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体验官

其他

在香港租房,合租VS独居各有各的烦恼……

众所周知,香港生活成本高,每年在全球排行榜上都是前几名的“积极分子”。其中一个支出的大头就是房租。初来乍到就立马置业上车的港漂毕竟罕见,绝大多数人还是在一段段租房经历里被磨成了生存+生活能手。接下来,我会讲讲和租房有关的那些事,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首先,租房前要想好到底是合租还是独居。这两样各有利弊,我收到的反馈也各有不同。选择合租基本都是为了省钱,其次可以互相照应,特别是生病不舒服、或者忘记带钥匙的时候。住在大围的朋友A有三个舍友。客厅和一间小房每年都会换一次住客,都是在附近大学(如港中大、浸会)就读的内地研究生。她说:“每天下班回家很累,但是等到十点多她们下课回来,大家一起聊天说笑。能在她们身上能感受到年轻的朝气,还挺开心的。”然而合租的烦恼也通常由不靠谱的舍友带来。所以,最好在决定同住之前对这些问题达成共识:比如每月的水电租金宽频费怎么缴纳,公共区域的卫生怎么分配,是否养宠物,是否带对象上来……独居的话,最大的好处就是能有私人空间,想做什么都自由自在。尽管自由也是把双刃剑。一位港漂几年的朋友B和我说,每天最怕的就是晚上回去空荡荡的家。没人说话,也找不到人出去玩,太容易emo了。所以最后,她选择结束一个人在异乡漂泊的生活,回到老家安居乐业。总而言之,无论合租也好,独居也罢,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开心和忧伤的时刻都会有,还是得靠自己调整心态。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挑选房源。预算、地理位置、交通、通勤时间、公共设施……还有选哪个中介平台也很重要。通常用得最多的有这几个:寄托留学租房、House
2023年12月28日
其他

黑心中介专坑港漂,拍胸脯保证靠谱的菲佣来我家后,自曝有精神病家族史……

我们家是香港的老港漂了。2010年和众多海龟一样回流到这座亚洲金融之都。从半山的单身公寓,到现在海边一家四口的小房子,香港成了我们扎根的地方。和很多有娃家庭一样,我们选择在香港养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香港有菲佣。直到今年我们遇到请菲佣经历里最雷(累)人的一次。真是把所有的坑都踩了一遍,有资格来分享经验了……菲佣中介7-10倍的利润率现在市面上的菲佣中介,要价从14500至19000港币不等。但事实上,从菲律宾申请一个菲佣来港工作真正的手续费用是极低,也非常简单的。香港签证仅需要280港币。香港移民局有详细的介绍手册,所有的合同,表格都可以免费拿,还有免费的热线电话教你怎么操作。菲佣工签的公正费80港币,海外劳工福利会员费196港币。菲律宾政府要求的菲佣保险大概280港币一年,550港币两年。体检方面,菲律宾境内大约需要花费400港币,香港境内600-1000港币不等,丰俭由人。这就是请一个菲佣真正需要支付的费用,总和不到2000港币就可以搞定。那么中介收取的一万好几的溢价,价值何在呢?
2023年12月6日
其他

我用内地驾照换香港驾照,实现50+国家开车自由!

上个月收到一封香港运输署的来信。原来是提醒我10年前用内地驾照换的香港驾照到期了,需要再续一个新驾照。别看香港是右舵驾车,但是拥有内地驾照的小伙伴都可以免试换领香港驾照。不用考试直接换,最重要的是不需要香港身份证!十年前我就是用港澳通行证换的香港驾照,如今不知不觉驾照都到期了,时间过得真快。香港驾照的好处当初香港驾照到手的时候,薄薄一张绿色卡片,上面除了我的证件号码和名字,连个照片也没有。感觉略微有点敷衍。别看它外观敷衍,却有一些特别的好处。我们在内地考的驾照,离开国内用途就比较受限。因为中国不是道路公约国,用内地驾照出国驾车可能会遇到问。有些国家需要到当地车管所办理公证,费时费力。那香港驾照有什么用呢?香港驾照是“香港特别行政区驾驶执照”,是由香港运输署颁发的在香港驾驶车辆的必要证件。香港驾照可以在香港、澳门、台湾或英联邦国家合法驾车、租车。不需要翻译公证,很多国家可以直接使用。香港属于日内瓦道路协约组织成员,该组织内188个国家具有平等互惠政策,可一路畅通自驾。截至目前,英联邦有法国、瑞士、加拿大等53个成员国,用香港驾照可以直接免试换领。香港驾照还可以直接换领法国、澳洲和新西兰等部分国家的正式驾照。并且香港驾照也是购置香港车,备案成为两地司机的必备条件。香港驾照有效期是10年,60周岁以上有效期较短。初次换领香港驾照如果是第一次换领香港驾照,需要上网搜索“香港运输署”后找到预约入口。选择“免试签发香港正式驾驶执照”,填写个人资料之后会收到确认邮件。换领香港驾照需要的材料有:1.TD63A表格,即免试签发香港正式驾驶执照申请表,可以在现场窗口领取。2.中国内地驾照原件及全部页的复印件,副页正反面都要印。3.护照、往来港澳通行证或香港身份证其中一种的原件及复印件。如果有哪些材料忘了印,可以去二楼,有很多家复印店。但最好还是带齐后去,因为5点多一些复印店会关门。4.三个月内的香港地址证明。5.没有香港地址证明的朋友,还需要提供香港地址授权书以及授权人的HKID
2023年11月30日
其他

粤语的精髓就是讲粗口!难怪香港电影翻译成普通话不搞笑……

TVB每年会有一部大制作“台庆剧”。今年的《香港人在北京》剧如其名,讲一群港人在北京的文化碰撞。虽然部分情节略显尴尬,但陆续有梗戳到大家的笑点,比如:尿袋。移动充电宝放在口袋,一条线连在腰间给手机充电,远看好像大小便不能自理的病人挂着尿袋。虽不雅,但也形象。还好这位徐港仁先生没有向同事借“火牛”,也就是这个东西:南北语言和文化差异自古就有,当粤语遇上京片子,连梁启超也吃过亏。“满腹经纶,如鲠在喉”。那么,香港的语言、文化究竟有什么不同,或独到之处?香港之俗在香港,“尿袋”可以带着出门,屎尿屁这几个字甚至可以作为官方用语:“石屎”就是混凝土,一颗颗,一坨坨,黏糊糊。倾倒混凝土的过程叫做“屙石屎”,很形象。这条新闻翻译过来大概就是:水泥击穿假天花板,掉落上海宛平南路600号病床。想说对方见识浅,没见过大场面,就是“未见过大蛇屙尿”。法国老牌蛋糕店Dalloyau到了香港,果然被改名“大箩柚”,字面意思是“大屁股”,反向出名。意大利奢侈品牌“Salvatore
2023年11月20日
其他

伦敦和北上广深都没能留住我,对比后还是香港更香!

相信跟大多数刚刚毕业的朋友一样,站在人生十字路口——回到小城市当鸡头还是去大城市当凤尾,是十分让人纠结和深夜里辗转反侧的难题。所以决定在香港定居之前,我立下志愿,要亲身体验世间的繁华和多样的人生。于是我心怀着对生活的好奇和追求,踏入这个充满无数可能性的世界。在大学期间,我每个暑假都去内地的一二线城市实习,北上广深都有我生活过的足迹。毕业后,一个偶然的机会,被公司派去了伦敦Office工作了几个月。人生的前半段,我身体力行体验了渡边纯一的《何处是归程》中描述的追逐梦想的青春年华。在经历了北上广深的拥挤蜗居,以及后金融中心伦敦的繁华生活后——我最终“浪子回头”下定决心选择在香港扎根。心定下来,从今以后可以不慌不忙自由自在地生活了。当我在不同城市实习工作的时候,会特意选择融入当地人的生活方式。live
2023年11月15日
其他

从骄傲的贵族学校到被迫停办,我的香港母校说没就没了!

2023年9月6日这一天,我的whatsapp、facebook和instagram突然收到大量消息。原来是多年没有联系的中学同学们在互相转发一条爆炸新闻:母校玫瑰岗中学部即将停办,2024年起不再招收中一学生。一时之间,我觉得自己的青春结束了。不知道大家对自己的中学有何感情,反正我的中学承载了我青春期的萌动、躁动和热血。是任何年龄段的经历都无法取代的一段回忆。总觉得母校的存在是理所当然的。我从来没想过,她有一天竟然会结业,从此隐没进历史烟尘里。说起玫瑰岗学校,很多读者,特别是港漂读者们可能觉得陌生。但说起这所学校的著名校友,绝对是家喻户晓。哥哥、陈慧琳、阿sa、梁家辉、翁美玲、林奕华都是我的校友(害羞脸)。50年代末,一家名叫“道明会”的天主教机构创办了玫瑰岗私立学校,设有幼儿园、小学和中学部。校址位于港岛湾仔半山,周围都是豪宅。校舍占地足有1.4万平方米,光篮球场就有5个。可以说是“壕无人性”。学校是私立性质,又临近有钱人的生活区域。正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玫瑰岗成为了当时香港人心中当之无愧的贵族学校。是有钱家长眼里的香饽饽。转眼到了80年代,港府开始推9年义务教育。很多私立学校在政策的影响下由私立学校转为津贴学校。毕竟政府的津贴嘛,不拿白不拿。道明会既心动又为难,既想拿津贴补贴学校,又不想失去私立光环、流失优(you)秀(qian)学生。最终,他们拍板了一个绝妙的方案:幼儿园和小学仍维持私立性质,中学改为津贴性质。这也是为什么出身基层的我得以有机会就读这所“贵族学校”。我相信,以我父母为代表的很多家长都对玫瑰岗的这一举措感到感激。但富裕的家庭应该就不这么想了。成为津贴中学的玫瑰岗,成绩不再能和其他传统名校相比,但学校一直推崇的多元教育却得以传承。外向的我在中学时代,当过制服团体队长、学生会干事、社团副社长及领袖生。还参加过台湾交流团、不同的训练营和义工活动。这些活动培养了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对走入社会后的我有很大裨益。然而,香港的学校每年都绕不开招生难题。如何千方百计招揽足够的学生,特别是优秀的学生,是每家学校能够长远生存下去的关键。香港的出生率一年低过一年,近几年的移民潮更是让很多学校不得以停办或者与其他学校合并。玫瑰岗中学部为了抢到足够的生源,做了很多积极努力。比如近些年来开放学生名额给少数族裔群体,让学生人数得以增加。其实从社会层面看,这些举措使得少数族裔有了更多选择机会,也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但是,玫瑰岗中学的努力并没有打动道明会。与其年年在招生人数、学生质量等无休止的问题上挣扎,道明会选择把眼光瞄准在了校舍上。玫瑰岗自身条件优越,设址在香港最昂贵的地段,且面积之大,让无数国际私校垂涎欲滴。相信这么多年来不少学校尝试过和道明会谈判出让学校事宜。不知是否出让学校的回报率太吸引人,总之道明会终于单方面做下了这个决定:让私校道尔顿合并玫瑰岗。道尔顿有的是钱,就是希望找个高贵的地段进一步提升自身影响力。他们届时估计会把玫瑰岗的私立幼儿园和小学直接改名为“香港道尔顿学校(玫瑰岗)”。至于津贴性质的中学部,道尔顿担心会影响私立学校的形象,他们直接表明:不会接收。另设中学部,打造幼、小、中私立一条龙。被嫌弃的中学部只有停办的命运。道明会的行为不仅激怒了很多中学学生和家长,也激怒了以玫瑰岗中学校长苏佩婷为首的老师们。苏校长发表了声明信,逐点反驳了道明会声称的收生困难、财务困难等停办理由。概括来说,玫瑰岗中学的收生不降反升,且政府资助性质的学校不存在财务困难。道明会的说法与事实不符,是在误导家长。她批评道明会该项重大决定仓促而不合理,又担心初中学生面临转校没有安全感。初三学生更因转校难以得到公平选科的机会。且校内的少数族裔和特殊需求学生群体难以寻觅到合适的学校转学。学校的家教会也发表了公开信,批评道明会没有充分咨询师生和家长等持份者,妄自做决定。有老师直接骂道明会“不仁不义”。最近,有49位玫瑰岗领袖生及风纪队学生站出来,以影片的形式致信特首。学生在影片中读出公开信,表明自己对学校关闭的抗拒和痛心,希望特首可以关注学校,为学生提供支援。这条影片引发了大量关注和讨论,但不知为何却被下架。不管各持份者如何力挽狂澜,不管民意如何同情玫瑰岗事件,似乎校园停办已是木已成舟。本以为学校停办是受移民潮等不可抗力因素影响。但越了解更多资讯就越觉得这是一场资本方单方面的向利益屈服,我的心情也从惋惜转为愤怒。然而愤怒过后更多的是无奈感。谁是谁非我们不敢妄下定论,只希望该事件对学弟学妹们的负面影响能够尽量减少。我和中学同学们互相约定在今年圣诞节一起回母校探访。说起来,好多同学十来年没见面,也该碰头叙叙旧了。还记得毕业那会大家争相合照,中学几年也没说过几句话的同学也跑过来写毕业留言。一首tiwns的《我们的纪念册》真是唱进了我的心坎!“小马自称怀缅我,但无法解释牵挂我什么。”“从前未算老友,也突然想握下手”——林夕的歌词真是太懂了!不自禁感慨,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啊。事已至此,只能祝我的母校安好。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图像影音来自网络和作者,本文版权归香港体验官所有,转载请联系香港体验官微信公众号(ID:ExperiencehkGPQ)。-END-●
2023年10月20日
其他

在香港寻找张爱玲:18岁港大求学,一生三次来港,前后住了七年……

“香港是一座华美的但是悲哀的城。”张爱玲在《茉莉香片》中这么写道。这位传奇才女、民国时代的临水照花人,生于上海、长于上海。却也与香港这座城市有着极深的缘分。从18岁远赴港大求学起,她一生曾三次来港,前后居住时间近七年。在香港的经历见闻,对她一生的文学创作都有着深远影响。而因为张爱玲,我对香港这座看似冷冰冰的石屎森林也有了层旧时光的滤镜。从中环到北角,从浅水湾到旺角花墟……每每游走在街头巷尾,都觉眼前的景色有了文学印记的加持,变得更加浪漫而有余韵。就让我们一起跟着张爱玲的足迹漫步香港,来场别开生面的city
2023年10月3日
其他

在香港的人群里,有这些特点的是内地人!

