40个国家的1000余名外国政要、国际组织代表、驻华使节、知名学者、企业家、社会知名人士与媒体代表将齐聚一堂,共话全球发展之道。他表示,本次论坛是中国高校首次参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规划设计的国际论坛、是首个机制化召开贯彻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的国际论坛,并首次提出“人类全面发展2050目标(CDGs2050)”等原创概念。论坛举办期间将成立通州·全球发展论坛国际顾问委员会、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战略与发展委员会和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1+N”全球合作联盟,北京通州海外社交媒体账号也将正式上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王文介绍论坛年度报告《人类2050:人与社会全面发展》。他表示,该报告提出亟需为全球发展确定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2050新目标(Comprehensive
10月16日 下午 8:36
其他

解决国际“挨骂”难题,中国要出三大实招

编者按:经过几代人不懈奋斗,“挨打”“挨饿”问题都得到了解决,但“挨骂”问题的解决还没有出现质的突破。对此,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王文结合近年来“三类焦虑式国际见闻”,在《智库理论与实践》2024年第5期刊发长文《新质思维与机制改革:兼谈解决“挨骂”难题的突破之道》。10月14日,观察者网刊发文章精华部分后,引起热议。现刊文如下:▲本文刊发在《智库理论与实践》2024年第5期。左右滑动可查看更多正
10月14日 下午 5:32
其他

对话美国强硬派学者:中国不可能再回积贫积弱时代

编者按:明德战略对话2024系列活动“一对一深度对话”第八期,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王文与美国威尔逊中心全球欧洲与基辛格美中关系研究所研究员、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历史与国际事务教授克劳斯·拉雷斯就中美关系、2035年世界未来的发展趋势等问题展开深入对话。系列对话小视频在“新时代中国外交思想库”视频号推出,观看量已10万+。9月23日,克劳斯·拉雷斯在美国《外交学人》发表到访中国感悟指出,未来的中国可能会比现在更加开放。现将对话内容整理发布如下:1王文:欢迎各位再次关注“明德战略对话”。今天,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美国威尔逊研究中心的研究员克劳斯教授。过去五天里(8月30-9月4日),我们朝夕相处,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尽管在一些观点上并不完全一致,但我们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非常愉快。这正是当下中美关系所应该有的状态:双方即便不能完全达成一致,也能够坐下来心平气和地沟通、相互理解,展现出更多的尊重和包容。我想问的第一个问题是,克劳斯教授,您认为此次中国访问与您过去的访问相比,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克劳斯·拉雷斯:非常感谢这个问题,很高兴参加明德战略对话,刚才也做了公开的讲座,看到了北京的大学生,我介绍了中美、中欧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介绍了很快要进行的哈里斯和特朗普之间的竞选。我注意到,中国大学的学生问了特别好的问题,也保有极高的兴趣。这五天的行程中,我感受到年轻人,尤其中年人也非常想了解外部的世界。所以,他们很想要倾听外国人的想法,外国人的观点以及海外的一些想法。这是非常好的,当然也会问一些极有难度的问题,但沟通和交流本身就是很好的。要及时进行参与和讨论,然后进行对话。王文:对。我们双方都非常享受这样的参与和讨论过程,但这样的讨论和交流变得越来越困难。从中国的角度看,很多中国老百姓认为,美国在遏制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学者、科学家、学生甚至旅行者到美国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一些影响甚至是干扰。现在很多中国人到美国之前,都会有一些担心。当然,美国学者、学生等到中国来可能也有这样的担心。这样的担心怎么解决它?为什么会出现类似和过去完全不一样的担心?您认为最大的原因是什么?克劳斯·拉雷斯:我觉得这种担心在两方,中国是欢迎美国、欧洲人的,欧洲人、西方人也是欢迎中国的。但实际上来讲,普通的民众仍然会彼此有一些共情,共同的理解、兴趣、好奇,很多领域也是需要有更进一步合作的,它有一些积极的带动作用。旅游是双向的,中国到美国,美国到中国,但大家彼此之间还是抱有非常高的兴趣点,在文化、技术合作领域、医疗、气候变化以及对空间的研究等等这方面的合作还是有的,不是说没有。但有些领域确实还是有比较大的意见上的差别,包括高科技的一些领域,人工智能或者半导体,以及网络安全,在这些方面美国政府,特别是很多欧洲政府也会有自己的担心。王文:的确,这种担心甚至是恐惧在很多中国人看来,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过去40多年来,中国是全世界唯一一个没有发动战争或参与对外军事冲突的主要经济体,这是基本的历史事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想维持的就是和平的环境。但美国不断地把中国“构筑成”想要威胁他人,甚至有些人认为中国会攻击美国,这样的设想实在是没有必要。▲点击查看视频克劳斯先生经常来中国,我相信在中国,没有任何一个人有考虑或计划这样的目标,说中国要进攻美国,我相信是没有的。我作为智库学者,每年都参加大量的咨询会,中国没有任何官员,没有任何部门去构筑、设计、规划说中国要进攻美国,或要和美国进行一场殊死的搏斗等等,没有这样的计划。所以,这时候怎么样让美国能够消除这些没有必要的“恐惧”和“担心”呢?克劳斯·拉雷斯(Klaus
10月13日 下午 12:30
其他

吴晓求:货币政策有重大突破,市场信心仍需维护

编者按:近期,我国连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包括实施更大力度的货币政策,如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存量房贷利率、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等。10月11日,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重阳金融研究院理事、国家一级教授吴晓求接受中新经纬《大咖说》专访表示,系列政策是前所未有的,也体现了监管正走向平衡。1●●●政策前所未有中新经纬:最近包括央行在内的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传递出什么信号?吴晓求:从9月24日三部门公布多个重磅政策的新闻发布会,到26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不难看出,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核心,资本市场正迎来一系列空前的政策支持其健康发展。在我看来,系列政策中最具意义的是央行创设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与以往主要面向实体经济中小微企业的政策不同,这次的焦点明确指向了股票市场与资本市场。此外,互换便利、专项再贷款等创新性的货币政策,都是非常重要的,是金融市场制度建设的重大突破。以前没有这些东西,这次借鉴了国际先进做法,将为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促进资本的有效配置。可以说,此次政策是前所未有的。中新经纬:您认为此次系列政策与以往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吴晓求:务实和信心。此次会议公告,风格和以往大有不同。以前惯常的表述如“稳健的货币政策”被更加具体的内容替换。现在不再特别强调“规范、完善、稳降”,而是直接表达要“大幅度降低贷款利率”,更加追求快速、实事求是。这是一个新的变化,非常直接地给市场注入了强大的信心。正如我此前所言,信心比黄金重要。如果信心缺乏、预期不明、安全感不足,消费是难以扩张的。政策的重点是要提升大家的安全感,进一步增强社会的预期和信心。随着这些务实政策的逐步落地,经济的活力将得到进一步激发,对经济的安全感与信心也将得到显著地增强。中新经纬:该如何理解金融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吴晓求:在我看来,一个大国的现代化进程,尤其是向发达国家跨越的过程中,金融和科技是经济的两个重要引擎,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任何轻视金融作用的观点,都可能影响国家现代化建设、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体系全面革新。如果把金融的理论和方法搞通了,我们就能更高效地解决经济社会的问题,降低转型成本,加速发展步伐。当下,金融领域正在经历结构性变革,其服务边界正不断拓宽,现代金融的价值已不仅仅表现为定价、支付、提供流动性和财富储备等功能。越来越多样的金融业态,正催生出新的资本业态,包括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这对实体经济特别是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资金支持,更是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方面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催化作用。2●●●监管正走向平衡中新经纬:对此次系列政策给市场带来的影响,您如何评价和评估?吴晓求:我曾经多次提到,要是没有央行介入,中国经济无法快速发展起来,也很难恢复信心。所以,此次系列政策有央行的介入,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央行专门为股票市场创造的结构性工具,标志着央行的功能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这个变化就是,央行从机构安全稳定为主,转向了机构稳定和资本安全的双重目标制。这实际上表明央行的功能更符合现代经济发展和金融结构变化的要求。中新经纬:此次系列政策是否也意味着监管正发生变化?吴晓求:监管正在走向平衡,走向包容。我认为这个是很对的。如果监管过度严格,会扼杀创新,那我们这些互换便利工具就出不来了。过去的确没这个东西,可见包容性的监管对于金融创新至关重要。同时必须强调,风险也还是要防范的。比如我们现在提到,市值管理很重要,但市值管理并不意味着我们能容忍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行为。很多人一提到市值管理,就以为是纵容操纵市场和内幕交易,这是不对的。我们要永远对这种违规违法行为零容忍。总的来说,监管本身应该是审慎包容的,导向是要推动中国金融的发展和创新。只有金融不断发展和创新,才能更好地为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服务。中新经纬:那么监管如何规避创新给金融带来的风险?吴晓求:监管的目标从来不是杜绝风险,而是尽可能地提升金融创新后的收益风险比。新技术带来了新改变,势必会产生新的风险。但我始终认为,我们不能因有风险而停止创新。其实科技创新给现代金融带来的风险比传统金融所具有的风险要低得多。如果科技创新能削弱传统金融的风险,同时提高社会福利水平,那产生新风险的代价也是有价值的。拿融资方式的创新来举例:债券和银行贷款,相比而言,债券就是一种创新。如果发债的收益率很低,风险很高,那么它就不可能推行成功。再往后看,股权融资又比前两者有了不一样的优势。所以,迭代一定是越来越好的。当然,金融新业态因其新特点会产生以前所没有的风险,但在我看来,它的优势和带来的福利还是能远超它的负面影响。3●●●不用过度解读汇率波动中新经纬:近期人民币汇率破“7”,您认为这种汇率波动是短期现象还是会持续一段时间?未来人民币走势如何?吴晓求:人民币的波动是正常的。7.0正常,7.1正常,6.9也正常。一个国家的汇率波动,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谁也别指望它是一条直线。金融市场基本面越来越好,人民币自然就会升值了。我们不用过度地解读汇率的波动,这就像气温变化一样正常,除非是炒汇或者做外汇交易。中新经纬:您如何看待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体系中的占比是否能反映其国际化程度?吴晓求:在国际市场,国家需保证货币在出现大幅贬值时,能及时兑汇,以保障国家信誉。基于中国的大国国情,我们必须有足够的外汇储备才能保证正常的国际收支、国际贸易。因此,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提是提高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安全性和保值能力。所谓资本流向的地方不是天堂便是食堂,资本大量跑出的地方不是地狱便是监狱。这是因为“有收益”或者“安全”才能吸引外资涌入。在国际支付体系中的占比确实是货币国际化的一个指标,另一个指标是货币的财富储备功能。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在于增强人民币作为财富储备的功能,使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多国家的认可和接受。中新经纬:那么如何增强人民币作为财富储备的功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吴晓求:中国要加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增强其作为财富储备的功能,首要任务就是要不断提高持有人民币的主体——无论是企业还是外国人——对它的信任度,应对这一挑战最为关键的便是完善法治。金融市场缺乏法治可能导致严重的违规行为,这将阻碍市场的正常运转,损害市场信心和干扰社会秩序。只有确保法治程序得到正当执行,维护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才能增强国内外公众对该货币的信心,也才能增强货币的财富储备功能。推荐阅读美国专家质问:中国威胁了谁,请具体说明?解读发改委“增量政策”:社会期待更多超预期的“政策雨”对话欧智库总裁:中国何以成了西方的“替罪羊”?这不是“超级大牛市”,也不是“短暂反弹”,冷静+谨慎+乐观重要!重要!重要!微信改版打乱发布时间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大家可以将“人大重阳”设为星标点击上方的公众号卡片再点右上角三个点就能看到“设为星标”保持联系,一起前行//
10月11日 下午 5:31
其他

