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公园

其他

为什么说中医是迷信?

作者:张功耀(中南大学教授)张功耀教授在韩国医师协会2014年学术年会上的演讲女士们,先生们:非常有幸能有这个机会与各位交流医学问题。我看过贵国古代医学著作家许俊先生(1539~1615)编纂的《东医宝鉴》,世宗御编和世祖御校的《医方类聚》,和郑敬先编写的《医林撮要》。我发现,它们都是以中医经典著作为基础,有些甚至是直接摘取我国某些中医经典著作,编写出来的。我发现,是许俊,最早把古代朝鲜半岛的医学叫东医。他这样命名的背景是,在中国有南医和北医,而朝鲜处在中国的东边,所以朝鲜半岛的医就是东医。这个命名暗示了中医和东医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我看来,东医就是中医的仿制品,而且仿真度很高。因为仿制,有些方面仿制得逼真一些,有些方面仿制得则不那么逼真。从这个意义上说,东医也不是完全没有自己的东西。有关东医问题,我没有做太多的准备。今天,我想与各位交流一下作为东医的母本的中医问题。希望它对各位有所启发。一、不受信任的中医中医一直自我标榜为仁术。在向国际社会拓展市场的过程中,中医还经常标榜自己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还不被国际社会了解的传统医学,正是这种传统医学使中国成为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是,他们彻底地错了。野山羊一年一胎,一胎生一只。老虎一年一胎,一胎生两到五只。野山羊的平均期望寿命只有10岁,而老虎的平均期望寿命有25岁。在生存竞争关系中,从来都是老虎吃野山羊,而不是野山羊吃老虎。可是,现在明显是野山羊比老虎多。难道说这是野山羊的医学比老虎的医学先进吗?野山羊没有医学可以繁衍,难道中国人没有中医就繁衍不起来了吗?如果我们稍微回顾一下历史,就连皇亲国戚罹患疾病也经常得不到有效的看护和治疗。据此,我们怎么可以说中医为中华民族提供了有效的健康保证呢?我不知道贵国古代是怎样判断东医的社会作用的。在我国,中医是一直不受有觉悟的知识分子的信任的。遗憾的是,这样的事实至今还被色彩斑斓的头巾掩盖着。我曾经多次尝试着掀开这块掩盖中医的面纱,揭露和批评中医的愚昧、迷信和野蛮。但都不能在我们中国公开发表,只能通过网络途径私下传播。我现在很像当年传教的耶稣。我批评中医的言论,包括我对中医历史真相的揭露,很受外邦人重视,却经常受到本邦人的排挤和打压。1830年,中国的解剖学之父王清任(1678-1831年)写了一部《医林改错》。他批评中医典籍对人体生理、解剖和病理所做出的猜想“处处自相矛盾”。他说,以这样的认识基础行医,就好比一个瞎子骑了一匹瞎马在悬崖上行走,是非常危险的。他坚信,在医学获得重大进步之后,一定会有不少中国人起来批评中医。19世纪下半叶,越来越多的西方医学理论和方法传入了中国。由此,中医在中国遭遇了更加激烈的批判。其中,中国最有名的教育家吴汝伦(1840-1903)曾经用“贲育”(顶天立地的巨人)和“童子”(刚出生的婴儿)比喻西医和中医之间的差异。他对他的学生说,与西医相比,所有中医典籍全都可以烧掉。1879年,鉴于中医与巫术之间的同源关系,加上中医药在治病和保健方面实际上的无能和有害,俞樾先生(1821-1907)发表《废医论》,号召中国人起来,像废除巫术那样废除中医,以避免中国人对中医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并通过这些幻想制造社会混乱。19世纪末叶,中国人民对中医的严厉批判,以及西方医学思想和方法的大规模涌入,激发起中国在进入20世纪以后爆发了三次大规模的废除中医运动。