回想起来,我已经是好几年的老港漂了。也是在这个城市,生来衣品不好、长相也十分普通的我,从读书到毕业后工作多年,经历了脱皮般层层的蜕变。这些蜕变,有的是靠几件新衣的启发,有的是通过不断摸索美妆修容;也有的是在这些基础上形成的自信阳光加成。在这些历程中,我越发感受到这里的人们对外表真的是非常看重!曾经,不懂外表管理的我把这等同于势利眼。凭什么谁长得好看就对谁态度更好?(当时依然处于丑女的孤芳自赏阶段。)但慢慢地,我才发现人们看重的不只是五官端正,更多在于后天的努力,即一个人的外表管理!下面我想从几个方面说说香港人的外型管理与我作为土生土长内地人的区别。头发方面发型是否梳理得得体有型?发质又是否优质?后者甚至比前者更重要,因为发质保养得好,更能证明此人健康、或是有钱有闲打理头发。我所见过的青年女同事们当中,大多发质垂顺温婉,即便是染烫过的头发,也都保有光泽。相比之下,在内地大街上,同样爱美的女孩子们,染烫过的头发却经常有干枯、毛躁的情形。不知道与大家的饮食或者染烫用品的优质程度是否有关。(个人见识经验有限,如有其他看法的朋友,欢迎评论区补充想法)
2023年9月26日
其他

绝了!我发现这个香港的宝藏去处,竟然居民游客都免费!

你印象中的香港,是否也是钢筋水泥、高楼林立的金融中心;是繁华热闹、人声鼎沸的大街小巷;是神色匆匆、步履不停的川流人群?在这个追求速度的国际都市,时间仿佛总不够用,快节奏的生活让人喘不过气来。如果想要找一个地方慢下来,感受香港浮华万象背后的另一面——那么,我会推荐你来香港的公共图书馆走一走,看一看。位于铜锣湾的中央图书馆,我愿称之为来香港必到之处。香港最大的公共图书馆姑且不论这里丰富的藏书、独具特色的玩具图书馆和地图图书馆,举办的各种精彩活动和展览……光是俯瞰维多利亚公园的绿影婆娑、远眺维多利亚港的旖旎风光,便已值得一访。旁边便是维多利亚公园,也可远眺海景香港中央图书馆位于铜锣湾中心地带,是香港面积最大、藏书最多的公共图书馆。它毗邻维多利亚公园,离人气超旺的购物地标Sogo、时代广场和希慎广场,步行均不过10分钟。阶梯上刻着中外的名言警句咫尺之遥便是车水马龙、人潮拥挤的购物天堂。可每次只要一踏入中央图书馆的大门,那庄严静谧的氛围便会立刻让我感到心神宁静。连脚步都不由自主地放慢、放轻了。游走在书架之间,也像移步换景
2023年4月11日
其他

遇到一见钟情的房子,我爱上交通不便的赤柱

每次和朋友说起我住在赤柱,哪怕对方是香港本地人,也会忍不住满脸诧异。一副“怎么会有人选择住在那么远的地方”的表情。从2015年到2022年,一晃眼,我在赤柱已经住了7年。虽然交通不便、物价偏高、用餐选择不多,但我从未有一刻后悔过当时搬进来的选择。住在赤柱最大的好处,大概就是随时都能到海边去吧。在广东海边长大的我,一直对沙滩、海浪声和咸涩清凉的海水味道,念念不忘。到海边散步,总让人感觉无比放松本科来港求学,毕业后租房数年,一路从西环、上环搬到鰂鱼涌,都是烟火气息浓厚的老街区。每天二十四小时充斥着车水马龙和人声鼎沸的嘈杂,有时甚至连一夜安眠都成为奢求。依山傍海,远离城市喧嚣又依然有陆路交通可达的赤柱,自然成为了我心目中的理想居住地。难得地又遇到了一见钟情的房子,推窗便是满眼的葱茏绿意。于是2015年底,我在购房合同上签了字。打包自己在香港的所有东西,毅然搬进赤柱,开始了还贷生涯。我可太喜欢赤柱了。从我住的地方走5分钟路就能到赤柱大街,扑面而来的,是清爽的海风和海天一色的美景。大街的一旁是低矮的楼房,楼下酒吧和露天餐厅林立,食客们谈笑宴宴,觥筹交错,一派轻松闲适。赤柱的网红餐厅最近换上了圣诞“新装”另一边则是靠海的木栈道,踏上去嘎吱作响,别有一番情调。周末的赤柱游人如织,平日里则更加空旷静谧。然而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一到赤柱海边去,就立刻能让我全身心放松下来。感觉瞬间远离香港钢筋水泥的石屎森林,远离让人窒息的快节奏生活;也远离朝九晚五的庸常和碌碌无为。礁石、码头、远山、大海……遍目所及,都是大自然随意绘就的山川美景。生活也随之多了几分诗情画意。赤柱也是拍摄婚纱照的热门地点赤柱的白天,是“浮天沧海远”的浩渺,是“潮平江海碧”的淡然。赤柱的傍晚,是“余霞散成绮”的绚烂多彩;也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宁静致远。赤柱的深夜,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的浪漫,是“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的清丽;也是“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隽永……赤柱的标志性小黄屋,从这个角度拍更美
2022年12月24日
其他

34岁,我在香港独居的第8年

那天朋友和我说:“你知道你这几年为什么一直单身吗?因为你一个人住实在是太快乐了。”而我一时之间竟无法反驳。不知不觉,我在香港独居的生活已经迈入第8个年头。一个人从上环的临街老屋搬到鰂鱼涌的“怪兽大厦”,再搬到赤柱的温馨小窝……路过在上环住过的小屋子,顺手拍了张照片在经历了从中学开始住宿、到大学毕业与人合租的多年集体生活后,独居让我终于能够拥有完全属于自己的空间。一个人的小日子过得也是越来越得心应手。在我看来,一个人住,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完全自由支配时间,过我想过的生活。听起来很棒,对不对?事实上很难。而最难的是,我们当中大部分人(当然也包括我),其实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样的生活。年轻时的我们往往不够了解自己,又总是羡慕别人看似光鲜亮丽的美好生活。难免容易随波逐流,迷失方向。而独居,让我开始真正了解自己,学习和自己相处。你别说,倒还真有那么点和自己“先婚后恋”的意思。在家运动打卡在不熟的人面前文艺优雅的我,其实超级活泼搞笑。一个人在家时常常喜欢大声唱歌(有那么一些些跑调),随性跳舞(姿势确实非常怪异)。好友眼里性格外向、和谁都能自来熟、经常扮演“开心果”角色的我,同时却也是个有些“隐性社恐”的宅女。有时宁可一整个周末都宅在家里看书码字运动刷剧,丝毫不觉得闷。而独居,让我有机会更加坦然地去面对和拥抱自己身上的这些两面性——这些看似矛盾的特质,正是我之所以成为我的原因啊。宅家的放松时光今年读英国女飞行员柏瑞尔·马卡姆的回忆录《夜航西飞》,里面有一段话瞬间击中了我。“即便在飞机中独处一天一夜这么短的时间,不可避免地孤身一人。除了微弱光线中的仪器和双手,没有别的能看;除了自己的勇气,没有别的好盘算;除了扎根在你脑海的那些信仰、面孔和希望,没有别的好思索——这种体验就像你在夜晚发现有陌生人与你并肩而行那般教人惊讶。你就是那个陌生人。”独居正是给了我们宝贵的机会,让我们得以像认识陌生人般重新认识自己,与自己并肩而行。而我的另一大收获,是更加自律了。没错,一个人生活,其实更需要自律。从最基本的饮食起居、家居布置,到健康管理、培养兴趣爱好、安排社交娱乐、平衡工作与生活……一个人住太过自由,如果全无规划、任性而为,很容易一天下来一事无成。到最后被事情推着走,反而失去了对生活的掌控权。家里的小小吧台,特别有烟火气息一个人住的日子里,我习惯了早睡早起,利用清晨不被打扰的高效时光读书、码字。也每天坚持在家健身,享受运动后大汗淋漓的快感。整个人比以前更有活力,姿态也更加挺拔。并不刻意追求某种身材,只希望能够更加精力充沛地去过好每一天的生活。健身环打卡记录工作再忙,每天也都要给自己做顿丰盛的早餐。只需抽出十来分钟的时间,就能吃得开心又满足,用最佳状态来开启新一天的工作。周末有空时,会提前备好下一周的午饭食材。捏好小饭团,用空气炸锅烤好鸡胸肉;只需提前一晚或当日加入即炒的青菜,方便快捷的lunch
2022年11月3日
其他

从香港移民去了英国的人,现在过得好吗?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移民是一个需要勇气的决定。毕竟,在一个地方生活习惯了以后,搬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完全从头开始,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但2019年以来,随着大环境的变化,不少港人选择了移居他乡。有的去美国,有的去加拿大,有的去英国,还有的去澳洲。我的朋友L小姐也是移民大军中的一员。L小姐是我的老乡。我们来自同一个省份的不同地市,偶然相识在香港。她是早些年在内地遇到她的先生以后嫁到香港来的。虽是地道的北方人,她的长相却像极了江南女子,温婉美丽。L小姐的先生是位土生土长的香港人,长相精干。他早先为香港一家本地公司服务,后来经验多了开始出来创业。他不但是位行业精英,也是位模范老公。之前到L小姐家里玩的时候,她满脸幸福地告诉我,她主要负责生娃养娃,家里的其它事儿都是老公在操心。大到两个女儿选择什么样的学校,小到孩子们买什么样的衣服,基本上都是她先生在处理。后来我们成了邻居,我时常见到她老公下班后和她一起带孩子到会所玩耍,其乐融融的一家人。去年下半年,L小姐突然告诉我,他们全家准备移民英国了。是她老公的决定,他持有BNO护照。只想和家人在一起的L小姐,当然是全力支持。在一两个月的时间内,她出租了房子,给孩子们退了学,整理了衣物,还把许多比较新的小孩子衣物送给朋友。在去年10月份,他们搭机离开了香港。一晃八个多月过去了,L小姐全家在英国的生活怎么样呢?最近我和她聊天了解了一些近况,下面就是她的讲述。我们现在是住在英国伦敦郊区的一个小镇。来这里大半年了,最深刻的体会就是这里的环境非常棒,生活压力比香港小多了。节奏自然也慢下来了,感觉一天可以当两天用。当然能有这样的感受,首先得益于我和先生找工都非常顺利。在离开香港之前,先生就已经从网上找好了他专业领域内的工作。我来了几个月之后,也很顺利地在一家中国公司找到了工作。这样生存的压力就解决了。更妙的是,先生的公司允许他长期居家办公。这真是太好了,因为这份时间的自由,他把接送孩子上下学的活儿全包了。周边的绿化非常好,所到之处都是各种绿植。动物和生态都保护得很好,感觉就像居住在一个大公园里。环境优美、空间辽阔,孩子们非常喜欢在外边玩儿。还能时不时地就和各种鸟类和小动物来个亲密接触。我去上班的路上到处都是兔子和松鼠。生活在大自然里的感觉太美了。住房自然也比在香港的时候宽敞多了。一千六七百英镑可以租到上下两层楼的房子,还带一个大大的花园。饮食方面,感觉差别不大。这里肉类特别便宜,10英镑可以买到2KG的牛肉,七八条小牛排,也才20英镑。不过在这里要想吃活的海鲜,就没有香港那么容易了,要去专门的中式超市。相比香港的湿热天气,这里的气候比较干爽和舒服。空气含氧量很高,白天时常会有一两个小时的阴天,但很快就晴天了。白天温差也大,早上7点还11度呢,中午可能就到了30多度。最有意思的是,现在是夏令时,昼长夜短,晚上11点才黑天,而早上4点就天光大亮了。你能想象我们现在的生活情景吗?晚上七八点钟吃饭的时候,阳光打在我们的餐桌上!我们是真正地顶着太阳睡觉。当然冬天就不太一样了,下午四点钟就黑天了,外边也冷,人们很少外出活动。这些生活方面的截然不同,只能说适应了就好了。除了以上变化,最让我感到轻松的就是孩子们的学业。在香港的时候,孩子们每天都会有不少作业和活动。特别是各种默书、评估、考试以及手工活动,时常接踵而来。陪伴孩子读书是很辛苦的一件事,家长忙得不可开交。每天忙完大人孩子的事儿,一抬眼经常是晚上十点十一点了。来了英国发现真的大不相同。老大小学三年级了,老二也马上小一,但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没有任何功课!每天放学就是带本书回家读,其它的什么作业都没有。至于考试,没有排名,这方面顿时毫无压力。这和在香港、内地太不一样了。一个学期下来,孩子们适应环境非常快。不但交了不少当地朋友,还非常喜欢上学,甚至周末也想着要去学校。平时念叨着的,就是“上学我该送老师什么样的礼物呢?”这类问题。要知道,我的大女儿在香港时可不是这个样子,她是那种见了老师会躲着走的小孩。但现在她完全变了。老二自小开朗,好奇心强,特别喜欢读书。因为在学校表现出色,这几天有位老师专门来家里给她送贺卡,邀请她下周跟校长一起吃雪糕。孩子开心得不行。因为教育上比较轻松,所以我和先生一下子觉得时间变长了很多,再也不是每天匆匆忙忙的了。你说疫情?实事求是地说,这边的人根本不当回事儿,所以现在我们也都不太关注这事儿了。可能跟这边地域辽阔、防疫政策也不同有关系吧。来了以后,我们都没戴过口罩,谁要是戴口罩出去反而会被认为是异类。去年12月份这边政府对疫情就基本不管了,感染了都是靠自愈。说来我们算是比较幸运的,去年10月份落地的时候,当地政府刚刚取消了隔离政策。之前来了以后会要求进行10天的居家隔离,当时单日新增病例大概是10万。我们周围的人大部分都感染过新冠病毒了,我们全家也都得过。这真的应了那句笑话说的:“你周围还没人感染过新冠病毒?那只能说明你没朋友。”打过疫苗的我们,感染以后就像是得了一场感冒,没有任何其它不适。我是被小女儿传染的,她当时在幼儿园得了,回来传染给了我,进而感染了全家。但我们都是请几天假,退烧、检测阴性以后就没问题了,所以对生活没什么影响。现在这边的生活一切都还算满意:环境好、空间大、上学轻松。唯一的问题就是离家太远,经常想念家人。我是个很简单的人,很希望能多陪陪父母。可是现在回国一趟特别不容易,我们就是期待中国能早日开放,我们这些海外游子可以早点回家看望父母。听完L小姐的讲述,不由得感叹她真的特别幸运。在多数普通人看来很辛苦的一段移民旅程,她竟然走得顺风顺水、云淡风轻。前段时间,有新加坡媒体推出了一部名为《单程》(One
2022年7月28日
其他

