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马
其他
杨建邺 | 杨振宁如何加入了奥本海默的普林斯顿研究院
编者按近日,电影《奥本海默》的热映让20世纪新建立的一个物理学分支——原子核物理再次走进大众视野,这门兼顾理论价值与战略意义的学科在二战中迎来井喷式发展,并将一大批象牙塔中的物理学家深刻卷入到被战争重组的政治秩序中。影片《奥本海默》便以“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人生浮沉呈现这段风云际会的历史,保马今日推送杨建邺老师《杨振宁如何加入了奥本海默的普林斯顿研究院》一文,为此提供一个华人物理学家的视点。本文回顾了杨振宁先生的美国求学历程,呈现其学术志向的转变。杨振宁先生在实验物理研究中遭遇阻力,最终选择以理论物理为博士论文选题,加入奥本海默主持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本文选自杨建邺老师所著《物理学之美》(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感谢“文汇学人”公众号授权保马转载!【往期链接】贾立元
其他
每日一书 | 万年中国
贾笑冰附录4:良渚南佐牛河梁三地各异,但显"中心“"堆高"共性附录5:谜团?牛河梁遗址大墓唯玉为葬,但墓主生活在何处4000年:早期的国家与最初的王朝4300年前的陶寺,"最初中国"从此走来并成长
其他
贾立元 | 金庸与海因莱因关系考
编者按保马今日推送贾立元老师《太空核威慑背景下金庸对海因莱因的翻译考》一文。“金庸武侠”与“美国科幻”,看似是两个风牛马不相及的领域,贾老师通过挖掘四五十年代金庸在上海《时与潮》、香港《大公报》上发表的多篇译文和评论文章,发现金庸对于二战后美国军事科研领域和科幻小说创作有着密切关注。在此基础上,贾老师考察了1945年8月至1949年8月,在严峻的冷战局势下原子能国际管控问题的角力过程中,海因莱因等作家及相关杂志、组织在其间扮演的角色,同时梳理了当时中国报刊上的有关报道和评论。对于核研究立场迥异的评论折射了对于二战后的世界局势不同的政治设想,而中国知识分子也深刻即时地卷入其中,对于前沿科学有着敏锐洞察。贾老师提示我们,金庸的武侠小说创作或许和科幻——以及科幻背后的国际地缘政治和世界蓝图建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往期链接】陈颀
其他
陈颀 | 未来法学:作为法学思想实验的科幻
编者按保马今日推送的文章是陈颀老师的《未来法学:作为法学思想实验的科幻》。关于法律与科幻的关系,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可科幻对于法学研究的积极作用,第二种观点否认科幻是法学研究的范畴,声称科幻作品只是“科幻主义”,法学界应当避免用“科幻想象”代替法学推理。陈老师指出,持第二种观点的法学学者不仅在一定程度误解了科幻的性质和功能,也将科学研究中的创新看作纯粹的实证问题,从而忽视了思想实验(Thought
其他
讲座预告 | 领导权、法权和共产主义战略问题
讲座预告领导权、法权和共产主义战略问题:从阿尔都塞对葛兰西的批判谈起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史上,葛兰西和阿尔都塞是无法忽视的两位重要思想家。他们从各自面临的现实难题出发,以自己的思考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次讲座,吴子枫老师将从阿尔都塞对葛兰西的批判出发,对一些马克思主义经典问题进行探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上层建筑与下层建筑之间到底有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为什么法权是一种特殊的国家机器?进一步来看,理论问题必然转化为实践问题。对于历史唯物主义、上层建筑的不同解读,会带来不同的革命道路选择。因此,本次讲座还将讨论阿尔都塞对葛兰西“领导权”理论和“阵地战”战略的反思,以及他对欧洲共产主义的批判。敬请期待!01讲座信息时间:
2023年5月13日
其他
【保马原创】淄博烧烤与社会主义景观
编者按劳动节劳动者才过,剥削者不过,他们天天过节。休息享乐吃好喝好也是劳动的一部分,最好的庆祝就是最大的休息。中国劳动人民蓬蓬勃勃的逛吃逛吃大游行是无以伦比的大庆祝。编辑部同志们都比较宅,都觉得太挤了,就近庆祝为好,顺便蹭流量,给淄博加油,因为那里是今年庆祝的真正中心。“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总算见着了。保马编辑部祝各位读者劳动节快乐!愿我们能够同全世界的劳动者们一道享受这个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节日。【往期链接】【保马原创】评《流浪地球2》|
2023年5月1日
其他
阿尔都塞 | 葛兰西还是马基雅维利?
编者按保马今天推送的是阿尔都塞著作《怎么办?》的第三章。这部写于1978年的未完成手稿,一面紧扣当时欧洲共产主义运动和全球阶级斗争的现实,一面在马基雅维利的镜鉴作用下对葛兰西这位理论先驱进行全面清算和批判,在这两方面的关联中,召唤“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在革命战略中的回归。“葛兰西还是马基雅维利?”这一章可以列入一组文本,其中还包括:《政治与历史:从马基雅维利到马克思(1955—1972年高等师范学校讲义)》中“马基雅维利”一节(1972年);《马基雅维利的孤独》(1977年);《来日方长》中删去的马基雅维利专章(1986年)《马基雅维利和我们》(1971—1986年)《哲学家马基雅维利》(1986,尚未整理)这些文本呈现出阿尔都塞对马基雅维利这位“史上最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的持续不断的思考和对话。《怎么办?》中这一章的特点是,在和葛兰西的对照中,说明马基雅维利战略思考的丰富性在其当代继承人的观念中如何被简化,马基雅维利的思想空白在马克思之后的葛兰西那里如何有了完全不同的意义。保马此前推送过《怎么办?》的第一章“‘怎么办?’中的‘怎么’”(推送标题为《怎么“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现在,在本书即将作为中文版“阿尔都塞著作集”第五种(西北大学出版社“精神译丛”)出版之际,承蒙译者惠允,我们特刊发本章全文,以飨读者。感谢译者对保马的支持。【相关链接】阿尔都塞
其他
毛尖读《当代文学中的世界文学》 | 洪子诚为什么不喜欢读金庸
-编者按-洪子诚老师曾在采访中谈起自己拒绝金庸小说的故事,这令金庸爱好者毛尖老师深感惋惜。保马今日推送毛尖老师文章《洪子诚为什么不喜欢读金庸》,此文中,毛老师深入洪子诚老师的文学世界探讨了此问题。洪老师的阅读历程是苏联文学和俄罗斯文学,他关注作品的道德、宗教特点,思考人精神追求的焦虑与痛苦。这些扎根于现实生活的文学使他对最平常的人生怀有真挚的同情,也构成其节制、简洁,厌弃滥情和夸张的美学观。史海钩沉中,相比“自由主义作家”,洪老师更关注左翼作家的遭际与命运,因为他们在时代和社会的范畴中,永远追问着具体的人的生活。“从五六十年代走过来的洪子诚赤诚相信,社会和道德问题是人生和艺术的‘中心要事’”。在洪老师那里,文学的历史厚重,背负着人对过去未来、死亡与爱的冥思,但金庸作品“太漫威太爽”,与人的文学的一切特征背道而驰,于是,洪老师只好冒着“失去很多乐趣”的危险,拒绝了金庸。本文首发于《澎湃新闻·上海书评》,转载自公众号“上海书评”,感谢毛尖老师对保马的大力支持!相关推送【纪念刘绍铭先生】毛尖
其他
【纪念刘绍铭先生】毛尖 | 朋友,你泪落茶杯了
man”以及其中难以道尽的“得意”与“惆怅”,倒显得格外令人怀念。本文原载澎湃新闻·上海书评,感谢毛尖老师对保马的大力支持!----------·
其他
【保马原创】张杨思颉评春节档电影 | “我们”是谁:“人在回路”、密室政治与决断主体
编者按今日,保马推送原创影评《“我们”是谁:“人在回路”、密室政治与决断主体》。《流浪地球2》《满江红》《无名》是2023年中国电影春节档的话题之作。“巧合”的是,这三部电影尽管题材、风格迥然不同,但在一定程度上都试图于影片中构造面对危机时“我们”的形象。今日保马的原创影评从“我们是谁?”这个问题出发,重新从形式和内容上梳理上述三部电影。通过对影片的分析,文章想要指出,今年春节档三部重磅作品不约而同地涉及“我们是谁”这一主题并非纯粹的巧合,而是时代自己的声音。作为某种可以引人深思的症候,这三部电影所展示出的成就与问题,为“我们”如何迈出下一步,标识出歧路,勾勒了方向。感谢张杨同志对保马的大力支持。往期链接:【保马原创】评《流浪地球2》|
2023年2月15日
其他
【《三体》系列评论】陈颀 | 圣母程心的最后觉醒
编者按保马今日推送陈颀老师《圣母程心的最后觉醒》一文。程心是《三体Ⅲ:死神永生》里的主线人物,作为被选定的守护文明的持剑人,她始终坚持自己“保护人类”的立场,却导致已经在人性层面终结的末人社会遭遇物理层面的历史终结。
其他
【《三体》系列评论】陈颀 | 为什么罗辑战胜了三体人,却被人类抛弃了?
