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

其他

玉壶存冰心,风雨“摆渡人” | 献给我的导师王晓军老师

玉壶存冰心风雨“摆渡人”此文献给我的导师,统计学院王晓军教授。王晓军老师在联合国世界数据论坛发言和王老师的缘分始于本科一年级的新生研讨课。那时的我认为王老师是学识渊博的、不苟言笑的,甚至是有些严厉的。课堂上她毫无保留地传授其所知所学,解答同学们或浅显或新奇的问题,鼓励大家对学术追求,对行业好奇……偶尔会因为大家只顾埋头完成作业而失语,但仍然苦口婆心劝诫同学们要把握当下这个了解未来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宝贵机会。面对同学们的不积极,王老师没有视而不见,她不追求所谓仅仅完成教学任务的表面平和,而是“水滴石穿”地点破教化,这份对学生成长的无限责任感,是当代教育工作者中难能可贵的。我现在看来才悟出其苦心,更深感幸运在大学生活之初遇到了王老师。王晓军老师看望统计学院新生后来我发现王老师其实很爱笑,笑起来温柔和蔼,充满着抚平不安的能量。她在组会上总是笑着肯定大家的汇报成果,提出指导性的建议;在学期聚餐的餐桌上如邻家阿姨般和大家嘘寒问暖,闲聊大笑;在北京最美的春夏之交提议带大家逛公园赏花;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暖声询问大家的状况,千叮咛万嘱咐大家有困难可以向她求助……从学习到生活,从做学问到为人,王老师再忙也会抽出时间和师门的大家沟通交流,提供帮助,明明是导师的身份,却给了我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归属感。我想我会永远记得那天早上——我提交了毕业论文提纲但隔了一天没有收到王老师的意见。被彷徨和失措淹没的我端坐在电脑前,以为等待我的会是严厉的审判。就在我悲观地做好最坏的打算时,我收到了王老师的消息,她说“抱歉昨天没有及时回复你。”随即和我打了整整二十分钟的电话。这二十分钟里王老师帮我分析选题的可行性,提供可借鉴的主题和方法,细微如织地教导我如何做,怎么做才有价值。一只脚刚刚迈进学术的汪洋,我是风雨里漂泊晃动的船,而老师为我保驾护航。那段时间正直博士、硕士、本科论文开题的期间,王老师门下学生众多,哪怕是这样忙碌的时期她也给予每一个学生满分用心的答复,哪怕本科论文相比之下只是“过家家”水平的学术研究,她也借此机会培养了我们的学术能力。王晓军老师在统计学院新生见面会上发言人们每每赞誉教师工作者,都爱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可我想王老师于我,是“随风入夜,润物有声”的。每次讲座、每周一次的组会、每个有幸参与的项目里,王老师总能给我启发,教会我新鲜的知识。不断地毫无保留地传输,一直用她温柔而坚定的语调发声。大概是半年前的某一篇采访推送里,王老师说了一句我记了很久,大致意思是“可以为中国的精算教育和人才培养做点事情,我很高兴。”王老师的“润物”不仅仅是于我的,也是于更多应用统计方向的学子的。她有小我的价值追求,更有大我的精神追求,甘为教育事业献身的她,怎么能不令人敬佩。入王老师门下的短短一年,我收获颇丰,被老师的学术追求折服,收到老师的细心关怀,感激不尽,仅以此文无法言谢。在此衷心地祝王老师教师节快乐,身体健康,万事顺意!王晓军老师和师门聚餐合影文章来源:中国人民大学教工部文字
2023年9月28日
其他

行为世范 | 荣誉辅导员易丹辉、金勇进为统计学院新生作新生教育专题讲座

迎新之际,学校荣誉辅导员,统计学院教授易丹辉、金勇进面向全体统计学院2023级本硕博新生开展新生教育,以亲身经历感召责任使命,扣好入学后的“第一粒扣子”,帮助新生适应新环境、新起点、新节奏,跨出新征程的第一步,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金勇进在统计学院学生见面会暨新生教育活动启动仪式深情寄语全体2023级本硕博新生金勇进对加入统计学院的新生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祝贺,并提出三点期望:一是逐步读懂社会,这一代青年处于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历史进程中,希望新生不断探索崭新学习道路、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知识体系,在保持对专业学习热情的同时,感受多元交叉融合的广阔天地,以此达到“专与博”的统一;二是深入读懂自己,保持理性平和的心态,正确面对挫折与成功,建立正确自我认知,积极思考,勇于实践,以昂扬奋进的斗志探索个人前进方向,牢记作为“人大人”和“统计人”所肩负的使命,始终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不断深耕,与国家发展、学科进步同频共振;三是学会积极沟通,正确处理与亲友、师长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在处理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同时,要学会稳妥处理关系,做到良性竞争、互相包容、互相欣赏,维护团体和谐,实现共同进步。他希望同学们始终保持“实事求是”的心态对待学习和研究,对知识始终怀有毫无功利心的纯粹追求,做专业领域的杰出者,国家发展进步过程中的实干家。易丹辉为统计学院2023级本硕博新生讲授“善于学习,不断思考——科学学风与道德”专题讲座易丹辉首先提出“为什么要学习”的问题,并结合中外发展指出学习的意义在于“懂为人之道”;进而围绕“为什么要到人大学习”的问题,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的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点明人大人的底色是“知使命担当”。易丹辉对如何做到“善于学习”进行了阐释,勉励新生们作为新时代的统计人应当学会通过现象认识本质,揭示事物内在规律,从而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的变化;她指出,善于学习最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去不断思考,她为新生提出具体详实的学习方向,建议新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不断阅读、归纳、思考。作为统计学院的学生,更应牢记“统观国策,计量民生”的初心使命,无论从何处来,日后身处什么岗位,都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都要不断奋进,争做“复兴栋梁,强国先锋”。她鼓励新生“在思考中成长,在实践中提升”,要时刻牢记人大学子肩负的使命,不仅要学得过硬本领,更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客观地认识事物、认识社会、认识科学和认识自己,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易丹辉教授和金勇进教授的谆谆教导和殷切嘱托,帮助新生们收获详细的学习和人生建议。他们更以渊博的学识和方正的人格,为新生指明求学问道的方向。未来,统计学院将进一步发挥荣誉辅导员的力量,搭建起老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平台,引导青年学子承担应尽的责任和使命,继续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文字
2023年9月13日
其他

统院迎新 | 2023年统计学院拔尖人才培养项目一览

项目介绍统计学(统计与数据科学)拔尖班一、设立学院:统计学院二、人才培养目标对标国际一流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人才培养的改革方向,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强基础、重素质、重能力、具备科研创新和自主学习能力的统计与数据科学拔尖人才,培养统计学与数据科学领域的领军人才。三、选拔时间与规模大一下学期期末面向统计书院2023级学生选拔,主要参照大一两学期绩点与数学成绩,不超过30人。四、选拔要求对统计学、数据科学兴趣浓厚,学习成绩优异,热爱学术研究,建议大一两学期修读统计学院专门开设的数学分析(张原)和高等代数课程(蔡智博)。应用经济-数据科学双学位实验班一、设立学院:应用经济学院、统计学院二、优势与特色师资基础:应用经济学院、统计学院一流培养团队德育优先:培养有品格觉悟、有专业本领、有健康身心的“三有人才”交叉融通:系统训练,掌握现代方法,应用于现实问题应用为重:培养理解和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探究背后经济规律国际视野:具有丰富的海外名校交流资源三、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经济学功底、掌握数据科学分析方法、能采用大数据科学分析方法研究经济学问题,知识面宽、关心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重大问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综合素质优秀的复合型拔尖人才。四、选拔规模面向2023级本科新生,应用经济学院从经济学科大类招收9人,统计学院统计学类招收9人。学生毕业可同时获得经济学和理学双(主)学士学位。五、选拔安排1.选拔模式本次选拔由学生自主报名。申报材料符合本方案规定要求的同学可直接进入笔试环节,参加笔试并获得成绩的同学,按照笔试、面试成绩加权排序后,依序录取。2.考核安排笔试内容:数学、英语,均为高考难度笔试时间:9月9日18:00-20:00,具体安排将在微信群通知。面试时间:9月10日13:00,具体安排将在微信群通知。本项目优先录取第一志愿学生,并视情组织第二志愿学生选拔或调剂。二次选拔或调剂只面向第一志愿报考了统计学院其他拔尖人才培养项目的考生开放。凡笔试、面试过程中出现作弊行为,取消考试资格。报名后请务必加入微信群咨询。报名方式:微人大报名和问卷星(含院内第二志愿),务必同时报名,报名时间为2023年9月6日10:00-9月8日10:00数据科学-营销管理双学位实验班一、合办学院:商学院、统计学院二、优势与特色三、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能够从事市场营销及数据科学相关领域的工作,能够成为引领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的跨界复合型高级营销管理人才和未来商业领导者。四、选拔规模面向2023级本科新生,商学院高考直招10人+工商管理类招收4人,统计学院统计学类招收14人,授予理学和管理学双(主)学位。五、选拔安排1.选拔模式本次选拔由学生自主报名。申报材料符合本方案规定要求的同学可直接进入笔试环节,参加笔试并获得成绩的同学,按照笔试、面试成绩加权排序后,依序录取。2.考核安排笔试内容:数学(高考难度)+英语(高考难度)笔试时间:9月9日18:00-20:00,具体安排将在微信群通知。面试时间:9月10日13:00,具体安排将在微信群通知。本项目优先录取第一志愿学生,并视情组织第二志愿学生选拔或调剂。二次选拔或调剂只面向第一志愿报考了统计学院其他拔尖人才培养项目的考生开放。凡笔试、面试过程中出现作弊行为,取消考试资格。报名后请务必加入微信群咨询。报名方式:微人大报名和问卷星(含院内第二志愿),务必同时报名,2023年9月6日10:00-9月8日10:00统计-公共管理双学位实验班一、合办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统计学院二、优势与特色三、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公共管理问题意识和统计学思维,具备扎实的公共管理学理论功底以及统计理论与方法基础,定位中国经济和公共管理重要问题,聚焦土地、自然资源和空间治理难题,具有公共服务精神、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内在动力的复合型拔尖人才。四、选拔规模面向2023级新生选拔,公共管理学院从求是书院招收14人,统计学院统计学类招收9人,授予经济学和管理学双(主)学位。五、选拔安排1.选拔模式本次选拔由学生自主报名。申报材料符合本方案规定要求的同学可直接进入笔试环节,参加笔试并获得成绩的同学,按照笔试、面试成绩加权排序后,依序录取。2.考核安排笔试内容:数学(高考难度)+英语(高考难度)笔试时间:9月9日18:00-20:00,具体安排将在微信群通知。面试时间:9月10日13:00,具体安排将在微信群通知。本项目优先录取第一志愿学生,并视情组织第二志愿学生选拔或调剂。二次选拔或调剂只面向第一志愿报考了统计学院其他拔尖人才培养项目的考生开放。凡笔试、面试过程中出现作弊行为,取消考试资格。报名后请务必加入微信群咨询。报名方式:微人大报名和问卷星(含院内第二志愿),务必同时报名,2023年9月6日10:00-9月8日10:00报名方式报名时间:9月6日10:00-9月8日10:00宣讲会:9月4日13:30新生见面会教务联系人:董老师
2023年9月3日
教育

一见倾“新”,“统”心前行 | 你的新生班主任上线啦!

金秋送爽与59号院相遇的日子将近在统计学院大家庭不仅感受学科魅力,体验多彩生活更有暖心班主任和班级辅导员用经验与学识指明方向用爱与责任为成长保驾护航未来的校园生活中他们既是良师也是益友将始终温暖陪伴左右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新生班主任的寄语!2023级本科1班蔡智博,男,1993年出生,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统计系讲师。本科(2012.08-2016.06)毕业于南开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数学试点班,博士(2016.07-2021.05)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系。蔡智博一直从事高维统计分析、机器学习的研究,主要研究兴趣包括充分降维、变量选择及其在机器学习中的应用。学术论文在Journal
2023年9月2日
其他

Journal of Data Science 2023第三期正式出刊

Science酝酿了多方位的改革与提升。自2020年7月起,由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统计学系教授闫军博士担任主编。目前Journal
2023年8月19日
教育

统计学院党委开展主题教育专题党课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主题教育扎实有效开展,7月,统计学院党委开展主题教育专题党课。统计学院党委书记孟生旺,统计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王晓军,统计与大数据研究院院长朱利平,统计学院党委副书记、统计与大数据研究院副院长王志丹,统计学院副院长李静萍为师生党员讲授主题教育专题党课,师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参与党课的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思想认识。孟生旺以“服务绿色发展,统计大有可为”为题,为毕业生党员讲授主题教育专题党课。四十余位毕业生党员代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参与党课的学习。孟生旺表示,无论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还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促进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绿色”都是应有之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基本前提和本质要求。他从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四个方面解读了二十大报告中“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部分。随后,孟生旺向同学们展示了环境与气候变化风险的几组数据。他表示,为了应对环境与气候变化风险,党和国家提出: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统计人应有所作为,统计人也大有可为。王晓军为2020级本科生讲授“统计学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主题党课。王晓军介绍了统计学的学科发展历史,并围绕ChatGPT等热点话题介绍了当前统计学与人工智能的发展情况。她表示,统计学的本质是对数据的随机性和误差的监管来进行训练,以挖掘数据内在的规律性。目前兴起的各类人工智能技术均以统计学基础理论构建其底层机理。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传统学科发展迫切需要新兴技术融入以提升判断水平,促进并推动学科新的发展。伴随着社会发展变迁,统计学科已逐渐从传统的经济统计发展成门类齐全、宽口径的一级学科,衍生出种类繁多的交叉学科,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王晓军指出,统计学作为一门方法论的学科,需要立足实际需要与现实问题,在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中谋求学科发展。在实际研究中,利用机器学习等统计学方法与学科理论知识相结合,以实际问题为导向,以大数据作为决策支撑,驱动问题解决和时代进步。希望同学们在大数据的时代浪潮中,坚守“统观国策,计量民生”的初心,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导向,掌握扎实的统计理论知识和方法,锚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将小我融入大我,贡献人大统计学子的青春力量。朱利平以“学习二十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题,面向研究院师生讲授主题教育专题党课。朱利平带领师生回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科技的重要论述,学习了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他鼓励各位师生坚持“四个面向”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朱利平带领师生学习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教育强国第五次集体学习的有关内容。他强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要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具有“扎实数理基础、厚重家国情怀、开阔国际视野”的创新拔尖人才。王志丹以“青年志愿服务精神的培养”为题,为学生骨干和学生志愿者讲授党课。王志丹带领同学们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指出青年学子要在第二课堂中不断磨砺提升,将青春融入社会发展的洪流中去。他表示,参与志愿服务是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更是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方面。志愿精神不仅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同学们要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于志愿服务增强自身的奉献精神与责任意识,不断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自觉运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帮助他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李静萍面向经济社会统计系党支部,2020级、2021级博士生党支部作专题党课,领学新时期党的青年工作战略。李静萍从二十大报告的要求和将青年工作作为党的战略工作角度进行了讲解,并从自身和学生角度出发,提出如何培养人的思路和问题,如何统一时代要求和当代青年人的个性追求。她勉励大家乐观向上,有远大理想,立意高远,进而调整好舒适的心态,迎接每一天和做好科研工作。随后,她对照1970-80年代和2000年代成长起来的不同时期的年轻人,在不同时代和不同成长经历中所面临的国家发展和家国变迁,鼓励大家做好本职科研工作,积极向未来。★本次主题教育专题党课进一步坚定了师生党员的理想信念。统计学院师生将以此为契机,深刻理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自觉履行应尽义务,在实际工作中坚定理想信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统计学与数据科学的力量。题图
2023年7月28日
其他

预告 | 政府统计高端论坛:保持战略定力 坚定高质量发展信心

为推动我国政府统计事业与高等教育统计学学科建设相融合,以高质量党建推动统计事业高质量发展,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大学数据开发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统计科学研究中心联合创办“政府统计高端论坛”,由统计学院、研究生院、政府统计研究院共同协办。“政府统计高端论坛”将邀请国家统计局领导或资深政府统计专家开展系列报告,围绕有中国特色的政府统计问题开讲。首期报告会将于2023年6月8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欢迎大家踊跃报名参加。报告时间2023年6月8日(周四)14:00-16:00报告地点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主楼1030报告嘉宾盛来运
其他