第一次是1914年,政府拒绝在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中设置中医药专业,认为这样将破坏整个国家的医疗和防疫体系建设。第二次是1929年,政府卫生委员会反对给中医生颁发行医资格证书,禁止创办中医药大学或举办中医药培训,禁止出版中医药刊物和书籍,以期用40年左右的时间消灭中医。第三次是以我本人发表《告别中医中药》为开端而激发起来的有关中医药问题的大讨论。在这场大讨论中,我和王澄先生发起了一个签名运动,建议政府改变现有的医疗体制,促使中医中药退出国家医疗体制,使之成为在政府的科学指导和监管下由民间使用的补充医学或选择医学。这个诉求曾经获得247位中国公民和海外华人的支持。这场讨论唤起了中国人对中医药的觉醒,并还原了一些与中医药有关的历史真相。二、不断伪造医学经典的中医为中医做辩护的人,一直假借至今还缺乏证据的黄帝和神农的名义来标榜中医已经有5000年的历史。实际的情形却是,中国最早出现大致可以说得过去的“病”字和“疾”字是在公元前13世纪商王朝遗留下来的甲骨文当中。用一个人躺在床上出汗造出了一个“病”字。用箭射中了一个人的身体造出了一个“疾”字。汉语中的“医”字最初是指装箭的皮囊,并不具有医学或医术的含义。在后来的演变中,这个字被改造成了“翳”。它表示在箭囊中露出了箭的羽毛。《国语·齐语》记载的“兵不解翳(医)”,意思是士兵佩带着装满了箭的箭囊,随时准备打仗。现在的中国人把医学的医写成“医”。这只是取了它的发音而做出的。许多中国人错误地认为,这个字是从“醫”字简化而来的。其实不然。“医”出现得比“醫”早许多年。后者曾经是一个可被独立使用的汉字,只是它的最初含义至今还不能十分确定。东汉时期的汉语语言学家许慎(约公元58年一147年)认为,这个字的会意解释是一个手持长矛利剑全副武装的士兵,腰间別了一壶酒的那种凶恶姿态。公元后50年,汉文帝时期的王育(生卒年月不详)将这个字解释为一种酒的名称。清朝末年,俞樾先生认为,这个字没有具体的含义。大约从公元前9世纪开始,中国就已经出现了兼有巫术和医学特点的“毉”字。这个字的上半部分是它的发音,下半部分则明确指明了它的巫术特点。现代汉语的“医”字,实际上是从这个基于巫术的“毉”字简化而来的,只不过中间还经历了“医”“醫”“毉”的相互混用而已。西汉学者刘歆(公元前50年-公元后23年)曾以《周官经》为底本整理出了一部《周礼》。中国学者研究周朝的官僚体制的时候一直使用这本书。这本书记载的“医师”相当于今天的内科医生;“食医”相当于今天的营养技师;“疾医”相当于今天的创伤科医生;“疡医”相当于今天的皮肤科医生。遗憾的是,作者所记载的历史离开他所处的时代有800多年。在现有的出土文物和历史文献中,找不到与这些记载相关的支持证据,甚至还没有发现中国在此之前的确有过一本《周官经》的历史记录。到目前为止,有关中国医学史最早的文献,只有从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那5部医书,和从湖北张家山汉墓出土的那部《脉书》,是真实的。它们的存续年代大约在公元前189年左右。其余的中医经典全都涉嫌伪造。这一事实,早在18世纪就被一些中国学者注意到了。1939年,中国文献学家张心澄收集整理了他以前的历代文献学家对这些伪造经典的鉴定成果,出版了《伪书通考》一书。其中,被鉴定为全伪的古代医学典籍,包括《黄帝内经》、《脉诀》、《难经》在内,共计有11部;另有《伤寒论》被鉴定为“部分伪造”。201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批准了政府提交的申请,将1339年胡古林书堂出版的《黄帝内经》列入了世界记忆(Memory
11月11日 下午 7:41
其他