美国专家质问:中国威胁了谁,请具体说明?

编者按:现在西方虽然承认中国的变化,但并不承认中国的发展将给世界带来正面的影响。明德战略对话2024系列活动“一对一深度对话”第七期,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王文对话全球中国研究网络创始人、美国“中国全球战略研究所”(CGSRI)主任图格鲁·凯斯金,双方就中国崛起的世界意义、西方对中国的偏见等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9月19日,观察者网发布对话内容。现将对话实录全文发布如下。1王文:欢迎大家再次关注明德战略对话。今天请来的嘉宾是一位来自土耳其的学者。在过去几年里,他构建起了一个研究中国的全球网络,其中囊括了近千位全球著名的中国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研究人员,他就是全球中国研究网络创始人、美国“中国全球战略研究所”(CGSRI)主任图格鲁·凯斯金。今天我的第一个问题是:您在创建全球中国研究网络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挑战?面对观点各异的不同学者,您是如何开展协调工作的?
10月10日 下午 6:31
其他

人大教授刁大明开讲:2024将给美国政治留下什么?(附报名通道)

编者按:2024年美国大选结果将对美国的内政外交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在应对国内分歧、气候变化和全球领导力等方面。10月11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外交学系系主任刁大明将做客人大重阳“区域国别论坛”第十三讲,分享2024将给美国政治留下什么?现将讲座议程发布如下。文末附报名通道,可报名线下参会。讲座议程如下:2024将给美国政治留下什么?主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承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教育部)讲座时间2024年10月11日(周五)19:00-20:30讲座地点中国·北京主讲嘉宾刁大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外交学系系主任嘉宾简介刁大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外交学系系主任,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专聘研究员,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研究方向为美国政治与外交、中美关系。在《求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发表理论文章十余篇;在《世界经济与政治》《美国研究》《现代国际关系》《外交评论》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著有《国家的钱袋:美国国会与拨款政治》《解构国会山:美国国会政治与议员涉华行为》《美国国会研究手册》;译有《美国国会:代议政治与议员行为》;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和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主持人刘锦涛,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绿色金融部副主任合作媒体中国网、观察者网媒体支持新华社、人民政协报、中国青年报、环球时报英文版、中宏网、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报道、人民画报社、北京日报、解放日报、浙江日报、长江日报、深圳卫视、湖北广电·长江新闻号、长安街知事、澎湃新闻、腾讯新闻扫描小程序码报名现场参会报名截止时间:10月11日上午10:00下场讲座预告:【第十四场】史安斌《人机共生时代的国际传播战略升维和自主叙事体系构建》人大重阳君回应读者留言:感谢读者一直以来对人大重阳的支持。因大家非常关注“美国大选2024与中美未来”系列讲座每场的具体议程,为此人大重阳君建立了“人大重阳活动通知群”,扫码下方二维码可进入群内,每场活动的具体议程及报名通道将同步发到群内,如不便入群也可持续关注人大重阳(rdcy2013)微信公众号。推荐阅读解读发改委“增量政策”:社会期待更多超预期的“政策雨”对话欧智库总裁:中国何以成了西方的“替罪羊”?这不是“超级大牛市”,也不是“短暂反弹”,冷静+谨慎+乐观210个经济体大数据,惊现世界和中国经济增长的密码重要!重要!重要!微信改版打乱发布时间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大家可以将“人大重阳”设为星标点击上方的公众号卡片再点右上角三个点就能看到“设为星标”保持联系,一起前行//
10月9日 下午 5:30
其他

解读发改委“增量政策”:社会期待更多超预期的“政策雨”