第九届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统计论坛将于2023年7月召开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统计论坛”自2004年举办以来,致力于搭建统计学界的高层次交流平台。论坛每两年举办一次,已成功举办八届,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社会影响,目前已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统计学论坛之一。第九届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统计论坛(RUC
其他

在国际统计舞台发出中国学术声音——专访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院长、教授王晓军

四月的杭州春光明媚,由国家统计局和浙江省政府联合承办的第四届联合国世界数据论坛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召开。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有关国家统计和数据管理部门的政府官员,以及学术界、企业、民间团体等各界代表等,共计千余名全球数据生产和使用者相聚杭州,为深化数据创新应用与合作、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贡献统计智慧和力量。在论坛举办期间,本报记者专访了第四届、第五届联合国世界数据论坛议程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院长、教授王晓军。01记者:本届论坛由中国承办,您认为,这对我国政府统计工作有着怎样重要的意义?王晓军:2015年9月联合国审议通过了《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确定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框架。为了推进在世界范围内,数据的生产者、管理者、使用者,政府和企业、学界和业界等,在数据和统计能力提升方面的交流合作,更好地发挥数据分析和统计监测在推进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在2015年第46届会议上通过了定期举办世界数据论坛的决议。第一届世界数据论坛于2017年1月在南非开普敦举办,第二届于2018年10月在阿联酋迪拜举行,第三届于2021年10月在瑞士伯尔尼以“线下+线上”的方式举行,每次论坛都会形成一个行动计划或宣言,目的是推进全球共识,提高数据和统计能力,推进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今年,第四届联合国世界数据论坛在我国杭州举办,由国家统计局和浙江省政府承办,我认为,这对加强数据和统计能力建设,加强政、产、学、研交流合作,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升我国政府统计的影响力,更好地发挥统计信息、咨询和监督职能,促进高质量发展等,都有重要的意义。02记者:据了解,作为本届论坛议程委员会委员,您全程参与了论坛议程的设计工作。请您谈一谈详细的工作内容以及工作感受。王晓军:由中国国家统计局推荐,我受邀成为联合国第四届、第五届世界数据论坛议程委员会的委员。议程委员会的主要工作职责是对论坛的主题领域、每个领域下的议题以及对公开征集到的分会场安排和报告等进行讨论、评估和筛选,为联合国最终确定会议日程提供建议。委员会的主要工作方式是每月一次、每次一小时的线上会议,还有一些工作主要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完成。本届议程委员会成立于2022年1月,由来自全球不同国家、不同专业领域的23人组成。我很高兴有机会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参加这项工作的主要感受有两点:一是世界数据论坛不同于学术界的学术论坛,数据论坛的会议形式多种多样,会议报告侧重展示,强调广泛性和科普性;二是中国学者应该更多地参与到国际组织的相关自愿性的工作中来,虽然参加这类工作,要花费不少时间,也不属于学者日常工作职责范围,但这类工作对于扩大交流、扩展视野、提高认知以及从全球视角看问题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应该鼓励更多学者参与到国际组织的相关工作中来,在国际统计舞台上展现中国统计学术界的风采。03记者:本届论坛聚焦数据创新与合作、挖掘数据价值、提高数据公信力、构建良好数据生态等4个主题领域,您最关注哪些主题?另外,您在本届论坛参与了哪些环节的内容,请介绍一下。王晓军:本届世界数据论坛继承了前几届论坛的主题,并结合当前关注的问题,进行了适当调整,最后确定聚焦这四大主题领域:数据创新与合作、挖掘数据价值、提高数据公信力和构建良好数据生态。我觉得四大主题都很好,概括了用数据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方方面面。其中,我个人对前两个议题更有感觉也更关注。因为统计学术界也在研究传统的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以及多种来源数据的融合问题,研究多源数据的优化计算和推断问题,研究数据科学的新进展如何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来推动数据价值发现和数字化治理等问题,希望通过论坛交流能让统计学术界有所收获。在本届论坛的中国全会上,我的发言是对世界银行发展局局长傅海珊女士的报告做简短评论,她发言的题目是“中国贫困监测与脱贫攻坚: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我针对她的发言内容,结合中国脱贫攻坚成功经验以及本届论坛的主题,从统计监测和数据分析的角度,谈了统计监测在中国脱贫攻坚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除了中国全会,我还参加了25日下午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德国国际合作协会联合组织的分会场“数据支持政策行动—多重危机时期数据支持的决策(Data
其他

联合国资本发展基金高级研究专员曹后乐校友分享“数据驱动的国际组织工作”

4月15日,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统计科学研究中心、统计学院主办的“数据驱动的国际组织工作”分享会在明德主楼930教室举行,本次分享会邀请了联合国资本发展基金高级研究专员曹后乐先生主讲。统计学院院长王晓军出席并致辞。分享会由统计学院副院长李静萍主持。王晓军院长在致辞中,首先对曹后乐表达了感谢和欢迎。她表示,学校目前在人才培养方面非常注重学贯中西,如何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她希望通过本次分享会帮助同学们从国际组织的视角理解数据科学的应用和价值,拓阔国际视野,并鼓励同学们在分享讲座中积极思考提问,多多交流。曹后乐是统计学院2003级本科生、2007级硕士生,且拥有日本庆应义熟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从事双多边经济外交工作10余年,现任职青年专业官员(JPO),是第一批由中国政府派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国际职员。任职期间,他负责开展联合国普惠金融项目分析和能力建设工作,推动普惠性金融创新,促进区域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减贫,实现平等、包容和可持续发展。在分享环节,曹后乐首先向现场同学们抛出了一个问题“联合国做哪些工作”,同学们积极发言,现场气氛活跃。曹后乐进一步向同学们介绍了联合国的组织架构和工作内容,并重点展示了联合国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他提到,为实现这些目标,联合国内部迫切需要数据应用方面相关人才。曹后乐向同学们介绍了他目前任职的联合国资本发展基金。联合国资本发展基金成立于1966年,它主要针对全球46个最不发达的国家,开展普惠金融的相关项目。同时,曹后乐详细介绍了它的工作职责。分享会中,曹后乐介绍了联合国相关职业发展情况,为有志于进入联合国工作的同学提供信息。他提到,作为即将毕业和刚毕业的学生,可以尝试通过申请实习(Internship),青年专业项目(YPP),青年专业官员(JPO),联合国志愿者(UNV)以及咨询顾问(Consultant)等途径获得进入联合国工作的机会。在交流环节,同学们就联合国组织的工作时间、申请路径等问题积极提问,曹后乐详细地回答了相关问题,并给出了一系列建议。本次分享会帮助统计学子了解了联合国组织中的数据相关工作内容和职业发展路径,拓展了同学们的国际化视野,也为有意进入国际组织工作的同学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文字
其他

喜报 | 我院《抽样技术》入选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近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布《关于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公示》,中国人民大学27门本科课程入选。其中,统计学院蒋妍、金勇进、孙韬、杜子芳、李扬五位老师负责的《抽样技术》入选国家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抽样技术》课程简介✦抽样调查是获取数据资料和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抽样设计是调查设计中的重要环节,《抽样技术》课程是我校统计学、经济统计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中的核心课程。本课程已有近40年历史,年均规模近百人。该课程教学团队任课教师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专业理论强、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荣获多项省部级和校级教学荣誉。本课程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抽样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定量调查研究的思维和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在基本理论方面,掌握抽样技术的概念体系和基本原理;在基本方法方面,掌握各种抽样方法的应用场合、条件、程序、要点,理解各种抽样设计的优劣和抽样推断结果的性质;在基本技能方面,具有选择合适抽样方法和制订抽样方案、科学分析数据质量的能力。题图
其他

尹建鑫 王晓军|统计与数据科学知识图谱构建与创新人才培养

温馨提示:本文共计5238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作者简介尹建鑫,男,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统计科学研究中心,统计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晓军,女,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统计科学研究中心,统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统计与数据科学知识图谱构建与创新人才培养【摘要】:统计学同时具有基础、应用与交叉三种学科属性。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兴起,“统计学”与“数据科学”成了近义词或同义词,在很多场合常常并称。由于数据形态、体量、质量发生丰富多样的变化,传统的数据获取、数据分析、统计推断、展示交流都需要适应大数据进行变革,从而要求统计学人才培养做出相应变革。随着研究前沿的不断推进,一方面,统计学理论将更加深入地融合概率论、最优化算法和复杂度理论;另一方面,统计学应用将更加深入地融合机器学习方法、大数据处理分析技术以及领域知识,并与经管、社科等各类学科进行交叉融合。在人才培养中,知识爆炸和教学容量有限的矛盾、知识广度和深度的矛盾以及学科领地认同与学科交叉边界逐渐模糊的矛盾等,对统计与数据科学创新人才培养提出了诸多挑战。面对挑战,应如何构建知识体系,使得教和学都能按图索骥?更重要的是,如何构建能力体系,使得学生拥有学习能力、自觉寻找路径、发现资源,实现自我完善、持续进步成长?本文在整理大量教材、前沿文献等资料的基础上,使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大数据文本挖掘技术,结合专家判断,构建了统计学与数据科学知识图谱。在知识图谱的指引下,教学中很多问题,包括课程内容、先后修顺序、课程间衔接等问题都可以得到很好的重构,同时也为自主学习提供了方便。本文提出的构建知识体系、能力体系的方法模式同样适用于其他学科在面对大量新增周边领域知识的情况下更新构建知识体系与能力体系。特别适合拥抱数据科学新时代,在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新农科建设中,为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关键词】:统计学;数据科学;知识体系;能力体系一、快速发展的学术前沿对教学提出挑战统计学界有学者早在1997年就采用了“数据科学”的名称来表示本领域的新问题。[1]而数据科学在机器学习方面的大发展受到了来自概率论、随机过程、统计、计算物理、计算化学、信息学、计算机科学等众多领域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的激发,进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2]在经历几次起起落落的发展后,深度学习几乎在图像、视频、自然语言处理等很多非结构化数据分析领域都达到了当前的最优边界。统计学,一直以来都作为数据分析学科,面临着创新发展的挑战。简单、标准的数据分析的学习门槛越来越降低,甚至有可能被数字化、智能化系统直接嵌入。另外,不懂统计学原理,不运用统计学思维的方式而简单采用软件输出的结果也很危险。例如,近年来关于正确使用p值的大讨论。[3-5]计算机处理数据使用的模型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依赖算力资源。[6]这为统计学、数据科学的学科定位和发展提出了挑战和机遇。[7-12]挑战在于,统计学一方面要深入发展自己的理论与方法,不断突破理论难题;另一方面要广泛实现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懂得业务问题,实现从数据到价值的转化。广度和深度的矛盾在科研领域并不明显,但面对有限的教学容量,便不可兼得。[13-16]机遇在于,如果能够积极拥抱领域内的数据科学,理论方法可以更加深入发展,交叉融合将产生巨大成效。[17-21]由于问题本身的数据密集型属性,在某些生物信息学领域,统计学方法甚至可以主导实验科学的研究走向。例如,在结合全基因组数据进行心脏病研究时,特定位点的发现可以由算法结果驱动指导,以致统计学者很罕见地以并列第一作者身份出现在像柳叶刀这类医学期刊的文章作者中。[22]社科类、管理类学科也越来越多地希望与统计学深度融合,培养既懂学科本身,又会数据分析的交叉复合型人才。从2014年起,在很多高校出现了与统计学、数据科学交叉融合的双学位本科、硕士项目。一方面,统计学的理论前沿更加深入地融合了概率论、随机过程、最优化方法、复杂度理论、机器学习算法。从统计学顶级期刊和计算机顶级期刊近些年的研究主题看,对统计学和机器学习算法及其理论性质的研究已经十分深入,并呈深度融合的特点。比如在分布式数据上的统计推断问题,不仅关心它们的统计效率,如误差的收敛速度,还关心其计算效率、复杂度与最优性理论下界等。这必然要求对统计与数据科学学术人才的培养要更加注重数学基础的夯实,以及概率论、随机过程、经验过程、信息论、复杂度理论,包括计算复杂度和统计效率、理论下界等扎实的基础和宽阔的学术视野。但学术前沿增长过快,内容繁多,如何取其精华,择其关键,把最基本、最必要的知识点结合应用到教学中来,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数据分析进入到经济、管理、社会科学等众多学科领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就要求统计学与应用领域的知识深度融合。比如,商务统计领域的应用需要更懂业务,从流程、上下游业务、用户需求等各个方面,进而挖掘出问题,使用大数据、统计模型分析,驯服随机化,实现从数据到价值的转化;国土空间管理中也需要面对地理空间大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对政策等管理决策给出基于数据和实际的更加精准的评价和措施建议;面对非结构化数据,如文本、图像、网络等,在深度学习方法分析的基础上,如何再结合其他分析任务,需要建立统计模型。面对交叉领域中不做统计的人不懂统计,做统计的人不懂交叉领域的业务和问题,不能实现将问题转化成可供分析的统计问题,迫切需要培养跨领域的复合型人才。但将两个专业培养方案直接累加将增大培养负担,能否在课程层面实现交叉融通,挤掉水分,在有限的学分限制下,如何改造培养方案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总之,一方面,为了培养理论学术型人才,需要对统计与数据科学的培养方案做深度调整,尤其是涉及知识架构的升级转型,也要重构课程间的先后承接关系。另一方面,为了培养交叉复合型人才,双学位培养项目也要重新挑选和设计课程集合,开发融合型课程,才可能在“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下,实现高阶性、创新性与挑战度的目标。为了解决以上两个问题,我们从底层的知识图谱构建做起,依靠专家研讨和文本挖掘算法,将学科知识体系重新梳理,结合最新的学术前沿,进行可扩展式的建构。将所有的知识点变成一张地图,不同课程之间形成可以有交叉的聚类,课程之间的起承转合关系在知识图谱下一目了然。另外,知识图谱有助于学生总结梳理知识脉络,可以为学生自主学习和自由探索提供一张“寻宝图”,预期在培育学生的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探索能力方面有较好的效果。本文的以下章节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介绍知识图谱的建立方法,特别是基于文本挖掘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方法;第三部分介绍教学模式的重塑与学习模式的转变;最后是本文的总结与展望。二、用大数据方法梳理统计与数据科学的知识图谱对于较为成熟学科的知识点梳理和知识地图的建立,通常采用专家研讨法就能取得理想效果。然而,在大数据时代,数据科学迅猛发展,新的大数据统计方法不断涌现,数据科学在不同领域的延伸和发展产生了新的应用交叉,以模仿人类自主学习系统为目标的人工智能和侧重于在不确定性下推理和决策的统计学方法不断融合,产生了很多新的理论方法。在统计与数据科学人才培养中,原有课程体系的知识点不断扩展,模型推演和统计计算工具不断更新;新的大数据技术课程逐步加入培养方案,“数据结构与算法”“大数据并行计算”“分布式系统与云计算”“算法设计分析”“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强化学习”“因果推断”等等,新的课程内容不断叠加扩展。那么,如何系统梳理大数据背景下统计与数据科学本科人才培养所需的知识体系?如何在有限的课堂学时合理安排课程内容,突出专业核心,扩展专业选修,理顺专业知识点的先后顺序,解决不同课程教学内容衔接不畅和重叠冗余的问题?基于专业思考,我们认为可以开发一套模型算法,从统计与数据科学系列教材及相关前沿文献中收集知识点,通过知识点文本数据挖掘,寻找不同知识点之间的相依结构,形成知识地图。肖明等利用模型算法对统计学热门主题进行了挖掘分析。[23]Lai
其他

学术 | 我院高敏雪教授团队就统计监督问题在《统计研究》发表论文

我院高敏雪教授、李静萍教授、甄峰副教授及博士生蔡国材就统计监督问题在《统计研究》发表论文。该研究广泛吸收国内外文献,结合中国实际,解析统计监督的内涵与作用机理,深化了对统计监督的认识。论文题目论统计监督文章摘要统计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统计工作的基本职能。本文系统阐释统计监督职能的内涵,立足整个政府统计运作过程讨论如何有效发挥统计监督职能。首先,本文从统计服务基本功能的视角提出统计的职能性监督,从政府统计运行机制的视角提出统计的管理性监督,指出职能性监督体现了统计监督的基本规定性,而管理性监督是实现职能性监督的保障。其次,本文论证了独立性和统一性是实现有效统计监督的必要条件,并阐明组织机制设计对于统计监督有效性的影响。最后,针对我国统计监督职能发挥所面临的关键制约因素,提出适度提高政府统计组织机制的垂直集中度、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利用好社会力量等政策建议。作者介绍本文作者团队成员均为应用统计科学研究中心和统计学院的教师和博士生。团队成员密切合作,长期耕耘于政府统计研究领域,编撰出版《政府统计国际规范概览》,承担《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执行情况评估》《高质量发展统计指标体系研究》《数据生产要素核算理论与方法研究》《制造业及相关产业分类研究》等一批政府统计研究项目,为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交通运输部等多个部门的统计工作提供咨询和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形成政府统计专题的系列研究成果,为构建政府统计理论体系贡献人大智慧。论文发表截图题图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2023年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统计学专业在职课程培训班(北京班/继教学院) 招生简章