《本草纲目》是笑话大全

作者:棒棒医生(副主任医师,医学科普作者)医药书虽说是活命书,其实最无生气,读来但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一样面对鲜活的生命,医学家和文学家完全不同,他必须去掉一切诗意和想象,以冷静朴素的笔触,刻板的记录叙述,不能掺杂任何色彩,不能展示丝毫才华。然而,《本草纲目》可以颠覆这种阅读体验。亦如《金瓶梅》,看《本草纲目》得看原本。无论是否受过教育,只要是中国人,几乎没有不知道《本草纲目》的;但即令中医大师,也很少人看过十足原本(比如,著名的创立“中医体质学说”的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王琦2007年在千龙网和方舟子辩论时承认没有看过全本的《本草纲目》。)。看过十足原本的,只要有着正常人的阅读理解能力,不难得出结论:《本草纲目》是笑话大全。这本书的“参考文献”多达800余家,广泛涉及“子史经传、声韵家圃、医卜星相、乐府诸家”“上自坟典,下及传奇,凡有相关,靡不备采。”其中的笑料直是无穷无尽。“我本无心说笑话,谁知笑话逼人来”(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下.科诨》)。阅读《本草纲目》,正是这样的感觉。因为荒诞,所以可笑。荒诞到极点,便不觉其荒诞,而只觉其可笑。李时珍却并不觉得可笑,他一本正经的讲着医药,他是一个真正的幽默家。猪屎这样的腌臜物,李时珍可以引经据典把它讲的笑意盎然。猪屎被取个美妙的名字,“猪零”,因为“其形累累零落而下也”。类似的,古人把鼯鼠屎叫做五灵脂,蝙蝠屎叫夜明砂,鸽子屎叫左盘龙,人尿垢叫白秋霜。这种以诗意掩盖肮脏的手法不也是一种幽默感吗?猪屎和猪肉哪个有“毒”?《本草纲目》的理论是完全颠覆生活常识的,它说猪肉“苦、微寒、有小毒”,而猪屎“寒,无毒”。很搞笑啊,莫非吃猪肉不如吃猪屎?猪屎不仅无毒,还可以治很多病。古人认为小儿见生人会生病,这叫“客忤”。不要紧,用猪屎泡过的水给小孩洗澡就可以:“小儿客忤,偃啼面青。豭猪屎二升,水绞汁,温浴之。”猪屎也可治小儿夜啼:“小儿夜啼。猪屎烧灰,淋汁浴儿,并以少许服之。”治小儿阴肿:“猪屎五升,煮热袋盛,安肿上。”还可以治妇科病:“妇人血崩。老母猪屎烧灰,酒服三钱。”不能用公猪屎和嫩母猪屎哦。甚至可治急腹症:“搅肠沙痛。用母猪生儿时抛下粪,日干为末,以白汤调服。”这样的屎可难得的很,需要有心人的收集,可谓屎到用时方恨少。治秃顶:“白秃发落。腊月猪屎烧灰敷。”注意,腊月的猪屎才有效哦。治寄生虫:“雀瘘有虫。母猪屎烧灰,以腊月猪膏和敷,当有虫出。”李时珍肯定不知道,猪屎里含有大量寄生虫卵吧。猪屎不但无毒,反而可以解毒,其中最厉害的是母猪屎,因为“解一切毒。母猪屎,水和服之。”老李以一种严肃的态度搞笑。究竟能解哪些毒呢?有疮毒:“十年恶疮。母猪粪烧存性,傅之。”瘴毒:“雾露瘴毒,心烦少气,头痛心烦项强,颤掉欲吐。用新猪屎二升,酒一升,绞汁暖服,取汗瘥。”新鲜的猪屎汁可以解毒,这大概是全宇宙中医独有的饮料了。丹毒:“赤游火丹。母猪屎,水绞汁,服并傅之。”一边喝猪屎汁饮料,一边用母猪屎敷贴。猪肉毒:“中猪肉毒。猪屎烧灰,水服方寸匕。”以猪屎解猪肉中毒,这大概是冷幽默的极致了。不仅猪屎,猪窠中的草也可以治病,“小儿夜啼,(把猪窠中草)密安席下,勿令母知。”很像一出小滑稽情景剧吧。李时珍的搞笑才能并不仅仅体现在秽物(如人之屎尿尸肉经血、猪牛狗鸡几乎一切动物肛门排泄物)入药上,对纯洁干净的东西照样能幽上一默,他的搞笑才能是“有笑无类”的。今日的相声演员特长于取笑残疾人,搞笑才能有严重缺陷,好好向《本草纲目》取经,或能弥补之。干净如鸡蛋(即鸡子),《本草纲目》有很多笑料。