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Mayalit·玛雅分享 | 以孝治国的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母亲节?
现代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而在非常注重礼教的中国古代,有那么多传统节日,为何没有设立母亲节,来表达对母亲的敬爱呢?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PART-01古代每一天都是母亲节中国古代社会由六行、六德、六艺这几个基本价值观构成。“六德”是指义、忠、智、信、圣、仁,而仁是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其基础思想、基本支柱是“孝”,即我们所说的孝道。《孝经》的出现,不仅将“孝”定义为“德本”,更视其为“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让“孝”有了自己的概念体系,历代王朝无不标榜“以孝治天下”,唐玄宗还曾亲自为《孝经》作注。在儒学的影响下,汉代开始全方位推崇“孝”,从简单的道德要求,变成了治国方略中的关键一环。帝王以身作则,带头行孝,谥号中都有一个“孝”字;并在朝政中推崇“以孝治国”,官吏的选拔十分注重孝廉,这叫“举孝廉”。也就是说,在汉代无论是做人还是做官,孝是最基本的条件和要求。汉文帝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亲尝汤药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此外,还有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如卧冰求鲤,王祥父母患病,他悉心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使冰融化求得两条鲤鱼,给继母食用。在整个古代社会都如此推崇“孝道”的风气下,人人心中都有礼法的准则,上到九五之尊的帝王,下到民间的黎民百姓,他们都认为敬母乃天经地义,应以实际行动,将孝道贯彻在日常点滴当中,真诚地孝顺母亲;其次,古人讲究“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儿女们能经常陪伴在父母的身边、孝敬母亲;再次,古人表达情感的方式比较含蓄。所以,对古人而言,没必要特意设立一个节日过节。PART-02古代母亲节礼物以诗画寄托思念祝愿母亲,用才华巧妙表达心意,是中国古代最为流行的礼物。其中,最为著名的题材便是“萱草”。萱草也被称之为忘忧草,有各种各样的品种,包括我们吃的黄花菜也是其中之一。起初,萱草作为忘忧草,用作减轻妇女对远行丈夫和儿女的忧思。渐渐,萱草便和有所思念的妇女联系在一起。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曾写到:“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民间便有送萱草、画“萱草”赠予母亲。历史上最厚重的礼物当属后母戊鼎,后母戊即“献给敬爱的母亲戊”之意。这是商王祖甲献给亡母妇妌的青铜鼎,是目前已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这尊厚重典雅的方鼎见证了数千年前的孝文化,更铭刻了儿子对母亲沉甸甸的爱与深深地怀念。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作为战败国的战争俘虏而远离家乡的游子赵义深给母亲准备的礼物,是他“北漂”数年后才攒钱买下的一匹布,并托人捎去给母亲。最后赵义深至死也没能再回到阿娘身边,但他的书信与布匹,却成为母亲离世前的珍藏。结语中国古代提倡孝道,形成了“百善孝为先”的理念,无数人用行动、诗词、礼物等方式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恩。所以在中国古代,其实并没有母亲节这一说,也没有用节日表达某种感情的传统,而是用中国传统的礼法制度来强化这种感情。【编辑】姚双喜、陈琼珊【审核】梁聪【图片文字来源】网络【联系人】陈佳全【联系电话】0752-533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