01学院及专业优势简介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在融入世界一流队列、开拓中国应用、培养高精尖应用统计人才、身先国家应用统计重点学科、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和国家统计局重点研究基地,全方位支持国家建设和发展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积极加强国内外交流。一方面积极建设博士后工作站并不断完善访问学者制度,加强与国内各高校相关专业专家学者的联系;另一方面全面提升国际性,在鼓励教师走出去的同时,也聘请了众多海外著名统计学专家到我院任兼职教授、客座教授。统计学院注重统计理论与应用的结合,设有国家政府统计研究院、北美精算协会(SOA)考试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应用统计科学研究中心”与“全国应用统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在互联网+和大数据快速发展的今天,统计学院面向社会服务已经取得辉煌的成就,中国社会调查数据中心,统计建模、随机分析及应用、抽样技术及应用、统计数据库与数据挖掘、多元统计分析等研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高级应用统计人才进入政府公务员和经济、社会、金融、保险、管理等领域工作,建设了一些有针对社会需要的统计调查和数据分析研究平台体系,与国际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合作,不断提升为国家发展强大做出贡献的能力。为适应中国经济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提高在职人员的业务素质与专业技能,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面向社会开设统计学专业在职课程培训班。02课程安排01高等统计学02定性数据研究方法03统计预测04统计思想综述05《资本论》选读06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07抽样技术08宏观经济统计分析09多元统计分析10统计诊断11学术规范和论文写作12专业外语13市场研究14经济统计研究15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6数据挖掘方法与应用03教学办法学习期间课程授时间为周六日或其他业余时间。课程内容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04学习期限一年半05报名条件1、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守法律、法规,品行端正,业务熟练,勇于探索,勤于学习。2、具备大专以上学历者,均可报名参加课程班学习。06报名流程和联系方式1、填写课程班报名登记表;2、交验本人最后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及有效身份证件;3、交同一底板(非红底)二寸照片
其他

2023年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风险管理与精算学专业在职课程培训班(北京班/继教学院)招生简章

月,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多年来,本学科一直强调统计理论和统计应用的结合,不断拓宽统计教学和研究领域,成为统计学全国重点学科。目前,学院拥有统计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
其他

春色满山河,劳动正当时丨快来看我们的劳动风采!

春野浮绿,万物新生。统计学院170余名2020级本科生和带队老师组成的中国人民大学劳动教育实践团第一生产队,前往中国农业大学涿州教学实验场,开始了第一天劳动教育实践生活。春耕好时光,教育正当时,让我们一起看看同学们第一天的劳动风采吧!种植体验上午,同学们第一站前往农作物种植体验区,学习了农作物种植和田间管理的理论知识,并在田间指导老师们的带领下体验了玉米和油菜花的种植过程。玉米田中,施肥盖膜压下器械,放入种子向前倾斜,种子倒出铲起泥土,补上洞口钉耙耕地,松软平整埋线踩印,划出沟槽埋下种子,填平踩实恰当深度,静待开花农业认知下午,同学们前往实验站开展农业作物认知与现代化农机具体验课程,体验了剥壳、磨盘、施肥、收割,也参观了拖拉机和无人机的机械设备。去年秋天收获的花生,直接摘下品尝,香脆清甜。转动手柄,玉米粒倾泻而出,粒粒分明。推动磨盘,磨出细碎的金黄和玉米的清香。使用农具,播撒肥料,用脚步丈量青绿麦田。参观温室,收割蔬菜,带进食堂,芹菜包子格外地香。拖拉机,变形出发!无人机,嗡鸣而上!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在第一天劳动教育实践中,同学们不仅通过劳动收获了满足感,感受到了劳动之美,也养成了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在理论引领与劳动实践中延续了劳动精神、实现了劳动的价值。以劳动之光,闪耀青春之路。文字
其他

志愿招募 | 走进小小的我,守护孤独的星

小小的我我只是天地间一颗小小的尘埃也许毫不起眼,风却助力我飞翔我只是泥土里一粒小小的种子如果给点阳光雨露,我就能破土而出我只是大海中一朵小小的浪花似乎非常渺小,汇聚起来就是波涛我只是溪流里一滴小小的水珠毫无独特之处,却能汇成大江大河我也许是夜空最不闪亮的星星借我一点月光,我就能给世界光明也许没人会知道,我是一株小小草没有花香,没有树高,只默默把青山染绿我只是大路旁一块小小的石头静静躺在泥土中,相信金子总会发光苍茫的天地间,走来一个小小的我是那么的平凡,却有蒲草那种韧劲也许我很容易湮没在茫茫人海但是我不会忘记,每一个细微的感动一星一世界,自闭症孩子就像天上的星星,咫尺相望又遥远疏离。他们习惯对周遭的声音“不闻不问”,对身边的风景“视若无睹”。他们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孤独地闪烁着。“亲爱的哥哥姐姐们,你们小小的举动,可以给小小的我带来大大的不同。你们带给我一股暖风、一点雨露、一抹月光,我小小的世界就不会单一。请友好对待我、多多鼓励我,虽然我可能不太会表达,但我能够感受得到你们的善意,希望能在‘小飞象’志愿活动中和哥哥姐姐们成为好朋友。”活动介绍自闭症儿童的世界孤独而闭塞,他们值得我们关爱,更需要我们帮助;让我们尽可能陪伴他们走出自己的小圈子,走进这五彩斑斓的世界。“小飞象”训练发展中心致力于为患有孤独症和脑瘫提供个别训练、集体训练及家庭指导,志愿者们在经专业老师培训后,将前往“小飞象”训练发展中心和孩子进行一对一互动交流,给予他们最真挚的关爱与陪伴。统计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小飞象”志愿活动于本学期回归,诚挚邀请统院学子参与其中,为善良可爱的孩子送上春意暖阳。往期活动回顾往期“小飞象”志愿活动共计150余名志愿者参与,总志愿时数达690余小时。各位志愿者在活动中与小朋友们相互关心,彼此陪伴,在一个个午后的明媚阳光下,为他们带去温柔与尊重,也为自己留下珍贵而美好的回忆。许多志愿者经此一行,都对这些如同“小飞象”般珍贵的孩子有了不一样的理解:✦
其他

通讯 | 第四期统计咨询案例线上分享会顺利举行

2023年3月9日下午16时,由中国人民大学智能数据云及全面量化开发跨学科交叉平台推出的统计咨询案例线上分享会顺利举行。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教授易丹辉以“临床观测指标的综合评价”为题作了精彩分享,本期分享会由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副教授黄丹阳主持。黄丹阳首先介绍了分享嘉宾的相关信息。易丹辉是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荣誉辅导员。1984年于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留校任教至今,研究方向为风险管理与保险预测与决策、生物医学统计。易丹辉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企事业委托等科研项目百多项,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易丹辉首先介绍了报告背景。在临床测量的一些指标中,有的显示两组治疗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有的存在显著差异。是否能够综合评价临床观测的指标,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场报告着眼于如何根据观测指标随时间变化的结果,采用纵向数据分析和构建联合模型的方法对临床观测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接着,易丹辉提出了解决该案例的思路。综合评价可以在截面上进行,通常采用的综合评价方法类似于线性回归,也就是对同一指标在同一时间不同患者(个体单位)的测量结果进行综合评价;也可以随时间变化进行综合评价,这是综合评价的另一角度,即同一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综合或者将不同指标的观测随时间变化加以综合评价。对患者的同一指标在不同时间的监测,即随时间变化的重复观测数据,通常采用纵向数据分析方法进行时间上综合分析,不同指标随时间变化的综合评价还可以采用构建联合模型的方法。然后,易丹辉采用160例患者的心绞痛疼痛发作次数、心绞痛疼痛持续时间指标的7次观测数据分别进行趋势分析、假设检验、建立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得到了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估计结果。对于同一个患者而言,不同的指标反映不同方面的情况,不同指标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信息。准确刻画和利用不同响应变量之间的相关信息可以提高估计的准确性。因此,为了更精确的评价治疗效果,易丹辉对两个不同的指标建立纵向联合模型,从而得到更精确的固定效应估计结果和随机效应估计结果。最后,易丹辉对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第一,在心绞痛疼痛持续时间单独建模中,分组变量对心绞痛疼痛持续时间的影响不显著。第二,在心绞痛疼痛持续时间和心绞痛疼痛发作次数联合建模中,随机效应估计结果显示心绞痛疼痛持续时间和心绞痛疼痛发作次数在基线水平和受时间影响程度上均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性,分组变量对心绞痛疼痛持续时间的影响作用显著。第三,当用于联合建模的两个响应变量的随机效应具有显著相关关系时,纵向联合模型能够正确利用响应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提高估计结果的精确性,从而更精确地评价治疗效果。提问环节中,易丹辉就前期心绞痛疼痛发作次数差异、纵向模型的运用条件等问题作了认真细致的解答,与师生们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探讨。本次分享会着眼于纵向数据分析和构建联合模型方法在综合评价临床观测指标的创新应用,后续还将持续推出统计咨询案例分享会系列活动,分享更多统计妙用,敬请关注。文字
其他

我与新冠斗智斗勇的日子

放开有一段时间了,RSSer们或身处校园,或居家线上。从排队做核酸,到排队等着期待已久的火锅;从囤面包牛奶方便面,到囤退烧药物......我们的生活变化颇多。和病毒共存的日日夜夜里,我们有过慌乱和焦虑,无措和恐惧;亦有感怀和释然,欢喜和坚强。从“阳过”到“阳康”,让我们随着镜头,一起来看统院学子与新冠斗智斗勇的生活镜头吧!镜头一我与新冠的斗法日记“12月12日阴这天雾霾很重,天气很是糟糕,晨起就发现我的嗓子开始发痒,症状轻微,并没有太过在意。还有好友在朋友圈里发了“今天重度污染,大家如果嗓子不舒服不必慌张,可能是天气的原因。”我轻轻一笑,想起这几天几乎口罩酒精不离身,隔离消毒全套防护,就给自己吃了一颗定心丸。“12月13日多云睡梦中醒来,头昏脑胀,拉开床帘却发现窗外依旧被黑夜笼罩,唯余几豆昏黄的路灯。我下意识摸了摸额头,开始发热了,心中一惊,下床喝了几口热水,希望免疫系统在我睡着的时候努力工作。早起抗原自测,两条深红色的杠赫然出现在我面前,惊诧过后,我心想:“奥君要你阳,你不得不阳呐!”早餐后吃了一包之前带的感冒灵。一段时间后稍稍有些退热。中午午休时又开始发热,体温一直在38.5℃-39℃波动,全身肌肉有些酸痛。前几日校医院刚好开了发热门诊,那天下午,我顶着时冷时热的身体,到校医院拿了连花清瘟和其他一些退烧药。只记得那天专业课不少,但我除了听课就是一直喝水和休息。夜里,我盖着两床被子,身上还是忽冷忽热,肌肉关节酸胀。似眠未眠,做了一些奇怪的梦,甚至有段时间还会腹泻。室友都回家了,只有我一个人在宿舍,说实话有些瞬间确实会有一些无助感,但想必这也应当是一场磨练吧,硬着头皮闯过去!“12月13日晴一整天还是有低热症状,开始有些咳嗽和鼻塞,这天吃了一次连花清瘟。没有高热总体来说整个人并无非常不适的地方。“12月14日-12月18日晴或多云发热症状逐渐消退,最难熬的时间段已经过去了。这几天还是不时有些咳嗽。奥君竟然还剥夺了我享受美食的权力,我的嗅觉和味觉也不灵敏了,有时甚至只能尝到食物的口感,实实在在体会了一波“食之无味”的感受。这些症状断断续续持续了三五日,身体正在逐渐恢复!当我看到转阴的一条杠时,心想:有时孤独也未必是一件坏事?镜头二“阳过”光影的暖心vlog读罢“阳康”同学与新冠的斗法日记,让我们将镜头一转:虽然亲身经历新冠病毒的偷袭和临近期末的焦虑,但家人、师友的帮助和种种暖心的瞬间也给予了我们许多生命的力量。当大家都缺少退烧药的时候,有自己也阳着的亲人
其他

尺壁寸阴,敬时爱日——统计学子的十二时辰

夜半起,人定终,十二时辰,循环往复。时间周而复始,岁月流转不息。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只争朝夕,不负韶华。让我们走近统院学子,看看他们如何度过十二时辰吧。夜半23:00-1:00
其他

第十六届临床医学研究中的统计方法学术研讨会

临床医学研究中的统计方法学术研讨会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五届,为了促进多学科交叉、谋求多领域的共同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统计科学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生物统计与流行病学系、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统计系、北京生物医学统计与数据管理研究会、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生物统计分会、临床流行病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携手于2022年11月5日举办“第十六届临床医学研究中的统计方法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拟邀请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与参会代表,将就临床医学研究中的统计方法展开深入的交流和探讨。欢迎各位专家学者、研究同仁拨冗参加。主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统计科学研究中心北京生物医学统计与数据管理研究会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生物统计分会临床流行病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承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生物统计与流行病学系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统计系会议时间2022年11月5日(星期六)会议形式腾讯会议会议特邀报告介绍(按姓名拼音排序)黄坚博士是香港理工大学应用数学系数据科学与分析讲座教授。他在华盛顿大学(西雅图)获得统计学博士学位,研究兴趣包括机器学习、高维统计、计算统计、生物统计学和生物信息学。他在统计学、生物统计学、机器学习、生物信息学和计量经济学领域广泛发表文章。2015年至2019年,黄坚博士被Clarivate的Web
其他