编者按:中国经济如何稳定增长?政策将如何持续发力?10月8日上午,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系统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扎实推动经济向上结构向优、发展态势持续向好”的有关情况。对此,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5名智库学者第一时间做了相关解读。▲新闻发布会现场。图源:国新网1【增量政策究竟在哪里?】刘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合作研究部主任IMF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增长3.2%,低于去年,而地缘政治冲突加上大选年加剧世界经济增长的压力。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如何增长世界瞩目,关注中国增量政策的人恐怕一直在今天上午发改委发布会上找增量政策的相关内容,那么增量政策到底在哪?事实上,今天发布会的重点在于介绍一揽子增量政策如何系统落实,在节前,中央推出了一系列超预期的宏观政策,既包括货币政策也有财政政策,并因此刺激起了股市狂飙,但增量政策推出后,如何落实才是关键!增量政策在哪?增量政策包括但不限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而在落实的过程中要保持宏观政策的一致性。此次记者会上,发改委强调要采取措施进一步扩大内需,释放出要扩大有效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积极信号。作为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机制最重要的一驾马车,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023年已经达到82.5%。针对有效需求不足的现状,此次发布会把扩内需增量政策的着力点放在惠民生与促消费结合上,放在积极发挥投资有效带动作用方面,这个针对性很强,其重点是拉动大宗消费。特别是积极发挥投资的有效带动作用。一是针对特定群体加大支持力度,有效促进消费。从经济学角度看,同样数量的资金在低收入群体拉动消费作用更强,为低收入群体增加收入不仅是必须而且是必然,这不仅能拉动消费,而且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解决教育、养老、住房、医疗这些直接关乎民生的问题,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正是释放消费潜力的关键所在。▲2009—2024年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驾马车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作者制图二是结合“三新”推动大宗商品消费持续扩大。这是拉动消费的关键,一是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二是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通过这两新有效拉动大宗消费。其中,设备更新改造差不多有5万亿元的规模。第三新就是城市老旧小区的更新改造,不仅会促进消费而且还会拉动投资。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16万个超过40万平米的老旧小区需要改造,为此带来的消费和投资超万亿规模。三是扩大养老托育服务消费。一老一小的赡养抚养不仅是家庭压力,也是社会责任,同时对促增长更是消费动力。我国60岁以上老人约3亿人,如何开发银发经济,让这些有钱有闲的人消费,实际上是一个消费增长点。要在“三新”方面发挥金融、财政、消费、投资领域的政策合力,发挥宏观政策一致性,共同促进消费和投资增长,进而拉动经济增长是关键。不仅如此,这些消费无论是数字消费还是绿色消费,无论是大规模设备更新,还是家电以旧换新,其更新的重点都应是低能耗的,高效率的,都应立足于促进全面绿色转型的消费,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我国逆周期调节和跨周期调节的政策依然是可持续的。今年三次分别降准50个基点可期,释放3万亿流动性,更为关键的是节前的增量货币政策中首次创设了支持股市发展的首期3000亿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货币政策工具及5000亿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央行的货币政策支持工具等增量政策是可持续的。财政政策上超长期特别国债无论是规模还是力度都是可期的。作为制造业大国,加快包括低空经济、量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根本之道!与其考虑降准降息等增量政策在哪,倒不如实实在在考虑我们经济增长点在哪里,然后抓住它、发展它、增长它来得更快!2【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有效投资的引导和撬动作用】李珊珊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政府投资落实进度加快。据发布会介绍,今年近6万亿元的政府投资绝大部分已经落实到具体项目。全年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3.9万亿,上半年发行1.49万亿元,目前只剩下约2900亿额度,表明7-9月份发行速度明显加快。7000亿元额度(2023年6800亿元)的中央预算内投资已经全部下达,目前项目开工率58%。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两重”建设的规模达到7000亿元,也已经全部下达到项目。本月底还将提前下达明年1000亿元“两重”项目清单和100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虽然1000亿元的规模不大,但预算内资金提前下达的情况在历史上极为罕见。民间投资低迷的状况仍未得到有效改善。2023年以来,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一直在0左右徘徊,今年前8个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同比增速也仅为3.4%。因此,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财政对社会投资,尤其是民间投资的引导和撬动作用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方向。专项债用作资本金的主要障碍。会上提出要抓紧研究扩大专项债用作资本金的规模比例。近年来,用作项目资本金的地方专项债比例由2022年的不足7%逐步提升至2024年1-7月的超过10%,但较25%的上限仍有提升潜力。主要障碍一是优质项目储备不足,项目收益不足以覆盖风险,虽然政策原则上允许专项债用作资本金,但必须符合严格的合规要求,地方政府在项目申报时需要详细证明项目收益能力、融资安排和偿债计划,导致审批流程复杂、时间周期长的问题。二是即便提高了专项债用作资本金比例,地方政府仍需配套的财力和技术能力去高效利用专项债资金,这在一些财力较弱的地方依然很难落实。中央预算内投资和超长期的特别国债定位和侧重有所差异。发布会介绍,明年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加力支持“两重”建设。虽然中央预算内投资和超长期特别国债均将“两重”建设作为发力重点,但定位仍有所差异。中央预算内投资更多侧重市场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的重要领域,发挥对短期增长的补短板带动作用,公共属性更强;超长期特别国债如果不计入赤字,则所投项目应具有资产属性,即需要兼顾项目的公共性和收益性;而地方专项债需要确保偿债能力,对项目收益的要求在三者中最为严格。中央预算内投资侧重平衡区域发展,而超长期特别国债更着眼于全国整体战略和长远大局,单笔项目耗资可能更为巨大。中央基本建设支出基本是中央预算内投资,从中央基本建设支出结构看,对地方转移支付的安排占据主导地位,即中央预算内投资主要通过地方转移支付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以平衡区域差距。在政府财政状况趋紧,优质项目空间收缩的环境下,更应重视精准着力,宁缺毋滥,更好地发挥政府财政对有效投资的引导和撬动作用。一是落实竞争中性政策较推介优质项目更为关键。会上提出,将加快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的长效机制,重点是持续做好优质项目的推介,推动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铁路、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除了做好特定领域优质项目的推介,对于调动民间资本积极性和投资空间来说,更关键的还是完善民间投资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真正落实竞争中性政策,增强民间资本对于法治化建设和营商环境的信心,引导民间资本在更广阔的经济社会领域主动发现投资机会。如在公共服务(如水务、环保、供热等)、金融、能源等领域设置公开透明的准入门槛,在政府公共产品和服务采购领域采取公开透明的规则并向所有企业开放,对不同行业平等推进反垄断等方面。二是完善政府投资的事前可行性论证、区域部门间协调。加强事前调研,优化资金分配结构,建立健全项目储备库制度,确保每个政府投资项目在立项前经过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加强央地和地区间的协调,推进跨省份和地区、跨部门的投资规划和激励机制设计,建立项目协调机制,改革地方官员政绩考核体系,确保不同区域之间的资源信息共享,确保项目资源配置的投入产出比要在全国范围内算总账,避免重复建设。三是提高专项债用作资本金的规模比例。要提高专项债用作资本金的比例,一个重要方向是通过机制设计适度降低地方政府的风险承担比例,提升项目风险的可评估性、可预测性。一是加大中央财政支持与风险缓释机制建设。中央财政可以通过专项转移支付或其他形式为专项债用作资本金的项目提供一定比例的担保或风险缓释资金,降低地方政府的偿债压力。二是完善地方项目收益评估与市场化运作机制。推动地方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会上也提到,要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积极性,实施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新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建立统一的收益性项目评估标准,确保专项债资金投向高质量、高效益的领域。三是提升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与信息披露水平。增强地方政府在专项债使用中的债务管理能力和透明度,制定合理的专项债使用计划与中长期偿债方案。四是改革中央预算内投资激励机制。从中央预算内投资的机制设计看,更多体现的是中央意图,而有着真实投资需求的地方政府却没有足够的话语权。从过程管理看,激励用的少,惩罚用的多,为此,应加强事后评估,注重奖罚并重,实行差异化的资金分配政策,更好体现奖优罚劣和激励相容导向。此外,资金回收机制有助于确保在项目绩效较差时,可以及时收回剩余资金并用于其他更有效率的项目,避免资金浪费,确保公共资源得以高效分配和利用。3【民间投资将释放更大活力】刘锦涛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绿色金融部副主任节前股市的大涨,背后展现了市场信心的大幅提升,是对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步伐和预期的肯定。与此同时,在节后召开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更是进一步发布了一系列增量政策以扎实推动经济向上结构向优、发展态势持续向好,有望拉动更多的增长动力形成正向循环效应。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苏社关于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投资平稳有序增长等方面提出了多项部署,其中就指出要支持和鼓励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加快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的长效机制。结合2025年“两重”建设项目的清单和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重大决策部署,民间投资将释放更大的活力。发布会指出,民间投资方面,今年以来,发改委已向民间资本推介1635个重大项目,其中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项目441个、总投资3448亿元,民间资本参与核电、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也取得了新的进展。作为促进经济增长和创新的重要力量,民间投资在基础设施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低碳经济等领域将发挥更大作用。通过政府引导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的推广,民间投资可以更好地参与到国家重大项目中,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尽管民间投资潜力巨大,但就当前而言,其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全球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增加了企业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部分民间投资者对经济前景持观望态度。特别是在国际市场波动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外部环境的变化无疑为民间投资带来了更大的风险。其次,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存在。尽管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融资,但一些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仍然面临着资金获取的壁垒。银行系统对民营企业的贷款相对谨慎,导致很多有潜力的项目难以得到及时支持,限制了民间资本的流动性。此外,民间资本在基础设施、能源等领域的准入门槛较高,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和投资规模。从国新办发布会公布的政策组合拳中可以看出民间投资未来进一步释放活力的多方面利好政策条件与趋势。一是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的大背景下,民间投资将进一步向中西部地区和县城下沉,特别是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中,民营企业将成为重要的力量。通过政策支持和市场机制,民间投资将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二是围绕民营企业的投融资机制创新更丰富,PPP模式、基础设施REITs等市场化融资工具的推广,将有效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等长周期领域,扩大投资渠道。金融机构也将进一步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通过构建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推动商业银行优化信贷结构,民间投资的资金瓶颈将逐步被打破,特别是在新能源、高端制造等符合国家战略的产业。三是民间资本将在“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释放需求潜力、促进节能降碳、推动全面绿色转型的基础上,随着“碳达峰”进程的有序实现,“碳达峰”至“碳中和”期间,民营企业在零碳技术、清洁能源、低碳新材料等领域拥有更大的市场空间和创新潜力。通过政策引导和技术创新,民间资本可以在未来的绿色转型中扮演重要角色。4【社会期待更加超预期的“政策雨”】徐天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宏观研究部副主任中国国庆长假回来第一天,又一场备受国内外期待的重磅活动在北京举行,国新办举行介绍“系统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扎实推动经济向上结构向优、发展态势持续向好”有关情况的新闻发布会,继9月24日国新办举行“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后,本次发布会内容再次受到全世界瞩目。本次会议是对我国近期推出一系列“超预期”政策的总结。会议提及,针对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决策、果断出手,在有效落实存量政策的同时,加力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实际上,近年来我国持续出台各类短中长期政策与改革措施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特别是2024年,以多次降准降息为代表的货币政策以及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两新”为代表的财政政策均加力实施,二十届三中全会上作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更是要夯实我国经济增长动能长期制度基础。但这轮“政策雨”真正被大家意识到,还得从2024年9月24日那场由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三位金融主管部门同台出席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算起。会上提出的5000亿元“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3000亿元“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等超预期的货币政策方案等超预期政策,一下击中A股投资者痛点,极大提振了资本市场信心。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提出“努力提振资本市场”“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等内容进一步引燃全世界对中国经济发展及资产价格的整体信心。作为市场回应,中国历史最悠久的股指上证指数从9月24日低点2761点直升至10月8日最高点3674点,短短6个交易日最大涨幅高达33%,海外投资者更多参与的香港市场涨幅更加惊人,以香港科技指数为例,从9月24日的低点3755点直接升到10月8日最高点5451点,最大涨幅高达45%。对此,中国发展改革报发表评论文章《不同寻常的会议,积厚成势的变化》直击要害地提出,“影响预期的一个重要做法是形成‘超预期’”。没错,近期国内外对我国经济发展信心的巨大改观,正是前期星星点点的政策变量的积累,加之近期超预期的政策所共同驱动的。在看到令人振奋的政策效果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经济面临的长期压力如人口负增长、实体企业债务、居民收入分化等都是许多国家所面临的中长期问题,这绝不是一朝一夕、靠一两个政策就能解决的。正因如此,大家普遍期待着中国出台更强有力、更具体的政策、体制机制改革大招来破除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阻碍。尽管大家现在盼望更多更密集的“大招”“政策雨”,但笔者仍然认为,政策出台仍需慎而又慎、重视前期的定量评估。尤其需要注意,当前正处于大国博弈的关键时期,我国经济现在难以承受经济、资产价格等剧烈的波动,剧烈波动将更加严重地扰乱各方预期,让刚刚修复一些的信心再受重挫。笔者衷心希望,未来我国任何重大政策的研制出台都能够抓住“牛鼻子”,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否则不仅容易造成政策效果昙花一现、造成新增利益分配不均带来更严重的社会问题,甚至可能因为考虑不周本身会成为潜在风险因素,这并非没有前车之鉴。笔者也坚信,中国高质量增长动能依旧巨大,只要中国各界能够团结起来、共同努力作为,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和难关,笔者将与大家一道努力并坚持。干字当头!5【从政策预期到落地实效:经济复苏的关键之战】鲁东红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近期,市场对新一轮政策的落实充满期待。自9月24日国新办发布会和9月26日政治局会议推出重磅政策后,10月8日又迎来了关于“系统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扎实推动经济向上结构向优”的发布会。选择在国庆假期后的第一天召开,意在传递政策延续性和提振市场信心。这场发布会不仅为经济复苏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指引,更为资本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回顾9月末的政策部署,货币政策、房地产政策和消费政策成为核心发力点:央行降准降息释放流动性,通过结构性工具面向A股市场精准投放资金,同时对房地产市场采取“止跌回稳”的呵护政策。这些举措在短期内极大提振了市场信心,也拉动了资本市场的强势反弹。节后第一天,A股三大股指集体飙升,开盘20分钟内成交额便突破1万亿元,创下历史纪录,今天成交额破3万亿,这显示了市场对政策的高度认可。在房地产领域,各地陆续放松限售限购等限制性措施,这种“精准松绑”使得国庆期间房地产市场到访量同比激增超过50%,标志着购房需求的逐步释放。然而,房地产市场的稳定仍需时间,政策调控也要避免“一放就热、一紧就冷”的局面。政府需要在“稳地产”与“防风险”之间拿捏得当,确保市场预期的平稳调整。值得注意的是,市场对财政政策的进一步发力尤为关注。当前,地方债务负担沉重,财政压力较大。发改委明确提出将继续支持地方通过债务置换和专项债的灵活使用化解风险,并在10月底前完成剩余专项债额度的发行。这种以债务风险化解为核心的改革,有助于推动地方政府增强财政能力,从而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提供更大空间。然而,政策的设计和落实需要在统筹性和精准性上下功夫。未来的政策走向不仅要继续稳住短期经济增长,更要推动中长期的结构性改革,实现“稳增长”与“调结构”目标的协调平衡。本次发布会传递了中央政府对未来经济发展的信心,同时也展示了政策储备的充足与应急反应能力。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结构调整压力,灵活、有效的政策工具组合将成为推动经济复苏的关键。总的来看,未来几个月,中国经济有望在投资、消费和结构调整三大领域实现突破,但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为应对可能出现的波动,政策执行需更注重灵活性与协调性,避免“一刀切”式调控。只有在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增强民众信心的基础上,才能确保“经济向上、结构向优、发展态势持续向好”的目标真正实现。唯有如此,中国经济才能在全球经济复苏放缓的大环境中展现出韧性与活力,开创更加稳定、高质量的发展局面。推荐阅读对话欧智库总裁:中国何以成了西方的“替罪羊”?这不是“超级大牛市”,也不是“短暂反弹”,冷静+谨慎+乐观210个经济体大数据,惊现世界和中国经济增长的密码速读美国顶刊16:一件西方无法想像的事正在发生重要!重要!重要!微信改版打乱发布时间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大家可以将“人大重阳”设为星标点击上方的公众号卡片再点右上角三个点就能看到“设为星标”保持联系,一起前行//
10月8日 下午 6:27
其他