鸡蛋虽然是好东西,但“不宜多食,令人腹中有声,动风气。和葱、蒜食之,气短;同韭子食,成风痛;共鳖肉食,损人;共獭肉食,成遁尸注(似相当于西医的脓血症、肌肉深部脓肿),同兔肉食,成泄痢。”孕妇更要小心:“妊妇以鸡子、鲤鱼同食,令儿生疮;同糯米食,令儿生虫。”“小儿患痘疹,忌食鸡子,及闻煎食之气,令生翳膜”。不带这么吓人啊,李时珍是在讲笑话吧(参见《时珍和棒棒医生扯蛋》)。吃鸡蛋还可以练成特异功能,只是什么时候,向什么方位吃大有讲究:“正旦吞乌鸡子一枚,可以练形。”“八月晦日夜半,面北吞乌鸡子一枚,有事可隐形。”你想练成“隐身人”吗,照《本草纲目》的神方,吃鸡蛋吧。鸡蛋可作退烧镇静药用:“伤寒发狂烦躁热极。吞生鸡子一枚,效。”“身体发热,不拘大人、小儿。用鸡卵三枚,白蜜一合和服,立瘥。”今天,若这两个简单易得的方子视作消炎退热药向病人推荐,病人一定真以为医生开玩笑吧。对于严重的关节炎,“彻骨髓酸疼,其痛如虎之啮”,中医叫做“白虎风病”。这病好办:“白虎风病取鸡子揩病处,咒愿,送粪堆头上,不过三次瘥。白虎是粪神,爱吃鸡子也。”晴雯死后,宝玉痴想她是芙蓉花神,殊不料粪也有神,粪神爱吃鸡蛋。哮喘在今天也不易治好,歌后邓丽君死于此病。《本草纲目》有美妙偏方:“年深哮喘,鸡子略敲损,浸尿缸中三四日,煮食,能去风痰。”很想起邓小姐于地下问声:愿吃浸尿鸡蛋否?浸过屎尿的鸡蛋甚至可做疫苗:“用鸡卵一枚,童便浸七日,水煮食之,永不出痘。”“用头生鸡子三五枚,浸厕坑内五七日,取出煮熟与食,数日再食一枚,永不出痘。”不浸尿改用蚯蚓要复杂一些:“预解痘毒保和方:用鸡卵一枚,活地龙一条入卵内,饭上蒸熟,去地龙,与儿食,每岁立春日食一枚,终身不出痘也。”中国从事公卫防疫的医生们看了这些妙法会忍俊不禁吧。妇产科急重症的故事:“子死腹中用三家鸡卵各一枚,三家盐各一撮,三家水各一升,同煮,令妇东向饮之。”鸡蛋、盐,甚至水都必须分别向三家讨来,并要向东方而服药,李时珍一本正经交代这些细节,这是玩神马游戏?背痈在没有抗生素的古代是死亡率很高的病,范增、刘表、曹休、孟浩然、宗泽、徐达等历史名人都死于此病。李时珍有鸡蛋神方:“痈疽发背初作及经十日以上,肿赤焮热,日夜疼痛,百药不效者。用毈鸡子一枚,新狗屎如鸡子大,搅匀,微火熬令稀稠得所,捻作饼子,于肿头上贴之,以帛包抹,时时看视,觉饼热即易,勿令转动及歇气,经一宿定。如日多者,三日贴之,一日一易,至瘥乃止。此方秽恶,不可施之贵人(咦,贵人难道用母猪屎?)。一切诸方皆不能及,但可备择而已。”狐臭是尴尬的病,《本草纲目》有笑点极高的妙方:“腋下胡臭。鸡子两枚,煮熟去壳,热夹,待冷,弃之三叉路口,勿回顾。如此三次效。”这一方仿佛卓别林大师的滑稽剧,体现了《本草纲目》作为笑话作品的精髓。又岂止是药方,李时珍在讲病理生理时也很诙谐,从妊娠禁忌可见一端。《本草纲目》里列出80余种妊娠禁忌,世人不了解李时珍的幽默,直到今天还信以为真,“忽悠”力持续五百年不衰,李时珍可谓五百年一遇的幽默大师。吃兔肉“令子缺唇”;犬肉“令子无声”;驴肉“难产”(驴的怀胎期360天左右,较人类280天为长,所谓难产是指延月难产,同样道理,不能吃马肉。);蟹“令子横生”;生姜“令儿盈指”;鳖(甲鱼),“令子项短及损胎”;雀肉(麻雀),“妇人妊娠食雀肉,令子心淫情乱,不畏羞耻”(据此推测,西门庆的母亲怀他时吃了雀肉?);泥鳅和黄鳝吃了会导致“滑胎”。这些理论喜感十足,笑意盎然,若不是智力障碍又缺乏幽默感,谁会信以为真?但世上尽有智力障碍又缺乏幽默感的人,李时珍有知,也该苦笑了。《本草纲目》信手拈来皆是笑料,以上不过九牛之一毛耳。一本笑话大全,被一本正经的当作治病救人的医药著作,是所谓的“黑色幽默”。李时珍的玩笑开得太大了,细思恐极,便笑不出。
10月28日 下午 8:37
其他