没想到吧!在香港科技大学读书,校园里最多的是无敌海景和野猪

荐/滑动查看更多我香港梦开始的地方👇👇👇
2022年7月21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我在香港神秘行业工作,手下全是智障、自闭症和暴露狂……

2000年我刚刚从日本回港,遇上金融风暴后期,很多事情变了。老港漂从异地漂回来,需要从新适应一切。虽然后来我进了一家日资公司当管理,不过最怀念的还是之前在香港福利院工作的日子。那是我出来工作的第三年,对商业机构有点倦意,想找一份对人的工作。向往制服工作,想过入境处或惩教署,后来选择去了社福机构(它们也是公务员编制)。薪水也不错,社工主任级月薪都是6万以上。当然,没有社工学位的,只有申请初级职位。“爱心和耐性是基本态度,工作内容会有厌恶性成分,能接受吗?”看我态度诚恳,很快通过了面试,接下来就是体检。入职第一天被告知工作简单,基本是院舍内的督导工作。我们的机构是全港最大的精神康复机构。附属院舍(中途宿舍)合计提供1000人以上的宿位服务。医生鉴定适合社区康复的都可以申请入住。这些人白天可以在庇护工场,做些简单手工。如帮银行叠宣传单张入信封、帮快餐店装外卖用餐具(可以放心用,纵使院友入袋程序或许忘记洗手,到外卖的地方细菌已死光了)。能力再高些可以做车缝和简单印刷品制作。还有辅助就业,如送文件快递,在麦当劳做清洁、大厦保安员等等,有社工跟进工作状态。院舍舍监(Warden)这份工作不错,是轮班制度。因为要留宿过夜,每月上班只有15天左右(跟消防员一样)。自己的空余时间比较多,还可以方便进修。外出的地方多数是去陪诊,A&E(急症室)或CPH(青山医院),假日当值可带院友外出活动。院舍在政府公共屋邨的地下,那是旧式Y型公屋,我们占了三分之二。旧式Y型公屋一般这些机构无法在私人屋苑兴建,因反对声音较多。而公屋设施是跟配套而来,居民无从左右。密集的政府屋邨我们的院舍里一半是精神康复者(MI=Mentally
2022年7月19日
其他

为回内地我钱花了、罪受了,在澳门隔离一圈又回香港了

对于内地港漂,近几年的回家之路可谓道阻且长。尤其是今年春节以来,有抽签拜神成功突围深圳湾的,有高价机票绕路成都的,有飞上海被困几个月的。他们的故事无不充满血泪。今天要说的,则是在澳门一波三折,每天提心吊胆,又无奈折回香港的。疫情两年多以来,除了工作,新晋母亲瓦姐研究得最多的,就是如何带年幼的孩子回家探亲。从最初的佛系观望,到香港今年年初每天几万例新增让远方亲友无比担心。眼看被困香港近三年,两岁多的“疫情宝宝”也只在视频中见过父老乡亲。瓦姐心一横,决心带孩子回老家。深圳湾这条路看似方便,却也难走。每天1000个名额,瓦姐以800元的“友情价”找黄牛抢到了一个过关名额。但三岁以下幼童必须得去私家诊所做核酸。费尽周折拿到结果,报告上那行字“样本不适合检测”却扎心了。崩溃了一小会,瓦姐抖擞精神,又赶紧联系其它上门取样的机构。由于当天是周日,只有一家机构回复:可上门取样,收费2000元,但不保证下午3点前可以出结果。如果按照3点打印报告,4点到关口,现场再做核酸、等待结果,基本过不了关。瓦姐仰天长叹:只是想回个家,为什么这么难?!随后的几天里,全体亲友都在帮忙抢过关名额。并且尝试了申请人文关怀、粤省心等渠道提交诉求,终未果。郁闷无助的瓦姐深夜里意外在小红书看到澳门“10+7”(10天酒店,7天澳门自由行)后直接免隔离入境内地的诱人政策。一瞬间看到了希望!将信将疑打给澳门的隔离酒店,被告知原预定已到7月底,但刚好有人退订,空出一间房。瓦姐赶紧确认付款。请好长假,向老公、菲佣姐姐交代好各类事宜,瓦姐迅速收拾好行李,第二天带着孩子直奔澳门。谁知,一场“人在囧途”和“澳门风云”就此上演。6月18日,一个听起来就很吉利,可以“一路发”的日子。瓦姐和两岁多的儿子第一次来到港珠澳大桥,充满着好奇与喜悦。不到45分钟,大巴顺利抵达澳门。全程闭环。一班车20多个乘客,基本是取道澳门,最终经珠海或深圳前往全国各地。最初隔离10天的鹭环海天度假酒店位于澳门最南端的路环。隔壁就是著名的黑沙滩,窗外就是美丽的南中国海。两岁的男孩有多闹腾,不用多说了。隔离中的老母亲每天就盼着两件事:第一,晚上把孩子放倒,瘫在床上看看手机。眼睛一闭一睁,一天就扛过去了。第二,虽说早就知道这过程十分辛苦和折腾,但一想到10天之后就可以在澳门自由活动,再过7天就可以过关珠海。不用担心行程码、健康码变色、带星,免隔离回到阔别已久的家……心中就充满了动力。当初选了澳门,就是看中它是两岸三地的抗疫标兵,已经大半年零确诊。而且每天吃着精致的三餐和点心,看着窗外的风景,就当度假,烦恼也就暂时抛在一边了。旅行路上,总会发现忘带东西。这次瓦姐的行李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大人小孩的日用品、玩具、零食,应有尽有。按理说应该稳了。谁知人算不如天算,刚住进酒店没几天,8个月零确诊的澳门“破防”了。经历250多天的平静,澳门于6月19日凌晨再现本地确诊病例。因为有几个群组呈爆发式增长,一向贴地而行的确诊曲线连日陡升。从一开始的每天三五例,几天后就变成每天三五十例。
2022年7月14日
其他

香港故宫,千万别去!!

自从香港故宫开放,最近两周,几乎全香港的人都去看故宫了。朋友圈一直被香港故宫刷屏。直到今天(7月12日)登陆故宫网站购8月参观票,排队情况还是这个样子的……网站赫然显示:您前面排队的还有17267人。记得小学参加暑期夏令营,那是第一次在没有大人陪同下去北京故宫。自己用相机拍了很多照片,最后相机却丢了,和小伙伴的合影也没了主要是和一个帅帅男生的合影也没了。长大后再去北京,都是找朋友们玩,再也没有机会去过故宫。之后对故宫的了解都是通过一些纪录片,如《故宫100》、《我在故宫修文物》等。可能是因为这些吧,就对故宫有着特别的情愫。所以这次香港故宫开馆,暗搓搓握紧小手,一定要抢到票!!!门票公开发售的半小时前就进入西九文化区网页排队,此处省略一万字心理活动。最后帮自己和朋友们抢到了多张票。7月3号故宫开幕第一天我去做了第一批游客。参观完我直接约了下一场!千万别去!去了还想去!下面我就给想去参观故宫的朋友一些小小的出行建议,然后带着大家跟随我来到香港故宫一探究竟吧!推荐大家从以下几个网站购电子票,无须排队换票,直接入场。注意要在预约时间的一个小时之内入场,不然有可能不获准入场。交通可以选择乘搭港铁、巴士、专线小巴。还可以乘坐西九文化区免费穿梭巴士,来回香港故宫和M+。具体前往方式可参考香港故宫官网。故宫一共有9个展馆。普通票50港币可以参观1-7展馆。特别展门票120港币,可以参观全部展馆,8和9为特别展馆。开幕当天别提有多火爆了,每一个展馆都要排队入场。友情提示:故宫的冷气非常足,一定要备外套,不怕冻的可忽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建筑主体为倒转梯形,外观犹如一个方形大鼎,采用中空天井设计。整体外形借鉴中国传统器物“上宽下聚,顶虚底实”的美学特点,营造出一种稳定而厚重的历史感。内部空间部分,则是汲取北京紫禁城中轴空间平面递进的灵感。地下大堂会有自然光渗入,而场内也设有3个中庭。其中西中庭的落地大玻璃可饱览西九文化区,香港岛西面的天际线以至大屿山的景观。而南中庭设阶梯连接2楼和3楼。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建筑极具特色,与北京故宫的建筑遥相呼应。在设计上最大的亮点就是“以现代语言重新诠释故宫元素”。既符合香港“中西合璧”文化气息的同时,又成功与周边西九建筑群达成融合。九百多件珍贵文物漂洋过海,不少都是在香港首次展出。还有众多香港收藏家特别捐赠的近千件藏品。也算是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送给港人的一个大礼包。入口大门参照了故宫的门钉装饰设计,采用朱红色作为主颜色。大家记得入场前在红色宫门打卡哦!顺便数一下每扇门的门钉是不是81颗哟。入场需要过一下安检,安心出行,扫针卡。进门右手边的顾客服务处,可以免费借语音导赏设备,或扫描二维码手机听讲解。从上午十点半一直参观到下午五点半,饿了就出去观景台啃几口面包。求知若渴就是我没错了(这劲头要是用到读书考证就好了)。太多稀世珍品,令人目不暇接。篇幅有限,挑选几个印象最深的展馆简单分享给大家。展馆1:紫禁万象故宫始建于六百年前,是明清两代共二十四位皇帝的居所。亦是世界保存最为完整的木造结构宫殿建筑群。故宫文物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艺术结晶,同时也反映了明清两代宫廷文化和生活。故宫博物院的发展与近代中国政治变革同步,展示国人对自身文化历史认同的追求。紫禁城中的家具:康熙帝朝服像:龙袍:博古思幽
2022年7月13日
其他