历届全国高校研究生统计论坛成果回顾

第八届全国高校研究生统计论坛拟定2022年11月12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此次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统计科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本届论坛目前正在面向全国高校研究生征集最新的高水平研究生科研论文,以交流讨论,投稿截止时间延长至10月17日24时。全国高校研究生统计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和全国高校学生创新统计联盟共同发起,旨在促进全国高校研究生统计学术交流,自2015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七届。七年来,全国高校研究生统计论坛的规模不断扩大、成果日渐丰硕,受到了越来越多高校及师生的关注与支持。什么?你还想进一步了解我们?那就快来看看历届全国高校研究生统计论坛取得的成果吧!成果回顾#2014年11月发起全国高校学生创新统计联盟为联合各大高校统计院系的学生力量,共同打造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统计调查项目和科研平台,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于2014年11月发起全国高校学生创新统计联盟,并联合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云南财经大学和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等7所高校,以“社会心态的测量及对政策评价的影响”为切入点,在全国五大城市展开调研。#2015年11月全国高校学生创新统计联盟成立大会举办、《社会心态的测量及对政策评价的影响》研究成果正式发布2015年11月13日,《社会心态的测量及对政策评价的影响》研究成果发布会暨全国高校学生创新统计联盟成立大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来自国家相关部门的专家领导、全国30多所高校的师生代表及媒体记者参加了会议。会议进行了全国高校学生创新统计联盟的揭牌仪式。全国高校学生创新统计联盟是由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发起成立的社会公共平台联盟合作机构,截至11月已有30多所高校加入联盟。发布会上,来自国家相关部门的专家领导对《社会心态的测量及对政策评价的影响》这一研究成果给出了高度评价。#2015年11月首届全国高校研究生统计论坛举办2015年11月15日上午,首届全国高校研究生统计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成功举办。此次论坛由全国高校学生创新统计联盟和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主办,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专家教授、全国高校学生创新统计联盟成员、全国高校统计学院研究生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次论坛共收集到来自联盟高校共计30余篇投稿论文,来自各高校的8名同学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各校师生代表对其中涉及的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数篇会议论文被参会核心期刊收录。#2016年12月第二届全国高校研究生统计论坛举办2016年12月3日上午,第二届全国高校研究生统计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八百人大报告厅拉开帷幕。本届论坛由全国高校学生创新统计联盟和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联合主办。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研究生对本届论坛予以高度关注,报名参加本届论坛的全国高校研究生累计超过270人次,各高校及业界学者也作为嘉宾和评委来到现场。本次论坛共收到来自全国高校研究生投稿论文130余篇,最终评选出优秀论文10篇。五位优秀论文作者代表进行了主会场报告,内容涉及具有非平稳波动功能系数协整模型的自适应估计、强分层半参数模型中的变量选择、后验分布的随机加权方法等。下午,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主楼四层进行了六个分会场报告,主题分别为统计模型及方法研究、大数据、互联网、生态、经济、社会。60篇论文作者分别在分会场进行汇报展示,来自不同高校的研究生们热烈讨论、面对面交流,在此次高校研究生统计论坛中加强了学术交流,增进了学习与合作。#2017年12月第三届全国高校研究生统计论坛举办2017年12月2日上午,第三届全国高校研究生统计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馆报告厅开幕。本届论坛秉持“促进高校研究生统计学术交流”的宗旨,分为上午主会场和下午三个分会场。来自全国三十余所高校的200余名统计专业师生参加了本次论坛。本次论坛共收到来自全国高校研究生投稿论文98余篇,最终评选出“十佳论文”10篇。在上午的主会场环节,五名获奖论文作者作了精彩的报告,方向涵盖经济社会统计、风险管理与精算、数理统计、生物统计、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方面。下午,论坛在明德主楼10层分设方法、社会、经济三个分会场,共邀请其他27名优秀论文作者进行学术报告。参会者热情高涨,与论文作者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讨论。#2018年11月第四届全国高校研究生统计论坛举办2018年11月24日上午,第四届全国高校研究生统计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学生活动中心报告厅开幕。本届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主办,报名参加本届论坛的统计专业师生累计超过250人次。论坛共收到来自全国高校研究生的投稿论文118篇,并评选出入选论文68篇及“十佳论文”10篇。本次论坛分为上午主会场和下午五个分会场,共有49位作者进行报告展示,其中5位十佳论文获奖者在上午的主会场环节进行报告。下午,论坛在明德主楼分别开设了数理分会场、方法分会场、经济分会场、社会分会场和生物分会场,其他优秀论文的作者做了精彩的报告,报告涵盖了统计学的方方面面,参会者就论文内容同论文作者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交流。#2019年11月第五届全国高校研究生统计论坛举办2019年11月9日上午,第五届全国高校研究生统计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学生活动中心东厅开幕。本届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主办,其宗旨是“促进高校研究生统计学术交流”。报名参加本届论坛的统计专业师生累计超过180人次。论坛共收到来自全国高校研究生的投稿论文72篇,并从中评选出了“十佳论文”10篇。本次论坛分为上午主会场和下午七个分会场,共有67位作者进行报告,其中5位十佳论文获奖者在上午的主会场报告。下午分会场开设在明德主楼,优秀论文的作者们分别作了精彩的报告,报告涵盖了经济社会统计、风险管理与精算、数理统计、生物统计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方向。#2020年11月第六届全国高校研究生统计论坛举办2020年11月14日上午,第六届全国高校研究生统计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学生活动中心东厅开幕。本届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统计科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为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上午论坛主会场以现场报告、网络直播相结合的形式召开,下午五个分会场在腾讯会议室线上进行。主会场直播累计播放超过5000次,各分会场参与人数300余人。本届论坛共征集到论文123篇,并从中择优评选出10篇“十佳论文”。本次论坛共邀请
其他

《Journal of Data Science》期刊建设研讨会顺利举办

Association》原主编、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赵宏宇参加。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副院长李扬主持。王轶在致辞中对与会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Journal
其他

迎新特刊 | 从《浪淘沙》遇见统计 往后与你怦然“新”动

滴——这里有一本来自统计学院的《浪淘沙》迎新刊,请查收。无论是初遇还是重逢,我们邀请你从《浪淘沙》遇见统计,闪闪发光的旅程从这里启航。弦歌不辍,薪火相传,七十余载春夏秋冬,统计学院硕果累累:在这里,你可以潜心学术、提升自我、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你可以参加各类学术交流和交换项目,开拓广阔视野;你也可以加入学院的各个团学组织和社团锻炼能力,更结交知心好友。也许未来有对前路迷茫、不知方向的时刻,这里有最优秀的老师和师兄师姐为你保驾护航。除此之外,《浪淘沙》还为你准备了一份全方位的指南,从参加文体活动到解锁志愿服务,从自习室选择到美食推荐,带你尽快熟悉人大校园和统院生活。从第一次说“你好”的那一刻,我们便成了一家人,成长的路上,希望你不断收获着向上的动力,不断绽放青春,不断奋发前进,度过美好而充实的校园生活。往后同窗共度的时光,让我们一起成长。扫描二维码或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电子院刊文字
其他

农业大数据与农业风险管理应用发展论坛会议通知

农业信息化和数字化给农业各领域的工作模式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和创新,基于农业大数据的数据驱动决策机制正逐步形成。为了促进数据科学、应用统计学与农业学科间的交叉融合,谋求多领域的共同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统计科学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中国人民大学风险管理与精算研究中心拟于2022年9月17日举办“农业大数据与农业风险管理应用发展论坛”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将邀请来自相关领域的8位专家学者,就农业大数据与农业风险管理的最新应用成果和进展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1主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统计科学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中国人民大学风险管理与精算研究中心2会议时间2022年9月17日(周六)
2022年9月13日
其他

毕业季 | 再回首,定格毕业记忆

夏日的帘幕悠悠展开,毕业的脚步悄然降临,又一批统计人离开校园、奔赴人生的下一个站台。作为学生成长的见证者与陪伴者,统计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和关心毕业季工作,统计学院分团委根据疫情防控要求,指导学生会、媒体宣传中心、学生艺术团策划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毕业活动,只为给毕业生留下最深刻、最独特的毕业记忆。“
其他

毕业心语 | 师晓泉:大梦一场,且让少年游

看到明德广场再次立起出发的车票时,我想起初次走上明德广场仿佛还是不久前的事情,而如今拨穗正冠的日子就在眼前。时光不吝,这方校园承载了太多美好回忆,为我打开一扇窗,让我看见并找到属于自己的真正生活。四载寒来暑往,我从故事中的人变成了讲故事的人。或许很难记录下每个高光时刻,但如若这些只言片语能在未来某天唤醒这段美好记忆,便是最大的幸运。知易行难,最难逾越的是自己回忆这四年,涌上心头的第一印象就是那些密密麻麻的公式和符号。从数分高代,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再到多元随机,这些在其他专业同学眼中的硬核专业课变成我们课表中的常客。刚入校时尚不自知,没想到大学第一场期末考试我就险些挂科。身边许多优秀的同学,大家各有所忙、各有所长,面对并不擅长的学科和来到新环境的无所适从,我跌跌撞撞地开始了追逐之路:在自习室里一遍遍默念定理和公式,无数次相约在阳地漫咖啡讨论大作业和大小创,为建模或案例挑战赛的代码报告连熬几个大夜......最难忘的大概是我和小倪复习随机过程和精算模型期末考试的前一天,冬天的寒风吹得玻璃呜呜作响,看向桌子前面高高的Sample和课后题,刚取到的咖啡过了眨眼工夫已是冰凉,沮丧久久挥之不去。2021年3月参加SOA案例挑战赛2020年12月在林荫时光一起做抽样技术的大作业偶然的一次机会,大一下学期的经济社会统计课上需要写一篇关于资产核算的小论文。兴趣使然,我查阅了些资料,最终写了一篇自己还算满意的小文章,出乎意料地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和肯定。那种简单的惊喜和满足感让我开心了很久,刹那间我也忽然明白:身边优秀的同学太多,看到别人的优秀仿佛轻而易举,但渐渐地我们总是习惯于看到别人的高光时刻,反而慢慢忽略了自己的身上的那些闪光点。渐渐地,我尝试着少一点关注身边的人,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上一些自己喜欢的课。这更让我下定决心,坚定地选择辅修的道路,尽管过程经历坎坷,也多有挣扎和退却之意,但幸好坚持了下来。如今回首再看,结果好像不错。那段沮丧的日子已然过去很久,是班主任党之玉老师和各位任课老师的悉心指导让我从失败的阴郁中慢慢走出,是师兄师姐的热情指点让我逐渐找到入门的感觉,是朋友们全心的支持陪伴让我重新找回积极努力向前走的自己。更重要的是当我的目光从别人身上移回自己,收获超越与悦纳自己的小确幸时,生活没有想象的那样变得一团糟,也没有像曾经无数次设想的会沮丧很久。这一路走来跌宕起伏,而内心应当是越来越温和,越来越平静的,我在努力变好——一如期许模样。探索可能,发现生活缤纷色彩初入大学时,身旁的一切都充满了新奇。于我而言,大学四年的最大魅力就在于短暂地告别课本与试卷,在生活的长河中抽离出最难忘的一段,用时间和空间给予自己前所未有,未来或许也不会再有的碎片,去设计自己想要的生活。大一刚入校时,我就加入了学生会的生活权益部和媒体宣传中心的采编部。在那段无忧无虑的时光中,想要尝试的事情太多太多。曾经和小伙伴们一起策划了北海公园的第一次集体秋游;组织了圣诞节前“国王和天使”的神秘惊喜;也曾在很多课间午后,饿着肚子风风火火地赶到明主1030或球场采写一篇篇新闻稿。如今想来,那时上过的课或是熬夜写完的大作业在记忆中早已模糊,但那时交过的每一版策划、反复打磨的每一篇稿件现在回想起来依旧明亮。这仿佛是大学生活中最无忧无虑、全情投入的一段时光。2018年10月
其他

毕业心语 | 朱洪巧:每一条路都有各自的风景

回首往昔,无论是学习还是课余活动,我都不是站在金字塔顶端的那个佼佼者,虽然不是一事无成,可把经历和其他千千万万大学生相比,就如万里银河中的一颗小小的星星。但四年的收获是切实存在的,四年的成长亦是有迹可循的,请允许我占用几分钟的时间,与你们一同分享破茧成蝶后的喜悦与快乐。遇见统计,实乃大学之幸事如果有人问我统计是什么?我会用借用易丹辉老师的一句话来回答:统计是一门自然科学。四年的学习和探索让这句话逐渐变得生动起来。这种疗法有没有效果?事物各特征之间有什么关系?后疫情时代国家经济复苏态势如何,未来又能实现多少增长?四年前的我被统计吸引,就是因为它对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有理有据地给出量化解答。可以说,正是统计这门学科将理论与现实问题紧紧地连结起来。除了解决具体问题,统计之学中还蕴含着人生哲理。在所有的课程学习中,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在统概课上接触的辛普森悖论。人为什么在两件事上能力都更强,但综合表现却很差呢?辛普森悖论告诉我们,这是因为他选择hard
其他

致风华正茂的你!快来拆封你的时光礼物

ta联谊寝联了兄弟连,四人行贯穿四年。相逢一见太匆匆,校内繁花几度红其间的回忆,永远是你栖息的地方让你汲取前行的力量路漫漫,且徐行愿你前途似海,来日方长文字
其他

志愿回顾 | 在“青”心相助的时光中

在“青”心相助的时光中,统院学子“协”手共进。过去的一个学期,“致远”“绿盾”“阅享”“统心协力”等品牌活动持续开展。彰显着统院学子的热情与担当。让我们跟随时间的脚步,一起回顾本学期统院青协活动。“致远”线上支教活动关键词:线上支教
其他

毕业季 | 统计学院云上毕业晚会,倒计时三天

且从容还记得吗最后一节课后田径场上昏黄的灯光阳光地带温暖的咖啡香会想念吗每个平凡却闪耀的日子里4号线摩肩接踵的年华宿舍里论今说古的夜谈
其他

@统计毕业生,请查收为你定制的毕业季活动

夏日如期而至,毕业季悄然来临,2022届统计学院学子即将毕业,奔赴下一段旅途。为营造有爱温馨的毕业氛围,增强毕业生爱党爱国爱校的热情,展现毕业生砥砺奋进的精神风貌,记录毕业季的精彩瞬间,统计学院为毕业生准备了丰富的活动及精美的毕业纪念品,具体安排如下:一、毕业晚会
其他

毕业季 | “时光便笺”毕业寄语征集活动

一晃几年,匆匆又夏天月季花开,骊歌响起又是一年毕业季到了说再见的时候忘不了,一勺池畔含露的花朵忘不了,明主十楼远望的晚霞忘不了,老师诲人不倦的身影忘不了,两三好友畅谈的深夜把回忆装进行囊将憧憬记挂心上将想说的话,以笔墨寄出将珍贵的回忆,用剪影定格在临别前传递珍重的心意2022毕业季即将来临作为逐渐成长的学子你有哪些话想要倾吐呢作为相伴成长的教职工您有哪些话想要赠予呢快来一键写下毕业寄语时光带走的,我们帮你留下!征集对象统计学院2022届毕业生和全体教职工征集内容1.
其他

朋辈学业辅导 | “统”心协力,感谢有你

为满足同学们学业交流的需要,解决同学们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自2022年4月起,统计学院学生会开展了为期2个月的第四期“统”心协力朋辈助学项目。本期活动共招募到10位优秀且热心的辅导志愿者,面向60名同学开展了围绕数理统计、宏观经济学、寿险精算学和会计学、数学分析五个课程的辅导交流活动。在活动中,辅导志愿者与被辅导者配对形成10个辅导小组,顺利完成了多次辅导活动。活动至此已圆满结束。活动回顾在本次朋辈助学项目前期,大多数辅导小组积极开展线下交流活动,辅导志愿者通过精致的ppt、整齐的板书、珍贵的学习资料等方式将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和感悟传递给同学们,进行了面对面的、高效的辅导交流。在项目后期,为配合学校防疫措施,大部分辅导活动转至线上进行,在活动组织志愿者的配合下辅导小组里依旧保持着高质量、多互动的交流氛围。临近期末,辅导志愿者们同样为同学们解答着课程以外的问题,帮助其把握整体学习节奏,缓解考试压力,提供合理的建议,真正做到朋辈互助,教学相长。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本期项目的精彩瞬间吧!线下辅导课堂大纲等各类学习笔记辅导小组群聊记录辅导者感想吴谦益我一直以来都有一个坚定的理念,就是要“大声地活着”,所以选择参加这次“统”心协力活动,其实也是在践行自己的这种理念吧。这两个月内总共安排了四次课,每次常常是连着讲两三个小时,但这个过程对我来说更像是一种享受。能够把自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传达给其他同学,达到思想上的碰撞与融通,这是一个宝贵的机会,一个让我与外界对话的机会,所以我倍加珍惜。每一次走上讲台,都是我的荣幸。因此在安排上课前,我会反复思考琢磨,做好规划设计,在确保自己能讲好这堂课之后才会通知大家。我想,如果自己小小的努力能够对其他同学真正有所帮助,实现彼此的共同进步,那么这件事本身就意义非凡。最后,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我将以此激励自己,不断地总结、反思和提升,努力呈现一个更好的我。胡佳琦为了辅导统计学院的数理统计课程,选修了数学学院老师课程的我不得不又一次翻开课本,把数理统计知识再次复习一遍,旧书重读,又有新的收获。教学相长,思考如何讲清知识的过程,其实也能帮助自己有更深入的理解。欢迎更多学有余力的同学报名参加“统心协力”辅导项目。数理统计是统计人最核心的课程之一了,大家一定要学好呀~胡姚一这次“统”心协力朋辈助学活动中会计学小组的辅导者,我觉得这是一次非常不错的体验。通过朋辈助学的形式,不仅仅帮助低年级同学巩固知识,也让我在准备与讲授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深感老师平时上课的不易。祝“统”心协力活动能够越办越好!林谋成很荣幸报名参加这次的“统心协力”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和被辅导同学们一起学习寿险精算的我,真的收获了很多,对于寿险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全面,体验到了分享经验和见解的乐趣,也十分感谢被辅导同学的大力支持和信赖,希望“统心协力”活动能够越办越好,推荐大家踊跃参加!孙立博非常有幸参与本次的辅导活动,感谢活动的组织者以及各位志愿者们,也感谢各位参加辅导的同学,所谓“教学相长”,辅导是一个双向收获的过程,在备课过程中,我加深了对数理统计的理解,与同学们的交流与答疑中,我也感受到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统”心协力,继往开来,愿同学们都能在学习中感受统计的魅力,收获满意的成绩!张孝延在这次活动当中,我负责《数学分析2》的辅导。在帮助其他同学答疑解惑的同时,我自身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一方面我在备课的过程中,对于之前所学内容有了更深的认识;另一方面辅导同学的过程,也提高了自身的表达与沟通能力;再加上收获了宝贵的志愿时数,可以说收获满满。十分感谢负责本次活动的组织同学和志愿者同学,希望明年我还可以参与进来!张子木多谢学生会提供这次机会。丹阳老师的数理统计课程很有启发性,在这门课上学到的统计量分布、EM算法、假设检验等知识,在之后的回归分析、计量经济学里时常能用得上。和师妹们分享这门课的学习经历,本身是一种复习。加油呀!期末顺利!被辅导同学感想韩
其他

