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天地之中,黄河南岸,有一座千年古都。相传,上古时期黄河泛滥,大禹在此治水。十三年间,三过家门而不入,耗尽心血,终成治水大业,还百姓平安。中国象棋里的那条“楚河汉界”,其原型即出自发生于此城的楚汉争霸,这座城,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这座城,就是郑州。点击播放视频:这,就是郑州1.郑州,并不靠火车今天的郑州,是中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陇海、京广“一横一纵”交汇于此,人们在郑州乘火车,可以直达中国任一省会城市。可点击放大观看铁路网铁路的延伸,让这座本来不靠海的内河城市,有了与世界无缝交流的机会。每天,一列列载满电子配件、医疗器械、食品的火车从郑州出发,沿着陇海线往西,经新疆阿拉山口、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直达德国汉堡,为铁路沿线的人们,带去时尚新鲜的玩意儿。点击播放:郑州北站物流枢纽航拍可以说,中国的铁路心脏就在郑州,郑州与铁路密不可分。但所谓“火车拉来的城市”这一说法,对于古老的郑州而言,其实并不准确。众所周知,黄河流域是中原华夏文明的起源地之一。而身处“天地之中”的郑州,更是黄河流域的核心之地。凭借着优越的自然条件,先民们一早便在此风水宝地中繁衍生息、安居乐业。据考古专家研究,郑州地区也是现代东亚人最早活动的区域之一,早在数十万年前便有人类活动踪迹。那为何还会存在郑州的历史晚于开封、洛阳等古城的印象呢?郑州大河村遗址出土文物。图源:图虫创意这大概也源自于交通。毕竟在中国,“路通,则财通”。一座城市的发展,其实与时代所需的交通运输息息相关。在铁路出现之前,人们最便捷的出行方式是水运。于是,历史的选择成就了全国最早的水运中心——洛阳,以及汴河之畔的开封。上:开封鼓楼,下:洛阳城应天门遗址。图源:图虫创意但在历史上,水运地位不如洛阳、开封的郑州,并没有人们普遍印象中那么低调。这一点,可以从现在郑州的大致方位中辨认出来。今天的郑州,西靠中岳嵩山,东临广袤无垠的黄淮平原。在全市下辖的6区5市1县中,自西向东分布着大大小小20多座山峦,丘陵、高山、平原、洼地,地形地貌相当丰富。从登封望向嵩山。图源:图虫创意金水河、熊耳河、贾鲁河、伊洛河等横穿市区蜿蜒而过,分别注入淮河与黄河,又使郑州成为两大水系交汇的城市。尽管每年雨季到来时,黄河水位上涨,从黄土高原裹挟至此的泥沙淤积,河床升高,会短暂形成举世罕见的“地上河”奇观。但不得不说,单从自然地理的角度上看,郑州不输开封、洛阳。郑州黄河大桥。图源:图虫创意于是,凭借以山为屏、以水为带的优势,郑州开启了源远流长的辉煌文明。2.八大古都,谁与争锋2004年11月,经过全国各地专家学者的多番讨论,最终决定将郑州列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消息一出,舆论哗然。时至今日,郑州被列入八大古都已17年,但网络上的质疑之声仍普遍存在。河南郑州中原福塔,又名“河南广播电视塔”。图源:图虫创意郑州的历史真的不够长吗?根据史料记载,黄帝生于轩辕丘,都于有熊国。在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关于有熊国的记载如下:“或言新郑县,故有熊之墟,黄帝之所都也。”文中所指的新郑,即为今天郑州市下辖的新郑。据考古专家事后考证,在今天具茨山一带,曾发现疑似黄帝的活动踪迹。相传为黄帝部落当年用于存粮的王仓、战蚩尤的点将台以及化干戈为玉帛的葬兵符处等历史文化遗址皆在郑州市内。郑州新郑黄帝故里,轩辕黄帝塑像。图源:图虫创意尽管黄帝都新郑,可被视之为中原华夏文明的起源,但首都的来源必是以国家为前提。因此,郑州的古都起源,应在距今约3600年前的夏朝。或许是因中原文明起源的加持,夏朝初期的统治者才会如此认同今郑州一带,并将此地定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首脑所在。“禹都阳城”,成了当时郑州地区响彻华夏的一个标志。2015年郑州东赵遗址报道。截图自新华社报道从“禹都阳城”开始,郑州进入一个古都营建的时代。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黄河流域代表着华夏文明的最高水平。因此,继夏朝之后,为了提高商朝影响力,商王仲丁又将商朝统治核心由毫(遗址位于今天河南商丘)迁往隞。史载,“仲丁迁隞,邦国始宁。”而仲丁所迁隞都,其遗址据信为今日郑州的商城遗址。郑州商城遗址。图源:图虫创意然而,这次迁都并非长久之计。据史书记载,“自仲丁以来,废适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乱世中,王朝的正统难以得到确认。因此,商王朝的迁都计划,被迫再度启动。自仲丁以后,商代又经历了四次迁都,而每次迁都意味着一场王族内斗。随着迁都与王族内斗的并行,曾经强大的商王朝历经了近600年的传承,最终灭亡。郑州的商朝城墙。图源:图虫创意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郑州古都就此没落。经历商都时代的发展,隞的手工业、商业贸易等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俨然成为当时仅次于殷墟的东方重镇。因此,在商亡于西周之后,周武王才会如此重视这一地区。在周武王的统治和推动下,他的弟弟管叔鲜获封于此,建立管国。按周武王的战略意图,管叔到此的任务应为监视殷商遗民,维持社会稳定。航拍郑州商城遗址。图源:图虫创意然而,负责维稳的管叔最终却辜负了周武王的一番所托。在周公摄政后,管叔带头造了反,管国也匆匆消失于历史长河中。管国灭亡后,其境内领土一度收归国有。直到西周末年,管国境内的领土才得已以“郑”之名重新亮相。彼时,周宣王之弟姬友获封郑地。早期的郑国国都位于今天的陕西境内,距离西周王都鎬(今陕西西安)非常近。但随着西周晚期,周王室势力衰微,再加上幽王昏庸无道,郑国国君逐渐萌生出将国都东迁避祸的想法。郑州苑陵遗址公园。图源:图虫创意为此,郑桓公特地请教了掌管西周王室历史的太史伯。得知郑桓公有迁都的念头,太史伯并没有多说什么,仅告诫了郑桓公需谨记“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道理。承认矛盾的存在,并尽力化解矛盾才是诸侯国发展的关键。于是,有所顿悟的郑国人从公元前772年开始,便陆续将宗庙、世族等向东转移,以缓解因土地等自然因素导致的社会矛盾。在溱水、洧水交汇的地方,郑国国君看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安详之地。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下,一座新的都城被建立起来,而这座新建立起来的都城,即今天郑州市内的郑韩故城。郑韩古城遗址,作者:Zhangzhugang,协议: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