香港亲戚隐瞒阳性症状出来吃饭,把我传染了新冠

这两年多来,香港前前后后经历了五波疫情。大多数人要么是感染过了,要么就是在感染的路上,身边总会有认识的亲戚朋友确诊。作为一名早早就打完3针疫苗并正准备打4针的年轻人,没想到在这次第五波即将平息之际,还是没能躲过。至于这次的前因后果,就让我在这里向大家分享一下,当作一次参考吧。大家应该还清楚记得今年年初的第五波疫情。当时每天确诊人数一度超过5万,光是这波疫情的确诊人数官方统计就超过了100万。这些数字都是之前完全不敢想象的。在此背景下,大家可能真的已经对疫情感到麻木了。适逢今年的父亲节,我受邀和几位亲戚吃了一顿饭。万万没想到的是,本来好好的节日氛围,竟出现了惊人的一幕。当其中一位在银行工作的亲戚到场后,能明显留意到她颇为严重的咳嗽症状。当她说到最近公司有2位同事确诊后,在座各位顿时一阵不寒而栗,迅速互相对视了一番。更为惊人的是,她声称自己这几天的快速测试都是阴性所以自觉没事可以出席饭局。随后竟然还问到感染的症状是什么,以及如何做核酸检测……谁敢相信经历了这2年多,尤其是最近恐怖的第五波疫情后,还会有人问这种问题?到底是政府宣传出了问题,还是她的公司抗疫能如此松懈。那时候的众人,除了满脸的惊叹号和问号之外,更有了些许愤怒。就这样,大家极不情愿地吃完了那顿饭。第二天的中午,果然收到那位亲戚的快速测试阳性的消息。在那之后的几天里,我除了自我隔离外,每天都做了快速测试和核酸检测,并且预防性地吃了连花清瘟胶囊。饮食作息都非常规律,希望能保持好免疫力。遗憾的是,我第3天便开始感觉喉咙干痒,第4天症状加重后当天的核酸检测便是阳性。(而快速测试直到第6天才开始显示阳性…)由于听说政府安排隔离需要等1-2天,我在第5天中午收到阳性短信后便立即进行了隔离申报。另外还预约了新冠诊所和抗疫出租车。虽然是跨区看诊,但总体而言非常方便快捷,前后也只花了2个多小时。也顺利拿到了我接下来几天陆续出现的症状对应的的药(发烧、喉咙痛、咳嗽、咳痰、鼻塞)。重点是全程免费。这里不得不说一下抗疫出租车。就诊结束回来的那趟行程的司机,一身防护装备包得严严实实。这些出租车被规定必须开窗通风,要知道那可是三十多度的下午。真心被这位敢于担当并尽心尽责的司机感动。下车时我送上了真挚的问候和感谢。更令人欣慰的是,当天晚上我便收到了接送到隔离中心的安排。也顺利地在第5天晚上入住了位于迪士尼乐园旁边的竹篙湾隔离中心。下面便让我继续分享一下我隔离的经历吧。首先是环境卫生。第一次踏足隔离中心,才发现这里非常大,从门口到我被分配的区域也需要好几分钟车程。进到房间后,更是一阵惊喜,没想到能住双人间,并且各种设备物资应有尽有。有电视、电热水壶、桌子椅子、晾衣架、风筒、洗漱用品、床垫枕头被子、床单枕头套等等。另外也看得出来房间之前还没被使用,厕所也非常干净,房间装修也非常整洁舒适。然后是伙食。进来之前就被温馨提示可以自备方便面,进来之后才发现这个提示不无道理。因为这里的伙食真心一般。一开始看到菜单的菜式心想还不错,一日三餐有荤有素有白粥。直到吃完第一天三餐后,彻底地对之后一周不抱任何希望了……不是粉面煮得烂就是青菜一股怪味,白粥也煮得像一碗面糊,每天分配的矿泉水也不时有一股塑料味。庆幸的是,这里还提供了不少零食。有饼干和小蛋糕,还有茶包、咖啡和方便面,另外每天还会派一个橘子。不过,到了最后两天伙食竟然有所改善。有蒸排骨、咖喱鸡肉、沙嗲鱼块,青菜也没有了之前的怪味,我还莫名地感动一番。总的来说,只能说勉强过得去吧,在这偏僻的地区也不能要求什么了。最后是隔离安排和每天的健康监测。七天时间里,除了入住时登记和第一天有工作人员电话核对之外,就是每天早晨自行测量体温和血氧饱和度。然后用手机填写健康监测表,非常简单。有急事也可以随时电话或者短信求助。到了第六第七天分别自己进行快速测试,连续两天阴性后第七天打电话通知安排撤离。由于我自带了快速测试包,因此每天都有做检测,直到第六天晚上才迎来了阴性结果。看着结果从阳性到弱阳性再到阴性非常激动,生怕要再待两天。另外第七天撤离时也出现了小插曲。工作人员告知我还有一天才完成隔离,而政府的隔离令明明显示是第七天。来回确认一番后被通知接送的车已等候多时,需要我立即收拾。最后顺利被送到邻近的地铁站结束了7天的隔离之旅。这次经历虽说有些意外和不幸,但也亲身了解到疫情的严峻,不到最后一刻也确实不能松懈。另外觉得政府前前后后的安排和配套也真心不容易,已经做得不错了。也不得不庆幸能在香港25周年纪念日前一天结束隔离,庆幸能有女票说要煲汤补补身体(虽然也只瘦了2公斤……)。最后希望提醒一下大家还是要小心谨慎,规律作息,也希望疫情早日结束吧!*图像影音来自网络和作者,本文版权归香港体验官所有,转载请联系香港体验官微信公众号(ID:ExperiencehkGPQ)。-END-●
2022年7月11日
其他

10年前爸爸一句话,让香港长大的我记住了我是中国人!

大家好!今天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热烈鼓掌!今天想跟大家聊聊,身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港妹,我从小接受过的国民教育。先讲一下背景,我是一名90后,97年回归的时候才几岁。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是广东人,他们4个都是1940到1960年之间从广东来到香港的。所以我的父母都是从小在香港长大的。正是因为这样,我只有妈妈那边有内地亲戚,爸爸那边的就已经没有亲戚在内地。我们在小学也要学普通话。我的老师平时说粤语的时候是带着普通话口音的,因此她上课的时候说普通话还是标准的。每次上课都会有一些生活化的场景让我们模仿练习。可是一周只有一节35分钟的普通话课,这周学完下周就忘记了大部分的内容。在上音乐课的时候,我记得音乐书中有一页是国歌。因为当时我完全不会普通话,可以说根本没有接触过这门语言,一开始就觉得很难唱。幸好老师会放国歌的录音让我们学着唱,当然她放的版本就是平时我们听到那种很标准的普通话。小孩学东西比较快,多听几遍就基本能唱出大概了。当然还是带着浓浓的港普味吧,毕竟没有人去纠正我的发音,能唱个大概就好了。在中学的六年里面,我们基本上只有国庆日前后、春节前后和回归日前后的早会里面找一天升国旗。还有在运动会的时候会升国旗,大概就是一年几次吧。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那一年应该是最多香港人认同自己中国人身份的一年。那一年,我是一个初中生。还记得当时每天都跟爸爸在家里看奥运会。每次能在颁奖台上看到国旗升起唱国歌的时候,我们俩都感到无比兴奋!得知奥运会后国家运动员集体来港,我们真的去排了好几个小时买门票去看他们表演,可惜最后买不到。无论如何,我自己也觉得2008年是我有生以来(出生到2008年)最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一年。后来到了高中我们开始要上通识教育,当时有一节是讲述国民身份认同。老师指出之前有个民意调查让港人投票自己的国民身份,分别是(1)中国的香港人,(2)香港的中国人,(3)中国人,(4)香港人。我记得当时我自我感觉我的身份是“中国的香港人”。但是我不确定我自己想法有没有问题,于是放学后就去问爸爸。过了10多年我还清楚记得当年的爸爸是这样回答的:
2022年7月1日
其他

惊心动魄!前晚我亲身经历了爆炸起火引起的香港大停电!

香港是座不夜城。香港的电力供应稳定程度,听说是99.99%。来香港久了,我从来没有担心过会停电。而“从来”这个字,看来要因为这次的特别体验而改写。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我平常下班有个习惯,就是打电话告诉家人,我快回来了。普普通通的一个电话,却怎样都打不通。每次都是转到留言信箱。有点不妙。因为我家人的手机都是长期待机。一路上,地铁开开停停。二十分钟完成的旅程,几乎用了一个小时。快到车站的时候,家人终于打回电话了:“今晚元朗屯门天水围整片大停电了。家里没电。电话的信号也时有时无。你回来做好心理准备。还有,自己在路上买点干粮。附近所有商铺都关门了,包括24小时便利店。另外,没电梯了,回来自己走楼梯。”(家人后来说,当时也是拨了好多次,怎样都打不通。甚至连求救电话999都试过了,也打不通。可想而知如果真的有急事,会有多慌张)我已经听到周围的人开始鼓噪:“喂,老婆,今晚我们去香港岛那边过夜吧!”(有钱真是好)“哇塞,听说真的大停电了,一片漆黑!”当时我在想:家里人手机不够电怎么办?在医院的急症病人怎么办?真的会发生电话又没信号、又没有网络的情况吗?陆陆续续地,不断有最新消息:先生是元朗的“地胆“(意思是在元朗附近长大)。他一看新闻的照片就告诉我,那座高架桥就在朗屏地铁站附近,我们以前压马路时有经过。“不同的是,那座桥从来不是给行人用的。你也曾经问过我,那座桥是做什么用途。我当时答不上来。不过现在晓得了,原来是供电用的。”先生说道。别说我,就连先生,也没有体验过这样大区域性的停电。回家路漫漫我没有时间想太多,列车已经到站了。站内虽然有光,但是比起平时的灯火通明,灯光暗了很多。所有电梯暂停。所有商铺停止营业。港铁外,虽然大部分商铺尚未关门。不过职员都坐在门口,无聊地等电力恢复;或者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继续营业。“小姐,您买了三件商品,总共的价钱是……”职员小姐用手电筒照在计算机上,按出来一个数字之后,报上价格。然后在一张A4纸上,加上“正”字的一画,表示库存里减少了一件商品。沿途见到最多的人是港铁的职员和消防员。听到最多的是警车、消防车和救护车的呜呜声(整晚都没怎么停过)。由于电梯停运,我身后的港铁职员搀扶着一位失明人士,一步一步迈向电梯的方向,再一格一格一起从电梯上迈下来。真心给港铁职员一个赞。虽然是大停电,但是港铁的运作、一路上的路灯和建筑物内的紧急照明设备还是有的。不至于真的什么都看不到。看以下这张图,除了远处一闪一闪的紧急灯,还不是太感觉到停电。但是一看手机,立即感觉到了!出地铁那刻还有的信号,立即就没了!沿途经过的地方,一片漆黑。但请看下图,有没有找到亮点?对,如果您是私人物业的业主,原来是有可能不受影响的!那就是因为,有的大厦可以自己发电!绝对的优越感有没有!我对着自己那栋乌黑的建筑物叹了口气。准备一口气走楼梯冲上去。谁知,真的小看楼梯了,况且,平时哪有什么机会走楼梯?没一会就气喘吁吁了。休息了一小会,在楼宇中间,竟然瞥见一河之隔的深圳,一整片灿烂的灯火,不禁深深感叹。楼宇间一河之隔的深圳家中的小不点没怎么经历过停电,我们找出了中秋节的荧光棒一起玩。邻居还特意过来问我们,是否需要蜡烛照明。因为香港普通家庭一般都有拜神的习惯,常年会自备蜡烛。小不点以为今天有人要过生日,唱着生日快乐歌,然后准备吹熄蜡烛,我看着哈哈大笑。由于没有电,家家户户都是中门大开,走廊的中间,听到很多小朋友出来打打闹闹的开心笑声。这种场景,依稀回到了自己小时候。先生说,当时本来在餐厅吃饭好好的,结果餐厅停电了。以为只有这家餐厅没电,来到商场,才知道整个商场都停电了。从商场出来,才知道整个大区域都停电了。长夜漫漫。加上供电是逐步安排恢复,我们就无聊地看着身边的建筑一座一座轮流亮起灯来。也有时想想,什么时候才会到我们?我走到窗边,适逢这个瞬间,远处有一处建筑物的灯整座亮起,我的心里一片雀跃。然后下一个到我先生,踱步到窗前,见到另外一座楼全部亮灯的神奇时刻。我们从来没有一刻像现在一样,觉得有电力供应是这么幸福的一件事。我们是幸运的。至少最后等到了。而有的地方,听说还要再等几天。平凡的生活里,或者觉得什么都是理所当然的。然而,原来没有什么一定是理所当然的。例如这次电力抢修,是很多工程人员合力辛勤工作的结果。我们城市能够正常运转,是因为有很多人默默地站在我们身后。我们很幸运,这个城市里有尽责的港铁职员、工程人员、纪律部队人员。即使在这个黑暗时刻,仍然站在我们背后,维持这个城市的正常运作。*图像影音来自网络和作者,本文版权归香港体验官所有,转载请联系香港体验官微信公众号(ID:ExperiencehkGPQ)。-END-●
2022年6月23日
其他

从睡上铺到买房,我在香港用了九年

“在经济学家的眼里,城市是人们选择的结果。尽管在香港,房价高到连4平方米的出租屋都是一种常态。但仍有源源不断的内地年轻人想方设法来到香港,并坚持留下。”我是港漂大军中的一员,今年是我在香港的第九年。其实,“漂”这个字用在现在的我身上或许已不太合适:前不久,我和老公一起买了房子,在这座城市正式“扎了根”。拿到新家钥匙的时候,恍惚有种不太真实的感觉。九年前的一个周六,我拖着行李,从罗湖过关来到香港。那时还没有西九龙高铁站,周末的罗湖关口,人多得几乎要把我挤得双脚离地。那时我只有22岁,在来香港读书前,香港只是电视剧和电影中的香港。那时我对生活的想象力只有一年Master的长度,感觉拿永居是很久很久以后的事——“等到能拿永居的时候,我都快30岁了!”那时觉得30岁真遥远啊。窗外日光弹指过,那时感觉遥远的未来,此刻已真切地将我裹挟。回望过去九年,从“飘摇”到“扎根”,能将故事串联的,竟是住过的形形色色的房、睡过的大大小小的床。对于港漂而言,房间的面积和床的宽度某种意义上也代表着一个人的成长与进步。借此机会,便盘一盘那些年我曾住过的房子们吧。第一站:大围我在香港的第一站,落脚在了离学校一站路的大围。当时住的小区名曰“云叠花园”,和大名鼎鼎的名城隔着马路相望,房租却比名城少三分之一。我们六个女生租了一套三室的房子,一个房间上下铺睡俩人。我和大学好友住一个房间,我睡上铺,床贴着窗,脚贴着窗式空调,月租2500。刚来香港的时候,总觉得香港的窗式空调比内地的分体式空调冷好多。即便是夏天,即便盖着被子,空调的寒气依然能穿过被子往脚底板钻。几年后回了趟大围吃烧鹅,路过当时住的小区,想起夏天夜晚用毯子裹着脚睡觉的时候,有些想笑。房间太小,放了高架床几乎没什么剩余的空间,于是我们的书桌和衣柜都堆在了客厅。赶due的时候,客厅整个就是自习室;学累了,便聚在一张桌子上一起看《爸爸去哪儿》。12月,考完试的夜晚,空气是清凉的薄荷味儿。喊上室友在家楼下通宵开业的糖水店点上一份椰子海底椰和核桃露,再加个例牌肠粉和烧麦,这几乎算得上是真正的快乐了。毕业后,我们四散东西。室友们都回了内地,我找到了工作,留在了香港,重新找起了房子。学传媒的人,工作的第一站不是观塘就是将军澳。考虑到通勤、预算和居住条件,我把在香港的第二个住处安在了当时还是一片荒凉的康城。康城的回南天第二站:康城那时的康城还不是现在的港漂买房圣地之一,除了峻滢和日出康城1、2期,其他地方都是空地。地铁8-10分钟一班,整个康城只有一个惠康和一个万宁。想外出吃饭最近的地方也要坐小巴去宝琳。我在寄托上找到了室友,三个人租了一套三室两厅的房子,700多尺,当时的售价只要400万。我住次卧,房租4500,约等于月薪的三分之一。虽然付房租的时候有点肉痛,虽然房间只能塞下一张宜家单人床和衣柜,但关上门也算是有了自己的一方空间。房间的窗户很大,正对着山。天气好的时候,能看到天上棉花糖似的云在翠绿的树林中投下一片片阴影。美中不足的是,康城的湿气太重了,而长实的房子隔音也太差了。室友加班到半夜回家,开门关门走路的声音听得清清楚楚。一年后,房东要卖房子,刚好发小的室友即将退租,邀我同住。于是我搬离了康城,搬去了红磡。
2022年6月15日
其他

