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故事

人物特写

黄土地的孽债:留在陕北的知青女儿

来源:老知青家园那还是1985年5月的一天,在延安市宝塔山下的延河饭店,召开了延安地区北京同乡联谊会,讨论白描创作的长篇纪实文学《苍凉青春》,书中记述了嫁给陕北老乡的几位北京女知青的命运。当大家正在踊跃发言、争论时,会场角落里多了个十几岁的姑娘,一身陕北女子打扮,一双大眼睛盯着讲话人,不时用手擦着泪水。我们惊奇了,哪来的?主持会议的人当众介绍:“她不是客人,是我们知青的后代,是北京知青的遗孤,她从洛川一个小山村来,是从街上听到广播寻来的,她叫王杨玲。”王杨玲的父母是1969年到洛川插队的,插队的小山村太偏僻了,生活也实在是太艰苦太寂寞了。在这女人离不开男人,男人离开女人也活不下去的地方,求生的本能,使少男少女自然接近了,他们相依相恋,屈从生命的本能,终于生下一个不足月的女婴,偷尝爱情禁果结出苦瓜。虽说这里是文化大革命都几户扫不到的角落,爱情遗忘的角落,但流言蜚语、辱骂指责,搞得其他知青在村里也抬不起头,而且恶劣的环境连他们自己也是泥菩萨过河。最后他俩只有孩子送人。一户陕北老乡收养了孩子
2023年10月2日
其他