中药究竟有多恶心?人中白了解下

2013年11月9日,广州恒大夺冠。随后,球队之魂外援孔卡宣布将离开中国。媒体披露,此事很可能起因于一次就医经历。之前四月份,孔卡爱子本杰明因发烧咳嗽在广州某医院看病,诊断为上感、肛周皮炎,“做了全面检查”“开了一大堆药,花了一大笔钱”“除了少数的抗生素外,全部都是保健药。”孔卡觉得不靠谱,将爱子转到香港某医院,诊断为肺炎,经3天抗生素治愈。事后医院迅速回应,认为误会主要是因为老外“对中成药不太理解,误以为是保健药”。这个引起老外“误解”的药是“儿童回春颗粒”,它含有多达二十种的中药材。对付儿童上感,用上二十味中药,而它的说明书居然写着“不良反应尚不明确”。做父母的觉得不靠谱,恐怕并非“误解”。这且不论,当这二十味中最著名的一味“人中白”被披露后,现代中医顽固坚持以屎尿入药再一次受到批评,而中医粉丝们不例外的一如既往的以西药尿激酶也来源于尿作为辩解。都从尿中来,大哥别笑二哥,这是阿Q精神的变种。事实上,虽然都来源于尿,二者技术含量和恶心指数实有霄壤之别。人中白先看技术含量。人中白雅号溺白,俗称尿垢。《本草纲目》认为,“以风日久干者为良,入药并以瓦煅过用。”要在瓦上烧一下才能用,则对现代城里人恐怕是个难题。现代载于国家药典的标准要简单得多,“本品为人尿自然沉积的固体物。采得后入水中浸泡,除去杂质,晒干”即可。关于人中白的“性味”,国家标准里没有涉及化学成分,只是纯天然的描述:“本品呈不规则的块片状,大小不一,厚3~5mm。外表面灰白色,光滑或有瘤状突起,有时一面平滑,另一面松泡而凹凸不平。质硬而脆,易碎断,断面呈层纹。有尿臊气。”尿垢的化学成分虽然复杂,对现代化学来说,却非常简单。新鲜尿为酸性,其中的尿素渐次分解生成氨或氢氧化铵,尿的酸性也就逐渐变为中性、碱性,产生相应的沉淀。酸性环境时沉淀尿酸、尿酸盐、硫酸钙、磷酸氢钙;碱性环境沉淀碳酸钙、磷酸镁铵、磷酸钙、磷酸镁、尿酸铵、草酸钙等。其主要成分是磷酸钙和草酸钙,是完全可以通过简单的化学方法得到的化合物,如果它们真的有什么“清热解毒,祛瘀止血”的功效,为什么不用人工合成的纯化物,非要去马桶、便池上刮那恶心的脏物并原味入药呢?尿激酶诚然来源于尿,是尿的化学组成之一。尿是代谢终端排泄物,97%是水,其他主要是无机盐和微量有机物,尿素是尿骚味的主要原因。尿虽然是“污物”,在现代化学看来,那不过是几十种纯净物质的混合而已。现代化学完全可以从尿中提取不亚于蒸馏水的水来,可以让人毫不恶心的喝下去。自然也可以提取仅含氯化钠的生理盐水来,可以作为注射剂输进血管里而不会发生任何不良反应,因为,那和血液的成分完全相合。至于尿激酶,那是尿液中含有的微乎其微的一种酶蛋白,用化学分离提纯的方法可以轻而易举的得到不含尿液其他杂质成分的纯净化合物。这种酶蛋白也可以用复杂的生物工程的方式获得,但远不如尿液来的方便经济。这种酶蛋白如果混在童子尿中喝下去,那是不起丝毫作用,因为在胃肠道里,酶蛋白会毫不例外的被分解为氨基酸和寡肽片段。但直接注射进血管中,却可以作用于人体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发挥溶栓作用,治病救人,功莫大焉。对比技术含量,优劣一目了然。一个是刮和晒,一个是工序复杂的化学提纯;一个是几十种物质的混合物,一个是纯净的化合物;一个有尿骚味还得吃下去,一个纯洁无味从血管注射;一个毫无证据的用来“治疗”感冒咽喉炎,一个证据确凿的用来救治心梗中风。除了中医粉,难道还会有任何智力正常的人对这种对比有任何疑问吗?恶心指数就不用对比了,太没有技术含量。与人中白和尿激酶类似,还有紫河车与脐血干细胞,黄花蒿与青蒿素等配对。虽然来源相同,但,恶心与纯净,无效与有效,落后与文明,巫术与科学,泾渭是分明的。
10月9日 下午 7:25
其他