保马今日推送陈颀老师的《为什么罗辑战胜了三体人,却被人类抛弃了?》一文。罗辑是刘慈欣的小说《三体II:黑暗森林》中的主要人物,他意外成为拯救地球文明计划的四位“面壁者”之一,后来他领悟了“宇宙社会学”中蕴含的宇宙的真相,并通过建立“黑暗森林威慑”使地球与三体文明保持相对的和平。但是人类同时也惧怕着他手中握着的、悬在两个文明之上的这柄“达摩克利斯之剑”,罗辑“战胜”了三体人,却被人类抛弃了。陈颀老师在这篇文章中为我们分析了书中“黑暗森林威慑”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它的可能性在于,在宇宙间,生存是比人文和道德原则更基础的需要;而它的可行性在于,在“末人时代”,必须有罗辑这样的存在,愿意以生命为代价,换取和平的可能。当然,罗辑的付出并不是完全基于“人文和道德原则”,陈颀老师认为,召唤罗辑的,是“永恒的责任”,他“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内心召唤与延续人类文明的历史使命”。然而,这些描述同时隐约揭示了书中带有的精英主义和悲观主义立场,展现了现代社会中精英与大众的深刻分裂问题,在这里,陈老师认为虽然问题难以回答,但是争论尚未终结,历史存在多种可能:“我们需要未来,所以理解当下;我们敢于想像未来,所以认同传统。”本文选自陈颀:《文明冲突与文化自觉:的科幻与现实》第三节“文明冲突的英雄叙事”,载强世功编《政治与法律评论》第七辑,法律出版社2016年版。感谢陈颀老师对保马的大力支持!相关链接:陈颀
其他
易莲媛评《流浪地球2》 | 基础设施美学的崇高与浪漫
编者按保马今日推送易莲媛老师的《流浪地球与数字生命的饱和式救援:基础设施美学的崇高与浪漫》一文。大年初一上映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与近期热播的《三体》电视剧将中国科幻推向一个新的高潮的同时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在易莲媛老师看来,《流浪地球2》并非聚焦于“天选之子”拯救世界的英雄之旅,而是试图在历史中全面展现危机时刻价值重构的过程。在《流浪地球2》中,“数字生命”线的引入带出了刘慈欣小说最深刻的焦虑:星辰大海与元宇宙的矛盾。而电影对于到深空更深处去的某种呼吁也凸显了其史诗性的意图。易老师认为,《流浪地球》系列真正的吸引力与对现实的回应是其独特的“基础设施美学”以及对大基建的迷恋所生发出来的崇高。其中蕴涵着社会主义理想的劳动价值观,导向着一种超越性的“浪漫主义”,而这也正是想象地球向深空更深处去的支撑。
2023年2月3日
其他
精神译丛 | 2023年新书预告
“精神译丛”恭祝各位新春快乐!从2015年春天首批书目出版至今,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型学术思想文库“精神译丛”已刊行28种,编至60余种。“聚沙”从未停止,“成塔”尚是理想。去年我们在保马预告8种,到年底兑现3册:《狄俄尼索斯的劳动》《野兽与主权者(第二卷)》《感性生活:斯宾诺莎〈伦理学〉第三部分导读》,虽然都是500页以上的大书,但距理想尚远。在和各行各业一起度过难关之后,我们希望迎来今年的丰收。多本译稿已经放在编辑案头,何况可敬可爱的译者总会给我们带来惊喜。Flag总是要立的,万一实现了呢?我们期待这里的每一本书将以凝结着译者、编辑、审订者、出版者心血的最佳形态到达读者手中,以优良的翻译出版质量留在学术史上。六年前预告新书时说过的话,仍能表达我们的想法:来日方长,我们只争朝夕:不求最快,但求最好——做最好的学术译丛。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1《怎么办?》[法]路易·阿尔都塞
2023年1月29日
其他
陈颀 | 《三体》与知识分子:为什么汪淼不做叶文洁?
编者按保马今日推送陈颀老师的《与知识分子:为什么汪淼不做叶文洁?》一文。近期,由刘慈欣同名科幻小说改编的《三体》动画和电视剧相继上映,将这部科幻神作再次送上热搜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争论。《三体》电视剧聚焦于三部曲的第一部,以科学家汪淼的视角逐步揭示叶文洁在红岸基地试图引来三体文明改造人类文明的“地球往事”。陈颀老师认为,叶文洁逻辑中蕴涵着的文明的科技发达与社会道德程度成正比的假设是当代文学贡献给中国历史和现代文明的最有意义的问题之一。而科学家汪淼与警察大史联合战胜反叛人类的ETO组织,使之区别于叶文洁,意味着科学家与大众的文化结合以及知识分子与国家政权共同对抗异质文明的政治合作。在陈老师看来,“落后文明”的真正问题不在于科学技术的差距,而在于“落后文明”对本文明的历史和传统有无信心,以及有无决心和能力反抗和追赶“先进文明”。
2023年1月19日
其他
【纪念刘绍铭先生】刘绍铭 | 说不完的苏茜黄故事
编者按2023年1月4日,著名学者、翻译家、作家,香港岭南大学荣休教授刘绍铭先生去世,享年89岁。刘绍铭先生是台湾《现代文学》杂志和台湾文学“现代派”的主要发起人之一,曾主持翻译夏志清先生《中国现代小说史》,于1984年翻译的《一九八四》是该书第一部完整中文全译本。刘先生也是知名散文随笔作家,出版多本散文随笔集,其中《吃马铃薯的日子》一书当时在台港海外影响很大。正如作者所言,“自觉前半生不肯向命运低头在逆境中打滚的经历,记录下来,或许会对童年经历跟我相似的年轻人有鼓舞作用。”事实也的确如此,此书在香港一经出版,“在好些学术聚会的场合中,不时有素未谋面的年轻人上前跟我打招呼,感谢我以‘勤工俭学’的精神给他们树立了榜样”。保马今日推送刘绍铭先生《说不完的苏茜黄故事》一文以示纪念。本文评介好莱坞的“chinoiserie”现象,特指美国电影中由来已久的对华人东方主义异域风情式刻画,以此参与西方观众对“中国”的想象性建构——一个迟迟无法脱离漫长历史沉疴而走向现代的迷幻空间。刘绍铭先生通过对几部典型电影文本中“跨越西东”情爱关系的分析,指出其要么是接受西方男人不平等“救赎”的东方女人,要么是面对西方女人而无法正视自身感情的东方男人的刻板模式,大荧幕上情爱错位的背后是西方对中国的偏见,根深蒂固又滑稽荒谬。本文选自刘绍铭先生随笔集《一炉烟火》(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版)。【往期链接】【纪念张英进先生】张英进
其他
毛尖 | 外婆遇到爱玛
编者按保马今日推送毛尖老师《外婆遇到爱玛》一文。本文中,毛尖老师回忆起与外婆讨论《包法利夫人》的旧事。当外婆听罢包太太的故事,认真地对毛尖说,“如果我遇到爱玛,一定会把她劝住的!”这质朴善良的话语令人不禁哑然失笑。今天,人们借助理论也隔着理论,对爱玛的命运做出种种阐释,毛尖老师对外婆的回忆却让我们想起每个人读小说最初的方式:像体验生活一般沉浸在每个精彩的故事里。就像毛尖老师所讲,“在我们只能用浪漫主义到现代主义的各种术语来解释爱玛的命运时,我真的非常非常想念外婆,不光因为她进入爱玛命运的方式让我感到现代理论其实多么冰冷多么无聊,还因为,那样热情地把自己卷入进去的阅读在今天变得可笑了,而本来,这可能是阅读最美好的状态”。本文摘自毛尖随笔集《一寸灰》。感谢毛尖老师对保马的大力支持!外婆遇到爱玛
其他
王钦峰 | 论“福楼拜问题”(下)
编者按保马今日推送王钦峰老师《论“福楼拜问题”(下)》。接续上文第一、第二部分,王老师继续就西方文学史中的独特现象“福楼拜问题”展开讨论。对福楼拜文学创作中的主客体关系、对物的描写与自我拯救等关键问题,王老师采用了一种综合传统传记式、社会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和精神分析学、结构主义符号学等研究方法的新视角,认为福楼拜小说中看似冗杂的数据和没完没了的细节,均出于福楼拜牢牢控制住真实界的企图,达到从体内祛除虚无以期疗愈自身的目的,由此对“福楼拜小说中描写无意义”这一既往认知提出再思考。除此之外,王老师指出福楼拜在小说中挖掘了“科学主义”的暗面,作家对打着科学旗号的“另一类愚昧”深恶痛绝,从而拓展了福楼拜和欧洲传统意义上的启蒙主义之间关系的解读空间。本文原载于《外国文学评论》1995年第一期,由于原文较长,分上下篇推送,《论“福楼拜问题”(上)》详见往期链接。【往期链接】王钦峰
其他
王钦峰 | 论“福楼拜问题”(上)
编者按保马今日推送王钦峰老师的文章《论“福楼拜问题”》(上)。本文为理解困扰西方文学界多年的“福楼拜问题”提供了富有新意的阐释路径。1987年,加拿大学者格雷厄姆·福尔考纳将结构主义者和符号学家在研究福楼拜作品时遭遇的共同难题命名为“福楼拜问题”,其内涵为“整部作品意义的缺失或暂时缺失”。在今日推送的前两部分中,作者细致梳理了“福楼拜问题”的暴露过程并总结出相关研究者在处理该问题时的视野局限。随着结构主义的兴起与文学符号学的建立,福楼拜作品中存在的大量精心描写与看似冗余的细节成为结构主义者和符号学家关注的焦点。尽管热奈特和罗兰·巴特都将这些细节视为福楼拜的创新,并试图从破坏能指和所指的会面与结合角度为其寻找“无意义的终极意义”,但这一尝试依然无法解决福楼拜作品意义匮乏的难题。在王老师看来,福楼拜的创作与其对自身疾病的认识与自救紧密相关,因此,对“福楼拜问题”的处理不能像符号学家那样将视野局限在文本内部,而应将作品研究与作家研究结合起来进行考察。福楼拜通过对“物质”的全新态度克服了疯狂,其创作亦旨在重新确立与“物质”或“真实”的联系。本文原刊于《外国文学评论》1994年第4期。由于原文较长,故分为上、下篇推送。相关推送:朗西埃