沈从文与丁玲:从情同手足到反目成仇,恩怨背后折射人性

1979年邓小平访美时的一个举动轰动了美国二战中意大利军队伙食好到什么程度,英国战俘吃完后泪流满面..作者:历史真相档案来源:海蓝的诗生活(ID:gh_21f96b5f6e2b)从情同手足到反目成仇,沈从文与丁玲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01.深厚友谊,至交好友提到沈从文,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边城》,这个唯美却又带着几分悲戚的故事,让许多人开始了解这位作家。他的成就并非局限在小说中,晚年沈从文致力于中国古代历史与文物研究,更是写下《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开创全新领域。丁玲,同样是位伟大作家,其作品《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着眼于一个普通小村庄。描述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更展现了农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家致富,走上光明道路的美好场景。她是位坚定的革命党人,是顽强的革命者,终其一生都在同阶级敌人做斗争。沈从文向往自由,不愿意被拘束,只想进行自己热爱的研究,进行单纯的创作。丁玲是坚定的革命战士,希望用作品唤醒人们的反抗意识,积极投身到革命事业中。这两个看似不相干的人,却早在青年时期,就已经有深厚友谊,彼此往来甚密。两人相识于微末,初认识时,彼此不过都是二十出头的年纪,沈从文略长丁玲两岁,一直以兄长自居,给予丁玲许多帮助。胡也频1925年,胡也频还只是《京报》的一个小小编辑,沈从文频频投稿,文章字字珠玑,胡也频大为欣喜,两人也因此相识,逐渐有了联系。彼时胡也频的女友正是丁玲,谈话间偶尔提及沈从文,这个眉清目秀带有书生气的青年,引发丁玲好奇。于是在胡也频的介绍下,沈从文和丁玲相识。两人同为湘西老乡,第一次见面便聊得投入,尽兴时干脆用上了乡音,把胡也频给晾在一边。沈从文这时在香山慈幼院的图书馆内工作,拿着不高的薪水。丁玲和胡也频正是热恋期,三人都囊中羞涩,都在房租便宜的香山,租下了公寓。尽管收入微薄,但三人都过得恣意潇洒,轻松自在。正是无忧无虑的年纪,又有好友作伴,就算钱财窘迫,生活困顿,只要一起谈论诗歌文学,就再无烦恼。这段日子是自由的,要是丁玲得到了家中的接济,或是胡也频发了工资,又或是沈从文的投稿被接纳。有了意外之财,当然得犒劳自己。有钱就饱餐一顿,随意乱花,没有计划。丁玲没钱就节省着过,连房租都交不起的日子,三人在白天只能去大街上游荡,躲避来催缴房租的房东,到了晚上再回到出租房睡觉。这段岁月里,沈从文和丁玲的友谊迅速升温,二人干脆互道兄妹。脾气好的沈从文就是三人关系里的调和剂,每当胡也频和丁玲吵架时,充当劝架对象的总是沈从文。当两人的感情出现裂缝,也是沈从文出面调和,劝说两人和解。天性烂漫的丁玲,爱上了冯雪峰,逐渐和胡也频疏远,气的胡也频找到冯雪峰大干一架。这场三角恋以冯雪峰的主动退出告终。沈从文依旧从中调和,劝说丁玲不要放弃胡也频。最终两人重归于好,冯雪峰也黯然退场。这次事件后,三人都成熟不少,决心干出一番事业来。丁玲拉着沈从文一起南下,来到上海开办了红黑出版社,想要办出特色刊物,让《红黑》杂志扬名上海。三人埋头苦干一番,却没取得理想的成绩,彼此矛盾反而不断。彼时局势紧张,胡丁两人看不惯底层民众生活的凄苦,决心聚焦他们的生活,借此讽刺政治。沈从文却不赞同,他认为当小心谨慎为上,一旦沾惹政治,遭到清算,辛苦创立的杂志将直接烟消云散。意见不合的三人,谁也没法说服对方,加之杂志发行销量不佳,资金难以回笼,眼看杂志的发行愈发困难,三人索性散了伙。沈从文经由胡适介绍,前往青岛大学教书,丁玲和胡也频则结婚生子,并加入我党,成为地下革命分子。三个俨然已经走上不同道路,此时的他们,依旧看重这段友谊岁月,却没料到,一场灾难即将降临。02.关系破裂的前兆时间一晃来到1931年,这一年丁玲胡也频遭逢劫难,胡也频被捕入狱。胡也频从事革命事业,还加入了左联的两人,名气扩大的同时,早已成为当局的忌惮对象。这一年的2月份,包括胡也频在内的五名革命战士一同被捕,当局给出的理由是他们都是反动派。远在青岛教书的沈从文得知胡也频被捕的消息后,积极四方奔走,动用一切关系想要救出胡也频。沈从文先是通过胡适的关系,找上了北大校长蔡元培,又托关系找到了时任中央秘书长的陈立夫,请求他出手相救。爱惜羽毛的陈立夫不愿意踏入这趟浑水,含糊其辞表态,没有明确同意,也没有明确拒绝。最终胡也频在监狱内被秘密杀害,壮烈牺牲,留下身怀六甲的丁玲,独自承担丧夫之痛。沈从文同样伤心欲绝,他因自己没能帮上忙而自责。反倒是丁玲还来劝解沈从文,让他不要悲伤。丁玲认为,胡也频是为了崇高理想而牺牲,他的死是有价值有意义的。这一时期开始,两人在观念上的不合,已经初步展露端倪。两人尚且没能注意到,一点点小事的累积足以消磨多年的友情。尽管胡也频已经英勇就义,但丁玲仍处于被当局怀疑的名单中,生命随时受到威胁。只有沈从文再次伸出援手,他先是把刚刚生产完的丁玲送到妹妹家安顿,让她有地方落脚,休养身体。又把东拼西凑借来的1000块大洋全数交给丁玲,缓解她的经济压力。随后沈从文更是大胆的和丁玲扮作夫妻,秘密把孩子送到老家照养。就在沈从文为了丁玲东奔西走,四处帮忙之际,他完全忘记了自己还有工作在身,错过了前往武汉大学的任教时间,无奈与这份工作失之交臂。尽管丢了工作,沈从文也没半分抱怨,他在安顿好丁玲后就返回青岛继续教书,丁玲则留在了上海,继续自己的革命事业。尽管丈夫因此而丧命,但丁玲也绝不会退缩,唯有继续战斗才能慰藉死去的丈夫。不惜一切也要继续为革命事业奋斗的丁玲,在1933年被捕入狱,秘密看押在南京。沈从文依旧多方奔走,寻求帮助,想要解救丁玲。丁玲和孩子但这一次的救援依旧没能成功,丁玲在被关押了3年后,才被释放。期间沈从文误以为她早已牺牲,悲痛之下还写出了《记丁玲》来悼念两人的情谊。就在文章发表后不久,无法承受舆论压力的当局,释放了丁玲。但这一次出狱后的丁玲,却和沈从文有了不小的隔阂。丁玲在意的事情有二,其一为冯雪峰曾经找上沈从文,希望借助他的文坛的声望,发动舆论,要挟当局释放丁玲。但沈从文拒绝了冯雪峰的请求,理由是他从来不沾染政治,救援丁玲是其个人行为,不能强行裹挟别人也加入。其二便是,在丁玲被捕入狱的期间,沈从文曾经路过丁玲老家常德,却没有去拜访孤苦无依的丁母,不知礼数。殊不知彼时沈从文只不过是路过常德,一心都挂念在自己重病的母亲身上,自然没有想到应当去拜访丁母。这本来只是两件小事,但却横亘在两人之间。两人隔阂不断加大,沈从文又拒绝了丁玲的邀请,不愿意成为革命者,不想涉及政治。沈从文反而劝说丁玲去当局的教育部任职,做些实事。两人自此有了巨大分歧。丁玲在深思熟虑后,决心前往延安,继续自己的革命事业。作为第一位走向延安的作家,在革命根据地的日子,丁玲创作出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此后她一直以红色作家自居,革命热情空前高涨。两个理念完全不一致的好友,就这样渐行渐远。03.反目成仇,恩断义绝当丁玲在延安发展革命事业的同时,沈从文依旧在大学教书,过着他平淡的生活。两人逐渐减少了联系,关系也逐渐淡漠,再不复从前那般亲密。随着全国解放后,1949年,两位阔别已久的好友,在北京再次见面。这次会面中,丁玲全程都表现的冷漠敷衍,透露出对沈从文的抗拒,大失所望的沈从文,也决心放弃这段友谊,自此两人从好友,转变成为了陌生人。如果就这样相忘于江湖倒也算是勉强抚慰过往,偏偏本该再无交际的两人,因过往的那篇《记丁玲》不得已反目成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表明立场,丁玲发布了《也频与革命》文章。这篇文章中,充斥着对沈从文的批判,用沈从文的不革命与自己的革命做对比,彰显自己的身份立场。而由于《记丁玲》中,沈从文花大量篇幅描写丁玲的恋情,与胡也频、冯雪峰等四人的纠葛,这也让丁玲感到大为恼怒。这一时期的男女关系是保守的,沈从文笔下的她,儿戏般对待感情,更于多人有纠葛,给丁玲招来不少议论。要想表明自己的立场,就只有对沈从文进行全方位批判,全盘否认《记丁玲》的一切内容,自己才能重获安宁。于是在文章中,丁玲斥骂沈从文就是个伪君子,是个贪生怕死的胆小鬼,只会计较个人利益的得失。她怒骂沈从文是故意写文章来彰显和自己友谊深厚,殊不知不过是表面功夫,此后自己实在不愿意理他。《记丁玲》更是一部拙劣之作,通篇都在胡言乱语,没有半分可信度。这篇《也频与革命》发表后,沈从文也从《诗刊》中看到了丁玲的新作。曾经的好友,自己大力帮扶的好友,却对自己毫不留情的斥骂声讨。沈从文向来是个脾气极好的人,鲜少有动怒的时候,但丁玲的此次举动,却是真真切切伤透了他的心。沈从文没有在公开场合做出过对丁玲的回应,只是在给好友的来往信件中,用大量笔墨抒发自己的郁闷。他在信中写道,“自己像是被鲁迅所说那般,冷不防从背后杀来一刀。”他更是认为,丁玲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立场,不惜把自己这个多年好友都当做垫脚石。沈从文理解丁玲这些年受尽委屈,遭遇凄惨,但确实和自己没有半分关系。她有苦衷,但她的怨气该向谁抒发,她自己心中清楚,却不敢找上正主,只能拿自己这个无辜者来炮轰,这样的做法,可见在她心中自己早已不再是她的好友。沈从文写下《记丁玲》的时间,距离当时早已过去了数十年,实在没有必要再去旧事重提。当初沈从文写《记丁玲》,满篇都是对好友的悼念,他不曾做过对不起这段友谊的事。丁玲和胡也频被捕,每一次沈从文都极力去疏通关系,自认为做到了问心无愧。在沈从文看来,真正有才华的作家,就应该潜心写书,研究文学创作,而不是去大搞特搞革命,这简直是本末倒置。但丁玲却认为,只有自己成为革命者,才能理解革命的内涵,自己无法切身处地的感受,是无法写出真情实感的作品的。意见完全相佐的两人,终究还是走上了截然相反的道路。晚年的沈从文致力于历史研究,丁玲一直以革命者自居。在怒斥沈从文事件后,两人再无联系,就算在公开场合见面,也从不打招呼,都不约而同的忽视了对方。本该是好友的两人,却走到了这般地步,实在令人唏嘘。但若说对错,两人站在自己的立场,都无过错。只能感慨这无常的命运,让一对好友变死敌。他们的恩恩怨怨背后,是折射出的人性之恶,更是时代洪流的变迁。
2023年4月23日
其他