统心战“疫”,师者先行 | 统计学院教职工志愿者冲锋在一线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所说:“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为从严从紧落实疫情防控各项举措,凝心聚力守护校园安全和师生健康,统计学院教职工积极响应学校号召,以“志愿者”的身份冲锋在一线。他们或是加入社区临时党支部,或是参与核酸检测的相关工作,为师生、社区居民提供暖心守护,以实际行动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全力以赴牢校园安全防线。让我们聆听教职工志愿者们的志愿心声,向他们致敬!我很荣幸参与了此次的核酸检测志愿服务,主要负责世纪馆中间通路核酸检测人员的信息录入。短短半天的服务工作让我感受到了疫情防控志愿者的辛苦,尤其是在人流量高峰时段,必须时刻高度保持注意力,做到对检测人员的信息的认真核对,防止录入数据时出现错误从而对后续人员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在防疫工作日渐常态化的今天,能够通过自己的志愿服务为疫情防控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我感到由衷的荣幸。——数据科学与大数据统计系白琰冰疫情影响了学校的每个人,但受影响最大的可能是这三年在校的每一位同学。同学们三年内克服了无数种之前同学没有面临过的困难:线上学习,双机位考试,线上面试,没有外卖、快递,不能堂食等等。作为众多防疫志愿者的一员,我深刻感受到同学们的积极配合和包容,感受到同学们不管在顺境还是逆境都是“让党放心、不负人民”的人大人。希望我们早日走出疫情的阴霾,回归正常的生活。——风险管理与精算系高光远副教授十分荣幸能够参与到学校的防疫工作,我主要负责录入身份信息,工作看似普通,但比较重要,为了不出错,精神一直处于紧绷状态。工作中也收获到一些感人瞬间,从六岁的小朋友到八十多岁的老人都积极配合工作,录完信息后不时会收到感谢。通过亲身参与,更加体会到了防疫工作人员的辛苦,在疫情防控的每一个环节,离不开不同岗位人员的积极参与、尽责付出,也离不开群众的上下一心,积极配合。在疫情中,每一个人都在为疫情防控做着自己的努力,相信我们能够团结一心,打赢疫情防控这场持久战。——风险管理与精算系关国卉副教授在参加疫情防控志愿者工作时,我主要负责数据的录入。穿上防护服,戴上防护手套,基本熟悉了流程,便和医护人员一起开始投入工作。在志愿者工作中,因为亲身体会,所以特别能理解在疫情防控战线上,医护人员们是多么艰辛,面对不断涌来的人群,穿着闷热难受的防护服,重复着相同而枯燥的动作,可想而知他们的身心都承受巨大压力,当然还有许多为疫情防控默默付出的人们,真诚地感谢有这些人为我们负重前行,他们是疫情防控战线上,最可爱的人。但愿疫情早日结束,期待我们尽快回归正常生活!——经济与社会统计系廖军很荣幸能在校园的疫情防控志愿活动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志愿服务期间,我的工作是在世纪馆核酸检测点对来核酸检测的师生录入身份信息。起初我对业务不是很熟练,当录入了十几份之后,便很快进入了状态。工作内容总体来说比较简单,但仍然需要我们细心谨慎地处理每一个环节,尤其在需要发放新的核酸试样管的时候,错发或者漏发都可能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虽然几个小时的工作使我有些疲惫,但我很高兴我能准确地完成大约350名在校师生的信息录入。这是一份十分难忘的志愿服务,在这之中我奉献出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一名共产党员的汗水与力量。如果将来仍有需要,我会一如既往地踊跃报名参与!——生物统计与流行病学系李伟志愿服务中,我主要负责世纪馆第一条通路的信息录入,第一条通路大多主要持有护照或港澳通行证的留学生以及忘带身份证的检测者。有时候我听不清楚证件号,因此在录入信息的时候往往需要反复核实,在此感谢同学老师们的配合与包容。对我而言,这次社会服务是一次难得的经历,也让我真正的参与到了防疫中。在志愿服务中,我发现现在测核酸的效率相比之前有了显著提高。效率的提高的背后离不开学校领导们的细心组织、志愿者与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和同学们与老师们的积极配合。我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疫情很快就可以得到控制。春暖花开,指日可待。——数据科学与大数据统计系刘越当收到居住的林园社区要封闭管理的时候,我的内心其实有一些焦虑,第一次感觉到疫情离自己这么近。但是当天就得到消息,要成立林园临时党支部,让我感受到了学校领导对居民的关心,感受到了党组织强大的凝聚力,让我有了安全感,也备受鼓舞,在这个关键时刻党员一定要站得出来、亮身份、见行动,展现使命担当,我毫不犹豫的加入了临时党支部,希望能为社区的居民服务。这几天我们党支部的成员配合社区居委会,帮忙发放蔬菜包,维持核酸检测的秩序,为有困难的居民做饭送饭,帮助居民解决便民餐、饮用水等等问题。临时党支部在战疫的关键时期起到了战斗堡垒作用,居民们也对我们党支部充分信任,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可以战胜疫情。——生物统计与流行病学系王瑜副教授统计学院生物统计与流行病学系教授、明理书院副院长许王莉参与所在社区疫情防控志愿工作。静园小区被管控之后,我加入了小区临时党支部,参与了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联系校医院与学生志愿者,帮离退休和在职教职工买药送药;看望慰问高龄离退休教职工,送去党组织的关心;收集居民需求予以反馈,和支部成员一起,帮助居民排忧解难。听到发自肺腑的感谢声,看到来自周围善意的笑容,我觉得自己的付出特别有意义。支部很多成员连轴奔波,守护着静园一方天地,从他们身上,我深深感受到了共产党员的担当与责任,也为自己是其中一员感到自豪。——党团学办公室主任徐建萍“时值抗击疫情的重要关头,作为一名党员,我们必须把师生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放在首位。”在这样的信念下,我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第一批党员先锋队,有幸成为“党员第一志愿组”的一员。我的志愿服务岗位是为前来检测的师生录入身份信息、发放试剂管。我所在的一号窗口除了正常扫描身份证信息外,还承担着为未携带身份证件的师生、外籍学生和港澳台留学生手动录入信息的工作,这也要求我在工作中必须时刻严谨细心,保证信息不错录,使检测结果与个人信息一一对应。疫情防控就是命令,护卫校园就是使命,我会继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守在一线的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守护美丽校园。——本科教务秘书董珂
其他

“时代新声”青年融媒体人才训练营闭营式举行

2022年6月2日,统计学院“时代新声”青年融媒体人才训练营闭营式在线上举行。统计学院党委书记孟生旺、党委副书记王志丹出席闭营式。闭营式由统计学院分团委书记李南主持,分团委副书记张捷、统计学院媒体宣传中心学生骨干、训练营全体营员参加。闭营式上,训练营文案编辑、影像制作、图片设计、排版运营四个小组负责人从朋辈实践辅导、营员作品、心得感悟等方面,对小组培训过程和成果进行了全面的展示,不仅反映出了小组负责人们的精心组织,也体现出了营员们的成长进步。王志丹宣读了12名优秀营员名单,他们分别是:邓珊、王枫笛、袁靖怡、王奕东、刘博洋、王品澍、童奕玮、郭星言、孙不言、何雨轩、邱绘羽、周益冰。同时,共有51名营员顺利结营。他充分肯定了各位营员的成果和表现,勉励大家再接再厉,继续不断提升媒介素养和技能方法。明理书院2021级本科生何雨轩作为优秀营员代表发言,回忆了对排版萌生兴趣的机缘、初入训练营第一次团建、排版分享会等难忘经历。他总结自己在训练营的收获,认为排版帮助他养成了严谨仔细的生活态度、追求完美的做事风格,也形成了对排版风格的见解,并对老师和师兄师姐的指导帮助表达了感谢。孟生旺在总结讲话中,首先感谢了各位老师对训练营的辛苦付出以及各位同学的有序组织、认真参与。他表示,训练营不仅意在培养同学们的宣传技能,同时也希望同学们通过亲身参与媒体宣传事务,收获友情、快乐,得到全面发展与锻炼。他鼓励营员们继续保持对媒体宣传工作的热情,不断锤炼自身能力,发挥统计和数据科学的专业特长,成长为新时代“一专多能”的青年人才。“时代新声”青年融媒体人才训练营由统计学院分团委主办、媒体宣传中心承办,营员主要来自明理书院。各小组通过小组例会、朋辈实践辅导、团队熔炼等方式引领青年思想,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培育学生宣传工作能力。本期训练营共举办四次专题讲座,邀请到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孙浩爽、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周晓辉,以及统计学院和新闻学院高年级学生等,帮助学员们提升理论水平,助力学生更好地适应时代变化,发挥青年作用,传递青年声音。文字
其他

引路人 | 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吴喜之教授专访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的回信中写道:“好老师要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希望你们继续学习弘扬黄大年同志等优秀教师的高尚精神,同全国高校广大教师一道,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断作出新贡献。”在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科发展的道路上,“引路人”带领着一代代统计人铿然前行。他们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播撒“统观国策,计量民生”的信仰火种,引领一代又一代统计学子乘风破浪,创造辉煌。为走近这些可爱又可敬的老师们,我们推出“引路人”系列专访,带您一起穿梭岁月,聆听属于他们的动人故事。本期采访的是吴喜之教授。吴喜之,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教授,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获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统计博士。在国际国内专业杂志上发表过几十篇论文,编写过近40本专著和教科书,如《非参数统计》、《统计学:从数据到结论》,翻译专著和教科书3本。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北卡罗来那大学、密西根大学以及南开大学、北京大学等多所大学任教,教学及科研涉及几乎所有统计方向。从未停下学习的脚步1963年,吴喜之开始在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读本科(六年制)。1970年,他被分配到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得荣县,开展工作及劳动锻炼。“我知道我还有很多知识没有学习,微分方程啊、力学啊,都还没有学到”,所以在一天工作后,吴喜之便在夜里点上油灯自学,“可以说绝大多数本科的知识都是那时学会的”。北大时期的吴喜之当时得荣县里除了一些干部是汉族外都是藏族同胞,与外界没有公路相通,所有物资全靠马帮经过数天的山路旅程从邻县运来。全县没有电、没有商店、没有旅馆、没有自来水、没有通到县外的电话。了解外界信息主要靠半导体短波收音机,这个收音机也是后来吴喜之练习英语听力的学习工具,“我有一本英文词典、一本两百多页的小说”,那本小说他反复读,第一遍读用了三个月,到第六遍时只花了几个小时,“就这样学习英语,后来为了留学去考试的时候比很多非自学的学生都考得好”。“因为太想学习了”,吴喜之表示那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是学习的动力,除了自学英语,“测度论、常微分方程等课程都是通过一道道习题做会的”。学习数学分析时他把吉米多维奇习题集上的题目都自己算过一遍,“那时的习题集是没有答案的,一定要自己算;你们现在有答案了反而不好,大家都不动脑了,数学是不能靠背诵去学习的”。提及此,他回忆起儿时学习的时光,“父母从没有给我说过一句你要念书、要好好写作业,我知道学习是为了自己”,后来又明白“是为了社会、为了国家”。1976年吴喜之在南开大学任教,在唐山大地震的背景下,为研究地质预报方法,开始学习使用计算机,“那时候的计算机有半个房间那么大,跑数据前要在纸上打孔(二进制)”,那时的实践奠定了他编程思维的基础。吴喜之编写程序时南开大学算是吴喜之从数学走向统计的起点,“我当时根本不知道统计,国内对于统计的理解也处于探索阶段”,是来访的陈省身建议他去美国学统计,1987年吴喜之毕业于北卡罗来那大学教堂山分校统计系,成为该系第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博士。吴喜之在72岁时,花了几天就自学掌握了Python,他认为学习与年龄无关,与上过的课程及专业也无关,只要有兴趣和好奇心,没有什么是学不会的。2018年,他撰写的《Python——统计人的视角》出版。在实践中学习统计吴喜之是人大第一位推行R语言的教师,他以新颖前沿的观点,写出了基于计算机开源软件R及Python的、覆盖统计及数据科学本科生到博士生全部专业课程所适用的全套系列教材,
其他

引路人丨踏实走好每一步路——张波教授专访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的回信中写道:“好老师要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希望你们继续学习弘扬黄大年同志等优秀教师的高尚精神,同全国高校广大教师一道,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断作出新贡献。”在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科发展的道路上,“引路人”带领着一代代统计人铿然前行。他们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播撒“统观国策,计量民生”的信仰火种,引领一代又一代统计学子乘风破浪,创造辉煌。为走近这些可爱又可敬的老师们,我们推出“引路人”系列专访,带您一起穿梭岁月,聆听属于他们的动人故事。本期采访的是张波教授。张波,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随机分析、金融高频数据分析和应用概率统计等方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学术著作有《Stochastic
其他