其他
朗西埃 | 为什么一定要杀掉艾玛・包法利
“一个季节,一个冬天,一个夏天,一个小时,一个日期,它们都有一种完美无缺的特质,但这特质跟某事某物的特质又不同。它们就是此间,因为它们充满了分子和粒子间的动静关联,让分子和粒子能参与互动。”(注8)
其他
【纪念张英进先生】张英进 | 三读早期电影理论:器件转向、情动机制、动作喜剧
编者按”2022年11月24日,知名海外华人电影学者张英进先生因病不幸去世。张英进先生是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文学系主任、比较文学与中国研究终身特聘教授,90年代至今长期研究中国电影、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海外中国电影研究逐渐成为一门成熟学科的建设过程中做出重要贡献。保马今日推送张英进先生《三读早期电影理论:器件转向、情动机制、动作喜剧》一文以示纪念。在本文中,张英进先生概述欧美学界早期电影研究的学术脉络,指出早期电影研究照亮了以往电影理论所忽略的观影体验中凸显的感知身体化、身体技术化、技术物质化对都市现代性的影响,进而对这一领域的新研究成果媒介考古学的“器件”转向进行评述,探索“集体感官机制”下电影的情动特性。张英进先生将上述理论应用于对《城市之光》这一电影文本的分析,并指出在“感官转向”和“器件转向”之外,近来更有“数码转向”的潮流涌现,以人体本身的感官媒介和数字代表的虚拟媒介为对象,持续推进电影研究的新探索与新争论。本文原载于《文艺理论研究》2021年第二期,感谢“文艺理论研究杂志”公众号授权保马转载。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原文注解和引用文献省略,读者可以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获取原文PDF查阅(提取码:2wa6)。【往期链接】【纪念让-吕克·戈达尔】戈达尔
其他
毛尖评谢冕《觅食记》 | 保护满嘴流油的生活
编者按保马今日推送毛尖老师的文章《保护满嘴流油的生活:谢冕和散文》。《觅食记》是谢冕先生多年来寻味美食的随笔结集,近三十篇文章包含对平常食物的生动画像,也有对寻觅美食时所遇人和事的记录描写。本文中,毛尖老师借《觅食记》幽默阐释了谢冕先生的美食观与人生观,探讨散文与生活的诗意联系。“从起源上看,诗歌、戏剧向生活发问,答案是命运。散文也向生活发问,答案是生活。”在毛尖老师看来,散文的最终原则便是生活。《觅食记》中,年逾九秩的谢冕先生,将蓬勃的生命热情转移到对美食的热爱之中,以散文的形式酝酿出丰盈的人生滋味,重构并恢复了生活的意义。本文首发于《澎湃新闻·上海书评》,转载自公众号“上海书评”,感谢毛尖老师对保马的大力支持!《觅食记》谢冕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1月出版保护满嘴流油的生活:谢冕和散文文
其他
毛尖 | 中国式“花好月圆”:论20世纪50年代宣传《婚姻法》的电影
编者按保马今日推送毛尖老师的文章《中国式“花好月圆”:论20世纪50年代宣传的电影》。此文系毛老师在2022年8月5日举办的“妇女解放、革命传统与历史叙事”会议上的发言,也是对丛小平老师新著《自主:中国革命中的婚姻、法律与女性身份(1940-1960)》所涉议题的回应。毛老师指出,丛老师对“自由”与“自主”的区分以及通过追溯“自主”发现其与国家主权事务相关联的思路有助于重新理解50年代新中国以宣传《婚姻法》为主题的社会主义喜剧片。通过对比50年代分别以城市和乡村为背景的爱情电影,毛老师发现,前者对《婚姻法》的理解与宣传以“恋爱自由”为核心,缺少对“自由”与“自主”的相关辨析;后者则有效诠释了以“自主”为主要结构的社会主义爱情语法。支撑这一爱情语法得以顺利展开的背景板是集体和公共,此间爱情不再是独属于个人的心灵事务,而有了推己及人的可能性。乡村男女的“花好月圆”最终通向的是家国新气象,这种涵纳所有人的婚恋自主生态蕴含着中国独特的能量和方法,是中国自主性的生动体现。本文原刊于《妇女研究论丛》2022年第5期,感谢毛尖老师对保马的大力支持!【相关推送】每日一书
其他
【纪念迈克·戴维斯】吕新雨 | 新乡土主义,还是城市贫民窟?
编者按当地时间10月25日,杰出的马克思主义都市研究者、文化批评家、作家迈克·戴维斯逝世,享年76岁。为纪念戴维斯,今日保马推送吕新雨老师的文章《新乡土主义,还是城市贫民窟?》。该文由吕新雨老师演讲录音整理修订而成。吕老师分享了对戴维斯著作《布满贫民窟的星球》的阅读体会,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她对城市、乡村关系的思考。吕老师指出,全球化和城市化使得贫民窟正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地球上蔓延,在这一历史条件下我们该如何反思中国正在极力推行的城市化过程便成为一个问题。在吕老师看来,欧美作为民族国家的发源地,其历史来源于地中海的城邦国家,而资本主义在经历不同体系的发展过程中,其核心和动力都是城市。吕老师认为,中国历史上的城乡关系不像西方是对立的,相反,中国的城乡关系是互相哺育的过程,但近代以来,随着现代化的开启中国的城乡开始分裂,并成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最深刻的现代性问题。因此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建新乡土主义,重新讨论中国小农经济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重建城乡的互哺、互动的关系。进而为解决目前中国城市和乡村所面临的社会危机、为改变不平等的世界格局探索可能性。本文原载于《开放时代》2010年4期,感谢吕新雨老师对保马的大力支持。新乡土主义,还是城市贫民窟?文
2022年10月29日
其他
每日一书 | 汉文与东亚世界
汉字、汉文在东亚一、在日本车站买车票二、东亚汉字文化圈的特征三、汉字的读音——音读和训读四、汉文的读法——训读五、笔谈——世界上罕见的沟通方式第二章
2022年10月27日
其他
姚云帆读《知识考古学》丨福柯思想的“准确”形象
编者按《知识考古学》是福柯少有的一本学院哲学风格的著作,但恰恰是这部著作从内部攻破了法国学院哲学的诸多堡垒。在保马今天的推文《福柯思想的“准确”形象》中,作者指出福柯的离经叛道思想中包含了他老师们的思想,因此研究福柯就不仅要关注他“激进”的一面,也要关注其“传统”的一面。福柯在《知识考古学》中通过话语分析方法,既重构了西方人自我认识的历史,也重构了人们对历史认识的知识系统。这种重构导向了一种历史认识论批判。最后,作者肯定了董译本的突出成就,译本对用词的考究是学理性的,呈现出以辨明学理为中心而不刻意求文采的风格。同时也指出译本并未对一些重要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进行详细考证,董译本的工作并没有彻底完成。本文原刊于《澎湃新闻·上海书评》,感谢姚云帆老师对“保马”的大力支持!【
2022年10月27日
其他
张承志 | 匈奴的谶歌