取象比类与中医

作者:挣脱枷锁的囚徒(医学硕士,医务工作者)“取象比类”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也是中医理论和方法学构建的主要思维方式。是指在观察事物获得直接经验的基础上,运用客观世界具体的形象及其象征性符号进行表述,依靠比喻、象征、联想、推类等方法进行思维,反映事物普遍联系及其规律性的一种思维方法。盖源于《易经系辞
4月9日 下午 11:12
其他

说一说我国道德败坏的复方药

作者:张功耀(中南大学教授)在我国药品市场,有许多令人眼花缭乱的复方药。其中,有些纯中药的“复方药”不过就是用了“复方”这个名,让古老的中药配方穿上了一件“西医”的新装。比如,坊间流行的复方丹参片,由丹参、三七、冰片组成,就是这样的例子。我国还有一类“复方药”是由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引起的。比如,被我国药物学家翻译成“复方甘草酸苷片”的保健品(附记:我国把它当药品),实际的意思是指多种甘草素的复合。单一性的甘草素是无味的,多种甘草素复合在一起,则比蔗糖甜30到50倍。所以,所谓“复方甘草酸苷片”的真实含义是最原始的多种甘草素的混合。由于甘草素具有阻断肾脏里边的可的松代谢作用,所以高血压和水肿病患者应当严禁服用。最近,医学界还有甘草素对消化道溃疡和慢性肝炎患者有益的报道,但其证据至今不充分。因此,在国际药物学界,甘草素还没有入药,也没有人去提纯单一甘草素,所以甘草素至今还是以其原始的复合形态出现在市面上。本文所讲的复合药,特指两种以上分子实体的药物复合之后而出现在市场上的药。像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将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咖啡因三种分子实体的药复合在一起;21金维他,将21种分子实体的药复合在一起;还有的“复方药”,将一种或多种分子实体的西药与另外一些中药复合,即,“中药掺西药”或“西药掺中药”;这些就是本文所要谈论的复合药。我要告诉各位读者的是,我国制药厂生产的这一类复合药,100%都是不道德的。它们100%地都可以归到受了严重污染的劣质药一类。在国际医学界,复方药属于个性化用药。它是针对一些特殊的病情(如未被认识的新型疾病)和特殊的用药环境(如药品短缺),经由主治医生、病人和药剂师协商一致的前提下而采取的一种用药方法。通常情况下,用于医学目的的复合药剂都不得商业化。极少量商业化的复合药也必须无一例外列在“控制使用”的范围以内。只有用于调味、保健、美容、护肤等目的的复合药剂,才可以商业化。在美国,复方药剂的配制和使用,须接受三个独立机构的监督管理。一是美国专业复方药中心(Professional
4月6日 下午 6:40
其他

中药名字收钱,西药成份治病,这骗钱套路也太普遍了吧……

“祖传秘方”、“秘制神药”、“中医世家”、“民间神医”......很多人一看见类似的字眼,刻在DNA里那股神秘的东方力量便蠢蠢欲动。正规医院挂号开的药算什么东西?经朋友多番转介,重金向民间大师求来的祖传秘方才最牛x。但他们不知道的是,所谓有“神效”的祖传秘方,大多是违规添加了化药成分的假中药,所谓民间神医,大多也是干着挂羊头卖狗肉勾当的大骗子。微博账号@凯喜博士DrCash
4月2日 下午 8:13
科技

这些著名学者是如何看待中医的?

中国人在解释自然现象和人体奥秘时,很大程度上依靠直觉推理。医学和生理学全部建立在道家哲学的五行——金木水火土之上。这种思维方式是蛮荒初民思维特性的残遗,常是近于幼稚的幻想。——林语堂(作家)二十七
3月26日 下午 8:06
其他