对话欧智库总裁:中国何以成了西方的“替罪羊”?

编者按:中国仍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实现进一步的发展。明德战略对话2024系列活动“一对一深度对话”第六期,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王文与欧盟亚洲事务研究所(EIAS)总裁顾爱乐就中国的高质量发展、西方对中国发展的看法及未来愿景等问题展开深入对话。9月28日,观察者网发布对话内容。现将对话实录全文发布如下。1王文:各位朋友,欢迎大家关注明德战略对话。这一期我们请到了一位非常重要的欧洲学者,来自比利时的欧盟亚洲事务研究所总裁顾爱乐先生。研究汉学或者研究海外中国问题的学者对顾爱乐先生应该非常熟悉,他在欧洲非常有影响力,在过去的二三十年做过大量的报告,提出过一些具有穿透力的观点。过去5天(8月31-9月4日)我跟顾爱乐先生调研了中国南方的很多城市,比如上海、义乌、温州。9月4日,我们在中国人民大学,跟高级别官员、知名学者以及人民大学100多位师生进行了非常深入、有趣的对话。这次明德战略对话,我们邀请了11位来自美国和欧洲的学者,顾爱乐先生是本次对话的代表团团长。我想问的第一个问题是,您到中国已经很多次了,感觉这次跟过去有什么不一样?顾爱乐:每次来中国我们都能观察到很多变化,尽管可能只隔了两三个月或者六个月,但中国发展的很快,这是我非常感兴趣的一点。王文:有时候我很疑惑,比如我经常去欧洲,新冠疫情以后,过去的一年半我四次去欧洲,共拜访了11个国家。事实上欧洲的20多个国家我几乎都去过。在中国我们经常讲变化,但是在欧洲我们实际上看不到很多变化。所以在变化和不变之间,您怎么看待中国的高速变化和欧洲的几乎不变?这个背后能给我们带来哪些思考?顾爱乐:欧洲也会发生一些变化,当我们将现在的中国和四五十年前做对比,能够看到非常快速和巨大的变化,从量的发展跃升到质的发展。而欧洲在过去可能经历了非常长期的社会发展和进步,所以在欧洲也有变化,但是中国现在已经到了高质量发展的更重要的阶段,中国人讲从0到5的增长是无限倍的,从5到10的增长是翻倍的。但是如果一旦发展到了一个比较高的阶段,可能就很难再次翻番,这时增速就会放缓。发展的质量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可能是一个变化,也就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2王文: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其实追求的不是速度,更多是质量。过去的5天里,您也看到了中国有很多高质量的民生变化,比如我们这次去了新农村,看到了农村人的生活现状。我们坐了两次高铁,短短的三五百公里只需要一个多小时。还体验了中国的夜间经济,即便是晚上10点、11点钟,中国的夜市仍然非常热闹。但是问题来了,为什么中国在高质量发展时,西方却越来越流行另外一种说法,就是过去两年流行的所谓Peak
10月7日 下午 12:31
其他