编者按保马今日推送张承志老师的文章《匈奴的谶歌》。汉民族通常将河西走廊视作东西向的走廊,沟通中原和西域,从游牧民族的角度看,河西走廊更是南北向的通道。自古以来,胡与羌两个游牧族群以祁连山的外延为边界繁衍延伸。西汉时期,汉武帝为扩张疆域,派张骞凿通西域,斩断羌与胡的联系,再以河西四郡钉入了辽阔的祁连山草原。在祁连积雪的滋养下,河西四郡不断延绵出新的城镇村落,无限的开垦种殖导致草场水源的崩溃。现代文明进一步加速了这个过程,曾经的水脉之源几近枯涸,河西走廊悠长的灌溉文明正与祁连山的游牧文明一起走向绝路。“失我胭脂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藩息。”,这首《匈奴歌》是霍去病两次远征河西走廊,夺取部分河西走廊后,匈奴给自己的悲怆总结。曾经预言了牧歌终结的谶言,似乎也将成为祁连山的最后注解。本文原载于公众号“张承志旧集新作”,感谢张承志老师对保马的大力支持!匈奴的谶歌张承志一出兰州几步之遥,挡住西去交通的,是从乌鞘岭开始渐次隆起的、那条黝黑形影勾人哀思的嶙峋山脊。它从古到今,都是一条著名的山。名字古老深奥,叫祁连山。祁连山鸟瞰图右手是大沙漠:蒙古牧人一辈辈地,总是唉叹水不好、惊呼沙如天,他们的骆驼累疲惫得连声哀号。他们心里满是绝望。他们随眼见而命名,给为沙漠取名毛乌素(恶水)、腾格里(天),给河流取名哈拉乌苏(清水)、查干木龙(白江)——亮晶晶地,沙漠就在右手的地平尽处,如一根闪烁的白线。但大沙漠并非完全没有水草。沙窝子,是一种小湖清澄、碱草密伏的概念。了解这一点挺重要,因为即使在沙漠里,也依然走着一个沙漠化的步子。祁连山以东的腾格里沙漠左手是青藏高原:早已使人疲惫的、千里万里的焦渴风景突然中断了,虽然还看不到高原的本相,但是寒气已扑面而至。判断不出山有多高,但它的一线连峰粗砺漆黑。遥遥的它一改淡黄的地貌,缓慢地从地平矗立升起。山腰有黑黑的牦牛,在稀薄的绿草上踱步。举世闻名的吐蕃—西藏高原,在这里露出了边棱。在东端,它弯成一个团状,如一座半环的团城,似搂抱似挤压地,断然截断了黄土高原。然后居高临下,把凛凛的寒气放了过来。——我已经几次走过这里?不知道。只算进山住到一种特别的人群之中,也可以数出那一年在北麓的裕固牧区,这一次在南麓的门源县。南北都有灿黄的油菜花,都有拦河断流的淘金客,都有黑黑的杉树林,鹅绿的夏牧场。青海门源县那十里金灿的油菜花,朴实又奔放,实在让令人喜欢。而一簇簇直瘦的青海云杉,不知为什么使人觉得凄凉。向西越过了这块楔入的藏山,左右翼豁然开朗了。那一年我在公路的左翼,也就是山的北麓,结识了一个黧面黑马的藏民汉子,他叫巴达玛。后来到了右翼,在沿着弱水的沙窝子里又认识了骑铃木摩托的蒙古孩子,是红乌珠儿。此刻,他们两骑马拦着路等着我。隔不远独自立着一个白马的骑手。他们介绍了才知道,是一个远方阿克塞的哈萨克,名叫盘山纳里。沿着山脉的道路笔直。大走廊,夹在流沙黑岭之间,把门户敞开了。二祁连,一个研究了一个世纪也没有懂的山名。是匈奴语么?或者是什么语?这个词几乎与古代史一样古老。在与史料的纠缠中,有学者最后认定它就是天山;也有人考证它可以与阴山同提并论。与这山脉孪生一般,同时出名的是河西走廊。河西走廊航拍图但是我猜,哈萨克的盘山纳里也好,藏民的巴达玛也罢,哪怕就是刚刚路遇的那位二十一世纪的扎红小辫的红乌珠儿——在他们的观念里,草原并没有分成山脉和走廊。存在的只有牧场,只是祁连山脉和山北的巨大“浑地”(hundi,长川)。山脉瘠薄;北麓的耐冷云杉,南麓的灌木和草地。然后愈朝南,草愈不好,半秃半旱地,一直到西藏的冻沙漠。长川也是斑秃的;虽然可以在沙窝子里寻找扎营地,但是流沙逼近着,恐怖的没有声音的传说大漠,此刻就横亘北方。我想在沙窝子寻一位老者,却遇见了骑摩托正放羊的红乌珠儿。这个头发如毡片蓬克、牛仔裤破烂的蒙古新牧民,给我细致指点了与祁连山北面相对的这道平川和包围大川的沙漠。我懂得了这里和长城北部的沙窝子一样,它依然有草;沙窝子里有积水的淖儿,有富盐碱的细草。再远的那边,他指点着喃喃说,是蒙古国的牧场。那边是我的家乡,他说,那边是骑骆驼放牧,他们的毡包,就扎在沙子上。位于腾格里沙漠中的通湖湿地草原红乌珠儿的意思就是红小辫。他骑姿散漫,脑袋后头的小辫上扎一根红布条。和蒙古本部的同胞一样,这小伙子喜欢歪歪地斜坐在摩托鞍上,只要不说话就不停地哼着些粗哑小调。虽然概念非常不准确,虽然纠缠概念将永远说不清楚,总之他们(包括他朋友盘山纳里的民族)就是“胡”,是来自漠北及中亚的游牧民族,是古代匈奴和突厥、准噶尔和哈萨克的象征。鹰眼的藏民巴达玛勒住黑马,他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乔德莫!冈交吉?”他大声地向我致意。他的马笼头上,在马脑门的部位系着一支牦牛毛的黑缨。我知道,他们因为这个标志,被人称做黑缨部落。这个部落过去把守祁连山北麓的三个山口,所以也被叫做“三山口番”。他们的背后,就是广袤的西藏。好,你好么?你去哪里?我也问他。他的鞍后驮着重重的马褡子。他用力拍拍褡子,露出雪白的牙齿:“糌粑!糌粑!”人一说到自己的食物,那口气总有些异样。糌粑就是青稞,是全部的农业,是藏民自己种植的、与外头世界完全不同的作物。磨制糌粑的青稞,是神慈悯给高寒的青藏大山的唯一庄稼。青稞田然后我们坐下小憩。接着又一起上马磕镫并行。他驮着糌粑,逆着西行的车队,走马穿行在荡漾的绿波中,走在无边走廊的机耕麦田里。在他的意识中,没有机耕的小麦,只有青稞和糌粑。没有道路,没有走廊,黑马的头一摇一晃,骄傲的黑缨也在一抖一甩。前后都是繁茂一时的绿波,好像区分不出小麦和箭草。巴达玛的黑马向着东方、走在平坦川原的时候,我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古代的吐蕃人就是这副姿态走向东方的;他们的左手是令人不快的沙漠,右手是黧黑嶙峋的祁连。他没有去想:若这么走下去,骑着马可以一直走过兰州,走到长安。他也没有想到:虽然藏不是羌,但是为了和沙漠那边的“胡”对应,他就是“羌”;就是古代各种羌人的后裔和代表。——我的观察开始了。编句谚语吧:都长一双眼,看法却不同。张承志画作今年再访祁连山的时候,几个不同民族的朋友被我邀请到了一起。红乌珠儿和巴达玛彼此以前就熟识,遇上一些日子,他们常常在马蹄寺的佛会上见面。而盘山纳里的加入却是由于不打不相识——听说以前有过一次可怕的灾年,大旱草枯人民流散。盘山纳里和巴达玛两家的父辈,有一天,为了争夺山口,曾经剑拔弩张,差点儿打起来。那是一个星期四,盘山纳里就在那一天降生。他的名字是波斯语,意即“星期四的阿里”。朋友们高兴地聚会。我们正好来自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又恰恰都是牧人出身。投机的交谈真是胜宴啊,那么多的要紧消息,那么多的共同心情!当他们欢笑吵嚷之时,我打量着我的这几个朋友,我总在暗自思索。古代羌胡两系的差别,相貌、装束、语言、音乐的分界,究竟在哪里呢?——仔细分辨谁的毡帐应该扎在哪里,谁过去占据过哪里,已是不可能的事了。事事都在变幻。但是,他们又确实大致沿着山麓,在山脉和沙漠之间的狭长地带里,遵守着一条含混的疆界。线虽然看不见,但它就藏在这茫茫西去的沿山牧场里。祁连山又确实是一道古老的界山,它不仅做为一道地理屏障分开了蒙古沙漠和青藏高原,也分开了两个古老的人群集团。作者笔记本中的一页,祁连山分析这两个内涵暧昧并不清晰的人群集团,就是“羌”与“胡”。南有羌、霍尔、吐蕃,一脉传承直至今日雪山藏族。北有胡、突厥、蒙古,一片串连遍及欧亚大陆牧民。边界就藏在是这道山脉的外沿。它伸缩不定,时而避让凹进一块,时而挺进占据沙漠。整个一条山脉,养育着羌胡两系的各种牧人,阻挡着懒懒地也阴险地合围逼近的大沙漠。边界的模糊,暗示着一个地带的游牧性质。自古以来,这么一对相依于中亚与青藏的游牧邻居,一直把他们繁复的关系,时隐时现地繁衍延伸。他们的传统牧地和势力范围,大致地沿着祁连山脉,时而嵌入,时而错离。祁连山地形图,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7年09期三在羌胡之外的汉朝,出了一位奇特之士。后来人形容他的伟绩时,用了一个牧人不能理解的词,说他“凿通”了茫茫的西域路。其实是人的知识局限于见闻。汉武麾下的武士谋臣,对西方极地的世界一无所知。但是天朝正渴望扩张,也正遭受着羌胡的压力。所以他们要穿过混沌,到可能建大功立大业的远方去。而通向那里,先要穿过祁连和沙漠之间的长长夹缝,人把它叫做河西走廊。走廊是一个外来的路人观念。对于我的那些朋友,对巴达玛、盘山纳里、红乌珠儿来说,大山北麓的宁静草滩,是他们得以自古生息的牧场。他们不能相信:这里对一些外界的人而言,曾经是天堑险途和不可穿透的绝域。他们哈哈大笑;当听说需要用黄羊角锥子钻、用铁匠钎子凿、那些人才能走过去的时候。在长期的交往中,我染上了他们的眼光。我也象他们一样使用眼睛,眺望和打量,并逐渐习惯了这异类的“看法”。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不过,虽然走廊这个词坦白了一种外来的窘态,它依然是掷地有声。没有四极八方俯瞰世界的气度,人不会把如此自然想象成走廊。那是大时代,人不象今天,目如鼠,步如龟。出了祁连山东端的乌鞘岭,我就目不转睛地盯着走廊的尽头。心不觉之间晴朗开来。愉悦令人捉摸。这么一派水草茫茫、羌胡混沌的古老牧场,居然,被一个陌生的行者凿了一个洞,钻了过去。这是发想的差异,还是角度的相悖?或者,那混沌的大漠草海中,埋伏着绊马索、交飞着铁箭头?突然心里觉得有趣。从年轻时就熟悉的、大戈壁的风,顺着走廊,挟着灼烫和尘沙,凶猛笔直地冲撞而来。烦恼一扫而光。心迎着风,念想如飞。一百里又一百里地,在飞转的车轮下,道路被嗖嗖数过。不尽的村庄,五十里一堡三十里一铺,顺着地势,一条长线,像是陪伴和导引着我的希望——正向着西方的天尽头缀连伸延。路在正中,疾疾向前。河西走廊,我总禁不住咀嚼这个名称。不用说,命名者并不是发现者,凿通者不过只凿通了自己的盲瞽。从地理和历史的意义上来说,河西走廊的概念,忽视了祁连南北游牧的文明。它不见六畜,只识丝绸。它只知商旅,不懂驻牧。每逢我沉思于四骑手的鞍上研讨时,就不禁觉得它狭隘而值得商榷。但我又是那些旅人的同情者。难道不是仅仅在这里,人才能实践奔驰的愿望;难道除了这里,还有哪儿能让人通行?在你我寄生的现世,在这个失义的古国,难道不是只有小人的欢奔,而断尽了志士的狭路么?