引路人丨用毕生精力深耕政府统计——高敏雪教授专访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的回信中写道:“好老师要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希望你们继续学习弘扬黄大年同志等优秀教师的高尚精神,同全国高校广大教师一道,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断作出新贡献。”在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发展的道路上,“引路人”带领着一代代统计人铿然前行。他们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播撒“统观国策,计量民生”的信仰火种,引领一代又一代统计学子乘风破浪,创造辉煌。为走近这些可爱又可敬的人们,我们推出“引路人”系列专访活动,带您一起穿梭岁月,聆听属于他们的动人故事。本期采访的是高敏雪教授。高敏雪,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北京市统计学会副会长,是国家统计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第三届)成员。她负责了多项国家自科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参与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以及数十项政府部门委托的研究咨询项目,著作、教材、论文曾多次荣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奖等奖项。一直坚守在这块“阵地”上1984年,高敏雪来到人民大学统计学系学习,跟随导师袁寿庄在综合经济统计领域进行学术研究。自此,她便与政府统计结下了不解之缘。“那三年研究生生活,主基调就是一步步踏进国民经济核算的门槛。”当时,国家层面的国民经济核算改革与探索正次第展开,设立了“国务院国民经济统一核算标准领导小组”,高敏雪在导师推荐下来到该小组下设的办公室实习。她近距离感受到了统计实务部门有关国民经济核算研究的氛围,也从各种研讨会中收获到关于宏观统计与微观统计的种种启发。高敏雪的硕士学位论文及出版的书自1987年留在统计系任教,高敏雪便一直在政府统计专业领域努力耕耘。“在很长一段时期,统计学科基本上是跟随政府统计走,八十年代之后,它才开始发展出不同的专业。那时候有很多老师都选择了转型,但我一直就在政府统计这个大领域内教课、做研究。”高敏雪说。国民经济核算的根本目的是为国家经济发展出谋划策,所以无论是进行核算方法研究还是解读核算数据,高敏雪认为都应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将国家经济发展最本真的状态呈现给社会公众,而不是有意去美化它。年轻的高敏雪她将这样的学术态度渗透到教学之中,并以科学、严谨的方式向同学们传授如何使用国民经济核算这套工具、如何将整个宏观经济循环的过程完整地表述出来、如何挖掘数据背后的经济状态。“我们也会借助国际上的规范以及其他国家的经验,在坚定不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时,要将视野向外打开,看一看我们在哪些方面做的还有差距,如何保持国际可比和衔接。”她认为,学术研究不应“闭门造车”,开放与共享才是其生命力之源。1996年,袁寿庄、赵彦云、阮健弘与高敏雪组成的人大宏观经济统计团队立足国民经济核算的最新国际研究进展,撰写出版《国民经济核算原理》,成为当时各大高校相关课程的基本教科书以及各个领域了解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读物。2006年,高敏雪、李静萍与许健撰写新一版《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在系统介绍国民经济核算原理的同时,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实践纳入其中并以中国国民经济核算数据作为贯穿始终的案例。2008年,该著作获评第九届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奖教材类二等奖,最近已经完成第五版修订文稿。1987年,青年高敏雪与导师袁寿庄2002年,人大统计学院国民经济核算学术团队(袁寿庄、赵彦云、高敏雪、李静萍)面向管理需求才能用好这个工具在高敏雪看来,统计是一门工具学科。它既是观测社会的工具——帮助人们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处理,在不确定性中找寻规律,发现真理,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高敏雪强调在应用统计工具时要落到实处而不是凌空蹈虚。“在与政府各部门打交道时,你得了解他们管理的节点在哪,抓手在哪以及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当我们为他们提出方案时应与这些结合起来。”2005年至2006年,高敏雪在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挂职副司长,直接接触国家核算实务,此后一直与之保持紧密联系合作,承担联合国《国民账户体系(2008)》官方文本的中文翻译,并深度参与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的研制与普及工作。进一步地,凭借国民经济核算方面的深厚积累,高敏雪将研究扩展到环境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向资源环境领域的延伸应用——领域,在可持续发展这杆大旗下开展研究工作:依托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所先后主持翻译多部联合国有关环境经济核算的国际规范,如《综合环境经济核算体系2003》《环境经济核算体系2012(中心框架)》,同时作为核算专家,积极参与中国各个政府部门围绕资源环境生态经济核算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工作。2006年9月,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高敏雪所在的绿色GDP课题组的研究报告《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这是中国第一份绿色GDP核算研究报告,课题组荣获2006年绿色中国年度人物特别奖。2006年,绿色GDP课题组获绿色中国年度人物特别奖如今,高敏雪虽已从事相关研究数十载,但对国民经济核算以及政府统计的关注热情丝毫未减。她希望能够继续发挥作用,于是和人大统计学院李静萍、甄峰、杨翰方、吴翌琳几位老师一起成立了“政府统计系列”研究组,拟撰写出版系列著作。目前她负责的《政府统计导论》已经完成初稿,拟于年底出版。服务国家治理有待不断探索统计数据是实施国家治理的依据,及时公布国家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的数据,是政府统计的基本职能所在。“但仅仅了解这些数据还不够,需要通过统计分析,对当前的情况作出判断、找到问题、提出建议……这些就是统计咨询的范畴。”高敏雪说,“更进一步就到了统计监督。简单点说,统计监督就是要实时监测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状态。像扶贫、数字化转型等重要战略的实施以及国家大政方针的推进,都需要借助统计来监督它们的进程。”2018年,高敏雪出版《中国政府统计建设与应用专题研究报告》,汇编了近十五年间她带领其团队为政府部门提供咨询、设计、数据分析过程中形成的十二部研究报告。内容覆盖了国民经济核算、资源环境统计、交通运输统计、对外经济统计,以及在政府统计整体制度层面的思考。过去三十年里,围绕上述主题,高敏雪及其团队一直致力于从以下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一是通过承担各种研究课题,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专业咨询、设计实施方案,形成研究报告;二是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上升到学理层面做研究讨论,形成学术论文,并指导学生撰写博士、硕士学位论文;三是将上述经验和发现融入教学,在课程建设过程中编写教科书和相关著作。在《中国政府统计建设与应用专题研究报告》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他们在“政-学-研”架构下服务国家、服务社会取得的成果。大数据的兴起为政府统计、国民经济核算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高敏雪认为,大数据为统计治理精细化创造了无限的可能性——她希望同学们用探索的火炬,照亮未来图景。在课堂上2020年,代表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会在新经济统计论坛启动仪式发言寄语青年学子做“顶天立地”之人高敏雪发现,有些本科生或研究生会过分焦虑未来自己要做什么工作,会早早地将自己和职场“绑在一起”。这样不仅会限制了自己的眼界,也会丧失自由学习的快乐。“不要早早地把自己的知识面限制在很窄的范围内。学习和成长是多方面的,你不能将目光仅仅局限在专业学习之上,也要关注外界世界的发展变化,多关注时事,多阅读书籍。”她希望同学们都能脚踏实地,真正地去追求学习本身的乐趣,而非空想自己要成为什么人,将时间白白地浪费在焦虑与盘算之中。“沉下来,去读书,保持内心的定力。”疫情期间,她在微信群里对学生写下这句话。高敏雪鼓励同学们做一个卓越的、“顶天立地”的人——顶天,意味着我们要追求学术的最高境界;立地,则要求我们立足于实践,为中国的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在统计学院2017年毕业典礼上,高敏雪为毕业生们上了宝贵的“最后一课”。她希望同学们找寻到什么是值得恪守的内在精神,并祝福他们能成就一个有智识、有情怀、有质量的人生之旅,早日成为社会的中坚和栋梁。在人大统计学院2017年学位授予仪式暨毕业典礼上,为毕业生们上“最后一课”2019年,赠予硕博毕业生毕业寄语及图书2019年教师节之际,与学生座谈2021年,在中国人民大学“一二·九”合唱音乐节,高敏雪与统计学子共同上台唱响《百年守望》一份坚守诠释科研,一份赤忱铸就师魂。在高敏雪等一代代统计人的引领下,统计学子脚踏实地,仰望星空,让梦想的曙光照进现实,让时代的航船驶向彼岸!让我们向这位无私的“引路人”献上最崇高的敬意!往期回顾引路人
其他

引路人丨辛勤耕耘近四十载,推动统计学焕发新活力——赵彦云教授专访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的回信中写道:“好老师要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希望你们继续学习弘扬黄大年同志等优秀教师的高尚精神,同全国高校广大教师一道,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断作出新贡献。”在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发展的道路上,“引路人”带领着一代代统计人铿然前行。他们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播撒“统观国策,计量民生”的信仰火种,引领一代又一代统计学子乘风破浪,创造辉煌。为走近这些可爱又可敬的人们,我们推出“引路人”系列专访活动,带您一起穿梭岁月,聆听属于他们的动人故事。本期采访的是赵彦云教授。赵彦云,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竞争力与评价研究中心主任,全国应用统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副主任委员、中国统计学会顾问、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会顾问、中国统计教育学会副会长兼高教分会会长。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享受国务院政府颁发的政府专家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方向:国际竞争力与创新指数、国民经济核算与投入产出分析、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互联网统计及大数据应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完成国内外科研项目100余项,2项发明专利。先后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全国统计科学优秀成果一等、二等奖共17项。敢拼敢钻,为全国经济统计学科改革做出示范赵彦云自1975年起任教中学教师,1977年参加高考(恢复高考第一届)并学习统计学专业,1984年自天津财经大学统计学专业硕士毕业留校任教。1989年,赵彦云在人大博士毕业留校任教,那时人大统计学院还是计划统计学院,他回忆道,当时各个学科急需发展,一些方面相对薄弱,“当时博士生很少,1986年人民大学博士生全校只招了20多人。”他说,“那时,咱们的统计学科体系受苏联影响比较深,社会经济统计重心停留在统计学原理、国民经济统计之上。”担任统计学系综合统计教研室主任后,赵彦云立志要推动人大统计学科继续向前发展。他以系主任助理身份在1990年的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工作会议上,向学校提出了要将人大统计学科建设成教育部全国重点学科的建议。同时,他发现虽然人大教授的水平很高,但对外交流较少。“而一旦封闭,就容易停滞不前。所以当时,我们一边努力将传统的经济社会统计学地位提高,一边也积极钻研国内外先进的统计知识,就这样一步一步地改善了人大统计学科知识体系。”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1990年以来,赵彦云大力推进经济统计学科体系改革,并创建了“宏观经济统计分析”课程,将“国民经济核算”纳入人大经管类核心课程,为全国经济统计学科改革做出示范。1993年,他在人大组织召开的全国首次国民经济核算学科建设研讨会产生了学科改革里程碑的影响,自此也吹响了人大经济统计学科向全国核心地位进军的号角。在个人学术研究上,赵彦云亦硕果累累。上世界80年代,他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设计原理的理论视角,研究提出了国民经济统计分类体系、国民经济核算指数体系、国民经济价格指数体系紧缩法等理论方法,以及吸收SNA长处建设国民经济核算新体系的前瞻性建议。在投入产出分析上,他提出分配系数以及应用的理论方法,解决了UV法中消除负系数的方法。他的《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于1995年获评北京市第5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获评原国家教委全国首届人文社科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推动了经济统计学知识体系的发展。2007年,赵彦云教授获第五届吴玉章优秀科研奖与时俱进,运用新技术量化解析社会经济生态赵彦云认为统计是量化认知的科学方法。“比如,你怎么去统计一个班级的信息?这个问题涉及的整体比较小,所以统计起来不难。但一旦你将视野放大到国民经济整个系统上,相关统计设计就很复杂了。”在他看来,“万物皆可量化”将是未来统计学发展的主流方向。数字化云平台、物联网统计技术、遥感地理空间数据技术的发展,为全面量化解析社会经济生态系统提供了强有力的统计现代技术的支撑。“其实我们现在整个科学知识,都是在量化认知的路上。不管是搞力学、建筑学,还是物理、化学等等,我们都是通过量化来解析大量的自然数据,去找寻最优解。此外,我们现在对社会各方面的统计数据分析,也都可以将它们量化后再梳理成体系,方便我们去更好地认知。”赵彦云说,“以后,不仅仅是数字,甚至文本、概念、意识等等都可以统计量化。随后,我们再对这些量化的数据进行形式逻辑、生态逻辑梳理,向符合规律的统计体系和动能系统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认知统计能力将是良性的螺旋式发展。这些统计知识是统计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的深入应用,越来越重要。”2011年以来,赵彦云积极推进经济社会统计空间标准化与空间统计模型分析研究,极大地推动统计与遥感地理信息学科的交叉研究。他提出的大数据统计设计、互联网统计体系理论,赋予了统计学科新的时代定义,即突破统计反映的传统理论方法,创新地建设全面量化解析社会经济生态最优统计的学科。这为统计现代化和统计学应用的深化发展奠定了基础。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经济社会公共数据的空间统计样本数据开发及应用研究”专家论证会(项目负责人赵彦云教授)及“中国人民大学地理空间信息研究中心”揭牌仪式走出国门,提升人大统计学科的国际影响力“我个人的信念是干一行爱一行。无论在哪工作都应尽心尽力。”赵彦云笑着说。三十余年的陪伴之中,赵彦云见证了统计学院、统计学科从艰难中走来,在发展中壮大。他欣慰于人大统计学在国内的地位,但也希望人大统计学能进一步走出国门,增加与国际的交流,在交融协同中扩大人大统计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赵彦云引进了多名有海外留学背景的青年骨干、长江特聘讲座教授、国外教授等。树木因依偎而生长,星辰因辉映而璀璨。各国优秀的统计专家聚集于此,促进了统计先进思想的交流、交融与发展。在各类国际统计重要会议与论坛上,我们也常常能看见赵彦云的身影。2005年,他组织了第15次世界投入产出大会,并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这也是第一次在中国召开的世界投入产出大会。在各届国际统计学会(ISI)组织的世界统计大会上,他积极组织专题会议并担任了六次主席;他曾两次担任APEF国际论坛主席,两次担任联合国大学技术创新与微观分析方法国际研讨会主席。1993年开始国际竞争力研究,两次访问世界经济论坛(WEF)总部国际竞争力研究团队,两次访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国际竞争力团队负责人,出版中国际竞争力发展研究报告5部、国际竞争力专著4部、产业竞争力研究系列丛书5部,把中国国际竞争力研究及应用推向一个成熟的体系。1995年后,他先后被聘为世界银行中国贷款项目评审专家、联合国计划开发署(UNDP)中国千年指标项目咨询研究专家,此外,他也负责承担包括联合国大学项目、亚洲开发银行项目、联合国工发组织项目等多个国际合作项目,为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研究作出重要贡献。“另外,在互联网技术革命这方面,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理解,也就是咱们的统计学如何跟上数字化转型这个大趋势?”他补充道。互联网的技术革命展现出了巨大的统计需求,也推动了统计理论方法的发展。但赵彦云强调我们也不能忽视它将带来的统计学知识体系、学科体系的重组与变革。“数字化转型涉及最关键的学科就是计算机、数学以及咱们的统计学。所以,如何把握这个趋势、如何做好统计学、怎样把数族协同深入发展,就决定了未来我们能否提升统计学科在人类知识体系中的地位。”2011年8月,带领人民大学研究团队参加都柏林第58届国际统计大会专题会议2011年10月,在西班牙旅游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会议上作主题报告(主持人Maria教授)以兴趣为沃壤,以开放为甘霖在教学上,赵彦云最注重对学生个性化兴趣的培养。“咱们人大学子都要敢有远大抱负,敢于挑战问题与未知,也要有战略性的个人发展意识。不过,这一切都必须是建立在兴趣之上。”赵彦云说。2020年,在“发挥数据科学的价值,助推数据要素市场发展”高峰论坛上,时任全国应用统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赵彦云教授作《应用统计专硕大数据方向人才培养与实践平台建设》报告他观察到,有的本科学生被局限在了现实的学业压力之中,在努力考上研究生后却又迷失发展方向。而不是在反思自己真正感兴趣、真正想要探索的方向后,在这个领域内钻坚研微,坚定不移地向着最高的学术境界拼搏奋斗。没有“兴趣”这个地基,一切所谓的学习方法可能都只是空谈。“你有兴趣了,你的记忆才能够深刻。否则,你连知识都记不住、记不牢,只是为了学位证书去死记硬背,你还能有什么逻辑推理?还能有什么发散思维?还能有什么属于自己的独到的思考和创新观点?”赵彦云感叹道。2017年,统计学院毕业典礼上,他鼓励毕业生们努力去找寻自己真正的理想。哪怕前路漫漫、雨雪霏霏,只要心中有爱、眼里有光,再多的困难都是通往成功殿堂的铺路石。在统计学院2017年学位授予仪式暨毕业典礼上,时任院长赵彦云向毕业生们表达诚挚祝福此外,赵彦云认为闭塞而自傲的学术态度亦是不可取的。“你得像阳光一样向外舒展,从他人、社会等多个方面不断汲取知识的养分,利用外界环境去全方面地发展自己。只有这样,你才能构建一个繁盛的知识体系去支撑你的抱负、你的梦想。”他说。“这也意味着你需要去构建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良好关系。我觉得这也很重要,是个人成功的‘生命之源’。”2020年,赵彦云负责的“空间云数据竞争力分析师”荣誉研究辅修学位项目便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从事统计空间大数据有关研究和分析应用的高层次、复合型技术人才。迄今为止,赵彦云已经培养了博士生60余人,硕士生100余人,其学生谢益辉创办的“统计之都”,方便了国内统计学子交流探讨统计学和数据科学;联合国统计局工作的闵永怡也展现了人民大学统计学院毕业生的风采;更是培养出多名统计学界教授、博士生导师,业界专家、业务骨干,不断为中国统计学科和统计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2010年送别毕业生2011年送别毕业生2020年10月24日,在“新中国统计教育70年:回顾与展望暨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科建设研讨会”上,时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全国应用统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赵彦云教授作《应用统计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报告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近四十年的跋涉之中,赵彦云始终不改初心,和其他师生一道守护着人大统计学科,推动统计学焕发新活力。让我们向这位无私的“引路人”献上最崇高的敬意!往期回顾引路人
其他