我放弃上海市区200平房子不住,非要回港在20平蜗居

相信很多港漂学生在毕业之际都在开始思考,今后选择在哪里上班生活?是回内地呢,还是留港呢?我采访了几个朋友。朋友A:我很清楚地知道来香港读书,以后就是会留在香港上班的。因为我老家的工作机会并不多,要么留在老家考公务员,要么去北上广深工作。但是我并不想留在老家,所以去哪上班都一样,那不如留在香港,工资又高。我问他在港七年有后悔过吗?他说:从来没有。朋友B:我肯定是要回内地的,我来香港读一年书是来“镀金”的。尤其我们女孩子,家里人也不希望我离家很远,所以我从来没想过要留在香港。回家多好,找一份轻松稳定的工作,住家里当爸妈的小公主。哦对了,我终于可以结束异地恋啦!我问她回家后悔吗?她说:不后悔。朋友C:我在上海工作了几年,对自己的未来有点迷茫,所以决定来香港读研,想开启一段新生活。在香港的读研期间,得知了香港保险很有优势,我也很想从此改写人生。现在我在一家保险公司做理财顾问,虽然因为疫情原因大环境不太好,但是坚持下去总会有所成就吧!我问她在港三年有后悔过吗?她说:我没得后悔。是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背景,我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三个朋友的故事。那我呢?我应该回家还是留港?我会为自己做的决定而后悔吗?我挺幸运的其实,虽然谈不上是富二代吧,至少也是衣食无忧。从来没住过香港这么小的房子啊,哪怕是寸土寸金的上海,咱家里也是能散步的那种!我爸特地帮我量了一下家里的厕所,居然都比我香港的卧室大?!(没错,就是香港海滨南岸的小房,小至4平。)
2022年6月12日
其他

紧张刺激!我替内地神秘富豪出面,在香港争夺中国文物

前阵子,受一个可靠的内地朋友所托,请我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帮他的神秘壕客户抢几件文物。这里的抢拍品是指抢价格,因为炙手可热的拍品会有很多收藏家争着要。苏富比是全球最大的拍卖行之一,以卖艺术品和文物著称,他的名气我早已听闻。一听说可以参与竞拍假装有钱,我充满了兴致,有意去长长见识。朋友已经帮我把报名事宜都安排好了,我只要拍卖当天进现场,听候他的远程指令,该举拍卖牌的时候喊价格就好了。经常在电视剧和新闻中看到举牌喊价画面,觉得买东西不用看价格是有钱人的终极体验,特别酷。想到自己有生之年虽然没机会做个富人,但能扮演下这个角色也是很兴奋了。拍卖当天,我特地穿了正装,早早来到现场。进去后一眼看到现场两边设置了高台,上面坐了好几排严阵以待的工作人员。他们正是传说中电话投标职员。
2022年6月2日
其他

在香港劏房呆了十分钟,那里的贫困让我全程窒息

“穷”这个字,我是在小学学到的。我会写这个字,但一直不明白穷是什么滋味。直到我来到了香港工作、定居。十年前,我来香港毕业旅行。那时的香港是TVB里的觥筹交错,是我站在维港远望对岸中环,发出“以后我要能在中环上班该多好”的感慨。对于一个来自边远三线小城市的我来说,这次旅行的花花世界让我大开眼界。我产生了留在香港工作的想法。但留下来后,香港的另一面,贫穷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我第一次切身感受到“穷”这个字,是刚来香港去土瓜湾做义工探望长者。我之前在内地参加过几年青年志愿者协会举办的敬老活动,去过大大小小的村落探望独居长者。打扫卫生做饭的功夫不在话下。我以为这次义工也会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进行。殊不知,too
2022年5月24日
其他

和香港朋友AA制,我们绝交了

在香港,人人都避不开AA制。同事之间,同学之间,朋友之间,甚至家人之间,只要有饭局牌局组局的地方,就会有公平公正老少皆宜的AA制出现。为什么香港人会如此热衷于AA制,这还得从本地文化说起。香港在英国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殖民地期间,很多生活习惯都改变了。基本法是一个,吃饭AA制也是其中之一。都说英国是一个很讲究公平的国家。他们既不愿意占别人的便宜,也不愿意自己被别人占便宜,因此AA制是他们公认平等的规则。这种习惯在一代又一代香港人身上流传下来,即使是回归二十多年后的今天,香港人还是习惯采用AA制。但是内地就不同了。在内地,朋友之间的感情很多是靠一次次你来我往的饭局组成。今天你请我,明天我请你,谁也不会计较谁付出的更多一点。更少有买完单之后将帐单摆在桌面上,平均分摊逐个找朋友扫码收钱的。甚至于买单时争个你死我活的情景,也十分常见,仿佛唯有如此才配得上彼此的深厚感情。而这样的情景在香港是不存在的。若是有人饭后争着买单,大概率是不会再有第二人站起来和他争抢的。而是不约而同打开银包抽出银子,等着买单的人回来了算清楚自己该付的那一份。因为争到最后,只不过变成一个代付代收款的人。数学不好或者兜里没点零钞的人根本不敢接这个活。说起来正是有这样的文化差异,我刚来香港的时候,因为不熟识AA制,反而意外收获了第一个好朋友。那是第一次和小孩同学的妈妈Lisa见面,她十分热情地带我们到附近餐厅吃饭。Lisa祖籍广东,一出生就跟随父母移民香港,家乡祖业早已无人打理,是典型土生土长的香港人。AA制对她来说是深入骨髓的日常。买单的时候,我自是争先付钱,Lisa坐着纹丝不动,她等着买好了分帐单呢。不过我没有收她递过来的钱,她非常惊讶地说,不行,一定要收的。看到我坚持不肯收,她的眼里闪过一丝笑意说,那好吧,不过马上表示,下次轮到她买单了。等到下次的时候,变成是三个妈妈一起聚餐。不过这也难不倒聪明的Lisa,她买单之后,自然而然地收了另一位妈妈的餐费。她们平时就是这么习以为常,没有丝毫不好意思。她把我的那一份给付了,仿佛我是她特别的朋友一般。就这样,我和Lisa经常相约往来,逢年过节也常到各自家里聚餐。Lisa后来告诉我,在香港很少有人像我这样买完单不收钱的,大家出来聚会都是AA制互不亏欠。很香港也很真实。如果都是这么开心幸运的事情,就没有今天想讲的狗血现实了。后来我又认识了学霸妈妈Anna。她的儿子十分优秀,是学校里的风云人物。但这并不影响她低调而颇有内涵的气质,每次学校里碰到了总是亲切点头微笑。她毫不犹豫将她儿子成功的学习经验以及各科补习老师统统推荐给我。对于当时想着寻找合适补习老师的我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碳,慷慨大方得令人感动。Anna从内地嫁到香港已经近二十年,自然也早已习惯了香港AA制。不过她还保留着一丝内地习惯,刚开始也和我比谁埋单更快,后来干脆吃饭前先说好了由谁埋单免得争抢。如果我和她的交情仅止于此,喝喝茶聊聊天取取孩子学习的经,那我们君子之交淡若水的情谊或者可以维持很长时间。甚至我们还曾经开玩笑地说,等老了之后,要像隔壁桌快乐的老友们一样,一起行山喝茶。但是我们偏偏没有朝向这美好的未来行进。我们之间曾经愉快的谈天说地,在一次赤祼祼的AA制交换仪式中嘎然而止。那是一个毫无预兆的中秋前夕,我们相约来到老地方茶馆喝茶,闲话家常,气氛轻松而愉快。我把带来的月饼递给Anna,她笑容满面地说怎么好意思接受,不过还是收下了这一份节日问候。其间Anna主动问起我们公司的一款产品,我自是热心介绍和推荐,并且建议她可以放心入手确实不错。随后又聊了一会儿就散场,此时并没有任何不舒适的感觉。来的时候已说好了这次轮到我埋单,所以我顺理成章结了帐。不过事情的发展总是令人意想不到。分开几个小时后Anna发来了一张截屏,那是通过手机号码把月饼钱打给我了。她说香港人无功不受禄。我请她吃饭又送她月饼,尤其是送月饼给了她极大的心理压力。仿佛她如果不打钱给我,就无法弥补情感上对我的亏欠。我们之间认识了整整4年,文化不同,理解不同,一场误会,彼此心伤。我试着去理解她的一片好意,大致是不想让我付出太多而无所收获。这样的善意体现在AA制上,似乎并无任何不妥。但是说我送她月饼一定要有所收获,真是侮辱了彼此这么多年的感情。一盒月饼,把人与人之间的情份分得明明白白。能欠你的,不能欠你的,一并计算得一清二楚,再用AA制终结制裁。感情的轻与重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不占便宜意味着不失体面。中秋的那一天,我和Anna互相问候了一声节日快乐,就此轻轻别过,不留一丝痕迹。香港AA制,入乡随俗,一场公平的游戏,劝你不要走心,走心你就输了。*图像影音来自网络和作者,本文版权归香港体验官所有,转载请联系香港体验官微信公众号(ID:ExperiencehkGPQ)。-END-●
2022年5月23日
其他

今天沙中线通车,回想我在港铁服务二十年

大家好,我是珍妮花。前一阵子参加抗疫志愿者活动认识了很多不同工作领域的人。有工程师、银行清洁员、退休港铁员工、补习老师等等,互相交流大家在疫情下的生活。没想到当时有一位前港铁员工说,他离开港铁公司的时候松了一口气。以下是那位叔叔讲他的故事。我是一个“60后”。小时候读书成绩不是很好,当年也考不上大学,只能去报个商科大专文凭稍微增加一下自己的学历。一开始工作也不是很如意,就想着尽量找家大公司工作吧。当时香港有两家铁路公司,分别是香港地铁公司和九广铁路公司。误打误撞之下考上了香港地铁公司,当了一个小小的职员。我通常是驻守一个车站,主要是维持秩序,控制人流,解决乘客的问题等等。后来年资上去了,被调派过好几个车站驻守,例如九龙站、机场站等等。当其他车站遇到问题需要帮忙的时候,也会去其他车站帮忙的。九龙湾站上盖就是德福花园,每天都有不少居民经过九龙湾站去其他地方。因此变相每天都能看到不少熟悉的面孔,也凭我的观察看到一些八卦趣事。当时有个西装笔挺的男生每天准时8点就拿着面包,在九龙湾站的入闸机站着。原来是等一个女生一起走。一开始感觉他们有点腼腆,没过多久他们居然牵起手来,也代表小伙子追到女朋友啦。日复一日小伙子都来接他女朋友,感觉关系挺好的……没想到有一天居然被我看到这个女生跟另外一个男生牵着手出闸!我心知不妙,难道是女生出轨了?于是我密切期待剧情的发展……没想到那天的下午我就收到上司的通知:你太八卦了,我要把你调去其他站驻守。讲笑啦,调岗位只是人员分配需要而已。然后,就没然后了。除了本地居民,我也经常会遇到不少访港旅客,包括内地游客。我们小时候不用学普通话,所以我们这一辈的人很少人会说普通话,包括我自己。后来跟内地接触多了,慢慢学会了点普通话。可是我自己也只能说港普,导致经常出现“鸡同鸭讲”的情况。比如最简单一个字“这个zhege”,我会念成“jiegor”。后来练习多了,常用的语句还是能说,也是能解答游客的问题的。有时候我也遇到不少文化冲击。在疫情前其实香港的经济还不错,每天都有很多游客到访香港。有一次我在客务中心,有一位戴着金手表,五十多岁的外国男人和他老婆走过来,拿出一叠很厚的纸钞说:“请问这里可以兑换港币吗?”我微笑着跟他说:“不好意思,这里不能换,只能去找换店或者银行。”当时我是挺惊讶的,毕竟没见过有人拿着这么多现金在地铁里。同时也惊叹这位游客相信香港的治安,随身携带着这么多钱。2019年的社会事件,让我们员工们都心有余悸。相信各位都记得,由于港铁被抹黑,导致大量车站设施都被破坏。例如跳闸这些已经算小事,大事的包括扔砖、放火、打架等,我们员工们就是最前线的人。那段日子,我经常被召唤到前线指挥工作,甚至还上过电视。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就是,我在站口拉下铁闸,外面站着无数个手持武器、完全看不见面孔的人。那个场面,我觉得我一辈子都忘不了。最前线的我们手无寸铁,老实说我们只是打份工,却冒着生命危险,随时被砖扔中可能连命都没了。这段时间是我们最黑暗的日子,同事们除了被“朋友”说我们为了钱放弃尊严,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导致身边不少同事都出现了精神症状,而且有些同事到现在病还没好。港铁对员工也算负责任,我们每个需要看精神科医生的同事,医疗费用都是由公司承担的。除了这个,在职港铁员工和伴侣可以免费乘坐地铁,员工子女的话就是免费乘坐地铁到成年。前几年我退休了,离别时是依依不舍,同时也松了一口气。前线工作是“一百岁没死都有新闻看”的状态,临场应变导致压力真的蛮大的。现在退下来,总算可以好好休息了。终于要离开这个工作了二十年的地方,悲欢夹杂,人生有多少个二十年?接近半辈子都在服务港铁,陪伴着公司度过光辉和黑暗的时光。但愿疫情赶快过去,公司能够顺利发展!*图像影音来自网络和作者,本文版权归香港体验官所有,转载请联系香港体验官微信公众号(ID:ExperiencehkGPQ)。-END-●
2022年5月15日
其他

我在香港的家,是靠“捡破烂”得来的?