流水一律从左而来,流向挡住沙漠的、一些偶然隆出的余脉。若是突然时而水流滔滔,那不久就会在右侧看见一片绿洲。每当从大桥上渡过湍流以后,紧接着就越过一座城池。武威,山丹,名字如雷贯耳。敦煌壁画,张骞拜访大月氏汉武帝派来的并非和平使者。他派张骞凿通西域的目的,是为了“断匈奴右臂”、为了斩断羌与胡的联系——换一句话:为了隔开中亚蒙古与青藏高原。因为这两块大陆一旦连为一体,天朝扩张的梦就要破灭了。大陆不是用黄羊角、而是用刀矛被血淋淋撕开了一条缝。沿着这一线伤口,马蹄车轮趟开了一条路。眼前这条路,像是劈开两块大陆的刀伤,又像是缝合它们的针脚。虽然它坦荡舒展,但我辨出了天野苍茫之间,那缝合的伤疤。车窗外闪过一座扎成八角的黑色牛毛帐。会不会是……说时迟那时快,一个女人抱着儿童,注视汽车的眼神一闪而过。流闪而过的藏女眼神,有如有好奇的潜语。汉武帝的河西经略的结果,首先是发动战争,其次是设置四郡。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著名的河西四郡做为王朝的楔子,钉入了辽阔的祁连山草原。汉武帝设置河西四郡后,匈奴的地理位置,在此之前,整个河西走廊均为匈奴右贤王管辖之地,张骞所讲的匈奴之地主要是指从陇西郡的长城一直往西至敦煌的地界没有看见巴达玛。当一座相貌古怪的土垒城堡,在几排夹板中被夯筑打着,渐渐出现在这块土地上的时候,你的祖先一定曾经好奇吧?红乌珠尔,当你的阿巴嘎(父系亲戚)纳和齐(母系亲戚)从北方的大漠家乡纵马驰来,当面前突然一字并排矗立着一座座军州——他们曾经说过什么吗?。武威已过,张掖在前,极目落日的地平尽头,还应该座落着敦煌与酒泉。天善良地降下小雨。通常曝晒生烟的走廊大路,被湿凉的阴云遮着,便于我不转眼地远眺。山影似青又黛,落雨时,远处白亮的反光暗淡了。四祁连山丰美么?我这么问,好像在和他们三个进行讨论。望着山坡上深绿单薄的牧草,我觉得不安。我一问,几个人立即都在心里比较,分析或感觉面对的草地。这是牧人式的学术,说出话来的时候,已经参考了传说、往事、灾难和证据。显然三个人都心事重重。黧面藏民巴达玛,蒙古孩子乌珠儿,和远方的哈萨克盘山纳里,他们都默默不语。好像,我渐渐悟出了,不存在什么丰美的问题,对于游牧民族来说,只有牧场的宽狭、植被、气候、位置、居民……祁连山是什么?那首宝贵的古歌,它抒发又秘默,直白而费解。我在孩童时代就背诵过它,而数十年后再一字字吟味,依然觉得不可思议。失我胭脂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藩息胭脂山就是焉支山。这首歌,它是原文的照译,我不止一次这么想过。强烈的直觉,逼着人这样断言。它简直是一件天生地造的浑然原物,丝毫不见编者的斧痕。无论你怎样吮咂吟味,它是无法匹配的。从情感、用语、格式,思路,都能判断它是古代的遗物。焉支山,祁连山支脉,坐落在河西走廊峰腰地带的甘凉交界处,是匈奴人在河西走廊长期游牧的主要根据地,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年轻将领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兵西进,过焉支山,击败匈奴,夺得河西地区此刻它跳跃在我心里,我觉得几乎它就要破口哼出。虽然我的下意识——正紧张地在众多的旋律之间,在中亚抑或蒙古的语言韵味之间,晕眩地胡乱挑选着。都说匈奴无文字信史;我看这两句,正是匈奴给自己的悲怆总结。以前我们总把它当成牧歌时代。其实它是预言牧歌终结的谶言。它淳朴简洁至极。我追忆着体验,在哪里似乎遭遇过类似的感受。确实,只区区两句便唱过了从地理到历史的许多事。而两句怎样排列、两句里究竟孰一孰二呢?虽然短短仅两行,但推敲难定。是顺地理排列而来,还是以含意为重点?那么,女人和畜群,又有谁能说清楚哪一个该排在更重要的第一位呢?它透露了一个消息:祁连山不仅是匈奴的边界,它还是匈奴的主要牧场。河西之战战略图,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骠骑将军霍去病两次进军河西,打击匈奴一条祁连山,如一个巨大的民族十字路口。东西可以望见中原西域,南北能够连结沙漠羌藏。除了东方,三面都是游牧的环绕。匈奴突厥从西,羌霍吐蕃自南,蒙古则由北而来——都如大潮起伏,向着祁连的核心离聚。好像兴衰运命一样,这些不同的游牧民族,在强盛时他们遮断四面,到了衰败他们又悄然消褪。他们分别充当过一时的主角,在这片荒凉与肥美并存、四通八达又自成体系的大草原里,喂养自己的男女老幼,获取着喘息,代代地生养。若以乌珠穆沁的标准来观察,做为牧场它寒冷了一点,瘠薄了一点。但是不敢浪言,眼前舒展的草坡和低密的绿草,谁知在20个世纪以前不是茂密繁盛得遮蔽了牛羊;山上碗口粗的杉树,谁知在匈奴人的时代不是搂抱不过的巨木!青铜镂空双驼饰牌,战国到西汉时期,河西走廊游牧民族匈奴人所使用,藏于甘肃省博物馆寒冷的林子里流出树根水,它们饱浸着草根的甜味涓涓渗出,淌成小溪、汇成河流。它们本来只是一股股树根水,只漫过牦牛的嘴唇、藏羊的鼻子、在泛滥季节带给草原以沼泽和淖儿——谁能说它平淡无奇?一条弱水,它缓缓流淌着,一滴渗入草棵便是一片湿土。在它有了余裕的季节,它会一直远流居延洼地,让那天尽头的干涸湖泊漾起清波。它不过是一道夏天才从祁连北麓流下来的雪水河,但是它能在给了青藏的六畜以饱足之后,还穿过山脉和沙漠,越境去滋润北邻的蒙古。而且,随便在某一个夏初的清爽日子里,一伙阿勒泰山的准噶尔人可以盘算拆散越冬的毡包,由心所欲地到青藏高原的哪里去驻夏。同样,匈奴的大汗也经常考虑,是把宫帐安放在帕米尔的背后呢,还是把它迁到长城边上?那种雄大的视野,今天已经很难想象了。站在这民族和历史的十字路口,同时远眺中亚、蒙古和西藏、并设想此地是天下中心——然后再观察牧场的话,该说些什么呢?显然三个人都心事重重。黧面藏民巴达玛,蒙古孩子红乌珠儿,和远方的哈萨克盘山纳里,他们都默默不语。祁连山,它做为天下游牧民族的主牧场,不知为什么今天显得可怜巴巴。我明白了为什么三个朋友都沉默不言。因为那不祥的、谶语言般的民谣。五汉武帝夺取祁连山——他的语言是经略河西——之后,随着战争停歇下来和进一步的河西经略,出现在黑山岭和黄沙漠之间的,是城市。最初谁都觉出了河西四郡的特殊。河西四郡示意图,出自纪录片《河西走廊》但谁也没有料到,这群特殊的城市还会繁殖。在这块水和草都不丰足的地方,谁也没料到,日后分娩不止繁衍无度的,是城市。人们常用“无源之水”,来形容没有前途。祁连山流出的不是无源水,四座军城靠的也不是无源水,但说到底——祁连山是一道蓄含水量不大的瘠薄山脉。这些山里淌出的浅河若是断了水,有源就是无源。由于高寒,它的植被脆弱,漫山麓生长的,只是一层绿苔般的牧草。簌簌地抖响在高寒的风中,它的杉树和圆柏都呈着一种悲凉色,细瘦而单调。窄小的冰川和稀疏的森林分泌涵养的河流,只是一些“弱水”——它们随时会因为烧了树林或旱了夏季,而断了汨汨的浅流。它们本来没有打算、也没有气力拖拽巨大的城乡之网!但河西四郡筑起来了,密如虫蚁的村屯寨堡冒出来了!每逢青黄不接,河流母亲便感到乳头疼痛。甘肃省河流分布地图而吮吸坚决而贪婪。人修了闸,挖了渠,沿着水流建起堡寨。他们寓兵于农,时而呼啸着挥舞着锄头和军械,扑向企图把畜群赶进庄稼地的南北牧人。南北两侧的人一直在变:从土谷浑到吐蕃,从准噶尔到哈萨克。而移居而来的农民却不变;他们操着粗嘎的甘肃土话,使着二牛抬杠的犁铧。渐渐地村落星罗棋布。地黑了,草倒了,愈来愈多的黑土被开垦出来。羊群马群不见了,南北的牧人迁走了。喧嚣纷攘之间,灌溉的古代诞生了。自古羌胡的高山沙漠之间,出现了最早的绿洲。同时,乳头干枯、源头枯断的可能,一年年接近着。在几道细流拖拽的、农耕和城镇的巨网的贪婪吮吸下,城毁人亡的阴影如天上的乌云,愈来愈浓重也愈来愈临近。我不明白人怎会视而不见——如今,村落蠕动着簇拥着,河西四郡俨然君王。林子里流出的树根水今天是走廊里的渠河,它们被引导改向,分割汇流,成了蜿蜒千里的灌溉水网。沿着走廊从东到西:石羊河灌溉了武威,黑河养育着张掖,祁连山西部的雪水河,喂养了酒泉和敦煌。敦煌,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年降雨量不足5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486毫米,这座城市之所以能在极旱之地造就辉煌文明,全靠祁连山下党河的滋养那块城郊的空地里,又是一片脚手架矗立起来,挖土机蠕动着,不知又要盖一座什么。不太像工厂,听说是开发区。烟色的巴达玛,时髦的红乌珠儿,和牵着白马的盘山纳里判断不出那是什么。反正那熙熙攘攘距离他们的日子很远,他们要看好羊,别被陌生人圈了走。我指着那片方盒纸箱的楼群:问那里盖的是什么。“一个新的县城?”巴达玛问。“开发区,”红乌珠儿内行地摇摇头。盘山纳里一声不吭,凝视着远方。在望着走廊里的村庄城市的时候,他们的眼神里便如同祖先一样,点燃了一种罕见的热情。虽然保持缄默,但我知道,他们内心的感情很激烈。若能把城市比成河水,那么在河西走廊里,城市正在肆虐泛滥。张掖黑河大桥,远处为祁连山脉六为了弄个明白,我走了两次祁连山。一次住进南麓的门源,另一次去了北麓的裕固。