忆老师通达睿智,念先生非凡勇气 ——刘伟校长为《戴世光学术年谱》作序

编者按: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袁卫和中国人民大学档案馆研究员李惠主编的《戴世光学术年谱》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20世纪80年代初在北京大学经济学系读研期间,曾上过戴世光先生开授的数理统计课,经过一学期的系统学习,对其日后做经济学研究帮助很大,由此也体会到戴老师一再强调的统计学就是方法论科学的真谛。《戴世光学术年谱》完稿之时,刘伟校长欣然受邀作序。本期收录此序,与读者一起缅怀通达睿智、勇气非凡的戴世光先生。序戴世光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经济统计学家、人口统计学家,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的首位经济统计学博士生导师,也是我熟悉和敬重的一位学术前辈。我受教育是在北京大学,然而戴先生实实在在是我的老师。20世纪80年代初,我在北京大学经济学系读研究生,正是戴先生发表《积极发展科学的统计学,为我国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以一己之力为统计学正名的时候。那学期的数理统计课,本来应当由北大经济系胡代光先生讲,后因胡先生时任系副主任公务繁忙安排不下,系主任陈岱孙先生便安排我们跟着戴先生读,说他那儿有个统计研究室,开了好几门新课。那个时候我们国家还没有合适的统计学教材,戴先生用的是他刚组织翻译的美国罗伯特·D.梅森编的教材《工商业和经济学中应用的统计方法》。课程密度大,一周三次,6个课时,习题也多,我们差不多隔一天就要骑车往人大跑,当时年轻,也不觉得辛苦,还挺有意思的。这门课的训练,使我建立起了模型的概念,懂得运用模型、函数以及相关分析、计量分析等数理工具去研究问题,对我后来做经济学研究帮助很大,由此我充分体会到了戴老师在课堂上一再强调的统计学就是方法论科学的真谛。戴世光先生生于1908年,1927-1935年在清华大学经济学系读本科和研究生,师从陈岱孙、陈达、赵人儁等一批学术大家;1938年留学回国,追随清华大学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在清华大学国情普查研究所和陈岱孙先生领导的经济学系开始了毕其一生的统计事业,1946年清华复原回到北平,经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2年院系调整,直到1953年执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戴先生始终和陈先生共事,此后也多有来往,亦师亦友。两位先生的年龄只相差八岁,但是戴先生谦恭有礼,颇有古风,晚年还坚称自己是陈先生年龄最大的学生。受教于陈先生身边那些年,我有幸看到他们君子之交,淡然隽永,听他们回忆种种过往,初心不改,两位先生望之俨然,即之也温,通达睿智,言传身教,令我受惠至今。我对戴世光先生怀有深深的敬仰之情。戴先生虽一介书生,却绝不文弱,在我眼里,他是个具有非凡勇气的人。1943年至抗战胜利,戴先生在教学的同时,毅然承担了昆明译员训练班的组织管理工作。他把原本计划用于考察、著述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为援华美军培养翻译人才,为坚持抗战输送力量的正义事业中,在民族大义面前,表现出一个知识分子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这段经历,在是非颠倒的特殊时期,让他蒙受过责难和屈辱,他却始终以“我为抗战做了工作”而无怨无悔。戴先生的勇气还表现在理论探索上。他在改革开放之初发表了《积极发展科学的统计学,为我国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和《实践是检验统计科学的唯一标准》两篇论文,明确主张国际学术界只有一门统计学,即数理统计学,撼动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长期影响我国的苏联两门统计学的理论基础,在统计学界引发了长达十余年的大讨论,推动了我国统计教育改革,为今天“大统计”格局的开创做了最早最明确的指引。戴先生解放思想,拨乱反正,为统计学正名,其中深厚的学术积累、开阔的学术视野、独立思考的探索精神、坚持真理的学术胆识,何尝不需要巨大的勇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曾于2008年出版《戴世光文集》,收录了戴先生在社会调查与人口研究、统计学基本问题研究、经济统计研究三个领域的若干代表性论文和论著节选,突出展现了戴先生的学术思想和学术成就,相较之下,全面系统地反映戴先生生平事迹、求学轨迹、治学过程及至为人和学养的著述暂付阙如,而随着时间流逝,早年散见于报端的政论文章、各种用途的教案和笔记等大有散佚湮没之虞,同时代亲历者渐次远去,其人其事更加飘忽难寻,不能不说是个缺憾。所幸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袁卫教授和校档案馆李惠副研究员倾两年之力,完成了《戴世光学术年谱》,填补了戴先生学术思想研究的一大空白,为我国统计教育史、统计学科史研究贡献了一部佳作。本书按时间顺序分为五部分,完整而细腻地还原了戴先生91年的生命历程和学术思想涵养确立的过程,近现代高等教育史上的诸多关键时刻、意义深远的重大事件、志同道合的学术知己自然呈现,成为进一步了解、印证其思想观点的必要注释。本书编撰兼顾传记性和学术性,以戴先生本人自传材料(部分未刊印)、言论著述、中国人民大学和清华大学留存的大量原始档案为主要依据,许多珍贵文献材料为首次披露。作者充分借鉴、吸收了国内外各种研究成果,包括校史校志校报,统计专业研究成果,已经出版的同时代学者的日记、传记、年谱和回忆录,访谈了戴先生生前的同事、朋友、学生,特别是戴先生的子女,他们给予作者充分的信任,提供了许多生动素材和家庭照片,这些都大大丰富了本书的内容,使之立体丰满而又亲切。两位作者,一位是统计学知名教授,一位是档案和校史研究人员,他们的合作,令《戴世光学术年谱》尤其值得期待。在本书即将付梓之际,作者邀我写序,我欣然接受,既因我一向倡导的学术史研究又添新作而欣喜,也勾起了我对前辈先贤的怀念之情,写下来,是为序。刘伟
其他

引路人 | 心血沃桃李,辛勤扶栋梁——金勇进教授专访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的回信中写道:“好老师要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希望你们继续学习弘扬黄大年同志等优秀教师的高尚精神,同全国高校广大教师一道,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断作出新贡献。”在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发展的道路上,“引路人”带领着一代代统计人铿然前行。他们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播撒“统观国策,计量民生”的信仰火种,引领一代又一代统计学子乘风破浪,创造辉煌。为走近这些可爱又可敬的人们,我们推出“引路人”系列专访活动,带您一起穿梭岁月,聆听属于他们的动人故事。本期采访的是金勇进教授。金勇进,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荣誉辅导员,原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应用统计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曾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统计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86年研究生毕业后在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留校任教至今,研究方向为应用统计、抽样技术。他作为项目负责人分别承担国家自科、国家社科、教育部重大、北京社科重点和一般项目,合作交流项目,国家部委等各类项目60多项,出版专著5部,各类教科书30多部,发表文章180多篇,获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成果奖20多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困苦中坚守初心在导师崔世爽、系主任韩家骏的建议下,研究生毕业后金勇进选择留校授课。回望过去,他感慨在职读博的这几年是他教学生涯中最艰辛的日子。一边要承担不算轻松的教学任务,一边要苦思冥想地写学位论文,还要抽空辅导家里小孩的学习,来自各方的压力让他不敢浪费一丝一毫的时间,恨不得将时间碾碎了过。“但我教学最深的印象也还是前几年。”金勇进说道。在那几年里,他负责学校承担国家特办“劳模班”的统计课教学。虽然这些劳模都是上过报纸的全国知名的人物,但在校学习期间,他们时刻都保持着谦逊的待人礼节、尊师重道的求学态度。“我记得那时候,到年底,每个学生都给我做了一张贺卡。其中有一个劳模是理发师,他还特地到我们家来,为我理了一次发。”他笑道,“当时我就觉得特别感动,觉得很有成就感,也感受到了教师这个职业沉甸甸的职责。”受到同学们的鼓舞,金勇进更加坚定了全心为学生服务、为国家栽培人才的信念。辛勤的汗水浇灌出了累累硕果——1998年,他在学位论文基础上修改撰写的《非抽样误差分析》被评为全国统计优秀成果专著类二等奖;2008年,他与他人合作完成的《满意度评估系统应用研究》被评为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迄今为止,他获得各类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成果奖20多项。2011年,应邀在芝加哥大学作报告育才,更要育德金勇进认为,虽然统计学是一门结合了理论与应用的学科,但它最本质的特点还是在于应用。教学之中,他主攻含有大量公式的抽样课程。“对于这门课而言,讲公式是一种讲法,但这公式本身是对社会现象的抽象化描述,所以我更侧重将它们拓展到实际问题上,解读它们在实际应用中蕴藏的深意。”为了将晦涩的原理讲得清晰生动,金勇进不断钻研、改进教学方式,做了许多相关的实际课题,收集了大量的背景资料。他希望凭借现实案例与故事情节,能将抽象的统计概念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用最浅显直观的语言将复杂的统计知识传授给同学们。“很多学生在和我反馈时说,‘金老师,这么难的东西,你讲得这么通俗,我们一听就能明白了’。我觉得这其实是对我教学的最高评价。”除了教授知识,金勇进更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在做班主任时,他会借自己的经历,向同学们强调敢于担当、坚守底线的重要性。此外,他也常常教导同学们要学会感恩。“虽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都是人大的过客。但我们都应该感恩人大,感恩这个时代,因为是它们给予我们前所未有的机遇,给予我们放飞梦想的广阔天地。”2005年,课后留念2008年,课后留念2019年,课后留念为人大统计接续奋斗在执教的几十年中,金勇进见证了人大统计学科的发展。在他看来,人大统计学科之所以能位于全国一级学科最前列,是因为历代师道的传承。当年,尚值青年的金勇进,也曾在教学的道路中遭遇过难题与困惑。但得益于前辈们的耐心引领,他一步一步地搭建了自己的教学模式,形成了自己成熟的教学风格。如今的他,已然成为了新一代年轻教师口中的“前辈”与“导师”。“其实一代一代的传承就是这么下来的。”他感叹。正是在这样的历代传承之中,人大统计学科不仅形成了深厚的历史底蕴,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精进。金勇进希望,人大的学子与年轻教师们都能勇敢接过“火炬”,担起薪火相传的职责,将辉煌延续下去。2019年,在学位授予仪式上为所带毕业生送上祝福2021年11月17日,出席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科交叉平台建设研讨会暨统计咨询平台启动会,就统计咨询平台未来的发展规划提出意见与建议品格是最宝贵的财富当谈到学校教育的目的时,金勇进说:“学校不仅要教授知识,其实更主要是要教人,能够让这些新同学在进入学校后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新生课堂上,他便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吃亏就是‘占便宜’”的人生哲学价值观:“吃亏并不意味着软弱或是忍气吞声。我想强调的是远离名利的信念,也就是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保持内心的安宁,坚守心灵的平静,不去计较人生的得失起伏。唯此,我们才会变得更加坚韧,才能一直笑对生活。”金勇进认为,正确地为人处事、以健康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颠簸起伏、去体悟生命的价值等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人生课,都需要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去体验、感悟并反思。“价值观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它看不见摸不着,却随时随处地影响我们的行为,影响我们的判断,影响我们的心境。并且,它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社会风气的影响。”金勇进说,“善恶的分界线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我希望人大学子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守正确的价值判断,都守住为人的底线。要始终记得,品格才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2017年,带学生外出调研2017年,与参加第七届市场调查总决赛的指导老师合影金勇进退休后仍然关心学生成长,2021年受聘为学校第二期荣誉辅导员心血沃桃李,辛勤扶栋梁。金勇进以渊博的学识,为我们指明求学问道的方向;以方正的人格,引导我们在真善美的追求之路上步履坚定。让我们向这位无私的“引路人”献上最崇高的敬意!往期回顾引路人
其他

统计辩 | 再战二十院 破浪斩荆棘

又是一年风和日丽的三月,新一届二十院院际友谊辩论赛如期而至,统计-明理辩论联队的辩手们参与了过去两轮小组赛激烈的角逐,全力以赴,以理服人,有喜悦,有遗憾,最终取得一胜一负的战果,两次摘得“最佳辩手”的荣誉,在赛场上书写了属于他们的二十院新篇章。小组赛第一场赛程回顾辩题:大学生选专业应该/不应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对阵:新闻学院辩论队
其他

终生奉献教育事业 半部中国统计学史——荐读《戴世光学术年谱》

“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袁卫和中国人民大学档案馆研究员李惠主编的《戴世光学术年谱》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戴世光,我国著名的经济统计学家、人口统计学家、首批经济统计学博士生导师,于1953年调至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系,为中国统计学科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戴世光学术年谱》以戴先生本人自传材料、言论著述、中国人民大学和清华大学留存的大量原始档案为主要依据,生动翔实、深入浅出地还原了一位爱国知识分子的一生。本期推送将该书作者与统计学者的推荐语收录如下,以飨读者,并得以窥其精要,希望读者从书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推荐语袁卫,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本书作者。上下滑动查看推荐语作为戴世光教授的学生,我们在先生去世的1999年和他百年诞辰的2008年分别编写了《师道永存》和《戴世光文集》,对先生的学术思想和贡献做了一些概括和介绍。对于非统计学专业和刚刚进入统计学领域的读者来说,他的学术经历和思想未免有些久远和深奥,有让人敬而远之的感觉。但这本年谱,从先生清末出生到民国庚款留学,从密执安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到美国国情普查局,从美国、英国到印度,从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到中国人民大学,从上世纪50年代学习苏联统计理论,到文化大革命去五七干校,再到改革开放拨乱反正,从数理统计到经济统计,从人口普查到人口研究,……这本年谱以先生自传为基础,以编年叙事的形式,利用人民大学档案馆、清华大学档案馆以及相关出版物的大量资料和照片,生动、亲切,较为完整地还原了一位爱国知识分子勤勉、严谨、执着、奉献的一生。在编写过程中,先生一生中的几个瞬间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1922年,先生考取南开中学,但因为体检不合格,差点没被录取,从此决心强壮体魄,成为南开中学和清华大学篮球队队员;先生清华毕业后考取留美公费生,1935年与钱学森等同船赴美,先生被同学选为与清华大学的联系人,写信给梅贻琦校长,汇报留学情况;1938年学成归国前,给梅贻琦校长写信表示:“生受祖国、母校十余年之培植,今得返国,幸未失参加抗战机会,当尽匹夫之责。苟有工作,无论前方后方,不拘报酬有无,生皆愿往”;回国后在西南联大与陈达、李景汉一起筹办国情普查研究所,利用所学知识协助陈达实施了我国重要的区域普查工作;1949年,先生在“新路”刊物上发表《论我国今后的人口政策》,提出“节制生育应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1956年,作为学者代表与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王思华等访问印度,与国际著名统计学家R.
其他

“媒”开二度丨“时代新声”青年融媒体人才训练营招募启动!

嘿!还记得你浏览过多少篇推送吗?在浏览的过程中,你可曾被一段文字或一张配图打动过?可曾惊叹过一篇推送的题图与排版是多么的精美?你又可曾想过,如果由你提起笔或拿起相机,或参与题图设计与排版,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产生什么样的作品?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是创作者。第二期统计学院“时代新声”训练营强势回归,你可以在这里零距离体验媒体宣传,从零学习、实战训练、大显身手!“时代新声”训练营简介“时代新声”青年融媒体人才训练营由统计学院分团委主办、统计学院分团委媒体宣传中心承办,旨在引领青年思想,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培育学生宣传工作能力,助力学生更好地适应时代变化,发挥青年作用,传递青年声音。2021年3月24日至6月2日,第一期“时代新声”训练营成功举办。1招募对象明理书院2021级本科生统计学院2020级本科生2训练内容训练营聚焦“互联网+”思维,设置文案编辑、影像制作、图片设计和排版运营四个专业小组,开展一系列既具有高理论性又拥有强操作性的集中培训,致力于培养“一专多能”媒宣人才。邀请校内教师开展专业技能讲座,由统计学院媒体宣传中心的学生骨干担任各小组朋辈训练师,对营员进行具体指导。3训练营时间3月16日—6月初4训练收获训练营采取积分制度,营员可通过参加培训、完成实践锻炼等获得积分,在此过程中提升个人技能、收获丰富经验。每双周例会上公布各专业小组积分榜前三名并进行训练成果点评。所有营员都将获得训练营专属纪念品,表现优异的营员更有机会在统计学院分团委媒体宣传中心继续任职。5报名方式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训练营招募咨询群,点击“阅读原文”填写报名问卷,报名截止时间为3月15日。媒体宣传中心部门及对应专业小组简介文案编辑部文案编辑我们参加学术讲座,展示科研成果;我们追踪体育文娱赛事,报道最新赛况;我们精心策划创意推送,捕捉生活点滴;我们为《浪淘沙》信笔淋漓,文载统院春秋……我们用文字记录校园生活,用文字讲述学院精彩,用文字传达观念态度,也用文字封存美好记忆,文字之中,倾注着我们的一腔热忱与浪漫情怀。我们在这里欢迎你,用文字留下你的印记。影像部影像制作如果你热爱生活,善于发现,那欢迎你加入影像部。在这里,你可以有机会捕捉球场上的热血瞬间、舞台上的惊艳亮相,尽展统院风采。同时,这里有一群和你一样热爱摄影的人,我们一起用镜头捕捉四海美食、自然风光,甚至一起在博物馆前熬夜拍星星。快门按下,捕捉到的不仅是光线,还有那瞬间的情绪。照片像钥匙打开记忆和情绪的锁,让那一瞬间回归。让我们一起,一步步走进摄影的世界吧。多媒体技术部图片设计如果你灵感迸发却无处施展,如果你想学ps又无从下手,如果你热爱设计并需要平台,如果你渴望分享寻求灵感碰撞,那就一定不要错过“多媒体技术部”!在这里,我们带你玩转ps,实现完美p图,制作精美海报。技海广阔,只等你来!新媒体运营部排版运营简约或花样,文字与图片在此相融;大气或灵动,创意的火花在此迸放。在新媒体运营部,我们用最专至的态度,将纷繁素材制成精美推送;我们以灵巧的心思,让图文展现无限魅力。我们欢迎你来,体验“20000+粉丝公众号”的运营,展现属于你的文艺风采!网络运营部我们排版学术科研类推送,保证推送风格协调统一;我们运营应用统计科学研究中心公众号,为统计学院师生、校友及关注统计学院的其他社会人士提供新鲜科研资讯;我们及时准确更新学院官方网站信息,构建展现统计学院风采的重要窗口。由于官网权限设置,“时代新声”训练营暂未设置网络运营相关小组。训练营期间,我们将配合新媒体运营部开展各项活动。2021届训练营回顾1培训讲座2021届“时代新声”训练营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培训讲座,营员们倾听了校报主编陈骊骊关于校园媒体的定位及使命担当的讲座以及人大校友、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毛岩政分享的摄影故事和摄影技巧;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高廷璧讲授的校园新闻写作方法和新闻学院新闻学2021级直博生韩逸伦讲授的在线内容创作平台相关知识。“时代新声”训练营还邀请了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微信公众号“一号哨位”创始人周晓辉讲述他的军旅生活与公众号运营经验。这一系列培训讲座兼顾趣味性和指导性,不仅帮助营员们精进写作、摄影、制图、排版等媒体宣传技能,同时引导营员们提升思想认识、增强使命担当、积极传播正能量。2成果展示2021届“时代新声”训练营期间,营员们不仅完成了众多精彩优质的校园推送,还开展了创意推送活动。在春末夏初的时节,营员们结伴而行,用相机捕捉身边的美丽,用文字记录生活的确幸,用作品分享好时光。他们的足迹从校园到古巷,从清晨的菜市场到深夜的银河SOHO,走走停停、拥抱世界、记录点滴。这既是一次训练成果的展示,也是营员们共同出游的美好回忆。“时代新声”图集
其他