这不是“超级大牛市”,也不是“短暂反弹”,冷静+谨慎+乐观

编者按:10月6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王文在国家发改委中宏网撰写评论文章指出,未来的股市走向仍然需要有更为立体、综合和理性的分析。国庆假期有相当多人忙着筹钱,准备10月8日一开市就冲进去,迎接“泼天的富贵”,有好事者还假笔者之名,说这是“这是一轮前所未有的大牛市”,真是“耍猴儿不怕人多、看热闹不嫌事大”。对此,我必须要郑重说明,这决不是“超级大牛市”,那些以喜迎“泼天富贵”心态进入股市的人,恐怕要冷静、冷静再冷静啊!当然,必须要对国庆节前这一波A股市场的强劲上扬及一行一局一会的精准政策真心点赞。三年多来的股市阴霾一举扫除,上亿股民难得过个欢乐假期,国庆文旅餐饮消费大涨便是明证。倘若社会消费继续上涨、经济增长预期回潮的趋势还持续进行,这一波股市行情一定不会太短。然而,要观察10月8日后的股市怎么走,仍然需要有更为立体、综合和理性的分析。在这里,必须要分享三个观察:1●●●第一,必须清醒地看到,9月底股市大涨的核心原因是市场信心的大幅提升,不是经济基本面回暖的结果。从历史上看,A股市场具备一定规模以来的超级大牛市都是以中国经济基本面长周期趋势向上为基础的。与A股历史上出现的三次超级系统性大牛市(即1996-1997、2005-2006、2014-2015年)不同,现在中国经济大趋势直线上行的逻辑并不强烈。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国内复苏增长动能仍乏力。过去十多年,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人口红利已消逝,房地产热潮已退却,尽管有新能源车、光伏、数字经济等新增长点,但房地产及其产业链带来过去支撑中国经济增长30%以上、现回落到18%左右的巨大缺口,短期内无法被其他行业所填补。这种经济基本面衍生到资本巿场自然就会转化成“仅仅只有部分行业和公司上涨”、而支撑不起“超级系统性大牛市”。二是外部激烈的大国博弈在抑制更大规模的外资来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向中高端转型,势必损害美西方的根本利益。与改革开放最初30年中国制造业处在中低端和欧美经济模式形成互补格局、进而大范围吸引外资完全不同,当下,欧美国家正在人为地大幅限制对华投资尤其是高科技资本,国际游资则在中国和西方之间“骑墙”、“观望”,一有风吹草动就有可能撤资,这势必也会抑制A股市场的投资热潮。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与美国的地缘政治角力不会发生根本变化,这也将压制和推延中国“超级系统性大牛市”的到来。2●●●第二,“超级系统性大牛市”不会短期在中国发生,并不代表短期内不会有中国资本市场的持续行情,只是这种行情是中级的、相对理性的。在这方面,我很赞同华生教授10月4日微博长文的判断:“市场在今天的点位上再上涨10%-20%有着政策面、资金面和企业估值还相对较低的有效支持”。如果再乐观一些,被情绪与预期带动、上涨20%以上也不排除可能性,但可能几周后,可能市场就又重归理性。推测接下来的中级行情,在股市层面的主要原因是,此前的A股下跌周期太长,下跌幅度足够大,估值足够低,A股股息率与无风险收益率之比创下历史高位,这促使9月底直接影响股市走势的货币财政等宏观政策开始全面转向。日本“失去的三十年”期间的股市案例可做适当参鉴,尽管中日两国股市遭遇瓶颈的高点不同,中国的经济纵深及梯度也比日本丰富得多,但是中国当下面临的困境和20世纪90年代初的日本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日本在长达20多年的大熊市期间,也有几次中级行情,第一次大反弹发生在时间下跌3年、跌幅在62%以后,东证指数反弹幅度在56%,反弹时间是一年。从这个角度看,接下来的中国宏观政策变得更重要。在基本面的核心经济指标没有更大好转之前,财政、发改等宏观政策发力仍然会继续。如果宏观政策见效,核心指标如财政收入、通缩、房价、失业率、债务等持续好转,估计也要等到今年年底或者2025年一季度了。从这个方面看,国庆假期,业内诸多专业人士对市场的态度还是在纠结阶段。3●●●第三,改革红利的潜力仍很大,真正有效的举措再来这么几招,中国经济与发展预期自然就会起来。9月底上证指数急速上扬24%,源于与股市相关的货币政策大胆创新和精确发力,反向证明了中国发展状况正处在下一轮改革红利爆发期的前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结束已近三个月,决定中承诺“到二〇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的时间已很紧张,接下来就是一招一招的改革政策精确出台,相信社会面的各类乐观叙事就会涌现。现在,反映市场风险偏好指标的沪深两市融资余额还停留在近几年的低位,风险偏好上升仍然需要更多改革得力、推动国内经济复苏与国际局势可控的基本面回潮。当下的内外风险仍是肉眼可见的。从国内看,跟风炒作绩差股、财务造假业绩虚报等“雷”仍然存在,整顿、重罚等雷霆改革仍势在必行,却也需时间积累。再放大点看,“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仍是一个艰难与不易的过程。像9月30日那样只有8支股票跌、5336支股票涨、闭着眼睛买都能赚钱的日子肯定是特例中的特例。“好了伤疤忘了痛”,迎来的肯定不是“泼天富贵”而是再次摔跤。从国外看,地缘政治突发事件的扰动仍是干扰国内行情的不确定变量。2024年底前,中美关系看似能止跌企稳,但战争局势在乌克兰、中东都有升级的风险。“大争之世”,需要中国战略定力与大胆有为、精细施策与效果导向的完美结合。综上所述,我仍对中国发展走势审慎看好,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未来仍是衷心祝愿,并为之积极地鼓与呼,但对每位股民而言,冷静与谨慎、持长期主义之态仍是必要的提醒。推荐阅读210个经济体大数据,惊现世界和中国经济增长的密码速读美国顶刊16:一件西方无法想像的事正在发生国庆节在央视3档节目直播点评5小时,都聊了啥?外媒专访:伊朗以色列再不克制,史上最大的中东战争将爆发重要!重要!重要!微信改版打乱发布时间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大家可以将“人大重阳”设为星标点击上方的公众号卡片再点右上角三个点就能看到“设为星标”保持联系,一起前行//
10月6日 下午 1:42
其他

金灿荣教授开讲:2024美国大选与中美关系前景(附报名通道)

编者按:美国大选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谁将是最后的赢家?中美关系前景如何?10月8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金灿荣将做客人大重阳“区域国别论坛”第十二讲,分享中美关系的最新走向。现将讲座议程发布如下。文末附报名通道,可报名线下参会。讲座议程如下:2024年美国大选与中美关系前景主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承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教育部)讲座时间2024年10月8日(周二)14:30-16:00讲座地点中国
10月6日 下午 1:42
其他

210个经济体大数据,惊现世界和中国经济增长的密码

编者按:10月5日,英国伦敦市经济与商业政策署前署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2024年度中国政府友谊获得者罗思义(John
10月5日 下午 1:06
其他

速读美国顶刊16:一件西方无法想像的事正在发生

编者按:“在世界气候领域,一件曾经被认为几乎无法想像的事可能正在发生。”9月20日,美国记者大卫·华莱士-威尔斯在《纽约时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全球绿色转型故事已经被中国彻底改写。人大重阳第16期“速读美国顶级期刊”栏目(点击查看往期内容)特编译该文核心内容,供读者参考。在世界气候领域,一件曾经被认为几乎无法想像的事可能正在发生。初步数据显示,尽管全球碳排放仍在上升,中国的排放可能已经达峰——长期以来的气候“大反派”,如今先于全球一步,扭转了排放趋势。像这样的预测并不完全可靠,但全球绿色转型故事已经被中国彻底改写。这个故事的大致情节你可能已经了解了:凭借数十年来太阳能、风能和电池技术成本以令人咋舌的速度下降,以及新一轮的气候倡议和大幅增加的政策支持,各类绿色能源技术正在沿着一条惊人的指数曲线上升,每一年的进展都让那些守旧的产业分析人士的谨慎预测沦为笑柄。这一点时常被作为一项全球成功来赞颂,但近年的进步主要来自一个国家。把中国排除在世界之外,那让人瞠目结舌的上升曲线就平缓了许多——绿色能源仍然走在正确的方向上,只是速度要慢很多。以太阳能为例,作为当前全球绿色转型的主导力量,太阳能给了世界一个自我安慰的故事。2023年,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太阳能装机容量达425吉瓦;除中国之外的世界只有162吉瓦。中国占了263吉瓦;美国只有33吉瓦。就在2019年的时候,中国的装机容量还是全球总量的四分之一左右;去年,它的装机容量已经比除它之外的全世界总量多出62%。同样经过这五年,中国的新增装机已经增长了八倍以上;如果不算中国,全世界增幅还不到一倍。一旦排除中国,数字就显得没那么值得赞叹了:从2019年到2023年,每年的新增装机容量依次为90、93、100、133和162吉瓦。中国之外的世界并非没有进步——从2021年到2023年,新增容量增加了62%。但中国的增长是317%。不只是太阳能。据最近的一项估算,今年全球建造的大型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场有近三分之二在中国,其绿色能源部署规模是世界其它地方的八倍以上。七国集团——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和英国——加起来,2023年的新增装机容量勉强达到中国的四分之一。2023年中国新增风电容量74吉瓦;世界其它地方总和为43吉瓦,美国只有6吉瓦。2023年,中国售出电动汽车810万辆,世界其它地方是560万辆,其中美国140万辆。当然,其它地方也有令人鼓舞的故事。(例如2024年前六个月,欧洲的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量超过了化石燃料,南非的屋顶太阳能在一年多里增加了349%。)然而从世界其它地方的脱碳进展来看,转型背后也有中国的推动。2022年,中国生产了全球约90%的太阳能硅片和电池——根据一些测算,这个产量是世界其它地方计划安装的总量的两倍以上。去年,全世界超过60%的风力涡轮机是中国生产的,售出的电动汽车60%来自中国。2004年,美国在全球太阳能生产中的份额是13%,到了2023年已经不足1%。中国的份额现在是80%,曾经只有1%。也就在五年前,西方的气候外交官还经常发牢骚,说即使富有的国家实现奇迹般的脱碳,只要中国不配合,那也是白搭,毕竟这一个国家就产生了将近三分之一的排放。直到今天还有一些号称有气候意识的人在哀叹,全球暖化是一个只能由各国去解决的全球问题,这是在假定,地方成本和全球收益之间的不匹配会让那些不良的、不积极的行为者失去解决问题的动力,有的还说,既然存在这样的情况,我们也应该放慢脚步。事实上,竞争的逻辑如今正好反过来。从某些方面看,一些与我们接近的国家以及欧洲的那些理所当然的盟友在转型的进度上都领先美国不少。我们的主要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对手在脱碳的路上不但没有懈怠,还把全世界都甩在了身后。这不等于说中国已经帮我们解决了世界的气候问题。只是如布雷特·克里斯托夫斯在《金融时报》上的文章所说,“能源转型并非单一的进程,而是一系列的地区转型,有着各不相同的形式、步调和广度”。“当我们在谈论'全球'的时候,是存在一种混淆的”,亚当·图兹写道,“因为事实上,在整个能源转型动态里,有一个国家是占据绝对优势的,那就是中国。”十年前,美国及其盟友将大量的知识和外交精力花在了一个战略问题上,即如何鼓励中国加入到我们的脱碳竞赛中,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这个国家都是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然而,今天的美国政策制定者正在提高绿色技术关税以保护美国的清洁能源行业——这表明,从价格角度来看,我们已经输掉了这场竞赛,此外,从部署速度来看,我们同样也处于落后。如果这是一场比赛,中国遥遥领先。作为世界历史上最耗碳的经济体,在经济增长放缓、尚未跻身全球“高收入”行列的时期,中国在新兴的能源技术上,远远超过了它在转型速度上对全球做出的承诺。例如,今年中国提前整整六年实现了2030年可再生能源总量的目标。在美国,我们似乎更关注人工智慧。你可以用几种方式来衡量这种惊人的影响。可以说,电力是全球转型的货币,根据Ember的数据,去年全球电力需求的净增长总量为627太瓦时;仅仅中国就增加了606太瓦时。(1太瓦等于1万亿瓦。)或者可以看看国际能源机构所谓的“避免排放”——这是衡量新可再生能源影响的一种方法。中国新增的太阳能每年减少的排放量为6.19亿吨,是美国的六倍。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中国新建的风电容量“避免”了4.87兆吨的排放,而世界其他地方的风力发电只减少了3.43兆吨的排放。在中国,电动汽车减少了2200万吨的排放量,超过了美国(1500万吨)、欧盟(1400万吨)和英国(300万吨),是世界其他地区新电动汽车减排(700万吨)的三倍。核电方面的差距相对较小,但即使在这方面,中国避免的排放量(7400万吨)也比韩国(2000万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1500万吨)、欧盟(900万吨)和世界其它地区(4400万吨)要多。只需看看他们正在建造的规模。中国用于太阳能发电的土地面积是美国的两倍多。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在任何有关绿色转型的报道或分析中,将中国置于无可争议的中心位置意味着什么?这是一个重大的问题,也许与地缘政治一样大,与全球未来可能性一样广阔。但至少在短期内,我认为有两个基本点值得注意。首先,能源转型目前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中国项目。世界各地都在取得进步,但中国与其他所有国家之间的差距比人们普遍认为的要大得多,也更令人生畏,一旦你把中国撇在一边,全球的情况看起来就不那么乐观了——而在某种程度上,美国发动的绿色科技贸易战正是想把中国撇在一边。支持征收这些关税的大部分论据主要涉及中国补贴和“产能过剩”的挑战,乃至美国及其盟友可能采取的措施(如果有的话),以使我们能够与那个太阳能电池板产量是全球需求量两倍的绿色经济体。但这种不平衡的另一方面或许更令人担忧,至少对我们这些关心脱碳速度的人来说是这样:中国可能会后退,减少对绿色产业的支持,从而在某种程度上让全球绿色转型的引擎空转,让我们其他人陷入困境。推荐阅读国庆节在央视3档节目直播点评5小时,都聊了啥?外媒专访:伊朗以色列再不克制,史上最大的中东战争将爆发祝贺!人大重阳全职外籍研究员获2024年中国政府友谊奖中美学者对谈:“美国梦”正在衰落吗?重要!重要!重要!微信改版打乱发布时间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大家可以将“人大重阳”设为星标点击上方的公众号卡片再点右上角三个点就能看到“设为星标”保持联系,一起前行//
10月4日 下午 12:30
其他