从北麓能目击走廊大势,而在南麓能看见最本色的牧区。车行如飞。“银武威”,当看见一座标志城市的牌坊时,我猜出,马上就要渡河了。果然,几股奔腾的浑浊河水,逼得车不敢涉渡。车小心地爬上了高高的大桥。就这样,我走过了初中读过的河西四郡的第一郡,也初次目击了祁连山雪水灌溉出的,河西走廊上的第一块大绿洲。心中若有所动。我在颠簸的车上打开了地图。每一条河,都串着一片村庄网,浸泡出一块绿洲。若是小河,在浇灌出一块绿洲后,河就会消失了。像东部的河流汇入湖泊大海那样,这里的河流,终止于绿洲。大河呢,我震惊它们居然还精力有余,那么微缓的水量居然还有剩余——不仅轻易造了一片绿洲,不仅龙口总渠截着的水还淌出下游,它们浸流漫灌,流向更远的荒漠,接着造出第二块绿洲!这种连续制造两块甚至三块绿洲的河水,来自祁连山积雪不多的、黑白斑驳的山岭。每一片二三相连的绿洲,都是些沧桑演绎的去处。最大的一股水,是灌溉了张掖绿洲群的弱水。可以想象古代——弱水的上游,因为水清名叫黑河。它先制造了临泽张掖一双绿洲,又顺着走廊,北去救活了高台。居然意犹未尽,它出走廊进沙漠,在滋润了大片沙漠牧场之后,静静注入了居延泊。发源于祁连山北麓的黑河,流经青海、甘肃、内蒙三省区,最后注入内蒙阿拉善的居延海就灌溉文明而言,它曾是一个完整和完美的流程。如果利用它的人,能把一切保留在一定限度上的话。但是不可能,犁铧一旦刺破了草原处女地的绿植被,一切就欲罢不能了。河西四个郡,都是祁连雪水造出的绿洲。但是四郡还要挟拥卫城;于是武威携带民勤,张掖控制高台。而支汊尚可拦水,人们又逐水筑城:金昌、民乐,临泽、高台,玉门、阳关……不仅四郡,汉武帝插进草海当中的楔子,到了后日,竟然繁殖出了一字甩手的十数座走廊城市!只要你残水还有富裕,那么我就上游下游无限垦殖。让它遍野开花,处处村屯。河西的地名系统,如同一个生动的灌溉垦殖故事——头坝、二湾、四满;清水堡、大河驿、下河清。还有些带着军械和体制味儿:总寨、营盘、老军;靖安、宁远、威狄。农耕的本质就是这样:先要生存,二要富裕,然后进攻,它要榨干土地的最后一滴水。黧面的巴达玛,流浪的红乌珠儿,沉默星期四的阿里三个人领着我,晕晕乎乎走不出阡陌渠汊纵横的村庄。冬日里祁连山形成雪水河本来骑者步入农村,心理是傲慢的。但是一处烟树就隐蔽着一座村寨,碰了夯土墙只好转回来,走到头又是一道夯土墙碰鼻子挡路。来回地拨转马头,不久马儿也急躁地嘶了起来。当我们走进了村落的大网——由纵横交错的水渠织成的、庄户村落墙垣家屋的大网以后,我们迷了路。密麻麻的村庄,如网络上的绳结一般,由一道道泥巴渗水的渠连结着。巴达玛、红乌珠儿趔趄浪跄,我和盘山纳里头上冒汗。一不小心冲进水洼,都溅了满襟满脚的泥水。一群农民好奇地围观我们。转过来,背后也堵着一群农民。我们打马冲出水洼,方寸乱了,心也慌了。到处都是夯土墙,巷子和农民土墙,把我们团团围住。我看见,几个牧人的眼睛里,已然失了那种古代的热情和兴奋。现在不是英雄一声呼啸,飞马驰骋把步行的农夫劫掠一空的时代了。现在是骑手被比山头还多的村寨、被比砂子还多的人群逼赶着步步退却——哪怕那些人不会骑马、姿态丑陋,哪怕那是一种卑劣的胆小之徒;被如此人群逼赶着,退向石砬子嶙峋的山顶地带、退向旱渴灼人的沙窝深处的时代,已然降临了。河西生存的原理就是这样。如同其它的绿洲。山脉融雪,造成了绿洲。绿洲能生育农民,他们引水耕作,沿着渠闸为家。他们也是一样的生计所迫,顾不上被挤压到深山的游牧民。总之有人欢乐有人愁——灌溉的文化形成了,它要发展,要挖金造银,要用渠和村把大网织得更大,把荒地灌成绿洲,把草原犁成耕地——就是这样。张承志画作那一天,好不容易我们才逃离了土墙沟渠。喘息已定,我们懒洋洋地躺在北麓的马镰草丛里,谁也不说话。抬眼向左翼望,祁连山触目的褶皱孤寂冷淡,一字排开的峰峦,如大地的尖齿。欠起身子回头,刚才走过的路不见了,只见无数的条田块田,一直伸延天边。炊烟弥漫着升飘,罩住了隐现的烟村。密密麻麻的人影,正蠕动在网状的田地上。七没准现代和古代的区别,就是现代五十年的变化速度,能够与古代的十个世纪相比。躲在文明阴影里的水草之争,不是十个而是绵亘漫延了二十多个世纪的、古老的草场水源纷争,好象也到了尽头。古老的南北两麓代表的、宏大的中亚青藏之间、苍狼美鹿与雪山狮子之间、一个古老种族和另一个谱系的族群之间的冲突、谈合、占取、退让——已经改变了方式和规律。传奇的道德规矩荡然无存了。包括谈判双方那巨大的规模、包括其中丰富的暴力和妥协、贪欲和让步,都彻底地改变了。如今,没有弹性的边界、四季应时的原则、一言之堂的法度,代替了古代的实力形势和调停艺术。但这更不能解决缺水缺草的现实。于是补充外行与霸道的,就是无止无终的纠纷。两个县斗,两个乡打,两个庄子或两群人年复一年的吵嚷揪扯。富裕了,羊多了。不知怎么回事,就象城里到处都冒出了汽车,如今的乡下满地都是羊。谁都在喂羊,到处都是低头啃草的羊。草地上是羊,秃山上也是羊。就连黄土高原那万世旱渴的赤裸山岭上,羊群也在漫步,好象在啃含有营养的碱土。祁连山脉雪山下的输电线路哪里还分什么牧民农民户!如今老农民家里圈养的羊,比得上成吉思汗的一半头数。羊比草长得快——这种怪事,古代的哪一个游牧民族能够想像呢?所以草不够吃。草不够一半、甚至不够三成的牲畜吃。冬天的青贮草没处打,夏天的家门口也稀拉拉。不要说祁连山这么单薄的山;新疆缺草,西藏缺草,就连乌珠穆沁那么肥美的草原,也是冬天缺草,夏天缺草,草原在为草发愁。过去游牧民族不太在乎草地。因为在古典的观念中,只有牲畜才是财富。而今家家的山坡平原都用铁丝网围着,人人都懂得了“寸土必争、寸草必争”!人们的心里,早已失尽去了昔日那巨大山脉灼灼沙漠、以及濛濛走廊极目天下的地理概念。眼睛转也不转地盯着的,只是对面的那群牦牛。瞧,它又越过了山脊,吃了我们乡的冬窝子。潜藏着深刻历史的人群关系,已经简化成了山脊两边的一面坡、一洼草、一道沟。两侧的公家官员或者设禁,或者挑唆,各自为了自己管下的子民,争得面红耳赤。在王法上算计,在会议上决斗,在深夜里值班。一旦山头上的监控哨报告说对方越境,立即用电传直报北京。酒泉敦煌悬泉置遗址——以上都是巴达玛的舅舅,一个办公室主任吐沫星子乱溅地给我讲的。在场的除了我还有巴达玛的爷爷。我听得兴趣盎然,老人听得瞠目结舌。没有料到的严峻日子就这么来了,不容巴达玛爷爷感慨。古老的南北麓之争,早已不是他们佩带着牦牛毛的黑缨,在三山口度过的那种日子了。今天在南北麓之间发生的,也不是红乌珠儿和盘山纳里的爷爷们经历过的,谦恭地弯腰行礼、再紧紧握住腰刀就能解决的事情。在“羌胡”的古代,边界是游移和模糊的。因为两系的人群本来就分不开;他们互相交换,互相穿插,互相通婚,一块组成了祁连山的居民。祁连山不是可以一劈两半的大西瓜,它是一座伸缩蜿蜒、峥嵘万状的山。人类在它身上往来奔波,但没有谁想把它从头到尾地切开。它的耐寒的森林,那些它的北麓云杉南麓圆柏柴白杨、它的黑黑雪水,都不能沿着中脊线竖着切开。山中藏民如巴达玛家,都是半兵半牧驻牧界山的藏民后裔。汉人蔑称他们黑番,什么马蹄寺十四族黑番、三山口黑番(巴达玛读着这些资料恨得咬牙)等等,以和裕固黄番区别。巴达玛告诉我,他爷爷以前常把夏营盘扎到北边沙漠的水淖儿里去。那里是走廊以北,靠近蒙古国的界标。民族的弹性,造成边界的弹性。总的来说,大致沿着整条山脉,亘古的划分是北蒙南藏,沿袭着古老的北胡南羌。只不过边界如山脉一样宽,你中有我,北里有南。藏民的八角牛毛帐篷,就象夏季雨天的云彩,越过了祁连北麓,遮盖了也切断了所谓的大走廊,扎遍了辽阔大陆的西半。同样,哈萨克的毡房、喀尔喀的蒙古包也深深南下,在古老的藏区地界找到了安歇,找到了家。现代背弃了旧俗,1959年,在山脉森林和人们头上,划了一条清楚的线。从此南是青海,北是甘肃。它不管游牧是一种漫游,本身只能接受弹性的边界。山脊划线,带来了不尽的烦恼。张承志摄影作品如今牧民们已经放弃了发言。草场纠纷和水纠纷,全都在官员之间讨价还价。前一年在张掖,见黑水河边的两个县争水。下游的一个说我们没有地表河流,于是就在上游大打深井截住水脉;上游的一个批判说你们违反民族政策,你们破坏了一个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原来那是裕固和汉族争水。这一年在门源,又听说山脊线上两个县在争草场。山北被指责侵略的是裕固牧民,山南自称防卫的是藏回农民。巴达玛、红乌珠儿他们不在,从巴达玛舅舅嘴里我怎么也问不出具体情节。“很严重!反正啥啥都上了!”他很会守口如瓶,咬着牙不露底给我这外人。啥啥都上了呢?是上了刀子斧头、还是上了武警民兵?我忙拿出深谙纪律的口气:“那只有向中央汇报!”没料到他说,这官司到了中央也不好打——人家是“特有民族”!我听呆了。离开民族研究所才几年呀,没想到民族理论又前进了。只听说民族有少数多数,没听说还分特有稀有——好象说的不是民族,是熊猫。八进山——有着全套丰富的解数。呱噪西部的新潮人不懂,在进入祁连山之前人不能避开一个地理区,它就是火烧干沟般的前山地带。这体验在整个大西北都是普遍的;无论前往天山或是帕米尔,你避不开这一段熬人的前山苦闷。在新疆,在甘肃,数不清多少次,我对着山影绕着沟壑,忍着喉咙皮肤的灼裂!黑戈壁,主要分布在马鬃山等剥蚀山地的山前地带。这种戈壁的砾石以黑色的碎石为主,远看像一片煤块,其表面有黑灰色的“漆皮”这一次也不例外,满眼只是不毛的石砾。