没有他们,我们早就输得“裤衩都不剩”

时间过得太快,转眼2022年已经接近尾声。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已经离开我们整整一年了。《大国脊梁》中国现代科学家珍邮典藏大全
2022年11月10日
其他

陈寅恪:独立精神和自由意志是必须争的,且须以生死力争

陈寅恪(1890.7.3-1969.10.7),中国现代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关于陈寅恪,学术界、思想界对他的评价颇多,网上流传的各种八卦趣事也是五花八门。他的“三无学人”身份与“三不讲”的治学精神,成为传诵一时的学界奇观;其“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更被视为一种民国学术的风骨与标杆。
2022年10月25日
其他

沈从文最经典的9句话,渡了无数人

“我到这街上来来去去,看这些人如何生活,如何快乐如何忧愁,我也仿佛同样得到了一点生活意义。”就如一位读者所说,“(他)在泥泞的生活里,写尽露水的美。”他也用他的笔,直面人性——
2022年10月14日
其他

57岁农民工困在上海的春天

周航编辑|王姗来源
2022年3月29日
其他

同是红尘悲伤客,莫笑谁是可怜人

思想者书店(ID:woshisixiangzhe)摄影师:Kristina
2022年3月18日
其他

我们目前所面临的七种尴尬状况

我们准备好了吗?三孩政策放开:对不起,我不能生二胎关注灵魂故事,查看更多精彩内容▼你的每一个“赞”和“在看”,我都喜欢
2022年3月17日
其他

一个心酸的小故事

风逝心语来源
2022年3月16日
其他

他走了

北方女王来源
2022年3月12日
其他

“窝囊”的父亲

张正直来源
2022年3月10日
其他

一身傲骨梁漱溟

|群学君来源
2022年3月9日
其他

穷人的自尊(引人共鸣)

搜狐网摄影师:Abdullah
2022年2月28日
其他

乌克兰人自述:我们被抛弃了

故事FM(ID:story_fm)🎧
2022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