国庆节在央视3档节目直播点评5小时,都聊了啥?

编者按:2024年10月1日,国庆节当天,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王文受邀分别做客央视4套“中文国际”、央视新闻·正直播《五星耀东方:新中国成立75周年直播特别节目》、央视13套“环球视线”等3档节目共计直播5个小时,围绕中国经济、新农村建设、基建发展、新能源汽车、对外贸易、中国文化“出海”等话题做相关解读,收视人数近1亿。现将视频及核心观点简要梳理如下:●限购政策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楼市新政为市场持续回暖创造条件▲10月1日上午,王文做客央视4套“中文国际”。点击可查看视频王文表示,广州全面取消限购政策标志着在中国实施长达约13至14年之久的一线及大城市限购政策,正逐步退出历史舞台。预计10月至11月期间,房地产市场将明显出现一波回暖趋势,这一波回暖将拉动整个社会的经济预期,增强市场信心。展望未来,中国房地产市场有望逐步回归稳定常态。这一常态既避免了过往十多年的过度狂热,也摆脱了近两三年的持续低迷,是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应有之态。对于经济而言,中国经济正处于持续复苏的轨道上,整体趋势稳中向好。然而从长远角度看,房地产市场对经济的推动作用究竟能有多大,还取决于一系列配套经济复苏政策的有效落地和贯彻执行。●中国“三农”问题得到实质性的提升,农村不再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10月1日,王文做客央视新闻·正直播。点击可查看视频王文表示,中国在过去75年的农业发展过程中,不仅重视创收,还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政策措施如退耕还林和金融信贷支持,中国在推动农业发展的同时,也保护了森林、土壤和水源,实现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双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论是中国生态保护的伟大创新,与许多国家相比,中国在农业发展中更加注重低碳和可持续发展。同时,近年来随着中国科技和化工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推动了农业的进步,还在保护土壤、水源和空气等生态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与过去相比,现代农村的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这得益于科技进步和国家政策的投入,避免了因不当施肥等对土壤造成的破坏。整体来看,中国农业在三个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第一,粮食产量大幅提升,从新中国成立时的2,000亿斤增至1.3万亿斤,人均粮食量从200~300斤提高到约1,000斤,解决了温饱问题。第二,农业结构优化,不再以种植业为主,农林牧渔各领域均衡发展。第三,农业实现了规模化和机械化生产,并通过电商模式促进了农村就业和降低了交易成本,而且通过个性化推荐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显著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使农村经济更加繁荣。▲10月1日,王文做客央视新闻·正直播。点击可查看视频王文表示,中国农业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粮食产量需要继续提升,尽管中国的人均粮食产量已超过温饱标准,但与美国相比还有差距,尤其是大豆和水果的进口依赖性较高。其次,农业科技需要进一步提高,以增加粮食产量,增强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最后,休闲农业的发展,要使农村逐渐成为人们休闲旅游的理想去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农村创业,显示了农业发展的巨大潜力。中国农业和农村在新中国成立的75年里发生了颠覆性变化。过去农业被认为是艰苦的,但现在随着机械化和基础设施的改善,农村生活变得更加舒适,甚至在某些方面优于城市。网速更快,环境更好,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与过去相比,新中国解决了“三农”问题,实现了巨大的转变。近年来,城乡差距也在进一步缩小,收入差距从过去的10-20倍缩小到现在的两倍左右,农业和农村的巨变预示着未来会更加美好。●中国人年均消费200公斤水果,科技助力“菜篮子”“果盘子”更加丰富▲10月1日,王文做客央视新闻·正直播。点击可查看视频王文表示,新鲜冷链技术的进步大大缩小了消费者因地域差异对农产品新鲜度的体验差距,使得各地的人们都能享受到新鲜的水果。科技提升特别是冷链、储存和运输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农业生产力的提升,极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品质。一项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生产3亿吨水果,相当于每人每年消费约200公斤水果,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体现了近年来中国农业和电商经济的巨大进步。●大国工程和大国重器是中国的大国底气▲10月1日,王文做客央视新闻·正直播。点击可查看视频王文表示,港珠澳大桥不仅在物理层面连接了粤港澳三地,更在精神、文化、经济和政治层面起到了催化作用,推动三地融合如同一个城市。粤港澳大湾区在面积和人口上均超过全球其他三大湾区(纽约、日本、旧金山),且经济总量在2023年首次突破14万亿人民币,与其他湾区持平或超过。仅占中国0.6%的国土和6%的人口,粤港澳大湾区创造了中国近16%的GDP,展现出其巨大的经济活力和重要性。唐古拉车站由于海拔接近5000米(世界海拔最高的火车站),不允许乘客下车,是出于对乘客高原反应的考虑。大多数人在这一高度会出现严重的高原反应,即使是有高海拔经验的人也可能有不适反应。虽然火车在此停留让乘客欣赏风景,但不允许下车以避免因剧烈运动引发晕倒等问题。这背后体现了国家对高原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投入以及对乘客的人文关怀。青藏铁路的开通对西藏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西藏与内地的联系更加紧密,加快了经济、物流、人流和信息流的交流。西藏近年来成为中国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得益于这条铁路的推动。未来随着川藏铁路的开通,西藏与内地的交流将变得更加便捷,进一步促进西藏的繁荣。体现了国家在铁路基础设施上的巨大投入,也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铁路总里程已经超过了美国和俄罗斯的总和,特别是高铁里程达到了44万多公里,展现了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巨大成就。中国的铁路网络为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这种“基建狂魔”带来的发展和进步是人们能够切身体会到的。大国工程和大国重器标志着中国的大国底气,不仅增强了国家自信,还推动了高质量发展。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如隧道、桥梁、港口和高铁的不断提升,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变得更加舒适、便捷,降低了交易和生活成本。尤其是像高铁和飞机等现代交通工具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在一天内穿梭多个大城市成为可能,这在其他国家是难以想象的。这些成就让国民在国庆期间倍感自豪,增强了国家的底气与信心。●中国激励着许多国家为消除贫困而努力▲10月1日,王文做客央视新闻·正直播。点击可查看视频王文表示,中国的精准扶贫具有重大世界意义、历史意义和激励作用。中国在减贫方面比联合国提出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前了8-10年,彰显了中国为全球减贫作出的巨大贡献。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历过饥饿和贫困,而如今通过精准扶贫,中国成功解决了贫困问题,这是中华民族复兴中的伟大奇迹。同时,中国的减贫经验激励着其他国家,推动全球为消除贫困而努力。精准扶贫也带来了城乡融合与社会结构的调整,并重塑了中国的价值观。中国的出口贸易表现出强大的韧性,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石。过去六年中国贸易持续增长,顺差尤其在对美贸易中不断增加,这证明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和全球市场对中国商品的高度认可。尤其在2023年,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出口国,进一步展示了中国经济的强劲表现。同时,近期通过政策刺激,中国经济信心得到提振,十一假期前的股市表现也反映了这一积极趋势。设施联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推动了全球互联互通,并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体验。通过设施联通,中国不仅实现了与其他国家的基础设施连接,如中老铁路带来的跨国出行便利,还通过通讯设施和电信网络的全球覆盖,使国民在出国时享受便捷的通讯服务。此外,政策沟通的深化和设施联通的拓展,使得中国护照的国际通行变得更加便利,许多国家实现了免签或落地签。总体而言,设施联通不仅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带来了经济发展机会,也让中国民众的生活更加便利和丰富,展现了中国作为大国在全球互联互通中的重要地位和国民待遇。●预计到2035年,传统燃油车将基本被淘汰▲10月1日,王文做客央视新闻·正直播。点击可查看视频王文表示,中国新能源车的充电焦虑正在逐渐缓解,主要通过三个途径来实现。首先,国家大力增加充电桩的数量,目前中国已拥有超过1,000万个充电桩,占全球总量的80%,并且充电桩数量仍在以每年50%-60%的速度增长。其次,通过智能充电技术,车主可以方便地查询并选择充电桩,减少等待时间,提升充电体验。第三,快充技术的进步使得充电时间大幅缩短,未来可能仅需几分钟甚至更少时间即可完成充电,接近加油的速度。这些措施的综合应用有效缓解了充电焦虑,推动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新能源车的发展大大提升了中国制造业的效率,并且推动了机器人化进程,从而解放了劳动力,使更多人从事服务业。未来新能源车将加速替代传统燃油车,预计到2035年,传统燃油车将基本被淘汰,新能源车将占据主导地位。目前新能源车仅占中国车市的10%左右,还有90%的市场空间待开发。随着技术进步和低碳需求的推动,新能源车市场将迅速扩张,预计未来10年将形成一个60万亿到100万亿的市场。新能源车的发展不仅将替代传统燃油车,还将弥补房地产市场趋于稳定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同时,新能源车与科技相辅相成,两者相互促进。一方面,科技赋能了新能源车的发展,提升了其制造、设计和功能;另一方面,新能源车的发展也在推动科技的进步。从浅层次来看,科技在新能源车的制造、设计和电池技术方面发挥作用;从深层次来看,新能源车的智能化、系统集成以及与航天、导航等高科技的结合,正在改变整个社会的运作方式。新能源车通过连接工业互联网,像一个“移动的大脑”,逐步颠覆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出海”加速,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国▲10月1日晚,王文做客央视新闻13套“环球视线”。点击可查看视频王文表示,中国文化“出海”迎来了新一波浪潮,且新技术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通过新技术的赋能,如元宇宙、区块链和新媒体平台,中国文化得以更加广泛和有吸引力地传播。这与过去的两次中国文化出海浪潮不同,这一波不仅继承了传统文化的内核,还受益于中国的开放政策和新技术的推动,展现了更多的活力和吸引力。游戏、电影、服饰、短剧、音乐等多种形式的中国文化正借助这些技术工具,在全球掀起一个前所未有的文化传播高潮。中国文化的全球影响力和吸引力将会持续增强,原因在于中国国力的提升、科技的赋能以及开放政策的推动。文化是大国强盛的标志,随着中国的民族复兴和国家振兴进程,中国文化将在世界上发挥更大作用。此外,市场需求也为文化出海提供了原生动力,尤其是中国游戏产业已经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例如,中国游戏《黑神话:悟空》已经在全球市场赚取了十几亿美元,说明中国文化产品的市场潜力巨大。目前中国游戏在海外的销售额已经突破千亿人民币,而全球游戏市场的年份额接近2,000亿美元,表明未来市场空间非常广阔。随着市场需求、政策支持和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的游戏、电影、服饰、电视剧、小说、音乐等文化产品将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扩大影响,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中国的高水平对外开放不仅能吸引更多外国人来华求学、旅游、就业,还为世界和中国创造了双赢的机遇。中国通过开放配置全球资源,外国人受益于中国的发展机会,中国则通过文化输出、吸引外资和外国游客来推动经济增长。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旅游目的国。开放使得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创造了互利共赢的局面,尤其体现在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巨大潜力上。这种双赢的开放模式将为中国和全球带来更多机遇。推荐阅读外媒专访:伊朗以色列再不克制,史上最大的中东战争将爆发祝贺!人大重阳全职外籍研究员获2024年中国政府友谊奖中美学者对谈:“美国梦”正在衰落吗?刘志勤:靠救股市救经济,行吗?重要!重要!重要!微信改版打乱发布时间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大家可以将“人大重阳”设为星标点击上方的公众号卡片再点右上角三个点就能看到“设为星标”保持联系,一起前行//
10月3日 下午 12:30
其他