更可恨的是居民点却建在这种地方;为着水,更为着出山的交通。祁连山和蒙古牧区不一样。在内蒙,草原本身就是世界。而在这苦海般的大西北,哪怕在夏季,也先要经过一个荒秃焦干的浅山区,才能进入绿色。而且公路修得比浅山更靠外;去草原么?先在远离青绿的狰狞秃山里走个够吧。大地被切割得破碎不堪,山麓没有马镰花,只有恐怖的石砬子。车嘶吼着颠簸着,人的心思和精力,都在干沟里耗尽了。就这样好不容易进了北麓的浅山。在先要通过的、裕固人牧区外围的荒山里,有一个叫白音的聚落。我的另一个朋友、红乌珠儿的家史就在这里藏着。他们不愿多说,我也不穷追乱刨。其实苦难都是类似的,它几乎平均地降临给了每个民族。白音藏着的这段喀尔喀蒙古故事,其实并不比哈萨克或藏民更悲伤。——他们的家乡,并不在张掖西边的沙窝子里。他们是外蒙革命那年,顺着马鬃山,涌入甘肃境内的蒙古难民。唯靠了把守祁连山的藏民同情,血污斑斑的他们,总算获得了一块喘息的草场。家乡的驼兵居然越过国境来追杀。他们惊魂未定,贴着山麓继续南下,一直到达了祁连山的浅山地带,紧依着藏民扎营。走廊里如链的城市,锁住通道挡住了追兵。外蒙军队没敢越过这道城市链,于是难民们定居了下来。张承志油画,翻拍自散文集《涂画的旅程》插页一向侵占草场的城市,唯此一次,讽刺地替牧民阻挡了来自草原的攻击。我凝视着红乌珠儿的爷爷,听说他们的身份是侨民。如今他们没有几头牲畜了,乌珠儿的爷爷,那位喀尔喀老人的打扮已是汉装。乌珠儿则一副现代派嬉皮士装束:从铃木摩托的装饰中,看不出他的族属出身。虽然灌木被啃噬以后,浅山的风景一片不毛——但是它依然有糊口的草。绝路上其实还可以走许久,听了红乌珠儿的故事后我这样想。我惊愕地觉察到了祁连山深藏的另一个伟大品质——予人避难。最典型的收容浪人的故事,还当数裕固人。“裕固”完全是个晚近的称谓。据口碑记忆,他们是一群从“西至哈只”迁徙而来的游民,自称“尧乎尔”(Yohur),由黄黑两部组成。黄尧乎尔讲一种蒙古语言;而黑尧乎尔则讲的是突厥语。不知经历了怎样的磨难,也不知深层的缘故究竟,总之他们赶着残剩的牛羊,抵达了祁连山。水墨画《喜到人间》,图为裕固族舞蹈,陈玉先绘我想,更准确的考据不能够也不必要。简单说,“西至哈只”还是更接近吐鲁番的旧称西州火州;“Yohur”也还是更使人联想畏吾儿——这个后来被雅致地写为维吾尔的词。他们大约是甘州回鹘或西州回鹘的两个小分支,风雪灾难,离散流失,最后流浪着投奔了祁连。藏民是祁连山的主人。收容的过程和细节已不能细考。但是藏传佛教在收容的前后,显得特别醒目。是穷途末路的投奔者低着头、谦恭地表白了仰慕呢,还是主人划出一隅草场的条件,就是无条件的全面皈依?不知道。如山体纵横的沟壑一样,所有的细节,都隐藏在历史的褶皱里了。从此后,两部分人一同归化了藏文明,两种语言一起赞颂佛的慈悲。褴褛的移民渐渐安心定神,在祁连山稀疏的林子里,一辈辈住了下来。他们先是被外部看做一个整体,又被政府挑出两个吉利字命名,这么成了今日的裕固人。藏、蒙、哈,三大系统的游牧文明都凑齐了,我想。不过哈萨克被接纳的故事可没有这么流畅。盘山纳里说,他听家族的白胡子老人讲,哈萨克进入这贫瘠的大山的时候,是靠叉子枪打开了一条血路。——那个鱼死网破的日子是个星期四;一个男孩生在那一天,被取名叫盘山纳里。这个词是波斯语,意思是“星期四的阿里”。我去看了盘山纳里出生的地方,那儿住着他的一个亲戚。张承志油画作品《走向马海》九在衫树林里有一座林业局的圆木屋,盘山纳里的亲戚是护林员。这哈族汉子微笑着,给我烧了克烈部落式的奶茶。一连几天,他给我指点森林树种。在他的木屋里我发现了两本好书,一本《祁连林业志》,一本《哈萨克民族迁徙史》。原来,若不是山外那些蠕动繁殖的密密村庄,树林其实是可以适量采伐的。因为树木“过熟”了,会腐烂空朽,也就没有什么用处。但是为了涵养水份,一棵碗口粗的小树也能带着3吨水——所以王法禁伐。他比喻说:每一棵祁连山上的树,都暗暗保着山外农区一个小孩的命。所以禁伐令从来严厉。随着山愈来愈秃,水愈来愈少,人愈来愈多,禁止砍树的法律也愈来愈狠了:谁砍了一棵树就关他十年的牢。后来,在通向祁连山西极的路上,又遇到一个罕见的哈萨克墓园。墓碑上用蝌蚪般的文字,刻着一段不曾透露的历史。我瞥了一眼便心跳了,但我克制着自己,心里对自己训斥道:算了,你不能一切全懂……那本林业志说——黑石嶙峋的祁连山,其实不能与昆仑或天山相比。这座被匈奴深爱不已的山,其实它海拔低、冰川小、森林稀疏而且树种单调。也许它说的仅是今天。也许古代的胭脂或焉支山有过茂密的原始森林。但阏氏(匈奴王妃)盛妆的时代已是不可再追的梦,祁连山如今是个病入膏肓的老人。哪怕一点一点地喂药、一株一株地植树,也不能指望漫漫的调养,能换来一条山脉的再生。它地处高寒,山体缺乏宽度。它吐出的河流,不仅是内陆河,而且随时可能变成季节河、间歇河、变成断流的浅滩、变成枯涸的干沟。祁连山的生态破坏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初期以森林砍伐、盗伐为主,20世纪80年代以矿山开采为主;90年代后以小水电开发为主,图为永昌县马营沟煤矿下泉沟矿区一号井整治前后景象在我猜度的古代,或许它的褶皱沟谷出没着熊罴虎豹,林间溪流游动着红鳞人鱼——到如今,它已然沦为了一块二流牧场。祁连山——它只是为了羌人胡人的畜群饱足,才被造化并且耸出地表的。它没有料到:两千年里,从山麓流出的自由河水会被段段截获,被强逼着囚禁于渠网。它没料到流出胸腹哺育六畜的乳汁被四郡夺走吞饮;更没有料到四郡满足之后,等着搂住它狂饮吮吸的,还有沿走廊繁殖出来的成串的城市、无边的村庄!“没有多久啦,”盘山纳里自言自语。——什么没有多久了?随着盘山纳里的家族转了几天,我明白了什么是四大山脉。护林员教给我:四大森林山脉,就是天山、祁连山、大兴安岭、喜马拉雅山。原来是这样,我第一次懂得了什么是四大山脉。当然,他忧郁地补充道,哪儿谁也比不了天山,那是我们克烈部落的故乡啊……天山的森林都是原生林,而这儿,祁连山是次生林。也就是说,以前早被人伐过砍过,现在你看见的树,多半是后栽的。一棵树,在这座匈奴的山上,长成10厘米直径需要——40年时间。我听得倒抽一口冷气。怎么这那么难!……他答道:确实种树难,因为山上太冷了,树像瘦孩子一样生长缓慢,年轮仅仅一毫米。北山林场地处祁连山东端,大通河中下游,始建于1956年,长期以来林场以采伐经营为主。1998年,天然林保护工程启动后,林场进入以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为主的新阶段。几代林场人由“砍树人”变成了“种树人”“护林人”我打量着树林,心里暗自盘算。这儿的树不粗,直径一般也就是个两尺。转了好一阵子,很少看见一米粗的树。……我只盼一次次地,让脚踏上这些土地。哪怕粗糙地,此刻我只想和大山独处一回。我心里喃喃重复着那句哈萨克护林员的话:太冷,树的年轮只有一毫米。但是你别小看那棵不粗的树,它的根,可以带3至5吨水。水脉之源,避难之山。我喜欢这样——身在其中,脚踏现地,然后琢磨微妙的滋味。是的,一切还都在限界之内,祁连山还有一丝的余裕。但我有时好奇地猜度,哪一天才是时机失尽、崩溃枯竭的大限。十我们的马儿突兀地嘶着,茫然不知走向哪里。进山吧,他们默默对视一眼,同时勒转了马缰绳。明花飞地的裕固人,有一个特殊的故事。为什么是飞地?因为走廊上的牧场,在走廊漫长的农耕史中,已经一半沙漠、无法放牧。飞地之间,插入进来的,不单是农业、还有采矿业甚至工业。河西早已不在羌胡牧人手里,它早变成无孔不入的农耕啃剩的一根骨头了。甘肃省肃南县九个泉选矿厂整治前后面貌对比城里的四眼参谋居然说:可以在银行里存一个游牧方式。等生态好转以后,取出带利息的款子买回牲畜。“狗日的!”巴达玛、红乌珠儿、盘山阿里三个人齐声怒骂。买回一个文明?在高台,牧人与农民争水。高台农民因为地面没有流过的河流,就打深井,断了明花裕固牧人的地下水脉。而新生的明花“农业综合开发基地”,居然请来韩国的资本,把10万亩草场一下子垦为农田。扭捏了一个世纪多的半农半牧方式,被败家子一顿饭的功夫,就翻了个底。沿着冷龙岭,顺着范长江爬过的大梁,我登上了鄂博(它当然就是蒙语敖包),一直出了扁都口。227国道扁都口段“扁都口的视野”,这个小小心愿,已经被是我想象了几年的一件事。以前翻地图时曾经暗自想过:若是有一天能站在扁都口,枕靠祁连山脉,望尽河西走廊,那才是一大享受!而此刻,我当真站到了扁都口。眼前一字甩开地横铺展开的,是神密莽莽的走廊。沿着冷龙岭,顺着范长江的爬过的大梁,越过了鄂博(它当然就是蒙语敖包),在霍去病、隋炀帝、尕司令都走过的扁都口西坡上,我坐了下来。难言的壮大视野,此刻尽在我的眼前。我突然想到——真奇怪,自己怎么总是从这头出来、面对那边?我的身边站着巴达玛、盘山纳里和红乌珠儿。我高兴我有游牧民的眼光。范长江《中国的西北角》写过的地点此刻山林就在耳侧。这寒冷森林里满是云杉、圆柏、柴白杨。它们寂寞地飒飒响着,在风中抖动着叶片。一股溪水流出扁都口。目击的视野确实浩大。极目望去,坦荡无垠的一字地平线迎着人,影绰的村堡若隐若现。对农耕民族来说,走廊完全就是一片天赐的平原。他们正辈辈地在那里辛勤劳作,享受着得天独厚的灌溉农业,享受收获。灌溉的历史,走得太长了。走了两千年以后到了今天,谁能料到令人艳羡的灌溉文明,发达成了自然的死症?