“小儿惊风散”的安神效果是汞中毒的症状

作者:龙哥“小儿惊风散”是常用中成药,收载于《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很多中医将“小儿惊风散”视作儿科圣药,经常给有哭闹现象的婴幼儿开出这种药。有些正常婴幼儿的家长也会给孩子服用“小儿惊风散”,据说是可以预防和避免小儿惊风。本文要揭露的是,不仅仅“小儿惊风”是不科学的概念,而且“小儿惊风散”还是可怕的毒药。负责任的家长不要用这种毒药摧残自己的孩子,药监部门更应该严禁这类毒药上市。小儿惊风是中医的说法,原本指的是幼儿四肢抽搐和暂时性意识不清等症状。所谓的惊风只是一组症合征,并非指某种特定的病,医学上将这类症状称为癫痫、脑性发作或惊厥性疾病。现代医学已经证明,这些症状均缘于阵发性脑(皮质)神经细胞机能障碍,很多疾病都可以导致这种障碍,如脑部肿瘤、脑部感染(流脑、乙脑等)、感冒、中毒性痢疾、肺炎、流行性腮腺炎、代谢和内分泌异常、外伤等。中医大约从宋代开始观察并记载了这些症状并称之为惊风,古人认识水平有限,不可能发现真正的病因,所以只好在传统中医理论的基础上主观臆测。北宋钱乙所著《小儿药证直诀》中以“心主惊,肝主风”立论,宋《太平圣惠方》认为“夫小儿急惊风者,由气血不和,夙有实热,为风邪所乘”、“夫小儿慢惊风者,由乳哺不调,脏腑壅滞,内有积热,为风邪所伤,入舍于心之所致也。”此后小儿惊风成为古代儿科四大证之一,
3月10日 下午 6:12
其他

既喜欢甜味又害怕长胖可怎么办——幸好还有它

回答这些问题,要涉及到另外一类甜味剂,它们与蔗糖一样是碳水化合物,都或多或少提供能量,也影响血糖,因此称为“营养性甜味剂”。在计算膳食能量时要将它们吸收代谢后释放的能量值计入其中。
2015年11月15日
其他

狂犬病——肆虐至今的疯狂之灵

2014年12月12日下午,北大第三医院抢救室,一名32岁男子因狂犬病发身亡。北京疾控中心随即于当日启动防范措施,通知与其接触的亲友、同事及医护人员注射狂犬病疫苗。
2015年10月16日
其他

说一说我国道德败坏的复方药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曾经于1986年6月13日接受注册了由苯丙醇胺与氯苯那敏复合组成的康泰克12小时缓释剂(contac
2015年10月10日
其他

舌尖上的风险-艾蒿

比值降低,肝脏重量和肝体比值增大,病理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肝脏病理组织损伤;肝毒性损伤程度与给药剂量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相关性;以挥发油的损伤最大;经过20天恢复期观察,上述部分病变不可逆。[11]
2015年8月15日
其他

那些错误的用眼“常识”,你都知道吗?

获取更多靠谱的健康资讯点击上方蓝字“健康公园”马上一键关注作者京虎子
2015年6月18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刮痧的原理