极简风、“不持有”的生活方式风靡全球之前,本人就在香港意外地体会了一把“断舍离”。“交吉”当前很“焦急”当时我与同学合租,依山傍海的海X轩服务式公寓住得倒也舒心,但退房的经历很闹心。五月一结课,室友们把钥匙、房卡和之后的租金给了我,就大包小包回内地了,约定八月满约时由我负责退房。收房那天,我把房子打扫得窗明几净,想着办完手续就潇洒地走。不料管理员说:“你们没有清理干净。”单纯的我环顾着四周,心想:这还不干净?管理员连忙解释说:所谓“干净”指的是“空”。任何入住时不属于公寓的东西——大到家具、小到纸张,统统都不能有,要恢复成入住时的原状。物业可以收费清理,按物品重量和体积粗略估计,除旧费大约一两千元,我也可以选择自己清理。我有点懵。还好隔壁有个看热闹的菲佣愿意接收书架、小家电、没开封的罐头和厕纸之类。随后,我和老公,也就是当时的男朋友花了半天,挥汗如雨,把那些物品一批批拆掉、扔走。总算免掉了高昂的除旧费,但人也累得快散架。这生动而腰酸背痛的一课令我深切体会到香港的租房规矩:大多数房子入住时都是空荡荡的,需要租客自己掏腰包添家具,退租时也必须把房子回归原状。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这就是所谓的“交吉”。当时的我确实很焦急(一个谐音梗送给大家),从那以后就不知不觉践行起了“断舍离”。简单来说,搬家有风险,购物需谨慎。尤其是又重又大又贵的家具、家电,得花钱找人上门除旧,或者搬去指定的丢弃点。因此,有些人会把品相不错的家具放在垃圾桶旁,留个条子说喜欢就拿走。还有些人会把大件拆小、化整为零处理掉。假如你在月黑风高之夜看到有人抬着一个大件鬼鬼祟祟,他们未必是坏人,或许只是在偷偷扔垃圾……违法行为,切勿模仿。从“没有脚的雀仔”到“家徒四壁”的梦想家过去几年我搬过几次家,其中有两次是在同一屋苑里搬来搬去。保安看着我们每天推着大行李箱来来回回、乘着电梯上上下下好多次,估计也挺疑惑:这人到底在干什么?我所知的最高记录是有个朋友七年搬了十次家,重复买买买,扔扔扔。除了感慨房租涨得太快、存不下钱,就是希望赶快买房,不用再为搬家劳心劳力。可以把家布置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舒舒服服窝在沙发里放空。很多人感叹,香港是个没有梦想的城市,多数人最大的“梦想”就是买房。这虽说听起来不太浪漫,但买房绝对不是一件羞于启齿的事。毕竟得修身齐家嘛。之前我的一个老板很有意思,开例会时除了问下属工作做好了没,还会问:年轻人,买房了没有?还不快去买!买了?赶快赚钱再买一层!就这样,好多同事在他的鞭策之下“上车”了。那几年香港楼市像是坐了直升机,买了就涨。有房者美滋滋,无房者难免会望楼兴叹。对此,这位大佬的买房理论如下:总说买房俗气,但是没房的人就好像“没脚的雀仔”,绕树三匝,无枝可依。有瓦遮头才是家,有了家才能安居乐业。所以,年轻人要好好拼搏,然后——买砖头!是不是很通透、很有哲理?其实这位身居高位、乐居大宅的“哲学家”也有苦恼:家的面积虽已超过95%的香港人家,但东西多了也难免会挤,买个大件都要三思而后行。因为天王按摩椅放在客厅一角,活脱脱像个大碉堡,有点别扭。额,其实普通人家根本放不下按摩椅……有些人有个小房子就知足,有了小房子的人想要大平层,有大平层的人想要大别墅,反正没有最大,只有更大。在香港,家里能有几大块空地,或者“家徒四壁”的人,大抵非富即贵。几年前,来香港看我的妈妈第一次进入香港民宅,四下打量后缓缓说出一句:不错,就是像仓库,到处都是东西。香港普通人的小房子是真的很容易变仓库。若干年前,一个同学去香港本地朋友家参观回来,一边张开手比划着大小,一边兴奋地说:你们见过26平米的两室一厅吗?初到香港的大家听得一头雾水。如今,“五步到墙”、“龙床盘”的故事听多了,也就见怪不怪。去年打疫苗抽奖送40平米“千万豪宅”的新闻,让我们收到若干充满好(同)奇(情)的询问。为了让大家理解香港房子有多小,“三面下床”成了经典保留梗。对此有兴趣的朋友,推荐看看真人秀《有楼万事足》。一边“捡破烂”,一边“断舍离”据我观察,虽然大家普遍住得不宽敞,但也不意味着压制自己的正常生活需求、合理爱好。喜欢收集的,折腾出一面“手办墙”。喜欢做菜的,把开放式厨房改成小吧台。喜欢跳舞的,甚至在客厅装了一根钢管,方便随时起飞。有些人家中空间实在局促,却又难以割爱,会把眼下用不着的东西或收藏品找个地方寄存,不定期去欣赏把玩。“迷你仓”生意在香港红红火火。因为储存东西的成本甚至比买东西花的钱更夸张,所以东西不一定要买新的。只要用心找,二手、三手甚至N手的选择很多。比如我家那个55寸的液晶大电视就是在网上免费淘到的,叫个Gogovan把它带回家,真香。盘点起来,我还买过很新的抽湿机、全新未拆封的护肤品……有一次,我看中一架二手钢琴,琴不要钱,运费一大把,想想还是算了。当然,除了“拿”也有“给”,我们曾把九成新的家具送人、捐或卖出一些品质不错、但自己用不着的东西。说到这里,要吐槽一下香港竟然没普及家居垃圾分类,基本靠市民自觉。虽然扔垃圾很方便,但完全不分类就送去堆填区,很不环保。好在公园、运动场所、文康设施、部分屋苑会放置三色垃圾桶。衣物回收箱,纸张、塑料、玻璃这些可回收物总算有个去处。“回收利用”的概念在香港还是有人认同的,只是以令人啼笑皆非的方式——此前有人发帖称在半山豪宅的垃圾桶边上捡到一包干净的大牌衣物,包括爱马仕,引得不少人去“蹲点”捡垃圾。一些慈善机构会接收企业和个人捐赠(食品、洗护用品、贴身衣物、婴幼儿用品、餐具等除外)。有的写字楼也会在春节后回收利是封、中秋节前后月饼慰问低收入人群。香港居,大不易。由此我们也感悟出不少生活智慧:几十万一平米的房子,能多留出空间就等于赚到了,何况“家徒四壁”的家更清爽自在。“蜗居”在香港,不知不觉练就一身“捡破烂”和“断舍离”的本领。由衷觉得:无论住得宽敞还是紧凑,东西便宜还是贵,把资源循环利用起来就好。既能减少浪费的负罪感,给钱包喘息的机会,也算是给环保出了份力,何乐而不为?*图像影音来自网络和作者,本文版权归香港体验官所有,转载请联系香港体验官微信公众号(ID:ExperiencehkGPQ)。-END-●
2022年5月9日
其他

我在香港找了份神仙工作,天天见明星!

作为一个上了大半年网课的19fall硕士学姐,不甘心就这么结束了我的香港读研生活,因此决定再读一个20fall硕士研究生。没想到更过分,居然!又是整整一年!网课!再次不甘心的我,决定在5月结课后来香港毕业旅行一个月,见见素未谋面的教授和同学们。我当时并没有打算在香港找工作,纯粹是来收拾去年的行李(没想到去年春节离开香港后,一走竟是隔离14天的距离)。好巧不巧,某天突然在微信群里看到招聘信息(平时我都不看群消息的)。Whampoa这个词抓住了我的眼球,因为我就住黄埔。看到要招PR且需要新闻与传播专业的,我寻思这就是我向往的dreamjob啊,我当年就是申请了中大的传播学被拒了。也不知道我哪来的自信,就投了简历,居然还面试了。我一看这个办公地址,妈呀不就是在黄埔那条船里吗!原来这里就是新城电台。面试完我特别沮丧。问我“识唔识剪声带?”唔识。“卫生局局长叫什么名字?”唔知。而且主要负责财经、政治类节目,我哪懂啊,我只会追星啊!感谢老板的宽容,要了我这个没有相关背景的应届生,改变了我的人生。我居然在香港有工作了,而且还是电台!(欢迎大家来船里玩,每周三Aeon有打折!)我是一个港剧狂热粉,因为酷爱黄宗泽,来香港前已经自学了粤语,随时准备好和他偶遇,想告诉他我对他的爱!(不用期待了朋友们,黄宗泽并没有来电台)但是!在我来上班的第一周,我见到了胡鸿钧!!!就是那个《降魔的》里面的石敢当!(妈妈!我见到明星啦!)附上我和胡鸿钧的合照(害羞脸)~胡鸿钧很低调,话不多,低调到让我拍完照都没认出他是胡鸿钧……(不管三七二十一,大家都在合照我也上去排队)我和胡鸿钧老板问我在这里工作适应吗?我可太适应了!天天见明星不就是我的最爱吗!家燕妈妈(薛家燕)是我们电台的台柱子,每周都会来一到两次。我临走前想合照,看大家一直聊得很开心就在边上不敢上,同事看到了问我是不是想合照,我疯狂点头。同事说我帮你拍合照,但是请记住:影相一定要快!不能影响他们的工作!后来见到明星也见惯不惯啦,特别喜欢的才会跑去合照嘿嘿~我记得见到连诗雅,她好瘦好高啊!然后惊奇地发现我和她是同一天生日哈哈,我兴奋的告诉了她。我和连诗雅最感人的是大家评论我们这张照片像双胞胎,都是亮色上衣,都是牛仔裤,太荣幸了哈哈哈!!那天见到阿Bob才知道他以前也是新城电台的,DJ来的!未见其人,先听到他粗旷的笑声。我这个港剧狂热粉,见到他必须表达一波我的爱意啊!我同事准备脱外套来拍合照,他开玩笑说:“做咩啊!见到我唔使除衫!”(哈哈哈哈哈哈)我和阿Bob好了好了,得聊聊我的工作内容了。我负责的是每天下午1点到2点的节目直播,虽然是电台,现在也与时俱进了,有Facebook直播哦!等直播开始后基本也没太多事,就是得坐在直播间,生怕出什么紧急情况。听听每一位嘉宾带来的知识讯息,也挺有意思。节目间隙就和主持、嘉宾吹吹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我记得最紧张的一回是,临播出前十秒ipad突然死机了!operator说:不急不急,还有十秒。我心想:什么不急!只剩十秒!!!我赶紧关掉后台,重新登陆账号,开直播链接,打字的时候手都在抖。万幸的是,在节目前两秒顺利播出了。表面上我装作不紧张,其实我腿已经软了。除此之外,每期节目前要和主持、嘉宾对流程,节目结束后要剪视频、剪声带。总的来说,我的活也不是特别重,还享受了一波“钱少事少离家近”的神仙工作(钱不多我也认了)。当然,我的人生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我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滑铁卢……我们有位女主持请病假,老板叫我顶替一下。我说:“我这粤语水平始终到不了主播水平吧。”而且就一位主持也够吧?也不用期期都是两位主持嘛!我也没当回事,第二天开开心心来上班了。节目开始前,老板说再拿个椅子拿支麦,我说你找到哪位女主持啦?他说:你啊!什么?我??原来你是认真的???我就这么猝不及防地被摁到了椅子上,啥也没准备的开始了……我寻思我广东话平时也说的挺溜,有啥好怕的。“欢迎大家收听星期三的《经济午餐》,今日请到中原地产创办人施施施永青…”我居然结巴了。我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今天的粤语格外的烫嘴。施生人很nice,叫我不用紧张,问我是新闻系的吗?我说不是不是,临时来顶替的。寒暄了几句上海话,想赶紧结束这个尴尬的场景。合照的时候,施生看到我手机壳上面的“發”字,问我是不是很想赚钱。我以为他会给我传授什么暴富的秘诀,赶紧点了点头。没想到他说:“年轻人,不要想着赚大钱,写一个‘發’字也不会因此多赚点钱,我还在床头贴了个‘病’字呢!”(好的我错了,我这就去换手机壳。)我和施永青我老板是个很可爱且毒舌的人。我说我要去拔智齿,他说小心面瘫。我说这个生蚝好便宜,他说便宜的有重金属。他买了三本书给我看,说怕我没活干。他有次请我们去九龙城吃了人均500的海鲜火锅,我说老板咱公司楼下也有这家店,午市只要68……从此以后他每次请客人吃饭都去这家了哈哈。哦对了,我老板还到处问朋友认不认识黄宗泽。说这里有个傻子愿意出五万块和黄宗泽吃一餐饭,这样他就可以赚我一大笔中介费(……)反正现在全电台人都知道我喜欢黄宗泽了,希望电台争点气,请个Bosco不难吧!上了半年班了,最大的感想是什么呢?Emmmm……在电台上班,记得多带件外套!宛如冰窖。以及,黄埔的豆花好好吃!!我从一个完全不关心新闻的人,到现在可以说出香港每一位局长的名字。多谢我老板给我机会见识了很多大场面,让我一个没有传媒背景的人也能在这里学习体验。在兴盛短视频的今天,电台也算是日薄西山的行业,但依然有很多人坚守在这个曾经辉煌的媒体行业,实现自己的理想。附上我做作的摆拍*图像影音来自网络和作者,本文版权归香港体验官所有,转载请联系香港体验官微信公众号(ID:ExperiencehkGPQ)。-END-●
2022年4月23日
其他