引路人 | 勤奋以治学,平实以做人——易丹辉教授专访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的回信中写道:“好老师要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希望你们继续学习弘扬黄大年同志等优秀教师的高尚精神,同全国高校广大教师一道,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断作出新贡献。”在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科发展的道路上,“引路人”带领着一代代统计人铿然前行。他们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播撒“统观国策,计量民生”的信仰火种,引领一代又一代统计学子乘风破浪,创造辉煌。为走近这些可爱又可敬的老师们,我们推出“引路人”系列专访,带您一起穿梭岁月,聆听属于他们的动人故事。本期采访的是易丹辉教授。易丹辉,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荣誉辅导员。1984年于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留校任教至今,研究方向为风险管理与保险、预测与决策、生物医学统计。易丹辉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企事业委托等科研项目百多项,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选择:为学以致用1966年,易丹辉高中毕业,但不幸遇到了社会动荡。在此后数年里,她受到了许多挫折与打击。但哪怕条件再困苦、处境再艰难,她也依旧秉持着坚守自我的信念。“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是她始终坚定的心声。艰苦的生活条件和匮乏的学习资源从未成为她求学之路上的阻碍。十年里,易丹辉从不放弃任何一个获取知识、提升自我的机会。她在撰写宣传稿和政治报告中,坚定理想,锻炼文笔。为了传播知识,她与同学们一起开办了夜校,教授年轻的知青们数学、英语、政治。她与中国大地上千千万万的青年一起深入基层,在国家患难之际默默地学习着、努力着,向着未来不断前进。1980年初,讲授“概率论”的老师高洪英建议,如果想能应用的话就去学统计,促使她下决心报考统计的研究生。1984年留校任教后,导师王文声教授推荐她去预测方法培训班,希望她能够真正将统计方法运用于实际。自此,“学以致用”的理念便深深地刻在了她的心中。1992年授课照片育才:实践中拔节从教过程中,她不仅为学生传授统计学知识,也不断引导学生思考统计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帮助他们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夯实对模型的理解。“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在当时得到了中科院院士陈希孺的认可——这也让易丹辉坚定了自己的教学方向。在易丹辉看来,统计学是能够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为我们创造幸福生活的不可或缺的工具。因此,她鼓励同学们在本科期间学习数理基础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大小创,积极参与导师的研究项目。“纸上得来终觉浅”,只有通过实践与试验,我们才能进一步明晰调查研究的思路、把握收集数据的途径、理解统计方法的“使用语境”——我们的知识更充盈,脚步也更坚定。“实践的道路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易丹辉补充道,“但是年轻人要有勇气,越是艰险越要向前。”相比已有的知识储备,她更看重同学们对钻研的热情、对实践的意愿以及在实践应用过程中不怕吃苦、主动学习的精神。她欣赏的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无畏精神,是遭遇困境仍不气馁退缩的年轻冲劲。唯此,生命才能在一次次跋涉中拔节生长。做《时间序列分析》专题讲座时代:大数据挑战易丹辉的目光并不只停留在教学之上,她也时时刻刻关注着统计学科发展的新动态。当今时代,大数据为统计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很多人觉得大数据到来之后,我们都能知道研究对象的总体了,就没有必要再抽取样本进行统计推断了”。易丹辉说,“但是实际上你不可能穷尽所有的数据。单单从时间维度上说,我们能够收集的只是现在与过去的信息——这些数据实际上还是一种样本。所以,我们的统计仍然能发挥出预测与推断的作用”。在她看来,如何精进统计方法更好地分析大数据,是统计学发展的时代关键议题。大数据为我们带来了更多微观的、个体的数据,这些数据显著的个体差异性将大幅地增加统计应用的难度。如何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它们的特征,如何建立统计模型揭示它们的规律,如何进行统计推断预测它们的发展,都是统计学亟需解决的难题。2015年参加研讨会并作《大数据分析技术——从探索规律出发》主题报告期盼:传承中开拓1984年任教以来,易丹辉见证了人大统计学的改进与发展:从最初的文科到文理并重转向专注理科,同时在转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既注重理论,又特别强调应用”。“这是人大统计走在前面的地方,这一点还是挺值得骄傲的是吧?”,她自豪道,“这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国家也需要这样的统计学。”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易丹辉殷切期盼着新一代的人大学子能够珍惜青春,勤勉治学,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以老一代统计人为榜样,秉持着实事求是的作风,去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崭新的时代。毛主席为陕北公学的题词中写道“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具有政治的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易丹辉认为,这份殷切期望从未因时代的改变而改变。在她看来,“00后”是关键的一批人,强国的梦想将要在他们手中实现,崭新的时代将要在他们手中创造。新一代的人大学子应该坚定自己的信仰,铸就自己的品格,提升自己的能力,承担起这份艰巨而光荣的使命。2021年9月10日,为研究生新生讲授“善于学习,不断思考——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主题讲座寄言:自省中超越从人大统计学专业毕业后,她选择了留校任职。正是人大“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的时代精神,督促她始终严与律己,不断提升自我,在成为“国民表率、社会栋梁”的道路上不懈奋斗。期间,她始终坚持着钻研进修,并凭借渊博的知识储备与超凡的创新思维,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等百余项科研项目,为统计学开拓了广阔的发展前景。结合自身经历,她希望同学们拥有在任何环境下都“向前走”的韧劲,以及面对任何困难都能静心学习的定力。同时,她也希望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良好心态,不必因为别人的成就而过于焦虑。相反,应该专注于自身的提高,把握好自己的学习节奏,一方面发掘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能力,一方面找寻自己的不足、弥补自己的短板。在不断地反思与自省中超越自我,才是最值得称赞的。易丹辉退休后仍然关心学生成长,连续担任学校荣誉辅导员。2021年4月20日,她在第二期荣誉辅导员聘任仪式上发言。易丹辉始终坚守在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位上,默默耕耘、治学严谨,她用自己的芳华书写了统计人的华章,以“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信念感化了一代代统计学子,引领着他们迈向了卓越的未来。让我们向这位无私的“引路人”献上最崇高的敬意!文字
其他

引路人 | 新时代统计学科和统计教育的开拓者——袁卫教授专访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的回信中写道:“好老师要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希望你们继续学习弘扬黄大年同志等优秀教师的高尚精神,同全国高校广大教师一道,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断作出新贡献。”在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科发展的道路上,“引路人”带领着一代代统计人铿然前行。他们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播撒“统观国策,计量民生”的信仰火种,引领一代又一代统计学子乘风破浪,创造辉煌。为走近这些可爱又可敬的老师们,我们推出“引路人”系列专访,带您一起穿梭岁月,聆听属于他们的动人故事。本期采访的是袁卫教授。袁卫,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调查与数据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科委经济学部委员,国际统计学会(ISI)选举会员。我国改革开放后培养的首批经济统计博士,新时代统计学科和统计教育的开拓者,也是国内最早进行统计推断逻辑研究的专家之一。曾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教学名师、首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人民大学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入选教育部首批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执教:永远在路上在统计学科体系建设的道路上,袁卫从未停止自己的脚步。1988年,他获得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自此开启了在学术界的漫漫征程。但这征程并非一片坦途。在袁卫的记忆里,自己担任统计系主任的第一年,也正逢中国核算体系开始从MPS(物质产品平衡体系)向SNA(国民经济账户体系)转型——这直接导致了全国经济统计类学科进入低潮时期。临危受命的他觉察到相关学科教育的欠缺,决定在中国人民大学率先开办精算学课程,通过发展精算专业来带动人大统计学的“更新升级”。为此,他积极地与国际著名院校合作,同时和北美精算师协会保持联系,为同学们争取到了诸多宝贵的资源。在改革的过程中,袁卫意识到自己关于精算学科的认识还不够全面,理解还不够深入。“我当了系主任,但是这个时候就觉得自己的知识面不够,希望能去外面开阔眼界。其实当时比较直接的想法就是和精算有关。”因此,他于1994年申请了福布莱特奖学金,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学习风险管理和精算系,并于1996年完成学业,实现了自我的学术进修。随后,袁卫重返人大,继续教书。同时,他也肩负起了学院以及学校建设的重担。他于1997年至2004年担任副校长,从2004年开始又担任了8年常务副校长,直到2012年“退了下来”,一边授课一边做关于统计学科史的研究。“这个工作完全出于我自己的兴趣,到现在已经花了差不多十年左右的时间,大概后年就能出书了。”他说。任副校长期间,前往宿舍看望新生为学生答疑解惑研究:“我们”的历史实际上,袁卫对统计学史研究的兴趣渊源已久。“建国以来,我们几乎没有人专门做自己的历史研究,”他惋叹,“我们人大自己的历史,从陕公到到河北,一直到北京,这中间经历了陕公、华北联合大学、北方大学、华北大学,最后到人民大学,很多硕士、博士都貌似很清楚,但仔细一问全都是不知道的。”然而十几年前,一个美国研究生却借助人大图书馆资料,从学科史的角度研究建国以来人大的办学体制对全国的辐射影响,并撰写出了题为《建设社会主义大学》的博士论文。“我们自己都没有下那么大功夫研究自己的历史,反而让一个不太相关的人研究了。这是我受到的第一个刺激。”他说。另一个刺激同样来自于外国学者。2006年及以前,中国统计学界有若干本书是关于中国统计工作史、政府统计的,却没有一本研究统计学科史、统计学史的。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的郭旭光(Arunabh
其他

舞步翩然逐飞鸿 | 挥洒汗水,舞出青春诗篇

每当星月升上树梢,明德广场地下,青春的气息在此聚集。伸手、踢腿、转身、腾空,一个个充满活力的舞蹈动作,令这北国冬夜的寒冷气息再无半点踪迹可寻。这便是统计-明理联队的魅力。训练中,他们全神贯注,目光坚定而骄傲,在富有活力的音乐节拍中一遍遍练习着动作,磨合着队形。手中的花球随着身体做着各种变换,腾如飞鹤,潜若游龙。每一个有力的动作中都闪烁着健美操队员们饱满的热情。而于合排间隙,暖心体贴、认真负责的师兄师姐们也一直全心全意地陪伴着他们,分享参赛经验、帮助纠正动作、规划训练日程……在健美操之外,历届队员们亦是伙伴好友,不仅有学习互助、也有聚会畅聊。统院健美操队如同一个温暖的大家庭,给予每一位成员浓浓的归属感。因为健美操,大家的心紧密相连。聚餐带来满满快乐
其他

通讯丨统计学院、明理书院领导老师慰问健美操队

11月24日,明理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兼副院长安志伟,统计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志丹,明理书院副院长、统计学院教授许王莉,明理书院王新宇老师、王朝老师、徐丹凤老师,统计学院李南老师、张捷老师来到训练现场慰问统计-明理联队的健美操队员。音乐响起,同学们面带笑容,自信地展示训练成果。每一个动作都随着节拍整齐地敲打在心上,高难度的翻转和起跳夺人眼球。所有的惊艳,都来自长久的努力。在近两个月的训练过程中,统计-明理联队队员从陌生走向默契,在教练和往年参赛队员的指导下,对每一个动作精益求精,不断超越和突破自我。展示过后,现场响起热烈掌声。安志伟肯定了同学们显著的训练成果和良好的精神面貌。他祝贺同学们在刚进入大学时就加入了一个努力奋进的团队,这对于适应大学生活十分有益。他希望同学们能够享受这段时光,收获一段难忘而美好的回忆。“年轻真好!”他不禁感叹。王志丹对同学们整齐的动作和富有感染力的编排赞不绝口。他表示,健美操训练是统计学院学生活动的重要传统和载体,去年和明理书院联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他提醒同学们在训练时注意安全,期待大家在正式比赛中的精彩表现。许王莉表示自己一直都很期待统计学院与明理书院的合作。她认为同学们敢于突破、全面发展。她很欣赏同学们挑战自我的信心和决心,相信同学们的付出终会获得回报,在比赛取得优异的成绩。老师们给每一位队员送上了奶茶、水果等零食。每一滴汗水、每一次起舞,都为了成为聚光灯下最耀眼的存在。用足迹丈量努力,用花球装点激情,希望统计-明理联队的健美操队员们保持状态、再接再厉,在正式演出时展现自我、赛出风采!舞步翩然逐飞鸿
其他

青春周记 | 统计男足对战历史男足以11:1再获大捷、团支书培训会暨工作部署会召开……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上周北京迎来初雪,冬天也随之拉开帷幕。朋友们,让我们一起看看这周统院学子有哪些精彩活动吧!一、精彩回顾1、统计学院分团委团支书培训会暨工作部署会召开11月12日中午,2021-2022学年秋季学期统计学院分团委团支书培训会暨工作部署会在明德主楼1031召开。统计学院、统计与大数据研究院全体学生团支部书记参加会议。会议由分团委学生兼职副书记李经主持。分团委组织委员张博熙围绕青年大学习和专题党史学习两方面工作,结合各团支部的完成情况,详细讲解了各团支部在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分团委书记李南对下一段学生团支部工作提出具体要求。随着理论学习要求的提高和“形势与政策”课程的陆续开展,团支部工作量也相应增加,要求各位团支书不断提升个人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从而更高效地完成各项团务工作、提升基层团支部建设水平。分团委副书记张捷详细讲解了团支书工作的主要内容及工作注意事项,并结合各团支部在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作了进一步说明。党务秘书杨雯琦围绕“形势与政策”专题讲座的开展、活动积分的认证等相关工作进行了细致讲解,并强调了各类活动材料的提交要求。此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新一学期团务工作的总体方向和具体要求,有利于夯实团支部基础建设,提升团支部建设水平,实现团务工作新突破。2、统计男足对战历史男足再获大捷11月11日晚,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度秋季学期足球联赛在北区足球场火热进行。统计学院与历史学院狭路相逢,队员不惧严寒,越战越勇,最终取得了11:1的好成绩。比赛上半场,双方队员棋逢对手,各不相让,在赛场上展开激烈角逐。对方防守严密,赛场气氛焦灼,我方主动进攻,对面门将阻拦中脱手,陆昊琨看准时机、精准出击,一记精彩的补射先拔头筹。随后,我方士气大涨,默契配合,多次打出精彩配合破门。进入下半场,我方提前商量好对策,乘胜追击,精彩配合,传球过程行云流水又不失紧迫。我方队员找到对方防线薄弱之处,从左右边路突破,文东勰从门前包抄,接连推射进球,扩大比分优势。同时在防守上也毫不懈怠,多次抢断,固若金汤。比分最终定格在了11:1。整场比赛中,统计男足不骄不躁、稳扎稳打,赛出了统计学子沉着进取的良好精神风貌。统计学院上场阵容胡以松(教师)叶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