点击上方蓝字“健康公园”马上一键订阅获取更多靠谱的健康资讯著名中医干祖望先生有一篇文章《扣在中医头上的九盆脏水》,里面说有九种治疗方法是不明真相或别有用心的人强加给中医的。其中之一就是刮痧:“第二盆脏水:提痧、刮痧。‘提痧’和‘刮痧’,在权威的《中国医学大辞典》上没有它的一席之地,证明中医学中没有这个治疗方法。或许你认为这是解放前的著作,而且还是私人作品,但再翻一下解放后由政府主持编篡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传统医学》,读遍了一百八十多万字,翻通了七百九十四页,关于中医的‘有法必录,无方不备’,独不见‘提痧’和‘刮痧’。这不是中医的东西,又是一盆污泥浊水向中医头上泼来。”我们坚决不能同意干老的意见,怎么能仅仅以《中国医学大辞典》和《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传统医学》为标准来判断一种疗法是不是中医的呢?中医的博大精深岂是这两本书所能囊括得了的!据中医史学家考证,“刮痧”疗法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那时老祖先们生病还没有专业中医的护佑(不是“忽悠”),出于本能或者偶然,发现用石片按摩、捶击、刮掠身体表面的某部位,会意外觉得舒适甚至缓解病痛。这就是所谓“砭石疗法”,有考古实物为证的。自然,“砭石疗法”不仅是“刮痧”的雏形,也是针灸的的源头,大家历史都悠久的很。一万到两百万年后,公元1337年,元代医家危亦林终于把这个雏形变成了文字记在《世医得效方》中,一种治疗“沙症”(即“痧症”)的方法:“又法治沙证,但用苎麻蘸水,于颈项两肘臂两膝腕等处戛掠,见得血凝皮肤中,红点如粟粒状,然后盖复衣被,吃少粥汤或葱鼓汤,或清油个葱茶,得汗即愈。此皆使皮肤腠理开发松利,诚不药之良法也。”苎麻就是原始刮痧板,水就是原始刮痧油,“戛掠”就是刮掠的意思。清医家郭志邃于1675年所撰《痧胀玉衡》是关于痧症和刮痧的专著。郭志邃把痧症详细分为五六十种之多,这种分法的繁细其实与疾病本质无关,其中大部分的痧症都是传染病,当时的人类对其病因还没有摸到门。痧症治法有三:痧在肌肤者,刮之而愈;痧在血肉者,放之而愈(放血);痧之深而重者,非药莫能回生。不明病因和病理,所有这些讲究都是想当然而已。如“痧有为真心痛,亦朝发夕死,夕发旦死,寄于真心痛之例。此二症者,虽属不治,若知其原于痧者而疗之,亦可挽回。”用刮痧可以挽救心肌梗死?其他如“大头瘟”实为鼠疫,“急喉风”可能是白喉,至于各种出血性疾病、妇产科病、寄生虫病、急腹症等等,郭志邃都认为是“痧之为病,种种不一”“痧症百出,传变多端”,吹牛“余之治此等症,随处救人,确有奇验。窃恐前人无论,难启后贤,因着为集,仍不敢秘,以公诸世。庶几其有以行我心之不忍,而幸不为斯世无所用之人欤。”得了吧,妄想臆断,流毒无穷,害人无算是真的!总之,刮痧是中医疗法没错,赖不掉的。除了干祖望外,似乎也没有哪个中医想赖掉。那么,刮痧的原理是什么?中医刮痧“原理”与其病因病机学说一脉相承,完全是基于想象的。所谓“痧”,原本为“沙”,是皮肤上细如沙粒的出血点,大的叫瘀斑,出血点和瘀斑都是“痧”。有非常多的疾病可以出现这种皮下出血,各种急性感染性疾病、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肝肾疾病晚期、某些中毒等等,是一大群病因完全不同、机制完全不同的疾病。中医笼而统之,以“痧症”名之,不仅毫无意义,于事无补,更可能导致严重危害。作者曾接诊的一名急性白血病患者被中医刮痧,导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差点不明不白丢掉性命。中医认为痧是“痧毒”侵入皮肤形成的,刮痧,就是要通过调整阴阳、活血祛瘀、舒筋活络等等原理达到排除痧毒的目的。小时候,奶奶没少给我们刮过痧,她老人家泉下有知,她那一刮居然可以调整阴阳、活血祛瘀,一定会哑然失笑吧。刮痧哪有这么神秘,其唯一本质就是皮下出血(拔火罐也一样)。皮下出血有两种,一是自发出血或受伤后出血不止,这个是病态,叫做出血性疾病,种类多多,是由于血管或血小板或凝血机制出了问题,如血小板减少、血友病等等。一种是受伤后引起的出血,刮痧拔火罐都是这一类。在刮痧板的物理作用下,皮下毛细血管被迫破裂,血液漏出血管,破的小成点,破的大成片,这就是“痧”,哪有什么毒呢?有人问,为什么有的地方刮的出有些地方刮不出,有时候刮得出有时候刮不出呢?其实很好理解,刮得出的地方多是皮肤菲薄或血管分布密度高的地方,如肘弯处。其他地方并不是刮不出,只要你用足够的力度,就没有什么地方刮不出痧来。纳粹的皮鞭下,身体到处都是“痧”;地震中灾民的挤压综合征,其皮肤上的表现也是“痧”。中暑或发热的时候更容易刮出,是因为这个时候浅层血管处于充分开张的状态,更容易受到物理损伤的缘故,这很好理解。刮痧的原理不过如此,没有任何神秘的东西在里面。既不是刮出了什么毒什么瘀,也不是改善了什么微循环,这都是扯淡。它就是人造出血。那刮痧为什么有疗效呢?它,它怎么就有疗效了?它对什么病有效了?证据呢?作为医生,我们只能相信有证据的疗效,这是基本信念!作为病人,我劝你,一定要相信那些只相信证据的医生,这也应该是基本信念不是吗。分
2015年6月15日
其他

应该怎样补血

TXA2是怎么形成的呢?原来血小板的膜中含有一种叫做花生四烯酸(AA)的人体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在受到刺激后,AA会被激活、游离而产生系列活性物质,
2015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