逃离五万确诊的香港,我掉进了上海封城的魔窟

万万没想到,时隔2年半没有回内地,这次回家之旅这么曲折。2月份的时候,因为家里的一些事情,决定不再继续等通关,回去隔离。那个时候陆路基本上已经行不通,深圳和珠海每天放出来的通关名额基本上秒光。最后买到了当时最早的一班回内地的机票飞上海。想着在上海完成隔离后再看如何曲线回家。当时上海已经有零星的确诊出现。不过鉴于在过往的疫情防控中上海一直是优等生,心想过了小一个月一定可以控制住的。中间由于香港疫情不断加重,去上海的机票经历了三次的改期,最后确定3月24日国泰下午的航班抵沪隔离。我到达上海后,上海的疫情急转直下,确诊和无症状患者越来越多。但是因为刚从香港每天五万确诊的环境里出来,说实话一开始是没有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甚至还在和上海的朋友们研究隔离出来要去哪里吃好吃的。直到3月30日上海宣布开始“鸳鸯封城”(浦西浦东分别封城),发现事情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首先关于隔离之后的住处。隔离酒店的工作人员跟我们讲,目前已经没有黄码酒店了,14天大家解除隔离之后即为绿码,必须从隔离酒店离开,自己找地方住。但我在给一些酒店打电话的时候,大部分酒店不接受隔离14天立刻入住的入境人员,而且表示没有接到不再+7隔离的通知。另外开始封城后,所有酒店告知不再接受预定,需要等待ZF的进一步通知。这意味着如果不如期解封,现在的隔离酒店无法续住,我只能睡大街?这时酒店隔离群的群友们也开始为了离开时没有交通工具到机场慌张,每天在群里询问解除隔离后的安排,但是一直得不到一个肯定的回答。这时我确定情况没有那么简单,留下来不一定是个明智的选择。由于我的最终目的地是吉林(对,另一个疫区……),目前也处在封城中,如果不留在上海,只能找一个中间的落脚点看看后面的情况如何。由于上海疫情原因,基本上所有的省市对于有上海轨迹的人员都要再加14
2022年4月14日
其他

疫情下无法回港办IANG签,我被黑中介骗了15000块

首先,大家不用担心,我的钱历时9个月终于要回来了!我相信很多在疫情下的港漂学生都和我碰到了同样的情况,我写这篇文章也不是为了断人财路,毕竟根据自己的需求叫中介跑跑腿也无可厚非,我就是想提醒大家有些事还是得采取合法渠道,不然可能人财两空!先说一下我的背景,我在8月毕业的时候申请了IANG,三个月内要抵港激活,也就是11月前要来香港激活。可是当时香港疫情依然很严重,如果为了激活签证回香港,首先要多香港的房租,其次要居家隔离14天,回内地还要隔离……综合考虑还是没有必要为此回港,可我又不想放弃我的签证。我在网上查了很多资料,确实有很多人都碰到这样的情况,但大家要么放弃签证,要么就回港激活。我的同学们很快也会面临这个情况,大家毕业后也都陆续申请了IANG签。奈何我是最早申请的,因此并没有案例能给我参考。我给入境处发了小作文阐明我的情况,但他们要在二到三周内回复我。我一算时间也来不及了,如果入境处回复我只能亲自抵港才算激活怎么办?那我真的就错过我的签证了。我可是心心念念以后要在香港生活啊!我在各平台上找了数十位中介,我把我的情况说完后,要么没听懂我的意思,要么就直说办不了。因为中介大多是处理续签的问题,很少有人会因为不入境来找中介的。这时,我上文中提到的中介刚加好友时就和我打了语音电话,他听完我的问题,拍胸脯保证说so
2022年3月3日
其他

万圣节,我们去探秘香港第一鬼屋

90年代初,有个著名灵异纪录片《大迷信》,讲述各种撞鬼经历。其中一个拍摄地点是高街鬼屋。当时有个小朋友,看到节目主持人进入改建前的鬼屋,里面的半截楼梯上,站着一位神父。他仔细一看,这神父没有脚,悬浮在空中。而神父似乎也有所察觉,突然飘到屏幕前看着小朋友。整个屏幕都是神父的脸,小朋友吓的立刻关上电视。点击图片获取惊喜他的妈妈因为跟他一起看,见他关起电视,骂了他一顿。他问妈妈有没有看到刚才电影里的鬼,他妈妈又是骂他,说根本没有什么鬼。后来,他跟一群同学谈及此事,同学也笑话他,说《大迷信》根本没拍到鬼。他气不过,就要跟同学一起去高街鬼屋夜探一番。气氛阴沉,夜风阵阵。当他走到电影拍到的半截楼梯时,他说神父就在这里。同学嘲笑他:这里什么都没有,只是废墟一片。他被冷言冷语气到,脱口而出:神父,你在哪里?我就是上次看到你的人。此时,突然一阵细细的声音,在他和同学的耳边说:我一直在这里,你们不要再过来打扰这边的灵魂了。所有人吓的冲出建筑,没命的往街上跑,头也不敢回。这小朋友长大后成了知名专栏作家@圈妹,(不,我开玩笑的),这段往事也加大了高街鬼屋的名气。眼见就要到万圣节,听@里美酱我讲完这个故事,不惧鬼神的@圈妹拉着我:万圣有什么安排?不如放自己一天假,我们也去夜探一番吧。从西营盘C出口出来,左转下台阶,就是高街。走到尽头,就是当年的鬼屋,现在叫西营盘社区大楼。建筑是古典巴洛克风格,有宽阔的拱形长廊,和粗琢花岗石,优雅的外形,是法定的古迹建筑。说来奇怪,香港彻夜灯火通明人流不息,但这里却是人烟稀少冷清寂寥,头上还有数不清的鸽子乱飞。仔细一看,原来这些鸽子已经在这里安了家,密密麻麻。这让听多了鬼故事的@里美酱,顿觉毛骨悚然。突然,@圈妹指着道路另一边:那是什么?!哈哈吓你们!(PS:是正面)那是@圈妹的恶作剧!转个弯,来到大楼的正门。两边就是传说中很出名的走廊。近看是这样。这条走廊很出名,倒不是因为闹过鬼,而是曾多次出现在电影中。港片发烧友可能会有印象,当年两大天王首次合作的影片《江湖》,就是出自这里。行走的表情包学友哥但现在已经不对外开放,闲人免进。只能在围栏外,隔着铁门望着走廊。不过不遗憾,就算能进去,@里美酱也不想在这里打卡留念,万一被缠上怎么办!“高街鬼屋”建于1892年,原本是一座医院宿舍,后来由于邻近的域多利精神病院不敷应用,在1939年,这里被改作女子精神病院,接受精神病和麻风病。麻风病,在当时是极度的传染病,病人只能被隔离,关起来等死。而不少精神病患者时常以头撞墙,所以这里经常有砰砰砰的撞墙声和惨叫声传出。也有说当年香港沦陷,日军以此作为刑场,杀害了很多人。直到1961年,青山医院落成,这里的精神病病人纷纷转过去。1971年之后,这里一直空置。各种闹鬼的传闻也在此时尘嚣甚上。2001年,香港政府正式开始拆除旧建筑。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西营盘社区大楼,只保留了原“鬼屋”建筑的外观,里面都是翻新修筑的。果然,令人毛骨悚然的就是进门那一处。再往里走,就是正常的社区大楼了。然而,当@圈妹拉着我,要去停车场和楼上参观时,我就又从无神论者变成了怕神论者。我们从一侧的楼梯走上去。楼梯间啊,那不是凶杀案最常发生的地点吗。尤其再遇上个垃圾房,更方便抛尸!曾几何时,我在刚来香港时,最怕的就是看到黑色垃圾袋!真的不是藏尸袋吗!终于,在一路拖行下,我被@圈妹拉到了二楼。二楼的走廊同样被锁,连尿急都没有出路。我们从门玻璃仔细往里瞧了瞧,类似普通的医院病房。看来虽然翻修,但是功能未变啊。都是让人一身冷汗的功能!高街除了闹鬼的传说,还有一个死亡车库。这个地下车库,在世界十大死亡车库中,排名第二。据说吞噬了数十条性命,最后用水泥给封了。(太棒了,@圈妹想参观也参观不到)现在看来,高街闹鬼,主要因为以前是病院的关系。当然也有风水师说这里是全香港最阴之地,即,这里是地狱与人间的出入口。其实,除去闹鬼一事不谈,西营盘社区大楼本身的建筑还是很具观赏性的,在香港很难看到这种巴洛克风格的建筑。除了这里,还有翻修前的深水埗雷生春大厦和湾仔南固台红房子,它们并称为香港三大鬼屋。不过现在,雷生春大厦已经翻修过,不复当年“鬼影”。而湾仔的红房子——想跟我们去探险吗?-END-●
2021年10月29日
其他

八号风球的香港,住在船上的我瑟瑟发抖

时隔两日半继上周日的狮子山香港再次挂出了8号狂风警报这也刷新了本港因不同热带气旋二度挂出8号风球的相距最近时间记录图源网络上一次还要追溯到1966年两个气旋相距3天又3.5个小时不过让@里美酱记忆犹新的还是2017年先后四个八号风球还有2018年摧毁力强大的山竹图源网络另有去年的假8号在家等了一天,等了个寂寞相信体验官的读者们还记得我们有一位宝藏作者曾经在船上住过(住在香港月租4万的豪华游艇上是怎样一种体验?)当时就有很多读者留言:在船上,刮台风怎么办?今天我们就请到@LXL为大家答疑解惑LXL,你好,你现在还在船上吗?昨天的八号风球对你有什么影响吗?@里美酱@LXL当然有啊,就是买好了瓜子薯片干粮,在家里瑟瑟发抖等风来,希望能连个小假期。哈哈。哈哈,跟我一样呢!所以昨晚船上感觉怎么样?@里美酱@LXL还挺正常的,就跟平时差不多。瑟瑟发抖是因为冷。其实之前就有很多读者在问,住在船里,如果打风怎么办?船会晃吗?@里美酱@LXL其实平时有船开过就会有点浪,有浪船就会有点晃。去年的那次八号风球,也是个哑炮你懂的。但是有次三号风球记忆犹新,应该是晃的最严重的一次。因为你知道,我们的船都是有大绳子绑在barge上的,基本来说是稳的。但是那次三号风,有根绳子断了,所以船一直在平移,以barge为圆心,绳子为半径画圈来回晃。那次真的是走路都走不稳,一直做离心运动,差点给甩出去(夸张)。所有的抽屉柜子也是,给晃的一直开合开合的做活塞运动……哎呀,我说话的尺度是不是有点大?不会不会,我们就喜欢说话有料的采访对象呢。那会晕船吗?最后是怎么解决的?@里美酱@LXL我不晕船的,那次的感觉有点像做海盗船,只不过是铺平的海盗船。最后是船长巡逻,发现船晃的太夸张,上来检查,才发现是绳子断了。但是那天风急雨骤,他们也不能下水绑绳子,所以就任它晃去了,第二天才给加固的。这么说也是有一定危险的呢!那之前“山竹”你有在船上吗?@里美酱@LXL当然不在了。不过我看过那次船长女朋友YouTube上的视频,包括台风前的准备,台风来时的场面等等。看着倒还好,没有新闻中夸张。可能因为是避风塘吧,不像其他港口那样惊涛拍岸。但是工作人员在暴风雨中还是要坐小快艇巡逻,就怕出什么差池。不过很可惜,视频已经删了,估计他们分手了。船长之前开船去迪拜,然后在中东埃及那边玩了半年。他女朋友本来跟着他一起去的,但是后来转到巴厘岛了。现在船长回来了,但他女朋友还在巴厘岛呢。船长还把头发剪了,估计想重头开始,却没想到看着一下老了十岁……哎呀,我是不是太八卦了?不会不会,我们就喜欢有爆料的采访对象呢。其实我们一直很好奇,这个船到底是什么样的?@里美酱@LXL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海上的房子。三层200多坪,只不过外观是船的样子。里面的一切都跟我们平时住的房子一样的。那它能开走吗?@里美酱@LXL如果你有驾照的话,当然可以。那在船上有什么不方便吗?@里美酱@LXL有很多啊。比如每次出入都要打电话叫sampan,但是等船来接的时间越来越久,最长的一次他们让我等了40分钟,我都要气死了。还有每两个星期都有一天断水断电,因为他们要对船只全面检查。而且船是没有锁的,工作人员可以随时上来,有时半夜真是吓一跳。你有见过飞机上的厕所吗?船上的马桶也是一样的,除了排泄物其他一切都不能往马桶里扔。有一次不知道为什么下水被石头卡住了,整个厕所都洪涝了,那个激烈程度,比昨天的台风迅猛多了。而且不光是打风,平时下雨出入就很是问题,最开始我撑伞,但是上下船不方便,后来就只穿雨衣了……哎呀,我是不是说的有点多?不会不会,我们就喜欢话多的采访对象呢。那那边住的都是什么人?感觉你们的活动很丰富呢。@里美酱@LXL不甘寂寞的人呗。我觉得这些人都蛮有趣,也很有故事。可能这边空间大,大家经常办party。有的邻居比较熟,直接跳到邻船,突袭party的情况也不少。最近这边又来两条船,似乎是专门出租用来开party的,总能看到很多陌生人,还跟我们抢sampan。对了,船上有蟑螂吗?@里美酱@LXL有!这个太惊人了。蟑螂到底是怎么到船里去的?!我都要吓死了!什么!船上也有?!@里美酱@LXL还有那个码头,有很多流浪汉,把那里当家,还养老鼠。你说他们都流浪了,应该很穷啊,但是还不攒钱,还点外卖,吃完外卖盒也不赶紧清理,老鼠就在他们脚边吃那些食物残渣。有一次我半夜回家,等sampan的时候遇到三只老鼠。不是看到,是遇到哦!它们在犹豫到底要不要从我面前穿过到码头另一边去,我不动它们不动,我一动,它们研究我移动的方向再找路线,老鼠的智商是真的很高哦。我吓的大声叫,还被流浪汉给鄙视了……感谢@LXL的分享感觉在船上是很特别的生活如果有机会你想体验一下船上漂泊的感觉吗?-END-●
2021年10月13日
其他