在走廊里定住下来的居民,与祁连山吞吐的水量互相平衡的时代,已成了旧远的说话。完美早是逝者,居延海干涸了,弱水半流半塞,黑河被人寸断,下游尽头处水草肥美的额济纳,早变了一道恐怖的干沟。再加上河西五地市,约十数座城市;70万公顷灌溉田;数百家工矿企业用水;四千万人口;五百万头牲畜饮水——祁连山日复一日,被榨骨吸髓,早已面黄菜色,早已精疲力竭,再也榨挤不出更多的水了。四郡,汉武帝代表农耕民族钉进河西走廊的楔子,在过了两千年之后,终于遇见了冷冷的质问。张掖的耕地,不浇灌,就没有收成,拍摄于2017年我听见噪杂的吵嚷,不同的见解在比赛喊叫。农民们憋红了脸怒吼着,三个牧民却一语不发保持沉默。我被左右撕扯着,粉碎的快感裂帛般地迸出。农耕是无罪的!我一会儿这么喊;它谋杀了匈奴的大自然!一阵功夫我又那么叫。反正一切都晚了,我们的事不过是看破车滚下坡。我想哭又想笑,想严正声明又想胡闹乱嚷。这时,猛然一个红灯亮了!——四下里一声惊叫,随即安静了下来。电视上节目标题红灯般地化出:民勤断水。电视说,甘肃计划造一条水泥管道,横贯铺过沙漠,远距离给民勤输水。水泥管子埋在沙子里,不漏不渗不怕牲畜咬。电视有板有眼地讲:线路设计最后决定走北线穿沙漠,好处是不与沿线人等发生纠纷。民勤,我在那么早就听说过这个县名。土地太懒,人民勤劳,它给人一种振奋的联想。但是民勤县是一个紧紧挨着大沙漠的垦区,上游是巨大的银武威,从冷龙岭流出的石羊河,在武威绿洲的村镇城池的吞饮吮咂之后,到达它的嘴边时已经几近枯干。山水不能到达,沙漠近逼侵噬,它熬了那么久的岁月,最终撑不住了。人愈来愈多,而水却并没有随之增长。50年代民勤得到输水5亿立方米,但是去年只得到1.5亿立方米。缺水断水日日警报,气得人干脆给民勤修一条混凝土的地下水管。从甘肃开始埋,绕过走廊的城镇链,整个埋在沙漠底下。我盯着那方管子,心里想着汉武帝。他会想到有朝一日,他的四郡要用这么一根管子喂养么?
2022年10月22日
其他
每日一书 | 神话与仪式
破解古代于阗氍毹上的文明密码作者:段晴ISBN:9787108074133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时间:2022年09月01日定价:
2022年10月22日
其他
温铁军 | 中国的人民的现代化
编者按今天推送温铁军先生这篇旧文,不是因为其中“预言”了什么内容,唯物主义者不相信任何预言。这篇文章与今日主流“中国式现代化”之声没有因果关系,甚至可以看到温先生的求索之路是多么“不合时宜”,二十年前即是如此。推送这篇文章的理由:近言之,有激于某些“声音”的攻击,仅仅因为偏离了“跪族”的表述习惯就大肆挞伐,把洋奴哲学贯彻到那种地步是匪夷所思的;广言之,温先生的思考是一条不同的道路,是独立自主的建立在对“吾国吾民”的严肃认真的思考理解之上的绝对不自欺欺人的道路,我们都应该在这篇老文章里看到持之以恒的努力,尊重这种努力。人文社科从业人员,当你们轻巧地在“时间观念”“人文精神”“存在维度”这些“半个铅钱都不值”的破烂“范畴”里寻找现代性(跪族的现代性)时,实际是知道自己的斤两的。本文原载于《天涯》杂志2000年第三期,感谢授权转载。相关链接:温铁军
2022年10月21日
其他
程龙评《东北博弈》 | 清末鼠疫背后的大国外交
2012)。尽管书中也谈到了医疗史,但作者显然对政治外交更感兴趣,而清政府与列强之间心照不宣又紧锣密鼓的斗争也成了全书最精彩的部分,结合当下的特殊情形,读起来令人感触颇深。威廉·萨摩斯
2022年10月20日
其他
食物天地人论斯科特︱农民的反抗仅仅是为了生存吗?
编者按“美国耶鲁大学政治学、人类学教授詹姆斯·斯科特在其著作《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东南亚的反叛与生存》提出了一种理解前资本主义时代东南亚农村发展问题的理论模型,即以生存伦理为核心的道义经济。他用经济主义的眼光,将农民描述为固步自封、缺乏政治行动力的阶级。保马今日推送的这篇文章,正是对这种理论及其建构起来的阶级形象的一种反思: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印巴两地农民抗争的实例,不仅证明了道义经济理论忽视了经济利益如何转化为政治行动力的问题,更突显出以斯科特为代表的保守派对第三世界农民运动的傲慢与视而不见。本文原发表于公众号“食物天地人”。感谢授权保马发布!相关链接:侯赏|盖茨基金会如何制造“绿色革命”?斯科特的盲点:农民的反抗仅仅是为了生存吗?文
2022年10月19日
其他
每日一书 | 黑色大西洋:现代性与双重意识
吉尔罗伊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译者:沈若然出版年:2022-9页数:377定价:88.00元装帧:精装ISBN:9787545821482·
2022年10月17日
其他
讲座预告 | 《杜鹃山》出国:从国际主义到第三世界
2022年华东师范大学第55场百场校级学术讲座✦讲座时间✦2022年10月17日19:00✦讲座地点✦腾讯会议584-746-884✦主讲人✦张晴滟(中央戏剧学院教授)✦主持人✦罗岗(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主讲人简介张晴滟,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中国现当代戏剧文学研究方面卓有成就,特别是在中西戏曲戏剧传统的大视野中重新观照20世纪中国的戏剧变革,提出了学术界瞩目的观点。出版专著有《腔词合乐的文化再造:20世纪音乐戏剧改革论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等;发表论文有《舞台上的法国大革命:一个半世纪里六部剧的考察》《被消费的经典:<93年>的演出》《<摩西五经>中的妇女——从诺亚的老婆谈起》,《新旧更迭中的声辞关系——以<黄河大合唱>为例》《的革命接力》《“观演”的诞生——从鲁迅对梅兰芳的批评谈起》《皮黄回陕——民族形式与旧剧革命》《戏曲交响化的萌芽——的演出》,《“观演”的革命:舞台假定性与戏曲现代戏》等;翻译剧本有《人赃俱获》(英)乔·奥登、《选美大赛》(俄)亚历山大·加林、《哈姆雷特机器》(德)海纳·米勒。讲座内容简介本次讲座结合文化冷战的研究视野探讨中国当代文艺现象,以个案研究的方式体现了中国革命文艺的世界影响力。20世纪七十年代,《杜鹃山》剧组访问阿尔及利亚并激起巨大反响,讲座将考察这一文化外交事件。该剧在北非的观演形式与同期的西方观演形成了巨大反差,这从侧面反映了“三个世界”不是理论空想,而是地缘、人口、历史、文化的象征体系。剧中游击队的内部矛盾是典型化了的矛盾和斗争,这些矛盾在舞台上的展开,让同样经历过民族解放运动的阿尔及利亚观众产生强烈共识,在文化层面突破了美苏争霸格局的意识形态封锁。主办
2022年10月17日
其他
郭春林评《朝花夕拾》 | 一个人的“民国建国史”
参见木山英雄:《〈野草〉主体构建的逻辑及其方法—鲁迅的诗与哲学的时代》,赵京华编译:《文学复古与文学革命—木山英雄中国现代文学思想论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69页。36
2022年10月17日
其他
会议预告 | 微云衰草:历史的虚构与小说的实证——倪湛舸小说《莫须有》研讨会
线上参与方式:腾讯会议:241600263/会议议程/18:00-18:15开幕式主持人:罗岗华东师大中文系系主任文贵良
2022年10月15日
其他
倪湛舸谈《莫须有》 | 小说的实证以及历史的虚构
编者按保马今日推送一篇《上海书评》对倪湛舸老师的专访。访谈中,倪老师与读者分享了自己“去神话、存灵怪”的创作理念,反思了历史书写中的叙事性和虚构性问题,呼吁要重视“小说”在成为虚构性叙事文本之前作为技术性书写的存在。而《莫须有》正是倪老师所言“游离于任何固定规范之外”的最广义的酷儿写作的尝试,他在书中多重宇宙的设定下探索了历史框架里的多重可能性,在忠于一种“包括了实存与真实层面的暴力、可能的挣扎和潜在的救赎”的现实的文学实践基础上,从人物形象与视角、神秘文化的元素应用以及角色生命态度等诸方面为读者呈现出一篇崭新的“说岳”叙事。本文首发于《澎湃新闻·上海书评》,感谢“上海书评”公众号授权转载!相关链接:倪湛舸
2022年10月15日
其他
每日一书 | 神风与铜钱:海岛日本遭遇世界帝国1268-1368
《神风与铜钱:海岛日本遭遇世界帝国1268-1368》作者:康昊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9页数:320开本:32
2022年10月14日
其他
新书预售 | 对诗歌的反叛:安托南·阿尔托文集
9787220127267特装版预售期为10月12日—11月11日,限时一个月,到期关闭,此后永不加量。发货时间为11月中旬,按下单时间陆续发货。安托南·阿尔托(Antonin
2022年10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