刘志勤:靠救股市救经济,行吗?

编者按:“中国经济必须依靠做强实体经济,单靠救股市不能救经济。”9月29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志勤在“善哉贤话多”头条号发布评论文章指出。最近两天,中国股市出现几年不遇之大变局:股市3000点保卫战大获全胜,不仅原来的失地尽数收回,还创造了多项新的历史战绩。市场一片欢腾。其中最吸引人关注的是,参加中国股市翻身大联欢的除了中国“观众”之外,还有不少国际投资大佬,有的著名对冲基金老板按耐不住内心激动,表达了大量购进中国金融产品的愿望(或许已经有了大手笔)。我们不得不服,资本真的有它固有的“嗜血”特长,哪里有“资本血腥味”,它们就涌向哪里。不管怎么样,中国股市翻身总是好事,不在收益多少,而在于让人们有了一点信心,毕竟中国股市压抑的太久,市场太需要这样的“刺激和兴奋”了。人们只是在期盼,这个繁荣能够再长一点,久一点,再高一点,而不会出现以往的昙花一现,转瞬即逝的梦境,在热闹喧嚣过后,不会重复“一地鸡毛”的景象。人们的担心有一点点道理,因为这次股市大涨,并不是我们传统理解的是上市公司的业绩决定的,我们不久前还在反复强调的“价值投资”不是这次股市上涨的主因,而是依靠财政政策的支持,靠央行注资,激活股市起死回生而形成的反弹。这种靠注资,不是靠公司业绩的反弹过去也曾经多次操作过,但基本都是短命的市场行为,仅仅几天股市就又被打回原形,这次会是意外吗?其次,最近召开的重要会议有一个令人关注的地方,就是极其罕见的没有提到“实体经济”和“制造业”几个传统核心产业政策,有的人担心,是否要把政策重心由“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转向资本市场?要知道,这个转型是极其复杂重大的,它对产业结构,风险爆发和未来稳定会产生颠覆性冲击。我们应当了解,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与美西方国家大不一样。美国可以采取的资本市场政策和金融政策,不一定适合中国国情。恰如中药和西药,各自有各自针对性,不可贸然混用或取代,否则会引发各种反面,负面的效果,作用。实际上,美国的股市有着强大的实体经济和制造业的业绩支撑着。美国的军工联合体,美国的生物医疗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的业绩成为支持美国资本市场繁荣的基础设施,而不是可能被误解的只靠玩弄资本“放水收水”来制造财富的。中国的国情有着自身的特点,包括所有制的特点,确定了中国股市发展必须遵循另外一个规律,法则和市场调剂。单纯依赖政府之手,不会产生可持久,可维持的股市健康发展。如同人的身体一样,靠自身免疫力和成长基因,不依赖外来“激素”
9月30日 下午 6:04
其他

中美学者对谈:“美国梦”正在衰落吗?