学医≠当医生?我成了金融白领

大家好,我是珍妮花,一名医学生。今年暑假我收到了某投资公司的offer,终于能够脱下白大褂,摇身一变成为一名中环OL。身为一位医学生,一直以为学医=当医生。但在香港读博期间,我希望能探索一下当医生以外的出路。于是今年暑假参加了一个实习项目,经过几轮面试,终于拿到了中环某投资医药行业的公司的实习offer。我的公司是一所投资生物医药行业的买方公司。我们会对其他公司进行研究,并进行投资。初来乍到,我就发现这家公司卧虎藏龙。同事们基本都有英美名校留学背景,和跨过大企业的工作经历。(Mckinsey,Morgan
2021年9月30日
其他

香港冰皮大测评!这款把我们都吃yue了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交流不同风俗,地域歧视的求放过)
2021年9月20日
其他

在香港,我遇到了我的小狼狗法国男友

我的男票是法国人。有时认识新朋友,知道我有个外国男票,他们会惊讶的“哇”一声。我自己倒没感觉外国人和中国人有什么不同。之前恋爱过,身边的朋友也有跟外国人结婚的。大体来讲,男朋友没有中外之分,只有好坏之分。好的恋情都是相似的,不好的恋爱各有各的PUA。我跟男票是在某app上认识的,彼此match后,差不多聊了三个星期,然后见面。他是个单纯有趣没啥花花肠子的工科男。虽然在香港很多人喜欢金融男,但我从事金融,对这个群体过于了解,于是相当厌恶。(当然也有靠谱的)第一次见面是我提出来的,因为他太矜持。聊了三个星期,该了解的都差不多了解了,再不见面该凉了吧。正好我们工作的地点很近,我就约他吃午饭。吃完之后,我倒还好,没有明显的态度改变。他突然变得狂热不已,当天就敲定下一次见面时间,每天发信息说想见我。那时我们一星期至少见三次,午餐或晚餐。都是在外面餐厅请我,正宗的法餐。当然总请我我也不好意思,我也会挑一些中餐川菜火锅来回请。顺便锻炼一下他吃辣的能力。去爬山他不会做饭,从不带我回家做饭给我吃。我知道很多女生喜欢会做饭的男生,看到他们做饭的身影就心动不已。但我在国外生活过,在香港也有一些外国朋友和室友,对这些鬼佬在香港约会的套路太了解。比方之前一个法国室友就说过,香港女生都不做饭,还都喜欢会做饭的男生,约会只要说给她做饭,又省钱又能带回家。当时我就很生气,要不要这么高高在上没有诚意!不管怎么说,我男票还是很有诚意的。而且工科男(工程师)这个群体,平时脏活累活多,没有太多的聚光灯在身上,也没有被捧出来的那些臭毛病。有时候我觉得我都能pua他。香港很多人,尤其是app上的那些人,都是同时约会好几个。但我男票只见我一个,正式约会开始两个星期,就想带我去见他那些朋友。还是我理智一点,这也太快了,才几天啊。后来跟他一起参加party,他直接跟别人介绍我是他女朋友,不给我一丁点反悔的机会,也算是关系的正式确立了。蓝眼睛虽然他是外国人,来香港才两年。但是他的朋友一点都不比我少!尤其这几年我的很多朋友都陆续离开香港,而他还有新朋友来!他的朋友大部分也是工科男,校友同事什么的。最开始他带我去聚会,我还蛮有压力的,因为他朋友们的女朋友也会去,有中有外,但大多是香港女生。香港女生都很会化妆,还很高傲精致那种,这可不是来到艳压现场了吗!然而事实证明我多虑了,他们这帮工科男的女朋友各个不修边幅,懒得化妆,都是背心+大裤衩的行头。我第一次见都惊讶了,难道是内地对女性太苛刻,让我无意识的内卷?不过后来接触多了,就发现她们性格都挺直爽,也有各自的特长。很多都是运动好手,喜欢攀岩;要不就是厨艺高超,出来玩,“咔嚓”自己做了个蛋糕!而本来就不喜欢化妆的我,跟他在一起之后,也变得越来越不顾外表,洗个头涂个防晒就是隆重打扮了。对,我确实觉得外国男人(最起码这帮工科男)要比中国男人更重视女性的内在。我一个东北人,平时特别喜欢看贾玲和沈腾。年初,《你好李焕英》上映,导演贾玲取得突破性好成绩。当时我给男票科普。我说贾玲曾经特别苗条特别好看,后来为了搞喜剧就越来越胖了。我男票非常不解:为什么搞喜剧就要越来越胖?我说:可能因为胖子搞笑吧。他严肃的摇头:这样取笑女孩子非常不好!他们也更重视两个人有没有共同兴趣爱好,聊得来是在一起的基本准则。我跟我男票小时候都学过钢琴,他学十年,我四年,但他弹的没我好。(我们中国人的教育太牛了)疫情最严重的那段时间,不能出去玩,我们就在家里练琴。后来我又捡起了画画,才知道,他妈妈以前是个画家,开过画展。我们画的我觉得法国人都挺重视艺术和生活情趣,特别喜欢有点才艺懂点人文的女生。我一个嫁给外国人生了混血宝宝的朋友就说,香港的国际幼儿园,加拿大的开发数学潜质,英国的注重运动,法国的整一堆没用的,画画唱歌跳舞啊,每次去都跟开party似的。(夸张了)在一起之后我们也开始学习做饭,毕竟过日子不能总出去下馆子啊。妹想到竟然开发出未知的潜力,成为一把好手。他学会了很多法餐,很多都是家乡菜,在香港吃不到的。我呢,学会了做韭菜盒子!希望下一步解锁锅包肉!自己做饭,真的特别省钱。即使有时食材不便宜(特别是法餐),一顿饭下来四五百,但是外面吃,那就得一两千。当然,我也在他的熏陶下,变得可以吃cheese了;而他,谭仔中辣不成问题。我们还都挺喜欢出去玩,爬不那么难的山和水上运动。Kayaking是我们每月的必备活动。节假日要见朋友烧烤和party。有时候放假比工作日安排的都满。因为他,我确实认识了更多不同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彩故事,像打开了一个新世界。比方说他的某个朋友是英国人,第一次见面,我问她where
2021年8月31日
其他

封关一年半,我与女友3次在深港边境相见

每一个漂在香港的人,都是这座城市的体验官。
2021年8月27日
其他

第十级孤独:一个人在香港动手术住院是怎样一种体验?

和公司医保沟通了赔付方案,一一核对并确认预算表上哪些项目可以报销,哪些项目需要自费,以及对应的自费比率之后,我计算得出半私家病房对我而言是性价比最高的,最终敲定了半私家的住院方案。
2021年8月17日
其他

在全香港最高的摩天大楼工作是怎样一种体验?

后面这几年,老板也一直贯彻这套工作方式,隔上一段时间就来跟你谈谈心:工作压力大嘛?任务会不会太多?能handle嘛?要不要重新安排一下负责的部分?
2021年8月11日
其他

住在香港的奥运站是怎样一种体验?

有口碑特棒、我很多港岛朋友会特地过来吃的东北菜馆,有性价比A+++、等位是基本操作的港式火锅大排档(这家墙裂推荐!),有宵夜恩物的串串烧烤店,麻麻再也不怕我大半夜饿了没饭吃了!
2021年7月26日
其他

年薪120万,在香港当船长是怎样一种体验?

但原来还有很多身高一米四长相也很路人的,抽烟喝酒,中学毕业就出来混社会,每天在船上拍大尺度照,发在社交平台让大家羡慕,轻轻松松赚大把钞票。
2021年7月23日
其他

住在香港“悲情”天水围是怎样一种体验?

相对于港岛九龙,我们这边的确是比较多郊野地方,比如说有天水围湿地公园,拍日落很美的下白泥和很适合骑单车(很多蚊子)的南生围,还有曾经闹鬼的达德(咳咳)......都有很美丽的自然景色。
2021年7月21日
其他

在香港娱乐圈工作一年,我眼中聚光灯后的明星是什么样的?

我最佩服的是,那天竟然有一个粉丝拿着Hubert的照片跑来要签名合影,我合计着这哥们儿是来追行程的吗?不然,偶遇还能身上带着照片?这是我当天的未解之谜。
2021年7月20日
其他

月薪1.8万,在香港的大学做RA“香”吗?

众所周知,在香港读博奖学金高,有的博士类高额奖学金也叫HKPFS,获奖者能获得每年309600港元津贴和12900港元的会议和研究相关差旅津贴,为期三年。
2021年7月13日
其他

住在“小内地”红磡是怎样一种体验?

其实,我并非顿顿都要吃川菜,但因为这些餐馆存在于近在咫尺的地方,在封关下思乡之情泛滥的夜晚,迅速起身下楼,一盘正宗的回锅肉、一碗地道的酸辣粉,就能聊以慰藉。
2021年7月12日
其他

月入4万,我的男友在香港做地盘工人

但真实情况是,作为高风险的体力工作,地盘工作反而需要更高的专注力和随机应变能力,因为一旦工作中有任何差错或者不小心,都可能对自己和他人造成身体上的伤害甚至死亡。
2021年7月5日
其他

参加今年的港姐海选后,我的微信炸了

现场有不少香港本地选手是去年港姐比赛的“回锅肉”,还有参加过不下两三次选美比赛的职业选美选手,感觉大家对待港姐比赛的态度都是相当认真的。
2021年6月28日
其他

在香港政府部门工作的第一天,我接了80个电话

我温柔解释说,因为这个福利是政府以雇主的身份提供给雇员的福利,跟私人公司给自己的员工提供牙科保险福利是一样的性质,而且这些雇员福利都是公开的,都有据可依。
2021年6月9日
其他

我的女儿在香港当童星

去年年末,冒着欧洲疫情的凶险以及回港酒店三星期的隔离政策,全家还是决定老公带着小女儿回欧洲看望年迈的爷爷奶奶,再顺便把大女儿从寄宿学校接回香港过春节。
2021年5月26日
其他

香港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的不同,本医学生来告诉你

公立医院都有“急症室等候时间”,我随便调了天上午11点的情况,除了某几家大型医院——玛丽医院、威尔斯亲王医院和基督教联合医院需要等超过3小时,其他医院的等待时间大约在一两小时左右。
2021年5月12日
其他

在香港考潜水证是怎样一种体验?

自由潜是戴着面镜下潜到一定深度,利用技巧憋气七八分钟,现在很多人学自由潜,因为喜欢它的轻装上阵,但我特别害怕缺氧,尤其自由潜是经验越多越容易出事,所以我打死都不学。
2021年5月5日
其他

港漂7年,我为什么如此坚定要拿香港永久居民

申请永居的第一步是网上核实永久居民身份,我进入指定网站,一步步操作下来才发现:根本没有地方给你上传杂七杂八的证明,只要上传申请表格和身份证、港澳通行证这种基本的身份文件就可以了!
2021年4月21日