编者按:绝大多数人都希望中美关系能够更好。明德战略对话2024系列活动“一对一深度对话”第五期,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王文与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政策学院院长马克·罗泽尔就中美关系、人口老龄化对政治的影响及AI赋能展开深入对话。9月17日,观察者网发布对话内容。现将对话实录全文发布如下。1王文:各位朋友,欢迎再次关注明德战略对话。这次明德战略对话,我们又邀请到一位非常尊贵的嘉宾——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政策学院院长马克·罗泽尔(Mark
9月30日 下午 6:04
其他

演讲:美国未必衰落,但美国霸权已终结

编者按:有限时间里对美国霸权终结的现状叙述并不代表着对美国实力的全盘否定,而是对美国主导下的国际体系状态的最新评价。2024年9月20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教育部)执行主任王文受邀出席第八届太和文明论坛国际关系分论坛,围绕“美国霸权已死,但未来尚不可知”主题发表演讲。▲会议现场许多人都认为“百年变局”中的隐含标题就是“美国衰落”,这多少有些不精准。从绝对实力看,美国并没有衰落,且在其国内科技创新、经济活力上仍在提升,但从全球体系的角度看,美国霸权已衰落,且正在走向终结点。1●●●美国霸权已死2025年是二战结束80周年。现在看来,二战结束后构建的、美国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并享有近乎绝对支配权的霸权体系已基本瓦解。这与以下五方面因素相关:一是美国对全球政治绝对主导力的消失。现在谁还相信美国的“民主”?更糟糕的是,倘若今年11月特朗普再次输掉美国总统选举,而哈里斯获胜,极有可能触发一场比2021年1月“国会山骚乱”事件更为严重的危机。届时,所谓的全球“自由民主体系”都将崩溃。二是美国对全球经济绝对主导力的消退。从成效上看,美国对华贸易战,以及对俄全面制裁,都已宣告失败。最近六年来,中国对美顺差不减反增,贸易战并未能压制中美双边贸易,两国贸易额仍保持高位。过去两年,我八次前往俄罗斯,发现俄罗斯经济非常好,完全超出外界想象。同时,美国构建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以及试图“替代”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建美好世界”倡议(B3W)、“全球基础设施和投资伙伴关系”计划(PGII)成效甚微,基本可宣告失败。如今,美国的经济主导力只剩下美元了,但100多个国家也已掀起“去美元化”浪潮。倘若美国本轮降息未能有效遏制美债增长,距离这个“堰塞湖”冲垮美元霸权就只是时间问题。三是美国对全球价值观主导力的消逝。美国长期标榜“人权”“自由”理念,但却在本轮巴以冲突中纵容以色列对巴勒斯坦实行了种族灭绝式的屠杀。同时,美国还是全世界人权记录最差的国家之一,国内枪击与种族歧视频发,美国“人权神话”也已崩塌了。四是“美国梦”对全世界吸引力在大幅减弱。美国社会在分化,就连在基本的性别问题上的共识都没有了。目前中国学生赴美留学数量只是高位时的一半。五是美国科技霸权正在瓦解。华为9月10日推出全球首款三折叠手机,表明华为在长达六年的国际科技封锁中成功破局。一个超级大国对一家公司进行的长达五年的科技绞杀都未能成功。据报道,华为过去三年盈利率年均增长20%多。与此同时,苹果的处境却变得糟糕,股价正在往下走。9月17日黎巴嫩数千台寻呼机和对讲机爆炸,引发消费者对苹果等美国科技产品安全性的担忧。未来,相信越来越多人尤其与美国关系紧张国家的国民会放弃使用美国科技通讯产品。综上所述,美国霸权体系距离盖棺定论只差一个标志性事件,比如一场更大规模的金融危机。然而,美国霸权已死,并不意味着美国已死,而是预示着美国将从全球霸权国家沦为北大西洋地区的区域强国,其区域霸权将只能支配该地区的二三十个西方国家。2●●●后美国霸权时代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后美国霸权时代的世界变得更好或更坏,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中国和“全球南方”是否会变得更好?另一方面是美国是否疯了?美国战略界部分人士提出,美国不仅要以乌克兰为“棋子”遏制俄罗斯,还要进一步在西太平洋煽动冲突,怂恿台湾地区乃至菲律宾、日本等国,再搞一场“代理人战争”。美国为维持霸权而采取这样的疯狂做法,是非常糟糕的,只会让世界变得更坏,甚至有擦枪走火的可能。有限时间里对美国霸权终结的现状叙述并不代表着对美国实力的全盘否定,而是对美国主导下的国际体系状态的最新评价。“百年变局”大戏的上半场已接近尾声,下半场将更值得期待。推荐阅读速读美国顶刊15:中国再次发起魅力外交,真的吗?美国著名教授:美国人口变化正在深刻影响其政治格局吴晓求再论:金融的价值对话OECD中国经济主管:中国改革潜力仍很大重要!重要!重要!微信改版打乱发布时间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大家可以将“人大重阳”设为星标点击上方的公众号卡片再点右上角三个点就能看到“设为星标”保持联系,一起前行//
9月29日 下午 5:32
其他

速读美国顶刊15:中国再次发起魅力外交,真的吗?

编者按:9月初,美国威尔逊中心全球欧洲与基辛格美中关系研究所研究员,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历史与国际事务教授克劳斯·拉雷斯到访中国参加“明德战略对话2024”系列活动,行前接受采访时他表示,期待这次旅行能带来一场活跃而富有成效的讨论,共同探讨当前面临的各种问题。9月23日,他在美国《外交学人》发表到访中国感悟指出,未来的中国可能会比现在更加开放。人大重阳第15期“速读美国顶级期刊”栏目(点击查看往期内容)特编译该文核心内容,供读者参考。▲本文9月23日刊发在美国《外交学人》杂志近期关于中美关系解冻并非全是说辞:许多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对与美国和欧洲建立建设性关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中国再次启动魅力外交,至少在我最近10天的中国之行(编者注:明德战略对话系列活动)中我是这样认为的。在与众多不同层次的人交流和讨论时,人们反复表达了对与美国、英国和欧盟国家建立建设性关系的强烈兴趣。中国魅力外交的另一部分是简化入境手续,这项政策允许许多个人(特别是欧盟公民)在中国停留长达15天而无需签证。虽然中国政府的外交政策仍有许多强硬的地方,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带有和解意味的语调。对此,西方分析人士有不同的看法。2020年至2023年,中国外交政策发生了转变,部分原因可能归因于中国经济遇到了一些挑战。同时这种转变也许归因于美国对先进技术产品实施的严格出口和投资管制,而欧盟对先进技术产品实施的管制则稍慢一些,例如高质量半导体、计算机芯片以及与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相关的所有产品。世界各大国之间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仍在持续。美国和中国之间的敌意正在日益加深。在美国的一些右翼圈子里,越来越多人谈论与中国开战的可能性(如果不是必要的话),以让这个新兴国家回到原来的位置。在中国的一些爱国圈子里,人们的看法可能也差不多。但这绝不是美国政府或中国政府的政策。尽管两国之间存在着强烈的不信任、竞争和怨恨,但中美双方都在思考如何控制冲突,以防止紧张局势危险地升级。“有管理的竞争”是美国方面的关键口号,而扩大学生、商人和游客之间的“人文”接触则是中国方面希望应对这种情况的方式。美国总统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最近在北京举行会谈,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4月访问了上海和北京。军事沟通渠道似乎也恢复了正常,9月中旬中美举行的最新一轮国防政策协调会谈就是明证。继去年年底在旧金山举行会谈后,拜登总统和习近平主席预计将于11月再次举行会晤。大多数到访中国的人都会注意到,过去五年来中国发生了许多变化。然而有些变化,我个人认为有点过于强调安全。比如,为了观察交通违法行为,中国大城市和小城市的街角都安装了监控摄像头,但是也容易让人产生怀疑,是否在监视人们的行为。我在参加上海、温州和北京“战略对话”期间,许多中国记者都报道了该活动,其中许多对话、讲座和讨论都很开放。中国人的热情好客令人印象深刻,许多政界人士、教授、学生和记者在讨论过程中也愿意倾听和接触西方的观点。对中国经济和贸易政策以及对中国政府强硬外交政策的批评都得到了认真对待,并进行了深入讨论。中国人对美国和欧盟及其27个成员国的兴趣依然非常浓厚。到西方世界旅游,甚至到西方学习和工作,许多中国人仍然很感兴趣。加强“人文”交流的愿望并非只是口头上的,而是认真的。但同时,中国目前的魅力外交也有其局限性。一般来说,只有在上海和北京等最国际化的城市,人们才愿意以更开放的方式讨论问题。在偏远地区和远离大都市的地方,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在一次地方大学的讲座上,学校领导不建议我就美国大选主题发表演讲。毕竟,共和党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和民主党候选人卡玛拉·哈里斯谁会获胜是完全公开的。对于美国大选,中国一直保持严格中立的态度。在这些相互矛盾的信号中,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将会怎样?11月5日美国大选后,目前的部分解冻是否会继续,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但在我看来,中国大多数年轻一代渴望与世界和西方建立联系。10年以后,中国的对外政策也许会发生更广泛的变革。未来中国将在世界舞台上发挥领导作用,我们期待未来中国政府的外交新政策。然而,最大的问题仍然是,我们能否在大国之间维持和平,避免军事冲突。我乐观估计,未来的中国可能会比现在更加开放,成为全球重要的合作伙伴。❈注:文中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查看往期内容。推荐阅读吴晓求再论:金融的价值对话OECD中国经济主管:中国改革潜力仍很大专访:年底前美联储还会降息,人民币汇率或重回“6时代”连续十年,绿金委年会发布成果创新高,透露行业新动向重要!重要!重要!微信改版打乱发布时间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大家可以将“人大重阳”设为星标点击上方的公众号卡片再点右上角三个点就能看到“设为星标”保持联系,一起前行//
9月28日 下午 12:30
其他

清华教授达巍开讲:中美关系走向新常态还是更大风浪?

编者按:中美关系是斗是和?牵动着世界的目光。美国发展中美关系的立场与意愿会因为国内大选发生何种改变?走向新常态还是更大风浪?9月29日,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国际关系学系教授、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达巍将做客人大重阳“区域国别论坛”第十一讲,分享中美关系的最新走向。现将讲座议程发布如下。文末附报名通道,可报名线下参会。讲座议程如下:中美关系:走向新常态还是更大风浪?主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承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教育部)讲座时间2024年9月29日(周日)14:00-15:30讲座地点中国
9月27日 下午 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